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00024A - 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00024A CN101700024A CN200910164497A CN200910164497A CN101700024A CN 101700024 A CN101700024 A CN 101700024A CN 200910164497 A CN200910164497 A CN 200910164497A CN 200910164497 A CN200910164497 A CN 200910164497A CN 101700024 A CN101700024 A CN 1017000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nicamid
- medicine
- composition pesticide
- avermectin
- preventive eff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由(A)氟啶虫酰胺和(B)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活性物组成,A与B的质量比是100∶1-1∶20。其中,B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或其农用盐及弥拜菌素中的一种。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有协同增效作用,对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害螨防治效果好,可以有效降低用药量,延缓抗性发展。该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害虫和螨,尤其适合防治水稻、黄瓜和番茄上的害虫和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具体是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防治作物害虫害螨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作物在每个时期都会遇到不同的病虫害,在某些时期,经常二个或三个虫害混合发生。例如在广东水稻区,秧苗期到移栽拔节期经常是二化螟和稻飞虱或叶蝉混合发生;在拔节到孕穗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混合发生;在孕穗到抽穗期,蝽蟓和稻纵卷叶螟也经常混合发生。又如番茄种植过程中,常见有白粉虱、蚜虫、斑潜蝇、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害虫,这些害虫经常是二种、三种、甚至四种害虫混合发生。黄瓜种植过程中,害虫发生情况也与番茄类似。
以上述及的混合发生的害虫通常不属同一种类,它们有各自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为害特点。例如蚜虫、蓟马、飞虱等体形小,繁殖量大,隐蔽性强,刺吸为害,需要内吸性、持效期长的药剂;二化螟、甜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咀嚼危害,需要触杀或胃毒性强的药剂;而斑潜蝇、二化螟等还钻蛀在作物叶肉或杆内为害,需要内吸或渗透性强的药剂。
防治水稻、黄瓜等作物的混合发生的害虫,广谱性的药剂曾经是首选。如常见的有机磷,菊酯和氨基甲酸酯药剂均是广谱性药剂,对多种害虫均有效果。但现在研究已经发现,大量单独使用这些药剂抗性发生非常明显,活性大大降低,而且广谱性药剂大部分对有益生物也有很高的杀伤力,整个大田、菜园或果园的生态平衡遭到明显破坏。而现阶段采用的多数药剂属选择性高的药剂,一次施药只能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害虫和螨中的一部分。在混发多种害虫时,就需要多次施药,大大提高人工成本。
应用合适的复配药剂防治混合发生害虫是现阶段的常用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后,是增效、相加还是拮抗,无法预测。而且,只有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才能扩大防治谱的同时,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产生抗性风险,减少环境污染。
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是一种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其作用机理独特,对害虫有很好的神经作用和快速拒食活性,对传统的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主要防治作物上的同翅目害虫如蚜虫、粉虱、飞虱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氟啶虫酰胺的增效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活性高、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等特点,能防治水稻、番茄、瓜果等作物上的混合发生的不同类型害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意外地发现氟啶虫酰胺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活性物以一定比例复配,对水稻、番茄、瓜果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具有室内增效作用,且有着卓越的田间防治效果。
阿维菌素(abamectin)、甲氨基阿维菌素(abamectin-aminomethyl)和弥拜菌素(milbemectin),它们都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可以用其任意一种盐,如甲氨基阿维菌素盐酸盐或苯甲酸盐,所述的盐可以是无水的,或者是其可能的含水晶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采用(A)氟啶虫酰胺与(B)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活性物进行复配筛选,氟啶虫酰胺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活性物的的质量比例为100∶1-1∶20。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活性物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或其农用盐及弥拜菌素中的一种。
氟啶虫酰胺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活性物复配较好的比例为40∶1-1∶1
本发明组合物中,所述有效成分氟啶虫酰胺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活性物在制剂中的总质量含量为5%-80%,其余为农药制剂允许的辅助成分。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按目前已知的方法加工制成合适剂型的制剂,合适的剂型包括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
本发明组合物可用于水稻、番茄、瓜果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1)两种药剂复配后对害虫有增效作用;(2)由于两种药剂作用机理互不相同,有明显增效作用,有助于延缓抗性发展,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3)与单剂相比,复配剂有更长持效期;更广的杀虫谱,可以一次施药防治多种害虫,降低人工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实施例一:氟啶虫酰胺和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弥拜菌素复配毒力试验(试验1-3)
1、氟啶虫酰胺和阿维菌素毒力试验
氟啶虫酰胺和阿维菌素复配增效试验,试验采黄瓜上的棉蚜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
棉蚜(Aphis gossypii):试验原药氟啶虫酰胺来自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阿维菌素来自河北威远股份有限公司。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虫采自广东博罗县。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将直径5厘米的黄瓜叶片放于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上,用potter喷雾塔在15PSI压力下喷雾,每次喷一个皿,每皿喷药液2毫升,叶片正面和背面各1毫升,晾干后每皿接入无翅成蚜30头,每处理接5个皿,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每个处理设置6-7个浓度梯度。将处理过的培养皿放入25℃,12H/12H光照培养箱内培养,48小时后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
联合作用方式采用孙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通过毒力指数计算混剂联合毒力的方法即共毒系数(CTC)法。共毒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ATI×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ATI×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1不同处理对黄瓜上棉蚜测定结果
处理 | LC50(mg/L) | AT1 | TTI | 共毒系数CTC |
氟啶虫酰胺 | 1.98 | 100.00 | ||
阿维菌素 | 0.58 | 341.38 | ||
氟啶虫酰胺100+阿维菌素1 | 1.56 | 126.92 | 102.39 | 123.96 |
氟啶虫酰胺80+阿维菌素1 | 1.08 | 183.33 | 102.98 | 178.03 |
氟啶虫酰胺60+阿维菌素1 | 1.09 | 181.65 | 103.96 | 174.74 |
氟啶虫酰胺40+阿维菌素1 | 0.77 | 257.14 | 105.89 | 242.85 |
氟啶虫酰胺20+阿维菌素1 | 0.48 | 412.50 | 111.49 | 369.97 |
氟啶虫酰胺10+阿维菌素1 | 0.28 | 707.14 | 121.94 | 579.89 |
氟啶虫酰胺1+阿维菌素1 | 0.36 | 550.00 | 220.69 | 249.22 |
氟啶虫酰胺1+阿维菌素10 | 0.45 | 437.09 | 319.44 | 136.83 |
氟啶虫酰胺1+阿维菌素20 | 0.45 | 440.00 | 329.89 | 133.38 |
从表1中看出,氟啶虫酰胺与阿维菌素复配,质量比为100∶1-1∶20时,对黄瓜上的棉蚜的CTC均大于120,有增效作用。其中,以氟啶虫酰胺与阿维菌素质量比为40∶1-1∶1时CTC明显较高,说明在这配比下增效更为明显。
2、氟啶虫酰胺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力试验
氟啶虫酰胺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复配增效试验,试验采用稻飞虱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
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试验原药氟啶虫酰胺来自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粉来自河北威远股份有限公司。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虫采自广东省湛江市。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1-2008》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采用稻茎浸渍法。连根拔出健壮的分蘖期至孕穗初期的稻株,洗净,剪成15cm长的带根稻茎,3株一组,于阴凉处晾至表面无水痕。将稻茎分别在稀释好的药剂中浸30秒,取出晾干后,以浸湿的脱脂棉包住根部放入培养杯中,吸取3龄中期若虫放入培养杯中,每杯20头,置温度为27℃、光周期为16h:8h(L:D)的培养箱中饲养。每两天包水稻根的棉球加水保湿。清水对照,每一浓度重复3次。96小时后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数据处理和毒力评价方法同上。
表2不同处理对水稻稻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 LC50(mg/L) | AT1 | TTI | 共毒系数CTC |
氟啶虫酰胺 | 1.50 | 100.00 | ||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 3.00 | 50.00 | ||
氟啶虫酰胺10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 | 0.56 | 267.86 | 99.50 | 269.19 |
氟啶虫酰胺8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 | 0.88 | 170.45 | 99.38 | 171.51 |
氟啶虫酰胺6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 | 0.99 | 151.52 | 99.18 | 152.77 |
氟啶虫酰胺4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 | 0.45 | 333.33 | 98.78 | 337.45 |
氟啶虫酰胺2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 | 0.46 | 326.09 | 97.62 | 334.04 |
氟啶虫酰胺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 | 0.43 | 348.84 | 95.45 | 365.45 |
氟啶虫酰胺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 | 0.57 | 263.16 | 75.00 | 350.88 |
氟啶虫酰胺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0 | 1.23 | 121.95 | 54.55 | 223.58 |
氟啶虫酰胺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0 | 1.56 | 96.15 | 52.38 | 183.57 |
从表2中看出,氟啶虫酰胺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复配,质量比为100∶1-1∶20时,对水稻上的稻飞虱的CTC均大于120,有增效作用。其中以氟啶虫酰胺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质量比为40∶1-1∶1时CTC明显较高,说明在这配比下增效更为明显。
3、氟啶虫酰胺和弥拜菌素毒力试验
氟啶虫酰胺和弥拜菌素复配增效试验,试验采用黄瓜花蓟马为测试对象。
具体方法为:
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试验原药氟啶虫酰胺来自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弥拜菌素原药来自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虫采自海南三亚市南滨农场。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试验方法采用浸叶法。采用直径1cm的豆叶碟浸药液5秒,取出晾干后放入指形管中。对照浸清水。每支指形管接入20头蓟马成虫。72小时后查结果。检查结果、数据处理和毒力评价方法同试验1蚜虫毒力测试。
表3不同处理对花蓟马的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 LC50(mg/L) | AT1 | TTI | 共毒系数CTC |
氟啶虫酰胺 | 1.68 | 100.00 | ||
弥拜菌素 | 2.35 | 71.49 | ||
氟啶虫酰胺100+弥拜菌素1 | 0.98 | 171.43 | 99.72 | 171.91 |
氟啶虫酰胺80+弥拜菌素1 | 0.86 | 195.35 | 99.65 | 196.04 |
氟啶虫酰胺60+弥拜菌素1 | 0.89 | 188.76 | 99.53 | 189.65 |
氟啶虫酰胺40+弥拜菌素1 | 0.54 | 311.11 | 99.30 | 313.29 |
氟啶虫酰胺20+弥拜菌素1 | 0.55 | 305.45 | 98.64 | 309.66 |
氟啶虫酰胺10+弥拜菌素1 | 0.63 | 266.67 | 97.41 | 273.76 |
氟啶虫酰胺1+弥拜菌素1 | 0.68 | 247.06 | 85.74 | 288.13 |
氟啶虫酰胺1+弥拜菌素10 | 1.36 | 123.53 | 74.08 | 166.75 |
氟啶虫酰胺1+弥拜菌素20 | 1.64 | 102.44 | 72.85 | 140.62 |
从表3中看出,氟啶虫酰胺与弥拜菌素复配,质量比为100∶1-1∶20时,对黄瓜花蓟马的CTC均大于120,有增效作用。其中又以氟啶虫酰胺与弥拜菌素质量比为40∶1-1∶1时CTC明显较高,说明在这配比下增效更为明显。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进一步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实施例2:10%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
97.6%氟啶虫酰胺原药 5.12克
95%阿维菌素原药 5.26克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润湿分散剂) 5.5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润湿分散剂) 2.5克
黄原胶(增稠剂) 1.5克
水 补足至100克。
将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按配方依次加入搅拌器并混合,搅拌均匀再研磨后制得10%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氟啶虫酰胺与阿维菌素的质量比为1∶1)。
本实施例应用于防治番茄结果期上同时发生的美洲斑潜蝇和白粉虱,用量及防效见表4、表5。复配剂对美洲斑潜蝇和白粉虱的防效均达到90%以上,与单剂差距明显;持效性也看到复配剂优于两单剂。说明该复配剂对番茄结果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且持效期较单剂长。
表4、本实施例复配剂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
药剂 | 有效成分用量(克/公顷) | 药后2天的防效% | 药后15天的防效% |
10%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 | 25 | 95.2 | 92.6 |
15%氟啶虫酰胺悬浮剂 | 25 | 82.7 | 78.5 |
1.8%阿维菌素悬浮剂 | 25 | 84.5 | 63.6 |
表5、本实施例复配剂对白粉虱的防治效果
药剂 | 有效成分用量(克/公顷) | 药后2天的防效% | 药后15天的防效% |
10%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 | 25 | 98.2 | 91.6 |
15%氟啶虫酰胺悬浮剂 | 25 | 77.7 | 68.5 |
1.8%阿维菌素悬浮剂 | 25 | 85.5 | 51.3 |
实施例3:6.3%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乳油
97.6%氟啶虫酰胺原药 0.293克
95%阿维菌素原药 6.36克
二甲基亚砜(助溶剂) 6.5克
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乳化剂) 10克
二甲苯(溶剂) 补足至100克。
将活性成分、乳化剂、溶剂、助溶剂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充分搅拌得到6.3%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乳油(氟啶虫酰胺与阿维菌素的质量比为1∶20)。
本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大棚黄瓜生长中期的发生的害虫,主要为蚜虫和烟粉虱,用量及防效见表6、表7。由表6和表7可见:复配剂对黄瓜生长中期的发生的害虫整体防效均高于两个单剂,持效性远远好于阿维菌素单剂。
表6、本实施例复配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
药剂 | 有效成分用量(克/公顷) | 药后2天的防效% | 药后15天的防效% |
6.3%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乳油 | 8 | 94.2 | 82.6 |
15%氟啶虫酰胺乳油 | 8 | 61.7 | 55.5 |
1.8%阿维菌素乳油 | 8 | 86.5 | 51.2 |
表7、本实施例复配剂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
药剂 | 有效成分用量(克/公顷) | 药后2天的防效% | 药后15天的防效% |
6.3%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乳油 | 8 | 94.2 | 82.3 |
15%氟啶虫酰胺乳油 | 8 | 60.7 | 51.1 |
1.8%阿维菌素乳油 | 8 | 86.6 | 42.1 |
实施例4:21%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水乳剂
97.6%氟啶虫酰胺原药 20.49克
9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 1.11克
二甲基亚砜(溶剂) 10.2克
三甲苯(溶剂) 10.2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 2克
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乳化剂) 4.2克
聚二甲基硅氧烷(消泡剂) 0.3克
水 至100克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防冻剂和消泡剂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21%氟啶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氟啶虫酰胺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质量比为20∶1)。
本实施例应用于水稻后期防治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蝽蟓。用量及防效见表8和表9。结果显示,复配剂对水稻生长后期的发生的害虫(主要为稻纵卷叶螟和蝽蟓)整体防效均高于两个单剂,差异显著。持效性也远远好于各单剂。
表8、本实施例复配剂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药剂 | 有效成分用量克/公顷 | 药后1天的防效% | 药后2天的防效% | 药后7天的防效% |
21%氟啶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 | 10 | 86.2 | 95.4 | 76.7 |
15%氟啶虫酰胺水乳剂 | 10 | 25.7 | 20.1 | 6.5 |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 | 10 | 71.4 | 87.4 | 63.2 |
表9、本实施例复配剂对蝽蟓的兼治效果
药剂 | 有效成分用量克/公顷 | 药后1天的防效% | 药后2天的防效% | 药后7天的防效% |
21%氟啶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 | 10 | 80.2 | 93.8 | 81.5 |
15%氟啶虫酰胺水乳剂 | 10 | 73.7 | 86.1 | 56.5 |
药剂 | 有效成分用量克/公顷 | 药后1天的防效% | 药后2天的防效% | 药后7天的防效% |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 | 10 | 40.4 | 55.1 | 23.4 |
实施例5:41%氟啶虫酰胺·弥拜菌素可湿性粉剂
97.6%氟啶虫酰胺原药 40.98克
90%弥拜菌素原药 1.11克
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 2.2克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5.5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分散剂) 3.3克
高岭土(载体) 补足至100克。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41%氟啶虫酰胺·弥拜菌素可湿性粉剂(氟啶虫酰胺与弥拜菌素的质量比为40∶1)。
本实施例应用于防治水稻拔节期主要的害虫二化螟和稻飞虱。用量及防效见表10和表11。结果显示,复配剂对水稻拔节期的发生的害虫(主要为二化螟和稻飞虱)整体防效均高于两个单剂,差异显著。持效性也远远好于各单剂。
表10、本实施例复配剂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药剂 | 有效成分用量克/公顷 | 药后1天的防效% | 药后2天的防效% | 药后7天的防效% |
41%氟啶虫酰胺·弥拜菌素可湿性粉剂 | 30 | 92.2 | 98.4 | 81.7 |
15%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 | 30 | 35.7 | 26.1 | 4.5 |
1%弥拜菌素可湿性粉剂 | 10 | 86.6 | 91.4 | 62.1 |
表11、本实施例复配剂对褐飞虱的兼治效果
药剂 | 有效成分用量克/公顷 | 药后1天的防效% | 药后2天的防效% | 药后7天的防效% |
41%氟啶虫酰胺·弥拜菌素可湿性粉剂 | 30 | 88.2 | 98.8 | 90.5 |
15%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 | 30 | 80.7 | 88.1 | 68.5 |
1%弥拜菌素可湿性粉剂 | 10 | 58.4 | 76.6 | 48.4 |
实施例6:20.2%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微乳剂
97.6%氟啶虫酰胺原药 20.49克
95%阿维菌素原药 0.21克
二甲苯(溶剂) 10.5克
二甲基甲酰胺(助溶剂) 5.5克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 5.5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 5.1克
水 补足至100克。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混合,制得20.2%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微乳剂(氟啶虫酰胺与阿维菌素的质量比为1∶20)。
本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生长中期的发生的害虫,主要为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用量及防效见表12、表13。由表12和表13可见:复配剂对十字花科蔬菜旺长期的发生的害虫整体防效均高于两个单剂,持效性和持效性远远好于各单剂。
表12、本实施例复配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药剂 | 有效成分用量(克/公顷) | 药后2天的防效% | 药后15天的防效% |
20.2%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微乳剂 | 40 | 85.2 | 72.6 |
15%氟啶虫酰胺微乳剂 | 40 | 31.7 | 4.6 |
药剂 | 有效成分用量(克/公顷) | 药后2天的防效% | 药后15天的防效% |
1.8%阿维菌素微乳剂 | 10 | 80.3 | 66.2 |
表13、本实施例复配剂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
药剂 | 有效成分用量(克/公顷) | 药后2天的防效% | 药后15天的防效% |
20.2%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微乳剂 | 40 | 90.2 | 83.6 |
15%氟啶虫酰胺微乳剂 | 40 | 85.2 | 68.9 |
1.8%阿维菌素微乳剂 | 10 | 36.4 | 22.4 |
实施例7:51%氟啶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
97.6%氟啶虫酰胺原药 51.22克
9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 1.11克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7.2克
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 2.5克
硫酸铵(崩解剂) 5.0克
白炭黑(填料) 补足至100克。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51%氟啶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氟啶虫酰胺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质量比为50∶1)。
本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茶树生长期的叶蝉和茶尺蠖。用量及防效见表14和表15。结果显示,复配剂对茶树生长期的发生的害虫(主要为叶蝉和茶尺蠖)整体防效均高于两个单剂,差异显著。持效性也远远好于各单剂。
表14、本实施例复配剂叶蝉的防治效果
药剂 | 有效成分用量克/公顷 | 药后1天的防效% | 药后2天的防效% | 药后15天的防效% |
51%氟啶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 | 20 | 79.2 | 96.4 | 85.7 |
5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 20 | 68.7 | 88.6 | 66.4 |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 | 20 | 56.4 | 80.7 | 75.2 |
表15、本实施例复配剂对叶蝉和茶尺蠖的兼治效果
药剂 | 有效成分用量克/公顷 | 药后1天的防效% | 药后2天的防效% | 药后15天的防效% |
51%氟啶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 | 10 | 83.2 | 98.8 | 83.4 |
5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 10 | 43.5 | 35.1 | 6.4 |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 | 10 | 76.4 | 91.3 | 79.7 |
Claims (7)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由(A)氟啶虫酰胺和(B)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活性物组成,A与B的质量比是100∶1-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B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或其农用盐及弥拜菌素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和B的质量比例为40∶1-1∶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农药组合物中有效成分A和B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80%,其余为农药制剂允许的辅助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配制成以下剂型: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作物害虫上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防治水稻、黄瓜、番茄上的害虫和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64497A CN101700024A (zh) | 2009-08-01 | 2009-08-01 | 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64497A CN101700024A (zh) | 2009-08-01 | 2009-08-01 | 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00024A true CN101700024A (zh) | 2010-05-05 |
Family
ID=42154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64497A Pending CN101700024A (zh) | 2009-08-01 | 2009-08-01 | 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00024A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65954A (zh) * | 2011-03-11 | 2011-08-31 | 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生物农药的高效环保杀虫组合物 |
WO2012015014A1 (ja) * | 2010-07-29 | 2012-02-02 | 石原産業株式会社 | 吸汁害虫の交尾行動かく乱剤 |
CN102349504A (zh) * | 2011-09-13 | 2012-02-15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含氟啶虫酰胺的超低容量液剂 |
CN103039455A (zh) * | 2011-10-17 | 2013-04-17 |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含唑虫酰胺和氟啶虫酰胺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3300022A (zh) * | 2013-05-31 | 2013-09-18 | 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甲维盐与氟啶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CN107087632A (zh) * | 2017-05-26 | 2017-08-25 | 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 | 一种杀虫剂增效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7279159A (zh) * | 2017-06-28 | 2017-10-24 | 芮城华农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含藜芦碱和氟啶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7318861A (zh) * | 2016-04-28 | 2017-11-07 |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CN105961395B (zh) * | 2012-04-19 | 2018-08-03 |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虱磺胺的杀虫组合物 |
CN111183997A (zh) * | 2020-01-13 | 2020-05-22 | 浙江威原天盛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治茶树害虫的组合物、制剂及应用 |
CN116508777A (zh) * | 2023-05-15 | 2023-08-01 | 河北军星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 植物高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
-
2009
- 2009-08-01 CN CN200910164497A patent/CN10170002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15014A1 (ja) * | 2010-07-29 | 2012-02-02 | 石原産業株式会社 | 吸汁害虫の交尾行動かく乱剤 |
CN102165954A (zh) * | 2011-03-11 | 2011-08-31 | 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生物农药的高效环保杀虫组合物 |
CN102349504A (zh) * | 2011-09-13 | 2012-02-15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含氟啶虫酰胺的超低容量液剂 |
CN102349504B (zh) * | 2011-09-13 | 2013-09-11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含氟啶虫酰胺的超低容量液剂 |
CN103039455A (zh) * | 2011-10-17 | 2013-04-17 |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含唑虫酰胺和氟啶虫酰胺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5961395B (zh) * | 2012-04-19 | 2018-08-03 |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虱磺胺的杀虫组合物 |
CN103300022A (zh) * | 2013-05-31 | 2013-09-18 | 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甲维盐与氟啶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CN107318861A (zh) * | 2016-04-28 | 2017-11-07 |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CN107087632A (zh) * | 2017-05-26 | 2017-08-25 | 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 | 一种杀虫剂增效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7279159A (zh) * | 2017-06-28 | 2017-10-24 | 芮城华农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含藜芦碱和氟啶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1183997A (zh) * | 2020-01-13 | 2020-05-22 | 浙江威原天盛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治茶树害虫的组合物、制剂及应用 |
CN116508777A (zh) * | 2023-05-15 | 2023-08-01 | 河北军星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 植物高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00024A (zh) | 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2771510B (zh) |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637159A (zh) |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1642117A (zh) |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554170A (zh) | 氯虫苯甲酰胺与甲维盐杀虫组合物 | |
CN101524075A (zh) | 含有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组合物 | |
CN101322493A (zh) | 含有多杀霉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642104A (zh) | 一种含有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176463A (zh) | 含有氟虫腈和吡虫啉的具有杀虫作用的组合物 | |
CN101647434A (zh) |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406195B (zh) | 含有乙虫腈和阿维菌素具有增效杀虫作用的组合物 | |
CN101485329B (zh) | 一种杀虫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598198B (zh) | 一种三唑类与烟碱类化合物复合种子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05102B (zh) | 一种含噻唑膦和鱼尼汀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642108A (zh) |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609562B (zh) | 含有螺螨酯和氟啶虫酰胺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
CN101617676B (zh) | 一种农药组合物 | |
CN101637165A (zh) |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356922B (zh) | 含有吡蚜酮和吡虫啉具有增效杀虫作用的组合物 | |
CN102342284A (zh) | 一种杀菌抗病组合物及其悬浮种衣剂 | |
CN102484994A (zh) | 苦参碱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增效组合物 | |
CN103609585B (zh) | 含有螺螨酯和噻虫胺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
CN101755813A (zh) | 一种含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814031B (zh) | 一种含有丁烯氟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4920391B (zh) | 一种含环氧虫啶和氯氟氰虫酰胺的杀螨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