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9372A - 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光线路终端 - Google Patents

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光线路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9372A
CN101729372A CN200810174309A CN200810174309A CN101729372A CN 101729372 A CN101729372 A CN 101729372A CN 200810174309 A CN200810174309 A CN 200810174309A CN 200810174309 A CN200810174309 A CN 200810174309A CN 101729372 A CN101729372 A CN 101729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
llid
label
mpls tunnel
tunnel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4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9372B (zh
Inventor
李宏宇
郑若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743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29372B/zh
Priority to EP09823050.1A priority patent/EP2355374B1/en
Priority to PCT/CN2009/074464 priority patent/WO201004885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729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9372A/zh
Priority to US13/096,800 priority patent/US866588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9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9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7Labelling aspects,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G-MPLS, MP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光线路终端,属于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从端口接收来自ONU的第一上行报文,第一上行报文包括逻辑链路标识;确定第一上行报文对应的第一标识,第一标识包括ONU标识或端口标识;根据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获取MPLS隧道标签;在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MPLS隧道上传输第二上行报文,第二上行报文包括第一上行报文中的数据和MPLS隧道标签。所述系统包括:光网络单元ONU和光线路终端OLT。本发明通过建立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与MPLS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逻辑链路与MPLS隧道之间的映射,使得业务配置的容量不受限制,而且灵活性强。

Description

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光线路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光线路终端。
背景技术
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作为一种宽带光接入技术,采用点到多点的拓扑结构。PON由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光分配网络(Optical DistributionNetwork,ODN)和一个或多个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光网络终端(OpticalNetwork Terminal,ONT)组成。OLT位于中心局,它既是一个交换机或路由器,又是一个多业务提供平台;OLT可提供各种广域网接口,还可提供多个吉比特以太网和10吉比特以太网接口,提供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交换与路由功能。ONU/ONT位于用户侧,ONU与ONT的区别在于ONT直接位于用户端,而ONU与用户间还有其他网络如以太网;ONU/ONT可提供多种业务接口,实现用户综合接入;ONU/ONT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客户需要的形式,如以太网、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多播、T1(传输速率可达1.544Mb/s的通讯线路)等。ODN由分支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构成,以无源方式连接一个OLT和一个或多个ONU/ONT。PON协议分为PON数据链路层和PON物理层,PON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称为PON的数据链路层帧。
随着宽带业务的增长,PON技术也在不断演进,从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Mode,ATM)无源光网络、宽带无源光网络(Broadband PON,BPON)演进到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ON,EPON)及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igabit PON,GPON)。GPON网络当中,GPON通常只承载以太网数据的,在OLT上终结PON后,OLT提取以太网数据,根据提取数据中的以太网特征将用户侧数据映射到MPLS隧道,比如根据提取数据中的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802.1p优先级等信息将用户侧数据映射到相应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隧道。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GPON技术与MPLS技术没有关联,虽然通过GPON接入到网络当中,但是OLT将GPON终结后,还需要通过以太网将用户侧数据映射到MPLS隧道。
2)由于用户侧数据必须通过以太网才能与MPLS隧道进行映射,所以受到以太网本身的一些限制,比如当多个运营商共用同一个OLT时,需要统一规划各运营商之间的VLAN,否则OLT不能实现按VLAN将用户侧数据映射到MPLS隧道,而统一规划各运营商之间的VLAN,会使得业务配置的容量受限,而且灵活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用户侧数据与MPLS隧道之间的映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光线路终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包括:
从端口接收来自ONU的第一上行报文,所述第一上行报文包括用于标识OLT与所述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
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报文对应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所述ONU的ONU标识或用于标识所述端口的端口标识;
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获取与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标签;
在所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MPLS隧道上传输第二上行报文,所述第二上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报文中的数据和所述MPLS隧道标签。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下行报文,所述第一下行报文包括MPLS隧道标签;
根据所述MPLS隧道标签,获取与所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标识和用于标识OLT和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端口的端口标识或用于标识ONU的ONU标识;
在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逻辑链路上传输所述第二下行报文,所述第二下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报文中的数据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包括:
从端口接收来自ONU的第一上行报文,所述第一上行报文包括用于标识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
确定所述逻辑链路标识的映射关键域;
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的映射关键域,获取与所述映射关键域对应的逻辑分区标识或索引标识;
根据所述逻辑分区标识或所述索引标识,获取与所述逻辑分区标识或所述索引标识对应的MPLS隧道标签;
在所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MPLS隧道上传输第二上行报文,所述第二上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报文中的数据和所述MPLS隧道标签。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线路终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从端口接收来自ONU的第一上行报文,所述第一上行报文包括用于标识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报文对应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所述ONU的ONU标识或用于标识所述端口的端口标识;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获取与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MPLS隧道标签;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MPLS隧道上传输第二上行报文,所述第二上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报文中的数据和所述MPLS隧道标签。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线路终端,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下行报文,所述第一下行报文包括MPLS隧道标签;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MPLS隧道标签,获取与所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标识和用于标识OLT和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端口的端口标识或用于标识ONU的ONU标识;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逻辑链路上传输所述第二下行报文,所述第二下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报文中的数据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系统,包括:
光网络单元ONU,用于发送第一上行报文,所述第一上行报文包括用于标识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
光线路终端OLT,用于接收所述光网络单元ONU发送的第一上行报文,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报文对应的第一标识,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获取与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MPLS隧道标签,在所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MPLS隧道上传输第二上行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所述ONU的ONU标识或用于标识所述端口的端口标识,所述第二上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报文中的数据和所述MPLS隧道标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建立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与MPLS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逻辑链路与MPLS隧道之间的映射,使得业务配置的容量不受限制,而且灵活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另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又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光线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另一种光线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1401a表示逻辑链路1、1401b表示逻辑链路2、1401c表示逻辑链路3;1402a表示MPLS隧道1、1402b表示MPLS隧道2,1402c表示MPLS隧道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101:从端口接收来自ONU的第一上行报文,该第一上行报文包括用于标识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
102:确定第一上行报文对应的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ONU的ONU标识或用于标识端口的端口标识;
103:根据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获取与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对应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标签;
104:在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MPLS隧道上传输第二上行报文,该第二上行报文包括第一上行报文中的数据和MPLS隧道标签。
其中,根据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获取与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对应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标签,包括:
根据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一对应关系表,获取MPLS隧道标签,其中,第一对应关系表包括: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与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PON封装方式端口标识GEM Port ID或逻辑链接标识LLID,MPLS隧道标签包括多协议标记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标签MPLS LSP Label。
其中,根据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获取与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对应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标签,包括:
根据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表,获取MPLS隧道标签,其中,第二对应关系表包括: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与第一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中间标识与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第一中间标识和第二中间标识包括逻辑分区标识或索引标识,MPLS隧道标签包括MPLS LSPLabel。
另外,进一步地,上述MPLS隧道标签还包括PW Label,当MPLS隧道标签还包括PWLabel时,具体情况是:MPLS隧道标签包括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PW Label;或MPLS隧道标签包括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MPLS LSP Label。上述第二中间标识还包括入端口标识。
其中,根据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获取与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对应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标签,包括:
根据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三对应关系表,获取MPLS隧道标签,其中,第三对应关系表包括: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与一级中间标识和二级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级中间标识与MPLS隧道标签中的外层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和二级中间标识与MPLS隧道标签中的内层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MPLS隧道标签包括:外层MPLS隧道标签和内层MPLS隧道标签,外层MPLS隧道标签为外层MPLS LSP Label,内层MPLS隧道标签为内层MPLS LSP Label或内层PWLabel。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201:接收第一下行报文,该第一下行报文包括MPLS隧道标签;
202:根据MPLS隧道标签,获取与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标识和用于标识OLT和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端口的端口标识或用于标识ONU的ONU标识;
203:在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逻辑链路上传输第二下行报文,第二下行报文包括第一下行报文中的数据和逻辑链路标识。
其中,根据MPLS隧道标签,获取与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标识和用于标识OLT和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包括:
根据MPLS隧道标签,查询预先设置的第四对应关系表,获取第一标识和逻辑链路标识,其中,第四对应关系表包括:MPLS隧道标签与第一标识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MPLS隧道标签包括MPLS LSP Label,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
另外,进一步地,上述MPLS隧道标签还包括第一下行报文中数据的数据特征;或MPLS隧道标签还包括第一下行报文中数据的数据特征和PW Label。
其中,根据MPLS隧道标签,获取与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标识和用于标识OLT和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包括:
根据MPLS隧道标签,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五对应关系表,获取第一标识和逻辑链路标识,其中,第五对应关系表包括:MPLS隧道标签中的外层MPLS隧道标签与一级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MPLS隧道标签中的内层MPLS隧道标签与二级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一级中间标识和二级中间标识与第一标识和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MPLS隧道标签包括外层MPLS隧道标签和内层MPLS隧道标签,外层MPLS隧道标签为外层MPLS LSPLabel,内层MPLS隧道标签为内层MPLS LSP Label或内层PW Label,一级中间标识包括一级逻辑分区标识或一级索引标识,二级中间标识包括二级逻辑分区标识或二级索引标识,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301:从端口接收来自ONU的第一上行报文,第一上行报文包括用于标识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
302:确定逻辑链路标识的映射关键域;
303:根据逻辑链路标识的映射关键域,获取与映射关键域对应的逻辑分区标识或索引标识;
304:根据逻辑分区标识或索引标识,获取与逻辑分区标识或索引标识对应的MPLS隧道标签;
其中,逻辑链路标识的映射关键域具体是:通过逻辑链路标识的前n个比特(称这前n个比特为映射关键域)表示其所对应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n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指定,但是要小于所采用的逻辑链路标识的最大长度。
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方法,通过建立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与MPLS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逻辑链路与MPLS隧道之间的映射,使得业务配置的容量不受限制,而且灵活性强。
下面结合不同的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将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称为PON逻辑链路:
第一种场景:当PON逻辑链路与MPLS LSP一对一时,该方法包括:
上行方向:
401:ONU将用户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后,以以太网、IP、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Multiplex)、MPLS、伪线PW(Pseudo Wires)或其它PON可以承载的形式封装成报文后经PON逻辑链路转发到OLT。
上述报文中还包含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等信息,其中PON逻辑链路标识可以是GPON系统中的GEM(GPON Encapsulation Method,GPON封装方式)Port(端口)ID(Identification,标识)、EPON系统中的LLID(Logical Link ID,逻辑链接标识)、或其它PON系统中定义的逻辑链路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ONU具体还可以是ONT、多住户单元(Multi-Dwelling Unit,MDU)、多租户单元(Multi-Tenant Unit,MTU)等具备PON上行口或回传口的设备,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统一用ONU表示;并且在上行方向中的报文还可以称为上行报文。
402:OLT接收ONU发送的报文,根据报文的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表,得到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MPLS LSP Label(多协议标记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标签),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MPLS LSP Label,将PON逻辑链路承载的报文中的数据取出后封装到该MPLS LSP Label对应的MPLS LSP。
需要说明的是,OLT收到报文后,就会得到关于该报文的PON端口信息(PON端口标识);另外,将PON逻辑链路承载的报文中的数据取出后封装到该MPLS LSP Label对应的MPLS LSP,也就是在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MPLS隧道上传输该报文。
其中,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1所示:
表1
  PON端口标识/ONU标识   PON逻辑链路标识   MPLS LSP Label
表1中包括了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与MPLS LSP Label之间的对应关系,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与MPLS LSP Label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MPLS支持直接承载的数据类型,如以太网、IP、MPLS或PW类型的数据,可以直接封装到MPLS LSP当中;如果是MPLS不支持直接承载的数据类型,如TDM类型的数据,需要在OLT上先对数据进行PW封装,再封装到MPLS LSP当中。
下行方向:
OLT接收下行报文(下行报文承载在MPLS LSP中发送给OLT),根据下行报文的MPLSLSP Label查询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表,得到该MPLS LSP Label对应的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将MPLS LSP承载的报文中的数据取出后封装到该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PON逻辑链路中。
其中,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表如表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上行方向做过额外的PW封装,在下行方向时需要先对接收的报文进行解PW封装,再将解封装后的数据封装到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PON逻辑链路中。
第二种场景:当MPLS LSP(称为外层MPLS LSP)中承载PW(称为内层PW),PON逻辑链路与内层PW一对一时,该方法包括:
上行方向:
501:与步骤401相同,不再赘述。
502:OLT接收ONU发送的报文,根据报文的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表,得到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PW Label(伪线标签),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PW Label,将PON逻辑链路承载的报文中的数据取出后封装到该内层PW Label对应的内层PW中。
其中,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2所示:
表2
  PON端口标识/ONU标识  PON逻辑链路标识   外层MPLS LSP Label 内层PW Label
表2中包括了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PWLabel之间的对应关系,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PWLabel之间的对应关系。
下行方向:
OLT接收下行报文(下行报文承载在内层PW中),根据下行报文的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PW Label查询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表,得到该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PW Label对应的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将内层PW承载的报文中的数据取出后封装到该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PON逻辑链路。
其中,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2所示。
第三种场景:当PON逻辑链路与MPLS LSP多对一时,该方法包括:
上行方向:
上行方向的过程与当PON逻辑链路与MPLS LSP一对一时上行方向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下行方向:
OLT接收下行报文(下行报文承载在MPLS LSP中),根据下行报文的MPLS LSP Label及该MPLS LSP所承载的下行报文中的数据的数据特征查询对应关系表,得到MPLS LSPLabel和MPLS LSP所承载的下行报文中的数据的数据特征对应的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将MPLS LSP承载的下行报文中的数据取出后封装到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PON逻辑链路。
其中,数据特征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的MAC地址、PW Label,这些特征可以是OLT在上行方向的过程中得到并保存下来,也可以是预先在OLT中配置。
其中,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3所示:
表3
  MPLS LSP Label   数据特征   PON端口标识/ONU标识  PON逻辑链路标识
表3中包括了MPLS LSP Label和数据特征与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或MPLS LSP Label和数据特征与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上行方向做过额外的PW封装,需要先对数据进行解PW封装,再将解封装后的数据封装到到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PON逻辑链路中。
第四种场景:当外层MPLS LSP中承载内层PW,PON逻辑链路与内层PW多对一时,该方法包括:
上行方向:
上行方向的过程与当PON逻辑链路与内层PW一对一时上行方向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下行方向:
OLT接收下行报文(下行报文承载在内层PW中),根据下行报文的外层MPLS LSP Label、内层PW Label和内层PW所承载的下行报文中的数据的数据特征查询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表,得到外层MPLS LSP Label、内层PW Label和内层PW所承载的下行报文中的数据的数据特征对应的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将内层PW承载的下行报文中的数据取出后封装到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PON逻辑链路中。
其中,数据特征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的MAC地址、TDM时序号,这些特征可以是OLT在上行方向的过程中得到并保存下来,也可以是预先在OLT中配置。
其中,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4所示:
表4
 外层MPLS LSPLabel   内层PWLabel     数据特征  PON端口标识/ONU标识  PON逻辑链路标识
表4中包括了外层MPLS LSP Label、内层PW Label和数据特征与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或外层MPLS LSP Label、内层PW Label和数据特征与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另外,可以对PON逻辑链路标识进行分类,可以根据运营商、业务类型、业务等级、路径或其它特征等把PON逻辑链路标识分为几类,用不同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来分别表示不同的类别,例如:用运营商逻辑分区标识/运营商索引标识来表示运营商;用业务类型逻辑分区标识/业务类型索引标识来表示业务类型。这样用户就只需要管理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不需要管理具体的PON逻辑链路标识,简化了管理,提高了效率。下面将结合具体的情况,详细描述OLT如何根据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实现PON逻辑链路与MPLS LSP之间的映射。
第五种场景:用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表示PON逻辑链路标识的类别,当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MPLS LSP一对一或多对一时,具体包括:
上行方向:
601:与步骤401相同,不再赘述。
602:OLT接收ONU发送的报文,根据报文的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表,检索出PON逻辑链路标识所对应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
其中,预先设置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5所示的:
表5
  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   PON端口标识/ONU标识  PON逻辑链路标识
表5中包括了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或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与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设置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表的具体过程如下:
设置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每一个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可以根据需要用来表示运营商、业务类型、业务等级、路径或其它特征;设置了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后,再设置与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对应的ONU,之后OLT会自动为ONU指定或与ONU进行协商决定该ONU使用的PON逻辑链路标识。
603:检索出PON逻辑链路标识所对应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后,根据该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MPLS LSP Label的对应关系表,得到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对应的MPLS LSP Label,将PON逻辑链路承载的报文中的数据取出后封装到MPLS LSP Label对应的MPLS LSP当中。
其中,预先设置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MPLS LSP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6所示。
表6
  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   MPLS LSP Label
表6中包括了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MPLS LSP Label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MPLS支持直接承载的数据类型,如以太网、IP、MPLS或PW类型的数据,可以直接封装到MPLS LSP当中;如果是MPLS不支持直接承载的数据类型,如TDM类型的数据,需要在OLT上先对数据进行PW封装,再封装到MPLS LSP当中。
进一步地,预先设置的如表5所示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表,也可以采取通过PON逻辑链路标识的前n个比特(称这前n个比特为映射关键域)表示出该PON逻辑链路标识所对应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其中,n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指定,但是要小于所采用的PON逻辑链路标识的最大长度。并且,对于采取通过PON逻辑链路标识的映射关键域表示该PON逻辑链路标识所对应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具体可以采用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映射关键域一致的表现方式,例如:在OLT上设置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为101,则OLT在给ONU分配或与ONU协商PON逻辑链路标识的时候,该PON逻辑链路标识的前三个比特应该为101,即该PON逻辑链路标识需要是101xxxx格式;具体还可以采用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映射关键域不一致的表现方式,当采用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中的映射关键域不一致的表现方式时,需要建立如表7所示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映射关键域的对应关系表:
表7
  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   映射关键域
表7中包括了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映射关键域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采用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映射关键域不一致的表现方式,则步骤602具体为:OLT接收ONU发送的报文,根据报文中的PON逻辑链路标识的映射关键域查询预先设置的如表7所示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映射关键域的对应关系表,检索出PON逻辑链路标识所对应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如果采用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映射关键域一致的表现方式,因为PON逻辑链路标识的映射关键域就是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所以步骤602可省。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建立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MPLS LSP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时候,还可以把PON端口标识/ONU标识也作为参数,这样可以获得PON逻辑链路标识与MPLS LSP Label更精细的映射。相应的在查询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MPLS LSP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时候,需要根据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以及PON端口标识/ONU标识共同查询。如表8所示,为把PON端口标识/ONU标识也作为参数时,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MPLS LSP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
表8
  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   PON端口标识/ONU标识  MPLS LSP Label
下行方向:
下行方向的过程与当PON逻辑链路与MPLS LSP是多对一时的下行方向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六种场景:用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表示PON逻辑链路标识的类别,当外层MPLSLSP中承载内层PW,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PW一对一或多对一时,具体包括:
上行方向:
701:与步骤401相同,不再赘述。
702:与步骤602相同,不再赘述。
703:检索出PON逻辑链路标识所对应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后,根据该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内层PW Label的对应关系表,得到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对应的内层PW Label,将PON逻辑链路承载的报文中的数据取出后封装到内层PWLabel对应的内层PW当中。
其中,预先设置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内层PW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9所示。
表9
  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   外层MPLS LSP Label   内层PW Label
表9中包括了逻辑分区标识或索引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PW Label之间的对应关系。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建立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内层PW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时候,还可以把PON端口标识/ONU标识也作为参数,这样可以获得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内层PW Label更精细的映射。相应的在查询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内层PW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时候,需要根据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以及PON端口标识/ONU标识共同查询。如表10所示,为把PON端口标识/ONU标识也作为参数时,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内层PW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
表10
  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   PON端口标识/ONU标识   外层MPLS LSPLabel   内层PWLabel
下行方向:
下行方向的过程与当PON逻辑链路与内层PW是多对一时下行方向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种场景:用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表示PON逻辑链路标识的类别,当外层MPLSLSP中承载内层MPLS LSP时,具体包括:
上行方向:
801:与步骤401相同,不再赘述。
802:OLT接收ONU发送的报文,根据报文的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中包含的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所承载的内层MPLS LSP Label的对应关系表,得到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外层MPLS LSPLabel和内层MPLS LSP Label,将PON逻辑链路承载的报文中的数据取出后封装到内层MPLSLSP Label对应的内层MPLS LSP。
其中,预先设置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中包含的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Label所承载的内层MPLS LSP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11所示。
表11
  PON端口标识/ONU标识  PON逻辑链路标识   外层MPLS LSP Label   内层MPLS LSP Label
表11中包括了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MPLSLSP Label之间的对应关系,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MPLS LSP Label之间的对应关系。
设置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中包含的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所承载的内层MPLS LSP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过程如下:
设置如表5所示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表,具体设置过程与表5的设置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设置如表12所示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的对应关系表,并且需要满足每个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一个外层MPLS LSP Label对应。
表12
  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   外层MPLS LSP Label
进一步设置如表13所示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中包含的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所承载的内层MPLS LSP Label的对应关系表。
表13
  PON端口标识/ONU标识  PON逻辑链路标识   内层MPLS LSP Label
然后根据表5、表12和表13就可以得到表11。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MPLS支持直接承载的数据类型,如以太网、IP、MPLS或PW类型的数据,可以直接封装到MPLS LSP当中;如果是MPLS不支持直接承载的数据类型,如TDM类型的数据,需要在OLT上先对数据进行PW封装,再封装到MPLS LSP当中。
下行方向:
OLT接收下行报文,根据下行报文的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MPLS LSP Label查询预先设置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中包含的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所承载的内层PW Label的对应关系表,得到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MPLS LSP Label对应的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将内层MPLS LSP承载的数据取出后封装到该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PON逻辑链路中。
其中,预先设置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中包含的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Label所承载的内层PW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1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上行方向做过额外的PW封装,需要先对接收的报文进行解PW封装,再将解封装后的数据封装到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PON逻辑链路中。
第八种场景:用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表示PON逻辑链路标识的类别,当外层MPLS LSP中承载内层PW时,具体包括:
上行方向:
901:与步骤401相同,不再赘述。
902:OLT接收ONU发送的报文,根据报文的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中包含的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所承载的内层PW Label的对应关系表,得到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PWLabel,将PON逻辑链路承载的报文中的数据取出后封装到内层PW Label对应的内层PW。
其中,预先设置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中包含的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Label所承载的内层PW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14所示,其具体设置过程与表11的设置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表14
  PON端口标识/ONU标识  PON逻辑链路标识   外层MPLS LSP Label   内层PWLabel
表14中包括了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PWLabel之间的对应关系,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PWLabel之间的对应关系
下行方向:
OLT接收下行报文,根据下行报文的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PW Label查询预先设置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中包含的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所承载的内层PW Label的对应关系表,得到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PW Label对应的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将内层PW承载的数据取出后封装到该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PON逻辑链路中。
其中,预先设置的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中包含的PON逻辑链路标识与外层MPLS LSPLabel所承载的内层PW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14所示。
第九种场景:用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表示PON逻辑链路标识的类别,进一步地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可以设置为多级(一级、二级、三级…),以实现PON逻辑链路层次化的精细映射和管理,下面以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设置为二级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上行方向:
1001:与步骤401相同,不再赘述。
1002:OLT接收ONU发送的报文,根据报文的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一级逻辑分区标识和二级逻辑分区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表或一级索引标识和二级索引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表,得到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和二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
其中,预先设置的一级逻辑分区标识和二级逻辑分区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表或一级索引标识和二级索引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15所示:
表15
  一级逻辑分区/索引标识   二级逻辑分区/索引标识  PON端口标识/ONU标识  PON逻辑链路标识
表15中包括了一级逻辑分区/索引标识和二级逻辑分区/索引标识与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或一级逻辑分区/索引标识和二级逻辑分区/索引标识与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通常是在OLT上进行全局设置,而二级多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根据需要可以是在每个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内设置,也可以是在OLT上全局设置。比如,采用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对应不同的运营商,而采用二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对应不同的业务类型、业务等级或不同的路径。
当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是在OLT上进行全局设置,而二级多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是在每个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内设置时,设置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对应,二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内层MPLS LSP Label或PW Label对应。
1003:得到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和二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后,根据得到的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的对应关系表,得到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对应的外层MPLS LSP Label;根据得到的二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二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内层MPLS LSP Label或内层PW Label的对应关系表,得到二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对应的内层MPLS LSP Label或内层PW Label;将PON逻辑链路承载的报文中的数据取出后封装到内层MPLS LSP Label对应的内层MPLS LSP或内层PW Label对应的内层PW当中,再封装到对应的外层MPLS LSP当中。
其中,预先设置的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16所示,预先设置的二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内层MPLS LSP Label或内层PW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19所示:
表16
  一级逻辑分区/索引标识   外层MPLS LSP Label
表16中包括了一级逻辑分区/索引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17
  二级逻辑分区/索引标识   内层MPLS LSP Label或内层PW Label
表17中包括了二级逻辑分区/索引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采用外层MPLS LSP和内层MPLS LSP的情况,如果是MPLS支持直接承载的数据类型,如以太网、IP、MPLS或PW类型的数据,可以直接封装到MPLS LSP当中;如果是MPLS不支持直接承载的数据类型,如TDM类型的数据,需要在OLT上先对数据进行PW封装,再封装到MPLS LSP当中。
下行方向:
1101:OLT接收下行报文,根据下行报文的外层MPLS LSP Label查询预先设置的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的对应关系表,检索到对应的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根据内层MPLS LSP Label或PW Label查询预先设置的二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内层MPLS LSP Label或PW Label的对应关系表,检索到对应的二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
其中,预先设置的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外层MPLS LSP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16所示;预先设置的二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与内层MPLS LSP Label或内层PW Label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17所示。
1102:根据检索到的一级逻辑分区标识和二级逻辑分区标识或一级索引标识和二级索引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一级逻辑分区标识和二级逻辑分区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表或一级索引标识和二级索引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表,检索到与一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和二级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对应的PON端口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或ONU标识和PON逻辑链路标识,将MPLS LSP或PW承载的数据取出后封装到PON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PON逻辑链路当中。
其中,预先设置的一级逻辑分区标识和二级逻辑分区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表或一级索引标识和二级索引标识与PON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表的格式如表1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将MPLS LSP或PW承载的数据取出具体是:先解除外层MPLS LSP的封装,再将内层MPLS LSP或内层PW承载的数据取出;并且如果在上行方向进行了额外的PW封装,需要先解除PW封装,再封装到PON逻辑链路当中。
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方法,通过建立PON逻辑链路与MPLS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PON逻辑链路与MPLS隧道之间的映射,使得业务配置的容量不受限制,而且灵活性强;并且,通过对PON逻辑链路标识进行分类,简化了管理,提高了效率;另外,通过对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进行分级,实现了PON逻辑链路层次的精细映射和管理。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线路终端,参见图4,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201,用于从端口接收来自ONU的第一上行报文,该第一上行报文包括用于标识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
第一确定模块1202,用于确定上述第一上行报文对应的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ONU的ONU标识或用于标识端口的端口标识;
第一获取模块1203,用于根据上述逻辑链路标识和上述第一标识,获取与上述逻辑链路标识和上述第一标识对应的MPLS隧道标签;
第一传输模块1204,用于在上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MPLS隧道上传输第二上行报文,该第二上行报文包括第一上行报文中的数据和MPLS隧道标签。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202包括:
第一查询单元,用于根据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一对应关系表,获得查询结果,并将查询结果发送给第一获取单元,其中,第一对应关系表包括: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与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PON封装方式端口标识GEM Port ID或逻辑链接标识LLID,MPLS隧道标签包括多协议标记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标签MPLS LSP Label;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查询单元的查询结果,获取MPLS隧道标签。
需要说明的是,查询结果中包括:与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对应的MPLS隧道标签。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202包括:
第二查询单元,用于根据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表,获得查询结果,并将查询结果发送给第二获取单元,其中,第二对应关系表包括: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与第一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中间标识与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第一中间标识和第二中间标识包括逻辑分区标识或索引标识,MPLS隧道标签包括MPLS LSP Label;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二查询单元获得的查询结果,获取MPLS隧道标签。
需要说明的是,查询结果中包括:与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对应的MPLS隧道标签。
另外,进一步地,上述MPLS隧道标签还包括PW Label,当MPLS隧道标签还包括PWLabel时,具体情况是:MPLS隧道标签包括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PW Label;或MPLS隧道标签包括外层MPLS LSP Label和内层MPLS LSP Label。上述第二中间标识还包括入端口标识。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202包括:
第三查询单元,用于根据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三对应关系表,获得查询结果,并将查询结果发送给第三获取单元,其中,第三对应关系表包括: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与一级中间标识和二级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级中间标识与MPLS隧道标签中的外层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和二级中间标识与MPLS隧道标签中的内层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MPLS隧道标签包括:外层MPLS隧道标签和内层MPLS隧道标签,外层MPLS隧道标签为外层MPLSLSP Label,内层MPLS隧道标签为内层MPLS LSP Label或内层PW Label;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三查询单元获得的查询结果,获取MPLS隧道标签。
需要说明的是,查询结果中包括:与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对应的MPLS隧道标签。
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光线路终端,通过建立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与MPLS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逻辑链路与MPLS隧道之间的映射,使得业务配置的容量不受限制,而且灵活性强。并且,通过对逻辑链路标识进行分类,简化了管理,提高了效率;另外,通过对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进行分级,实现了逻辑链路层次的精细映射和管理。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线路终端,参见图5,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1301,用于接收第一下行报文,该第一下行报文包括MPLS隧道标签;
第二获取模块1302,用于根据MPLS隧道标签,获取与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标识和用于标识OLT和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端口的端口标识或用于标识ONU的ONU标识;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在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逻辑链路上传输第二下行报文,第二下行报文包括第一下行报文中的数据和逻辑链路标识。
其中,第二获取模块1302,包括,
第四查询单元,用于根据MPLS隧道标签,查询预先设置的第四对应关系表,获得查询结果,并将查询结果发送给第四获取单元,其中,所述第四对应关系表包括:MPLS隧道标签与第一标识和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MPLS隧道标签包括MPLS LSP Label,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四查询单元获得的查询结果,获取第一标识和逻辑链路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查询结果中包括:与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标识和辑链路标识。
其中,第二获取模块1302,包括,
第五查询单元,用于根据MPLS隧道标签,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五对应关系表,获得查询结果,并将查询结果发送给第五获取单元,其中,第五对应关系表包括:MPLS隧道标签中的外层MPLS隧道标签与一级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MPLS隧道标签中的内层MPLS隧道标签与二级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一级中间标识和二级中间标识与第一标识和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MPLS隧道标签包括外层MPLS隧道标签和内层MPLS隧道标签,外层MPLS隧道标签为外层MPLS LSP Label,内层MPLS隧道标签为内层MPLS LSP Label或内层PWLabel,一级中间标识包括一级逻辑分区标识或一级索引标识,二级中间标识包括二级逻辑分区标识或二级索引标识,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五查询单元获得的查询结果,获取第一标识和逻辑链路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查询结果中包括:与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标识和辑链路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光线路终端,通过建立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与MPLS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逻辑链路与MPLS隧道之间的映射,使得业务配置的容量不受限制,而且灵活性强。并且,通过对逻辑链路标识进行分类,简化了管理,提高了效率;另外,通过对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进行分级,实现了逻辑链路层次的精细映射和管理。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的系统,参见图6,包括:
光网络单元ONU1401,用于发送第一上行报文,第一上行报文包括用于标识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
光线路终端OLT1402,用于接收光网络单元ONU1401发送的第一上行报文,确定第一上行报文对应的第一标识,根据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获取与逻辑链路标识和第一标识对应的MPLS隧道标签,在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MPLS隧道上传输第二上行报文,其中,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ONU的ONU标识或用于标识端口的端口标识,第二上行报文包括第一上行报文中的数据和MPLS隧道标签。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至少有一个,MPLS隧道也至少有一个,参见图6,1401a表示逻辑链路1、1401b表示逻辑链路2、1401c表示逻辑链路3;1402a表示MPLS隧道1、1402b表示MPLS隧道2,1402c表示MPLS隧道3。
进一步地,还包括:
光线路终端OLT1402,还用于接收第一下行报文,第一下行报文包括MPLS隧道标签,根据MPLS隧道标签,获取与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标识和用于标识OLT和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在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逻辑链路上传输第二下行报文,其中,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端口的端口标识或用于标识ONU的ONU标识,第二下行报文包括第一下行报文中的数据和逻辑链路标识;
光网络单元ONU1401,还用于接收光线路终端OLT1402发送的第二下行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系统,通过建立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与MPLS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逻辑链路与MPLS隧道之间的映射,使得业务配置的容量不受限制,而且灵活性强;并且,通过对逻辑链路标识进行分类,简化了管理,提高了效率;另外,通过对逻辑分区标识/索引标识进行分级,实现了逻辑链路层次的精细映射和管理。
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其软件程序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例如:计算机中的硬盘、光盘或软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所述光通信系统中局端的光线路终端OLT包括一个或多个端口,每一个端口连接到一个或多个远端的光网络单元ONU,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端口接收来自ONU的第一上行报文,所述第一上行报文包括用于标识OLT与所述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
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报文对应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所述ONU的ONU标识或用于标识所述端口的端口标识;
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获取与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标签;
在所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MPLS隧道上传输第二上行报文,所述第二上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报文中的数据和所述MPLS隧道标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获取与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标签,包括:
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一对应关系表,获取所述MPLS隧道标签,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表包括: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PON封装方式端口标识GEMPort ID或逻辑链接标识LLID,所述MPLS隧道标签包括多协议标记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标签MPLS LSP Labe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获取与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标签,包括:
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表,获取所述MPLS隧道标签,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表包括: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与第一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中间标识与所述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所述第一中间标识和所述第二中间标识包括逻辑分区标识或索引标识,所述MPLS隧道标签包括MPLS LSP Labe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获取与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标签,包括:
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三对应关系表,获取所述MPLS隧道标签,其中,所述第三对应关系表包括: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与一级中间标识和二级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一级中间标识与所述MPLS隧道标签中的外层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所述二级中间标识与所述MPLS隧道标签中的内层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所述MPLS隧道标签包括:所述外层MPLS隧道标签和所述内层MPLS隧道标签,所述外层MPLS隧道标签为外层MPLS LSP Label,所述内层MPLS隧道标签为内层MPLS LSP Label或内层PWLabel。
5.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所述光通信系统中局端的光线路终端OLT包括一个或多个端口,每一个端口连接到一个或多个远端的光网络单元ONU,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下行报文,所述第一下行报文包括MPLS隧道标签;
根据所述MPLS隧道标签,获取与所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标识和用于标识OLT和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端口的端口标识或用于标识ONU的ONU标识;
在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逻辑链路上传输第二下行报文,所述第二下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报文中的数据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MPLS隧道标签,获取与所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标识和用于标识OLT和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包括:
根据所述MPLS隧道标签,查询预先设置的第四对应关系表,获取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其中,所述第四对应关系表包括:所述MPLS隧道标签与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MPLS隧道标签包括MPLS LSP Label,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PLS隧道标签还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报文中数据的数据特征;或
所述MPLS隧道标签还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报文中数据的数据特征和PW Label。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MPLS隧道标签,获取与所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标识和用于标识OLT和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包括:
根据所述MPLS隧道标签,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五对应关系表,获取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其中,所述第五对应关系表包括:所述MPLS隧道标签中的外层MPLS隧道标签与一级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MPLS隧道标签中的内层MPLS隧道标签与二级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所述一级中间标识和所述二级中间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MPLS隧道标签包括外层MPLS隧道标签和内层MPLS隧道标签,所述外层MPLS隧道标签为外层MPLS LSP Label,所述内层MPLS隧道标签为内层MPLS LSP Label或内层PW Label,所述一级中间标识包括一级逻辑分区标识或一级索引标识,所述二级中间标识包括二级逻辑分区标识或二级索引标识,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
9.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端口接收来自ONU的第一上行报文,所述第一上行报文包括用于标识OLT与所述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
确定所述逻辑链路标识的映射关键域;
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的映射关键域,获取与所述映射关键域对应的逻辑分区标识或索引标识;
根据所述逻辑分区标识或所述索引标识,获取与所述逻辑分区标识或所述索引标识对应的MPLS隧道标签;
在所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MPLS隧道上传输第二上行报文,所述第二上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报文中的数据和所述MPLS隧道标签。
10.一种光线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从端口接收来自ONU的第一上行报文,所述第一上行报文包括用于标识OLT与所述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报文对应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所述ONU的ONU标识或用于标识所述端口的端口标识;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获取与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MPLS隧道标签;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MPLS隧道上传输第二上行报文,所述第二上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报文中的数据和所述MPLS隧道标签。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线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一对应关系表,获得查询结果,并将所述查询结果发送给第一获取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表包括: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PON封装方式端口标识GEM Port ID或逻辑链接标识LLID,所述MPLS隧道标签包括多协议标记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标签MPLS LSP Label;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查询单元的查询结果,获取所述MPLS隧道标签。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线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表,获得查询结果,并将所述查询结果发送给第二获取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表包括: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与第一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中间标识与所述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所述第一中间标识和所述第二中间标识包括逻辑分区标识或索引标识,所述MPLS隧道标签包括MPLS LSP Label;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查询单元获得的查询结果,获取所述MPLS隧道标签。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线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第三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三对应关系表,获得查询结果,并将所述查询结果发送给第三获取单元,其中,所述第三对应关系表包括: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与一级中间标识和二级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一级中间标识与所述MPLS隧道标签中的外层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所述二级中间标识与所述MPLS隧道标签中的内层MPLS隧道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所述MPLS隧道标签包括:所述外层MPLS隧道标签和所述内层MPLS隧道标签,所述外层MPLS隧道标签为外层MPLS LSP Label,所述内层MPLS隧道标签为内层MPLS LSP Label或内层PW Label;
所述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查询单元获得的查询结果,获取所述MPLS隧道标签。
14.一种光线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下行报文,所述第一下行报文包括MPLS隧道标签;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MPLS隧道标签,获取与所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标识和用于标识OLT和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端口的端口标识或用于标识ONU的ONU标识;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逻辑链路上传输第二下行报文,所述第二下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报文中的数据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线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第四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MPLS隧道标签,查询预先设置的第四对应关系表,获得查询结果,并将所述查询结果发送给第四获取单元,其中,所述第四对应关系表包括:所述MPLS隧道标签与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MPLS隧道标签包括MPLS LSP Label,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
所述第四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查询单元获得的查询结果,获取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线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第五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MPLS隧道标签,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五对应关系表,获得查询结果,并将所述查询结果发送给第五获取单元,其中,所述第五对应关系表包括:所述MPLS隧道标签中的外层MPLS隧道标签与一级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MPLS隧道标签中的内层MPLS隧道标签与二级中间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所述一级中间标识和所述二级中间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MPLS隧道标签包括外层MPLS隧道标签和内层MPLS隧道标签,所述外层MPLS隧道标签为外层MPLS LSPLabel,所述内层MPLS隧道标签为内层MPLS LSP Label或内层PW Label,所述一级中间标识包括一级逻辑分区标识或一级索引标识,所述二级中间标识包括二级逻辑分区标识或二级索引标识,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包括GEM Port ID或LLID;
所述第五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五查询单元获得的查询结果,获取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
17.一种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网络单元ONU,用于发送第一上行报文,所述第一上行报文包括用于标识OLT与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
光线路终端OLT,用于接收所述光网络单元ONU发送的第一上行报文,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报文对应的第一标识,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获取与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MPLS隧道标签,在所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MPLS隧道上传输第二上行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所述ONU的ONU标识或用于标识所述端口的端口标识,所述第二上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报文中的数据和所述MPLS隧道标签。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线路终端OLT,还用于接收第一下行报文,所述第一下行报文包括MPLS隧道标签,根据所述MPLS隧道标签,获取与所述MPLS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标识和用于标识OLT和ONU之间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在所述逻辑链路标识对应的逻辑链路上传输所述第二下行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端口的端口标识或用于标识ONU的ONU标识,所述第二下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报文中的数据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
所述光网络单元ONU,还用于接收所述光线路终端OLT发送的第二下行报文。
CN200810174309A 2008-10-29 2008-10-29 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光线路终端 Active CN101729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4309A CN101729372B (zh) 2008-10-29 2008-10-29 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光线路终端
EP09823050.1A EP2355374B1 (en) 2008-10-29 2009-10-15 Method, system and optical line terminal for message transmission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PCT/CN2009/074464 WO2010048858A1 (zh) 2008-10-29 2009-10-15 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光线路终端
US13/096,800 US8665888B2 (en) 2008-10-29 2011-04-28 Optical line terminal,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cket transmission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4309A CN101729372B (zh) 2008-10-29 2008-10-29 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光线路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9372A true CN101729372A (zh) 2010-06-09
CN101729372B CN101729372B (zh) 2012-10-03

Family

ID=42128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4309A Active CN101729372B (zh) 2008-10-29 2008-10-29 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光线路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65888B2 (zh)
EP (1) EP2355374B1 (zh)
CN (1) CN101729372B (zh)
WO (1) WO2010048858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5103A (zh) * 2011-03-25 2012-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04065550A (zh) * 2013-03-19 2014-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接口逻辑链路与铜缆接口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33919A (zh) * 2014-08-22 2014-11-0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信息库索引值与设备索引值的转换方法及转换系统
WO2017049460A1 (zh) * 2015-09-22 2017-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网络单元注册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686472B (zh) * 2012-09-26 2017-06-09 安华高科技通用Ip(新加坡)公司 光线路终端(olt)系统及提供光线路终端(olt)系统的方法
WO2017166148A1 (zh) * 2016-03-31 2017-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7819811A (zh) * 2016-09-14 2018-03-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337581A (zh) * 2018-02-06 2018-07-27 凌云天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线路终端承载能力测试方法、装置、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6049B (zh) * 2009-09-23 2014-01-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pon的上行报文调度方法及其系统
JP5594171B2 (ja) * 2011-02-02 2014-09-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処理装置、アドレス学習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アドレス学習方法
CN102868943B (zh) * 2011-07-04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pon端口关联关系的方法、光网络装置和系统
CN103178971B (zh) * 2011-12-20 2015-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on保护方法及装置
US9615153B2 (en) 2012-05-25 2017-04-04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an extended multipoint protocol to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US20130315238A1 (en) * 2012-05-25 2013-11-28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ing Multipoint Control Protocols to Mixed Media Access Systems
US9537972B1 (en) 2014-02-20 2017-01-03 Fireeye, Inc. Efficient access to sparse packets in large repositories of stored network traffic
CN105100969A (zh) * 2014-05-13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服务处理方法、装置及光线路终端
CN105991318B (zh) * 2015-02-04 2020-10-16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置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4557B1 (en) * 2000-10-11 2006-05-3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Technique for routing data within an optical network
KR100557138B1 (ko) * 2003-07-16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가입자망에서의 영상 데이터 처리 장치
CN1592302A (zh) * 2004-06-10 2005-03-09 上海交通大学 实现无源光网络运行和管理的方法
CN100512287C (zh) * 2005-07-21 2009-07-08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无源光网络系统
KR100776787B1 (ko) * 2005-09-05 2007-11-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더넷 수동 광 가입자망의 브리지 장치 및 그 포워딩 방법
US7990853B2 (en) 2005-12-13 2011-08-02 Fujitsu Limited Link aggregation with internal load balancing
CN101039159A (zh) * 2006-03-13 2007-09-1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无源光网络数据链路层数据传输方法
US7948900B2 (en) * 2007-05-10 2011-05-24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connectivity of multi-segment pseudo-wires
JP4839266B2 (ja) * 2007-06-07 2011-12-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通信システム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5103A (zh) * 2011-03-25 2012-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WO2012130109A1 (zh) * 2011-03-25 2012-10-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02695103B (zh) * 2011-03-25 2016-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03686472B (zh) * 2012-09-26 2017-06-09 安华高科技通用Ip(新加坡)公司 光线路终端(olt)系统及提供光线路终端(olt)系统的方法
CN104065550A (zh) * 2013-03-19 2014-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接口逻辑链路与铜缆接口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146397A1 (zh) * 2013-03-19 2014-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接口逻辑链路与铜缆接口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33919A (zh) * 2014-08-22 2014-11-0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信息库索引值与设备索引值的转换方法及转换系统
WO2017049460A1 (zh) * 2015-09-22 2017-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网络单元注册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166148A1 (zh) * 2016-03-31 2017-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7819811A (zh) * 2016-09-14 2018-03-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819811B (zh) * 2016-09-14 2021-05-1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337581A (zh) * 2018-02-06 2018-07-27 凌云天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线路终端承载能力测试方法、装置、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55374A1 (en) 2011-08-10
EP2355374B1 (en) 2013-08-28
WO2010048858A1 (zh) 2010-05-06
US20110200331A1 (en) 2011-08-18
US8665888B2 (en) 2014-03-04
CN101729372B (zh) 2012-10-03
EP2355374A4 (en) 2012-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9372B (zh) 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光线路终端
TWI555355B (zh) 一種同軸電纜媒體轉換器及流量交換的方法
US20150180576A1 (en) Unified Network Management of Hybrid Fiber Coaxial (HFC) Network
CN100555949C (zh) 一种对GPON系统配置Native VLAN以及处理以太网报文的方法
EP2326059B1 (en) Mapp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JP3742406B2 (ja) イーサネット(登録商標)受動光加入者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1867523B (zh) Pon系统中宽带业务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1656660A (zh) Pon中承载mpls报文的方法、装置、系统
WO2019237521A1 (zh) 一种基于onu粒度的接入网olt切片的方法及系统
US8971320B2 (en) Control layer for multistage optical burst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1212821A (zh) 无源光网络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方法及gtc帧
CN102714614B (zh) 无源光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方法、用户侧设备和系统
US20210152898A1 (en) Transmission network system, data switching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equipment
CN101360041B (zh) 无源光网络中承载ip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60032B (zh) Gpon-olt系统中实现业务虚端口的方法
WO2017012565A1 (en) Highly efficient method for inverse multiplexing in an ethernet access network
CN101013994A (zh) 在混合网络上提供服务
CN102695103A (zh)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01257487B (zh) 一种将业务流映射到业务传输通道的方法及光网络终端
CN101453665B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的连接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95909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以及运营商边缘节点
CN114765566A (zh) 一种多路业务传输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7689920A (zh) 一种端到端的多业务自动路由感知方法
US20030063345A1 (en) Wayside user communications over 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
CN101489154B (zh) 无源光网络连接处理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