CN101740292A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40292A CN101740292A CN200910266015A CN200910266015A CN101740292A CN 101740292 A CN101740292 A CN 101740292A CN 200910266015 A CN200910266015 A CN 200910266015A CN 200910266015 A CN200910266015 A CN 200910266015A CN 101740292 A CN101740292 A CN 1017402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arking electrode
- limit
- electrode
- plasmia indicating
- dischar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包括:前基板和后基板,前基板具有多个放电单元,其中,每个放电单元包括: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位于第一放电电极上的第一总线电极以及位于第二放电电极上的第二总线电极,第一放电电极与第二放电电极的形状均为三角形,其中,第一放电电极具有三个顶点A1,B1,C1,第二放电电极具有三个顶点A2,B2,C2;第一总线电极与第一放电电极的边A1B1接触,第二总线电极与第二放电电极的边A2B2接触;第一放电电极的边B1C1与第二放电电极的边B2C2平行,边B1C1与边B2C2之间的距离小于顶点C1与C2之间的距离,其中,边B1C1与边B2C2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电。由于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采用了具有三角形形状的放电电极,从而提高了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板显示屏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离子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是真空腔体内利用He+Xe、Ne+Xe、He+Ne+Xe或He+Ne+Kr+Xe等惰性混合气体放电时产生147nm的真空紫外线,使荧光体发光,以达到视觉上能感应到的文字和图像。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组装透视图,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剖面图。参照图1和图2,具有三电极表面放电结构的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显示面板)放电单元主要包括:形成于前基板10上的扫描电极11以及维持电极12,其中,扫描电极11以及维持电极12通常由透明电极(也称为放电电极)11a、12a和金属电极(也称为总线电极或汇流电极)11b、12b两部分组成。通常,在制作PDP面板的同时为了提高显示面案的对比度,还在每组放电电极之间制作设置黑条30,以提高显示屏的对比度。
透明电极11a、12a通常采用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作为材质,形成于前基板10上。金属电极通常以铬(Cr)、银(Ag)等为主要材料,并形成于透明电极11a、12a上,以减少工作中的透明电极的电压降。
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平行地形成于前基板上,为提高显示屏的对比度,在制作电极的过程中,则需要在一组扫面电极和维持电极外增加黑条30,以提高显示屏的对比度。然后,在上面覆盖有一层前介质层13,该介质层可以保证扫描电极11与维持电极12之间的电阻率,同时,在等离子放电时,还能蓄积一定的壁电荷,该前介质层13的上表面还沉淀一层保护膜14,该保护膜14可以防止等离子放电对前介质产生破坏,而且,还能提高二次放电系数。通常,保护膜一般使用的材料为氧化镁(MgO)。
寻址电极(A)21形成于后基板20上。在寻址电极21的上面覆盖一层后介质23,使得寻址电极21之间形成绝缘,同时对寻址电极形成保护。在后介质23上制作障壁24。障壁24一般为条形的或栅格形状。每条或每个栅格形成显示单元。然后,在障壁单元格内注入对应的荧光体浆料25。
寻址电极21与前基板10上扫描电极11以及维持电极12对应的空间垂直对应。同时,各个电极与由障壁24形成的显示单元对应,也就是与放电单元格对应。前基板10和后基板20构成一个大的密闭空间。向密闭空间内冲入定量的用于气体放电的惰性混合气体,工作中,电极间放电产生等离子激活荧光体,从而显示各种图形。
目前,市面上的PDP面板主要以采用ITO和无ITO(ITO less)两种PDP为主。其中,采用ITO的PDP通常以边对边实现放电,采用ITO less的PDP面板则以点对点之间实现放电。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采用ITO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后基板对合后的放电单元的局部放大图。对于采用该ITO电极的PDP面板来说,由于ITO自身的电导率比较低,则需要金属电极配合,增加放电电极的电导率,来满足PDP工作需要。目前,在具有ITO放电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前基板上的ITO放电电极11a和12a主要具有以下几种结构:
1)条形结构,如图4所示;
2)矩形结构,如图5所示;
3)梯形结构,如图6所示。
在上述各种结构中,放电单元内具有放电面积最大的为条形结构,其他两种结构相对于条形结构的放电部分明显减少,但即使是具有条形结构的放电单元的放电面积依然较小,使得具有该放电单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性能受到限制。
针对具有以上几种放电电极结构的等离子显示屏,上述由障壁形成的显示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结构:
1)条形障壁,如图7所示;
2)栅格障壁,如图8所示。
以及在两种结构上各种变形结构的障壁。但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与其对应的放电电极的间隙设计都应与障壁图形(显示单元)匹配。
由上可知,现有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放电单元的放电面积较小,使得具有该放电单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性能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能够解决放电单元的放电面积较小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包括:前基板和后基板,前基板具有多个放电单元,其中,每个放电单元包括: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位于第一放电电极上的第一总线电极以及位于第二放电电极上的第二总线电极,第一放电电极与第二放电电极的形状均为三角形,其中,第一放电电极具有三个顶点A1,B1,C1,第二放电电极具有三个顶点A2,B2,C2;第一总线电极与第一放电电极的边A1B1接触,第二总线电极与第二放电电极的边A2B2接触;第一放电电极的边B1C1与第二放电电极的边B2C2平行,边B1C1与边B2C2之间的距离小于顶点C1与C2之间的距离,其中,边B1C1与边B2C2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电。
优选的,后基板具有障壁,由障壁形成的显示单元具有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开口,用于容纳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
优选的,边B1C1与边B2C2均为三角形中最长的一边。
优选的,第一放电电极的形状与第二放电电极相同。
优选的,第一放电电极与第二放电电极均由氧化铟锡材料形成。
优选的,边B1C1与边B2C2之间的距离为20um~150um。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包括:前基板具有多个放电单元,其中,每个放电单元包括: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位于第一放电电极上的第一总线电极以及位于第二放电电极上的第二总线电极,第一放电电极的形状为不规则四边形A1B1C1D1,第二放电电极的形状为不规则四边形A2B2C2D2,第一放电电极具有直线连接的边A1B1、A1C1,B1D1以及曲线连接的边C1D1,第二放电电极具有直线连接的边A2B2、A2C2,B2D2以及曲线连接的边C2D2;第一总线电极与第一放电电极的边A1B1接触,第二总线电极与第二放电电极的边A2B2接触;第一放电电极的边B1D1与第二放电电极的边B2D2平行,边B1D1与边B2D2之间的距离小于顶点D1与D2之间的距离,其中,边B1D1与边B2D2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电。
优选的,后基板具有障壁,由障壁形成的显示单元具有形状为四边形的开口,用于容纳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
优选的,第一放电电极与第二放电电极均由氧化铟锡材料形成。
优选的,边B1D1与边B2D2之间的距离为20um~150um。
优选的,边B1D1与边B2D2均为不规则四边形中最长的一边。
由于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采用了具有三角形形状的放电电极,从而增加了放电面积,提高了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性能。进一步,利用三角形中的最长的边形成放电空间,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放电面积。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组装透视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后基板对合后的放电单元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放电电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放电电极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放电电极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障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障壁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放电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放电单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障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后基板对合后的放电单元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可以与图1和图2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前基板10和后基板20,前基板具有多个放电单元。与现有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主要改变了:放电电极的形状以及由障壁构成的显示单元的形状。
具体的,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放电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前基板10上的放电单元主要包括:第一放电电极11a、第二放电电极12a、位于第一放电电极11a上的第一总线电极11b以及位于第二放电电极12a上的第二总线电极12b,第一放电电极11a与第二放电电极12a的形状均为三角形,其中,第一放电电极11a具有三个顶点A1,B1,C1,第二放电电极12a具有三个顶点A2,B2,C2;第一总线电极11b与第一放电电极11a的边A1B1接触,第二总线电极12b与第二放电电极12a的边A2B2接触;第一放电电极11a的边B1C1与第二放电电极12a的边B2C2平行,边B1C1与边B2C2之间的距离小于顶点C1与C2之间的距离,其中,边B1C1与边B2C2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电。
进一步,边B1C1与边B2C2均为三角形中最长的一边,以便进一步增加放电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放电电极的形状与第二放电电极相同。但第一放电电极的形状也可以是与第二放电电极不同的三角形。
第一放电电极11a与第一总线电极11b构成扫描电极11。第二放电电极12a与第二总线电极12b构成维持电极12。
第一放电电极11a与第二放电电极12a均由氧化铟锡材料形成。
进一步,边B1C1与边B2C2之间的距离(即为放电间隙)为20um~150um。
而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中的总线电极为银电极,其具备汇流的作用,可以减少同一电极上的电压降。增加了同一单元格内放电的机率和放电次数。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等离子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后基板上的障壁,这种障壁的结构与放电电极的形状相对应。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障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由位于后基板20上的障壁24形成的显示单元具有形状为四边形的开口,以便可以容纳第一放电电极11a和第二放电电极12a。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由障壁形成的显示单元具有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开口。这里,显示单元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以便容纳第一放电电极11a和第二放电电极12a。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基板同样包括如图2所示的寻址电极21、介质层23、障壁单元格24。这里,障壁单元格的形状和排布方式与前基板的放电电极(11,12)一一对应制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障壁形成的开口也可以是其他的多边形,只要其空间能容纳第一放电电极11a和第二放电电极12a即可。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后基板对合后的放电单元的局部放大图。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主要包括前基板和后基板,前基板具有多个放电单元,如图2所示。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放电单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放电单元主要包括:第一放电电极11a、第二放电电极12a、位于第一放电电极11a上的第一总线电极11b以及位于第二放电电极12a上的第二总线电极12b,第一放电电极11a的形状为不规则四边形A1B1C1D1,第二放电电极12a的形状为不规则四边形A2B2C2D2,第一放电电极11a具有直线连接的边A1B1、A1C1,B1D1以及曲线连接的边C1D1,第二放电电极12a具有直线连接的边A2B2、A2C2,B2D2以及曲线连接的边C2D2;第一总线电极11b与第一放电电极11a的边A1B1接触,第二总线电极12b与第二放电电极12a的边A2B2接触;第一放电电极11a的边B1D1与第二放电电极12a的边B2D2平行,边B1D1与边B2D2之间的距离小于顶点D1与D2之间的距离,其中,边B1D1与边B2D2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电。
后基板具有障壁,由障壁形成的显示单元具有形状为四边形的开口,用于容纳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
第一放电电极11a与第二放电电极12a均由氧化铟锡材料形成。
边B1D1与边B2D2之间的距离为20um~150um。
边B1D1与边B2D2均为不规则四边形中最长的一边,以便进一步增加放电面积。
针对上述实施例1和2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在放电单元内,放电面积将比现有结构中的放电面积大1/3。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透明电极的主体为氧化铟锡ITO,其具有良好的透过率以及导电的特性,放电的部分一般居于显示单元的中间位置,增加放电空间内的放电积累和放电面积,更有利于放电空间的放电稳定性,并且能增加放电的机率。同时,为了提供一个适合于较大的放电空间,则根据前基板的放电部分要求,将后基板的放电单元与其对应设计,将更有利于本结构高性能的发挥。
很显然,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与常规具有ITO结构的PDP面板相比,由于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采用了具有三角形形状的放电电极,从而增加了放电面积,提高了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性能。进一步,利用三角形中的最长的边形成放电空间,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放电面积,实现了高亮度,发光稳定等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前基板和后基板,所述前基板具有多个放电单元,其中,每个放电单元包括: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上的第一总线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上的第二总线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形状均为三角形,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具有三个顶点A1,B1,C1,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具有三个顶点A2,B2,C2;
所述第一总线电极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边A1B1接触,所述第二总线电极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边A2B2接触;
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边B1C1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边B2C2平行,所述边B1C1与所述边B2C2之间的距离小于顶点C1与C2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边B1C1与所述边B2C2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板具有障壁,由所述障壁形成的显示单元具有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开口,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B1C1与所述边B2C2均为三角形中最长的一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均由氧化铟锡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B1C1与所述边B2C2之间的距离为20um~150um。
7.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前基板和后基板,所述前基板具有多个放电单元,其中,每个放电单元包括: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上的第一总线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上的第二总线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形状为不规则四边形A1B1C1D1,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形状为不规则四边形A2B2C2D2,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具有直线连接的边A1B1、A1C1,B1D1以及曲线连接的边C1D1,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具有直线连接的边A2B2、A2C2,B2D2以及曲线连接的边C2D2;
所述第一总线电极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边A1B1接触,所述第二总线电极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边A2B2接触;
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边B1D1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边B2D2平行,所述边B1D1与所述边B2D2之间的距离小于顶点D1与D2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边B1D1与所述边B2D2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板具有障壁,由所述障壁形成的显示单元具有形状为四边形的开口,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均由氧化铟锡材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B1D1与所述边B1D2之间的距离为20um~150um。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B1D1与所述边B2D2均为不规则四边形中最长的一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660151A CN101740292B (zh) | 2009-12-31 | 2009-12-31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660151A CN101740292B (zh) | 2009-12-31 | 2009-12-31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40292A true CN101740292A (zh) | 2010-06-16 |
CN101740292B CN101740292B (zh) | 2012-03-14 |
Family
ID=42463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6601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0292B (zh) | 2009-12-31 | 2009-12-31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40292B (zh) |
-
2009
- 2009-12-31 CN CN2009102660151A patent/CN10174029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40292B (zh) | 2012-03-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17552C (zh) | 等离子显示板 | |
US20060152159A1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 |
CN101740292B (zh)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
CN1797666B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 | |
CN101719452B (zh) | 新型等离子显示面板 | |
CN101667517B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02368464B (zh) | Pdp放电电极及包括其的等离子显示屏 | |
US20050052136A1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 |
CN101740290B (zh)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
CN100423167C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
CN100590775C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01118828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819102A (zh) |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US7474053B2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without transparent electrodes | |
CN201717227U (zh) | 等离子显示面板和等离子显示器 | |
CN102376510B (zh) | Pdp 放电电极及包括其的等离子显示屏 | |
CN101777472B (zh)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
CN101740288B (zh) | 交流气体放电等离子显示屏 | |
CN101728174A (zh)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
KR100647632B1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US20100123392A1 (en) | Plasma display device | |
CN102361001B (zh) | 等离子显示屏、等离子显示屏的后基板组件及其制作工艺 | |
US20070029910A1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1770917B (zh)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
CN102324359B (zh) | Pdp放电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14 Termination date: 2016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