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2892A - 一种荒煤气放热反应过程的进料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荒煤气放热反应过程的进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2892A
CN101712892A CN200910205845A CN200910205845A CN101712892A CN 101712892 A CN101712892 A CN 101712892A CN 200910205845 A CN200910205845 A CN 200910205845A CN 200910205845 A CN200910205845 A CN 200910205845A CN 101712892 A CN101712892 A CN 101712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zone
reaction
bed
gas
described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5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巨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2058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128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12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28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荒煤气放热反应过程的进料方法,基于荒煤气的原料气分为两路,第一路原料气预热升温后进入第一反应区与第一反应区催化剂床层接触完成预期反应转化为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第二路原料气与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进入后续反应区与后续反应区催化剂床层接触完成预期反应转化为最终反应流出物。本发明有简化流程、优化反应温度分布、对原料气反应组分含量波动适应性强、反应热利用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于脱除氧气和或完成一氧化碳变换制氢的荒煤气加工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荒煤气放热反应过程的进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荒煤气加工方法,特别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荒煤气放热反应过程的进料方法,更特别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仅需将部分原料预热至起始反应温度的荒煤气放热反应过程的进料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所述荒煤气,通常是指来自煤热解(干馏)过程或其它过程的由氢气、一氧化碳和其它组分(比如氧气)组成的气体,典型的荒煤气组成见表1,其温度通常为常温、压力为微正压。
表1典型荒煤气的体积含量,%v
  组分序号   组分   荒煤气A   荒煤气B
  1   H2   30.30   14.52
  2   CH4   7.48   2.48
  3   C2H6   0.00   0.16
  4   C2H4   0.87   0.09
  5   C3H8   0.03
  6   I-C4H10
  7   n-C4H10
  8   CO2   7.63   11.12
  9   CO   12.87   14.92
  10   N2   32.68   49.13
  11   O2   0.69   0.07
  12   H2O   7.48   7.48
  合计   100.00   100.00
在许多场合,根据荒煤气组成,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脱除荒煤气中氧气和或完成一氧化碳变换制氢,经此过程得到的反应流出物通常经冷凝冷却脱水后可用作变压吸附提纯氢气的原料气或化工合成原料气或燃料气等。本发明所述荒煤气加工方法指的就是包含上述的以脱除荒煤气中氧气和或完成一氧化碳变换为目的发生放热反应过程的加工方法。
已知的以脱除荒煤气中氧气和或完成一氧化碳变换为目的的加工方法,其原料气全部进入第一反应区催化剂床层,然后依次通过可能存在的其它后续催化剂床层。上述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是:全部荒煤气预热后进入第一反应区催化剂床层,不利于反应热回收。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生放热反应的荒煤气加工方法,基于荒煤气的原料气分为两路,第一路原料气预热升温后进入第一反应区与第一反应区催化剂床层接触完成预期反应转化为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第二路原料气与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进入后续反应区与后续反应区催化剂床层接触完成预期反应转化为最终反应流出物,该方法未见报道。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荒煤气放热反应过程的进料方法;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除荒煤气中氧气和或完成一氧化碳变换制氢的荒煤气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一种荒煤气放热反应过程的进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荒煤气的原料气分为两路,第一路原料气预热升温后进入第一反应区与第一反应区催化剂床层接触完成预期反应转化为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第二路原料气与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进入后续反应区与后续反应区催化剂床层接触完成预期反应转化为最终反应流出物。
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第一路原料气与最终反应流出物换热完成预热升温。
当荒煤气中氧气组分含量高需要设置专用的脱氧催化剂床层时,脱氧催化剂床层分为两层或多层,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第一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第二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
当荒煤气中氧气组分含量很低不需要设置专用的脱氧催化剂床层时,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床层分为两层或多层,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第一反应区设置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第二反应区设置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
当荒煤气中氧气组分含量低而一氧化碳含量高时,可将脱氧催化剂床层和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组合,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第一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和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第二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和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
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后续反应区包括第二反应区、第三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反应流出物进入第三反应区与催化剂床层接触。
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各反应部分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一般为130~380℃、通常为160~300℃,反应压力一般为0.3~3.0MPa(绝对)、通常为0.7~2.0MPa(绝对)。
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第二反应区反应流出物为脱氧反应产物,第二反应区反应流出物降低温度的过程包含注水汽化过程。
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各反应区温升最好不大于5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荒煤气,指的是适合于制造氢气的荒煤气,通常是指来自煤热解(干馏)过程或其它过程的由氢气、一氧化碳和其它组分(比如氧气)组成的气体物流。
由于产生荒煤气的煤热解(干馏)等过程工艺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荒煤气的性质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本发明所述荒煤气的气体组成通常含有氧气和或一氧化碳,氧气含量一般为0~1.5%(体积)、通常为0.2~0.9%(体积)、特别地为0.3~0.7%(体积),一氧化碳含量一般为7~25%(体积)、通常为10~20%(体积)、特别地为10~17%(体积)。
根据荒煤气组成、温度、压力条件,荒煤气成为管道1输送的原料气之前,可能经过脱除杂质(可能存在的焦油、萘、尘)、增加水蒸汽浓度(满足变换反应需要的水碳分子比)、压缩升压、升温等步骤的某一步骤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所述反应过程,指的是发生放热的反应过程,包括脱除荒煤气中氧气和或完成一氧化碳变换制氢的反应过程。所述反应过程通常使用催化剂,可能使用脱氧催化剂和或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
荒煤气按照本发明脱除荒煤气中氧气和或完成一氧化碳变换,得到的最终反应流出物通常经冷凝冷却脱水后用作变压吸附提纯氢气的原料气或化工合成原料气或燃料气等。
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一种荒煤气放热反应过程的进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荒煤气的原料气分为两路,第一路原料气预热升温后进入第一反应区与第一反应区催化剂床层接触完成预期反应转化为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第二路原料气与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进入后续反应区与后续反应区催化剂床层接触完成预期反应转化为最终反应流出物。
本发明第一路原料气通常与最终反应流出物换热完成预热升温。
当荒煤气中氧气组分含量高需要设置专用的脱氧催化剂床层时,脱氧催化剂床层分为两层或多层,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第一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第二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
当荒煤气中氧气组分含量很低不需要设置专用的脱氧催化剂床层时,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床层分为两层或多层,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第一反应区设置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第二反应区设置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
当荒煤气中氧气组分含量低而一氧化碳含量高时,可将脱氧催化剂床层和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合并,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第一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和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第二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和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
根据需要,本发明后续反应区包括第二反应区、第三反应区等串联操作的反应区。
当荒煤气加工过程需要先脱除氧气然后完成一氧化碳变换时,在本发明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设有脱氧催化剂床层,脱氧催化剂床层总数可以是两层或多层;同时本发明还设置第三反应区,第三反应区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床层总数可以是两层或多层。第三反应区的第一变换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可以采用向其进料气中注水发生蒸汽方式降温。
本发明各反应部分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一般为130~380℃、通常为160~300℃,反应压力一般为0.3~3.0MPa(绝对)、通常为0.7~2.0MPa(绝对)。
为了稳定操作,本发明各反应区温升最好不大于50℃。
按照本发明,第一路原料气升温至反应起始温度后进入第一反应区催化剂床层,同时第二路原料气未经升温进入反应系统,即仅对部分原料气进行加热升温至反应起始温度。
为了实施本发明,可以将原料气分为多路,第一部分原料气预热升温后进入第一反应区催化剂床层,其它部分原料气采用直接与不同的中间反应流出物混合方式利用反应热升温然后进入后续催化剂床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①原料气分为两路或多路,第一部分原料气预热升温后进入第一反应区催化剂床层,其它部分原料气采用直接与中间反应流出物混合方式利用反应热升温然后进入催化剂床层,可以降低原料气预热负荷、降低压力降、简化流程、降低投资,特别是显著降低降低原料气换热器、开工用加热炉的规模和投资,因此本发明适合于发生放热反应的煤气加工过程,比如脱除荒煤气中氧气和或完成一氧化碳变换制氢的煤气加工过程;
②采用多催化剂床层方案,可以降低单床层反应温升幅度,使催化剂床层温度分布更接近平均反应温度,利于提高催化剂效率;
③采用多催化剂床层方案,当原料中氧含量和或一氧化碳含量波动时,可以降低温升波动绝对幅度,利于平稳操作;
④对于脱氧和一氧化碳变换制氢的煤气加工过程,采用注水方式控制脱氧反应产物进入第一个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床层的入口温度,可以直接利用反应热,增大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床层必要的水碳比,利于提高变换转化率;
⑤对于需要完成一氧化碳变换制氢的煤气加工过程,最后的床层间反应流出物的降温过程采用热水取热方法,热水循环至荒煤气增湿部分产生水蒸汽,提供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床层必要的水碳比。
实施例一
以荒煤气A为原料气,增压至0.25MPa(绝对)后,采用本发明除氧,反应流出物冷凝冷却脱水后,作燃料气使用。
61%的第二路原料气采用直接与中间反应流出物混合方式利用反应热升温然后进入第二催化剂床层,有降低原料气预热负荷、降低压力降、简化流程、降低投资、优化反应温度分布等优点。原料气开工电加热炉设计负荷532KW。如果考虑全部原料气加热,原料气开工电加热炉设计负荷1365KW。
表2实施例一操作条件汇总表
  项目   数值
  荒煤气流率,标立方米/时   54000
  原料气流率,标立方米/时   54000
  项目   数值
  原料气温度,℃   127
  第一路原料气流量,占原料气流量比例   39%
  第一反应区(第一脱氧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   180
  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温度,℃   262
  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与第一路原料气混合后进入第二反应区
  第二反应区(第二脱氧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   180
  第二反应区反应流出物温度,℃   250
第一路原料气升温方式   与第二脱氧催化剂床层反应流出物换热,热负荷0.38MMkcal/h
实施例二
以荒煤气A为例,完成预期的脱氧反应和一氧化碳变换反应,生产变压吸附提纯氢气原料气。
由于荒煤气A中通常含有焦油、萘等杂质,为了延长变换催化剂寿命、提高PSA变压吸附提氢吸附剂效率等目的,进入变换过程的反应器之前,将其中的萘焦油、萘等杂质脱出,脱杂质方法是PSA变压吸附法,再生气使用变压吸附提氢过程产生的解析气。荒煤气A经第一压缩机升压到0.3MPa(绝对)进入分液罐完成分液,气相进入预处理塔(两台)除去萘、焦油等组分,预处理后的荒煤气经第二压缩机升压(升压到1.0MPa(绝对))后进入变换部分。预处理部分由2台预处理塔组成,其中一台处于吸附脱油、脱萘状态、一台处于再生状态。来自第二压缩机的荒煤气,进入一级过滤器,除去夹带的油污等杂物后,然后进入增湿塔底部,与循环热水逆流接触完成水蒸发添加适量蒸汽,然后经二级过滤器除去夹带的液体水、油污等杂质后成为本发明所述原料气。实施例二荒煤气和原料气组成比较表见表3,原料气中水碳分子比约为1.7∶1。实施例二操作条件汇总表见表4,设置2个脱氧催化剂床层、3个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床层,一氧化碳总变换率为93%。原料气开工电加热炉设计负荷850KW。如果考虑全部原料气加热,原料气开工电加热炉设计负荷1808KW。
表3实施例二荒煤气和原料气组成比较表
  序号   组分名称   荒煤气A组分量标立方米/时   荒煤气A浓度%体积   原料气组分量标立方米/时   原料气浓度%体积
  1   H2   16362.0   30.30   16362.0   26.49
  2   CH4   4039.2   7.48   4039.2   6.54
  3   C2H6   0.0   0.00   0.0   0.00
  4   C2H4   469.8   0.87   469.8   0.76
  5   C3H8   0.0   0.00   0.0   0.00
  6   I-C4H10   0.0   0.00   0.0   0.00
  7   n-C4H10   0.0   0.00   0.0   0.00
  8   CO2   4120.2   7.63   4120.2   6.67
  9   CO   6949.8   12.87   6949.8   11.25
  10   N2   17647.2   32.68   17647.2   28.57
  11   O2   372.6   0.69   372.6   0.60
  12   H2O   4039.2   7.48   11814.7   19.13
  合计   54000.0   100.00   61775.5   100.00
表4实施例二操作条件汇总表
  项目   数值
  原料气温度,℃   120
  第一路原料气流量,占原料气流量比例   47%
  第一反应区(第一脱氧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   180
  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温度,℃   248
  项目   数值
  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与第一路原料气混合后进入第二反应区
  第二反应区(第二脱氧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   180
  第二反应区反应流出物温度,℃   236
  第三反应区(第一变换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降温方式   注入40℃水
  第三反应区入口温度,℃   200
  第三反应区反应流出物温度,℃   240
  第四反应区(第二变换催化剂床层)入口降温方式   与增湿塔循环水换热
  第四反应区入口温度,℃   200
  第四反应区反应流出物温度,℃   240
  第五反应区(第三变换催化剂床层)入口降温方式   与增湿塔循环水换热
  第五反应区入口温度,℃   200
  第五反应区反应流出物温度,℃   244
第一路原料气升温方式   与最终反应流出物最高温段换热,热负荷0.61MMkcal/h
与增湿塔循环水换热的其它物流1   与第三变换催化剂床层反应流出物的次高温度段换热
与增湿塔循环水换热的其它物流2   与两次降温后的第三变换催化剂床层反应流出物直接接触换热
实施例三
荒煤气B,完成预期的脱氧反应和一氧化碳变换反应,产品气冷凝脱水后送变压吸附提纯氢气过程。
荒煤气B经过类似实施例二的步骤成为变换原料气。实施例三荒煤气和原料气组成比较表见表5,原料气中水碳分子比约为1.7∶1。实施例三的操作条件汇总表见表6,一氧化碳总变换率为93%。原料气开工电加热炉设计负荷1061KW。如果考虑全部原料气加热,原料气开工电加热炉设计负荷2188KW。
因荒煤气中氧气组分含量低,将脱氧催化剂床层和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合并,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各设置一个脱氧催化剂和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联合床层,第三反应区、第四反应区各设置一个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
表5实施例三荒煤气和原料气组成比较表
  序号 组分   荒煤气B浓度%体积   荒煤气B组分量标立/时   原料气浓度%体积   原料气组分量标立/时
  1   H2   14.52   8131.2   12.32   8131.2
  2   CH4   2.48   1388.8   2.10   1388.8
  3   C2H6   0.16   89.6   0.14   89.6
  4   C2H4   0.09   50.4   0.08   50.4
  5   C3H8   0.03   16.8   0.03   16.8
  6   I-C4H10   0.00   0.0   0.00   0.0
  7   n-C4H10   0.00   0.0   0.00   0.0
  8   CO2   11.12   6227.2   9.43   6227.2
  9   CO   14.92   8355.2   12.66   8355.2
  10   N2   49.13   27512.8   41.68   27512.8
  11   O2   0.07   39.2   0.06   39.2
  12   H2O   7.48   4188.8   21.52   14203.8
  合计   100.00   56000.0   100.00   66015.0
表6实施例三操作条件汇总表
  项目   数值
  原料气温度,℃   124
  原料气压力,MPa(绝对)   1.0
  第一路原料气流量,标立方米/时   66015×48.5%
  第一反应区入口温度,℃   192
  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温度,℃   265
  第二路原料气流量,标立方米/时   66015×51.5%
  第二反应区入口温度,℃   192
  第二反应区反应流出物温度,℃   256
  第三变换催化剂床层入口降温方式   与增湿塔循环水换热
  第三反应区入口温度,℃   221
  第三反应区反应流出物温度,℃   251
  第四变换催化剂床层入口降温方式   与增湿塔循环水换热
  第四反应区入口温度,℃   216
  第四反应区反应流出物温度,℃   240
尽管本文仅列举三个实施例,但足以表明本发明的效果。

Claims (16)

1.一种荒煤气放热反应过程的进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荒煤气的原料气分为两路,第一路原料气预热升温后进入第一反应区与第一反应区催化剂床层接触完成预期反应转化为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第二路原料气与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进入后续反应区与后续反应区催化剂床层接触完成预期反应转化为最终反应流出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路原料气与最终反应流出物换热完成预热升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第二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第二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区设置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第二反应区设置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区设置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第二反应区设置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和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第二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和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和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第二反应区设置脱氧催化剂床层和一氧化碳变换制氢催化剂床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后续反应区包括第二反应区、第三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反应流出物进入第三反应区与催化剂床层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后续反应区包括第二反应区、第三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反应流出物进入第三反应区与催化剂床层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或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反应部分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30~380℃、反应压力为0.3~3.0MPa(绝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反应部分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60~300℃、反应压力为0.7~2.0MPa(绝对)。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反应区反应流出物为脱氧反应产物,第二反应区反应流出物降低温度的过程包含注水汽化过程。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或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反应区温升不大于50℃。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反应区温升不大于50℃。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反应区温升不大于50℃。
CN200910205845A 2009-10-09 2009-10-09 一种荒煤气放热反应过程的进料方法 Pending CN1017128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5845A CN101712892A (zh) 2009-10-09 2009-10-09 一种荒煤气放热反应过程的进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5845A CN101712892A (zh) 2009-10-09 2009-10-09 一种荒煤气放热反应过程的进料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2892A true CN101712892A (zh) 2010-05-26

Family

ID=42416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5845A Pending CN101712892A (zh) 2009-10-09 2009-10-09 一种荒煤气放热反应过程的进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1289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5734A (zh) * 2017-11-23 2018-03-06 深圳市共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温控调节床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0756A (zh) * 2006-03-16 2006-09-13 五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浓度一氧化碳二级变换工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0756A (zh) * 2006-03-16 2006-09-13 五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浓度一氧化碳二级变换工艺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5734A (zh) * 2017-11-23 2018-03-06 深圳市共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温控调节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04513B (zh) 分流式等温耐硫变换工艺及其设备
CN101157442B (zh) 一种用于co变换的余热回收方法
CN101649233B (zh) 制取合成天然气的等温甲烷化工艺和装置
CN104560201B (zh) 高纯度氢气的生产工艺和系统以及合成氨工艺和系统
CN101705128B (zh) 制取合成天然气的绝热甲烷化工艺和装置
EP2213367A1 (en) A composite reaction apparatus and the chemical produc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0503790C (zh) 双燃料重整化工系统生产化工产品的方法
CN103131490B (zh) 一种焦炉煤气制甲烷工艺
CN102367217B (zh) 一种甲醇制烯烃装置及其开工方法
CN104774663A (zh) 一步法煤制合成天然气及其系统
CN105482839A (zh) 煤热解反应器-循环流化床锅炉联用系统及其应用
CN107777663A (zh) 一种轻烃制氢和甲醇制氢的耦合方法
CN102171171A (zh) 制备甲醇的方法和系统
CN102337160B (zh) 一种高水气比饱和热水塔分股co变换工艺
CN102337159B (zh) 一种饱和热水塔高水气比co变换工艺
CN102746870B (zh) 一种费托合成工艺
CN101874962B (zh) 一种分离羰基合成原料气的工艺及配套系统
CN201436296U (zh) 制取合成天然气的等温甲烷化装置
CN101712892A (zh) 一种荒煤气放热反应过程的进料方法
CN201525833U (zh) 制取合成天然气的绝热甲烷化装置
CN106397121A (zh) 一种沼气与焦炉煤气联合生产甲醇装置
CN203545947U (zh) 高纯度氢气的生产系统以及合成氨系统
CN102041120B (zh) 生产合成天然气的方法
RU102537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метанола из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CN102897711B (zh) 一种co变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