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2226A - 用于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印刷的单张纸胶印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印刷的单张纸胶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2226A
CN101712226A CN200910179169A CN200910179169A CN101712226A CN 101712226 A CN101712226 A CN 101712226A CN 200910179169 A CN200910179169 A CN 200910179169A CN 200910179169 A CN200910179169 A CN 200910179169A CN 101712226 A CN101712226 A CN 101712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rinting
impression cylinder
sheet
p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9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2226B (zh
Inventor
T·施密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Original Assignee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iled Critical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1712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2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2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22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1/00Devices for conveying sheets through 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7/00Rotary lithographic machines
    • B41F7/02Rotary lithographic machines for offset printing
    • B41F7/14Rotary lithographic machines for offset printing with two or more impression cylinders coacting with a single transfer cylin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印刷的单张纸胶印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单张纸胶印机,其结构紧凑并且利用该单张纸胶印机能够灵活地且印刷质量高地在正面印刷或双面印刷中叠置地印刷多个部分油墨图像。本发明的用于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印刷的单张纸胶印机具有多个前后相继地设置的印刷装置,在这些印刷装置中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印版滚筒、传递滚筒和第一压印滚筒(33-36,128,150)以及输墨装置,该输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配置给所述印版滚筒的油墨施加辊,本发明在于,在至少一个印刷装置中设置第二压印滚筒(37-40,129,151),该第二压印滚筒与所述传递滚筒和所述第一压印滚筒共同作用。

Description

用于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印刷的单张纸胶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印刷的单张纸胶印机,其具有多个前后相继地设置的印刷装置,在这些印刷装置中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印版滚筒、传递滚筒和第一压印滚筒以及输墨装置,该输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配置给所述印版滚筒的油墨施加辊。
背景技术
为了对页张进行多色印刷,公知的是,在页张运行方向上前后相继地设置多个同类的印刷装置。这些印刷装置具有高的重复率,从而加工成本低。在每个印刷装置中将一个部分油墨图像施加到页张的一面上。
为了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多色印刷,页张可以在第一工序过程中在正面上被印刷并且在第二工序过程中在背面上被印刷。在DE 197 56 796 A1中公开了此类具有卫星印刷单元的机器。在两个工序过程中进行印刷是费时的且成本高的。
在仅仅在一个工序过程中对页张的两面进行多色印刷的机器中,在最后一个用于在正面上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与第一个用于在背面上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之间设置一个翻面装置。该翻面装置引起围绕一个横轴线的翻转或者引起页张围绕一个纵轴线的翻转。翻面装置增大了印刷机的结构空间。由于多次的页张转送引起套准误差,从而页张正面和背面上的印刷图彼此间具有位置偏差。
按照DE 197 56 990 C2的印刷机由一排双印刷装置构成。为了同时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印刷,在每个印刷装置中两个橡胶滚筒形成作用连接。导送页张的滚筒的轴线布置在一个水平的平面中。在每个印刷装置中,印版滚筒和输墨装置布置在该平面上方和下方。该平面下方的印版滚筒和输墨装置对于装调和服务的目的来说难于被接近。由于重力,油墨向橡胶滚筒的输送在所述平面上方和下方是不同的。在进行一个用于仅仅在页张的正面上进行印刷的印刷任务时,该平面下方的输墨装置和印版滚筒未被利用。双印刷装置结构高度大。
在DE 33 27 791 C1中描述了一种具有多个串联结构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单张纸印刷机,其中,在每个印刷装置中设置一个印板滚筒、一个橡胶滚筒和一个压印滚筒,它们直径相同。为了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印刷,在印板滚筒每转第二圈时供入一个页张。该页张在一个印刷装置中被从压印滚筒输送至橡胶滚筒并且在印板滚筒与橡胶滚筒之间的间隙中在背面上获得反面印刷。然后,该页张被重新供应给压印滚筒。橡胶滚筒和印板滚筒在反面印刷运行中能够以节拍的方式从压印滚筒或橡胶滚筒上抬起,使得当相关的滚筒在每转第二圈的情况下没有页张被供入时中断印刷油墨的传递。这些滚筒的节拍式的合压和离压对于印刷质量有不利影响并且导致机器部件的高磨损。
按照DE 31 08 806 C2的串联结构方式的印刷装置为了进行正面和反面印刷具有各一个印板滚筒、一个橡胶滚筒和一个压印滚筒。该压印滚筒带有一个橡皮布。在每转第二圈时,橡胶滚筒被从相应的滚筒上抬起。滚筒的节拍式的合压和离压的缺点在上面已经进行了描述。
专利资料DE 437203描述了一种用于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多色印刷的轮转式印刷机。用双倍大的印板滚筒和橡胶滚筒压在单倍大的压印滚筒上。橡胶滚筒集成在页张导送装置中。在反面印刷运行中,压印滚筒被蒙上一个橡皮布。在反面印刷运行中,该机器半速地(halbtourig)工作,其中,在两个橡皮布之间的间隙中进行反面印刷并且以传统方式在橡胶滚筒与压印滚筒之间的间隙中进行正面印刷。在橡皮/橡皮配置中的油墨传递与橡皮/压印滚筒配置中的油墨传递不同,这在印刷图像中导致不同的油墨现象,这些不同的油墨现象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期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用于在一个工序过程中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印刷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结构紧凑并且利用该单张纸胶印机能够灵活地且印刷质量高地在正面印刷或双面印刷中叠置地印刷多个部分油墨图像。
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本发明特征的单张纸胶印机实现。在其他申请文件中给出了有利的构型。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印刷的单张纸胶印机,其具有多个前后相继地设置的印刷装置,在这些印刷装置中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印版滚筒、传递滚筒和第一压印滚筒以及输墨装置,该输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配置给所述印版滚筒的油墨施加辊,其中,在至少一个印刷装置中设置一个第二压印滚筒,该第二压印滚筒与所述传递滚筒和所述第一压印滚筒共同作用。
根据本发明,在一个具有多个向后相继地布置的印刷装置的胶印机中在至少一个印刷装置中设置一个附加的压印滚筒,该附加的压印滚筒与传递滚筒和第一压印滚筒共同作用。被这样装备的印刷装置可以在运行方式方面进行转换,从而可选择地进行正面印刷运行或双面印刷运行。视传递滚筒和所述附加的压印滚筒的转换位置而定,一个页张在印刷时被翻面并且在背面上被印刷或者不被翻面并且仅仅在正面上被印刷。在串联布置了多个这样装备的印刷装置的情况下,可以将所有印刷装置转换为正面印刷运行或双面印刷运行。由此,在正面和背面上进行印刷的数量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可能的是,在具有八个印刷装置的印刷机中进行这样的印刷任务:即在一面上进行八色印刷或者在页张正面上进行七色印刷而在反面上进行一色印刷、正面六色和反面两色、正面五色和反面三色、正面四色和反面四色。在该工序过程中,一个页张可以进行两次或多次翻面。在纯正面印刷运行中,页张被一速地供入。在反面印刷运行中,页张被半速地供入、即在一个一倍大的印版滚筒每转第二圈时被供入。
该单张纸印刷机的印刷装置能够以模块化的结构方式任意地彼此串联。在所有印刷装置中,油墨流的竖直方向是相同的,从而可以对于正面印刷运行和双面印刷运行设置同类的输墨装置。这些印刷装置对于服务的目的可以良好地从上面接近。
有利的是,在第二压印滚筒与所述传递滚筒和所述第一压印滚筒合压期间,该传递滚筒与第一压印滚筒离压。
有利的是,所述印版滚筒和传递滚筒的旋转方向是可转换的。
有利的是,所述印版滚筒和传递滚筒相对于压印滚筒的相位可以移动。
有利的是,所述印版滚筒和/或传递滚筒和/或第二压印滚筒与一个单独驱动器耦合。
有利的是,对第二压印滚筒配置一个叼纸牙控制装置,该叼纸牙控制装置在与第一压印滚筒合压时可被激活。
有利的是,在所述印刷装置中设置两个润湿装置,所述润湿装置分别具有至少一个配置给印版滚筒的润湿介质施加辊,其中,所述润湿介质施加辊在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上分别可在油墨施加辊之前与一个设置在该印版滚筒上的印版合压。
有利的是,所述输墨装置装备有一个墨斗辊和一个吸墨辊;在该吸墨辊与一个第一传墨辊之间可连接一个中间辊。
有利的是,所述传递滚筒和第一压印滚筒的直径是第二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的直径的两倍大。
有利的是,在第一压印滚筒前面设置一个传送鼓,该传送鼓的直径是第二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的直径的三倍大。
有利的是,在圆周方向上,在所述传递滚筒的一个半部中设置一个传递印刷油墨的面。
有利的是,印版滚筒、传递滚筒和第二压印滚筒的直径是第一压印滚筒的直径的一半大。
有利的是,第一压印滚筒在半部中具有突出的或回缩的表面壳。
有利的是,为了在页张的正面上进行印刷,在印刷装置中设置一个第一输墨装置、一个第一印版滚筒和一个第一传递滚筒,它们与第一压印滚筒共同作用;为了在页张的背面上进行印刷,在该印刷装置中设置一个第二输墨装置、一个第二印版滚筒和一个第二传递滚筒,它们与第二压印滚筒共同作用。
有利的是,传递滚筒的直径是印版滚筒的直径的两倍大,第一压印滚筒的直径是印版滚筒的直径的三倍大。
有利的是,第二压印滚筒具有一个传递油墨的表面。
有利的是,印版滚筒和传递滚筒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回转。
有利的是,当在页张的背面上进行印刷时,在印版滚筒每转第二圈之后刚好有一个页张可被供应给印刷装置。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实施例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1-1.4:是具有两倍大的传递滚筒的胶印机的页张运行图,
图2.1-2.2:是一个具有一倍大的传递滚筒的胶印机的变型方案,其处于双面印刷运行中,及
图3:是一个具有两倍大的传递滚筒和分开的输墨装置的胶印机的变型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至1.4示出一个单张纸湿胶印机的四个水平地前后相继布置的印刷装置1至4。每个印刷装置1-4包含一个印版滚筒5-8,所述印版滚筒具有印版9-12。印版9-12分别位于一个有效直径D上。此外,每个印刷装置1-4包含一个两倍大的传递滚筒13-16。在传递滚筒13-16上分别构造有两个半圆柱形的区段17-24。在区段18、19、21和24中,在传递滚筒13-16上装配有弹性的包衬25-28。这些包衬25-28分别位于一个有效直径2*D上。在区段17、20、22、23中,传递滚筒13-16具有不传递印刷油墨的表面29-32。此外,每个印刷装置1-4包含一个两倍大的压印滚筒33-36和一个一倍大的压印滚筒37-40。压印滚筒33-36分别在两个半圆柱形的区段41-48中具有支承页张49的外壳面和保持相应页张49的前行缘的叼纸牙系统50-57。所述外壳面分别位于一个有效直径2*D上。压印滚筒37-40分别具有一个支承页张49的外壳面和保持相应页张49的前行缘的叼纸牙系统58-61。为了将页张49输送至印刷装置1、在印刷装置1、2;2、3;3、4之间进行输送和从印刷装置4输送离开,设置了三倍大的传递鼓62-66。这些传递鼓62-66分别在三个区段67-81中具有支承页张49的外壳面和保持相应页张49的前行缘的叼纸牙系统82-96。这些传递鼓62-66的外壳面分别位于3*D的直径上。在每个印刷装置1-4中设置一个输墨装置97-100和两个润湿装置101-108。输墨装置97-100的油墨施加辊和润湿装置101-108的润湿介质施加辊可与所述印版9-12合压和离压。油墨施加辊在印版9-12的旋转方向上位于润湿装置101、103、105、107的润湿介质施加辊与润湿装置102、104、106、108的润湿介质施加辊之间。输墨装置97-100被构造为吸墨辊输墨装置(Heberfarbwerke),其中,可以分别在吸墨辊109-112与传墨辊113和116之间连接一个中间辊117-120。传递滚筒13-16可以与印版9-12并且可选择地与压印滚筒33-36或37-40合压和离压。印刷装置1-4的所有辊、滚筒和鼓可借助于齿轮传动装置和/或单独驱动装置在箭头155的方向上驱动。
印刷装置1和4被设计用于在页张49的正面上进行印刷。在这些印刷装置1、4中,中间辊117和120以及润湿装置102和108不运行,其中,润湿装置102、108的润湿介质施加辊与印版9、12离压。此外,在印刷装置1、4中,传递滚筒13、16与压印滚筒33、36合压并且与压印滚筒37、40离压。压印滚筒37、40不运行。传递滚筒13、16沿顺时针回转。
印刷装置2和3被设计用于在页张49的背面上进行印刷。在这些印刷装置2、3中,用于在传墨辊110、111与油墨施加辊114、115之间传递油墨的中间辊118、119被接入。润湿装置104、106投入运行。润湿装置103、105不运行。传递滚筒14、15与印版10、11和压印滚筒38、39处于滚动接触并且与压印滚筒34、35离压。传递滚筒14、15被逆时针驱动。图1.1-1.4示出四个阶段中的页张输送。在一个印版滚筒5-8每转第二圈的情况下有一个页张49被供应给一个印刷装置1-4。
按照图1.1,一个页张49.1在叼纸牙系统82中在传递鼓62上被输送。一个页张49.2已在所述包衬25与区段42中的外壳面之间的间隙中在正面上被印刷上一个第一部分油墨图像121并且借助于叼纸牙系统86被从压印滚筒33的叼纸牙系统51的叼纸牙中取出。一个另外的页张49.3被从压印滚筒34的叼纸牙系统52的叼纸牙中转移给压印滚筒38的叼纸牙系统59的叼纸牙。一个页张49.4在包衬26与压印滚筒38之间的间隙中在背面上被印刷上一个第一部分油墨图像122。在印刷装置3中,一个页张49.5在叼纸牙系统60中在压印滚筒39上被引导。该页张49.5的端部在区段46中的外壳面上被引导。一个页张49.6借助于叼纸牙系统91在区段76的外壳面上被输送。该页张49.6在包衬27与压印滚筒39之间在背面上被印刷上一个第二部分油墨图像123。一个页张49.7在包衬28与压印滚筒36的区段48中的外壳面之间的间隙中在正面上被印刷上一个第二部分油墨图像124。该页张49.7通过传递鼓66的叼纸牙系统95输送至下一印刷装置或输送至一个叠堆。
图1.2示出印版滚筒5-8在转一整圈之后的状况。页张49.1被从传递鼓62的叼纸牙系统82的叼纸牙转移给压印滚筒33的叼纸牙系统51的叼纸牙。用于一个另外的正面部分油墨图像121的印刷油墨由印版9传递到包衬25上。页张49.2借助于叼纸牙系统86在传递鼓83上被进一步输送。在印刷装置2中,包衬26获得用于页张49.3背面的一个第一部分油墨图像122的印刷油墨,该页张通过叼纸牙系统58在压印滚筒38上被输送。通过叼纸牙系统88将页张49.4从压印滚筒34输送至压印滚筒35。借助于叼纸牙系统60将页张49.5输送通过包衬27与压印滚筒39之间的印刷间隙。第二部分油墨图像123的印刷油墨被从包衬27传递到页张49.5的背面上。页张49.6借助于叼纸牙系统91进一步在区段76的外壳面上输送。在印刷装置4中,用于正面的第二部分油墨图像124的印刷油墨被从印版12传递到包衬28上。页张49.7在叼纸牙系统95中在传递鼓66上被输送。
图1.3示出印版滚筒5-8在转另一圈之后的状况。页张49.1在压印滚筒33上在叼纸牙系统51中被输送到包衬25与区段42的外壳面之间的印刷间隙中,以便将第一部分油墨图像121接收到正面上。页张49.2借助于叼纸牙系统86在传递鼓63上被输送。在印刷装置2中,页张49.3在包衬26与压印滚筒38之间的印刷间隙中在背面上获得所述第一部分油墨图像122。页张49.4被从叼纸牙系统88的叼纸牙转移给压印滚筒35的叼纸牙系统55的叼纸牙。此外,页张49.5已被由叼纸牙系统60转移给压印滚筒35的叼纸牙系统54。在压印滚筒35与传递鼓65之间的间隙中进行页张49.5到传递鼓65的区段78中的叼纸牙系统93上的转移。页张49.6通过叼纸牙系统57输送到包衬28与压印滚筒36的区段48中的外壳面之间印刷间隙中。页张49.7借助于传递鼓66区段中的叼纸牙系统95被进一步输送。
按照图1.4,传递滚筒13-16处于一些旋转位置中,在这些旋转位置中,表面29-32与印版9-12对置,使得没有印刷油墨从印版9-12传递给传递滚筒13-16。页张49.1在包衬25与区段42中的外壳面之间的印刷间隙中在正面上获得第一部分油墨图像121。页张49.2已被从叼纸牙系统86的叼纸牙中转移给叼纸牙系统52的叼纸牙。页张49.3的端部在包衬26与压印滚筒38之间的间隙中在背面上获得第一部分油墨图像122,而页张49.3借助于叼纸牙系统90被从压印滚筒34的区段44中的外壳面上取下。页张49.4借助于叼纸牙系统55在压印滚筒35上输送并且被从区段73中的外壳面上取下。页张49.5已经在背面上获得第二部分油墨图像123并且借助于传递鼓65的区段78中的叼纸牙系统93输送。先前的页张49.6在包衬28与区段48中的外壳面之间的印刷间隙中在正面上获得第二部分油墨图像124。
印刷装置1-4的作为正面印刷装置或反面印刷装置的构型在此仅仅是示例性的。原则上,每个印刷装置可以被构造用于在正面或反面上进行印刷。在背面上进行印刷时,在任何情况下将单倍大的压印滚筒37-40纳入到页张运行中来。如果传递滚筒13-16的相应两个区段17-24都装备有传递印刷油墨的包衬,则该印刷机也可以设计为纯正面印刷机。在纯正面印刷运行中,可以随着印版滚筒5-8每转一圈将一个页张49供应给一个印刷装置1-4。
在一个按照图2.1和2.2的变型方案中,印刷装置125装备有传递滚筒126,这些传递滚筒具有与分别配属的印版滚筒127相同的有效直径D。就像在按照图1.1-1.4的变型方案中那样,传递滚筒126分别可选地与一个压印滚筒128或129共同作用,所述压印滚筒分别具有2*D及D的有效直径。输墨装置130和润湿装置131、132的布置就像对于图1.1-1.4描述的那样。
按照图2.1,设计一个处于正面印刷运行中的印刷装置125。传递滚筒126与压印滚筒129离压并且与压印滚筒128合压。压印滚筒129在正面印刷运行中不起作用。此外,输墨装置130和润湿装置131投入运行。润湿装置132不运行。这些滚筒和辊可以在箭头133的方向上被驱动。
在印版滚筒127每转一圈时,印版134被用润湿装置131和输墨装置130按照图像进行着墨。部分油墨图像的印刷油墨被传递到传递滚筒126的一个弹性的包衬135上。两倍大的压印滚筒128具有两个区段136、137。当一个页张49在一个叼纸牙系统138中被保持并且在压印滚筒128的外壳面上在区段136中被输送时,则所述部分油墨图像139在包衬135与压印滚筒128之间的间隙中被传递到页张49的正面上。在区段137中没有页张49被引导。在区段137经过传递滚筒126时,所述传递滚筒126与压印滚筒128离压。作为替代方案,区段137中的外壳面可以凹进去,从而没有印刷油墨传递到该外壳面上。
在一个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纯正面印刷中将区段137中的外壳面构造为可引导印刷油墨的。然后,页张供应一速地随着印版滚筒127的每次转圈进行。
在按照图2.2的反面印刷运行中,传递滚筒126和印版滚筒127的旋转方向相对于正面印刷改变。传递滚筒126与压印滚筒128离压并且与压印滚筒129合压。压印滚筒129与压印滚筒128合压,以便能够承接一个页张49。润湿装置131不运行。润湿装置132的润湿介质施加辊140与印版134合压。在反面运行中,一个页张49被从压印滚筒128传递给压印滚筒129。在所述包衬135与压印滚筒129之间的间隙中,页张49在背面上获得一个第一印刷图。在压印滚筒127每转第二圈期间,传递滚筒126从压印滚筒129上抬起,使得压印滚筒129的外壳面不被(不期望地)着墨。
图3示出一个变型方案,其具有一个印刷装置141,该印刷装置包括两个输墨装置142、143;两个润湿装置144、145;两个印版滚筒146、147和两个半速的传递滚筒148、149。传递滚筒148与一个压印滚筒150共同作用。传递滚筒149与一个压印滚筒151共同作用。此外,压印滚筒151和150共同作用。对压印滚筒150配置一些传递鼓152、153。印版滚筒146、147和压印滚筒151具有一个有效直径D。传递滚筒148、149具有双倍大的直径2*D。传递鼓152、153和压印滚筒150具有三倍大的有效直径3*D。
在传递滚筒148与压印滚筒150之间的间隙中,在正面印刷时将一个第一部分油墨图像传递给一个页张的正面。该页张被从压印滚筒150转移给压印滚筒151。在传递滚筒149与压印滚筒151之间的间隙中,所述页张在背面上被印刷上一个部分油墨图像。接着,页张被重新转移给压印滚筒150。两面都被印刷的页张从压印滚筒150到达传递鼓153。该传递鼓153将页张输送至下一印刷装置或输送至一个用于将页张输送到一个叠堆上的装置。
印刷装置141可以被这样设计,即一个页张在正面上获得两个印刷。为此,将一个弹性的包衬154张紧在压印滚筒151的外壳面上。在该构型中,页张不被从压印滚筒150转移给压印滚筒151。第二印刷在压印滚筒151与包衬154之间的间隙中进行。第二部分油墨图像事先由印版滚筒147传递给传递滚筒149并且传递给包衬154。
参考标号表
1-4      印刷装置        126         传递滚筒
5-8      印版滚筒        127         印版滚筒
9-12     印版            128,129    压印滚筒
13-16    传递滚筒        130         输墨装置
17-24    区段            131,132    润湿装置
25-28    包衬            133         箭头
29-32    表面            134         印版
33-40    压印滚筒        135         包衬
41-48    区段            136,137    区段
49       页张            138         叼纸牙系统
50-61    叼纸牙系统      139         部分油墨图像
62-66    传递鼓          140         润湿介质施加辊
67-81    区段            141         印刷装置
82-96    叼纸牙系统      142,143    输墨装置
97-100   输墨装置        144,145    润湿装置
101-108  润湿装置        146,147    印版滚筒
109-112  吸墨辊          148,149    传递滚筒
113-116  传墨辊          150,151    压印滚筒
117-120  中间辊          152,153    传递鼓
121-124  部分油墨图像    154         包衬
125      印刷装置        155         箭头。

Claims (18)

1.一种用于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印刷的单张纸胶印机,其具有多个前后相继地设置的印刷装置(1-4,125,141),在这些印刷装置中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印版滚筒(5-8,127,146,147)、传递滚筒(13-16,126,148,149)和第一压印滚筒(33-36,128,150)以及输墨装置(97-100,130,142,143),该输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配置给所述印版滚筒(5-8,127,146,147)的油墨施加辊,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印刷装置(1-4,125,141)中设置一个第二压印滚筒(37-40,129,151),该第二压印滚筒与所述传递滚筒(13-16,126,149)和所述第一压印滚筒(33-36,137,150)共同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压印滚筒(37-40)与所述传递滚筒(13-16)和所述第一压印滚筒(33-36)合压期间,该传递滚筒(13-16)与第一压印滚筒(33-36)离压。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5-8,127,146,147)和传递滚筒(13-16,126,148,149)的旋转方向是可转换的。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5-8,127,146,147)和传递滚筒(13-16,126,148,149)的相位可以相对于压印滚筒(33-40,129,128,150,151)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5-8,127,146,147)和/或传递滚筒(13-16,126,148,149)和/或第二压印滚筒(37-40,129,151)与一个单独驱动器耦合。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对第二压印滚筒配置一个叼纸牙控制装置,该叼纸牙控制装置在与第一压印滚筒(33-36,128,150)合压时可被激活。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印刷装置(1-4,125,141)中设置两个润湿装置(101-108,131,132,144,145),所述润湿装置分别具有至少一个配置给印版滚筒(5-8,127,146,147)的润湿介质施加辊(140),其中,所述润湿介质施加辊(140)在印版滚筒(5-8,127,146,147)的旋转方向上分别可在油墨施加辊之前与一个设置在该印版滚筒(5-8,127,146,147)上的印版(9-12,134)合压。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墨装置(97-100,130,142,143)装备有一个墨斗辊和一个吸墨辊(109-112);在该吸墨辊(109-112)与一个第一传墨辊(113-116)之间可连接一个中间辊(117-120)。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滚筒(13-16)和第一压印滚筒(33-36)的直径(2*D)是第二压印滚筒(37-40)和印版滚筒(5-8)的直径(D)的两倍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压印滚筒(33-36)前面设置一个传送鼓(62-66),该传送鼓的直径(3*D)是第二压印滚筒(37-40)和印版滚筒(5-8)的直径(D)的三倍大。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在圆周方向上,在所述传递滚筒(13-16)上的一个半部中设置一个传递印刷油墨的面(25-28)。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127)、传递滚筒(126)和第二压印滚筒(129)的直径(D)是第一压印滚筒(128)的直径(2*D)的一半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压印滚筒(128)在半部(137)中具有突出的和回缩的表面壳。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为了在页张(49)的正面上进行印刷,在印刷装置(141)中设置一个第一输墨装置(142)、一个第一印版滚筒(146)和一个第一传递滚筒(148),它们与第一压印滚筒(150)共同作用;为了在页张(49)的背面上进行印刷,在该印刷装置(141)中设置一个第二输墨装置(143)、一个第二印版滚筒(147)和一个第二传递滚筒(149),它们与第二压印滚筒(151)共同作用。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传递滚筒(148,149)的直径(2*D)是印版滚筒(146,147)和第二压印滚筒(151)的直径(D)的两倍大,第一压印滚筒(150)的直径(3*D)是印版滚筒(146,147)和第二压印滚筒(151)的直径(D)的三倍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3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压印滚筒(151)具有传递油墨的表面(154)。
17.根据权利要求13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146,147)和传递滚筒(148,149)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回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单张纸胶印机,其特征在于:当在页张(49)的背面上进行印刷时,在印版滚筒(5-8,127,146,147)每转第二圈之后刚好有一个页张(49)可被供应给印刷装置(1-4,125,141)。
CN200910179169.7A 2008-09-29 2009-09-29 用于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印刷的单张纸胶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22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49473 2008-09-29
DE102008049473.9 2008-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2226A true CN101712226A (zh) 2010-05-26
CN101712226B CN101712226B (zh) 2013-01-02

Family

ID=41720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916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2226B (zh) 2008-09-29 2009-09-29 用于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印刷的单张纸胶印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33247B2 (zh)
JP (1) JP3156006U (zh)
CN (1) CN101712226B (zh)
DE (1) DE1020090426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0265A (zh) * 2018-09-11 2021-06-08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不同印刷方法的单张纸印刷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20583A1 (en) * 2012-07-17 2014-01-23 Avi Barazani Adaptable impression drum
US10052885B2 (en) * 2015-04-30 2018-08-21 Koenig & Bauer Ag Method and printing press arrangements for sequential processing of sheet-like substrates
CN109514978A (zh) * 2018-12-29 2019-03-26 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印刷重复长度可变的卫星式无水胶印单元
US20220371318A1 (en) * 2019-11-18 2022-11-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djusting a lateral position of a transfer blanke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1091A (en) * 1997-06-20 1999-08-03 Jei Emu Insatsu Kikai Kabushiki Kaisha Multicolor offset perfecting press
US6698351B2 (en) * 2001-12-28 2004-03-02 Ryobi, Ltd Double-sided printing press
US7131376B2 (en) * 2003-09-22 2006-11-07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Ink feeding method and ink feeding apparatus
US20070044671A1 (en) * 2005-08-31 2007-03-01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Device for pressing on a flexible printing form when it is being pulled onto a form cylinder of an offset printing pre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7203C (de) 1924-09-02 1926-11-16 Albert & Cie Akt Ges Rotationsgummidruckmaschine zum ein- und mehrfarbigen Bedrucken der einen oder beiden Seiten eines Bogens
DE3108806C2 (de) 1981-03-07 1984-12-20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6050 Offenbach Bogen-Rotations-Offsetdruckmaschine für wahlweisen Schön- oder Schön- und Widerdruck
DE3327791C1 (de) 1983-08-02 1985-03-07 Roland Man Druckmasc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oen- und Widerdruckes mit einer von Schoen- auf Schoen- und Widerdruck umstellbaren Bogen-Rotations-Offsetdruckmaschine in Reihenbauweise
DE3702071C1 (de) * 1987-01-24 1988-07-14 Roland Man Druckmasch Fuer filegenden Plattenwechsel geeignete Druckeinheit
EP0343104A3 (de) * 1988-05-18 1990-08-08 De La Rue Giori S.A. Rollendruckmaschine für den Schön- und Widerdruck, insbesondere von Banknoten
US5651316A (en) * 1995-10-02 1997-07-29 Howard W. DeMoore Retractable printing/coating unit operable on the plate and blanket cylinders simultaneously from the dampener side of the first printing unit or any consecutive printing unit of any rotary offset printing press
DE19756796A1 (de) 1997-12-19 1999-07-22 Koenig & Bauer Ag Verfahren zum Bedrucken von Bogen im Schön- und Widerdruck sowie Schöndruck
DE19756990C2 (de) 1997-12-20 2000-01-20 Koenig & Bauer Ag Doppelseitendruckmaschine
JP4776113B2 (ja) * 2001-08-02 2011-09-21 三菱重工印刷紙工機械株式会社 枚葉両面多色刷り印刷機用印刷ユニットおよび枚葉両面多色刷り印刷機ならびに製造方法
JP4205971B2 (ja) * 2003-02-24 2009-01-07 東京印刷機材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枚葉オフセット両面印刷機における圧胴ジャケット洗浄装置
JP4559208B2 (ja) 2004-12-01 2010-10-06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反転機構付枚葉輪転印刷機
CN100503241C (zh) * 2004-12-01 2009-06-24 小森公司 带有可翻转印刷机构的单张轮转胶印刷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1091A (en) * 1997-06-20 1999-08-03 Jei Emu Insatsu Kikai Kabushiki Kaisha Multicolor offset perfecting press
US6698351B2 (en) * 2001-12-28 2004-03-02 Ryobi, Ltd Double-sided printing press
US7131376B2 (en) * 2003-09-22 2006-11-07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Ink feeding method and ink feeding apparatus
US20070044671A1 (en) * 2005-08-31 2007-03-01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Device for pressing on a flexible printing form when it is being pulled onto a form cylinder of an offset printing pres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0265A (zh) * 2018-09-11 2021-06-08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不同印刷方法的单张纸印刷机
CN112930265B (zh) * 2018-09-11 2022-02-08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不同印刷方法的单张纸印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2226B (zh) 2013-01-02
US8733247B2 (en) 2014-05-27
JP3156006U (ja) 2009-12-10
US20100077933A1 (en) 2010-04-01
DE102009042625A1 (de) 2010-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50188A (en) Sheet-fed rotary press
US4584939A (en) Combined rotary printing machine
US4509424A (en) Convertible, multicolor, rotary printing press
CN110402196A (zh) 同时印刷片材的正反面尤其是用于生产安全文件的单张片材印刷机
US5909708A (en) Sheet-fed offset rotary printing machine
EP2160292B1 (en) Variable cutoff printing unit and method of printing
EP2993043B1 (en) Multicolor offset printing press
US4640189A (en) Rotary multicolor machine for simultaneously printing both sides of a paper web or sheet
US4479431A (en) Collect-printing unit for security printing for use in a rotary printing press
CN101712226B (zh) 用于在页张的两面上进行印刷的单张纸胶印机
US6393982B2 (en) Multicolor sheet-fed printing press
JPH0241413B2 (zh)
US8365661B2 (en) Printing press for printing on both sides of sheets
US8181575B2 (en) Method of variable cutoff printing in a press having a common blanket cylinder
US8122826B2 (en) Infinitely variable cut off printing press
US7938064B2 (en) Printing unit of a web-fed rotary press
US654686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multicolor print
JPH0156672B2 (zh)
JPH0241412B2 (zh)
GB2094718A (en) Collect-printing unit for security printing for use in a rotary printing press
JPH0364309B2 (zh)
US20020124745A1 (en) Printing unit drive
US20060037500A1 (en) Printing unit and inking unit
CN100513168C (zh) 用于驱动卫星式胶版印刷机的方法及卫星式胶版印刷机
NZ210952A (en) Combined rotary printing machine having an indirect printing machine and an intaglio print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