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5103B -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5103B
CN102695103B CN201110074550.4A CN201110074550A CN102695103B CN 102695103 B CN102695103 B CN 102695103B CN 201110074550 A CN201110074550 A CN 201110074550A CN 102695103 B CN102695103 B CN 1026951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iness
mark
olt
onu
logica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45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95103A (zh
Inventor
张奎
臧美燕
袁立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0745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9510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2977 priority patent/WO201213010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695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5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95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51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71Provisions for the electrical-optical laye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7Labelling aspects,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G-MPLS, MP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ONU将接收到的业务通过以太网标识和/或ONU的用户网络接口UNI的端口标识映射到PON的逻辑通道上,其中,PON逻辑通道为连接ONU及其对应的OLT之间的逻辑通道;OLT通过其上的逻辑UNI端口建立PON逻辑通道和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OLT将映射到PON逻辑通道上的业务通过MPLS实例进行转发。通过本发明,达到了减低ONU的复杂度和成本的效果。

Description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城域以太网论坛(MetroEthernetForum,简称为MEF)定义了基于以太网的线路业务(EthernetLineService,简称为E-Line)、基于以太网的局域网业务(EthernetLANService,简称为E-LAN)、基于以太网的树形业务(EthernetTreeService,简称为E-Tree)三种以太网业务类型,来支持端到端的业务。E-line、E-LAN、E-TREE业务以用户网络接口(UserNetworkInterface,简称为UNI)为基础进行建立,每个接口对应相应的物理端口或物理端口的逻辑端口,目前在无源光网络(PassiveOpticalNetwork,简称为PON)系统实现这些业务模型的需求不断增多,对于PON系统来说,UNI接口是ONU的连接用户的物理端口,可以是以太网接口或以太网接口的逻辑端口,根据E-line、E-LAN、E-TREE业务模型,ONU需要支持这几种业务的模型,但是ONU的功能会比较复杂,实现难度较高。同时,由于在PON系统ONU为了支持E-LINE,E-LAN,E-TREE三种业务模型,需要大量的配置,从而配置管理过程也相对繁琐。
针对相关技术中PON系统ONU为了支持多种业务模型,需要大量的配置,从而配置管理过程也相对繁琐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PON系统ONU为了支持多种业务模型,需要大量的配置,从而配置管理过程也相对繁琐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转发方法,包括:
ONU将接收到的业务通过以太网标识和/或ONU的UNI的端口标识映射到PON的逻辑通道上,其中,PON逻辑通道为连接ONU及其对应的OLT之间的逻辑通道;光线路终端OLT通过其上的逻辑UNI端口建立PON逻辑通道和标签协议转发(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OLT将映射到PON逻辑通道上的业务通过MPLS实例进行转发。
进一步地,ONU将接收到的业务通过以太网标识和/或ONU的UNI的端口标识映射到PON的逻辑通道上包括以下之一:接收到的业务为多个业务,且多个业务与多个以太网标识一一对应,将多个以太网标识对应的多个业务映射到一个PON逻辑通道;接收到的业务为多个业务,且多个业务对应一个以太网标识,将一个以太网标识对应的多个业务映射到一个PON逻辑通道;接收到的业务中的每一个业务分别对应一个以太网标识或ONU的UNI的端口标识,通过每一个业务对应的一个以太网标识或每一个业务对应的UNI的端口标识将每一个业务映射到其对应的PON逻辑通道。
进一步地,OLT使用其上的逻辑UNI端口建立PON逻辑通道和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包括:OLT通过其上的逻辑UNI接口建立业务对应的以太网标识和PON逻辑通道的映射关系及业务对应的以太网标识和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在ONU的UNI端口和OLT的逻辑UNI端口之间建立VC用于实现ONU和OLT的映射配置,VC的属性包括:ONU的UNI端口的标识、OLT的逻辑UNI端口的标识和VC的中间关联变量;
进一步地,虚拟连接的中间关联变量包括:以太网标识和/或PON逻辑通道的标识。
进一步地,PON逻辑通道在EPON系统中为逻辑链路识别通路(LLID),PON逻辑通道在GPON系统中为GPON的封装方法的端口(GEMPORT)。
进一步地,ONU的UNI端口的标识包括:ONU的UNI端口的物理属性,物理属性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和/或以太网标识。
进一步地,OLT的逻辑UNI端口的标识包括:OLT的逻辑UNI端口的物理属性,物理属性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和/或以太网标识。
进一步地,以太网标识包括:虚拟局域网VLAN或VLAN+业务类型COS。
进一步地,逻辑UNI端口为一个参考点,参考点位于OLT上的接入功能模块和汇聚功能模块的连接处,汇聚功能模块是指实现MPLS汇聚和转发的功能模块。
进一步地,业务的模型包括:基于以太网的线路业务E_LlNE、基于以太网的局域网业务E_LAN和基于以太网的树形业务E_TREE。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转发系统,包括:光线路终端(OLT)和光网络单元(ONU),ONU包括映射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业务通过以太网标识和/或光网络单元ONU的用户网络接口UNI的端口标识映射到无源光网络PON的逻辑通道上,其中,PON逻辑通道为连接ONU及其对应的OLT之间的逻辑通道;OLT包括:建立模块和转发模块,上述建立模块,用于通过其上的逻辑UNI端口建立PON逻辑通道和标签协议转发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上述转发模块,用于将映射到PON逻辑通道上的业务通过MPLS实例进行转发。
进一步地,映射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将接收到的业务通过以太网标识和/或光网络单元ONU的端口标识映射到无源光网络PON的逻辑通道上:接收到的业务为多个业务,且多个业务与多个以太网标识一一对应,将多个以太网标识对应的多个业务映射到一个PON逻辑通道;接收到的业务为多个业务,且多个业务对应一个以太网标识,将一个以太网标识对应的多个业务映射到一个PON逻辑通道;接收到的业务中的每一个业务分别对应以太网标识或ONU的UNI的端口标识,通过每一个业务对应的以太网标识或每一个业务对应的UNI的端口标识将每一个业务映射到其对应的PON逻辑通道。
进一步地,第一建立模块用于通过其所在OLT上的逻辑UNI接口建立业务对应的以太网标识和PON逻辑通道的映射关系及业务对应的以太网标识和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在ONU的UNI端口和OLT的逻辑UNI端口之间建立虚拟连接VC用于实现ONU和OLT的映射配置,VC的属性包括:ONU的UNI端口的标识、OLT的逻辑UNI端口的标识和VC的中间关联变量。
通过本发明,采用ONU将接收到的业务通过以太网标识和/或光网络单元ONU的用户网络接口UNI的端口标识映射到无源光网络PON的逻辑通道上,其中,PON逻辑通道为连接ONU及其对应的OLT之间的逻辑通道;光线路终端OLT通过其上的逻辑UNI端口建立PON逻辑通道和标签协议转发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OLT将映射到PON逻辑通道上的业务通过MPLS实例进行转发,解决了相关技术中PON系统ONU为了支持多种业务模型,需要大量的配置,从而配置管理过程也相对繁琐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减低ONU的复杂度和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E-LINE业务类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E-LAN业务类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E-TREE业务类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相关技术的通过MPLS方式来实现端到端业务模型示意图;
图5是根据相关技术的DPoE系统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转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INE:EPL业务实现映射图(perEVCperSFmultipleLLID);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INE:EVPL业务实现映射图(perEVCperSFmultipleLLID);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AN:EP-LAN业务实现映射图(perEVCperSFmultipleLLID);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AN:EVP-LAN业务实现映射图(perEVCperSFmultipleLLID);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Tree:EP-Tree业务实现映射图(perEVCperSFmultipleLLID);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Tree:EVP-Tree业务实现映射图(perEVCperSFmultipleLLID);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OLT抽象出逻辑UNI后的业务模型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AN:EVP-LAN业务实现映射的示意图(multipleEVCperSFperLLID);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转发系统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转发系统的优选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转发方法,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转发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2:ONU将接收到的业务通过以太网标识和/或光网络单元(ONU)的用户网络接口UNI的端口标识映射到无源光网络PON的逻辑通道上,其中,PON逻辑通道为连接ONU及其对应的OLT之间的逻辑通道;
步骤S604:光线路终端(OLT)通过其上的逻辑UNI端口建立PON逻辑通道和标签协议转发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
步骤S606:OLT将映射到PON逻辑通道上的业务通过MPLS实例进行转发。
通过上述方法,ONU将接收到的业务映射到PON逻辑通道上,然后OLT通过建立PON逻辑通道和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到PON逻辑通道上的业务通过MPLS进行转发,克服了相关技术中PON系统ONU为了支持多种业务模型,需要大量的配置,从而配置管理过程也相对繁琐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减低ONU的复杂度和成本的效果。
优选地,ONU将接收到的业务通过以太网标识和/或ONU的UNI的端口标识映射到PON的逻辑通道上包括以下之一:接收到的业务为多个业务,且多个业务与多个以太网标识一一对应,将多个以太网标识对应的多个业务映射到一个PON逻辑通道;接收到的业务为多个业务,且多个业务对应一个以太网标识,将一个以太网标识对应的多个业务映射到一个PON逻辑通道;接收到的业务中的每一个业务分别对应以太网标识或ONU的UNI的端口标识,通过每一个业务对应的以太网标识或每一个业务对应的UNI的端口标识将每一个业务映射到其对应的PON逻辑通道。通过该优选实施例,实现了ONU将接收的业务映射到PON逻辑通道的多样性。
优选地,OLT使用其上的逻辑UNI端口建立PON逻辑通道和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包括:OLT通过其上的逻辑UNI接口建立业务对应的以太网标识和PON逻辑通道的映射关系及业务对应的以太网标识和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通过该优选实施例,通过建立两次映射关系实现了PON逻辑通道和MPLS实例的映射。
优选地,在ONU的UNI端口和OLT的逻辑UNI端口之间建立虚拟连接VC用于实现ONU和OLT的映射配置,VC的属性包括:ONU的UNI端口的标识、OLT的逻辑UNI端口的标识和VC的中间关联变量。通过该优选实施例,通过在OLT和ONU上建立VC,并进行相应的配置,降低了ONU和OLT两侧的映射配置的复杂度。
优选地,虚拟连接的中间关联变量包括:以太网标识和/或PON逻辑通道的标识。通过该优选实施例,采用现有参数降低了ONU和OLT两侧的映射的复杂度。
优选地,PON逻辑通道在EPON系统中为逻辑链路识别通路(LLID),PON逻辑通道在GPON系统中为基于GPON的封装方法的端口(GEMPORT)。通过该优选实施例,实现了业务转发方法的灵活性。
优选地,ONU的UNI端口的标识包括:ONU的UNI端口的物理属性和/或以太网标识,物理属性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通过该优选实施例,采用现有参数降低了ONU和OLT两侧的映射的复杂度。
优选地,OLT的逻辑UNI端口的标识包括:OLT的逻辑UNI端口的物理属性和/或以太网标识,物理属性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通过该优选实施例,采用现有参数降低了ONU和OLT两侧的映射的复杂度。
优选地,以太网标识包括:虚拟局域网VLAN或VLAN+业务类型COS。
优选地,逻辑UNI端口为一个参考点,参考点位于OLT上的接入功能模块和汇聚功能模块的连接处,汇聚功能模块是指实现MPLS汇聚和转发的功能模块。
优选地,业务的模型包括:基于以太网的线路业务(E_Line)、基于以太网的局域网业务(E_LAN)和基于以太网的树形业务(E_TREE)。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实现方法,本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及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OLT侧配置逻辑UNI接口,并配置所属的业务类型:E-LINE,E-LAN,E-TREE。
步骤2:OLT的逻辑UNI接口和OLT/ONU之间的业务承载通道建立映射关系。
步骤3:ONU建立用户侧UNI接口和OLT逻辑UNI接口之间映射关系。
优选地,上述的逻辑UNI接口可以使用VLAN或MAC地址作为标识。一个逻辑UNI接口可以包括一个VLAN或MAC地址,也可以包括多个VLAN或多个MAC地址。
优选地,OLT/ONU之间的业务承载通道包括:GPON技术的GEMPORT,EPON技术的LLID,或者是VLAN+LLID,VLAN+GEMPORT。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一种E-LINE、E-LAN或E-TREE业务,具体的映射方式如下:
步骤1:CE与ONU用户侧以太网端口相连,指定需要承载的以太网业务方式(端口透传或端口VLAN复用)。
步骤2:OLT上配置L2VPN实例(根据具体E-Line/E-LAN/E-Tree业务类型配置,具体参见后续的实施例),配置三层接口及路由(静态或动态路由),启用MPLS(如LDP),和上游设备协商LSP,与对端PE协商PW。
步骤3:ONU用户侧以太网端口UNI和OLT侧逻辑UNI端口的连接通过抽象的虚拟连接进行配置管理,并做具体的映射,步骤3包括如下的步骤3.1和步骤3.2:
步骤3.1:ONU上针对要承载的业务,配置本地业务处理,完成端口/端口VLAN到ONU与OLT之间业务承载通路(VLAN,和或LLID,和/或GEMProt)之间的映射。
步骤3.2:OLT上配置ONU与OLT之间指定业务承载通路(VLAN,LLID和/或GEMProt)到内部VLAN通路(nativevlan通路,可以采用单层或双层vlantag标识)的映射,同时将内部VLAN通路关联到指定的MPLSL2VPN实例。至此,完成整个抽象的虚拟连接的建立,同时将该虚拟连接关联到对应的L2VPN业务转发实例上。
步骤4:对端PE完成相应的L2VPN配置,如果对端也是PON系统,则建立方式同上述步骤2-步骤3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以上步骤,完成CE之间的相应的以太网业务开通。
优选地,上述步骤3可以针对抽象的虚拟连接(VC)进行配置,该配置方式如下步骤所示:
步骤a:指定VC中UNI端口的标识。其中一个为ONU的UNI端口标识(可以为VLAN或者MAC地址),一个为OLT上的逻辑UNI标识(可以通过VLAN进行标识)。分别对应上述步骤3.1中的端口/端口VLAN以及步骤3.2中的内部VLAN通路。
步骤b:指定VC中的中间关联属性,可以为VLAN,也可以为PON链路标识,比如LLID或者GEMPORT。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b的完成,在系统内部相当于完成步骤3.1中把ONU的端口/端口VLAN与ONU和OLT之间的业务承载通路的映射以及步骤3.2中的ONU和OLT之间的业务承载通路和内部VLAN通路的映射。
步骤c:配置VC标识和L2VPN实例的关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配置,在管理层面上更加简洁,更加容易维护,不需要繁琐的对连接中的每个部分分别进行映射方面的配置。
本实施例,对于抽象的虚拟连接(VC)进行配置时,通过在OLT用户侧配置逻辑UNI端口,逻辑UNI接口和ONU侧UNI端口之间形成虚拟连接,在OLT上创建L2VPN实例,建立和对端PE的连接,同时建立所述虚拟连接和L2VPN的映射,最终实现端到端的业务连接。通过OLT侧逻辑UNI端口和ONU侧UNI端口之间建立的虚拟连接,可以更高效的从整体的角度对整个系统层面的端到端业务连接进行配置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端到端的业务通路实现过程中,由OLT作为PE,与对端PE通过静态配置或协议,如MPLS(Multi-protocolLableSwitch)LDP(LabelDistributionProtocol),建立L2VPN。ONU和OLT之间通过抽象的虚拟连接,采用内部机制实现承载业务到L2VPN实例之间的数据通路。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既可以实现MEF定义的几种类型的端到端的以太网业务,也可以降低ONU的实现复杂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更有好的对整个端到端的连接进行管理。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实现方法,本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及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INE:EPL业务实现映射图(perEVCperSFmultipleLLID),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描述了EPL(EthernetPrivateLine)业务,实现UNI1到UNI2端口级点到点(P2P,Point-to-Point)业务传输,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创建UNI1和OLT侧逻辑UNI端口之间的虚拟连接VC,标识为VC1,VC1两侧UNI端口的标识分别为UNI1的端口标识和nativevlan1。VC1为P2P类型。
步骤2:配置VC1的中间关联属性为tlsvlan1,对EPON来说,共享链路LLID1。
步骤3:OLT上配置虚拟专线实例(vII1)。
步骤4:配置VC1和vII1关联。
步骤5:OLT上配置三层接口及路由(动态或静态路由),启用标签分发协议学习和建立LSP。
步骤6:OLT上配置PW,指定对端为PE2,并关联到vII1。
步骤7:对端PE完成相应的L2VPN配置,如果对端也是PON系统,则建立方式参考上述步骤1~步骤6。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tlsvlan可替换为LLID或GEMport。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和2相当于配置ONU上配置UNI1到tlsvlan1的映射关系以及在OLT上配置tlsvlan1到nativevlan1的映射(指定tlsvlan1到nativevlan1的转换);步骤4相当于把nativevlan1和vII1关联;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PW学习建立后,整个数据通路打通,数据转发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ONU的UNI1上接收到来自CE(CustomerEdge)的数据流。
步骤2:根据映射关系,承载到ONU与OLT之间的业务通路上,添加tlsvlan1,发往OLT。
步骤3:OLT接收数据后,根据配置的映射规则,将tlsvlan1转换为nativevlan1(打nativevlan1tag)后发送到vII实例。
步骤4:OLT上vII1实例收到nativevlan1数据流,取出净荷,找到对应的PW,完成PW/LSP封装后发往对端PE2。
步骤5:数据流通过LSP通路送到PE2,PE2收到分组后,根据PW标签解封装,并找到对应的vII实例,去掉PW/LSP封装后取出净荷,发送到对应的UNI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上行为例,下行为上行流程的逆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实现方法,本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及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INE:EVPL业务实现映射图(perEVCperSFmultipleLLID),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描述了EVPL(EthernetVirtualPrivateLine)业务,实现UNI1上vlan1到UNI3上的P2P业务传输和UNI1上vlan2到UNI4上的P2P业务传输,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创建ONU上UNI1和OLT侧逻辑UNI端口之间的两个VC连接,分别为VC1和VC2。VC1的两个UNI端口标识分别为vlan1和nativevlan1,VC2的两个UNI端口标识分别为vlan2和nativevlan2。VC1和VC2为P2P类型。
步骤2:配置VC1和VC2的中间关联属性分别为ponvlan1和ponvlan2,VC1和VC2共享LLID1。
步骤3:OLT上配置虚拟专线实例vII和vII2。
步骤4:配置VC1和vII1关联,配置VC2和vII2关联。
步骤5:OLT上配置三层接口及路由(动态或静态路由),启用标签分发协议学习和建立LSP。
步骤6:OLT上配置PW1,指定对端为PE2,并关联到vII1。OLT上配置PW2,指定对端为PE3,并关联到vII2。
步骤7:对端PE2和PE3完成相应的L2VPN配置,如果对端也是PON系统,则建立方式参考上述步骤1~步骤6。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tlsvlan可替换为LLID或GEMport。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和步骤2相当于完成以下两个配置:
(1)ONU上配置UNI1上vlan1到ponvlan1的映射关系(数据转发时,vlan1不作为净荷,被剥离);ONU上配置UNI1上vlan2到ponvlan2的映射关系(数据转发时,vlan2不作为净荷,被剥离)。
(2)OLT上配置ponvlan1到nativevlan1的映射(指定ponvlan1到nativevlan1的转换);OLT上配置ponvlan2到nativevlan2的映射(指定ponvlan2到nativevlan2的转换)。
步骤4相当于该配置相当于在OLT上配置nativevlan1关联到vII1;OLT上配置nativevlan2关联到vII2。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流转发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ONU的UNI1上接收的数据流。
步骤2:如果数据分组携带vlantag为vlan1,根据映射关系,剥离vlan1后添加ponvlan1,发往OLT。如果数据分组携带vlantag为vlan2,根据映射关系,剥离vlan2后添加ponvlan2,发往OLT。
步骤3:OLT接收到来自ONU的ponvlan1数据后,根据配置的映射规则,将ponvlan1转换为nativevlan1(打nativevlan1tag)后发送到vII1实例;收到来自ONU的ponvlan2数据后,根据配置的映射规则,将ponvlan2转换为nativevlan2(标记nativevlan1tag)后发送到vII2实例。
步骤4:OLT上vII1实例收到nativevlan1数据流,取出净荷,找到对应的PW1,完成PW/LSP封装后发往对端PE2;OLT上vII2实例收到nativevlan2数据流,取出净荷,找到对应的PW2,完成PW/LSP封装后发往对端PE3。
步骤5:数据流通过LSP通路送到PE2,PE2收到分组后,根据PW标签解封装,并找到对应的vII实例,去掉PW/LSP封装后取出净荷,发送到对应的UNI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上行为例,下行为上行流程的逆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实现方法,本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及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AN:EP-LAN业务实现映射图(perEVCperSFmultipleLLID),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描述了EP-LAN(EthernetPrivateLAN)业务,实现UNI1、UNI2、UNI3和UNI4之间端口级多点到多点(MultiPoint-to-MultiPoint,简称为MP2MP)业务传输,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创建ONU上UNI1、UNI2和OLT侧逻辑UNI端口之间的两个VC连接,分别为VC1和VC2。VC1的两个UNI端口标识分别为UNI1的端口标识和nativevlan1,VC2的两个UNI端口标识分别为UNI2的端口标识和nativevlan2。VC1和VC2为P2P类型
步骤2:配置VC1和VC2的中间关联属性分别为tlsvlan1和tlsvlan2。VC1和VC2共享LLID1。
步骤3:OLT上配置虚拟交换实例vsi1。
步骤4:配置VC1和VC2分别为vsi1关联。
步骤5:OLT上配置三层接口及路由(动态或静态路由),启用标签分发协议学习和建立LSP。
步骤6:OLT上配置PW1,指定对端为PE2,并关联到vsi1。OLT上配置PW2,指定对端为PE3,并关联到vsi1。
步骤7:对端PE2、PE3完成相应的L2VPN配置,如果对端也是PON系统,则建立方式参考上述步骤1~步骤6。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tlsvlan可替换为LLID或GEMport。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和步骤2相当于完成以下两个配置:
(1)ONU上配置UNI1到tlsvlan1的映射关系;ONU上配置UNI2到tlsvlan2的映射关系。
(2)OLT上配置tlsvlan1到nativevlan1的映射(指定tlsvlan1到nativevlan1的转换);OLT上配置tlsvlan2到nativevlan2的映射(指定tlsvlan2到nativevlan2的转换)。
步骤4相当于完成以下配置:OLT上配置nativevlan1关联到vsi1;OLT上配置nativevlan2关联到vsi1。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PW学习建立后,整个数据通路打通,数据转发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ONU的UNI1上接收的数据流。
步骤2:根据映射关系,承载到ONU与OLT之间的业务通路上,添加tlsvlan1,发往OLT。
步骤3:OLT接收数据后,根据配置的映射规则,将tlsvlan1转换为nativevlan1(打nativevlan1tag)后发送到vsi1实例。
步骤4:OLT上vsi1实例收到nativevlan1数据流,取出净荷,根据目的MAC查找vsi转发表,如找到对应的出口(如PW1),完成PW/LSP封装后发往对端PE2,否则进行MAC地址学习,并在vsi1内洪泛,发送到PW1、PW2和nativevlan2。
步骤5:PW1数据流通过LSP通路送到PE2,PE2收到分组后,根据PW标签解封装,并找到对应的vsi实例,去掉PW/LSP封装后取出净荷,根据MAC进行转发,发送到对应出口(如UNI3)。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以一个UNI端口为例,其他UNI端口收数据处理方式同上。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实现方法,本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及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AN:EVP-LAN业务实现映射图(perEVCperSFmultipleLLID),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描述了EVP-LAN(EthernetVirtualPrivateLAN)业务,实现UNI1上vlan1到UNI3上vlanX和UNI4上vlanY的MP2MP业务传输以及UNI1上vlan2到UNI4上vlanZ的MP2MP业务传输,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创建ONU上UNI1和OLT侧逻辑UNI端口之间的两个VC连接,分别为VC1和VC2。VC1的两个UNI端口标识分别为vlan1和nativevlan1,VC2的两个UNI端口标识分别为vlan2和nativevlan2。VC1和VC2为P2P类型。
步骤2:配置VC1和VC2的中间关联属性分别为ponvlan1和ponvlan2。
步骤3:OLT上配置虚拟专线实例vsi1和vsi2;
步骤4:配置VC1和VC2分别和vsi1和vsi2关联,VC1和VC2共享LLID1。
步骤5:OLT上配置三层接口及路由(动态或静态路由),启用标签分发协议学习和建立LSP。
步骤6:OLT上配置PW1,指定对端为PE2,并关联到vsi1。OLT上配置PW2,指定对端为PE3,并关联到vsi1。OLT上配置PW3,指定对端为PE3,并关联到vsi2。
步骤7:对端PE2和PE3完成相应的L2VPN配置,如果对端也是PON系统,则建立方式同上述步骤1~步骤6。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和步骤2相当于完成以下两个配置:
(1)ONU上配置UNI1上vlan1到ponvlan1的映射关系(数据转发时,vlan1不作为净荷,被剥离);ONU上配置UNI1上vlan2到ponvlan2的映射关系(数据转发时,vlan2不作为净荷,被剥离)。
(2)OLT上配置ponvlan1到nativevlan1的映射(指定ponvlan1到nativevlan1的转换);OLT上配置ponvlan2到nativevlan2的映射(指定ponvlan2到nativevlan2的转换)。
步骤4相当于完成以下配置:OLT上配置nativevlan1关联到vsi1;OLT上配置nativevlan2关联到vsi2。
本实施例中,数据流转发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ONU的UNI1上接收的数据流。
步骤2:如果数据分组携带vlantag为vlan1,根据映射关系,剥离vlan1后添加ponvlan1,发往OLT。如果数据分组携带vlantag为vlan2,根据映射关系,剥离vlan2后添加ponvlan2,发往OLT。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之后的数据流转发过程的后续过程同实施例四。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实现方法,本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及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Tree:EP-Tree业务实现映射图(perEVCperSFmultipleLLID),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描述了EP-Tree(EthernetPrivateTree)业务,实现UNI1、UNI2和UNI3之间端口级root多点业务传输,其中UNI3为root,UNI1,UNI2为leaf,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创建ONU上UNI1和UNI2和OLT侧逻辑UNI端口之间的两个VC连接,分别为VC1和VC2。VC1的两个UNI端口标识分别为UNI1的端口标识(MAC地址)和nativevlan1,VC2的两个UNI端口标识分别为UNI2的端口标识和nativevlan2。VC1和VC2为P2P类型。
步骤2:配置VC1和VC2的中间关联属性分别为tlsvlan1和tlsvlan2。
步骤3:OLT上配置虚拟交换实例vsi1。
步骤4:配置VC1和VC2分别和vsi1关联,并指定各个VC的属性为leaf。
步骤5:OLT上配置三层接口及路由(动态或静态路由),启用标签分发协议学习和建立LSP。
步骤6:OLT上配置PW1,指定对端为PE2,并关联到vsi1,指定属性root。
步骤7:对端PE2、PE3完成相应的L2VPN配置,如果对端也是PON系统,则建立方式参考上述步骤1~步骤6。
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tlsvlan可替换为LLID或GEMport。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和步骤2相当于完成以下两个配置:
(1):ONU上配置UNI1到tlsvlan1的映射关系;ONU上配置UNI2到tlsvlan2的映射关系。
(2):OLT上配置tlsvlan1到nativevlan1的映射(指定tlsvlan1到nativevlan1的转换);OLT上配置tlsvlan2到nativevlan2的映射(指定tlsvlan2到nativevlan2的转换)
步骤4相当于完成以下配置:OLT上配置nativevlan1关联到vsi1,指定属性leaf;OLT上配置nativevlan2关联到vsi1,指定属性leaf。
在本实施例中,PW学习建立后,整个数据通路打通,数据转发流程除vsi内leaf电路之间不能转发数据外,其他过程同实施例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实施方案同样适用于UNI1作root的场景。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实现方法,本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及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Tree:EVP-Tree业务实现映射图(perEVCperSFmultipleLLID),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描述了EVP-Tree(EthernetVirtualPrivateTree)业务,实现UNI1上vlan1、vlan2到UNI3上vlanX的rooted多点业务传输,其中UNI3上vlanX为root,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创建ONU上UNI1和OLT侧逻辑UNI端口之间的两个VC连接,分别为VC1和VC2。VC1的两个UNI端口标识分别为vlan1和nativevlan1,VC2的两个UNI端口标识分别为vlan2和nativevlan2。VC1和VC2为P2P类型。
步骤2:配置VC1和VC2的中间关联属性分别为ponvlan1和ponvlan2。
步骤3:OLT上配置虚拟专线实例vsi1
步骤4:配置VC1和VC2分别和vsi1关联,并指定VC1和VC2属性为leaf.VC1和VC2共享LLID1
步骤5:OLT上配置三层接口及路由(动态或静态路由),启用标签分发协议学习和建立LSP。
步骤6:OLT上配置PW1,指定对端为PE2,并关联到vsi1。
步骤7:对端PE2完成相应的L2VPN配置,如果对端也是PON系统,则建立方式参考上述步骤1~步骤6。
需要说明的是,图12中tlsvlan可替换为LLID或GEMport。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和步骤2相当于完成以下配置:
(1)ONU上配置UNI1上vlan1到ponvlan1的映射关系(数据转发时,vlan1不作为净荷,被剥离);ONU上配置UNI1上vlan2到ponvlan2的映射关系(数据转发时,vlan2不作为净荷,被剥离)。
(2)OLT上配置ponvlan1到nativevlan1的映射(指定ponvlan1到nativevlan1的转换);OLT上配置ponvlan2到nativevlan2的映射(指定ponvlan2到nativevlan2的转换)。
步骤4相当于完成以下配置:OLT上配置nativevlan1关联到vsi1,指定属性leaf。OLT上配置nativevlan2关联到vsi1,指定属性leaf。
在本实施例中,PW学习建立后,整个数据通路打通。数据转发流程除vsi内leaf电路之间不能转发数据外,其他过程同实施例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同样适用于UNI1vlan1或vlan2作root的场景。
在上述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六中,均适用于nativevlan为双tag的情况;
上述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六的实施例的步骤中的ONU与OLT之间的业务通路可以使用EPONllid(llid)或GPONgemport(gemport)区分,此时,相关tlsvlan/ponvlan替换为llid或gemport即可。或者通过VLAN+LLID/VLAN+GEMPORT来区分。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实现方法,本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及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LAN:EVP-LAN业务实现映射的示意图(multipleEVCperSFperLLID),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描述了EVP-LAN(EthernetVirtualPrivateLAN)业务,实现UNI1上vlan1到UNI3上vlanX和UNI4上vlanY的MP2MP业务传输以及UNI1上vlan2到UNI4上vlanZ的MP2MP业务传输以及UNI2的vlanv3到UNI4的vlanZ的MP2MP业务传输(多个EVC对应一个业务流,一个业务流对应一个LLID(对EPON而言)的实施方式),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创建ONU上UNI1和OLT侧逻辑UNI端口之间的三个VC连接,分别为VC1和VC2以及VC3。VC1的两个UNI端口标识分别为vlan1和nativevlan1,VC2的两个UNI端口标识分别为vlan2和nativevlan2,VC3的两个UNI端口标识分别为vlan3和nativevlan2.VC1和VC2和VC3均为P2P类型。
步骤2:配置VC1和VC2以及VC3的中间关联属性分别为ponvlan1和ponvlan2。VC1通过LLID1进行业务传输,VC2和VC3通过LLID2进行业务传输。其中vlan2,vlan3以及ponvlan2,nativevlan2的取值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步骤1和2的配置,相当于把来自于UNI口的相同业务(通过相同vlan进行识别)进入到相同的SF进行处理,然后通过PON链路通道进行承载。
步骤3:OLT上配置虚拟专线实例vsi1和vsi2。
步骤4:配置VC1和vsi1关联,VC2和VC3和vsi2关联
步骤5:OLT上配置三层接口及路由(动态或静态路由),启用标签分发协议学习和建立LSP。
步骤6:OLT上配置PW1,指定对端为PE2,并关联到vsi1。OLT上配置PW2,指定对端为PE3,并关联到vsi1。OLT上配置PW3,指定对端为PE3,并关联到vsi2。
步骤7:对端PE2和PE3完成相应的L2VPN配置,如果对端也是PON系统,则建立方式参考上述步骤1~步骤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式同样适用于图5所示的DPoE网络。在DPoE网络中,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OLT可以为DPOESystem,也可以为DPoESystem中的OLT。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二至七中,对应的ONU侧不进行汇聚,一个来自ONU侧的业务(EVC)对应一个业务流(SF:serviceflow),多个业务流对应一个PON链路标识,比如LLID(通过VLAN来区分)。对应的,在实施例中ONUUNI端口和OLT逻辑UNI之间的虚拟连接的中间变量如果为VLAN时,则该中间变量可以不等于ONUUNI的VLAN标识,或者等于ONUUNI的VLAN标识。
在实施例八中,来自ONU侧UNI端口的多个业务(EVC)可以汇聚到一个业务流(ServiceFlow,简称为SF),一个ServiceFlow则对应一个PON链路标识,比如LLID。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转发系统,用以实现上述的业务转发方法,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转发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系统包括:OLT2和ONU4,其中,OLT2包括:建立模块22和转发模块24,ONU4包括:映射模块42,下面对上述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ONU4包括:映射模块42,用于将接收到的业务通过以太网标识和/或ONU的UNI的端口标识映射到PON的逻辑通道上,其中,PON逻辑通道为连接ONU及其对应的OLT之间的逻辑通道。
OLT2包括:第一建立模块22,用于通过其上的逻辑UNI端口建立PON逻辑通道和标签协议转发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转发模块24,连接至映射模块42,用于将映射模块42映射到PON逻辑通道上的业务通过MPLS实例进行转发。
优选地,映射模块42用于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将接收到的业务通过以太网标识和/或ONU的端口标识映射到PON的逻辑通道上:接收到的业务为多个业务,且多个业务与多个以太网标识一一对应,将多个以太网标识对应的多个业务映射到一个PON逻辑通道;接收到的业务为多个业务,且多个业务对应一个以太网标识,将一个以太网标识对应的多个业务映射到一个PON逻辑通道;接收到的业务中的每一个业务分别对应一个以太网标识或ONU的UNI的端口标识,通过每一个业务对应的一个以太网标识或每一个业务对应的UNI的端口标识将每一个业务映射到其对应的PON逻辑通道。
优选地,建立模块用于通过其所在OLT上的逻辑UNI接口建立业务对应的以太网标识和PON逻辑通道的映射关系及业务对应的以太网标识和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转发系统的优选的结构框图,如图16所示,上述系统还包括:配置模块162,下面对上述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系统还包括:配置模块162,用于在ONU的UNI端口和OLT的逻辑UNI端口之间建立虚拟连接VC用于实现ONU和OLT的映射配置,VC的属性包括:ONU的UNI端口的标识、OLT的逻辑UNI端口的标识和VC的中间关联变量。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通过ONU将接收到的业务映射到PON逻辑通道上,然后OLT通过建立PON逻辑通道和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到PON逻辑通道上的业务通过MPLS进行转发,克服了相关技术中PON系统ONU为了支持多种业务模型,需要大量的配置,从而配置管理过程也相对繁琐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减低ONU的复杂度和成本的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业务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ONU将接收到的业务通过以太网标识和/或光网络单元ONU的用户网络接口UNI的端口标识映射到无源光网络PON的逻辑通道上,其中,所述PON逻辑通道为连接所述ONU及其对应的OLT之间的逻辑通道;
光线路终端OLT通过其上的逻辑UNI端口建立所述PON逻辑通道和标签协议转发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
所述OLT将映射到所述PON逻辑通道上的业务通过所述MPLS实例进行转发;
其中,所述逻辑UNI端口为一个参考点,所述参考点位于所述OLT上的接入功能模块和汇聚功能模块的连接处,所述汇聚功能模块是指实现所述MPLS汇聚和转发的功能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NU将接收到的业务通过以太网标识和/或ONU的UNI的端口标识映射到PON的逻辑通道上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接收到的业务为多个业务,且所述多个业务与多个以太网标识一一对应,将所述多个以太网标识对应的多个业务映射到一个PON逻辑通道;
所述接收到的业务为多个业务,且所述多个业务对应一个以太网标识,将所述一个以太网标识对应的多个业务映射到一个PON逻辑通道;
所述接收到的业务中的每一个业务分别对应一个以太网标识或所述ONU的UNI的端口标识,通过所述每一个业务对应的一个以太网标识或所述每一个业务对应的UNI的端口标识将所述每一个业务映射到其对应的所述PON逻辑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LT通过其上的逻辑UNI端口建立所述PON逻辑通道和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OLT通过其上的所述逻辑UNI接口建立所述业务对应的所述以太网标识和所述PON逻辑通道的映射关系及所述业务对应的以太网标识和所述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ONU的UNI端口和所述OLT的逻辑UNI端口之间建立虚拟连接VC用于实现所述ONU和所述OLT的映射配置,所述VC的属性包括:所述ONU的UNI端口的标识、所述OLT的逻辑UNI端口的标识和所述VC的中间关联变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连接的中间关联变量包括:
以太网标识和/或所述PON逻辑通道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ON逻辑通道在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系统中为逻辑链路识别通路LLID,所述无源光网络PON逻辑通道在GPON系统中为基于GPON的封装方法的端口GEMPORT。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ONU的UNI端口的标识包括:所述ONU的UNI端口的物理属性和/或以太网标识,其中,所述物理属性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OLT的所述逻辑UNI端口的标识包括:所述OLT的逻辑UNI端口的物理属性和/或以太网标识,其中,所述物理属性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以太网标识包括:虚拟局域网VLAN或VLAN+业务类型COS。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业务的模型包括:基于以太网的线路业务E_Line、基于以太网的局域网业务E_LAN和基于以太网的树形业务E_TREE。
11.一种业务转发系统,包括:光线路终端OLT和光网络单元ONU,其特征在于,
所述ONU包括映射模块,
所述映射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业务通过以太网标识和/或光网络单元ONU的用户网络接口UNI的端口标识映射到无源光网络PON的逻辑通道上,其中,所述PON逻辑通道为连接所述ONU及其对应的OLT之间的逻辑通道;
所述OLT包括:建立模块和转发模块,
所述建立模块,用于通过其上的逻辑UNI端口建立所述PON逻辑通道和标签协议转发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逻辑UNI端口为一个参考点,所述参考点位于所述OLT上的接入功能模块和汇聚功能模块的连接处,所述汇聚功能模块是指实现所述MPLS汇聚和转发的功能模块;
所述转发模块,用于将映射到所述PON逻辑通道上的业务通过所述MPLS实例进行转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将接收到的业务通过以太网标识和/或光网络单元ONU的端口标识映射到无源光网络PON的逻辑通道上:
所述接收到的业务为多个业务,且所述多个业务与多个以太网标识一一对应,将所述多个以太网标识对应的多个业务映射到一个PON逻辑通道;
所述接收到的业务为多个业务,且所述多个业务对应一个以太网标识,将所述一个以太网标识对应的多个业务映射到一个PON逻辑通道;
所述接收到的业务中的每一个业务分别对应一个以太网标识或所述ONU的UNI的端口标识,通过所述每一个业务对应的一个以太网标识或所述每一个业务对应的UNI的端口标识将所述每一个业务映射到其对应的所述PON逻辑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立模块用于通过其所在OLT上的所述逻辑UNI接口建立所述业务对应的所述以太网标识和所述PON逻辑通道的映射关系及所述业务对应的以太网标识和所述MPLS实例的映射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包括: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ONU的UNI端口和所述OLT的逻辑UNI端口之间建立虚拟连接VC用于实现所述ONU和所述OLT的映射配置,所述VC的属性包括:所述ONU的UNI端口的标识、所述OLT的逻辑UNI端口的标识和所述VC的中间关联变量。
CN201110074550.4A 2011-03-25 2011-03-25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26951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4550.4A CN102695103B (zh) 2011-03-25 2011-03-25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PCT/CN2012/072977 WO2012130109A1 (zh) 2011-03-25 2012-03-23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4550.4A CN102695103B (zh) 2011-03-25 2011-03-25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5103A CN102695103A (zh) 2012-09-26
CN102695103B true CN102695103B (zh) 2016-08-03

Family

ID=46860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4550.4A Active CN102695103B (zh) 2011-03-25 2011-03-25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95103B (zh)
WO (1) WO20121301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5550A (zh) * 2013-03-19 2014-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接口逻辑链路与铜缆接口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75205B (zh) * 2013-09-13 2016-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91956B (zh) * 2015-11-04 2019-03-1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网络接口uni的流量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7135154B (zh) * 2017-05-26 2019-08-0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otn业务转发系统及业务转发、配置下发、保护方法
CN108260032B (zh) * 2018-01-11 2020-10-30 无锡雷华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Gpon-olt系统中实现业务虚端口的方法
CN108616402B (zh) * 2018-05-09 2021-05-2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设备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561361B (zh) * 2019-01-07 2021-09-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线路终端及业务端口映射方法
CN111683307B (zh) * 2020-05-22 2022-05-2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t多级交换下业务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CN114339494B (zh) * 2022-01-05 2023-05-2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ON中Vlan聚合业务接入MPLS的方法及装置
CN117675095A (zh) * 2022-08-25 2024-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系统、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9384A (zh) * 2008-10-15 201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729372A (zh) * 2008-10-29 201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光线路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76787B1 (ko) * 2005-09-05 2007-11-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더넷 수동 광 가입자망의 브리지 장치 및 그 포워딩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9384A (zh) * 2008-10-15 201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729372A (zh) * 2008-10-29 201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光线路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5103A (zh) 2012-09-26
WO2012130109A1 (zh) 201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5103B (zh)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00555949C (zh) 一种对GPON系统配置Native VLAN以及处理以太网报文的方法
CN100542122C (zh) 一种vlan交换隧道的复用方法和vlan交换域
CN101808042B (zh)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二层虚拟专用网的接入方法和装置
EP2355374B1 (en) Method, system and optical line terminal for message transmission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45242B (zh) 网络通信方法和网络节点设备
EP2326059B1 (en) Mapp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CN108260032B (zh) Gpon-olt系统中实现业务虚端口的方法
CN102714614B (zh) 无源光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方法、用户侧设备和系统
ES2696205T3 (es) Método y dispositivo para generar entradas de reenvío para dispositivos en red óptica
CN102739501B (zh) 二三层虚拟私有网络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和系统
CN102075446A (zh) 多链接透明互联网络异地互联方法及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3368775B (zh) 流量备份方法及核心交换设备
CN103227745B (zh) 最短路径桥网和三层虚拟专网互通方法及公共边缘设备
CN101867523A (zh) Pon系统中宽带业务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5591868A (zh) 一种虚拟专用网络vpn的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3701679A (zh) 一种实现vlan转换的方法
RU251769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доступа путём сквозной эмуляции псевдопровода
CN100446503C (zh) 一种增强型vpn网络优化的方法及设备
CN103200126B (zh) Xg-pon系统流量管理装置及方法
CN102970224B (zh) 一种兼容atm体制并基于ip交换网络实现mpls报文转发方法
CN104202229B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olt设备qinq报文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743646A (zh) 一种宽带连接数据流的下发方法及装置
CN102291317B (zh) 一种虚拟专用网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3200064B (zh) 跨vlan组播的实现方法、系统以及组播业务模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