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4007B - 一种对于临界电压变异有免疫效果的电流源及其产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于临界电压变异有免疫效果的电流源及其产生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14007B CN101714007B CN2009102121601A CN200910212160A CN101714007B CN 101714007 B CN101714007 B CN 101714007B CN 2009102121601 A CN2009102121601 A CN 2009102121601A CN 200910212160 A CN200910212160 A CN 200910212160A CN 101714007 B CN101714007 B CN 1017140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xide semiconductor
- metal oxide
-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 coupled
- transis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53 immuniz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3
- 238000002649 immuniz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9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9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900 immun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于临界电压变异有免疫效果的电流源,其提升该电流源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间的电压差或增加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度以使所产生的参考电流源能够固定。本发明亦公开一种对于临界电压变异有免疫效果的电流产生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于临界电压变异有免疫效果的电流源,特别是有关一种通过提升电流源的栅极与源极间的电压差以降低临界电压对电流大小影响的电流源。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图1为一公知的电流镜的示意图。如图所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P-type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MOS)QP1的栅极(控制端)用以接收一控制电压VG、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源极(第一端)耦接于一偏压源VDD、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漏极(第二端)用以输出电流I1;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的栅极(控制端)用以接收控制电压VG、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的源极(第一端)耦接于偏压源VDD、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的漏极(第二端)用以输出电流I2。一般电流镜的使用方法为将控制电压VG对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偏压以产生参考电流源I1,再利用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的通道长宽比的比例(W/L),产生出等比例的电流I2。例如,若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通道长宽比(W1/L1)为1、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的通道长宽比(W2/L2)为2,则在参考电流源I1为1安培(amp)时,所产生的电流I2应为2安培。
而一般电流镜的使用方法为将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操作于饱和区,也就是说,电流I1与电压VG的关系应如下式:
I1=1/2×K×(W1/L1)×(VSG-VT)2 ............(1)
=1/2×K×(W1/L1)×(VDD-VG-VT)2 ......... (2)
其中电压VSG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源极与栅极间的电压差,亦即等于电压(VDD-VG)、电压VT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临界电压、K为一工艺常数。由此可知,参考电流源I1的大小,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通道长宽比(W1/L1)、源极与栅极间的电压差VSG(等于(VDD-VG)),以及临界电压VT有关。
由于临界电压VT较容易受工艺的不同影响而有不同的值。因此,在不同的工艺下,即使偏压源VDD相同、源极与栅极间的电压差VSG相同、通道长宽比(W1/L1)相同,参考电流源I1的大小,仍会受到临界电压VT的影响而有所不同。造成使用者在控制电流上产生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流源。该电流源用以驱动一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以产生一预定电流。该电流源包含一反馈电路,包含一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包含一第一端,耦接于一偏压源;一控制端;及一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控制端;一第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包含一第一端,耦接于该偏压源;一控制端,耦接于该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控制端;及一第二端;一第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包含一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该第二端;一控制端,用以接收一控制电压;及一第二端,耦接于一地端;及一第五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包含一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该第二端;一控制端,用以输出该控制电压;及一第二端,耦接于该地端;一第一电阻,耦接于该地端与该第五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控制端之间;及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包含一第一端,耦接于该偏压源;一控制端,耦接于该第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该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五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该控制端。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电流源。该电流源包含一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以产生一预定电流;一反馈电路,包含一第一端,耦接于一偏压源;一控制端,用以接收一控制电压;一输出端,用以输出该控制电压;及一反馈端,耦接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一控制端;一第一电阻,耦接于一地端与该反馈电路该输出端;及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包含一第一端,耦接于该偏压源;一控制端,耦接于该反馈电路该反馈端;及一第二端,耦接于该反馈电路该输出端。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对于临界电压变异有免疫效果的电流产生方法。该方法包含提供一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使其一第一端耦接于一偏压源;提供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耦接至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与该偏压源;提供一反馈电路耦接于该偏压源,该反馈电路包含一反馈端耦接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之间;以及输入一控制电压至该反馈电路以控制流经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之一预定电流并控制该反馈端的一电压值,其中该反馈端耦接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一控制端。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前述说明及下列附图,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优点得以获得完全了解。
图1为一公知的电流镜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降低临界电压影响的电流源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降低临界电压影响的电流源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降低临界电压影响的电流源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对于临界电压变异有免疫效果的电流产生方法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VDD 偏压源
VG、VSG、V1 电压
I1~IN 电流
(W1/L1)、(W2/L2) 通道长宽比
QP1、QP11~QP1N、QP2~QPN、QPX、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QPY
QN1、QN2 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200、300、400 电流源
500 方法
501~506 步骤
R1、R2 电阻
VT1、VT2 临界电压
VSS 地端
210、310、410 反馈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因此,本发明便根据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于饱和区电流的公式(1)或(2),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源极与栅极间的电压差VSG提高,以降低临界电压VT变动所造成的影响。然而如此一来,参考电流源I1若要保持相同的大小,在工艺参数K不变的情况下,便需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比(W/L)降低,以使参考电流源I1的电流仍保持在相同的范围内。
请参考图2。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降低临界电压影响的电流源200的示意图。电流源200包含反馈电路210、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与电阻R1。反馈电路210包含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X、QPY、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1、QN2与电阻R2。电流源200用以根据参考电流源I1的电流大小,使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QP3...QPN复制出等比例的电流I2、I3...IN。
在反馈电路210中,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X的源极(第一端)耦接于偏压源VDD、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X的栅极(控制端)耦接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X的漏极(以确保操作于饱和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X的漏极(第二端)耦接于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1的漏极(第一端)。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Y的源极(第一端)耦接于偏压源VDD、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Y的栅极(控制端)耦接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X的栅极、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Y的漏极(第二端)耦接于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2的漏极(第一端)。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N-type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NMOS)QN1的源极(第二端)耦接于电阻R2、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1的栅极(控制端)耦接于电阻R1、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1的漏极(第一端)耦接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X的漏极。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2的源极(第二端)耦接于电阻R2、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2的栅极(控制端)用以接收一控制电压V1、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2的漏极(第一端)耦接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Y的漏极。电阻R2耦接于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1、QN2与地端(VSS)之间。
在电流源200中,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源极(第一端)耦接于偏压源VDD、栅极(控制端)耦接于反馈电路210中的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2的漏极(第一端)、漏极(第二端)耦接于电阻R1。而电阻R1耦接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漏极、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1的栅极(控制端)与地端之间。因此,电阻R1上的跨压亦为控制电压V1。因此,参考电流源I1的大小便被限定在电流I1=(V1/R1)。而反馈电路210便可依此控制电压VG的大小,进而控制电压差VSG的大小而使得参考电流源I1经此一负反馈电路而稳定在(V1/R1)。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临界电压VT1设计为相对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QPN的临界电压VT2高出许多。因此,在参考电流源I1大小固定、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QPN的长宽比(W1/L1)固定的情况下,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跨压VSG相对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QPN为大,而能够使所复制的电流I2~IN不受临界电压VT2的影响。更明确地说,当临界电压VT1与VT2相同时,根据公式(1):I1=1/2×K×(W1/L1)×(VSG-VT1)2,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跨压VSG无法提升(参考电流源I1大小固定在(V1/R1)、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QPN的长宽比(W1/L1)固定的情况)。因此,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便将临界电压VT1提升,因此电压差VSG便可随之提升。于图2中,因此电压VG下降,而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QPN的跨压VSG亦随之增加。而由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QPN所设计的临界电压VT2相较于临界电压VT1较小,因此临界电压VT2的变异对于增大后的跨压VSG影响较小,而能够使得所复制的电流I2~IN都能够控制在所求的范围内。
请参考图3。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降低临界电压影响的电流源300的示意图。电流源300包含反馈电路310、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与电阻R1。反馈电路310包含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X、QPY、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1、QN2与电阻R2。电流源300用以根据参考电流源I1的电流大小,使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QP3...QPN复制出等比例的电流I2、I3...IN。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QPN的临界电压皆设计为相同的临界电压VT1,而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通道长宽比(W2/L2)设计为相对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QPN的通道长宽比(W1/L1)降低许多。因此,在参考电流源I1大小固定、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通道长宽比(W2/L2)远小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QPN的通道长宽比(W1/L1)的情况下,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跨压VSG能够提升,而能够使所复制的电流I2~IN不受临界电压VT1的影响。更明确地说,当通道长宽比(W2/L2)与(W1/L1)相同时,根据公式(1):I1=1/2×K×(W1/L1)×(VSG-VT1)2,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跨压VSG无法提升(参考电流源I1大小固定在(V1/R1)、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QPN的长宽比(W1/L1)固定的情况)。而当通道长宽比下降为(W2/L2)时,根据公式(1):I1=1/2×K×(W2/L2)×(VSG-VT1)2,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跨压VSG便可提升以保持参考电流源I1大小固定在(V1/R1)。因此,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便将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通道长宽比降低,因此电压差VSG便可随之提升。于图3中,因此电压VG下降,而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QPN的跨压VSG亦随之增加,使得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QPN的临界电压VT1的变异对于增大后的跨压VSG影响较小,而能够使得所复制的电流I2~IN都能够控制在所求的范围内。
另外,降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通道长宽比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将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通道长度增加,则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通道长宽比便会下降;另一种将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通道宽度降低,则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通道长宽比亦会下降。
请参考图4。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降低临界电压影响的电流源400的示意图。电流源400包含反馈电路410、N个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1~QP1N与电阻R1。反馈电路410包含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X、QPY、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1、QN2与电阻R2。电流源400用以根据参考电流源I1的电流大小,使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QP3...QPN复制出等比例的电流I2、I3...IN。
与图2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原先图2第一实施例中的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被N个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1~QP1N所取代。在电流源400中,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1的源极(第一端)耦接于偏压源VDD、栅极(控制端)耦接于反馈电路410中的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2的漏极(第一端)、漏极(第二端)耦接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2的源极(第一端);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2的源极(第一端)耦接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1的漏极、栅极(控制端)耦接于反馈电路410中的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2的漏极(第一端)、漏极(第二端)耦接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3的源极(第一端)...依此类推的方式串联;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N的源极(第一端)耦接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N-1)的漏极、栅极(控制端)耦接于反馈电路410中的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2的漏极(第一端)、漏极(第二端)耦接于电阻R1。而电阻R1耦接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N的漏极、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N1的栅极(控制端)与地端之间。因此,电阻R1上的跨压亦为控制电压V1。因此,参考电流源I1的大小便被限定在电流I1=(V1/R1)。而反馈电路410便可依此控制电压VG的大小,进而控制电压差VSG的大小而使得参考电流源I1经此一负反馈电路而稳定在(V1/R1)。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1~QP1N、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QPN的临界电压皆设计为相同的临界电压VT1、相同通道长宽比(W1/L1)。由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1~QP1N为串联,等效上来说可视为一单一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而其等效的通道长度变为N倍。也就是说,在这一个等效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中,其通道长宽比变为1/N倍(亦即下降为1/N)。因此,等效上来说,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类似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皆以降低通道长宽比的方式来提高电压差VSG。换句话说,在参考电流源I1大小固定、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1~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N的通道长宽比(W1/NL1)远小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QPN的通道长宽比(W1/L1)的情况下,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1~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N的跨压VSG能够提升,能够使所复制的电流I2~IN不受临界电压VT1的影响而都能够控制在所求的范围内。
请参考图5。图5为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对于临界电压变异有免疫效果的电流产生方法500的示意图。步骤说明如下:
步骤501:开始;
步骤502:提供一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耦接于一偏压源;
步骤503:提供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耦接至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与该偏压源;
步骤504:提供一反馈电路耦接于该偏压源,该反馈电路包含一反馈端耦接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之间;
步骤505:输入一控制电压至该反馈电路以控制流经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的一预定电流并控制该反馈端的一电压值;
步骤506:结束。
在步骤503中,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包含一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而可调整该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比使其低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比或调整该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临界电压使其高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临界电压。
于步骤503中,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亦可多个串接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而可调整该多个串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每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比使其约等同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比。
综上论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产生电流的方法与电流源,能够有效地抵抗于工艺中临界电压的变异造成对电流稳定度的影响,而提供使用者更大的便利性。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电流源,用以驱动一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以产生一预定电流,其特征在于,该电流源包含:
一反馈电路,包含:
一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包含:
一源极端,耦接于一偏压源;
一控制端;及
一漏极端,耦接于该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控制端;
一第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包含:
一源极端,耦接于该偏压源;
一控制端,耦接于该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控制端;及
一漏极端;
一第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包含:
一漏极端,耦接于该第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该漏极端;
一控制端,用以接收一控制电压;及
一源极端,耦接于一地端;及
一第五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包含:
一漏极端,耦接于该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该漏极端;
一控制端,用以输出该控制电压;及
一源极端,耦接于该地端;
一第一电阻,耦接于该地端与该第五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控制端之间;及
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包含:
一源极端,耦接于该偏压源;
一控制端,耦接于该第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该漏极端;及
一漏极端,耦接于该第五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该控制端;
其中该第一、第二、第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该第四及第五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源,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包含一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该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临界电压高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临界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源,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包含一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该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源,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包含一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该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比低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源,其特征在于,该电流源另包含一电阻,耦接于该第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该源极端、该第五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该源极与该地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源,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包含多个串接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每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一控制端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的该控制端相耦合,该多个串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中的一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一源极端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的该源极端相耦合,该多个串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中的一第七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一漏极端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的该漏极端相耦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流源,其特征在于,在该多个串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中每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约等同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流源,其特征在于,在该多个串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中每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临界电压,约等同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临界电压。
9.一种电流源,其特征在于,该电流源包含:
一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以产生一预定电流;
一反馈电路,包含:
一第一端,耦接于一偏压源;
一控制端,用以接收一控制电压;
一输出端,用以输出该控制电压;及
一反馈端,耦接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一控制端;
一第一电阻,耦接于一地端与该反馈电路该输出端;及
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包含:
一源极端,耦接于该偏压源;
一控制端,耦接于该反馈电路该反馈端;及
一漏极端,耦接于该反馈电路该输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流源,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包含一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该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临界电压高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临界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流源,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包含一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该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比低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比。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流源,其特征在于,该电流源另包含一电阻耦接于该反馈电路的一第二端与该地端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流源,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包含多个串接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每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一控制端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的该控制端相耦合,该多个串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中的一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一源极端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的该源极端相耦合,该多个串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中的一第七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一漏极端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的该漏极端相耦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流源,其特征在于,在该多个串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中每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约等同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比。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流源,其特征在于,在该多个串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中每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临界电压,约等同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临界电压。
16.一种对于临界电压变异有免疫效果的电流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提供一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使其一源极端耦接于一偏压源;
提供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耦接至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与该偏压源;
提供一反馈电路耦接于该偏压源,该反馈电路包含一反馈端耦接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之间;以及
输入一控制电压至该反馈电路以控制流经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的一预定电流并控制该反馈端的一电压值,其中该反馈端耦接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一控制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包含一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该方法另包含:
调整该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比使其低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比。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包含一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该方法另包含:
调整该第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临界电压使其高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临界电压。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包含多个串接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该方法另包含:
调整该多个串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每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比使其约等同于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通道长宽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121601A CN101714007B (zh) | 2009-11-11 | 2009-11-11 | 一种对于临界电压变异有免疫效果的电流源及其产生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121601A CN101714007B (zh) | 2009-11-11 | 2009-11-11 | 一种对于临界电压变异有免疫效果的电流源及其产生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14007A CN101714007A (zh) | 2010-05-26 |
CN101714007B true CN101714007B (zh) | 2011-11-16 |
Family
ID=42417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121601A Active CN101714007B (zh) | 2009-11-11 | 2009-11-11 | 一种对于临界电压变异有免疫效果的电流源及其产生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14007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102708A2 (en) * | 2002-05-30 | 2003-12-11 | Analog Devices, Inc. | Voltage regulator with dynamically boosted bias cuttent |
CN1667538A (zh) * | 2004-01-28 | 2005-09-14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电压调节器 |
CN101311869A (zh) * | 2007-05-23 | 2008-11-26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具偏压控制的电流输出电路及其方法 |
-
2009
- 2009-11-11 CN CN2009102121601A patent/CN1017140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102708A2 (en) * | 2002-05-30 | 2003-12-11 | Analog Devices, Inc. | Voltage regulator with dynamically boosted bias cuttent |
CN1667538A (zh) * | 2004-01-28 | 2005-09-14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电压调节器 |
CN101311869A (zh) * | 2007-05-23 | 2008-11-26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具偏压控制的电流输出电路及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14007A (zh) | 2010-05-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00732B (zh) | 生成输出电压的电路及低压降稳压器的输出电压的设置方法 | |
CN102053198B (zh) | 电压检测电路、方法及电子系统 | |
CN101895257B (zh) | 运算和测量放大器中的低噪声、低功率、低漂移偏移校正 | |
CN100514249C (zh) | 一种带隙基准源产生装置 | |
CN101201638A (zh) | 具有电流吸收器的电压调节器及包括其的数字放大器 | |
DE3735948A1 (de) | Pegelumsetzerschaltung | |
CN110708028B (zh) | 一种数字音频功率放大器 | |
CN101533285B (zh) | 一种基准电压缓冲电路 | |
CN103558891A (zh) | 低压差稳压器 | |
CN110120737A (zh) | 过电流限制电路、过电流限制方法以及电源电路 | |
US20070285144A1 (en) | Delay line with delay cells having improved gain and in built duty cycle control and method thereof | |
CN102025269A (zh) | 电荷泵 | |
CN101714007B (zh) | 一种对于临界电压变异有免疫效果的电流源及其产生方法 | |
CN109698688A (zh) | 反相器 | |
Ahmed et al. | Design of a linearly increasing inrush current limit circuit for DC-DC boost regulators | |
CN104753345A (zh) | 一种提高buck电路的瞬态响应的技术 | |
TWI381266B (zh) | 一種對於臨界電壓變異有免疫效果的電流源及其產生方法 | |
US20240014783A1 (en) | Bandwidth Adjustment Circuit and Bandwidth Adjustment Method of Operational Amplifier | |
CN113671859B (zh) | 电源开关的控制电路 | |
CN111580437B (zh) | 一种使能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111610814B (zh) | 带隙基准电路、带隙基准电压修调方法及电子装置 | |
CN101213460A (zh) | 峰值电流或零电流比较器 | |
CN102957305B (zh) | 高效能驱动电路 | |
CN112436812A (zh) | 一种用于运算放大器的动态尾电流源偏置电路 | |
JP4431758B2 (ja) | 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