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9471A - 一种含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9471A
CN101669471A CN200910171307A CN200910171307A CN101669471A CN 101669471 A CN101669471 A CN 101669471A CN 200910171307 A CN200910171307 A CN 200910171307A CN 200910171307 A CN200910171307 A CN 200910171307A CN 101669471 A CN101669471 A CN 101669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enpyram
desinsection
composition
soluble
pesticidal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1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帆
周超爱
蒋启银
曹小弟
王新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NGPAI CROP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NGPAI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NGPAI CROP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NGPAI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71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694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9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94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含有A、B两种活性组分,A为烯啶虫胺,B选自沙蚕毒素类似物杀虫单、杀虫双、杀虫安中的一种,A与B的比例基于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为1∶95~20∶1。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可以配制成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可溶性液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粒剂、乳油等,其中,活性组分重量百分含量为1%~99%。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并能有效扩大防治谱,对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苞虫高效,也可用于小麦、玉米、果树、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的多种害虫的防治。

Description

一种含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杀虫剂组合物,尤其涉及烯啶虫胺与另一杀虫剂的复配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烯啶虫胺,英文通用名:nifenpyram,化学名称:(E)-N-(6-氯-3-吡啶甲基)-N-乙基-N’-甲基-2-硝基亚乙基二胺。分子结构式如下:
Figure G2009101713077D00011
分子式:C11H15N4O2Cl    分子量:270.72
烯啶虫胺是日本武田公司1989年开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其杀虫机理主要是作用于昆虫神经结合部后膜,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昆虫异常兴奋、全身痉挛、麻痹而死,不仅内吸性强、渗透性好、杀虫谱广、活性高,而且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产生抗性的害虫有效,可用于防治同翅目害虫,如飞虱、粉虱、蚜虫、叶蝉、蚧等,鳞翅目害虫如小菜蛾、潜叶蛾、小食心虫等,鞘翅目害虫天牛等,缨翅目害虫蓟马等。对大多数作物特别是蔬菜如甘蓝、白菜、萝卜、黄瓜、西瓜、茄子等,果树如苹果、柑橘、梨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对蜜蜂等野生动物影响小,与第一代烟碱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
含有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品种在农业害虫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连续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杀虫谱不够广,不能为作物提供全面的保护等。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活性组分的混配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以上缺点。能产生增效作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活性组分混配,可以提高防效,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节约成本,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某些含有烯丁虫胺活性组分的杀虫组合物已有报道,例如中国专利CN101156580A和中国专利CN101336635A分别公开了阿维菌素与烯啶虫胺、杀螟丹与烯啶虫胺组成的杀虫组合物,但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中防治害虫多样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实践中多种害虫混合发生的问题,特别是水稻上稻飞虱频繁、严重发生的同时,也时常伴随二化螟、三化螟的发生为害,实践中也有将稻飞虱防治药剂与螟虫防治药剂混用的例子,但很难把握科学、合适的混用组合和比例,不是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就是容易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充分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提高防效、降低农用成本并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组分,一种为烯啶虫胺,一种选自沙蚕毒素类似物杀虫单、杀虫双或杀虫安中的一种。
所述杀虫单(Monosulfap),化学名称:1-硫代磺酸钠基-2-二甲氨基-3-硫代磺酸基丙烷;所述杀虫双(Bisulfap),化学名称:2-N,N-二甲胺基-1,3-双(硫代磺酸钠基)丙烷;所述杀虫安(profurife-aminium),别名杀虫手,化学名称:2-(N,N-二甲胺基)-1,3双硫代磺酸铵基丙烷。
杀虫单、杀虫双、杀虫安都是已知的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素类似物,作用机理相同,药剂进入昆虫体内迅速转化为沙蚕素或二氢沙蚕毒素,属乙酰胆碱竞争性抑制剂,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引起昆虫麻痹致死,对鳞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小麦、玉米、甘蔗、蔬菜等作物上的害虫。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含有A、B两种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组分A为烯啶虫胺,组分B选自沙蚕毒素类似物杀虫单、杀虫双、杀虫安中的任一种,A与B的比例基于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为1∶95~20∶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A与B的比例基于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较优选的为1∶30~2∶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A与B的比例基于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进一步优选为1∶20~1∶1。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根据需要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应用剂型,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可溶性粒剂、水分散颗粒剂、可溶性液剂(包括水剂)、乳油等。本发明组合物制剂中活性组分重量百分含量为1%~99%。
可湿性粉剂通常含有10-90%活性组分,除了固体惰性载体外,通常含有3-10%分散剂,还可以含有0-10%稳定剂和/或其它添加剂例如渗透剂、粘着剂。
可溶性粉剂通常含有10-99%活性组分,除了固体惰性载体外,通常含有润湿剂2-5%,还可以含有0-10%的添加剂如稳定剂、渗透剂。
可溶性粒剂通常含有10-90%活性组分,除了固体惰性载体外,通常含有润湿剂1-5%,粘合剂2-4%,稳定剂1-3%。
水分散粒剂通常制成10-100国际标准筛目(1.676-0.152mm)颗粒,可以通过挤压、浸渍或喷雾造粒方法制备。通常水分散粒剂含有1%-99%活性组分,除了固体惰性载体外,通常含有0-10%的添加剂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缓慢释放调节剂和粘合剂。
可溶性液剂(包括水剂)通常含有活性组分10-90%,润湿剂5-15%,溶剂5-70%,还可以含有0.1-20%的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抗冻剂等。
乳油通常含有10%-50%的活性组分,还含有溶剂(必要时还含有助溶剂)、2-20%乳化剂、0-20%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渗透剂、腐蚀抑制剂。
根据需要还可以将本发明的组合物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其它多种剂型。
制备以上各种制剂所用的助剂、表面活性剂及载体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例如:
溶剂可以是各种芳烃、脂肪烃、酮类、醚类等,如苯、二甲苯、丙酮、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甲醇、乙醇、萘烷、机油、石油醚等的一种或几种。
助溶剂可以为甲醇、苯酚、异戊醇、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丁酮、二甲基甲酰胺等的一种或几种。
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或湿润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仲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脂肪酸脂、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脂肪胺,或直接使用市售的乳化剂如农乳0201B、农乳0203B等。
用作分散剂和湿润剂的有:木质素磺酸钠、拉开粉、木质素磺酸钙、月桂醇硫酸钠、烷基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
增稠剂可以是合成的(如羰甲基醇、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酷)或天然的水溶性聚合物(如黄原胶、明胶、阿拉伯树胶、聚乙烯毗咯烷酮、硅酸镁铝、聚乙烯醇、聚乙二醇、酚醛树脂、虫胶、羰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等),以粉末、颗粒或胶乳形式加入制剂中。
消泡剂为泡敌、硅酮类、C8-10脂肪醇、磷酸酯类、C10-20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及酰胺等。
适合的固体载体包括天然的或合成的粘土和硅酸盐,适用于粉剂的固体载体包括天然形成的岩石粉末、白垩、石英、粘土、蒙脱土、二氧化硅、硅藻土、浮石、石膏、滑石、膨润土、高岭土、陶土及合成的磨碎的矿物质(如微分散的硅酸或氧化铝)。适合的颗粒载体包括破碎的和分级的天然岩石例如方解石、大理石、浮石、海泡石和白云石及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粉末制成的合成颗粒。
含水的分散液和乳化液(如用水稀释本发明可湿性粉剂或浓缩物得到的组合物)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上述乳液可以是油包水型的或水包油型的,可具有浓稠的浆状稠度。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呈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独制剂提供,使用前在容器(桶、罐等)中直接混合。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多种农业害虫,特别适合于防治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甘蔗等作物上的害虫,特别是刺吸式口器害虫和鳞翅目害虫,例如防治水稻上的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防治麦蚜,防治蔬菜上的小菜蛾、菜青虫、白粉虱、烟粉虱,防治甘蔗上的甘蔗条螟、二点螟等。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效,扩大了防治谱,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及用药次数,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实例中各组分百分含量或配比均以重量计。
制剂配方实例:
以下制剂配方实施例均按常规工艺制作。
实施例1 60%烯啶虫胺·杀虫单可湿性粉剂
烯啶虫胺10%,杀虫单50%,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5%,亚甲基双萘磺酸钠6%,轻质碳酸钙补至100%。
本实施例中烯啶虫胺和杀虫单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2∶1之间变化,形成新的实施例。还可以将杀虫单替换成杀虫双、杀虫安,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2 80%烯啶虫胺·杀虫单水分散粒剂
烯啶虫胺5%,杀虫单75%,十二烷基硫酸钠3%,蔗糖2%,亚甲基双萘磺酸钠4%,木质素磺酸钠2%,聚乙烯吡咯烷酮2%,硅藻土补至100%。
本实施例中烯啶虫胺和杀虫单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2∶1之间变化,形成新的实施例。还可以将杀虫单替换成杀虫双、杀虫安,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3 33%烯啶虫胺·杀虫安可溶性粉剂
烯啶虫胺3%,杀虫安30%,十二烷基硫酸钠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无水乳糖补充至100%。
本实施例中烯啶虫胺和杀虫安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2∶1之间变化,形成新的实施例。还可以将杀虫安替换成杀虫单、杀虫双,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4 42%烯啶虫胺·杀虫安可溶性粒剂
烯啶虫胺2%,杀虫安40%,木质素磺酸钠7%,十二烷基硫酸钠3%,磷酸三丁酯1%,无水乳糖填料补充至100%。
本实施例中烯啶虫胺和杀虫安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2∶1之间变化,形成新的实施例。还可以将杀虫安替换成杀虫单、杀虫双,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5 24%烯啶虫胺·杀虫双水剂
烯啶虫胺6%,杀虫双18%,月桂酸硫酸钠8%,乙醇6%,环氧化亚麻油2%,增效醚3%,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0.3%,氢氧化钠0.2%,水补充至100%。
本实施例中烯啶虫胺和杀虫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2∶1之间变化,形成新的实施例。还可以将杀虫双替换成杀虫单、杀虫安,形成新的实施例。
水剂作为可溶性液剂的一种特殊形式,上述实施例还可以用甲醇等有机溶剂取代水制成可溶性液剂。
实施例6 30%烯啶虫胺·杀虫双乳油
烯啶虫胺20%,杀虫双10%,农乳500#(邢台蓝天精细化工厂)6%,农乳601#(天津市精细化学制剂厂)3%,TX-10(邢台蓝天精细化工厂)5%,二甲基甲酰胺10%,环己酮10%,二甲苯补至100%。
本实施例中烯啶虫胺和杀虫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2∶1之间变化,形成新的实施例。还可以将杀虫双替换成杀虫单、杀虫安,形成新的实施例。
室内活性测定试验例:
两种杀虫剂活性组分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增效作用、相加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本发明采用孙云沛(Sun Y-P)法,通过计算共毒系数,评价混用效果。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00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明显小于100为拮抗作用,共毒系数在100左右为相加作用。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评价两种杀虫活性组分混合后的相互作用所通常采用的评价标准。
计算公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TI*混剂有效成分中A的含量+B剂的TI*混剂有效成分中B的含量
混剂的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LC50/混剂的LC50)*100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通常把A作为标准药剂)
实施例7 烯啶虫胺·杀虫单(杀虫安)对水稻稻飞虱的室内毒力联合测定
供试对象:水稻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fa Iugens)3龄若虫;室内饲养三代后的种群。
供试药剂:烯啶虫胺原药(含量95%)、杀虫单原药(含量95%)、杀虫安原药(含量95%)。
试验条件:温度:24-26℃,湿度:RH 60-80%,光照:L∶D=(16∶8)h
试验方法:用电子分析天平分别准确称取供试药剂,必要时先将原药以有机溶剂配成母液,再以水按试验设计剂量分别稀释成具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药液。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4.11-2008》,采用稻茎浸渍法,选取实验室培养的健壮一致的分蘖期水稻苗,连根挖取、洗净,剪成约10cm长的带根稻茎,于阴凉处晾至表面无水痕待用。将准备好的稻茎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30s,取出稍晾干,用湿脱脂棉包住根部保湿,外包保鲜膜置于试管中,每试管3株。挑选整齐一致的3龄若虫用吸虫器将其移人试管中,每试管15头,管口用纱布罩住。每处理4个重复和1个空白对照。处理后48小时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采用几率值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处理,求出毒力回归线的LC50,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并用孙云沛法算出共毒系数。
试验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烯啶虫胺·杀虫单对褐飞虱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LC50(mg/L)   AT1   TTI   共毒系数CTC
  烯啶虫胺   0.41   100
  杀虫单   198.25   0.21
  烯啶虫胺1+杀虫单90   25.87   1.58   1.30   121.59
  烯啶虫胺1+杀虫单30   8.86   4.63   3.43   135.07
  烯啶虫胺1+杀虫单20   5.17   7.93   4.96   159.92
  烯啶虫胺1+杀虫单10   1.95   21.03   9.28   226.60
  烯啶虫胺1+杀虫单5   0.97   42.27   16.84   251.01
  烯啶虫胺1+杀虫单1   0.52   78.85   50.10   157.37
  烯啶虫胺2+杀虫单1   0.59   69.49   66.74   104.13
  烯啶虫胺10+杀虫单1   0.44   93.18   90.93   102.48
  烯啶虫胺20+杀虫单1   0.43   95.35   95.25   100.11
表2:烯啶虫胺·杀虫安对褐飞虱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LC50(mg/L)   AT1   TTI   共毒系数CTC
  烯啶虫胺   0.41   100
  杀虫安   184.74   0.22
  烯啶虫胺1+杀虫安80   23.35   1.76   1.45   120.78
  烯啶虫胺1+杀虫安30   8.79   4.66   3.44   135.57
  烯啶虫胺1+杀虫安20   5.38   7.62   4.97   153.24
  烯啶虫胺1+杀虫安10   1.87   21.93   9.29   235.94
  烯啶虫胺1+杀虫安5   1.13   36.28   16.85   215.31
  烯啶虫胺1+杀虫安1   0.57   71.93   50.11   143.54
  烯啶虫胺2+杀虫安1   0.60   68.33   66.74   102.39
  烯啶虫胺10+杀虫安1   0.45   91.11   90.93   100.20
  烯啶虫胺20+杀虫安1   0.43   95.35   95.25   100.11
上述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烯啶虫胺与杀虫单或杀虫安混配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当A、B两组分的重量比例为1∶20~1∶1时,增效更加明显。
田间药效试验例:
实施例8 烯啶虫胺·杀虫单防治水稻褐飞虱和二化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于湖北监利尺八镇一农户晚稻田进行。根据实施例1和实施例2,并在此两例的基础上调整烯啶虫胺和杀虫单的重量比例以及两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形成6个不同剂型的田间试验例,按照每亩烯啶虫胺或杀虫单有效成分用药量接近,而合理设计混配制剂的亩用药量(具体见表3),按照亩用水量30-45kg的标准分别稀释500-3000倍进行喷雾处理。对照药剂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南通江山股份)每亩用药量20克,稀释1500倍,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江苏安邦电化)每亩用药量60克,稀释500倍,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小区随机排列。于喷药前调查基数,喷药后1天、7天、14天分别进行药效调查。
试验结果见表3
表3:烯啶虫胺·杀虫单防治水稻稻飞虱和二化螟的田间试验结果
Figure G2009101713077D00111
实施例9 烯啶虫胺·杀虫安防治水稻褐飞虱和二化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于湖北天门石河镇一农户晚稻田进行。根据实施例3和实施例4,并在此两例的基础上调整烯啶虫胺和杀虫安的重量比例以及两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形成6个不同剂型的田间试验例,按照每亩烯啶虫胺或杀虫安有效成分用药量接近,而合理设计混配制剂的亩用药量(具体见表4),按照亩用水量30-45kg的标准分别稀释500-1500倍进行喷雾处理。对照药剂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南通江山股份)每亩用药量20克,稀释1500倍,50%杀虫安可溶性粉剂(浙江宁波舜宏化工)每亩用药量60克,稀释500倍喷雾,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小区随机排列。于喷药前调查基数,喷药后1天、7天、14天分别进行药效调查。
试验结果见表4
表4:烯啶虫胺·杀虫安防治水稻稻飞虱和二化螟的田间试验结果
Figure G2009101713077D00121
实施例10 烯啶虫胺·杀虫双对水稻稻飞虱和三化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于湖北天门石河镇一农户中稻田进行。根据实施例5和实施例6,并在此两例的基础上调整烯啶虫胺和杀虫双的重量比例以及两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形成6个不同剂型的田间试验例,按照每亩烯啶虫胺或杀虫双有效成分用药量接近,而合理设计混配制剂的亩用药量(具体见表5),按照亩用水量30-45kg的标准分别稀释100-1500倍进行喷雾处理。对照药剂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南通江山股份)每亩用药量20克,稀释1500倍,18%杀虫双水剂(湖南益阳润野化工有限公司)每亩用药量250克,稀释150倍喷雾,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小区随机排列。于喷药前调查基数,喷药后1天、7天、14天分别进行药效调查。
试验结果见表5
表5:烯啶虫胺·杀虫双防治水稻稻飞虱和二化螟的田间试验结果
据上述田间试验结果来看,在烯啶虫胺或杀虫单、杀虫双、杀虫安亩有效成分用药量接近的情况下,混配制剂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的防效,由此可见烯啶虫胺与沙蚕毒素类似物混配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当组合物的两个组份重量比例合适的时候,能同时较好地防治水稻稻飞虱和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等两种不同类型的害虫。

Claims (7)

1、一种含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含有A、B两种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组分A为烯啶虫胺,组分B选自杀虫单、杀虫双、杀虫安中的任一种,A与B的比例基于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为1∶95~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与B的比例基于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优选为1∶30~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与B的比例基于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优选为1∶20~1∶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可按需要制成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可溶性液剂、可溶性粒剂、水分散粒剂、乳油及其它按常规方法制备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活性组分总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9%。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组合物中的两种有效成分以单独的制剂形式提供,使用时按所述的比例在配药或施药器械中混合形成组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水稻、小麦、玉米、果树、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的多种害虫的应用。
CN200910171307A 2009-08-21 2009-08-21 一种含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Pending CN1016694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1307A CN101669471A (zh) 2009-08-21 2009-08-21 一种含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1307A CN101669471A (zh) 2009-08-21 2009-08-21 一种含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9471A true CN101669471A (zh) 2010-03-17

Family

ID=42017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1307A Pending CN101669471A (zh) 2009-08-21 2009-08-21 一种含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6947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5299A (zh) * 2012-03-28 2013-10-23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啶虫丙醚与沙蚕毒素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3975918A (zh) * 2014-06-11 2014-08-13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38039A (zh) * 2013-12-26 2015-07-01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含三氟甲吡醚和杀虫单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5299A (zh) * 2012-03-28 2013-10-23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啶虫丙醚与沙蚕毒素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3355299B (zh) * 2012-03-28 2016-08-10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啶虫丙醚与沙蚕毒素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4738039A (zh) * 2013-12-26 2015-07-01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含三氟甲吡醚和杀虫单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975918A (zh) * 2014-06-11 2014-08-13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5918B (zh) * 2014-06-11 2016-08-24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4937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1637159A (zh)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农药组合物
CN101248800A (zh) 一种含有氟虫腈和苏云金杆菌的农药组合物
CN101658172A (zh) 一种含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17685A (zh) 一种复配农药杀虫剂
CN101642117A (zh)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58180A (zh) 一种含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1708000B (zh) 一种含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69492A (zh) 一种增效农用杀虫组合物
CN101642104A (zh) 一种含有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007931A (zh) 一种含有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37158A (zh)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1361488A (zh) 一种防治同翅目害虫的杀虫复配剂
CN104488947A (zh) 一种防治节瓜蓟马的药物组合物
CN101669471A (zh) 一种含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1755767A (zh) 一种含噻嗪酮与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17688A (zh) 一种含有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47434A (zh)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55816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1683072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1642108A (zh)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10954B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1622998B (zh)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农药组合物
CN101708009A (zh) 一种含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17676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