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2479B - 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2479B
CN101682479B CN2009800003030A CN200980000303A CN101682479B CN 101682479 B CN101682479 B CN 101682479B CN 2009800003030 A CN2009800003030 A CN 2009800003030A CN 200980000303 A CN200980000303 A CN 200980000303A CN 101682479 B CN101682479 B CN 1016824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ed automatic
burst
automatic retransfer
retransfer request
re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0003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2479A (zh
Inventor
陈义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FI Innovat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82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2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2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2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04L1/1851Time-out mechanisms using multiple ti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及装置。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通信系统中,接收器接收来自发送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若接收器无法译码子突发或在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未接收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增大接收器中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若重传计数器的数值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清除接收器中软性缓冲器中先前储存用以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目的的子突发的信息。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预先协商设置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与最大重传次数的参数。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接收到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传送后,接收器中一新的计时器指示经过第一阈值时间,标记缓冲器中的信息,若新的计时器指示经过第二阈值时间,清除已标记信息。

Description

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根据美国法典第三十五篇第119条,本申请案主张享有申请号为61/034512的美国临时申请案的优先权,该美国临时申请案于2008年3月7日提出申请,题目为宽带无线存取网络的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接收(Reception of DL HARQ for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该美国临时案的主题作为参考在此处加以引证。
本发明是有关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HARQ)通信方式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移动电话(cellular telephone)网络中,用户通信时使用手持话机(handset)。手持话机通常指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台与基站(BaseStation,BS)进行双向无线通信,并且,该基站为基站网络的一部分。用户的移动台可最初位于第一基站的通信范围中,并可与第一基站通信。接着,伴随用户的移动,该移动台从第一基站的通信范围中移出并进入第二基站的通信范围,移动台开始与第二基站通信。利用这种方式,用户可在由一个基站的通信区域移动至另一基站的通信区域过程中保持与基站网络的通信。由基站至移动台的通信可称为下行链路(DownLink,DL)通信,由移动台至基站的通信可称为上行链路(UpLink,UL)通信。上文所述基站与移动台网络不仅限于移动电话的通信使用,也可用于多种不同应用的通常使用,并可与多种不同协议与标准保持一致以达成多种目的,包括实现通用高速数据通信的目的。
在一些上述网络中,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受制于干扰,导致通信数据丢失。因此,有时会使用一种称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简称HARQ)的技术。在标准的自动重传请求(简称ARQ)方法中,在待传送的数据中加入错误检测位。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中,除加入错误检测位外,还加入错误更正位。当接收器接收一传送时,接收器使用错误检测位以确定数据是否有丢失。若数据有丢失,则该接收器能够使用该错误更正位来恢复(译码)该丢失数据。如果该接收器使用该错误更正位不能够恢复该丢失数据,则该接收器可使用第二次传送的额外数据(包括更多错误更正信息)来恢复该数据。错误更正可通过结合来自初始传送的信息与来自一个或多个后续重传的额外信息来实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有几种类型,在一些类型中,重传包括错误检测及错误更正信息,而不包括数据。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其它类型中,重传包括数据,也包括错误检测及错误更正信息。
图1(现有技术)所示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的简化示意图。在发送器处1,区块的顶部第1行包括数据位2及信道编码位3。在本实施例中,信道编码位3包括错误检测及错误更正信息。若在从发送器至接收器的第一次传送4中,承载数据位2的通信信号质量适当,则仅需信道编码位中的少量信道编码位来恢复接收器处的数据。相应地,在第一次传送4中,仅在通信中传送了数据位2及部分信道编码位3。若数据可适当恢复(译码),则无需更多次传送。然而,若第一次传送4发生错误至一定程度导致在接收器处数据无法恢复(译码),则尝试第二次传送5。在本技术中,由于接收器并非必需所有信道编码位来译码数据,因此,在第二次传送中,只发送第一次传送中未发送的部分信道编码位。若接收器接收第二次传送5并可顺利译码该数据,则无需更多重传。然而,若接收器仍然无法译码该数据,则实施第三次传送6。类似地,亦可实施第四次传送7。每一次连续传送通信越来越多的信道编码的信息,并期望接收器在重传序列的某个点上能够译码以及恢复数据,以排除错误。
图2(现有技术)所示为根据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的通信协议的一帧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帧结构并非实际帧结构,而是此处用以指导说明的目的的简化示意图。该帧包括下行链路子帧8以及上行链路子帧9。下行链路子帧8来自于基站,并通信至在该基站的通信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移动台。上行链路子帧9来自于移动台,并通信回传至基站。在基站的通信范围内可包括多个移动台。为避免多个移动台在同一时间发送多个上行链路子帧9以及互相干扰,基站在下行链路子帧8中包括上行链路映射(标识为UL-MAP)10。上行链路映射10多个移动台的上行链路通信,其中分别指定通信上行链路子帧的个别特定移动台以及该移动台将在何时发送该子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垂直轴线的单位表示可用于通信的不同子信道,水平轴线由左至右表示时间范围。因此如图2所示,上行链路子帧9在时间轴上紧随下行链路子帧8之后出现。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在通信过程中实施图1所示的第一次传送4。第一次传送4包括多个信息元(Information Elements,简称IEs)以及多个数据突发(如图2所示的BURST#1、BURST#2、BURST#3、BURST#4以及BURST#5)。每个突发包括一个或多个子突发。在图2所示的示意图中,突发BURST#1包括第一子突发(即SUB-BURST#1)与第二子突发(SUB-BURST#2)。子突发SUB-BURST#1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校验)码12(标识为CRC)。CRC校验码12为错误检测码。接收器接收第一次传送4,并使用该下行链路映射(标识为DL-MAP)11来确定在下行链路子帧8之后续部分中何处发现子突发SUB-BURST#1。然后,接收器使用CRC校验码12检测子突发SUB-BURST#1的完整性。若CRC校验成功,则确定子突发SUB-BURST#1的数据已通信成功,且无需子突发SUB-BURST#1的重传。接收器通过返回确认信号(ACKnowledgement,简称ACK信号)至发送器以响应。接收器在后续上行链路子帧9的一时间发送ACK信号。上行链路子帧9的该时间与位置可通过发送器在下行链路映射11的信息元(如图2所示的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号的信息元)中为接收器预先指定。另一方面,若通过CRC校验失败指示接收器不能适当译码数据,则接收器在上行链路子帧9的指定时间与位置返回否定应答信号(NegativeACKnowledgement,简称NACK信号)。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ACK信号或NACK信号在上行链路子帧9中的确认信道13中返回。图2所示的示意图为一简化图。需要理解,对包含ACK信号或NACK信号的实际上行链路子帧9而言,可在包含数据的帧(如本实施例中的子突发SUB-BURST#1)之后的几帧传送。
若发送器(基站)接收ACK信号,由于子突发的数据已适当译码,则发送器不再重传子突发。然而,若发送器接收NACK信号,则发送器以第二次传送5的形式重传该子突发至接收器。当然,第二次传送5发生在一后续下行链路子帧中。若之后接收器返回ACK信号,则通信完成。若接收器返回NACK信号,则发送器发送该子突发的再一次重传(第三次重传6)。在图1与图2的实施例中,在放弃该子突发数据的通信前,发送器可尝试三次重传(共计四次传送)。
图3(现有技术)是有关于“二次双态触变(twice-toggling)”问题的信号示意图。在如图3所示的信号示意图中,由顶部至底部表示时间进行的顺序。基站使用与一子突发进行通信的一序列号码(标识为AI_SN)来指示该子突发为先前传送的子突发的一次重传或为一新传送的子突发。若序列号码AI_SN与先前传送的子突发的序列号码相同,则接收器将本次传送视为先前子突发的一次重传。若检测到该序列号码AI_SN已发生双态触变,则接收器将本次传送视为另一子突发的传送。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基站尝试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第一子突发(简称HARQ SUB-BURST#1)的第一次传送14至移动台。CRC校验失败15,因此,移动台返回NACK信号16。基站接收NACK信号16,并通过HARQSUB-BURST#1的重传17以响应NACK信号16的接收。由于该传送为一次重传,因此,该重传的序列号码AI_SN为“1”,且该重传的序列号码AI_SN与第一次传送14的序列号码AI_SN相同。移动台接收重传17并仍然无法译码数据。第二次CRC校验失败18。直到基站在时刻19放弃,HARQSUB-BURST#1的传送尝试了四次(包括初始传送以及三次重传)。
当在时刻19放弃后,基站尝试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第二子突发(即HARQSUB-BURST#2)的传送20。由于传送20为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第一子突发(即HARQ SUB-BURST#1)的子突发的传送,序列号码AI_SN双态触变为“0”。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传送20并未由移动台接收。星形符号21指示没有接收到传送20。当经过一定时间后,当基站没有接收到ACK信号或NACK信号时,基站在重传22中尝试再次发送HARQ SUB-BURST#2。重传22也没有被接收到,如星形符号23所指示。当四次尝试(传送20及后续三次重传)后,基站放弃尝试发送HARQ SUB-BURST#2。
然后,基站尝试在通信过程中传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第三子突发(即HARQ SUB-BURST#3)。由于传送24为新子突发的传送,序列号码AI_SN再一次双态触变为“1”。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台接收到传送24。由于序列号码AI_SN指示传送24的子突发与先前已接收的HARQ SUB-BURST#1传送的子突发相同,因此,移动台错误地尝试将传送24与收集到的先前已接收的HARQ SUB-BURST#1传送的信息相结合,即移动台错误地尝试将HARQSUB-BURST#3与HARQ SUB-BURST#1软性结合(soft combining)。由于移动台没有接收到使序列号码AI_SN为“0”的HARQ SUB-BURST#2在通信过程中四次尝试中的任何一次,从而发生该“软性结合”错误。
图4(现有技术)是有关于“缓冲器溢出”问题的简化示意图。在传送25中,基站第一次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第一子突发(即HARQSUB-BURST#1)。通过CRC校验失败26所指示,移动台不能适当译码数据。由于移动台可利用HARQ技术实施与额外信道编码信息的软性结合,因此,移动台将来自第一次传送25的信息留存在移动台中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也称为软性缓冲器)中,并返回NACK信号27。基站接收NACK信号27并发送HARQ SUB-BURST#1的重传29。格子状区块28表示当前位于接收器中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HARQ SUB-BURST#1的信息。该软性结合缓冲器具有用于储存信息的固定存储器空间,在图4中以标记“软性缓冲器的容量”指示。当三次传送,传送25、传送29以及传送30后,如星形符号32所指示,移动台没有接收到HARQ SUB-BURST#1的第四次传送31。由于移动台未接收到第四次传送31,因此,移动台继续等待HARQ SUB-BURST#1的第四次传送。因此,移动台继续在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留存HARQ SUB-BURST#1的信息28,其中,该软性结合缓冲器用以软性结合即将进行的第四次传送的HARQ SUB-BURST#1的信息。然而,从基站的角度看,HARQ SUB-BURST#1的第四次传送失败。因此,基站放弃通信中对HARQ SUB-BURST#1的传送,并在传送33中传送HARQ SUB-BURST#2。移动台接收到HARQSUB-BURST#2的传送33,但CRC校验失败。因此,移动台应在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储存HARQ SUB-BURST#2的信息34,用以将来软性结合后续HARQ SUB-BURST#2的重传。推入该软性结合缓冲器的HARQSUB-BURST#2的信息34在图4中由纹线区块指示。由于来自HARQSUB-BURST#1通信失败的HARQ SUB-BURST#1的信息28在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仍然占据空间,如图4所示,当HARQ SUB-BURST#2的信息34储存进入该缓冲器时,缓冲器可能会溢出。即将储存的HARQ SUB-BURST#2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将丢失,从而导致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性能降低。
为解决上述及其它问题,有时候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中使用计时器。图5(现有技术)所示为传统移动台计时器在第一种情形下的操作示意图。所示系统为一种称为“异步重传”类型的系统,在该类型的系统中,传送与基站的尝试重传间的时间间隔可为不同时段。在这样一个“异步重传”系统中,多次重传尝试之间具有相对不规则的时间间隔。图5所示为一包含相对短暂的时间间隔的情形,然而,图6所示为一包含相对长的时间间隔的情形。该计时器的操作由线35、蝶形符号36以及指左箭头37表示。线35指示当移动台对HARQ SUB-BURST#1的第一次传送38接收后,该计时器开始计时。蝶形符号36标识该计时器。通过该CRC校验失败(标识为CRC NOK)39所指示,由于HARQ SUB-BURST#1无法适当译码,该计时器开始计时一时间间隔。指左箭头37指示该计时器失效(expire),停止计时,并清除(flush)软性缓冲器中的信息。若在经过该时间间隔之前HARQ SUB-BURST#1无法适当译码,则在计时器失效后,移动台清除软性结合缓冲器中HARQSUB-BURST#1的信息,以尝试解决潜在的缓冲器溢出问题。然而在图5所示的情形中,该计时器时间间隔很长,以致在该计时器失效(expire)之前,已经发生HARQ SUB-BURST#3的传送40。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就出现了先前所述的二次双态触变的问题。移动台接收到HARQ SUB-BURST#3的不能被译码的传送40,并检测到序列号码AI_SN与HARQ SUB-BURST#1的传送中的序列号码AI_SN相匹配,且该移动台不正确地尝试将传送40与储存在该移动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信息软性结合,即移动台不正确地尝试将HARQ SUB-BURST#3与HARQ SUB-BURST#1软性结合。为了使移动台能够接收该子突发,基站必须在后续重传41中重传HARQ SUB-BURST#3。而这是通讯系统所无法预见的。
图6(现有技术)为一异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系统中的传统移动台计时器在第二种情形下的操作示意图。在图6所示的情形中,若HARQSUB-BURST#1到时刻43为止仍未适当译码,计时器设置为在时间间隔42后失效。在如图所示的情形中,HARQ SUB-BURST#1的前两次传送(第一次传送与一次重传)的CRC校验失败,第二次重传44没有到达移动台。在时刻43,计时器失效,并且,移动台清除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储存的HARQSUB-BURST#1的信息。当清除后,移动台尝试在传送45中重传HARQSUB-BURST#1。然而,由于移动台先前清除了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HARQSUB-BURST#1的信息而无法进行软性结合,导致数据译码失败。在最坏情形下,传送45为HARQ SUB-BURST#1的第四次传送,并且移动台放弃尝试HARQ SUB-BURST#1的通信。相应地,在图5的情形中,移动台计时器的失效不合需求地迟,然而在图6所示的情形中,移动台计时器的失效又不合需求地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在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通信方式的系统中,接收器(例如,移动台)从发送器(例如,基站)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传送。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该系统为适用IEEE 802.16m标准的无线通信系统。
在第一方面,该接收器包含等待传送计时器与重传计数器。若该接收器无法适当译码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或在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确定未接收到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重传,则增大该接收器中的该重传计数器的数值。在该接收器中,该等待传送计时器用以确定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何时以及是否失效。若该接收器中的该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达到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则确定先前储存在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该子突发的信息应从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清除,其中,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位于该接收器中用以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目的。在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传送发生之前,该发送器与该接收器之间协商设置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与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的参数。在协商结束后,发送器通信一个或多个参数至接收器,以设置接收器中的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与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
在第二方面,基站具有传送一新的值(例如,重传间隔RI)至该移动台的能力。该接收的移动台配置以使用该新的值来设置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的时间,在此期间,若当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最新传送后,移动台在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未接收到来自基站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则移动台中的等待传送计时器机构将失效。在实施例中,该新的值来自该基站的适用IEEE 802.16的动态增加服务回传(Dynamic Service Addition Response,DSA-RSP)的传送。
在第三方面,适用IEEE 802.16e的移动台包含计时器机构、软性结合缓冲器以及处理机构。该计时器机构(LOST_MAP_CNT)追踪当移动台接收到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后的经过时间量。为实现后续可能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软性结合的目的,该软性结合缓冲器储存该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若通过计时器LOST_MAP_CNT指示的该经过时间达到第一阈值时间THR1,则该处理机构标记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若在该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接收后通过计时器LOST_MAP_CNT指示的该经过时间达到第二阈值时间THR2,则在另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储存入该软性缓冲器之前,该处理机构通过使该软性缓冲器清除已标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软性缓冲器的溢出。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包含:(a)当收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最新传送后,使用等待传送计时器,确定在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b)若在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未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则增大重传计数器的数值;(c)若所述的重传计数器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清除软性结合缓冲器,其中,所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所述的重传计数器及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设置在移动台上,以及步骤(a)至步骤(c)在所述的移动台上执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包含: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并尝试译码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若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不能被译码或在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未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重传,则增大重传计数器的数值;以及若所述的重传计数器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清除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包含:重传计数器机构,当接收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后,若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不能被译码或在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所述的装置未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重传,则增大所述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等待传送计时器机构,用以确定所述的装置未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重传时,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是否已失效;以及软性结合缓冲器,若所述的重传计数器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清除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中与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有关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包含:将来自基站的值传送至移动台,其中,配置所述的移动台使用所述的值来设置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当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最新传送后,在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若所述的移动台未接收到来自所述的基站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则所述的移动台中的等待传送计时器机构将失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包含:(a)使用计时器追踪当移动台接收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后的经过时间量;(b)若所述的经过时间量达到第一阈值时间,则标记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信息以得到已标记信息,其中,所述的已标记信息为所述的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以及(c)若所述的经过时间量达到第二阈值时间,则清除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所述的已标记信息,其中,步骤(a)至步骤(c)在所述的移动台上执行,以及其中,所述的计时器及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为所述的移动台的组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包含:计时器机构,用以在所述的装置接收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后追踪经过时间量;软性结合缓冲器,用以储存所述的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以及机构,若所述的计时器指示的所述的经过时间量达到第一阈值时间,则所述的机构标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子突发的信息,以及若所述的计时器指示的所述的经过时间量达到第二阈值时间,则所述的机构控制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清除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包含:(a)使用计时器在移动台接收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后追踪经过时间量;(b)若所述的经过时间量达到第一阈值时间,则标记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信息以得到已标记信息,其中,所述的已标记信息为所述的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以及(c)若所述的移动台确定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将要溢出,则清除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所述的已标记信息,其中,步骤(a)至步骤(c)在所述的移动台上执行,以及所述的计时器以及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为所述的移动台的组件。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及装置,可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二次双态触变问题及缓冲器溢出问题,保证了数据传送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并有效缩短传送时间。
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该描述乃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附图说明
本发明所附的多个附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其中,相同的数字代表相同的组件。
图1(现有技术)为说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的简化示意图。
图2(现有技术)为说明包含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3(现有技术)为称为“二次双态触变”问题的信号示意图。
图4(现有技术)为称为“缓冲器溢出”问题的简化示意图。
图5(现有技术)为传统移动台计时器在第一种情形下的操作示意图。
图6(现有技术)为传统移动台计时器在第二种情形下的操作示意图。
图7为依据新方面的适用IEEE 802.16m的系统操作的信号示意图。该系统的该移动台实现并包含一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该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与重传计数器交互操作。
图8为该等待传送计时器与该重传计数器在图7所示的信号序列中如何联合操作。
图9与图10为图7所示该移动台中的该等待传送计时器与该重传计数器在图7所示的信号序列中如何操作。
图11为该等待传送计时器与该重传计数器在该第一种情形下如何联合操作以避免图5所示传统系统在第一种情形下遇到的问题的信号示意图。
图12为该等待传送计时器与该重传计数器在该第二种情形下如何联合操作以避免图6所示传统系统在第二种情形下遇到的问题的信号示意图。
图13为IEEE 802.16e实施例在移动台未接收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期间的操作流程图。
图14为该IEEE 802.16e实施例响应该移动台对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信息的接收的操作流程图。
图15为图13所示处理流程的可选处理流程图。与图13所示的处理流程相比,图15的处理流程可在移动台未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期间使用。
图16为图13至图15的实施例的IEEE 802.16e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操作的实施例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根据多个图式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网络以及多个移动台,并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在特定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适用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的标准802.16m、802.16e或OFDM相关标准。
图7为适用IEEE 802.16m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信号示意图,其中,该无线通信系统包含基站100以及移动台101。移动台100使用一个新的计时器与一个重传计数器(标识为RE_TX_CNT),该新的计时器在此处称为“等待传送计时器”(标识为WAIT_TX_CNT)。计时器与计数器使用下述一种新的方式进行交互操作,并以示意图的方式示的如图8。
在图7所示的信号示意图中,示意图从顶部至底部表示时间进行的顺序。最初,基站与移动台协商并于“预定重传延迟(Predetermined RetransmissionDelay,简称PRD)间隔”达成一致,在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中,移动台中的等待传送计时器将失效。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可指定为一计数值,最大重传延迟间隔MAX_RE_DELAY。另外,基站及移动台协商并于“最大重传次数”(标识为MAX_RE_CNT)达成一致。在移动台中,在移动台放弃对子突发的通信并清除移动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先前储存的子突发信息之前,该MAX_RE_CNT确定尝试的最大重传次数。另外,基站与移动台协商并于“重传间隔(Retransmission Interval,RI)”达成一致。重传间隔RI为基站使用的参数,并为子突发的连续重传之间的最大允许(permissible)时间间隔。经过协商后,在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子帧中,基站将最大重传延迟间隔MAX_RE_DELAY、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重传间隔RI、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最大次数、以及ACK/NACK延迟时间通信至移动台101。更具体地,这些参数可在适用IEEE802.16的DSA-RSP动态增加服务回传MAC管理信息中由基站通信至移动台。与在动态增加服务回传MAC管理信息124中对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以最大重传延迟间隔MAX_RE_DELAY的形式)相比,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为重传间隔RI的一个已知功能(function)。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以最大重传延迟间隔MAX_RE_DELAY的形式)并不从基站通信至移动台,但重传间隔RI从基站通信至移动台,并且,移动台可从重传间隔RI中计算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即使新的参数正在通信过程中,用以通信该多个参数的帧结构可为图2所示的通用的传统格式。
移动台101接收该多个参数并储存该多个参数以用于后续移动台101与基站100的通信。该通信的发生先于如图7所示的该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HARQ SUB-BURST#1的传送102。最初,在传送102之前,移动台的重传计数器具有如图7所示的零值。在图7中,标记103“RE_TX_CNT=0”表示该重传计数器当前值为零。
接着,发生HARQ sub-burst#1的第一次传送102。与此同时,基站启动一个重传(重传间隔RI)计时器。线104指示重传间隔RI计时器开始计时。蝶形符号105表示重传间隔RI计时器。在所示实施例中,所用多个通信子信道中的一个具有噪声,并且移动台未接收到传送102的所有信息。移动台使用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一起发送的CRC校验码,来检测该通信子突发的完整性,但是,如图7的标识106所指示,CRC校验失败。由于传送102为子突发HARQ SUB-BURST#1的第一次传送,移动台101中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并未增大,仍然保持为零。需要注意,在图8中,若超出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或接收到的一次重传(不是首次传送,而是“重”传)无法译码,则增大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
然而,移动台101中启动了等待传送计时器。线107指示等待传送计时器的数值WAIT_TX_CNT开始计时。蝶形符号108表示该等待传送计时器。由于传送102无法译码,移动台返回NACK信号109至基站。
由于HARQ SUB-BURST#1的传送102失败,移动台将HARQSUB-BURST#1储存在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用于后续依据IEEE 802.16m中使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将HARQ SUB-BURST#1与其它HARQSUB-BURST#1的信息的结合。格子状区块111表示HARQ SUB-BURST#1的信息在软性结合缓冲器(也称为“软性缓冲器”)中的储存。标识“软性缓冲器的容量”表示软性缓冲器中的存储器空间的总量。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位于软性缓冲器顶部的空白部分112表示软性缓冲器中保留的自由存储空间。
由于HARQ SUB-BURST#1的第一次传送102失败,基站100尝试子突发的重传113。重传113的发生先于重传间隔RI计时器105的失效,从而如符号“×”110所指示,重传间隔RI计时器停止计时。因此,依据IEEE 802.16m,重传的序列号码AI_SN“0”与初始传送的序列号码AI_SN“0”相同。移动台101接收重传113并尝试译码该重传的HARQ SUB-BURST#1。如标识“CRCNOK”所指示,CRC校验再次失败。由于此次失败,移动台101返回NACK信号114,并将移动台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增大至值“1”。如线115所指示,再次启动该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即等待传送计时器开始计时。
基站尝试通信HARQ SUB-BURST#1的一次重传117。重传117发生在重传间隔RI计时器失效之前,从而通过“×”符号116所指示,重传间隔RI计时器停止计时。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重传117并未到达移动台。星形符号118表示传送被阻挡或者未到达预期的接收信号强度。因此,等待传送计时器的数值WAIT_TX_CNT继续增大直到预定重传延迟间隔119失效。指左箭头120指示等待传送计时器失效。计时器的失效导致移动台中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由“1”增大至“2”。由于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未达到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因此,自动重置该重传计数器并开始对另一预定重传延迟间隔计时。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基站没有接收到预期用以响应第二次重传117的ACK信号或NACK信号。当重传间隔RI计时器达到如指右箭头121所示的重传间隔RI时,重传间隔RI计时器失效。如图7所示的重传方式在传送与重传间的时间间隔内为“异步”,其中,该重传有可能为移动台在不同时段所尝试,并且,在所示实施例中,重传间隔RI计时器在重传117后失效。
伴随重传间隔RI计时器在时间121处失效,基站100尝试HARQSUB-BURST#1的另一次重传122。重传122到达了移动台101,但该CRC校验失败,因此,移动台101返回NACK信号123。移动台接收的一次重传不能被译码,导致移动台中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增大。因此,当接收到重传122,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由“2”增大至“3”。然而,“3”为移动台的重传计数器的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依据图8陈述的测试,移动台确定已达到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并清除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HARQ SUB-BURST#1的信息111,以及如图所示,将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重置为“0”。该等待传送计时器也被重置但并不开始计数。
基站100接收NACK信号123。在接收到NACK信号123的时刻,由于基站重传计数器具有值为“3”,基站放弃尝试通信HARQ SUB-BURST#1。接着,基站100尝试在传送126中通信下一个子突发HARQ SUB-BURST#2。在所示情形中,移动台接收传送126但再次无法适当译码HARQSUB-BURST#2。依据所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式,移动台将HARQSUB-BURST#2储存在软性结合缓冲器中,以备后续与后续HARQSUB-BURST#2的重传软性结合。纹线区块127表示储存在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HARQ SUB-BURST#2的信息。在有利的一方面,需要注意,由于不可用的HARQ SUB-BURST#1的信息111已在先前从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清除,因此,当确定HARQ SUB-BURST#2不能被译码时,为HARQSUB-BURST#2的信息127在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储存让出空间。相反地,在图4的现有技术实施例中,由于HARQ SUB-BURST#1的信息28在收到HARQ SUB-BURST#2的传送33时仍留存在软性缓冲器中,因此,该软性结合缓冲器溢出。
图9为说明当接收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时图7的移动台101中的等待传送计时器与重传计数器的操作流程图。最初,移动台101接收该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信息(步骤200),并解析(parse)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分配信息(步骤201)。该信息为包含多个信息元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下行链路映射的信息元”。该多个信息元中的一个(标识为DL_HARQ_Chase_SUBBURST_IE)通信一特定子突发的一特定分配。从该分配信息中,该移动台找寻该下行链路子帧中的该特定子突发(例如,HARQSUB-BURST#1),并判断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是否可译码(步骤202)。若该子突发可顺利译码(CRC校验成功),则该移动台产生ACK信号并译码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步骤203),清除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关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任何先前储存信息(步骤204),重置并停止等待传送计时器(步骤205),并重置重传计数器(步骤206)。这些任务可由例如位于移动通信装置内的基带处理器集成电路来执行。接着,发送该已产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反馈信号(在本实施例中,为ACK信号)(步骤207)。在一实施例中,该传送的发生通过该基带处理器将指令通信至该移动通信装置中的另一收发器集成电路来实现。
若确定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步骤202)不能被译码(CRC校验失败),则该移动台产生NACK信号(步骤208),并重置及启动等待传送计时器(步骤209)。判断本次传送是否为一次新的传送(步骤210),而不是一次重传。若确定该子突发(步骤210)为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第一次传送(与一次重传相对而言),则重置重传计数器(步骤211)并发送该已产生的NACK信号(步骤207)。然而,若确定该子突发(步骤210)为一次重传,则增大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步骤212),并判断已增大的重传计数器指数值RE_TX_CNT是否等于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步骤213)。若确定已增大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步骤213)等于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则清除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关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任何先前已储存的信息(步骤214)。重置重传计数器与等待传送计时器(步骤215)并发送NACK信号(步骤207)。若确定已增大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步骤213)不等于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则不清除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亦不重置该计时器与该计数器,并且发送NACK信号(步骤207)。
图10为说明移动台101在未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信息期间的操作流程图。首先,移动台101判断是否未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信息(步骤300)。若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信息,则处理跳转至图9顶部的步骤200。若未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信息,则处理通过图10的步骤继续进行。若在至少一个帧时段内未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分配信息(步骤300),则增大等待传送计时器的数值WAIT_TX_CNT(步骤301)。接着,判断已增大的等待传送计时器的数值WAIT_TX_CNT是否等于最大重传延迟间隔MAX_RE_DELAY,即判断预定重传延迟间隔是否失效(步骤302)。若确定已增大的等待传送计时器的数值WAIT_TX_CNT(步骤302)未达到最大重传延迟间隔MAX_RE_DELAY(对应于图7的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119),则处理返回步骤300。若确定已增大的等待传送计时器的数值WAIT_TX_CNT(步骤302)已达到最大重传延迟间隔MAX_RE_DELAY,则重置等待传送计时器并增大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步骤303)。然后,判断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是否等于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步骤304)。若确定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步骤304)已达到该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则清除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关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任何先前已储存的信息(步骤305)并重置重传计数器(步骤306)。若确定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步骤305)未达到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则处理返回步骤300。若在图10所示的流程图的任意点,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信息,则处理跳转至图9所示顶部的步骤200。
图11为说明等待传送计时器与重传计数器如何联合操作以避免图5所示在第一种情形下惯常发生的错误软性结合问题。最初,移动台101中的重传计数器具有一“0”值。移动台101接收HARQ SUB-BURST#1的第一次传送400,但是却不能被译码。由于传送400为第一次传送而非重传,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并未增大,仍保持所示“0”。移动台101返回NACK信号401。基站100通过发送HARQ SUB-BURST#1的重传402来响应。本次重传也不能被译码。因此,移动台101增大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至“1”,并返回NACK信号。下一次重传403也不能被译码,因此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增大至“2”。然而,如图所示移动台101未接收到接下来的重传404。因此,移动台101中的等待传送计时器在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后失效。指左箭头405指示该时间耗尽(time out)条件。由于该等待传送计时器失效,移动台中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增大至“3”。“3”为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因此,立即清除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关于HARQSUB-BURST#1的信息,并将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重置为“0”。如图10中步骤306所指示,重传计数器RE_TX_CNT被重置但并未被重启。接着,当对HARQ SUB-BURST#2的传送进行四次失败的尝试406-409后,移动台尝试在传送410中传送一新子突发(HARQ SUB-BURST#3)。即便传送410的序列号码AI_SN(“1”)与最新接收到的传送403的序列号码AI_SN(“1”)相同,移动台获知,由于该清除事件,不应尝试进行软性结合。在HARQ SUB-BURST#3的第一次传送中成功译码HARQ SUB-BURST#3。
图12为说明等待传送计时器与重传计数器联合如何操作以避免图6所示在第二种情形下惯常发生的错误软性结合问题。最初,移动台101中的重传计数器具有一“0”值,且基站中的重传计数器具有一“0”值。移动台101接收到来自基站100的HARQ SUB-BURST#1的第一次传送500,但是CRC校验失败,且确定该子突发不能被译码。由于传送500为HARQ SUB-BURST#1的第一次传送而非重传,移动台101中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并不增大,仍保持所示“0”。移动台101返回NACK信号501。基站100通过发送HARQ SUB-BURST#1的一次重传502来响应。本次重传仍然不能被译码。因此,移动台101将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增大至“1”,并返回NACK信号503。在此处所示的第二种情形,移动台101未接收到第三次传送尝试504。因此,在指左箭头505指示的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后,等待传送计时器失效,且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增大至“2”。由于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并未达到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3”,因此,重置等待传送计时器并立即重启。重启后的等待传送计时器的计时如垂直线506所指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等待传送计时器再次失效之前,基站100尝试发送HARQSUB-BURST#1的第四次传送507。先前储存在软性缓冲器中的HARQSUB-BURST#1的信息与来自传送507的HARQ SUB-BURST#1的信息的软性结合成功发生,使得CRC校验成功508。因此,移动台101返回ACK信号509。相应地,避免了图6所示传统操作的第二种情形下该软性结合缓冲器在时刻43对HARQ SUB-BURST#1的不必要的清除。该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与重传计数器联合操作以避免软性结合缓冲器的过早清除,从而允许发生成功的软性结合。
上述重传计数器机构与该等待传送计时器可在接收器中实施为一硬件计数器与一硬件计时器,或为一软件实施的计数器与一软件实施的计时器。在该软件实施的计数器与计时器的情形中,该机构中的每一个可包含一缓存器或其它类型的连续的存储组件,该软件实施的计数器与计时器的内容可通过软件更新。因此,如此的软件实施的计数器机构或计时器机构也包括并涉及适量的硬件。
IEEE 802.16e实施例
在上述图7所示适用IEEE 802.16m的系统中,基站与移动台之间协商一参数(例如,重传间隔RI或最大重传延迟间隔MAX_RE_DELAY),然后,移动台使用该参数定义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因此,基站设置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然而,在一个适用IEEE 802.16e的实施例中,基站与移动台之间并未协商如此的参数。而是,移动台包含一新的计数器(标识为LOST_MAP_CNT),且移动台设置该新的计时器将要失效的时间。移动台在不从基站接收任何重传间隔RI或最大重传延迟间隔MAX_RE_DELAY的条件下,设置计时器LOST_MAP_CNT的失效时间。在图7的适用IEEE802.16m的实施例与此处所述适用IEEE 802.16e的实施例之间,存在第二区别,该第二区别在于该软性缓冲器的清除机构。在图7的实施例中,若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达到图8中说明的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则清除该软性结合缓冲器。然而,在该802.16e的实施例中,若该新的计时器指示达到第一阈值时间THR1,则并不清除该软性结合缓冲器;而是,若该新的计时器达到THR1,标记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该子突发的信息,但是该已标记信息并不清除。系统持续运作。若在一后续时间,当一另外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将写入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时,该软性结合缓冲器将发生溢出,则在该时间(例如,当该新的计时器指示达到第二阈值时间THR2时),清除先前的已标记信息,从而为该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让出空间,并避免软性缓冲器发生溢出。
图13至图16为说明IEEE 802.16e的实施例的操作流程图。IEEE 802.16e也使用异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重传方式。只要移动台未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即发生图13的处理流程。若未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信息(例如,移动台无法译码分配信息)(步骤600),则增大计时器的数值LOST_MAP_CNT(步骤601)。接着,判断已增大的计数器的数值LOST_MAP_CNT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间THR1(步骤602)。若已增大的计时器的数值LOST_MAP_CNT指示(步骤602)达到第一阈值时间THR1,则软性缓冲器既不清除亦不标记软性缓冲器中的任何信息。达到第一阈值时间THR1可通过计时器LOST_MAP_CNT的计数值与第一阈值时间THR1的计数值相等来指示。
然而,若确定该第一阈值时间THR1(步骤602)已达到,则处理继续至确定是否达到第二阈值时间THR2,即判断已增大的计数器的数值LOST_MAP_CNT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间THR2(步骤603)。达到第二阈值时间THR2可通过计时器LOST_MAP_CNT的计数值与第二阈值时间THR2的计数值相等来指示。若确定第二阈值时间THR2(步骤603)未达到,则对储存在软性缓冲器中的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进行标记(步骤604),其中,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当前不能被译码。或否则,对储存在该软性缓冲器中的当前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进行指定。名词“blur”或“BLUR”用以称呼如此的已标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然后,基站可传送一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或可继续尝试当前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然而,若确定第二阈值时间THR2(步骤603)已达到,则确定软性结合缓冲器有溢出危险。清除该软性缓冲器中的已标记的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并重置计数器LOST_MAP_CNT(步骤605)。如何确定两个阈值时间THR1与THR2可与图14相关描述如下。
为响应移动台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信息(步骤606),发生图14的处理流程。解析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分配信息(步骤607)。接着,判断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是否可译码(步骤608)。若确定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步骤608)可顺利译码,则产生ACK信号并译码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步骤609),清除软性缓冲器中的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步骤610),以及发送已产生的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反馈信号(步骤611)。若确定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步骤608)不能被译码,则产生NACK信号(步骤612)。然后,判断本次重传是否为一次新的传送(步骤613),而不是一次重传。若确定该传送(步骤613)为新的传送,则重置重传计数器(步骤614)并计算第一阈值时间THR1与第二阈值时间THR2(步骤61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阈值时间THR1的计算等于(MAX_RE_CNT+1-RE_TX_CNT)*MIN_INTVL,其中MIN_INTVL为三帧时间。若一帧时间等于五毫秒,则MIN_INTVL即为十五毫秒。第二阈值时间THR2的计算等于(THR1+MAX_RE_CNT*MIN_INTVL)。当计算第一阈值时间THR1与第二阈值时间THR2(步骤615)后,发送该已产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反馈信号(步骤611)。第一阈值时间THR1与第二阈值时间THR2的值可为时间间隔,次数,或等于时间间隔或次数的计数值,第一阈值时间THR1与第二阈值时间THR2的值依赖于如何实现计时器LOST_MAP_CNT。
若确定该传送(步骤613)并非一次新的传送,则增大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步骤616)。然后,判断已增大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是否等于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步骤617)。若确定已增大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步骤617)不等于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则按照如上所述计算第一阈值时间THR1与第二阈值时间THR2(步骤615)。然而,若确定已增大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步骤617)等于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则清除软性缓冲器中的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步骤618)。在另一实施例中存在另外的条件(图中未示)。当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位于第一阈值时间THR1与第二阈值时间THR2之间时,移动台暂时标识软性缓冲器中内容,以得到已标记信息。若移动台后续确定软性缓冲器即将溢出,则当移动台清除软性缓冲器以避免溢出时,移动台首先清除该已标记的缓冲器中内容,即清除软性缓冲器中的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
在执行图13与图14所示处理的移动台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台中的数字基带集成电路包含计时器LOST_MAP_CNT的计时器机构、软性结合缓冲器以及数字处理器,其中,该数字处理器执行储存在处理器可读介质中的指令。该处理器可读介质可例如适量的半导体存储器,该适量的半导体存储器可为移动台的一部分。储存在该存储器中并通过该处理器来执行的软件,可使该处理器执行图13和图14的步骤。在图14的步骤611中,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反馈信号通过移动台的收发集成电路由该移动台传送。
图15为图13的处理流程的一可选处理流程。在图15所示处理中执行图15中的处理步骤600及601-605。因此,所用相同的参考数字用以标识图13与图15中的相同步骤。然而,在图15中,判断是否存在连续的DL-MAP缺失(步骤620)。若确定(步骤620)不存在连续的DL-MAP缺失,则重置或清除计时器LOST_MAP_CNT(步骤619)。
需要注意,图13与图15描述一个帧时间内执行的操作。在每个帧的开始,该移动台确定是否应跟随图13或图15中的步骤,或者是否应跟随图14的步骤。相应地,如图16所指示,当移动台以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分配信息元接收到DL-MAP时,该移动台执行图14的操作。另一方面,若该移动台未接收到DL-MAP,则该移动台执行图13或图15的操作。
图16为说明图13至图15的实施例的IEEE 802.16e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操作实施例的时序图。在下行链路子帧(i)的开始,基站在DL-MAP中发送一个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分配信息。该下行链路子帧(i)在图16中标识为“DL i”。基站的操作在上述子帧序列的顶部进行说明,移动台的操作在下述子帧序列的底部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译码不成功,移动台接收该信息并在上行链路子帧(i+1)中将HARQNACK信号返回至基站。该移动台接收该重传,但再次无法成功译码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并返回HARQ NACK信号。接着,基站与上行链路子帧(i+4)中重传该分配信息。在本实施例,本次重传被阻挡。该移动台无法译码该分配信息,因此,依据图13或图15的处理流程来增大移动台的计时器的数值LOST_MAP_CNT。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8)

1.一种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包含:
(a)当收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最新传送后,使用等待传送计时器,确定在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为确定是否已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的所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所允许的最大重传延迟间隔;
(b)若在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未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则增大重传计数器的数值;
(c)若所述的重传计数器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清除软性结合缓冲器,其中,所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所述的重传计数器及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设置在移动台上,以及步骤(a)至步骤(c)在所述的移动台上执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更包含当所述的移动台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时,若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不能被译码,则增大所述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大所述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的步骤包含使用计时机构来追踪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的时段,以及,若使用所述的计时机构确定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到达结束之时,则重新启动所述的计时机构,以追踪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的时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为第一时间间隔,所述的第一时间间隔开始于所述的移动台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所述的最新传送之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为第二时间间隔,所述的第二时间间隔开始于所述的移动台传送否定应答信号之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最新传送后,所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开始对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进行计时;但若所述的移动台发送所述的重传的否定应答信号,则增大所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的数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更包含:
(d)当所述的移动台接收到另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时,重置所述的重传计数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更包含:
(d)当所述的移动台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后,若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可顺利译码,则重置所述的重传计数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清除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为清除与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有关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以及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中与其它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有关的其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仍然储存在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并不清除。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为第三时间间隔,所述的第三时间间隔为所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的数值的一次增大至下一次增大的固定时间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为第四时间间隔,所述的第四时间间隔等于多个帧的持续时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若所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确定在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未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
13.一种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包含:
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并尝试译码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
若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不能被译码或在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未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重传,则增大重传计数器的数值;以及
若所述的重传计数器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清除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其中,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为确定是否已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所允许的最大重传延迟间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两次连续重传间的重传间隔小于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更包含:
若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可顺利译码,则重置所述的重传计数器。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更包含:
若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第二突发可顺利译码,则重置所述的重传计数器。
17.一种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包含:
重传计数器机构,当接收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后,若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不能被译码或在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所述的装置未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重传,则增大所述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
等待传送计时器机构,用以确定所述的装置未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重传时,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是否已失效;以及
软性结合缓冲器,若所述的重传计数器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清除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中与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有关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信息,其中,所述的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为确定是否已接收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所允许的最大重传延迟间隔。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更包含:
处理器,用以操作耦接于所述的重传计数器机构以及所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机构,其中,所述的处理器确定何时清除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为移动台。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传计数器机构包含硬件计数器,以及所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机构包含硬件计时器。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传计数器机构为利用软件实施的计数器,以及所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机构为利用软件实施的计时器。
22.一种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包含:
(a)使用计时器追踪当移动台接收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后的经过时间量;
(b)若所述的经过时间量达到第一阈值时间,则标记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信息以得到已标记信息,其中,所述的已标记信息为所述的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以及
(c)若所述的经过时间量达到第二阈值时间,则清除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所述的已标记信息,其中,步骤(a)至步骤(c)在所述的移动台上执行,以及其中,所述的计时器及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为所述的移动台的组件。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更包含:
(d)在所述的移动台上设置重传计数器;
(e)在所述的移动台上确定第一计数器数值,以对应所述的第一阈值时间,其中,步骤(e)所述的确定至少部分基于帧时间参数及所述的重传计数器指示的重传次数;以及
(f)在所述的移动台上确定第二计时器数值,以对应所述的第二阈值时间。
24.一种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包含:
计时器机构,用以在所述的装置接收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后追踪经过时间量;
软性结合缓冲器,用以储存所述的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以及
机构,若所述的计时器指示的所述的经过时间量达到第一阈值时间,则所述的机构标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子突发的信息,以及若所述的计时器指示的所述的经过时间量达到第二阈值时间,则所述的机构控制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清除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为移动台,其中所述的移动台包含集成电路,以及所述的计时器机构、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及标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的所述的机构为所述的集成电路的组件。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电路包含处理器,所述的处理器执行复数条指令,其中,所述的计时器机构为可利用软件实施的计时器,所述的计时器包含第一指令集,以及标记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的所述的机构包含第二指令集。
27.一种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包含:
(a)使用计时器在移动台接收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后追踪经过时间量;
(b)若所述的经过时间量达到第一阈值时间,则标记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信息以得到已标记信息,其中,所述的已标记信息为所述的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以及
(c)若所述的移动台确定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将要溢出,则清除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所述的已标记信息,其中,步骤(a)至步骤(c)在所述的移动台上执行,以及所述的计时器以及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为所述的移动台的组件。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更包含:
(d)若所述的经过时间量达到第二阈值时间,则清除所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所述的已标记信息。
CN2009800003030A 2008-03-07 2009-03-06 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16824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451208P 2008-03-07 2008-03-07
US61/034512 2008-03-07
US61/034,512 2008-03-07
US12/380,538 US9203562B2 (en) 2008-03-07 2009-02-28 Cooperating timer and retransmission counter for buffer management in a HARQ wireless network
US12/380,538 2009-02-28
US12/380538 2009-02-28
PCT/CN2009/070660 WO2009109140A1 (en) 2008-03-07 2009-03-06 Cooperating timer and retransmission counter for buffer management in a harq wireless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2479A CN101682479A (zh) 2010-03-24
CN101682479B true CN101682479B (zh) 2013-04-17

Family

ID=40798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0003030A Active CN101682479B (zh) 2008-03-07 2009-03-06 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203562B2 (zh)
EP (1) EP2255476B1 (zh)
JP (1) JP2011514083A (zh)
CN (1) CN101682479B (zh)
TW (1) TWI519097B (zh)
WO (1) WO20091091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05C (zh) * 1993-08-02 2001-02-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话手机及其控制方法
JP4447028B2 (ja) * 2007-08-10 2010-04-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GB2463558B (en) * 2008-09-17 2011-01-19 Lg Electronics Inc Harq processing method based on maximum number of transmissions
US8611265B2 (en) * 2008-11-26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ing HARQ ACK with scanning and sleep in WiMAX systems
US8560696B2 (en) * 2009-04-28 2013-10-15 Intel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advanced-MAP information elements in mobile networks
KR101673183B1 (ko) * 2009-06-16 2016-1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타이머 보상을 통한 데이터 관리방법 및 장치
WO2011001469A1 (ja) * 2009-07-01 2011-01-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8429479B2 (en) 2009-09-16 2013-04-2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o increase the throughput of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protocol
US9185722B2 (en) * 2010-02-15 2015-1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optimization
JPWO2011111212A1 (ja) * 2010-03-11 2013-06-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2255709B (zh) * 2010-05-17 2016-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基站、终端及无线通信系统
US8781035B2 (en) * 2011-01-07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ing re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data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891466B2 (en) * 2011-04-29 2014-11-18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handling soft buffer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TWI466489B (zh) * 2011-11-11 2014-12-21 Accton Technology Corp 無線網路裝置及其自動設定參數方法
CN103036661B (zh) * 2013-01-08 2015-06-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具有自愈功能的自动请求重传方法
KR20150081603A (ko) * 2014-01-06 2015-07-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딩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660719B2 (en) * 2014-11-17 2017-05-2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inimizing propagation times of queued-up datalink TPDUs
US9998360B2 (en) 2014-11-17 2018-06-1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inimizining message propagation times when brief datalink interruptions occur
JP2018101823A (ja) * 2015-04-28 2018-06-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0225837B2 (en) * 2015-04-29 2019-03-05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HARQ operation for unlicensed band
EP3335488B1 (en) * 2015-08-14 2019-05-15 Sony Corporatio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EP3566354B1 (en) * 2017-01-05 2020-10-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multiple harq entity design
US11101935B2 (en) * 2017-03-24 2021-08-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acket data units
CN108988994B (zh) * 2017-05-31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15665796A (zh) * 2020-01-10 2023-01-3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5003A (zh) * 1998-11-30 2002-02-0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重复请求协议
CN1476267A (zh) * 2002-05-10 2004-02-18 ���ǵ�����ʽ����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重传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US7103817B1 (en) * 2001-04-19 2006-09-0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controlling frame re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864362A (zh) * 2003-08-14 2006-11-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在软切换期间分组重传的时间监视
CN101132260A (zh) * 2006-08-22 2008-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上行链路异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重传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69613A (ja) 2001-08-27 2003-03-0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データ品質保証システム
JP4198921B2 (ja) * 2002-02-28 2008-12-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適応無線パラメータ制御方法、QoS制御装置、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6901063B2 (en) 2002-05-13 2005-05-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delivery in conjunction with a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DE60236377D1 (de) 2002-08-13 2010-06-24 Panasonic Corp Hybrides automatisches Wiederholungsaufforderungsprotokoll
JP2004187010A (ja) * 2002-12-03 2004-07-02 Sharp Corp データ処理装置、通信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US7586922B2 (en) * 2004-03-12 2009-09-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viding higher layer packet/frame boundary information in GRE frames
US7643419B2 (en) * 2004-05-07 2010-01-0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data lifespan timer for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transmissions
JP2005328317A (ja) 2004-05-14 2005-11-24 Fujitsu Ltd 通信装置、再送制御方法
US7584397B2 (en) * 2004-06-10 2009-09-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data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and controlling H-ARQ processes
EP1776797B1 (en) * 2004-06-29 2009-08-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acket-based data processing techniqu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JP2006253980A (ja) * 2005-03-10 2006-09-21 Fujitsu Ltd 受信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US20070259665A1 (en) * 2006-05-03 2007-11-08 Chiu Chun-Yuan Error detection and re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20070109313A (ko) * 2006-05-10 2007-11-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데이터 처리를 위한 효율적인 재전송 요청 장치 및방법
KR20070119859A (ko) * 2006-06-16 2007-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의 순서 뒤바뀜 현상을효율적으로 해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7804841B2 (en) 2006-09-25 2010-09-28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deciding a transmitting region for an allocated transmitting burst in a frame of an OFDMA system
US20090168770A1 (en) * 2007-12-28 2009-07-02 Shantidev Mohanty Techniques for efficient transfer of medium access control structur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5003A (zh) * 1998-11-30 2002-02-0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重复请求协议
US7103817B1 (en) * 2001-04-19 2006-09-0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controlling frame re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476267A (zh) * 2002-05-10 2004-02-18 ���ǵ�����ʽ����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重传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864362A (zh) * 2003-08-14 2006-11-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在软切换期间分组重传的时间监视
CN101132260A (zh) * 2006-08-22 2008-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上行链路异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重传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68920A1 (en) 2009-07-02
EP2255476A1 (en) 2010-12-01
JP2011514083A (ja) 2011-04-28
TWI519097B (zh) 2016-01-21
EP2255476B1 (en) 2012-12-26
US9203562B2 (en) 2015-12-01
WO2009109140A1 (en) 2009-09-11
CN101682479A (zh) 2010-03-24
EP2255476A4 (en) 2011-03-16
TW200939684A (en) 200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2479B (zh) 无线网络中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US1015386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adopting a reliable stop-and-wait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tocol
CN101208894B (zh) 具有多个互补反馈机制的自动重发请求(arq)协议
JP4414442B2 (ja) 広帯域無線接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自動再伝送要求運用装置及び方法
US8050248B2 (en)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A2571504C (en)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data, and a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20190379491A1 (en) Retransmission for punctured signals
EP2238705B1 (en) Harq operation method for retransmitted data
US20100265906A1 (en) Method of exchanging data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mobile station
EP1684455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EP286357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control signaling
US201100937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errors in a synchronous ul harq process
US201602188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use more 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in a distributed network topology with limited harq processes
KR100278288B1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다수의 응답신호를 이용한 무선패킷 재전송방법
CN11387273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1069561A1 (en) Synchronised data transmissions
WO2019071463A1 (en) REQUEST FOR AUTOMATIC HYBRID REPEAT WITHOUT GRANT
CN116015565A (zh)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hawkat et al. An efficient selective-repeat arq scheme for half-duplex infrared links under high bit error rate conditions
WO2009098610A2 (en) A method for acknowledging reception of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30

Address after: Taiwan Hsinchu County China jhubei City, Taiwan five yuan a Street No. 3 Building 7

Patentee after: Atlas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00, No. 1 Duxing Road, Xinzhu City, Hsinchu Science Industrial Park,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MediaTek.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