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1853A - 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1853A
CN101711853A CN200910309885A CN200910309885A CN101711853A CN 101711853 A CN101711853 A CN 101711853A CN 200910309885 A CN200910309885 A CN 200910309885A CN 200910309885 A CN200910309885 A CN 200910309885A CN 101711853 A CN101711853 A CN 101711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ms
gram
radix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309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1853B (zh
Inventor
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i Hepu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i Hepu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i Hepu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i Hepu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3098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118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11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1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1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18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治疗心动过缓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原料药组成:香附、陈皮、檀香、木香、乌药、九香虫、川芎、丹参、郁金、桃仁、红花、人参、党参、生黄芪、当归、白芍、赤芍、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麦门冬、石斛、玉竹、穿山甲、益母草、血竭、土鳖虫、姜黄、乳香、没药、砂仁、丁香、花椒。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按照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制剂。本发明可显著改善心动过缓、气虚乏力、心律失常、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全身乏力、自汗盗汗等症状,临床疗效确切,疗效显著,见效迅速。由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基本采用了国家药典规定的药食同源药物进行组合,所以具有费用低廉、基本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药的治疗心动过缓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低热量、低维生素的不合理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患有脑血管、脑瘤、心肌炎等疾病,都是引起心动过缓病症的重要诱发因素。通常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头晕、乏力或血压偏低等,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意识淡漠及血压下降等。如不加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引发心绞痛http://www.fx120.net/disease1/xjt/、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多种严重影响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现代医学针对临床某一症状治疗,住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费用较高,且起搏器安置术后易发生血肿和感染、电极脱位等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基于中医治疗心动过缓病证的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缓急兼收,筛选出益气温阳、化湿理气,活血升脉的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极小的治疗心动过缓病证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的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什克服以上所述的缺憾,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几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心动过缓病证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要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病证的中药组合物,主要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香附1~100克、陈皮1~100克、檀香1~50克、枳实1~100克、木香1~100克、乌药1~100克、九香虫1~50克、川芎1~100克、丹参1~100克、郁金1~50克、桃仁1~50克、红花1~50克、人参1~50克、党参1~100克、生黄芪1~100克、当归1~100克、白芍1~100克、赤芍1~100克、熟地黄1~100克、何首乌1~100克、阿胶1~50克、枸杞子1~50克、麦门冬1~100克、葛根1~150克、石斛1~100克、玉竹1~100克、川楝子1~100克、薤白1~50克、神曲1~100克、麦芽1~100克。
优选为:
香附50克、陈皮50克、檀香30克、枳实50克、木香30克、乌药50克、九香虫20克、川芎50克、丹参30克、郁金20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人参20克、党参30克、生黄芪50克、当归50克、白芍50克、赤芍30克、熟地黄50克、何首乌50克、阿胶20克、枸杞子30克、麦门冬30克、葛根50克、石斛25克、玉竹25克、川楝子30克、薤白30克、神曲50克、麦芽30克。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份用量还可以是:
百合1~50克、远志1~50克、柏子仁1~50克、合欢皮1~100克、酸枣仁1~50克、夜交藤1~50克、灵芝1~50克、穿山甲1~50克、益母草1~150克、泽兰1~50克、牛膝1~100克、血竭1~30克、土鳖虫1~30克、延胡索1~100克、姜黄1~100克、乳香1~50克、没药1~50克、砂仁1~50克、丁香1~30克、花椒1~30克。
优选为:
百合20克、远志20克、柏子仁20克、合欢皮30克、酸枣仁15克、夜交藤20克、灵芝20克、穿山甲20克、益母草50克、泽兰20克、牛膝30克、血竭10克、土鳖虫10克、延胡索50克、姜黄5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砂仁20克、丁香10克、花椒20克。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基于中医五脏阴阳辨证纲领的创新思路,结合泰一和浦创新理论体系“万病归宗理论”、“五脏阴阳辨证纲领”、“三维守恒调控法则”和临床治疗“双合原则”作为指导,结合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变的规律,按照创新药物体系进行分类,形成以“五脏基本功能调整、阴阳平衡协调方”为君,“五脏主要病机调整方”为臣,“重大疾病治疗方”为佐,“临床基本症状对症治疗方”为使的中药成药“创新药物体系”。这是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专利战略的重要内容。
泰一和浦专利战略的构建,便于中医药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现代化和产业化。为传统中医药发展与创新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医药自身规律的道路。
本发明所用的中草药原料药均可从中医药店购得,其规格符合国家医药标准。
用法用量:本发明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病人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作为指导:内服:1)胶囊剂:每天三次,每次服2~5粒,每粒含药量0.4克,温水送服。2)片剂:每天三次,每次2~4片,每片含药量0.5克,温水送服。3)丸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温水送服。4)颗粒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温水送服。
本发明针对心动过缓病证患者的治疗非常有效,各种原料药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发挥药效,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的自我协调能力,显著改善脏腑功能和临床自觉症状,此外还具有无毒副作用、费用较低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绝不限于本发明。
[实施例1]胶囊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香附50克、陈皮50克、檀香30克、枳实50克、木香30克、乌药50克、九香虫20克、川芎50克、丹参30克、郁金20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人参20克、党参30克、生黄芪50克、当归50克、白芍50克、赤芍30克、熟地黄50克、何首乌50克、阿胶20克、枸杞子30克、麦门冬30克、葛根50克、石斛25克、玉竹25克、川楝子30克、薤白30克、神曲50克、麦芽30克、灵芝20克、穿山甲20克、益母草50克、泽兰20克、牛膝30克、血竭10克、土鳖虫10克、延胡索50克、姜黄5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砂仁20克、丁香10克、花椒20克。
将上述重量的各组分混合后碾成细粉过1500目筛后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2]颗粒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香附50克、陈皮50克、檀香30克、枳实50克、木香30克、乌药50克、九香虫20克、川芎50克、丹参30克、郁金20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人参20克、党参30克、生黄芪50克、当归50克、白芍50克、赤芍30克、熟地黄50克、何首乌50克、阿胶20克、枸杞子30克、麦门冬30克、葛根50克、石斛25克、玉竹25克、川楝子30克、薤白30克、神曲50克、麦芽30克、灵芝20克、穿山甲20克、益母草50克、泽兰20克、牛膝30克、血竭10克、土鳖虫10克、延胡索50克、姜黄5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砂仁20克、丁香10克、花椒20克。
将上述重量分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过1500目筛后,加入乙醇做黏合剂,加入淀粉做填充剂,压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3]片剂的制备
按照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香附50克、陈皮50克、檀香30克、枳实50克、木香30克、乌药50克、九香虫20克、川芎50克、丹参30克、郁金20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人参20克、党参30克、生黄芪50克、当归50克、白芍50克、赤芍30克、熟地黄50克、何首乌50克、阿胶20克、枸杞子30克、麦门冬30克、葛根50克、石斛25克、玉竹25克、川楝子30克、薤白30克、神曲50克、麦芽30克、灵芝20克、穿山甲20克、益母草50克、泽兰20克、牛膝30克、血竭10克、土鳖虫10克、延胡索50克、姜黄5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砂仁20克、丁香10克、花椒20克。
将上述重量份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过800~1200目细筛后,制成片剂即得。
[实施例4]丸剂的制备
按照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香附50克、陈皮50克、檀香30克、枳实50克、木香30克、乌药50克、九香虫20克、川芎50克、丹参30克、郁金20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人参20克、党参30克、生黄芪50克、当归50克、白芍50克、赤芍30克、熟地黄50克、何首乌50克、阿胶20克、枸杞子30克、麦门冬30克、葛根50克、石斛25克、玉竹25克、川楝子30克、薤白30克、神曲50克、麦芽30克、灵芝20克、穿山甲20克、益母草50克、泽兰20克、牛膝30克、血竭10克、土鳖虫10克、延胡索50克、姜黄5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砂仁20克、丁香10克、花椒20克。
将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后过600~1000目筛后,制成丸剂即得。
[实施例5]口服液的制备
按照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香附50克、陈皮50克、檀香30克、枳实50克、木香30克、乌药50克、九香虫20克、川芎50克、丹参30克、郁金20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人参20克、党参30克、生黄芪50克、当归50克、白芍50克、赤芍30克、熟地黄50克、何首乌50克、阿胶20克、枸杞子30克、麦门冬30克、葛根50克、石斛25克、玉竹25克、川楝子30克、薤白30克、神曲50克、麦芽30克、灵芝20克、穿山甲20克、益母草50克、泽兰20克、牛膝30克、血竭10克、土鳖虫10克、延胡索50克、姜黄5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砂仁20克、丁香10克、花椒20克。
将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经三次煎煮后,将三次滤液混合,滤过,浓缩至规定的浓度,放冷,原液灌封,辐照灭菌,检验后,包装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
[实验例]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心动过缓病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实验
一、实验对象的一般资料: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共治疗271例患者,其中男153例,女118例;年龄最大者82岁,年龄最小者只有7岁。
治疗方法:
用法用量: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药剂,其用法与用量如下:1)胶囊剂:每天三次,每次服2~5粒,每粒含药量0.4克,温水送服。2)片剂:每天三次,每次2~4片,每片含药量0.5克,温水送服。3)丸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温水送服。4)颗粒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温水送服。
疗程:一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3疗程。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气虚乏力、心律失常、心慌气短、胸闷憋气、自汗盗汗等症状全部消失。体征及心电图等各相关检查指标完全正常,患者无任何不良感觉。
显效:气虚乏力、心律失常、心慌气短、胸闷憋气、自汗盗汗等症状基本消失。体征及心电图等各相关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患者基本无不良感觉。
有效:气虚乏力、心律失常、心慌气短、胸闷憋气、自汗盗汗等症状有好转。体征及心电图等各相关检查指标有改善。
无效:体征及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指标无任何改变,症状如前。
典型病例:
1、杨某,女,62岁,退休职工。
胸闷气短多年,加重2天,胸闷刺,喉咙痛,背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呼吸30次/分钟,心率35次/分钟,心音微弱,心律不齐,血压80/4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日后,心率升为42次/分,血压100/50mmHg,胸闷气短大为缓解,喉咙痛、背痛减轻,又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日,心率55次/分,呼吸较顺畅,症状大为改观,续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0日,心电图及血压均恢复正常,患者已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2、陈某,男,48岁,技术员。
患者心动过缓2年余,心前区不舒,胸闷不适,气短,头晕,体倦,恶寒,精神不振,失眠,口淡,胃纳差,小便正常,大便稀,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效。面色苍白,心律50次/分,舌质淡,胖大,苔薄白,脉缓。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日后,心率升为55分,胸闷大为缓解,喉咙痛、背痛减轻,又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5日,心率60次/分,症状大为改观,食欲及睡眠转佳,精神渐振,又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0日,患者已痊愈,诸症全消,检查均正常,1年后随访再未复发。
3、张某,女,50岁,教师。
心动过缓四、五年常常发作,久治效微。每遇劳做或心情不快,或变天即发作。发作时,除心动过缓心悸外,还极乏力:不能动、不能说话,食欲不振,早起多吐粘沫,失眠多梦。本次因劳累发作,来诊见面色苍白发黄,脉象沉弱,舌淡嫩。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日后,心率为55次/分,症状均缓解,又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日,心率63次/分,症状大为改观,食欲及睡眠转佳,精神渐振,又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0日,检查均正常,诸症全消,患者精力充沛,随访五年未复发。
4、李某,男,60岁,干部。
阵发性心前区闷痛一年,西医治疗初见效,后所服西药无效,心电图显示:心动过缓,心律40~50次/分,疲乏,气短,怕冷,喜热饮,大便不成形,小便清长,眼昏花,嗜睡。脉沉迟无力,舌胖、润、薄白苔,边有齿痕。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日后,心率为55次/分,症状均缓解,眼昏花消失,又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日,心率63次/分,症状大为改观,精神渐振,二便正常,又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个月后,心电检查均正常,诸症全消,患者痊愈,精力充沛。
5、程某,女,52岁,教师。
患者自1年前开始出现心动过缓,心率常波动在38~50次/分之间,多次晕厥倒地,曾在某大医院检查治疗未见好转,心电图ST段及T波均已出现明显低平,并经常发生心慌,特别是胸闷现象。来诊时,心率为40次/分,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苔薄白,脉沉弱。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日后,心率为52次/分,心慌胸闷显著缓解,又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日后,自觉心脏稳定,监查心率:63次/分,症状大为改观,精神渐振,又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个月后,复查心电图,心率已升至68次/分,ST段、T波已完全恢复正常。
焦增绵:《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小于60次/min)的发生率约20%~40%,以发病早期发生率最高。其中下壁梗塞的发生率是前壁梗塞的3倍。下后壁梗塞发病的6小时内,窦性心动过缓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因迷走神经传入受体多分布在下壁。急性心肌缺血时。由于反射性激活心脏受体,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并常伴有低血压。此外,窦房结缺血或用吗啡等止痛剂使其本身自律性受到抑制,都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的危险性在于当心率极度缓慢至30次/min以下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因心动过缓引起的电不稳定性,可促发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甚至于发生心室颤动。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在50~60次/min时通常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头晕、乏力或血压偏低等;若心率在50次/min以下并有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时,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意识淡漠及血压下降。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多呈一过性,少数患者遗留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
Figure G200910309885220091118D000071
在嘉、高润霖:《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最早期出现此类心律失常,因心动过缓并有血压降低,或有频发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应尽早给予阿托品0.5~1.0mg,或654-210~20mg加5%葡萄糖20ml,静脉缓慢推注,必要时可持续静脉滴注,入院前也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如疗效不好可改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从小剂量开始(1~3μg/min)。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对心率加快与心肌耗氧量增加和所用剂量呈正相关。阿托品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引起躁动,加重青光眼,异丙肾上腺素可增加室性异位心律,甚至诱发心室颤动,使梗死面积延展,因此使用时应达到适当的疗效为止。如药物治疗不能维持合理的心率和血压,心率持续40次/分或窦性静止时间较长,应及时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
焦增绵:《中西医临床心血管病学》
应尽早给予阿托品0.5~1.0mg或654-2 10~20mg加液体20ml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可持续静脉滴注,入院前也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如疗效不好可改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宜从小剂量开始(1~3μg/min),小心应用。
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对心率加快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与所用剂量呈正相关。阿托品可引起排尿困难,尿猪留,或引起躁动,加重青光眼。异丙肾上腺素可增加异位心律,甚至扩大梗塞面积,因此使用时应以达到适当的疗效为止。如药物不能维持合适的心率和血压,心率持续小于40次/min或窦性静止时间较长,应及时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
1.陈在嘉、高润霖:《冠心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P931
2.焦增绵:《中西医临床心血管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P417
6、赵某,男,52岁,工程师。
心动过缓5年,长期有胸闷,气短,头晕,活动后明显加重加重,经动态心电图提示:24小时平均心律50次/分,最慢心律32/分,发生在夜间,白天运动时心律62次,经消心痛、丹心滴丸,阿托品等治疗,疗效欠佳。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日后,动态心电图提示:24小时平均心律58次/分,最慢心律43次/分,症状显著改善,又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日,动态心电图提示:24小时平均心律65次/分,最慢心律56次/分,症状大为改观,精神渐振,又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个月,动态心电图提示:24小时平均心律71次/分,最慢心律64次/分,患者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7、周某,男,20岁,学生。
患者月余前出现睡眠差,睡着后晚11时左右出现既出现胸闷被憋醒情况,持续数日不能缓解,心率56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疲乏,气短,怕冷,食欲不振,脉沉迟,苔薄白。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日后,心率为62次/分,胸闷显著缓解,又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日,心率68次/分,症状大为改观,食量增加,精神渐振,睡中胸闷被憋醒情况未发生,又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个月,复查心电图已正常,心率已升至75次/分,患者已痊愈。
焦增绵:《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小于60次/min)的发生率约20%~40%,以发病早期发生率最高。其中下壁梗塞的发生率是前壁梗塞的3倍。下后壁梗塞发病的6小时内,窦性心动过缓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因迷走神经传入受体多分布在下壁。急性心肌缺血时。由于反射性激活心脏受体,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并常伴有低血压。此外,窦房结缺血或用吗啡等止痛剂使其本身自律性受到抑制,都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的危险性在于当心率极度缓慢至30次/min以下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因心动过缓引起的电不稳定性,可促发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甚至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对心率加快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与所用剂量呈正相关。阿托品可引起排尿困难,尿猪留,或引起躁动,加重青光眼。异丙肾上腺素可增加异位心律,甚至扩大梗塞面积,因此使用时应以达到适当的疗效为止。如药物不能维持合适的心率和血压,心率持续小于40次/min或窦性静止时间较长,应及时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
1.陈在嘉、高润霖:《冠心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P931
2.焦增绵:《中西医临床心血管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P417
8、刘某,男,57岁,工人。
患者多年酗酒,近一年常自觉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一周前曾晕厥倒地,经心电图检查:心率波动在35~50次/分之间,诊为:心动过缓,住院治疗无明显改善。来诊时,精神不振,头晕,体倦,恶寒,失眠,纳差,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日后,心率较稳定,为53次/分,心慌、胸闷显著缓解,又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日,心率65次/分,症状大为改观,食量增加,睡眠转佳,精神渐振,又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个月,复查心电图已正常,心率较稳定,73次/分,已痊愈。
焦增绵:《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小于60次/min)的发生率约20%~40%,以发病早期发生率最高。其中下壁梗塞的发生率是前壁梗塞的3倍。下后壁梗塞发病的6小时内,窦性心动过缓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因迷走神经传入受体多分布在下壁。急性心肌缺血时。由于反射性激活心脏受体,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并常伴有低血压。此外,窦房结缺血或用吗啡等止痛剂使其本身自律性受到抑制,都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的危险性在于当心率极度缓慢至30次/min以下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因心动过缓引起的电不稳定性,可促发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甚至于发生心室颤动。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在50~60次/min时通常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头晕、乏力或血压偏低等;若心率在50次/min以下并有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时,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意识淡漠及血压下降。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多呈一过性,少数患者遗留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
Figure G200910309885220091118D000101
在嘉、高润霖:《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最早期出现此类心律失常,因心动过缓并有血压降低,或有频发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应尽早给予阿托品0.5~1.0mg,或654-210~20mg加5%葡萄糖20ml,静脉缓慢推注,必要时可持续静脉滴注,入院前也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如疗效不好可改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从小剂量开始(1~3μg/min)。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对心率加快与心肌耗氧量增加和所用剂量呈正相关。阿托品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引起躁动,加重青光眼,异丙肾上腺素可增加室性异位心律,甚至诱发心室颤动,使梗死面积延展,因此使用时应达到适当的疗效为止。如药物治疗不能维持合理的心率和血压,心率持续40次/分或窦性静止时间较长,应及时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
焦增绵:《中西医临床心血管病学》
应尽早给予阿托品0.5~1.0mg或654-2 10~20mg加液体20ml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可持续静脉滴注,入院前也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如疗效不好可改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宜从小剂量开始(1~3μg/min),小心应用。
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对心率加快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与所用剂量呈正相关。阿托品可引起排尿困难,尿猪留,或引起躁动,加重青光眼。异丙肾上腺素可增加异位心律,甚至扩大梗塞面积,因此使用时应以达到适当的疗效为止。如药物不能维持合适的心率和血压,心率持续小于40次/min或窦性静止时间较长,应及时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
1.陈在嘉、高润霖:《冠心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P931
2.焦增绵:《中西医临床心血管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P417
五、治疗结果:
所收治的271例病例中,经3个月治疗,其中治愈194例,显效45例,有效3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治疗心动过缓病证患者有极其显著疗效。

Claims (7)

1.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主要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香附1~100克、陈皮1~100克、檀香1~50克、枳实1~100克、木香1~100克、乌药1~100克、九香虫1~50克、川芎1~100克、丹参1~100克、郁金1~50克、桃仁1~50克、红花1~50克、人参1~50克、党参1~100克、生黄芪1~100克、当归1~100克、白芍1~100克、赤芍1~100克、熟地黄1~100克、何首乌1~100克、阿胶1~50克、枸杞子1~50克、麦门冬1~100克、葛根1~150克、石斛1~100克、玉竹1~100克、川楝子1~100克、薤白1~50克、神曲1~100克、麦芽1~100克。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
香附50克、陈皮50克、檀香30克、枳实50克、木香30克、乌药50克、九香虫20克、川芎50克、丹参30克、郁金20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人参20克、党参30克、生黄芪50克、当归50克、白芍50克、赤芍30克、熟地黄50克、何首乌50克、阿胶20克、枸杞子30克、麦门冬30克、葛根50克、石斛25克、玉竹25克、川楝子30克、薤白30克、神曲50克、麦芽30克。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原料药还有:
百合1~50克、远志1~50克、柏子仁1~50克、合欢皮1~100克、酸枣仁1~50克、夜交藤1~50克、灵芝1~50克、穿山甲1~50克、益母草1~150克、泽兰1~50克、牛膝1~100克、血竭1~30克、土鳖虫1~30克、延胡索1~100克、姜黄1~100克、乳香1~50克、没药1~50克、砂仁1~50克、丁香1~30克、花椒1~30克。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是:
百合20克、远志20克、柏子仁20克、合欢皮30克、酸枣仁15克、夜交藤20克、灵芝20克、穿山甲20克、益母草50克、泽兰20克、牛膝30克、血竭10克、土鳖虫10克、延胡索50克、姜黄5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砂仁20克、丁香10克、花椒20克。
5.按照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任意一项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可按照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口服制剂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
7.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任意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心动过缓病证药物中的应用。
CN2009103098852A 2009-11-18 2009-11-18 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病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18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98852A CN101711853B (zh) 2009-11-18 2009-11-18 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病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98852A CN101711853B (zh) 2009-11-18 2009-11-18 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病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1853A true CN101711853A (zh) 2010-05-26
CN101711853B CN101711853B (zh) 2011-10-26

Family

ID=42416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0988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1853B (zh) 2009-11-18 2009-11-18 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病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1185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5299A (zh) * 2013-02-05 2013-04-24 孔建 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3352A (zh) * 2013-12-08 2014-03-12 朱英 一种治疗心悸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6100A (zh) * 2013-12-09 2014-03-26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治疗心肌缺血的中草药
CN104147489A (zh) * 2014-09-02 2014-11-19 郑升法 一种预防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药物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7251B (zh) * 2014-05-16 2015-01-21 郑世花 一种治疗心阳不振型心律失常的中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4589A (zh) * 2007-09-29 2008-04-23 李生 治疗心动过缓心悸的中药
CN101559197A (zh) * 2008-04-17 2009-10-21 韩杰 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的中药组合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5299A (zh) * 2013-02-05 2013-04-24 孔建 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55299B (zh) * 2013-02-05 2014-05-14 张海生 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3352A (zh) * 2013-12-08 2014-03-12 朱英 一种治疗心悸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6100A (zh) * 2013-12-09 2014-03-26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治疗心肌缺血的中草药
CN103656100B (zh) * 2013-12-09 2016-08-17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治疗心肌缺血的中草药
CN104147489A (zh) * 2014-09-02 2014-11-19 郑升法 一种预防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药物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1853B (zh) 201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6791B (zh) 一种治疗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57568B (zh)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85823B (zh) 一种治疗心神不安、心慌失眠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1716330B (zh) 一种治疗心绞痛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98090B (zh) 一种治疗神昏、心厥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16322B (zh) 一种治疗心血不足病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11850B (zh) 一种治疗心肌缺血、心悸怔忡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1693099B (zh) 一种治疗心动过速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3744B (zh) 一种治疗心慌气短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73651A (zh) 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5330B (zh)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
CN101745078B (zh) 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97352B (zh) 一种治疗倦怠乏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74887B (zh) 一种治疗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2616A (zh) 一种治疗脑溢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66754B (zh) 一种治疗神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11853B (zh) 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病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73621B (zh) 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66319A (zh) 一种治疗经行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10787B (zh) 一种治疗心烦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79969B (zh) 一种治疗癫狂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1796B (zh)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
CN101549078A (zh) 一种用于治疗顽固性失眠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5003B (zh) 一种治疗中风及后遗症的中成药
CN102008681B (zh) 一种治疗胸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26

Termination date: 201411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