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8170A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8170A
CN101728170A CN200910252998A CN200910252998A CN101728170A CN 101728170 A CN101728170 A CN 101728170A CN 200910252998 A CN200910252998 A CN 200910252998A CN 200910252998 A CN200910252998 A CN 200910252998A CN 101728170 A CN101728170 A CN 101728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barrier
plasma display
substrat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2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雅教
外园信贵
上田健太郎
名木野俊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28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81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6Address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01J2211/361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characterized by the shape
    • H01J2211/365Pattern of the spac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包含:具有前面基板和显示电极的前面面板以及具有背面基板、障壁、数据电极、荧光体层的背面面板;背面基板与前面基板相向配置,与前面面板之间形成有放电空间;障壁形成于背面基板上并对放电空间进行分隔;数据电极与显示电极交叉而形成;荧光体层形成于障壁之间。而且,在与数据电极平行的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地形成障壁,并且分割形成的障壁在所述多个区域之间具有不同的性质。利用上述结构,易于实现具有高清晰的显示质量的、大屏幕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本申请为2006年12月2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0680012806.6的、发明名称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使用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现有,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使用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根据驱动方法的不同大致分为AC型和DC型。且,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根据放电形式的不同,有面放电型和对向放电型两类。由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高清晰化和大屏幕化以及制造的简便性,当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主流是具有3电极结构的面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面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对向配置有一对基板,使得基板间形成放电空间,该对基板至少前面侧是透明的。而且,用于将放电空间分隔为多个空间的障壁,形成在基板上。而且,各个基板上形成有电极群,使得在由障壁分隔成的放电空间中发生放电。并且,在放电空间设有发出红色、绿色、蓝色光的荧光体,构成多个放电单元。荧光体被放电引发的波长短的真空紫外光所激励,由设有红色、绿色、蓝色的荧光体的放电单元分别产生红色、绿色、蓝色的可见光。于是,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行彩色显示。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与液晶面板相比,能够进行高速显示,视角大,很容易实现大型化。而且,因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是自发光型,所以显示质量高等,因而最近在平板显示器中倍受瞩目。所以,适用于很多人聚集的公共场所的显示装置或者用于在家庭中欣赏大屏幕图像的显示装置这样的各种用途。
现有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保持于底板部件的前面侧,底板部件的背面侧配置有电路基板,从而构成模块。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玻璃为主要材料,底板部件由铝等金属制得。电路基板构成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发光的驱动电路。另外,在特开2003-131580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中公开了现有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及使用此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315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不需要超大型设备,就能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制造成品率不易下降、大屏幕、高清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含:具有前面基板和显示电极的前面面板以及具有背面基板、障壁、数据电极、荧光体层的背面面板;背面基板与前面基板相向配置,与前面面板之间形成有放电空间;障壁形成于背面基板并对放电空间进行分隔;数据电极与显示电极交叉而形成;以及荧光体层形成于障壁间。而且,在与数据电极平行的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地形成障壁,并且分割形成的障壁在所述多个区域之间具有不同的性质。利用上述结构,易于实现具有高清晰的显示质量的、大屏幕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极排列示意图。
图3是使用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4是表示用于驱动图3所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驱动电压波形的波形图。
图5是示意表示使用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A是说明制造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时用到的分割曝光法的说明图。
图6B是示意表示图6A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沿6B-6B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6C是示意表示图6A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图6D是表示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A是从前面面板侧看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示意平面图。
图7B是从背面面板侧看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示意平面图。
图8A是从前面面板侧看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示意平面图。
图8B是用于图8A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背面面板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8C是示意说明用于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背面面板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用于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背面面板的另一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0是表示用于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背面面板的又一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1是表示用于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背面面板的再一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2A是从前面面板侧看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示意平面图。
图12B是从背面面板侧看图12A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示意平面图。
图12C是用于图12A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背面面板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前面面板
1a,2a                    对齐标志
1b,2b                    边界部
2                         背面面板
3                         前面基板
4                         扫描电极
4a,5a                    透明电极
4b,5b                    总线电极
5                         维持电极
6                         电介质层
7                         保护层
8                         背面基板
9                         绝缘体层
10                        数据电极
11,11c,11e,11f,11g    障壁
11a,11b,11h             顶部
12                        荧光体层
12R                       红色荧光体层
12G                       绿色荧光体层
12B                       蓝色荧光体层
13                        遮光层
21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60                        放电空间
61                        放电单元
62                        显示电极
63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用图1~图11来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首先,用图1来说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以下称为:面板21)中,前面面板1和背面面板2相对配置,在前面面板1与背面面板2之间形成放电空间60。利用设在前面面板1和背面面板2各自的周边部的密封材料(未图示),将前面面板1与背面面板2进行密封。然后,在放电空间60中封入放电气体,从而构成面板21。密封材料,例如可使用玻璃料等。放电气体,例如可使用氖气和氙气的混合气体等。
前面面板1中,玻璃制的前面基板3上排列着多列显示电极62。显示电极62具有作为第1电极的扫描电极4和作为第2电极的维持电极5。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相向地配置以形成放电间隙64,并形成为相互平行的电极对。且,以覆盖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的方式形成由玻璃材料构成的电介质层6。在电介质层6上还形成有由MgO构成的保护层7。如上所述,构成前面面板1。扫描电极4具有透明电极4a以及在透明电极4a上重叠形成的总线电极4b。类似的,维持电极5具有透明电极5a以及在透明电极5a上重叠形成的总线电极5b。另外,透明电极4a和透明电极5a分别由ITO等而形成,具有透光性。总线电极4b和总线电极5b分别由Ag等的导电材料作为主成分而形成。
在背面面板2上,与前面基板3对向配置的玻璃制的背面基板8上设有多个由Ag等导电材料构成的数据电极10。数据电极10被由玻璃材料构成的绝缘体层9所覆盖。而且,在绝缘体层9上设有格子状的障壁11。障壁11分隔放电空间60,以形成放电单元61。而且在障壁11之间配置红色、绿色、蓝色各色的荧光体层12。由此,构成背面面板2。另外,在障壁11之间,数据电极10以与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交叉的方式排列而形成。这样,在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与数据电极10相交叉的部分形成由障壁11分隔成的放电单元61。
且,为了提高对比度,在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之间设有遮光性高的黑色遮光层13。
但是,面板21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具有条状(stripe)障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的排列方式,在图1中显示为,以扫描电极4、维持电极5、扫描电极4、维持电极5···的方式交替排列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的显示电极62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具有扫描电极4、维持电极5、维持电极5、扫描电极4····这样的电极排列的显示电极62的结构。
图2是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示意电极排列图。行方向(纵向)上排列着n根作为扫描电极4的扫描电极SC1~SCn以及n根作为维持电极5的维持电极SU1~SUn。而且,在列方向(横向)上排列着m根作为数据电极10的数据电极D1~Dm。于是,在1对扫描电极SCi和维持电极SUi(i=1~n)与1根数据电极Dj(j=1~m)相交叉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61。换言之,在放电空间60内形成m×n个放电单元61。
图3表示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具有面板21、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2、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扫描电极驱动电路24、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时序发生电路26、电源电路(未图示)等。
图3中,时序发生电路26基于水平同步信号H与垂直同步信号V,生成各种时序信号,提供给各驱动电路块,即,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2、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扫描电极驱动电路24、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2将图像信号Sig转换为各个子场的图像数据。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将各子场的图像数据转换为与各数据电极D1~Dm相对应的信号。利用由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转换的信号,驱动各数据电极D1~Dm。扫描电极驱动电路24,基于来自时序发生电路26的时序信号,向扫描电极SC1~SCn提供驱动电压波形。类似的,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基于来自时序发生电路26的时序信号,向维持电极SU1~SUn提供驱动电压波形。扫描电极驱动电路24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分别具有维持脉冲发生部27。
接着,用图4说明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的驱动电压波形以及面板21的动作。图4是表示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的波形图。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的驱动方法是,将1个场分割为多个子场,各个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以及维持期间。
在第1子场的初始化期间,最初,数据电极D1~Dm和维持电极SU1~SUn保持为0(V)。同时,对扫描电极SC1~SCn施加斜坡电压Vi12,斜坡电压Vi12是从不大于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Vi1(V)开始向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Vi2(V)缓慢上升的。于是,所有放电单元61中发生第1次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在扫描电极SC1~SCn上蓄积负的壁电压。同时,在维持电极SU1~SUn和数据电极D1~Dm上蓄积正的壁电压。在此,电极上的壁电压是指,在覆盖电极的电介质层6或者在荧光体层12等上蓄积的壁电荷引起的电压。
然后,维持电极SU1~SUn保持正电压Vh(V),对扫描电极SC1~SCn施加斜坡电压Vi34,斜坡电压Vi34从电压Vi3(V)开始向电压Vi4(V)缓慢下降。于是,所有放电单元61中发生第2次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减弱了扫描电极SC1~SCn以及维持电极SU1~SUn之间的壁电压。而且,数据电极D1~Dm上的壁电压被调整为适于写入动作的值。
接下来,在第1子场的写入期间,扫描电极SC1~SCn暂时保持为Vr(V)。之后,在第1行的扫描电极SC1上被施加负的扫描脉冲电压Va(V)。同时,数据电极D1~Dm中的应在第1行显示的放电单元6 1的数据电极Dk(k=1~m)上被施加正的写入脉冲电压Vd(V)。此时,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1的交叉部的电压为,外加电压(Vd-Va)(V)加上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以及扫描电极SC1上的壁电压得到的电压值,超过了放电开始电压。于是,在数据电极Dk和扫描电极SC1之间,在维持电极SU1和扫描电极SC1之间发生写入放电。由此,在发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61中,在扫描电极SC1上蓄积正的壁电压,在维持电极SU1上蓄积负的壁电压,在数据电极Dk上蓄积负的壁电压。
如上所述,应在第1行显示的放电单元61中发生写入放电,进行在各电极上蓄积壁电压的写入动作。另一方面,没有被施加写入脉冲电压Vd(V)的数据电极D1~Dm与扫描电极SC1交叉的交叉部的电压不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因此,不发生写入放电。类似的,依次进行写入动作直至第n行的放电单元61。由此,第1子场的写入期间结束。
接着,在第1子场的维持期间,在扫描电极SC1~SCn上施加作为第1电压的正的维持脉冲电压Vs(V)。而且,在维持电极SU1~SUn上施加作为第2电压的接地电位,即0(V)。此时,写入期间发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61中,在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的电压为,维持脉冲电压Vs(V)加上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以及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得到的电压值,超过了放电开始电压。于是,在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发生维持放电,维持放电引起的紫外线激励荧光体层12发光。于是,在扫描电极SCi上蓄积负的壁电压,在维持电极SUi上蓄积正的壁电压。同时,在数据电极Dk上也蓄积正的壁电压。
在写入期间没有发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61中,不发生维持放电,保持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压。然后,在扫描电极SC1~SCn上施加第2电压0(V)。同时,在维持电极SU1~SUn上施加作为第1电压的维持脉冲电压Vs(V)。由此,之前发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61中,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的电压超过了放电开始电压。因此,在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再次发生维持放电,在维持电极SUi上蓄积负的壁电压,在扫描电极SCi上蓄积正的壁电压。
之后,类似的,在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上交替施加与亮度权重相应的数值的维持脉冲电压Vs(V)。于是,在写入期间,发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61中持续进行维持放电。这样,维持期间的维持动作结束。
后续的第2子场中,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维持期间的动作也与在第1子场的动作大致相同。且,第3子场以后的动作也类似,所以省略对以后子场的说明。
接着,用图5说明组装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的整体结构。图5是示意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中,底板构件31由铝等金属制得,是兼作散热板的保持板。底板构件31的前面侧保持着面板21。面板21与底板构件31之间隔着散热片(未图示),用粘接材料(未图示)等将面板21和底板构件31粘接起来。且,底板构件31的背面侧配置着用于驱动面板21进行显示的多个驱动电路块(未图示)。如上,构成模块65。另外在图5中,面板21隐藏于底板构件31中而看不到。
在此,散热片被设计为:在底板构件31的前面侧粘接保持面板21,将由面板21发出的热有效地传递到底板构件31,以达到散热的目的。例如,散热片是厚度约为1mm~2mm的薄片状。而且,散热片是在丙烯酸树脂、或者聚氨酯树脂、硅酮树脂或者硅酮橡胶等合成树脂材料中加入用于提高导热性的填料的绝缘性散热片。散热片也可以使用石墨片(graphite sheet)、金属片等。而且,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散热片自身具有粘接力,仅用散热片将面板21粘接并保持到底板构件31。或者,当使用没有粘接力的散热片时,也可用另外的双面粘接带将面板21和底板构件31粘接。
而且,在面板21的两侧边缘部设有与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的电极引出部连接的、作为显示电极用布线部材的挠性布线板32。挠性布线板32绕过底板构件31的外周部而引至背面侧,通过连接器分别连接到扫描电极驱动电路24的驱动电路块(未图示)与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的驱动电路块(未图示)。
另一方面,在面板21的下部边缘部以及上部边缘部设有多个与数据电极10的电极引出部连接的、作为数据电极用布线部材的挠性布线板33。挠性布线板33分别与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的多个数据驱动器电连接。而且绕过底板构件31的外周部而引至背面侧,与配置在底板构件31的背面侧的下部位置以及上部位置上的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的驱动电路块(未图示)电连接。
而且,在各驱动电路块的附近,冷却风扇34配置为被角钢35所保持。利用冷却风扇34送来的风而冷却各驱动电路块。并且,底板构件31的上部位置上配置着3个冷却风扇36。冷却风扇36对配置在底板构件31的上部位置的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的驱动电路块进行冷却。同时,在底板构件31的背面侧,冷却风扇36在整个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内部产生从下部流向上部的气流。从而,冷却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的内部。
而且,底板构件31上固定着机械强度增强用的水平方向配置的角钢37以及垂直方向配置的角钢38。且,用于将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保持为直立状态的支架39,利用螺钉等(未图示)而被固定在角钢37上。
具有上述结构的模块65容纳于壳体内,该壳体具有配置在面板21的前面侧的前面保护盖40以及配置在底板构件31的背面侧的金属制的后盖41。由此,完成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另外,前面保护盖40具有前面框42以及保护板43。前面框42具有开口部42a,其由树脂或者金属等构成。开口部42a设计为使面板21前面侧的图像显示区域显露出来。且,保护板43安装于开口部42a,由玻璃等构成,具有透光性。保护板43上设有,例如,用于抑制电磁波引起的干扰辐射的干扰辐射抑制膜或者光学滤波器等。另外,开口部42a的周缘部以及保护板压紧固定件(未图示)夹持着保护板43的周边部,从而将保护板43安装到前面框42上。且,后盖41上设有多个气孔(未图示),用于将模块65产生的热释放到外部。
另外在图5,用螺钉44将后盖41安装到底板构件31。而且,用于搬运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等使用的握持部45利用螺钉等(未图示)被安装到后盖41。
接着,说明为了实现大屏幕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的本发明的特征。
首先,作为在面板21上高精度地形成扫描电极4、维持电极5、数据电极10、遮光层13、障壁11等各构成部分的方法,采用曝光显影处理是有效的。即,首先,在基板上形成感光材料层。然后,在形成于基板上的感光材料层上,利用能够绘制规定图案的光掩膜,进行曝光。而且,对曝光后的感光材料层进行显影。由此,在基板上形成高精度的图案。但是,伴随着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大屏幕化,要求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曝光处理中必须对于常规曝光装置的曝光区域无法满足的更大区域进行曝光。用于实现这样的具有大面积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曝光的方法,有效采用的是将曝光区域分割为多个小区域而进行曝光的分割曝光法。
图6A到图6D是表示,为了容易地实现大屏幕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而在制造本发明面板21所用到的分割曝光法的图。即,表示在基板51上涂布而形成的感光材料层52利用光掩膜53进行曝光的曝光方法。
图6A示意表示了将基板51的左侧区域进行曝光的情况的平面图。图6B是沿着图6A所示基板51的6B-6B线的剖面的示意剖面图。图6C示意表示了将基板51的右侧区域进行曝光的情况的剖面图。且,图6D表示用于说明将基板51进行曝光显影的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在感光材料层形成步骤S01中,在基板51上形成用于形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的构成部分的银膏等的感光材料层52。
接着,在定位步骤S02,形成了感光材料层52的基板51被定位到曝光装置(未图示)。
而且,在第1曝光步骤S03中,利用光掩膜53上方设置的曝光光源(未图示),使基板51左侧区域51a一侧的感光材料层52被曝光。此时,光掩膜53被配置在基板51左侧区域51a上部,距离感光材料层52规定的距离。另外,光掩膜53上设有开口部53a。由此,使感光材料层52的左侧区域的左曝光部52a被曝光。
而且,在掩膜移动步骤S04中,光掩膜53在基板51的右侧区域51b上部移动,并配置为距离感光材料层52规定的距离。
接着,在第2曝光步骤S05中,利用设于光掩膜53上方的曝光光源,基板51的右侧区域51b一侧的感光材料层52被曝光。由此,使感光材料层52的右侧区域的右曝光部52b被曝光。
而且,在显影步骤S06中,已曝光的感光材料层52被显影,感光材料层52的未曝光部的区域被除去,而形成具有规定图案的电极图案等的构成部材。
即,如图6A所示,因为与光掩膜53相比基板51很大,所以使光掩膜53沿着箭头K方向移动,使基板51被分为左右2个区域,分2次将基板51整个区域曝光。即,在如图6B所示的对基板51的左侧区域51a进行曝光的步骤以及如图6C所示的对基板51的右侧区域51b进行曝光的步骤中,基板51被分割,从而被分割曝光。另外,光掩膜53上设有例如用于形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极图案的开口部53a,通过开口部53a,设于光掩膜53上方的曝光光源将感光材料层52曝光。另外,连接部52c是在第1曝光步骤S03以及第2曝光步骤S05这两个步骤中均被曝光的区域。而且在第1曝光步骤S03中,左侧区域51a被曝光时,右侧区域51b被遮光板(未图示)遮光。同样,在第2曝光步骤S05中,右侧区域51b被曝光时,左侧区域51a被遮光板遮光。
而且,如图6A~图6D所示,分割曝光法是以用一个光掩膜53来分割曝光基板51的左侧区域51a和右侧区域51b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但是,基板51被分割曝光时所用的光掩膜53不必限于一个。例如,也可以是不同的光掩膜:用于对左侧区域51a进行曝光的左侧区域用光掩膜以及用于对右侧区域51b进行曝光的右侧区域用光掩膜。
另外,图6D所示的流程图中,没有干燥感光材料层52的步骤及烧结步骤。但是,不必限于图6D所示的流程图。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用于制造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干燥步骤、烧结步骤等必要步骤。
而且,在制造前面面板1时,将前面基板3用作基板51。而且,作为构成部分而形成扫描电极4以及维持电极5时,用于构成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的材料作为感光材料层52形成在前面基板3上。作为构成部分而形成遮光层13时,用于构成遮光层13的材料作为感光材料层52形成在前面基板3上。同样,制造背面面板2时,将背面基板8用作基板51。而且,作为构成部分而形成数据电极10时,用于构成数据电极10的材料作为感光材料层52形成在背面基板8上。作为构成部分而形成分隔壁11时,用于构成分隔壁11的材料作为感光材料层52形成在背面基板8上。
接着,图7A表示从前面面板1侧看、用上述分割曝光法形成有构成部分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时的示意平面图。而且,图7B表示从背面面板2侧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时的示意平面图。
如图7A所示,前面面板1的长边侧的上下端部的中央部分别设有十字形状的对齐标志(alignment mark)1a。且,如图7B所示,背面面板2的长边侧的上下端部的中央部分别设有十字形状的对齐标志2a。使用图6A~图6D所示的分割曝光法时,用对齐标志1a、2a使相当于基板51的前面基板3或者背面基板8与光掩膜53对准。
另外,也可以在透明电极4a、5a形成于前面基板3上时,利用ITO同时形成对齐标志1a。而且,也可以在数据电极10形成于背面基板8上时,利用Ag等导电材料同时形成对齐标志2a。
如上所述,前面面板1和背面面板2的长边侧的上下端部的中央部分别设有对齐标志1a、2a。于是,利用对齐标志1a、2a,将使用如图6A~图6D所示的分割曝光法时的基板51与光掩膜53对准。由此,构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的构成部分被分割为多个区域进行曝光,从而被高精度地形成。因此,对于分割为多个区域而形成的各区域,维持了具有规定的显示质量以上,这样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得以形成。因此,很容易得到高清晰并且大屏幕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以及使用此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所以,近些年,容易并且低成本地制造大于等于65英寸的大屏幕的、并且具有高清晰度的显示质量(1080×1920以上)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换言之,不需要超大型设备,就能提供制造成本低、成品率不易下降、大屏幕且高清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以及使用此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
但是,用上述分割曝光法分割形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的各构成部分时,相当于多个区域连接部52c的边界部1b、2b有时会影响显示质量。即,观看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时,由于人眼看得到边界部1b、2b的形状,所以有损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非点灯时或者点灯时的外观。因此,对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的显示质量带来不好的影响。本发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采用下述结构。
即,背面面板2在与数据电极10平行的方向Y上设有大致位于背面面板2的长边中央部的边界部2b。以边界部2b为界,分割为多个区域而形成障壁11。而且,分割形成的障壁11在多个区域之间具有不同的性质。障壁11的性质例如是指障壁11的几何学性质或者光学性质等。障壁11的几何学性质例如是指障壁11的外形形状。障壁11的外形形状例如是指障壁11的宽度、高度、障壁11的顶部的宽度、在俯视障壁11时的障壁11的图案形状等。障壁11的光学性质例如是指障壁11的反射率、光吸收特性等。下面用图8A~图11来说明具有障壁11的外形形状特征的、本发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所用的背面面板2。
图8A~图11是用于说明能够在本发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中使用的背面面板2的图。荧光体层12由红色荧光体层12R、绿色荧光体层12G、蓝色荧光体层12B构成。
首先,从图8A到图8C所示的背面面板2的例子中,背面面板2的大致中央部上设有边界部2b。且,以边界部2b为界,左右区域的障壁11从边界部2b的大致中心部向外侧方向倾斜。换言之,如图8C所示,设置在背面面板2的大致中央部上的边界部2b与背面面板2的两端部2d相比,背面面板2形成的图案形状是,两端部2d的宽度比边界部2b大。另外,图8B是将图8A所示背面面板2的大致中心部X部放大表示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9所示背面面板2的例子中也类似,在背面面板2的大致中央部上设置边界部2b。且,以边界部2b为界,左右区域的障壁11的顶部11a、11b的宽度形成为互不相同的图案形状。换言之,与背面面板2的右侧区域14b的顶部11a的宽度W1相比,背面面板2的左侧区域14a的顶部11b的宽度W2形成得小。反之,也可以为:与背面面板2的右侧区域14b的顶部11a的幅W1相比,背面面板2的左侧区域14a的顶部11b的宽度W2形成得大。而且在图9中,设置在边界部2B上的障壁11的顶部11h的宽度与左侧区域14a的顶部11b的宽度W2相等。但是,顶部11h的宽度不必限于与顶部11b的宽度W2相等,例如,也可以与右侧区域14b的顶部11a的宽度W1相等。左侧区域14a构成第1区域,右侧区域14b构成第2区域。
在图10所示的背面面板2的例子中也类似,在背面面板2的大致中央部上设置边界部2b。且以边界部2b为界,左右区域中的右侧区域14b的障壁11形成为相对于左侧区域14a的障壁11倾斜。另外,左侧区域14a的障壁11相对显示电极62大致形成直角。且,虽然未图示,右侧区域14b的障壁11相对于显示电极62也可以大致形成直角。另外,倾斜的图案形状中,形成障壁11时,对应于障壁11的倾斜角度,数据电极10也可以具有与障壁11一样倾斜的图案形状。此时,考虑到数据电极10或者障壁11的倾斜图案的形状,在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中转换生成用于驱动各数据电极D1~Dm的信号。
而且,图11所示的背面面板2的例子中也类似,在背面面板2的大致中央部上设置边界部2b。且,边界部2b两侧设有作为第3区域的边界区域2c。而且,与边界区域2c之外的第4区域14c的横向的障壁11d的宽度W4相比,边界区域2c的横向的障壁11c的宽度W3形成得更大。另外,横向的障壁11c、11d是指,形成在与背面面板2的长边平行的方向上的障壁11c、11d,并且是形成在与数据电极10交叉的方向上的障壁11c、11d。另外,与数据电极10平行形成的障壁称为纵向障壁。
另外,在图11中,与边界区域2c之外的第4区域14c的横向障壁11d的宽度W4相比,边界区域2c的横向障壁11c的宽度W3形成得大。但是,并非限于此。例如,与边界区域2c之外的第4区域14c的横向障壁11d的宽度W4相比,边界区域2c的横向障壁11c的宽度W3可形成得小。
而且在图11中,边界区域2c被表示为具有包含形成于边界部2b的障壁11并且包含3列障壁11的区域。但是,边界区域2c并非限定为包含3列障壁11的区域,也可以是包含5列或者7列障壁11的区域。另外,边界区域2c的宽度可以根据面板21的大小、析像度等面板21的特性或者显示质量而确定。
如上所述,利用分割曝光法形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中用到的背面面板2时,在与数据电极10平行的方向Y上分割为多个区域而形成障壁11。并且,以多个区域的边界部2b为界,分割形成的障壁11的外形形状不相同。这样,在观看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时,人眼不易看到边界部2b,易于实现维持规定显示质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而且,容易实现使用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的大屏幕、高清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
(实施方式2)
下面,用图12A到图12C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在障壁的光学性质方面有特点。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同样用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使用相同的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2A和图12B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而且,图12C表示图12A和图12B所示面板21中所用的背面面板2。图12C是对图12A所示背面面板2的大致中心部即X部进行放大的背面面板2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实施方式2的背面面板2,在与数据电极10平行的方向Y上,也分割为多个区域而形成障壁11。且,分割形成的障壁11的反射率在多个区域之间是不同的。即,实施方式2的障壁11中,分割形成的障壁11在多个区域间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
换言之,在图12C所示背面面板2的例子中,背面面板2的大致中央部设有边界部2b。以边界部2b为界,在左侧区域14a内形成障壁11e,右侧区域14b内形成障壁11f。而且,障壁11e的颜色比障壁11f的颜色更明亮。即,左右区域14a、14b内,障壁11e的反射率与障壁11f的反射率不同。并且,边界部2b上设置的障壁11g的反射率,可以与障壁11e的反射率相等,也可以与障壁11f的反射率相等。而且,障壁11g的反射率还可以是这样的结构:障壁11g的左侧区域14a一侧的反射率与障壁11g的右侧区域14b一侧的反射率不同。即,障壁11g的左侧区域14a一侧的反射率可以与障壁11e的反射率相等,障壁11g的右侧区域14b一侧的反射率可以与障壁11f的反射率相等。且,障壁11f的颜色也可以比障壁11e的颜色更明亮。
如上所述,在制造用分割曝光法制得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用的背面面板2时,在与数据电极10平行的方向Y上分割成多个区域而形成障壁11。并且,分割形成的障壁11的反射率在多个区域间是不相同的。因此,在观看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时,人眼看不到边界部2b,很容易地实现维持规定显示质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而且,很容易实现使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的大屏幕且高清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
工业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一种简单的方法提供大屏幕、高清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大屏幕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等显示设备中有用。

Claims (1)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前面面板和背面面板,其中,
所述前面面板包括:
前面基板;以及
形成于所述前面基板的、由具有放电间隙而相向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所构成的多个显示电极;
所述背面面板包括:
与所述前面基板相向配置的、与所述前面面板之间形成有放电空间的背面基板;
形成于所述背面基板的、对所述放电空间进行分隔的障壁;
形成于所述障壁之间的、与所述显示电极交叉而形成的数据电极;以及
形成于所述障壁之间的荧光体层,
在与所述数据电极平行的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地形成所述障壁,
所述障壁具有顶部,
所述边界部设置在所述背面面板的大致中央部,
以所述边界部为界的左右区域的所述障壁,以所述顶部的宽度不同的图案形状而形成。
CN200910252998A 2005-12-27 2006-12-26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Pending CN1017281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74462 2005-12-27
JP2005374461 2005-12-27
JP2005-374462 2005-12-27
JP2005-374459 2005-12-27
JP2005-374461 2005-12-27
JP2005374459 2005-12-27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128066A Division CN101160641A (zh) 2005-12-27 2006-12-26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8170A true CN101728170A (zh) 2010-06-09

Family

ID=38228614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2999A Pending CN101728171A (zh) 2005-12-27 2006-12-26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200910252994A Pending CN101728167A (zh) 2005-12-27 2006-12-26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200910252997A Pending CN101728169A (zh) 2005-12-27 2006-12-26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200910252998A Pending CN101728170A (zh) 2005-12-27 2006-12-26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200910252995A Pending CN101728168A (zh) 2005-12-27 2006-12-26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2999A Pending CN101728171A (zh) 2005-12-27 2006-12-26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200910252994A Pending CN101728167A (zh) 2005-12-27 2006-12-26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200910252997A Pending CN101728169A (zh) 2005-12-27 2006-12-26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2995A Pending CN101728168A (zh) 2005-12-27 2006-12-26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30091B2 (zh)
KR (6) KR100905365B1 (zh)
CN (5) CN101728171A (zh)
WO (1) WO200707780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29787A (ja) * 2008-03-24 2009-10-08 Panas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1580A (ja) 2001-10-23 2003-05-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7208876B2 (en) * 2003-07-22 2007-04-24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589371B1 (ko) * 2004-02-09 2006-06-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60480B1 (ko) * 2004-04-29 2006-03-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927619B1 (ko) * 2006-04-12 2009-11-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반사 휘도를 줄인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91520A (ko) 2008-10-13
US7830091B2 (en) 2010-11-09
KR20080091523A (ko) 2008-10-13
KR100905580B1 (ko) 2009-07-02
KR100905365B1 (ko) 2009-07-01
KR100895142B1 (ko) 2009-05-04
KR20080091522A (ko) 2008-10-13
CN101728169A (zh) 2010-06-09
KR20080091521A (ko) 2008-10-13
CN101728168A (zh) 2010-06-09
WO2007077803A2 (ja) 2007-07-12
CN101728167A (zh) 2010-06-09
US20090051288A1 (en) 2009-02-26
CN101728171A (zh) 2010-06-09
KR100905578B1 (ko) 2009-07-02
KR100905366B1 (ko) 2009-07-01
KR20080091524A (ko) 2008-10-13
KR100905579B1 (ko) 2009-07-02
KR20070091311A (ko) 2007-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09135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151699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01728168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00565760C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0116064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KR100824837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5130712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1343899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