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8935A - 功率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功率变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8935A
CN101728935A CN200910146366A CN200910146366A CN101728935A CN 101728935 A CN101728935 A CN 101728935A CN 200910146366 A CN200910146366 A CN 200910146366A CN 200910146366 A CN200910146366 A CN 200910146366A CN 101728935 A CN101728935 A CN 101728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resistance
wiring
tie point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6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8935B (zh
Inventor
森和久
迫田友治
大沼直人
蛭田清玄
保立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28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8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8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8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Power Conver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可小型化的功率变换装置。与IGBT(12)并联连接的缓冲模块(64)的缓冲电容器(64)和缓冲二极管(74)的连接点(96)和与IGBT(16)并联连接的缓冲模块(68)的缓冲电容器(84)和缓冲二极管(86)的连接点(98)相互连接,并插入缓冲电阻(102、104),并且在缓冲电阻(102、104)的一端与IGBT(12)的负极侧的电路之间连接共用的缓冲电阻(106)。

Description

功率变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开关元件的功率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IGBT)等高速半导体开关元件的功率变换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上述功率变换装置中,为了抑制该等高速半导体开关元件在开关动作时产生的跳变电压(jumping voltage),连接有缓冲电路(snubber circuit)。如非专利文献1所述,缓冲电路具有各种形式,其中,充电式CDR缓冲电路由于其损耗小,对跳变电压具有抑制效果等原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充电式CDR缓冲电路被构造成在与主电路的正极侧的IGBT连接时,使一端连接在IGBT的集电极上的缓冲电容器和阴极连接在IGBT的发射极上的缓冲二极管的串联电路(以下称为“缓冲模块(snubber module)”)与IGBT并联连接,并且通过缓冲电阻使缓冲电容器和缓冲二极管的连接点与主电路的负极侧连接。将充电式CDR缓冲电路中的缓冲电容器预先充电到与电源相当的电压值,当开关动作时的跳变电压超过了充电电压时,使缓冲二极管接通,由此来抑制电压上升。由于缓冲电阻只消耗了跳变电压部分,所以缓冲电阻的消耗功率小,适用于以较高的频率进行开关的装置。但尽管消耗功率小,在缓冲电阻中仍然会产生热量,所以需要根据缓冲电阻发热量的大小来决定装置的尺寸。
由于缓冲模块的布线电感会对跳变电压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尽可能地降低布线电感。而在缓冲电阻方面,由于缓冲电阻可以在开关动作时进行放电,所以降低布线电感的必要性不是太大。由此,可以将缓冲电阻设置在与IGBT分开的位置上,但如果设置在与IGBT分开的位置上,则布线的长度增加,需要大量的布线构件。
专利文献1  日本国专利特开2007-15128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  晶体管技术杂志第85卷(Transistor Technology Special,No.85),“改订*实践电力电子入门”CQ出版社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已经实现了大容量半导体模块,但是,为了进一步增大容量,需要将多个IGBT并联连接在一起使用。如上所述,由于需要将缓冲模块的布线电感降低到尽可能地小,所以需要在并联连接的IGBT上分别连接缓冲模块,从而使得无法实现缓冲模块的通用化。另一方面,由于缓冲电阻可以设置在与IGBT分开的位置上,所以可以考虑使缓冲电阻实现通用化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
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使缓冲电阻实现通用化,则通过布线将分别连接在各个并联连接的IGBT上的缓冲模块中的缓冲电容器相互连接,由布线电感器和缓冲电容器构成LC共振电路。例如,在采用专利文献1的图18、23所示结构的并联连接的IGBT中,在将缓冲模块中的缓冲电容器相互连接,以此对缓冲电阻进行通用化时,连接各个缓冲电容器的连接布线的长度增加,使得布线的电感变大。此时,需要将缓冲电阻的电阻值设定成能够抑制LC共振电路的振动的电阻值,从而存在需要加大装置尺寸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可小型化的功率变换装置。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变换装置,其对由并联连接的多个开关元件形成的多个开关臂进行桥式连接并将其设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并且在各个开关元件上并联连接缓冲电路,所述功率变换装置的特征在于,并联连接的多个开关元件的缓冲电路,相互连接分别与各个开关元件并联连接的由缓冲电容器和缓冲二极管构成的多个串联电路中的缓冲电容器和缓冲二极管的连接点,在相互连接的至少一个电路中插入第1缓冲电阻,并且在第1缓冲电阻的一端与正极之间或者第1缓冲电阻的一端与负极之间连接第2缓冲电阻。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以正极侧的开关元件为例进行说明时,开关动作时的跳变电压从缓冲电容器经过第1缓冲电阻、第2缓冲电阻和主电路的负极后被释放。流向缓冲电阻的电流的大小由积蓄在缓冲电容器内的电荷即缓冲电容器的电容量和跳变电压决定,缓冲电阻中产生的电压以及发热量随着缓冲电阻值的变化而变化。在此,假定只通过第1缓冲电阻进行放电,则必须增大第1缓冲电阻的电阻值,此时,由于发热量增大,所以必须增大第1缓冲电阻的尺寸。第1缓冲电阻的尺寸增大,导致无法将第1缓冲电阻设置在缓冲电容器的附近,从而使得缓冲电容器到第1缓冲电阻的布线的长度增加。如上所述,为了增大容量而将开关元件并联连接时,由分别连接各个开关元件的缓冲电容器以及连接各个缓冲电容器的布线的布线电感形成LC共振电路,从而可能无法抑制开关动作时的跳变电压。从缓冲电容器到第1缓冲电阻的布线长度的增加,意味着布线电感增大和上述LC共振电路的L增大,所以,为了抑制LC共振,需要进一步增大第1缓冲电阻。
根据本发明,跳变电压部分的电荷通过第1和第2缓冲电阻被释放,第1缓冲电阻的电阻值降低,所以能够降低电荷释放时的发热量。由此,能够缩小第1缓冲电阻的尺寸,并且能够将缓冲电阻设置在更靠近缓冲模块的位置上。由于连接各个缓冲模块的布线的长度变短,所以能够降低布线电感,并且进一步降低第1缓冲电阻的电阻值,从而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此外还能够减少布线构件的数量。在第2缓冲电阻方面,由于第2缓冲电阻与IGBT装置分开设置,可以适当地增大电阻值,所以不需要大幅度地降低布线电感。
此时,第1缓冲电阻优选通过将多个电阻串联连接而成,并且在该多个电阻的共用连接点连接第2缓冲电阻。
并且优选多个电阻中的各电阻的电阻值小于第2缓冲电阻的电阻值。由此,能够进一步缩小第1缓冲电阻。不过,优选将第1缓冲电阻的电阻值设定成能够抑制LC共振电路振动的大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结构可小型化的功率变换装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般的功率变换装置的电路结构。
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电路结构。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装配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装配例的侧视图。
图5表示开关臂、正极导体和布线导体的连接状态。
图6表示正极导体和布线导体的结构。
图7表示电容器导体的结构。
图8表示缓冲模块的背面侧的结构。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电路结构。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装配例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开关臂的表面朝着上方观察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布线时的视图。
符号说明
12、14、16、18              IGBT
36、46                      开关臂
64、66、67、68、70、71      缓冲模块
97、99、103、109、111、115  布线
102、104、114、116          缓冲电阻
106、118                    共用的缓冲电阻
113、119                    缓冲电阻器
121                         共用的缓冲电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功率变换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应用领域的由U相、V相和W相构成的3相逆变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半导体开关元件使用IGBT。3相逆变器电路通过对U相的开关臂2、V相的开关臂4、W相的开关臂6进行桥式连接而形成,并且与平滑电容器8并联连接,以此来驱动电动机等负荷10。
开关臂2由并联连接的多个IGBT12、14、16、18构成,开关臂4由并联连接的多个IGBT20、22、24、26构成,开关臂6由并联连接的多个IGBT28、30、32、34构成。各个IGBT均具有环流二极管(circulation diode)。构成开关臂2、4、6的上下一对开关元件被构造成通过反复进行ON/OFF来将任意的交流电供应给负荷。
图2表示本实施例。图2表示在图1所示的3相逆变器电路的各个IGBT中并联连接缓冲电路而构成的电路中的开关臂2的电路结构。图2中对开关臂2的结构作了图示,而未图示的开关臂4、6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开关臂2的并联连接的两个开关臂中的一个开关臂36的正极端子38与正极导体40连接,负极端子42与负极导体44连接,另一个开关臂46的正极端子48与正极导体50连接,负极端子52与负极导体54连接。此外,平滑电容器8被构造成内部并联连接有2个电容器,并且具有一对正极和一对负极,电容器导体56通过连接点57与平滑电容器8连接,电容器导体58通过连接点59与平滑电容器8连接,电容器导体56、58通过连接点60、62与开关臂2并联连接。正极导体40与负极导体44、正极导体50与负极导体54以及电容器导体56与电容器导体58被分别构造成相互靠近的叠层结构并且相互磁结合,由此来降低布线电感。
开关臂36的IGBT12上并联连接有缓冲模块64,IGBT14上并联连接有缓冲模块66,开关臂46的IGBT16上并联连接有缓冲模块68,IGBT18上并联连接有缓冲模块70。
缓冲模块64是由缓冲电容器72和缓冲二极管74构成的串联电路,缓冲模块66是由缓冲二极管76和缓冲电容器78构成的串联电路,缓冲二极管74、76相对于负极侧在顺时针方向上连接。缓冲电容器72的一端与正极端子38连接,另一端与缓冲二极管74的一端连接,缓冲二极管74的另一端与缓冲二极管76的一端连接。缓冲二极管76的另一端与缓冲电容器78的一端连接,缓冲电容器78的另一端与负极端子42连接。缓冲模块64和缓冲模块66的连接点80与开关臂36的交流端子82连接。此外,缓冲模块68具有由缓冲电容器84和缓冲二极管86构成的串联电路,缓冲模块70具有由缓冲二极管88和缓冲电容器90构成的串联电路,缓冲模块68和缓冲模块70的连接点92与开关臂46的交流端子94连接,由于与缓冲模块64、66的结构相同,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在装配例中,缓冲模块64、66形成为一体的缓冲模块67,缓冲模块68、70形成为一体的缓冲模块71。另外,开关臂36、46的交流端子82、94与电动机等负荷10连接,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负荷的电抗分量大,所以该布线的电感大多通过电线来连接(未图示)。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特征结构进行说明。缓冲模块64的缓冲电容器72和缓冲二极管74的连接点96以及缓冲模块68的缓冲电容器84和缓冲二极管86的连接点98相互之间通过连接点100连接。此外,缓冲电阻102通过布线97、103插入在连接点96与连接点100之间,缓冲电阻104通过布线99、103插入在连接点98与连接点100之间。并且,连接点100和连接点62通过共用的缓冲电阻106连接。同样,缓冲模块66的缓冲二极管76和缓冲电容器78的连接点108以及缓冲模块70的缓冲电容器90和缓冲二极管88的连接点110相互之间通过连接点112连接,缓冲电阻114通过布线109、115插入在连接点108与连接点112之间,缓冲电阻116通过布线111、115插入在连接点110与连接点112之间,连接点112与连接点60通过共用的缓冲电阻118连接。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电阻102、104、114、116的电阻值相同,共用的缓冲电阻106、118的电阻值相同。缓冲电阻102与共用的缓冲电阻106的电阻值之比为1∶3左右。电阻值在后文中进行说明。在装配例中,缓冲电阻102、114作为一体的缓冲电阻器113形成,缓冲电阻104、116作为一体的缓冲电阻器119形成。此外,共用的缓冲电阻106、118作为一体的共用缓冲电阻器121形成。
以下以开关臂36的IGBT12以及开关臂46的IGBT16关闭时的动作为例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动作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充电式CDR缓冲电路,平时,平滑电容器8的直流电压施加在缓冲电容器72上,在IGBT12关闭而使得有直流电压以上的跳变电压施加在缓冲电容器72上时,缓冲电路动作。IGBT12侧的跳变电压部分的电荷从缓冲电容器72通过缓冲电阻102和共用的缓冲电阻106被释放,IGBT16侧的跳变电压部分的电荷从缓冲电容器84通过缓冲电阻104和共用的缓冲电阻106被释放。在此,如果不设置共用的缓冲电阻106,而只通过缓冲电阻102来释放IGBT12的跳变电压,则必须增大缓冲电阻102电阻值,由此使得发热量增加,装置尺寸增大。在放电时,由缓冲电容器72、84和布线97、99、103的布线电感形成LC共振电路,可能使得无法抑制跳变电压,缓冲电阻102的尺寸变大而无法靠近缓冲模块64设置,因而布线97的长度变长,布线电感增大,使得必须进一步增大电阻值。此外,连接正极导体40、连接点60和正极导体50的布线的电感在上述磁结合的作用下降低,所以不会成为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能够通过缓冲电阻102、106来释放IGBT12的跳变电压,第1缓冲电阻的电阻值小,所以能够降低放电时的发热量。由此,能够缩小缓冲电阻102的尺寸,能够将缓冲电阻102设置在更靠近缓冲模块64的位置上,因此能够缩短布线97的长度并且降低布线电感。
以下与动作说明时一样,以IGBT12以及GTB16关闭时的情况为例对缓冲电阻102的电阻值进行说明。在设平滑电容器8的电压为V时,由于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充电式CDR缓冲电路,所以施加在缓冲电容器72上的电压是恒定电压V。如果在电流I流过IGBT12时进行关闭,则会出现式(1)所示的跳变电压ΔV。
1/2·L·I2=1/2·C·ΔV2    (1)
式中,L表示连接正极端子38、正极导体40和连接点60的布线的布线电感,C表示缓冲电容器72的电容。从式(1)可以知道,布线电感L以及电流I越大,则跳变电压ΔV越大,缓冲电容器的电容量C越大,则跳变电压ΔV越低。跳变部分的电荷C·ΔV通过缓冲电阻102和共用的缓冲电阻106被释放。此时,与缓冲电容器的电容量C相比,平滑电容器8的电容量Cd一般足够大(C<<Cd),布线电感L以及连接连接点62、共用的缓冲电阻106、连接点100和连接点96的布线的缓冲布线电感Lr不会对缓冲电容器72的放电产生大的影响,放电时的常数大致等于缓冲电容器容量C和缓冲电阻102电阻值R的乘积(C×R)。为了使缓冲电容器72的电压在下一次开关动作前恢复到原来的恒定电压V,在开关频率高时,不能将缓冲电阻102电阻值设定得太高。另一方面,如果电感大,而电容器电容以及电阻小时,则容易发生振动,所以不能将缓冲电阻102设定得非常小。为了抑制跳变电压,采用了如上所述的叠层导体等降低电感的措施,所以布线电感L<<Lr。此外,如上所述,由于C<<Cd,所以临界制动电阻值Rc满足式(2),缓冲电阻102需要设定成比该临界制动电阻值更高的值。
R>Rc=2·√(Lr/C)    (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缓冲电阻102、104尽量靠近缓冲模块67、71设置,能够缩短连接缓冲电阻102和缓冲模块67的布线97以及连接缓冲电阻104和缓冲模块71的布线1 09的长度,能够降低由缓冲电容器72、84和缓冲电阻102、104构成的电路的电感分量,从而能够降低LCR电路的临界制动电阻值。为此,将电阻值降低到比共用的缓冲电阻106的电阻值小是非常可能的。
以下参照图3和图4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装配例进行说明。图3是图2的装配例的立体图,图4是装配例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分别由1个半导体模块构成的开关臂36、46设置在散热器124上,该散热器124是平板状金属120的下方具有冷却风通道122的强制空冷型散热器。此外,在开关臂36、46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缓冲模块67、71,在缓冲模块67、71之间设置有正极导体40和负极导体44以及正极导体50和负极导体54。此外,如下文所述,负极导体44、54由一个布线导体55形成。将平滑电容器8设置成与开关臂46以及散热器124隔开一定的间隔,使得不会与冷却风通道122的冷却风路发生干扰,叠层在缓冲模块71上的电容器导体56、58分别跨越正极导体50和平滑电容器8以及布线导体55和平滑电容器8设置。散热器124上以与缓冲模块67、71隔开一定间隔的方式设置有缓冲电阻器113、119,共用的缓冲电阻器121以与开关臂36以及散热器124隔开一定间隔的方式设置,使得不会与冷却风通道122的冷却风路发生干扰。共用的缓冲电阻器121被构造成能够将共用的缓冲电阻106、118设置在一个框架内。如图3所示,共用的缓冲电阻器121设置在远离开关臂36、46的位置上,不会与正极导体40、50以及负极导体44、54产生干扰,所以能够降低布线电感。
图5表示缓冲模块67、71和正极导体40、50以及布线导体55的布线的状态,图6表示正极导体40、50以及布线导体55的结构。此外,在本装配例中,没有图示各个导体之间的绝缘板。连接在开关臂36的正极端子38上的正极导体40通过连接点60与电容器导体56连接。连接在另一个开关臂46的正极端子48上的正极导体50通过连接点62与电容器导体58连接。布线导体55夹在正极导体40、50之间,与开关臂36的负极端子42连接的负极导体44和与开关臂46的负极端子52连接的负极导体54一体形成,并且通过连接点62与电容器导体58连接。
图7表示电容器导体56、58的结构。如图所示,与电容器的正极连接的电容器导体56位于下侧,与电容器的负极连接的电容器导体58位于上侧。电容器导体56通过位于图纸上方的连接点60与正极导体40连接,通过位于图纸下方的连接点60与正极导体50连接。并且通过连接点57与平滑电容器8连接。此外,电容器导体58通过位于图纸上方的连接点62与负极导体44连接,通过位于图纸下方的连接点62与负极导体54连接,并且通过连接点62与布线导体55连接,通过连接点59与平滑电容器8连接。
图8表示缓冲模块67、71的背面侧。缓冲电阻器113、119设置在图的左侧。缓冲模块67与开关臂36的正极端子38、负极端子42和交流端子82连接,缓冲模块71与开关臂46的正极端子48、负极端子52和交流端子94连接。此外,缓冲模块67通过布线97、109连接缓冲电阻器113,缓冲模块71通过布线99、111连接缓冲电阻器119。
如装配例的图3所示,开关臂36、46的端子位于由正极导体40、50、布线导体55以及缓冲模块67、71围住的位置上。因此,如果将共用的缓冲电阻106、118的布线连接在该端子上,则作业不方便。如本配装例所示,通过连接在连接点60、62上,可以提高作业效率,所以,在装置发生了故障而需要更换零部件时,能够缩短更换零部件所需的作业时间,并且还能够缩短装置的运行停止时间。此外,通过将缓冲电阻器113、119安装在用于冷却从开关臂36、46产生的热的散热器124上来进行散热,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由于IGBT12的跳变电压部分的电荷通过缓冲电阻102和共用的缓冲电阻106被释放,所以能够降低缓冲电阻102的电阻值,并且减少电荷释放时的发热量。由此,能够缩小缓冲电阻102的尺寸,并且能够将缓冲电阻102设置在更靠近缓冲模块67的位置上。为此,可以缩短连接缓冲模块67、71的布线97、103、99的长度,从而能够降低布线电感,并且降低缓冲电阻102的电阻值,使得装置的小型化成为可能。此外,能够减少布线构件的数量。其他的缓冲电阻104、114、116与上述缓冲电阻相同。
[实施例2]
图9至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在此,只对与第1实施例的电路结构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图9表示本实施例的电路结构,与图3相同的构件采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模块67中内置有缓冲电阻102、114,在缓冲模块71中内置有缓冲电阻104、116。此外,平滑电容器8通过连接点132与正极导体130连接,通过连接点136与负极导体134连接,负荷10与布线138连接。此外,共用的缓冲电阻106与缓冲模块71的正极端子48连接,共用的缓冲电阻118与缓冲模块71的负极端子52连接。
图10是本实施例的装配例的立体图,图11是从开关臂36、46朝着上方观察布线时的视图,表示与图10中的正极导体130、负极导体134和负荷10连接的布线以及缓冲电阻之间的布线。如图11所示,由于布线115的绝大部分位于正极导体130的投影区域内,所以能够降低由缓冲电容器78、缓冲电阻114、116和缓冲电容器90构成的电路的布线电感,从而能够降低缓冲电阻114、116的电阻值,使电阻实现小型化,从而能够内置在缓冲模块67中。由缓冲电容器72、缓冲电阻102、104和缓冲电容器84构成的电路的情况也一样。此外,通过使共用的缓冲电阻器121与距离较近的正极端子48和负极端子52连接,能够缩短布线140、142的长度,并且通过使共用的缓冲电阻器121与开关臂46的端子连接,使得布线140、144和布线142、146靠近,由此,即使将共用的缓冲电阻器121设置在较远的位置,布线电感也不会增大很多。本实施例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例1和2,能够提供一种功率变换装置,其结构适合使装置小型化,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布线构件的数量,且不会降低作业效率。
以上对2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应用时能够适当地改变结构。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IGBT,但不言而喻,还能够采用其他的开关元件。此外,作为装配例的散热器124以强制空冷型散热器为例作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热管式散热器等。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点100的两侧设置了缓冲电阻102、104,但在某些场合下可以只在一侧设置缓冲电阻102。但是,优选在两侧都设置。
另外,在图8中,由于缓冲电阻器113、119连接在图的左侧,所以通过将连接各个缓冲电阻的各布线的连接点集中在图8的左侧,能够进一步缩短布线,但此时的缓冲模块67、71采用不同的结构。
又,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图1所示的逆变器电路,还能够应用在变换器电路和电源电路等具有开关臂以及缓冲电路的各种功率变换装置中。

Claims (3)

1.一种功率变换装置,其对采用并联连接的多个开关元件所形成的多个开关臂进行桥式连接并设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并且在各个所述开关元件上并联连接缓冲电路,所述功率变换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并联连接的多个开关元件的所述缓冲电路,相互连接分别与各个开关元件并联连接的由缓冲电容器和缓冲二极管构成的多个串联电路中的所述缓冲电容器和所述缓冲二极管的连接点,在相互连接的至少一个电路中插入第1缓冲电阻,并且在第1缓冲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正极之间或者第1缓冲电阻的一端与所述负极之间连接第2缓冲电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缓冲电阻通过将多个电阻串联连接而构成,并且在该多个电阻的共用连接点连接第2缓冲电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电阻的各电阻值小于第2缓冲电阻的电阻值。
CN 200910146366 2008-10-16 2009-06-24 功率变换装置 Active CN1017289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7537A JP5241421B2 (ja) 2008-10-16 2008-10-16 電力変換装置
JP2008-267537 2008-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8935A true CN101728935A (zh) 2010-06-09
CN101728935B CN101728935B (zh) 2013-01-09

Family

ID=42260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46366 Active CN101728935B (zh) 2008-10-16 2009-06-24 功率变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241421B2 (zh)
CN (1) CN101728935B (zh)
HK (1) HK114217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4459A (zh) * 2011-07-25 2013-01-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功率变换装置
CN106788110A (zh) * 2015-11-24 2017-05-3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功率转换装置和电梯
CN111509965A (zh) * 2019-01-30 2020-08-07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缓冲装置及电力转换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87577A1 (ja) * 2016-04-27 2017-11-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
JP6648850B1 (ja) 2019-03-13 2020-02-1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ナバモジュール、スナバ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JP6915672B2 (ja) * 2019-03-13 2021-08-0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ナバモジュール、スナバ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01081B (zh) * 1995-08-02 1997-03-21 Hitachi Ltd
TW407362B (en) * 1998-07-21 2000-10-01 Hitachi Ltd Power switch apparatus and the buffer component that automatically eliminates the arc
JP2004274801A (ja) * 2003-03-05 2004-09-30 Toshiba Corp インバータ回路
JP4859528B2 (ja) * 2006-05-17 2012-01-25 東洋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スナバ回路
CN100444509C (zh) * 2006-08-09 2008-12-17 北京思源清能电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变流器闭锁时消除器件过电压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4459A (zh) * 2011-07-25 2013-01-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功率变换装置
CN102904459B (zh) * 2011-07-25 2014-11-0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功率变换装置
CN106788110A (zh) * 2015-11-24 2017-05-3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功率转换装置和电梯
CN111509965A (zh) * 2019-01-30 2020-08-07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缓冲装置及电力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42179A1 (en) 2010-11-26
JP5241421B2 (ja) 2013-07-17
JP2010098846A (ja) 2010-04-30
CN101728935B (zh) 2013-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8935B (zh) 功率变换装置
US9300221B2 (en) Power converter including smoothing capacitor and discharge resistor
US8934275B2 (en) Switching loss reduction in converter modules
US9214706B2 (en) Battery heating circuits and methods using resonance components in series based on charge balancing
KR100433350B1 (ko) Dc전압을 ac전압으로 변환하기 위한 저부유 상호접속 인덕턴스 전력변환모듈과 전력변환모듈의 조합 및 전력변환방법
US9906154B2 (en) Power conversion unit an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US10277112B2 (en) Physical topology for a power converter
US8963477B2 (en) SR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JPH03136412A (ja) 電力変換用半導体素子のスナバ回路とそのモジュール装置
JP2018011404A (ja) 駆動対象スイッチの駆動回路
CN108448917B (zh) 电力变换装置、太阳能功率调节器系统、蓄电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及电动机驱动系统
US20140120774A1 (en) Substrate for power module having uniform parallel switching characteristic and power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052029A (zh) 能量存储设备和具有能量存储设备的系统
US10164519B2 (en) Semiconductor stack for converter with snubber capacitors
CN104426385A (zh) 电力变换装置
US9543856B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having a negative terminal of a power supply connected to one of connection nodes of a negative side bus with U-phase, V-phase and W-phase lower-arm switching elements except the end-side ones
JP2015154527A (ja) 電力変換器
JP3567099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04056984A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20140091738A1 (en) Inverter Circuit having Switching Means Operating with Linear Operation
JP3507911B2 (ja) 電力変換器のスナバ回路
JP7035543B2 (ja) 電力変換器
KR20000011831A (ko) 전력변환장치
JP4156258B2 (ja) 共振型インバータ
JP5966947B2 (ja) 半導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217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217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