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4551B - 利用双卡系统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双卡系统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4551B
CN101674551B CN2008102155478A CN200810215547A CN101674551B CN 101674551 B CN101674551 B CN 101674551B CN 2008102155478 A CN2008102155478 A CN 2008102155478A CN 200810215547 A CN200810215547 A CN 200810215547A CN 101674551 B CN101674551 B CN 1016745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user
communication
sign indicating
indicating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155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4551A (zh
Inventor
张和麻
何俊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S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S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S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S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155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745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74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4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4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45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双卡系统来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的方法,该方法用来提供产品广告、投资机会、最新活动发布、限时优惠信息、信息公告或移动商务服务,以供使用者浏览。

Description

利用双卡系统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双卡系统来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ICM Direct于2002年针对一项移动广告的研究中指出,在英国总计5,200位手机用户受访者中显示,约有6%的人会浏览短信所示广告信息或查询所示网站;4%更会因此而购买该广告商品。由此可见短信营销的广告诱人之处。因而,短信营销日益热门,发展速度比起当初的电子邮件营销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其实时阅读的独特功能,又是任何营销工具都比不上的,这也是短信营销受到许多无线通信系统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与专业广告营销公司青睐的原因。
目前短信营销大都将广告短信发送给特定或非特定的消费者手机,其中包括电信运营商自己发出针对新服务或费率的促销信息,以及其它运营商掌握消费者手机号码之后,大量传送的短信广告。
但这当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广告主如何取得一般消费者的移动电话号码,有些是直接发送广告内容的短信至一批电话号码区间,如0928000001至0928000100,一次发送至100个电话号码,有些则是以不正当手段或非法购买取得电话号码,这不仅影响一般消费者(广告短信接收者)的权利,实际的广告效益不尽理想,甚至造成一般消费者的困扰而引起反效果。再者就是广告主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将广告内容传送给电信运营商的号码用户,但合作费用较高,一般中小型企业的广告商或许较难接受。本发明的发明人有鉴于此,将短信广告方案以新的方式进行包装,不仅解决了接收者者名单取得的困扰,更增添了接收者对该条广告短信的接受度。
此外,目前大多广告商所发送的短信营销仍仅限于广告的散布,只能局限于单方的传送,无法通过电信业者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交流。举例来说,当广告商通过短信销售一样商品时,若消费者有兴趣购买,消费者除了依短信所刊登的网站,上网点选订购;或依短信所指示回拨的电话,来语音订购之外,并没有一个直接而立即的订购方式。如此,很多潜在的客户,会因为购买的手续太过于繁琐而失去对该项商品的购买意愿。因此,若能够提供一种可与消费者有直接且立即性互动的平台,将有助于商品在销售上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利用双卡系统来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的方法,该方法用于提供服务给第一通信服务范围的使用者,该使用者拥有具有第一移动电话号码的第一通信卡,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当使用者进入第二通信服务范围时,提供第二通信卡给该使用者,以使得该第二通信卡与所述第一通信卡结合使用,其中该第二通信卡具有第二移动电话号码和辨识码,该辨识码用于辨别该使用者的身份;启动所述第二移动电话号码,使该第二移动电话号码生效,并通过该第二移动电话号码提供服务;以及当使用者离开所述第二通信服务范围之后,改为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电话号码提供所述服务;其中在该使用者离开所述第二通信服务范围后,只要所述第一通信卡与所述第二通信卡处于结合状态,则所述辨识码仍然维持有效,而当所述第一通信卡与所述第二通信卡不处于结合状态,则所述辨识码将无效。
根据本发明构想,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要求该使用者传送回传信号;接收该使用者所传送的所述回传信号;接收所述第二通信卡所传送的所述辨识码;辨别所述辨识码是否有效;以及根据该辨识码,辨别使用者的身份。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回传信号为短信。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辨识码在使用者传送所述回传信号之后被激活。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跨领域服务平台内,建立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所述使用者的个人数据、所述第一移动电话号码、以及所述第二移动电话号码。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个人数据包括付款账户数据、身份认证数据、通信联络数据或家庭背景数据。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付款账户数据包括信用卡数据、预付卡数据或现金卡数据。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服务是通过短信传送的方式来提供的。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服务包括提供产品广告、投资机会、最新活动发布、限时优惠信息、信息公告或移动商务服务,以供该使用者浏览。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第一通信卡或所述第二通信卡包括用户识别模块(SIM)卡、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卡、使用者识别模块(UIM)卡或可移动使用者识别模块(RUIM)卡。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第一通信卡与所述第二通信卡能同时置入移动电话的卡槽中。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第二通信卡内建有用户识别应用开发工具(SIMTool Kit,STK)。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利用双卡系统来建立交易服务平台的方法,该方法用于提供交易服务给拥有通信卡的使用者,其中该通信卡具有移动电话号码,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交易卡,以使得该交易卡与所述通信卡结合使用,其中该交易卡具有辨识码,该辨识码用于辨别该使用者的身份;在所述交易服务平台内,建立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使用者的个人数据和所述移动电话号码;传送信息到所述移动电话号码,以供使用者浏览;要求使用者传送回传信号;接收使用者所传送的回传信号;接收所述交易卡所传送的所述辨识码;辨别该辨识码是否有效;以及根据该辨识码,辨别使用者的身份并找出该使用者对应的个人数据;其中当所述通信卡与所述交易卡处于结合状态,则所述辨识码为有效,当所述通信卡与所述交易卡不处于结合状态,则所述辨识码为无效。此时,倘若欲使辨识码有效,则需重新注册到数据库。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回传信号为短信。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辨识码在使用者传送所述回传信号之后被激活。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个人数据包括付款账户数据、身份认证数据、通信联络数据或家庭背景数据。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付款账户数据包括信用卡数据、预付卡数据或现金卡数据。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信息是通过短信的方式来传送的。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信息包括产品广告、投资机会、最新活动发布、限时优惠信息或信息公告。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通信卡包括用户识别模块(SIM)卡、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卡、使用者识别模块(UIM)卡或可移动使用者识别模块(RUIM)卡。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交易卡包括信用卡、金融卡、悠游卡、现金卡、储值卡、识别卡、门禁卡或会员卡。
根据本发明构想,所述通信卡与所述交易卡能同时置入移动电话的卡槽中。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显示依据本发明一种双卡系统;
图2为依据本发明一种利用双卡系统建立一跨领域服务平台的方法流程图;以及
图3为依据本发明一种利用双卡系统建立一交易服务平台的方法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1芯片卡
102通信模块卡
S201~S210步骤
S301~S308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式在本质上系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如前所述,短信营销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于,广告主如何取得一般消费者的移动电话号码。本发明除了克服上述问题,更想到配合消费者的属性作适当商品的营销,以减少消费者对于短信营销的反感,并进而诱发起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除了商品的销售推广之外,本发明更希望能够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接下来,将分别以两个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如何利用双卡系统来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
第一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图1显示了依据本发明一种双卡系统(包含通信芯片卡101和通信模块卡102),而图2为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双卡系统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的方法流程图。由于一般移动电话的电信运营商所设立的通信基地台仅局限于所提供的通信服务范围,也就是说,其具有地域性,因此,当使用者离开其服务范围时,倘若欲使用原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号码拨打服务范围之外的电话时,就必须通过其它电信运营商的基地台才能够收到信息。因此,当使用者出国旅行时,原电信运营商会以较高的通信费率计费,一般称之为国际漫游费。如此,使得使用者在国外期间,除非必要,不然,尽可能地长话短说,以致无法随意尽兴地任意畅谈。
考虑到这一点,本发明想到利用观光客组团来台观光的机会,经由导游向每一位观光客提供一个台湾当地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号码。通过这样,不仅可以让导游更容易地与每一位观光客联络,增加管理上的方便性,更可以让团员彼此之间联系感情。
首先,在步骤S201,为了有效管理及服务每一位成员,在提供具有当地号码的通信芯片卡101之前,会先请每一位成员提供其个人数据,包含:付款账户数据(如信用卡、预付卡、现金卡或其它支付平台的数据)、身份认证数据、通信联络数据(含所属国家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移动电话号码)、家庭背景数据等等。这些数据会被输入到一个跨领域服务平台的数据库中。上述支付平台也可为网络交易安全支付平台,诸如:支付宝。
接下来,在步骤S202,提供一个除了具有台湾当地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号码之外,还内建一个特定辨识码的通信芯片卡101。而该号码和辨识码也会被输入到上述跨领域服务平台的数据库中。藉此,经由辨识码便可轻易找到对应使用者的个人数据,并达到辨别使用者身份的目的。该通信芯片卡101实际上是一个具有SIM卡功能的薄板电路板,用来与一般SIM卡重叠结合并同时插入于手机的SIM卡槽中,以构成双卡系统。在此实施例中,该通信芯片卡101与使用者所属国家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模块卡102结合。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上述通信芯片卡101和通信模块卡102不应受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用户识别模块(SIM)卡,其还可为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卡、使用者识别模块(UIM)卡或可移动使用者识别模块(RUIM)卡。
之后,在步骤S203,在导游将通信芯片卡101交给使用者后,通信芯片卡101的号码便启动且立即可使用,为了方便启动,通信芯片卡101为一电话预付卡(或电话储值卡),如此,使用者就不需要亲自通过电信运营商申办号码,既方便又节省时间。
在步骤S204,往后,在使用者离开台湾回国之前,均可直接通过传送短信到通信芯片卡101的号码来提供服务给使用者,服务可包含:提供产品广告、投资机会、最新活动发布、限时优惠信息、信息公告或移动商务服务,以供使用者浏览。
在步骤S205,等到使用者离开台湾回国之后,就改为通过传送短信到通信模块卡102的号码来提供上述服务。
此外,通信芯片卡101中内建有用户识别应用开发工具(SIM Tool Kit,STK),因此,当使用者回国之后,虽然跨领域服务平台会依照步骤S201中输入数据库的通信模块卡102的号码数据来提供服务,但若使用者想搭配使用不同的通信模块卡102时,使用者可通过所述用户识别应用开发工具STK来更改通信芯片卡101所搭配的通信模块卡102的号码数据。也就是说,通信芯片卡101可与具有不同号码的不同通信模块卡102结合使用。这时,使用者只要通过变更后的通信模块卡102,连同辨识码传送一个短信到跨领域服务平台,则跨领域服务平台将改为通过变更后的通信模块卡102(变更后的号码)来提供服务。换言之,辨识码必须通过短信的传送方式来启动、更新或变更。
以产品广告为例,在步骤S206,使用者会收到跨领域服务平台所发出一条短信,短信内容为:“顶极爱文芒果一箱500元…若欲订购,请回传1…”,该条短信会要求使用者回传一条短信来回复。
在步骤S207,这时,倘若使用者欲购买该项商品,则仅需以短信回传1,不需要大费周章地输入一长串个人数据、付款账户数据、通信联络数据等,因为只要通信芯片卡101与通信模块卡102处于结合状态,那么不论使用者是利用通信芯片卡101的号码或通信模块卡102的号码来回传短信,跨领域服务平台均可接收通信芯片卡101所一并传送的辨识码。
然后,在步骤S208和步骤S209,在跨领域服务平台收到使用者所回传的短信后,会先判断是否一并收到辨识码,也就是辨识码是否有效。当通信芯片卡101与通信模块卡102处于结合状态,则使用者回传短信的同时,通信芯片卡101会一并传送该辨识码,如此,辨识码视为有效。反之,当通信芯片卡101与通信模块卡102不再处于结合状态,则使用者回传短信的同时,通信芯片卡101并不会一并传送该辨识码,如此,辨识码视为无效。此时,倘若欲使辨识码有效,则需重新注册到数据库。
接下来,在步骤S210,跨领域服务平台再利用步骤S201所建立的数据库与所接收到的辨识码作比对,便可得知所欲购买上述产品的使用者个人数据、付款账户数据(如信用卡、预付卡、现金卡、或其它支付平台的数据)、通信联络数据等。通过这样,便可简化使用者回复上的繁杂手续过程。接下来,跨领域服务平台会再以短信的方式,与使用者确认其付款方式和金额,再从依照使用者指定的付款账户中进行扣款,并依据上述通信联络数据寄送商品,让整个购买流程既简单又方便。
第二实施方式
请再同时参照图1和图3,图1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双卡系统(包含交易芯片卡101和通信模块卡102),而图3为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双卡系统建立交易服务平台的方法流程图。由于一般移动电话的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服务仅局限于通信相关服务,无法提供其它金融交易相关的服务。因此,本发明想到利用双卡系统的方式,为使用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功能与服务,使得移动电话除了通信的功能之外,还多了信用卡、金融卡、悠游卡、现金卡、储值卡、识别卡、门禁卡或会员卡等的功能。同时,也可藉此提供产品广告、投资机会、最新活动发布、限时优惠信息、信息公告或移动商务的服务。在此实施例中,将以提供悠游卡功能的交易芯片卡101为例。
首先,在步骤S301,为了有效管理交易芯片卡101,在提供交易芯片卡101给已具有通信模块卡102的使用者之前,会先请使用者提供其个人数据,包括:付款账户数据(如信用卡、预付卡、现金卡或其它支付平台的数据)、身份认证数据、通信联络数据(含所述通信模块卡102的移动电话号码)、家庭背景数据等等。这些数据会被输入到一个交易服务平台的数据库中。上述支付平台还可为网络交易安全支付平台,诸如:支付宝。
接下来,在步骤S302,提供一个除了具有悠游卡功能之外,还内建一个特定辨识码的交易芯片卡101。通过这样,经由辨识码便可轻易找到对应使用者的个人数据,并达到辨别使用者身份的目的。该交易芯片卡101实际上是一个具有非接触式智能卡功能的薄板电路板,用来与一般SIM卡重叠结合并同时插入于手机的SIM卡槽中,以构成双卡系统。在此实施例中,该交易芯片卡101与使用者所拥有的通信模块卡102结合。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上述通信模块卡102不应受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用户识别模块(SIM)卡,其还可为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卡、使用者识别模块(UIM)卡或可移动使用者识别模块(RUIM)卡。
在将交易芯片卡101交给使用者后,交易芯片卡101便立即可使用。为了方便管理,交易芯片卡101为储值卡,并且可通过交易服务平台数据库中的付款账户数据进行扣款加值服务。如此,使用者就不需要再亲自到便利商店或捷运站进行充值,既方便又节省时间。
在步骤S303,交易服务平台会直接通过传送短信到通信模块卡102的号码来提供信息,以供使用者浏览,信息可包含:产品广告、投资机会、最新活动发布、限时优惠信息或信息公告。
产品广告为例,在步骤S304,使用者会收到交易服务平台所发出一条短信,短信内容为:“顶极爱文芒果一箱500元…若欲订购,请回传1…”,该条短信会要求使用者回传一封短信来回复。
在步骤S305,这时,倘若使用者欲购买该项商品,则仅需以短信回传1,不需要大费周章地输入一长串个人数据、付款账户数据、通信联络数据等,因为只要交易芯片卡101与通信模块卡102处于结合状态,那么每当使用者利用通信模块卡102的号码来回传短信时,交易服务平台均可接收交易芯片卡101所一并传送的辨识码。
然后,在步骤S306和步骤S307,在交易服务平台收到使用者所回传的短信后,会先判断是否一并收到辨识码,也就是辨识码是否有效。当交易芯片卡101与通信模块卡102处于结合状态,则使用者回传短信的同时,交易芯片卡101会一并传送该辨识码,如此,辨识码视为有效。反之,当交易芯片卡101与通信模块卡102不再处于结合状态,则使用者回传短信的同时,交易芯片卡101并不会一并传送该辨识码,如此,辨识码视为无效。此时,倘若欲使辨识码有效,则需重新注册到数据库。
接下来,在步骤S308,交易服务平台再利用步骤S301所建立的数据库与所接收到的辨识码作比对,便可得知所欲购买上述产品的使用者个人数据、付款账户数据、通信联络数据等。藉此,便可简化使用者回复上的繁杂手续过程。接下来,跨领域服务平台会再以短信的方式,与使用者确认其付款方式和金额,再从依照使用者指定的付款账户中进行扣款,并依据上述通信联络数据寄送商品,让整个购买流程既简单又方便。
总而言之,本发明除了克服了广告主在取得一般消费者的移动电话号码所遇到的问题之外,更简化整个商品购买流程上的繁琐过程。不仅减少了消费者对于短信营销的反感,并进而诱发起消费者利用短信的购买意愿。藉此,提供给广告主一个新的销售服务平台。
虽然本发明已由上述实施例详细叙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不脱离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22)

1.一种利用双卡系统来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的方法,该方法用于提供服务给第一通信服务范围的使用者,该使用者拥有具有第一移动电话号码的第一通信卡,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当使用者进入第二通信服务范围时,提供第二通信卡给该使用者,以使得所述第二通信卡与所述第一通信卡结合使用,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卡具有第二移动电话号码和辨识码,该辨识码用于辨别使用者的身份;
启动所述第二移动电话号码,使该第二移动电话号码生效,并通过该第二移动电话号码提供服务;以及
当使用者离开所述第二通信服务范围之后,改为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电话号码提供所述服务;
其中在使用者离开所述第二通信服务范围后,只要所述第一通信卡与所述第二通信卡处于结合状态,则所述辨识码仍然维持有效,而当所述第一通信卡与所述第二通信卡不处于结合状态,则所述辨识码将无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要求使用者传送回传信号;
接收使用者所传送的所述回传信号;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卡所传送的所述辨识码;
辨别所述辨识码是否有效;以及
根据所述辨识码,辨别使用者的身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传信号为短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辨识码在使用者传送所述回传信号之后被激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跨领域服务平台内,建立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所述使用者的个人数据、所述第一移动电话号码以及所述第二移动电话号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个人数据包括付款账户数据、身份认证数据、通信联络数据或家庭背景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付款账户数据包括信用卡数据、预付卡数据或现金卡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服务是通过短信传送的方式来提供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服务包括提供产品广告、投资机会、最新活动发布、限时优惠信息、信息公告或移动商务服务,以供使用者浏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卡或所述第二通信卡包括用户识别模块卡、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卡、使用者识别模块卡或可移动使用者识别模块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卡内建有用户识别应用开发工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卡与所述第二通信卡能同时置入移动电话的卡槽中。
13.一种利用双卡系统来建立交易服务平台的方法,该方法用于给拥有通信卡的使用者提供交易服务,其中所述通信卡具有移动电话号码,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交易卡,使得该交易卡与所述通信卡结合使用,其中所述交易卡具有辨识码,该辨识码用以辨别使用者的身份;
在所述交易服务平台内,建立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使用者的个人数据和所述移动电话号码;
传送信息到所述移动电话号码,以供该使用者浏览;
要求使用者传送回传信号;
接收使用者所传送的所述回传信号;
接收所述交易卡所传送的所述辨识码;
辨别所述辨识码是否有效;以及
根据所述辨识码,辨别使用者的身份并找出该使用者对应的个人数据;
其中当所述通信卡与所述交易卡处于结合状态,则所述辨识码为有效,当所述通信卡与所述交易卡不处于结合状态,则所述辨识码为无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辨识码在使用者传送所述回传信号后被激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传信号为短信。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个人数据包括付款账户数据、身份认证数据、通信联络数据或家庭背景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付款账户数据包括信用卡数据、预付卡数据或现金卡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是通过短信的方式来传送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产品广告、投资机会、最新活动发布、限时优惠信息或信息公告。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卡包括用户识别模块卡、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卡、使用者识别模块卡或可移动使用者识别模块卡。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交易卡包括信用卡、金融卡、悠游卡、现金卡、储值卡、识别卡、门禁卡或会员卡。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卡与所述交易卡能同时置入移动电话的卡槽中。
CN2008102155478A 2008-09-09 2008-09-09 利用双卡系统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45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55478A CN101674551B (zh) 2008-09-09 2008-09-09 利用双卡系统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55478A CN101674551B (zh) 2008-09-09 2008-09-09 利用双卡系统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4551A CN101674551A (zh) 2010-03-17
CN101674551B true CN101674551B (zh) 2012-03-21

Family

ID=42021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554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4551B (zh) 2008-09-09 2008-09-09 利用双卡系统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745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5739B (zh) * 2014-05-20 2017-03-15 北京智联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薄膜sim卡和访问手机sim卡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11633Y (zh) * 1999-12-02 2000-12-20 刘川 双卡移动电话
CN2439148Y (zh) * 2000-08-10 2001-07-11 厦门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手机
EP1551196A1 (en) * 2002-09-13 2005-07-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gateway home location register and a method of subscriber s rout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11633Y (zh) * 1999-12-02 2000-12-20 刘川 双卡移动电话
CN2439148Y (zh) * 2000-08-10 2001-07-11 厦门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手机
EP1551196A1 (en) * 2002-09-13 2005-07-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gateway home location register and a method of subscriber s rout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4551A (zh) 201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71668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content items to mobile terminals
Juntunen et al. Deploying NFC technology for mobile ticketing services–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business model issues
US20070213991A1 (en) Method for buying items using SMS or MM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EP1584009A2 (en) A system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distributing, and/or redeeming promotional offers using electronic devices
CN102663630A (zh) 一种采用nfc标签的零售促销系统和方法
CN106779647A (zh) 一种支付结算方法及系统
CN105117926A (zh) 智能装置及其实现人数统计的方法
JP5309646B2 (ja) 会員管理システム、会員管理方法、及びサーバ
CN101674551B (zh) 利用双卡系统建立跨领域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的方法
CN202720686U (zh) 一种消费积分管理系统
TW502190B (en) Commodity ordering method of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thereof
KR101721862B1 (ko) 온라인상에서의 쿠폰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050007986A (ko) 단문 메시지를 이용한 전자 상거래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1241580A (zh) 一种没有实体会员卡由会员自设虚拟会员号码的消费方法
KR20120020679A (ko) 모바일 소셜 네트워크 서비스를 이용한 가계부 자동 기록방법
Datta et al. Could mobile banking go global?
US20140003591A1 (en) Carding card replenishment system
CN101511064A (zh) 业务获取、终端充值和业务受理的方法以及用户识别模块
CN102194194A (zh) 获得商家的会员信息并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方法
JP2003087440A (ja) 広告メール通信方法および広告メール通信システム
CN105321085A (zh) 一种线上线下可互动的综合性商品促销系统及其方法
KR20010094010A (ko) 문자 메시지 서비스를 이용한 무선 전자상거래 방법
KR20000064044A (ko) 무선통신단말기를 이용한 쿠폰서비스 시스템
CN1808492A (zh) 用移动短信识别会员身份和反馈会员活动情况的方法
KR20150000540A (ko) Nfc태그와 연동하는 포스시스템의 매장할인혜택을 이용한 마케팅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