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3408B - 气体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气体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3408B
CN101713408B CN2009101546587A CN200910154658A CN101713408B CN 101713408 B CN101713408 B CN 101713408B CN 2009101546587 A CN2009101546587 A CN 2009101546587A CN 200910154658 A CN200910154658 A CN 200910154658A CN 101713408 B CN101713408 B CN 1017134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ody
compressor
pump
gas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46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3408A (zh
Inventor
蔡勇
洪中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Tiansheng Sealing Pac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Tey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Tey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Tey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546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13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13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3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3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3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压缩机,包括卧式泵壳(1)、第一机盖(11)、第二机盖(12),其中,泵壳(1)内设有压缩泵和设置在第一机盖(11)与压缩泵的头部之间的风扇(10),压缩泵内具有压缩气流通道,第一机盖(11)上开有冷却气流输出口(11a),第二机盖(12)上开有高压气体输出口(12a)和气体输入口(12b),压缩泵内还设置有与压缩气流通道相隔离的冷却气流通道(D),冷却气流通道(D)的前后分别与冷却气流输出口(11a)、气体输入口(12b)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冷却气体能源源不断地得到更换,大幅提高对压缩泵的冷却效果,能耗较低,装置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体积非常小,而且冷却气流能贯穿过压缩泵并输出到外界,保证冷却效率。

Description

气体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压缩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风冷冷却方式的气体压缩机。
背景技术
气体压缩机是一种能制造高压气体的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采矿、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纺织、食品、制药等工业部门,气体压缩机也因其用途广泛而被称为“通用机械”。一般,气体压缩机的冷却方式分为水冷和风冷两种。其中,水冷方式主要是让冷却水通过缸体及设置在缸体外的冷却器的夹层,对压缩机的缸体及冷却器进行冷却,从而达到降低装置工作温度及压缩后气体温度的目的。而风冷方式是通过风扇的进风,对压缩机的缸体及设置在缸体外的冷却器的外壳直接进行冷却,从而达到降温目的。
如专利号为ZL200820048421.1(公告号为CN20121821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压缩机的进气装置》就公开了一种压缩机中的风冷结构。该压缩机包括设置在缸套端部的进气口、散热风扇,其中,进气口与缸套内部相连通,进气口与散热风扇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使用过程中,散热风扇转动,气体通过过滤装置后,直接进入到缸套内部,并通过设置在缸套内的排空阀以及排空阀外部连结的气缸后,返回到缸套内,在缸套内部构成气体循环系统。由此可见,该压缩机内的风冷方式是循环式的,冷却气体始终在缸套内部进行气体循环,冷却气流不能及时得到更换,而影响到冷却效果,并且,该冷却气体循环系统需要排空阀等装置的配合,使得压缩机的结构变得复杂,体积较大,能源消耗也较高。
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的气体压缩机,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往复式气体压缩机(即活塞式压缩机),它主要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电机驱动活塞杆运动,继而压缩缸体内的气体,其惯性力难以平衡,振动大,转速低,而且体积大,比较笨重,效率也不高;另一种是回转式压缩机,它主要包括设有进出口的圆筒形缸体、缸盖、设置在缸体内的可转动的转子以及传动部件,其中,气体从缸体的进口进入,经过旋转的转子带动,继而从缸体的出口输出。如专利号为ZL00224720.8(公告号为CN2420445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空气压缩泵》就公开了一种回转式压缩机中核心的压缩泵的结构。该压缩泵包括定子(即缸体)、贯穿在定子中央的主轴、套装在主轴外的偏心轮、套装在偏心轮外的滚轮和滑片,其中,主轴可相对定子转动,定子上在滑片的两侧分别开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定子内壁开有多个切槽,滑片一端与滚轮相连,另一端活动插配在切槽之内,滚轮紧贴定子的内壁,使得在滚轮与定子的内壁之间形成月牙形的容腔。实际运作时,主轴受电机驱动而转动,带动滚轮相对定子转动,将从定子的进气口进入到月牙形压缩容腔的空气逐步压缩,最后从定子上的出气口输出。由于定子的内部空间相对封闭,气体需要带一定的压力才能顺利通过进气口而输入到定子内部的容腔内,也即,需要对输入的原气体进行预压缩,才能保证原气体源源不断地进入到定子内部,才能实现周而复始的气体压缩进程。由此看出,这种定子上进出气口的设置方式,气体输入比较被动,需要消耗额外的能源,同时也大大限制了气体的输入流量,继而影响到整个压缩泵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气体压缩机,其冷却气体能源源不断地得到更换,从而大幅提高对压缩泵的冷却效果,能耗较低,而且,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体积非常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的气体压缩机,其输入到压缩泵内的气体无需带预压力而能有效降低能耗,并且能极大程度地提高进气流量,从而能大幅提高压缩泵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体压缩机,其压缩泵具有一个全新的压缩气流通道,工作效率非常理想。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体压缩机,其压缩泵具有贯穿到缸体以及转子内部的冷却气流通道,保证对压缩泵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气体压缩机,包括具有圆柱形腔体的卧式泵壳、设置在泵壳头部的第一机盖、设置在泵壳尾部的第二机盖,其中,泵壳内设置有一风扇和一受电机驱动的压缩泵,压缩泵内具有压缩气流通道,而第二机盖上开有高压气体输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设置在第一机盖与压缩泵的头部之间,所述第一机盖上开有冷却气流输出口,所述第二机盖上还开有气体输入口,所述压缩泵上与压缩气流通道相通的入气孔与该气体输入口相连通,所述压缩泵上与压缩气流通道相通的出气孔与高压气体输出口相连通,并且,所述压缩泵内还设置有与压缩气流通道相隔离的冷却气流通道,该冷却气流通道的前后分别与第一机盖上的冷却气流输出口、所述第二机盖上的气体输入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机盖可以为一蜗壳,并罩在所述风扇之外,所述冷却气流输出口位于蜗壳的蜗舌处,即,冷却气流输出口开在蜗壳外周边的伸出部末端,通过蜗壳的设计,将风扇吸入的冷却气流顺畅、快速地从第一机盖上输出,符合气流流动原理,加快冷却气流的排出流速。
所述气体压缩机中的压缩泵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技术,比如背景技术中引用的《空气压缩泵》,但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所述压缩泵可以包括圆筒形缸体、分别固定在缸体前后两侧的一对端盖、以及设置在两侧端盖之间并且正面正对缸体圆周面上进气口的导流板,其中,所述的缸体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的泵壳内并与泵壳留有间距,该缸体的进气口设置在圆周面上,而所述压缩泵的入气孔就开设在所述端盖上、位于导流板背面之后的位置,并且,所述导流板的底边直接固连在缸体的圆周面上,导流板的顶边与泵壳的内侧壁为可相对滑动的间隙配合,每个端盖的外边沿也与泵壳的内侧壁为可相对滑动的间隙配合。
通过一对端盖、导流板以及端盖上入气孔位置的设置,构成了一个旋转式辅助进气装置,如此,所述端盖、导流板以及缸体能一起转动,该导流板的正面始终朝向进气口方向转动而可与气流相切,这样,导流板靠近进气口的正面始终能阻挡气流,从而在导流板的正面形成正压气流,气体会顺着导流板而通过进气口继而进入缸体内部,而在导流板远离进气口的背面自然地形成负压气流,气体将自动地、源源不断地通过端盖上的入气孔被吸入到流通通道之中,这样,在导流板以及端盖向正前方转动起来后,缸体外表面与泵壳内侧壁之间就会形成一圈旋流式气流,该旋流式气流是气流正式进入到缸体之内参与压缩进程前的一个辅助气流。
所述的导流板可以通过两端分别与两侧端盖固定的方式设置,也可以是导流板的底边直接固连在缸体的圆周面上。
所述导流板可以简单地呈直立形,或者呈顶边向进气口弯折的形状,即截面呈V形;为更适于流体力学,加强导流板的阻挡和导流作用,所述导流板可以呈顶边向缸体上进气口方向弯曲的弧形,如此,导流板的正面具有向旋转的正前方延伸的流线型弧面,而更有利于气流的顺畅流动。
为加大入气孔的流量,在每个端盖上可以都开设有五个所述的入气孔。
为进一步保证从入气孔进入到旋流进气通道的气流能发生高速旋流,所述端盖上的入气孔可以为切向型入口。
为使装置结构更加紧凑,所述风扇的叶片可以与位于缸体前侧的端盖互为垂直地连为一体,如此,所述风扇也由同一驱动压缩泵的电机来驱动,并与端盖一起转动。
为加强散热,所述缸体外周面上可以设置多片散热环,使缸体的热量能及时得到散发。缸体外围的泵壳也可以在散热环所在位置均匀间隔的开设多个透气口。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所述的压缩泵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中空的转子、旋塞、随动隔板和一设置在转子中央的导气轴;
其中,所述转子相对缸体偏心设置,转子与缸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月牙形压缩容腔,转子上开设有旋塞容槽以及随动隔板活动槽,所述旋塞就活动配合在旋塞容槽内,而所述随动隔板一端插入到缸体内,另一端穿过旋塞而插入到随动隔板活动槽内,并且,所述转子上开设有一出气口,该出气口位于与缸体相对转子旋转方向相同的随动隔板的那侧;
所述导气轴沿其轴向设置有连通外界的中央通孔,该导气轴包括位于转子中央内的第一部分和位于端盖内以及端盖之外的第二部分,该导气轴的第一部分与转子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距作为出气通道,并且,该导气轴第一部分的外侧开有连通其中央通孔的出气孔。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的第四个技术问题,使缸体内的工作热量能及时得到散发,降低部件运作温度,保证压缩泵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所述转子沿轴向贯穿地设置有多个散热通道,而每个端盖上也沿轴向贯穿地设置有多个散热孔,在转子相对泵体以及端盖摆动时,每一散热孔可与散热通道相连通,形成压缩泵的冷却气流通道,通过贯穿整个压缩泵内部的冷却气流通道使部件的工作热量得到散发,而不影响气流的正常压缩、传输。
为使压缩泵工作时部件运转更加平稳,有效防止部件振动,所述导气轴的第一部分与转子之间可以设置第一轴承,所述导气轴的第二部分与端盖之间可以设置第二轴承,通过轴承使导气轴得到支承并相对泵壳不动,为配合轴承的安装,所述导气轴的第一部分与转子处于同一轴心,导气轴的第一部分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支承在转子的内中央,所述的出气孔位于该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之间,而导气轴的第二部分与泵壳处于同一轴心;如此,导气轴的中央通孔与泵壳、端盖都处于同一轴心,同时,该第二部分可向外延伸而可连接到储藏高压气体用的储气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第二机盖上增设气源输入口、在第一机盖上开设冷却气流输出口,并且在泵壳内的前侧设置风扇,利用风扇而将气流从第二机盖的气体输入口吸入到泵壳内,气流随后分成两股,一股气流最终进入到压缩泵内而进入压缩进程,另一股气流进入到压缩泵内的冷却气流通道而参与冷却进程,最终从第二机盖上的冷却气流输出口排出到外界,如此,冷却气体能源源不断地得到更换,从而大幅提高对压缩泵的冷却效果,能耗较低,而且,压缩气体与冷却气体一起通过第二机盖上的气体输入口进入到泵壳内,两者共用一个进气通道,缩短进气进程,使得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大大缩短压缩机,减小压缩机的体积;
本发明的压缩泵具有贯穿到缸体以及转子内部的冷却气流通道,如此,冷却气流能贯穿过压缩泵并输出到外界,保证了对压缩泵的冷却效率;
同时,一对端盖、导流板以及端盖上入气孔位置的设置构成了一个旋转式辅助进气装置,在气流正式进入到缸体之内参与压缩进程前产生一个旋转式辅助气流,使输入到压缩泵内的气体无需带预压力而能有效降低能耗,并且能极大程度地提高进气流量,从而能大幅提高压缩泵的工作效率;
再者,本发明的压缩泵结合了旋流式辅助进气装置与回转式压缩泵,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压缩泵的气流流通通道,即,从缸体外部的两侧输入、经过压缩后、从缸体内部中央输出的气流流通方式,保证压缩泵能顺畅地周而复始的循环工作,与现有的回转式压缩泵相比(如背景技术中引用的专利),在转子相对缸体同等转速的情况下,工作效率非常理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从第一机盖侧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去掉第一机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去掉第一、第二机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去掉第一、第二机盖和泵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去掉一个端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泵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压缩泵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I-I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10所示,该气体压缩机,包括具有圆柱形腔体的卧式泵壳1、设置在泵壳1头部的第一机盖11、设置在泵壳1尾部的第二机盖12和设置在泵壳1内的一风扇10以及一受电机(图中均未示出)驱动的压缩泵;
其中,所述风扇10位于第一机盖11与压缩泵的头部之间,所述第一机盖11为一蜗壳,并罩在所述风扇10之外,蜗壳的蜗舌处开口即形成一冷却气流输出口11a;
所述第二机盖12上开有一高压气体输出口12a和一气体输入口12b;
所述压缩泵内设置有压缩气流通道和冷却气流通道D,两者互相隔离而互不相通;
所述压缩泵上与压缩气流通道相通的入气孔21与该气体输入口12b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是压缩泵尾部侧的入气孔21直接与气体输入口12b相连通,压缩泵头部侧的入气孔21通过冷却气流通道D间接地与气体输入口12b相连通;
所述压缩泵上与压缩气流通道相通的出气孔81与高压气体输出口12a相连通,并且,该冷却气流通道D的前后分别与第一机盖11上的冷却气流输出口11a、所述第二机盖12上的气体输入口12b相连通,使冷却气流能贯穿过压缩泵内部并交换到外界。
而所述压缩泵包括有圆筒形缸体3、分别固定在缸体3两侧的两个端盖2、设置在两侧端盖2之间并且导流板4、设置在缸体3内的中空的转子5、旋塞6、随动隔板7、一设置在转子5中央的导气轴8;
其中,所述缸体3同轴地设置在所述泵壳1内并与泵壳1留有间距,缸体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片散热环32,缸体3与泵壳1之间的空腔即为旋流进气通道A,而该缸体3的进气口31设置在圆周面上;
所述导流板4的正面正对缸体3圆周面上进气口31,而每个端盖2在导流板4的背面之后的位置开有五个入气孔21,每个入气孔21都为切向型入口,这些入气孔21就成为压缩泵的入气孔;
如此,当端盖2连同缸体3、导流板4向正前方转动起来后,气体就会自动地从入气孔21进入到缸体3与泵壳1之间的旋流进气通道A,并形成一圈旋流式气流,两个端盖2和导流板4以及端盖2上入气孔21位置的设置就构成了一个旋流式辅助进气装置;
同时,所述导流板4呈顶边41向缸体3上进气口31方向弯曲的弧形,即在正面形成流线型弧度,导流板4的底边42直接固连在缸体3的圆周面上,导流板4的顶边41与泵壳1的内侧壁为可相对滑动的间隙配合;
并且,每个端盖2的外边沿也与泵壳1的内侧壁为可相对滑动的间隙配合,两个端盖2就将缸体3的两侧以及缸体3与泵壳1之间的旋流进气通道A的两侧封闭住。
所述转子5相对缸体3偏心设置,转子5与缸体3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月牙形压缩容腔B,转子5上开设有旋塞容槽51以及旋塞容槽51内的随动隔板活动槽52,所述旋塞6就活动配合在旋塞容槽51内,而所述随动隔板7一端插入到缸体3内,另一端穿过旋塞6而插入到随动隔板活动槽52内,并且,所述转子5上开设有一出气口53,该出气口53位于与缸体3相对转子5旋转方向相同的随动隔板7的那侧,即位于转子5相对缸体3摆动方向相反的那侧,这样,月牙形压缩容腔B内被压缩后的气流才能顺利通过该出气口53而进入到转子5的中央空腔。
所述导气轴8沿其轴向设置有中央通孔81,该导气轴8端部穿过第二机盖12上的高压气体输出口12a设置而使其中央通孔81与外界相连通,该中央通孔81即为压缩泵的出气孔,该导气轴8包括位于转子5中央内(即中央空腔内)的第一部分8a和位于端盖2内以及端盖2之外的第二部分8b,该导气轴8的第一部分8a与转子5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距而作为出气通道C,并且,该导气轴8第一部分8a在第一轴承91、第二轴承92之间开设有一对上下对称的出气孔82,每个出气孔82与中央通孔81相连通。如此,旋流进气通道A、月牙形压缩容腔B、出气通道C以及中央通孔81构成压缩泵内的压缩气流通道。
所述导气轴8的第一部分8a与转子5处于同一轴心,导气轴8的第一部分8a通过第一轴承91、第二轴承92支承在转子5的中央内,而导气轴8的第二部分8b与泵壳1以及端盖2处于同一轴心,且导气轴8第二部分8b的端部伸出在端盖2之外而可与储气罐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5沿圆周分布有多个散热通道54,多个散热通道54与旋塞容槽51一起呈中心对称地分布在转子5上,每个端盖2上沿圆周分布有多个散热孔22,每个散热通道54和散热孔22都分别沿轴向贯穿设置,在转子5相对缸体3摆动时,散热通道54可与散热孔22相连通,形成贯穿压缩泵的一个冷却气流通道D。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10的叶片10a与位于缸体3前侧的端盖2互为垂直地连为一体,叶片10a与端盖2在电机的驱动下一起同步转动,而所述风扇10的中心轴10b与压缩泵的导气轴8处于同一中心线上;风扇10转动后,由于压缩泵的冷却气流通道D与气体输入口12b相连通,可将气体源源不断地从第二端盖12上的气体输入口12b输入、并经过冷却气流通道D而最后从第一端盖11冷却气流输出口11a输出。
该压缩机工作时,电机驱动风扇10的中心轴10b而带动与风扇10连为一体的端盖2一起转动,风扇10将外界的气体经过第二机盖12上的气体输入口12b进入到泵壳1内部,此后,气流分成两股:一股气流从压缩泵的入气孔21而进入到压缩泵内的压缩气流通道,参与压缩进程,最后经压缩泵压缩后的高压气流从压缩泵的出气孔(即导气轴8上的中央通孔81)以及第二机盖12上的高压气体输出口12a输出到储气罐;而另一股气流直接进入贯穿压缩泵内的冷却气流通道D,即,从靠近缸体3尾部侧的端盖2上的散热孔22进入到转子5上的散热通道54,继而从靠近缸体3头部侧的端盖2上的散热孔22,由风扇10从第一机盖11上的冷却气流输出口11a排出到外界,到达散热目的,如此,源源不断的气流就会对压缩泵内部进行冷却;
而压缩泵工作时,两个端盖2通过螺栓与缸体3固定相连,端盖2受电机驱动而可绕轴心转动,这样,两个端盖2、风扇10、缸体3以及导流板4都可一起同轴旋转,旋转方向为该导流板4的正面始终朝向进气口31的方向转动,如图3中泵壳1之外的箭头所示;
在导流板4以及端盖2、缸体3向正前方转动起来后,所述旋流式辅助进气装置使得气体能自动地通过导流板4背后的入气孔21进入到旋流进气通道A内,形成一圈旋转式气流,该旋流式气流最后从导流板4正前方的进气口31输入到缸体3之内,因此看出,该旋流式气流是气流正式进入到缸体3之内参与压缩进程前的一个辅助气流,参见图9和图10。
同时,旋转中的缸体3通过随动隔板7以及旋塞6的作用,能使转子5相对缸体3揉动,压缩进入到缸体3内月牙形压缩容腔B的气体,被压缩后的气流从转子5上的出气口53进入到转子4中的出气通道C内,最后通过导气轴8上的出气孔82以及中央通孔81,输出到储气罐内,气流流动路径及方向参见图9和图10的箭头所示。

Claims (10)

1.一种气体压缩机,包括具有圆柱形腔体的卧式泵壳(1)、设置在泵壳(1)头部的第一机盖(11)、设置在泵壳(1)尾部的第二机盖(12),其中,泵壳(1)内设置有一风扇(10)和一受电机驱动的压缩泵,压缩泵内具有压缩气流通道,而第二机盖(12)上开有高压气体输出口(12a),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10)设置在第一机盖(11)与压缩泵的头部之间,所述第一机盖(11)上开有冷却气流输出口(11a),所述第二机盖(12)上还开有气体输入口(12b),所述压缩泵上与压缩气流通道相通的入气孔(21)与该气体输入口(12b)相连通,所述压缩泵上与压缩气流通道相通的出气孔(82)与高压气体输出口(12a)相连通,并且,所述压缩泵内还设置有与压缩气流通道相隔离的冷却气流通道(D),该冷却气流通道(D)的前后分别与第一机盖(11)上的冷却气流输出口(11a)、所述第二机盖(12)上的气体输入口(12b)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盖(11)为一蜗壳,并罩在所述风扇(10)之外,所述冷却气流输出口(11a)位于蜗壳的蜗舌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泵包括圆筒形缸体(3)、分别固定在缸体(3)前后两侧的一对端盖(2)、以及设置在两侧端盖(2)之间并且正面正对缸体(3)圆周面上进气口(31)的导流板(4),其中,所述的缸体(3)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的泵壳(1)内并与泵壳(1)留有间距,该缸体(3)的进气口(31)设置在圆周面上,而所述压缩泵的入气孔(21)就开设在所述端盖(2)上、位于导流板(4)背面之后的位置,并且,所述导流板(4)的底边(42)直接固连在缸体(3)的圆周面上,导流板(4)的顶边(41)与泵壳(1)的内侧壁为可相对滑动的间隙配合,并且,每个端盖(2)的外边沿也与泵壳(1)的内侧壁为可相对滑动的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呈顶边(41)向缸体(3)上进气口(31)方向弯曲的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上的入气孔(21)为切向型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10)的叶片(10a)与位于缸体(3)前侧的端盖(2)互为垂直地连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3)外周面上设置有多片散热环(3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泵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缸体(3)内的中空的转子(5)、旋塞(6)、随动隔板(7)和一设置在转子(5)中央的导气轴(8);
其中,所述转子(5)相对缸体(3)偏心设置,转子(5)与缸体(3)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月牙形压缩容腔(B),转子(5)上开设有旋塞容槽(51)以及随动隔板活动槽(52),所述旋塞(6)就活动配合在旋塞容槽(51)内,而所述随动隔板(5)一端插入到缸体(3)内,另一端穿过旋塞(6)而插入到随动隔板活动槽(52)内,并且,所述转子(5)上开设有一出气口(53),该出气口(53)位于与缸体(3)相对转子(5)旋转方向相同的随动隔板(7)的那侧;
所述导气轴(8)沿其轴向设置有连通外界的中央通孔(81),该导气轴(8)包括位于转子(5)中央内的第一部分(8a)和位于端盖(2)内以及端盖(2)之外的第二部分(8b),该导气轴(8)的第一部分(8a)与转子(5)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距,并且,该导气轴(8)第一部分(8a)的外侧开有连通其中央通孔(81)的出气孔(8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5)沿轴向贯穿地设置有多个散热通道(54),而每个端盖(2)上也沿轴向贯穿地设置有多个散热孔(22),每一散热孔(22)可与散热通道(54)相连通,形成所述的冷却气流通道(D)。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轴(8)的第一部分(8a)与转子(5)处于同一轴心,导气轴(8)的第一部分(8a)通过第一轴承(91)、第二轴承(92)支承在转子(5)的中央内,所述的出气孔(82)位于该第一轴承(91)、第二轴承(92)之间,而导气轴(8)的第二部分(8b)与泵壳(1)处于同一轴心。 
CN2009101546587A 2009-11-19 2009-11-19 气体压缩机 Active CN101713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46587A CN101713408B (zh) 2009-11-19 2009-11-19 气体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46587A CN101713408B (zh) 2009-11-19 2009-11-19 气体压缩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3408A CN101713408A (zh) 2010-05-26
CN101713408B true CN101713408B (zh) 2012-03-07

Family

ID=42417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46587A Active CN101713408B (zh) 2009-11-19 2009-11-19 气体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134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5188B (zh) * 2015-02-04 2016-09-07 烟台史密得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旋片式真空泵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7554A (en) * 1994-07-19 1995-05-23 Ingersoll-Rand Company Air cooling system for scroll compressors
CN1940297A (zh) * 2005-09-30 2007-04-04 阿耐斯特岩田株式会社 涡旋式流体机械
CN101153592A (zh) * 2006-09-29 2008-04-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封装型压缩机
CN201582120U (zh) * 2009-11-19 2010-09-15 宁波特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气体压缩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7554A (en) * 1994-07-19 1995-05-23 Ingersoll-Rand Company Air cooling system for scroll compressors
CN1940297A (zh) * 2005-09-30 2007-04-04 阿耐斯特岩田株式会社 涡旋式流体机械
CN101153592A (zh) * 2006-09-29 2008-04-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封装型压缩机
CN201582120U (zh) * 2009-11-19 2010-09-15 宁波特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气体压缩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1-267382A 1989.10.25
JP平1-273893A 1989.11.0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3408A (zh) 201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0468B (zh) 容积式往复压缩机
CN201396281Y (zh) 多级三叶罗茨真空泵
CN101603537B (zh) 一种气体压缩机
CN201582120U (zh) 气体压缩机
CN201461419U (zh) 一种气体压缩机
CN111668993A (zh) 一种散热型电机
CN206175162U (zh) 一种易散热空压机
CN101713408B (zh) 气体压缩机
CN108521783A (zh) 充气装置和包括充气装置的轮胎修理机
CN200999730Y (zh) 风冷式罗茨真空泵
CN105221390B (zh) 一种微型充气机芯
CN205135995U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包括该压缩机的电器产品
CN201428613Y (zh) 一种旋流式辅助进气装置及其压缩泵
CN209053765U (zh) 一种无油活塞式压缩机
CN101603538B (zh) 一种旋流式辅助进气装置及其压缩泵
CN207740170U (zh) 一种涡式空压机
CN112797008B (zh) 一种防爆风机
CN101713402A (zh) 一种导气轴
CN105332913B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包括该压缩机的电器产品
CN210265155U (zh) 泵组件及高压清洗设备
CN207349108U (zh)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冷却水泵总成
CN103511282B (zh) 带转子冷却结构的罗茨泵
CN201739133U (zh) 一种空压机
CN2787897Y (zh) 旋转活塞式双轴气马达
CN219366259U (zh) 一种空压机后处理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06

Address after: 315301, No. 418, hi tech Road, Zong Han street, Xinxing Industrial Cluster, Cixi,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Ningbo Tiansheng Sealing Pack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303, Zhejiang, Cixi Province ancient Tong Street Community licensing Village Road, community licensing 218

Patentee before: Ningbo Tey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