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08009A - 一种含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08009A
CN101708009A CN200910261163A CN200910261163A CN101708009A CN 101708009 A CN101708009 A CN 101708009A CN 200910261163 A CN200910261163 A CN 200910261163A CN 200910261163 A CN200910261163 A CN 200910261163A CN 101708009 A CN101708009 A CN 101708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nes
prestige
piperazine
thiophene
thiophene w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1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帆
曹明章
张洪
王新军
孔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61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080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08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80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茚虫威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茚虫威和噻虫嗪基于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例为1∶95~95∶1。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具有扩大防治谱和增效的作用,可以配制成乳油、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鳞翅目、同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缨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

Description

一种含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杀虫剂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含茚虫威的复配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茚虫威,英文通用名:Indoxacarb,化学名称:(S)-7-氯-2,3,4a,5-四氢-2-[甲氧基羰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基甲酰基]茚并[1,2-e][1,3,4-]噁二嗪-4a-羧酸甲酯。茚虫威为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生产的一种新型噁二嗪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通过接触和取食而进入害虫体内,阻断害虫神经系统的钠离子通道,导致害虫迅速麻痹而停止取食,24-60小时出现死虫高峰,对各龄幼虫都有效。与其它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对哺乳动物、家畜低毒,对有益昆虫等非靶标生物非常安全,在作物中残留低,用药后第2天即可采收。适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等,蔬菜的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等,棉花、果树等作物的棉铃虫、金刚钻、卷叶蛾类、苹果蠹蛾、叶蝉、马铃薯甲虫等,可用于害虫的综合防治和抗性治理。
含有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品种在农业害虫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连续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杀虫谱不够广,不能为作物提供全面的保护等。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活性组分的混配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缺点。能产生增效作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活性组分混配,可以提高防效,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节约成本,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某些含有茚虫威活性组分的杀虫剂组合物已有报道,例如CN101243789A公开了茚虫威与烯啶虫胺、啶虫脒、阿维菌素等中的任一种混配的杀虫剂组合物的专利申请;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已拥有茚虫威和吡虫啉的复配登记等,但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中防治多样化害虫的需求,如含有吡虫啉活性成分的药剂因抗药性严重不能用于防治褐飞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实践中多种害虫混合发生的问题,例如蔬菜上小菜蛾、斜纹夜蛾和/或甜菜夜蛾与蚜虫、粉虱、跳甲混合发生,水稻上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与稻飞虱混合发生等。
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充分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扩大防治谱、提高防效、降低农用成本并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组分,一种为茚虫威,一种为噻虫嗪。
所述噻虫嗪(thiamethoxam),化学名称:3-(2-氯-1,3-噻唑-5-基甲基)-5-甲基-1,3,5-噁二嗪-4-基叉(硝基)胺。属于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突触部位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造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突触部位的积累,从而导致昆虫麻痹,最终死亡;主要对蚜虫、飞虱、粉虱等同翅目及部分半翅目、双翅目或鞘翅目害虫防效好,对鳞翅目害虫活性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茚虫威和噻虫嗪两种组分,茚虫威和噻虫嗪基于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例为1∶95~95∶1。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根据需要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应用剂型,如乳油、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根据剂型特点和使用方便性等因素,本发明组合物制剂中活性组分重量百分含量为1%-99%。
乳油通常含有10%-50%的活性组分,还含有溶剂(必要时还含有助溶剂)、2-20%乳化剂、0-20%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渗透剂、腐蚀抑制剂。
可湿性粉剂通常含有10-90%活性组分,除了固体惰性载体外,通常含有3-10%分散剂和润湿剂,还可以含有0-10%稳定剂和/或其它添加剂例如渗透剂、粘着剂。
微乳剂通常含有10-80%的活性组分,表面活性剂6-15%,助溶剂3-7%,消泡剂1-2%,抗冻剂2-5%,还可以含有1-10%的其它添加剂如防腐剂、稳定剂等,余量为水。
水乳剂通常含有活性组分10-80%,乳化剂5-25%,抗冻剂0.5-5%,增稠剂0.5-1%,消泡剂0.05-0.2%,溶剂3-5%,还可以含有0.5-10%的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等,余量为水。
悬浮剂通常含有5-75%活性组分、0.5-15%分散剂、0.1-10%触变剂、0-10%其它添加剂如消泡剂、腐蚀抑制剂、稳定剂、渗透剂和增稠剂,以及水或有机液体,其中活性组分基本上是不溶解的或至少一种是不溶解的。某些有机固体或无机盐可以溶解在制剂中,以有助于防止沉积作用或作为防冻剂。悬浮剂通常需研磨以获得稳定的非沉积可流动性产物。当有机液体取代水时,该悬浮剂通常称为油悬剂。
水分散粒剂通常制成10-100国际标准筛目(1.676-0.152mm)颗粒,可以通过挤压、浸渍或喷雾造粒方法制备。通常水分散粒剂含有1%-99%活性组分,除了固体惰性载体(如蔗糖)外,通常含有1-20%的添加剂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缓慢释放调节剂和粘合剂。
根据需要还可以将本发明的组合物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其它多种剂型。
制备以上各种制剂所用的助剂、表面活性剂及载体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例如:
溶剂可以是各种芳烃、脂肪烃、四氢呋喃、酮类、醚类等,如苯、二甲苯、丙酮、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甲醇、乙醇、萘烷、机油、石油醚等的一种或几种。
助溶剂可以为甲醇、苯酚、异戊醇、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丁酮、二甲基甲酰胺等的一种或几种。
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或湿润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仲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脂肪胺,或直接使用市售的乳化剂如农乳33#、农乳507#、TX-10、农乳0201B、农乳0203B等。
用作分散剂和湿润剂的有:木质素磺酸钠、拉开粉、木质素磺酸钙、月桂醇硫酸钠、烷基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
增稠剂可以是合成的(如羰甲基醇、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或天然的水溶性聚合物(如黄原胶、明胶、阿拉伯树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硅酸镁铝、聚乙烯醇、聚乙二醇、酚醛树脂、虫胶、羧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等),以粉末、颗粒或胶乳形式加入制剂中。
消泡剂为泡敌、硅酮类、C8-10脂肪醇、磷酸酯类、C10-20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及酰胺等。
适合的固体载体包括天然的或合成的粘土和硅酸盐,适用于粉剂的固体载体包括天然形成的岩石粉末、白垩、石英、粘土、蒙脱土、二氧化硅、硅藻土、浮石、石膏、滑石、膨润土、高岭土、陶土及合成的磨碎的矿物质(如微分散的硅酸或氧化铝)。适合的颗粒载体包括破碎的和分级的天然岩石例如方解石、大理石、浮石、海泡石和白云石及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粉末制成的合成颗粒。
含水的分散液和乳化液(如用水稀释本发明可湿性粉剂或浓缩物得到的组合物)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上述乳液可以是油包水型的或水包油型的,可具有浓稠的浆状稠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茚虫威、噻虫嗪两组分基于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例优选为1∶40~6∶1。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呈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己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独制剂提供,使用前在容器(桶、罐等)中直接混合。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多种农业害虫,例如在防治蔬菜小菜蛾、斜纹夜蛾或/和甜菜夜蛾的同时,又能防治蚜虫、白粉虱、烟粉虱、蓟马、黄曲条跳甲等,在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或/和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苞虫的同时,又防治稻飞虱、稻蟓甲等,可以达到一次用药防治多种不同类型害虫的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效,扩大了防治谱,延长了持效期,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及用药次数,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制剂配方实例:
以下制剂配方实施例均可按已知工艺制作加工。
实施例1 16%茚虫威·噻虫嗪乳油
茚虫威12%,噻虫嗪4%,农乳33#(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6%,农乳507#(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3%,TX-10(邢台蓝天精细化工厂)5%,二甲基甲酰胺10%,环己酮10%,二甲苯补至100%。
本实施例中茚虫威和噻虫嗪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0~6∶1之间变化,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2 24%茚虫威·噻虫嗪微乳剂
茚虫威4%,噻虫嗪20%,四氢呋喃3%,乙二醇5%,正辛醇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山梨醇聚氧乙烯醚5%,余量为水。
本实施例中茚虫威和噻虫嗪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0~6∶1之间变化,形成新的实施例,可先将噻虫嗪(部分)溶于水再配制成微乳剂。
实施例3 35%茚虫威·噻虫嗪悬浮剂
茚虫威30%,噻虫嗪5%,海藻酸钠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5%,硅酸镁铝6%,有机硅消泡剂1%,水补至100%。
本实施例中茚虫威和噻虫嗪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0~6∶1之间变化,形成新的实施例,可先将噻虫嗪(部分)溶于水再配制成悬浮剂。
实施例4 42%茚虫威·噻虫嗪水乳剂
茚虫威2%,噻虫嗪4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二甲苯10%,丙三醇2%,黄原胶0.5%,余量为水。
本实施例中茚虫威和噻虫嗪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0~6∶1之间变化,形成新的实施例,噻虫嗪可以先(部分)溶于水再制成水乳剂。
实施例5 12%茚虫威·噻虫嗪可湿性粉剂
茚虫威6%,噻虫嗪6%,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5%,亚甲基双萘磺酸钠7%,硅藻土补至100%。
本实施例中茚虫威和噻虫嗪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0~6∶1之间变化,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6 82%茚虫威·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茚虫威2%,噻虫嗪80%,十二烷基硫酸钠3%,蔗糖1%,亚甲基双萘磺酸钠2%,木质素磺酸钠2%,聚乙烯吡咯烷酮4%,轻质碳酸钙补至100%。
本实施例中的茚虫威·噻虫嗪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0~6∶1之间变化,形成新的实施例。
室内活性测定试验例:
两种杀虫剂活性组分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增效作用、相加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本发明采用孙云沛(Sun Y-P)法,通过计算共毒系数,评价混用效果。评价标准:当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计算公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TI*混剂有效成分中A的含量+B剂的TI*混剂有效成分中B的含量
混剂的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LC50/混剂的LC50)*100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通常把A剂作为标准药剂)
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发现,含有本发明所述的茚虫威、噻虫嗪两种活性组分的杀虫组合物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具体见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7 茚虫威·噻虫嗪对甘蓝小菜蛾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对象: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室内饲养的敏感品系,第6代,3龄幼虫。
供试药剂:茚虫威原药(94%)、噻虫嗪原药(含量98%)。
试验条件:温度:24-26℃,湿度:RH 60-80%,光照:L∶D=(16∶8)h
试验方法:用电子分析天平分别准确称取供试药剂,将原药以有机溶剂配成母液后,以水按试验设计剂量分别稀释成具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药液。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4.14-2008》,采用浸叶碟法。选取实验室培养的生长一致的甘蓝叶片制成直径8厘米的叶碟,将叶碟浸入待测药剂的溶液中,浸渍10s后取出晾干置于含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接入试虫,每重复20头。每个处理4个重复,并设不含药剂(含所有有机溶剂和乳化剂)的空白对照。处理后48小时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采用几率值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处理,求出毒力回归线的LC50,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并用孙云沛法算出共毒系数。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茚虫威·噻虫嗪对甘蓝小菜蛾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LC50(mg/L)   AT1   TTI   共毒系数CTC
  茚虫威   13.41   100
  噻虫嗪   187.54   7.15
  茚虫威1+噻虫嗪90   133.92   10.01   8.17   122.55
  茚虫威1+噻虫嗪40   109.48   12.25   9.42   130.10
  茚虫威1+噻虫嗪20   81.53   16.45   11.57   142.14
  茚虫威1+噻虫嗪5   30.69   43.70   22.63   193.12
  茚虫威1+噻虫嗪1   12.22   109.74   53.58   204.83
  茚虫威3+噻虫嗪1   13.32   100.68   76.79   131.11
  茚虫威6+噻虫嗪1   11.93   112.41   86.74   129.60
  茚虫威90+噻虫嗪1   11.19   119.84   98.98   121.07
实施例8 茚虫威·噻虫嗪对棉蚜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对象: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室内饲养一周后的雌成虫。
供试药剂:茚虫威原药(94%)、噻虫嗪原药(含量98%)。
试验条件:温度:24-26℃,湿度:RH 60-80%,光照:L∶D=(16∶8)h
试验方法:用电子分析天平分别准确称取供试药剂,将原药以有机溶剂配成母液后,以水按试验设计剂量分别稀释成具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药液。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采用浸渍法。将采自棉田的带蚜虫叶片带回室内,在双目体视显微镜下用毛笔清除有翅胎生雌蚜和其它昆虫、杂质,室内饲养2天后,挑选生长均匀一致的无翅雌成虫50头,连同叶片浸入稀释液中10S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多余药液,放入带湿滤纸的培养皿内,置于培养箱培养。每处理5次重复,并设不含药剂(含所有溶剂和乳化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处理后48小时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试验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处理,求出毒力回归线的LC50,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并用孙云沛法算出共毒系数。
试验结果见表2:
表2:茚虫威·噻虫嗪对棉蚜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LC50(mg/L)   AT1   TTI   共毒系数CTC
  茚虫威   31.17   100
  噻虫嗪   4.77   653.46
  茚虫威1+噻虫嗪95   4.01   777.31   647.69   120.01
  茚虫威1+噻虫嗪40   3.84   811.72   639.96   126.84
  茚虫威1+噻虫嗪20   3.47   898.27   627.10   143.24
  茚虫威1+噻虫嗪10   3.03   1028.71   603.14   170.56
  茚虫威1+噻虫嗪1   4.07   765.85   376.73   203.29
  茚虫威3+噻虫嗪1   8.12   383.87   238.36   161.04
  茚虫威6+噻虫嗪1   12.47   249.96   179.07   139.59
  茚虫威95+噻虫嗪1   24.34   128.06   105.77   121.08
实施9 茚虫威·噻虫嗪对水稻二化螟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对象:田间采集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erssalis(Walker))的卵块,室内饲养三代后的4龄幼虫。
供试药剂:茚虫威原药(94%)、噻虫嗪原药(含量98%)。
试验条件:温度:24-26℃,湿度:RH 60-80%,光照:L∶D=(16∶8)h
试验方法:用电子分析天平分别准确称取供试药剂,将原药以有机溶剂配成母液后,以水按试验设计剂量分别稀释成具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药液。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4.1-2006》,采用点滴法。将原药用丙酮溶解并稀释,根据预备试验,按照等比的方法设置6个系列质量浓度。用毛笔选取生理状态一致的试虫20头放入有少量食物的培养皿中,将试虫逐头用微量点滴器进行点滴处理,每头点滴药剂1.0μL于虫体前胸背板上,将点滴处理后的试虫移至正常条件下饲养。设不含药剂(含所有溶剂和乳化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处理后48小时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试验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处理,求出毒力回归线的LC50,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并用孙云沛法算出共毒系数。
试验结果见表3:
表3:茚虫威·噻虫嗪对水稻二化螟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LC50(mg/L)   AT1   TTI   共毒系数CTC
  茚虫威   6.25   100
  噻虫嗪   56.14   11.13
  茚虫威1+噻虫嗪95   42.97   14.55   12.06   120.62
  茚虫威1+噻虫嗪40   36.02   17.35   13.30   130.46
  茚虫威1+噻虫嗪20   30.25   20.66   15.36   134.47
  茚虫威1+噻虫嗪5   15.17   41.20   25.94   158.80
  茚虫成1+噻虫嗪1   5.64   110.82   55.57   199.43
  茚虫成3+噻虫嗪1   4.73   132.14   77.78   169.88
  茚虫成6+噻虫嗪1   5.21   119.96   87.30   137.41
  茚虫威95+噻虫嗪1   5.18   120.66   99.07   121.78
实施例10 茚虫威·噻虫嗪对水稻褐飞虱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对象:水稻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3龄若虫,室内饲养三代后的种群。
供试药剂:茚虫威原药(94%)、噻虫嗪原药(含量98%)。
试验条件:温度:24-26℃,湿度:RH 60-80%,光照:L∶D=(16∶8)h
试验方法:用电子分析天平分别准确称取供试药剂,将原药以有机溶剂配成母液后,以水按试验设计剂量分别稀释成具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药液。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1-2008》,采用稻茎浸渍法。选取实验室培养的健壮一致的分蘖期水稻苗,连根挖取、洗净,剪成约10cm长的带根稻茎,于阴凉处晾至表面无水痕待用。将准备好的稻茎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30s,取出稍晾干,用湿脱脂棉包住根部保湿,外包保鲜膜置于试管中,每试管3株。挑选整齐一致的3龄若虫用吸虫器将其移人试管中,每试管15头,管口用纱布罩住。每处理4个重复和1个空白对照。处理后48小时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采用几率值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处理,求出毒力回归线的LC50,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并用孙云沛法算出共毒系数。
试验结果见表4:
表4:茚虫威·噻虫嗪对水稻褐飞虱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LC50(mg/L)   AT1   TTI   共毒系数CTC
  茚虫威   10.67   100
  噻虫嗪   4.08   261.52
  茚虫威1+噻虫嗪95   3.37   316.62   259.84   121.85
  茚虫威1+噻虫嗪40   3.18   335.53   257.58   130.26
  茚虫成1+噻虫嗪20   3.02   353.31   253.83   139.19
  茚虫成1+噻虫嗪10   2.15   496.28   246.84   201.06
  茚虫威1+噻虫嗪1   2.48   430.24   180.76   238.02
  茚虫威3+噻虫嗪1   4.88   218.65   140.38   155.75
  茚虫威6+噻虫嗪1   6.59   161.91   123.07   131.56
  茚虫威95+噻虫嗪1   8.71   122.50   101.68   120.48
由表1~表4可见,茚虫威和噻虫嗪的复配农药,当两者的重量比例在1∶95~95∶1之间时,对鳞翅目(小菜蛾、二化螟)、同翅目(棉蚜、稻飞虱)等不同类型的害虫表现出增效作用;当茚虫威与噻虫嗪的重量比例在1∶40~6∶1之间时,增效更加显著,特别是两者的重量比例在1∶10~3∶1之间时,综合表现最好、最稳定。
田间药效试验例
实施例11 茚虫威·噻虫嗪对大棚西瓜甜菜夜蛾和烟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于2008年7月22日在浙江黄岩一农户大棚西瓜地进行。据实施例1~6,形成6个不同剂型的田间试验例,每亩制剂用药量按单位面积茚虫威或噻虫嗪有效成分用量大体相当而合理设计(具体见表5),按每亩用水量45kg的标准稀释900-9000倍分别进行喷雾处理。对照药剂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每亩制剂用药量20克(有效成分3克),稀释2250倍;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每亩制剂用药量15克(有效成分3.75克),稀释3000倍;另设清水空白对照。共9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小区随机排列。在甜菜夜蛾低龄幼虫期的傍晚喷药,于喷药前调查基数,喷药后2天、7天、15天分别进行药效调查。
试验结果见表5:
表5:茚虫威·噻虫嗪对大棚西瓜甜菜夜蛾和烟粉虱的防效试验结果
Figure G2009102611634D00131
Figure G2009102611634D00141
从试验结果来看,当混剂中茚虫威或噻虫嗪的亩有效成分用药量与单剂相同或接近时,混剂对甜菜夜蛾或烟粉虱的防效明显好于对应的单剂,表现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复配农药相对单剂能同时较好地防治甜菜夜蛾和烟粉虱两种不同类型的害虫,扩大了防治谱。
实施例12 茚虫威·噻虫嗪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于2008年6月26日在湖南常德市一农户稻田进行。据实施例1-6,形成6个不同剂型的田间试验例,每亩用药量按茚虫威或噻虫嗪单位面积有效成分大致相当而合理设计(具体见表6),每亩用水量30-45kg,稀释1000-15000倍,分别进行喷雾处理;对照药剂150克/升茚虫威乳油(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每亩制剂用药量18克(有效成分2.7克),稀释2500倍;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每亩制剂用药量4克(有效成分1克),稀释7500倍;另设清水空白对照。共9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小区随机排列。在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期的傍晚喷药,于喷药前调查基数,喷药后1天、7天、15天分别进行药效调查。
试验结果见表6:
表6:茚虫威·噻虫嗪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Figure G2009102611634D00151
从试验结果来看,在单位面积有效成分用药量相近的情况下,混剂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效明显好于对应的茚虫威和噻虫嗪单剂,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且混剂明显扩大了防治谱,能同时较好地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两种不同类型的害虫。
实施例13 茚虫威·噻虫嗪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和跳甲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于2009年5月8日在广东惠州市潼湖镇一农户菜芯地进行。据实施例1~6,形成6个不同剂型的田间试验例,每亩用药量按茚虫威或噻虫嗪单位面积有效成分大致相当而合理设计(具体见表6),每亩用水量30-45kg,稀释600-3000倍,分别进行喷雾处理;对照药剂150克/升茚虫威乳油(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每亩制剂用药量18克(有效成分2.7克),稀释2500倍;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每亩制剂用药量60克(有效成分15克),稀释750倍;另设清水空白对照。共9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小区随机排列。在小菜蛾2~3龄幼虫期的傍晚喷药,于喷药前调查基数,喷药后1天、3天、10天分别进行药效调查。
试验结果见表6:
表6:茚虫威·噻虫嗪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和跳甲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试验结果来看,在单位面积有效成分用药量相近的情况下,混剂对小菜蛾或跳甲的防效明显好于对应的茚虫威和噻虫嗪单剂,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且混剂明显扩大了防治谱,能同时较好地防治小菜蛾和跳甲两种不同类型的害虫。

Claims (7)

1.一种含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含有茚虫威和噻虫嗪两种组分,茚虫威和噻虫嗪基于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例为1∶95~9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茚虫威与噻虫嗪基于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例为1∶40~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茚虫威与噻虫嗪基于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例为1∶10~3∶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可按需要制成乳油、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5.根据权利要求4,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活性组分总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9%。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组合物中的两种有效成分以单独的制剂形式提供,使用时按所述的比例在配药或施药器械中混合形成组合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应用于水稻、蔬菜、棉花、果树、小麦、玉米及其它经济作物上,一次用药防治多种不同类型害虫。
CN200910261163A 2009-12-23 2009-12-23 一种含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Pending CN1017080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61163A CN101708009A (zh) 2009-12-23 2009-12-23 一种含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61163A CN101708009A (zh) 2009-12-23 2009-12-23 一种含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8009A true CN101708009A (zh) 2010-05-19

Family

ID=42400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1163A Pending CN101708009A (zh) 2009-12-23 2009-12-23 一种含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0800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0989A (zh) * 2010-04-01 2010-08-04 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虫嗪和茚虫威的农药组合物
CN105340940A (zh) * 2015-12-14 2016-02-24 济南舜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benclothiaz和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CN109392945A (zh) * 2018-11-05 2019-03-0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有效防治棉蚜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0989A (zh) * 2010-04-01 2010-08-04 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虫嗪和茚虫威的农药组合物
CN105340940A (zh) * 2015-12-14 2016-02-24 济南舜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benclothiaz和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CN109392945A (zh) * 2018-11-05 2019-03-0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有效防治棉蚜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8172A (zh) 一种含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58178A (zh) 一种增效杀虫组合物
CN103385251B (zh)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CN104126602A (zh) 一种含有吡蚜酮和呋虫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CN101708000B (zh) 一种含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771510A (zh)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虫组合物
CN101700024A (zh) 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246799A (zh)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58180A (zh) 一种含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2960361A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69472A (zh) 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
CN101356924B (zh) 含有氟硅菊酯的复合杀虫剂
CN101708009A (zh) 一种含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CN103858920A (zh)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2805102A (zh) 一种含噻唑膦和鱼尼汀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CN112293419A (zh) 一种含有氧化石墨烯的农药组合物
CN106561657B (zh) 一种含苦皮藤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8208015A (zh) 一种农药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70186A (zh) 含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440252A (zh) 一种含环氧虫啶和吡唑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69471A (zh) 一种含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12042675A (zh) 一种含生物源农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480185B (zh) 一种具有增效杀虫作用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444215A (zh)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24011A (zh) 含有吡啶喹唑啉和戊吡虫胍的杀虫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