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3924B - 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及使用其的常温收缩性管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及使用其的常温收缩性管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3924B
CN101673924B CN2009101705367A CN200910170536A CN101673924B CN 101673924 B CN101673924 B CN 101673924B CN 2009101705367 A CN2009101705367 A CN 2009101705367A CN 200910170536 A CN200910170536 A CN 200910170536A CN 101673924 B CN101673924 B CN 101673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rope
protuberance
hole enlargement
holding member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05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3924A (zh
Inventor
田代丰明
高冈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000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1587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73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3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3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3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spension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以及使用扩径保持部件的常温收缩性管的扩径保持方法,当利用芯绳形成扩径保持部件时,即使不进行焊接,也可以运送或在现场施工时能够将常温收缩性管保持为扩径的状态。由芯绳(10)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1)是这样构成的:通过使芯绳(10)的一部分(12)的第一凸部(23)和相邻配置的芯绳(10)的一部分(11)的第二凹部(26)嵌合,并且通过使芯绳(10)的一部分(12)的第一凹部(25)和相邻配置的芯绳(10)的一部分(11)的第二凸部(24)嵌合,从而构成所述扩径保持部件。

Description

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及使用其的常温收缩性管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常温收缩性管保持为扩径状态的扩径保持部件(拡径保持部材)、尤其涉及适于对在高压用电缆(cable)的绝缘处理中使用的壁厚的常温收缩性绝缘筒进行扩径保持的扩径保持部件,以及使用该扩径保持部件的常温收缩性管单元。 
背景技术
在连接电缆时,利用连接衬套(sleeve)电连接一侧的电缆的导体和另一侧的电缆的导体,在连接部的外周安装绝缘性的橡胶制常温收缩性管、即所谓的常温收缩性绝缘筒从而进行绝缘处理。 
安装在电缆上之前的常温收缩性管,通过将芯绳(コア紐)卷成螺旋状的圆筒状的扩径保持部件而被保持在直径扩张了的扩径状态。当解开卷绕的芯绳而从常温收缩性管内除去扩径保持部件时,常温收缩性管收缩而紧贴在电缆的外周面上。 
作为这种扩径保持部件,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扩径保持部件由具有凹凸状的嵌合部分的树脂制的芯绳形成。 
(现有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87106号公报 
上述芯绳通常利用缠绕成形装置卷绕成筒状,同时通过超声波焊接机以一定间隔焊接嵌合部分,从而做成扩径保持部件。由此,确保能够耐住常温收缩性管的收缩力(面压)的强度。尤其,由于高压电缆用的壁厚的常温收缩性绝缘筒在径向上要收缩的力(面压)大,所以在将其扩径的扩径保持部件中,需要进行芯绳彼此之间的焊接。 
但是,在超声波焊接芯绳的嵌合部分的情况下,其焊接强度还会因芯绳的成形材料的品质或成形精度的不均而变化。 
当芯绳的焊接强度弱时,在常温收缩性管对扩径保持部件施加的面压的作用下,扩径保持部件的圆筒形状有时会崩溃。此外,有时芯绳的嵌合状态会自然解开。尤其,为了将常温收缩性管安装在电缆连接部上,在拔出芯绳,卷解至中间,常温收缩性管缩径至中途部分,成为从中途部分扩径的状态时,常温收缩性管的收缩力强力作用在扩径保持部件的端部的芯绳上,从而扩径保持部件的圆筒形状崩溃。 
相反,在超声波焊接引起的强度过剩的情况下,存在芯绳无法拔出,不能除去扩径保持部件,不能使常温收缩性管缩径,从而无法施工的顾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径保持部件以及使用该扩径保持部件的常温收缩性管单元,即使在常温收缩性管的面压高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芯绳的凹凸状的嵌合来耐住面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扩径保持部件,为一种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其用于将常温收缩性管保持为扩径后的状态,所述扩径保持部件是将芯绳卷绕成螺旋状,通过使芯绳的相邻的部分彼此嵌合而形成为圆筒形状而成的,所述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芯绳具有: 
第一平坦面; 
第二平坦面,其形成于与所述第一平坦面相反的位置; 
第一凸部,其从所述第一平坦面侧相对于所述第一平坦面斜向突出形成,并且沿所述芯绳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二凸部,其从所述第二平坦面侧向与所述第一凸部相同的朝向斜向突出形成,并且沿所述芯绳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一凹部,其从所述第一凸部的前端侧朝向所述第一平坦面斜向形成,并且沿所述芯绳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及 
第二凹部,其从所述第二凸部的前端侧朝向所述第二平坦面斜向形成,并且沿所述芯绳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是通过使所述芯绳的所述第一凸部与相邻配置的所述芯绳的一部分的所述第二凹部嵌合,并且使所述芯绳的 所述第一凹部与相邻配置的所述芯绳的所述第二凸部嵌合而构成。 
该扩径保持部由于芯绳的凸部和凹部倾斜嵌合,所以对在扩径保持部件的径向内侧施加力时,凸部和凹部的倾斜的侧面彼此相碰产生阻力。其结果是该扩径保持部件可以耐住常温收缩性管的更大的面压。 
在本发明中,所谓平坦面是指当卷绕芯绳制成扩径保持部件时,整体上形成为大致平坦的面。在本发明中,在第一平坦面上,在常温收缩性管的内表面即使存在不产生问题的范围的凹凸也可以。此外,在第二平坦面上,为了除去扩径保持部件,如后述那样在拉伸芯绳的端部时不产生问题的范围内也可以存在凹凸。 
本发明的扩径保持部件,优选所述芯绳的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在口部处的宽度小于里部的宽度。 
由此,由于会产生当第一凸部从第二凹部被拔出时的拔出阻力以及第二凸部从第一凹部被拔出时的拔出阻力,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扩径保持部件的芯绳彼此的嵌合状态自然崩溃的情况。即,能够以比操作者的意图更快的速度防止芯绳解开的故障。 
本发明的扩径保持部件,优选所述芯绳的所述第一凸部及所述第二凸部的前端以平滑膨胀的方式形成,与所述第一凸部及所述第二凸部的前端嵌合的所述第二凹部及所述第一凹部的里部以平滑扩展的方式形成。 
由此,芯绳将常温收缩性管扩径并能够保持住的耐力变大,并且当解开扩径保持部件时能够顺利拔出芯绳。 
本发明的扩径保持部件,优选所述第一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平坦面倾斜的角度、所述第二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平坦面倾斜的角度、第一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平坦面倾斜的角度以及第二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平坦面倾斜的角度大致等于角度θ,该角度θ为30度以上且70度以下。 
通过设角度θ为30度以上且70度以下,容易同时兼顾解开卷绕的芯绳并从常温收缩性管内除去扩径保持部件时的操作性以及防止扩径保持部件的自然崩溃。 
本发明的扩径保持部件优选所述角度θ为40度以上。 
通过设角度θ为40度以上,可以使解开卷绕的芯绳所需的拔出力成为更希望的大小。 
本发明的扩径保持部件更优选所述角度θ为45度以上且65度以下。 
通过设角度θ为45度以上且65度以下,即使因挤压成形条件的差异而使角度θ有差异,也能够降低拔出力的差异。 
此外,本发明的常温收缩性管单元,是通过所述的扩径保持部件对常温收缩性管单元进行扩径。 
根据该常温收缩性管单元,能够更稳定地保持将常温收缩性管扩径后的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通过芯绳的嵌合而能够耐住大的常温收缩性管的面压的扩径保持部件以及常温收缩性管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由本发明的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如图1所示的芯绳的相邻部分的嵌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如图2所示的芯绳的形状的图,(A)是右侧视图,(B)是主视图,(C)是后视图,(D)是俯视图; 
图4是表示如图3所示的芯绳的尺寸例的图; 
图5是表示芯绳要被拔出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从常温收缩性管被扩径保持的状态开始拔出芯绳,并且常温收缩性管紧贴在电缆的外周面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用于形成扩径保持部件的旋转辊(roll)的侧视图; 
图8是用于形成扩径保持部件的旋转辊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试制的芯绳的尺寸及角度的测量位置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角度θ和拔出力的关系的散布图; 
图11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扩径保持部件的芯绳的形状的图,(A)是右侧视图,(B)是主视图,(C)是后视图,(D)是俯视图; 
图中: 
1-扩径保持部件;10、10A-芯绳;11、12-一部分;21-第一平坦 面;22-第二平坦面;23-第一凸部;24-第二凸部;25-第一凹部;26-第二凹部;101-拔出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由本发明的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所示的扩径保持部件1是利用芯成形装置(未图示)将具有凹凸形状部分的长条的芯绳10卷绕为螺旋状而形成的圆筒状的部件。扩径保持部件1也被称为螺旋芯(spiral core),芯绳10具有可弯曲性。 
芯绳10要求具有能耐住常温收缩性管要收缩的力的强度,其是由在使用环境温度下很难软化,并能够维持常温收缩性管的扩径状态的材质成形的。芯绳10例如通过挤压成形而制作,并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质例如聚丙烯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来制作。芯绳10的前端部90从扩径保持部件1中穿过,在相反侧被拔出。该部分90作为从常温收缩性管除去扩径保持部件1时拉拔用的拔出线材101使用。 
芯绳10的拔出力在考虑下述(1)、(2)点时优选为15N以上。更优选为30N以上。 
(1)确保扩径保持部件1不会因被覆的常温收缩性管的面压而被压坏的强度。 
(2)拔出芯绳10,在将常温收缩性管安装在电缆连接部上时,防止芯绳10被夹入在管和电缆连接部之间。 
另一方面,由拔出操作的操作性方面看,优选拔出力为110N以下。更优选为70N以下。 
图2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扩径保持部件1的芯绳10的嵌合的构造例,是具有图1的B-B线的剖面的立体图。图3表示芯绳10的形状,(A)是右侧视图,(B)是主视图,(C)是后视图,(D)是俯视图。在该图(B)~(D)中,关于曲线(曲面)部分未图示线条。仰视图和俯视图相同。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对称。该芯绳的形状在主视图中左右连续。在 图2中,为了附图的简化,以芯绳10的嵌合构造的一部分为代表来表示。即,在图2中,表示在图1中由符号11、12表示的一部分的芯绳10的嵌合状态。 
如图2和图3所示,芯绳10的壁压(肉压)比较均等,以图3所示的中心点CL为中心形成为180度旋转对称形状。 
图2所示的芯绳10的一部分11、12都具有相同的剖面形状。芯绳10具有:成为扩径保持部件1的外周面的第一平坦面21和成为内周面的第二平坦面22;第一凸部23;第二凸部24;第一凹部25以及第二凹部26。第一凸部23和第二凸部24,以及第一凹部25和第二凹部26沿芯绳10的长度方向L平行连续形成。 
如图3所示,第一平坦面21和第二平坦面22以距离S1分开并且与X方向平行地形成。第二平坦面22是与第一平坦面21相反一侧的面。此外,芯绳10在X方向上具有距离S2的宽度。 
这里,如图1所示,X方向与扩径保持部件1的中心轴的方向一致。此外,Y方向与扩径保持部件1的径向一致。 
在第一平坦面21的一端部21B侧额状地形成有凸部分31。该凸部分31具有例如1/4圆周形状的曲面部分。从该凸部分31,所述第一凸部23以箭头R1所示那样斜向地向下方突出形成。第一凸部23从第一平坦面21侧相对于第一平坦面21斜向突出,并沿芯绳10的长度方向L连续设置。 
如图3所示,第一凸部23的前端部分32以平滑地膨胀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在该前端部分32和所述凸部分31之间形成有圆弧形状的凹部分33。 
在第一平坦面21的另一端部21C侧呈后头部(後頭部)状形成有凸部分34。该凸部分34具有例如1/4圆周形状的曲面部分。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第二平坦面22的一端部22B侧呈臀部状地形成有凸部分41。该凸部分41具有1/4圆周形状的曲面部分。从该凸部分41,第二凸部24如箭头R2所示那样以与所述第一凸部23大致相同的倾斜度斜向设置,并向上方突出形成。第二凸部24从第二平坦面22侧相对于第二平坦面22斜向突出,并沿芯绳10的长度方向L连续设置。 
第二凸部24的前端部分42以平滑地膨胀的方式形成为圆弧形状。在该前端部分42和所述凸部分41之间形成有圆弧状的凹部分43。 
如图3所示,在第二平坦面22的另一端部22C侧,呈颌状地形成有凸部分44。该凸部分44具有1/4圆周形状的曲面部分。 
所述第一凹部25从第一凸部23的前端侧朝向第一平坦面21倾斜形成,具有平滑的里部(奥部),并沿芯绳10的长度方向L连续设置。第二凹部26从第二凸部24的前端侧朝向第二平坦面22倾斜形成,具有平滑的里部,并沿芯绳10的长度方向L连续设置。 
如图3所示,第一凹部25在第一凸部23的前端部分32和第二平坦面22的凸部分44之间在R3方向上形成。同样,第二凹部26在第二凸部24的前端部分42和第一平坦面21的凸部分34之间在R4方向上形成。如图2所示,箭头R1和R4、箭头R2和R3分别大致平行。 
在此例中,R1~4相对于X方向大致以相同角度θ,即在图3中逆时针转约45度倾斜。即,第一凸部23和第一凹部25从第一平坦面21朝向第二平坦面22,向从通过中心点CL的Y方向的假想线逐渐远离的方向倾斜。第二凸部24和第二凹部26从第二平坦面22朝向第一平坦面21,向从通过中心点CL的Y方向的假想线逐渐远离的方向倾斜。 
图4表示图3所示的芯绳10的剖面形状的尺寸例。 
第一凸部23的前端部分32和第二凸部24的前端部分42以及它们嵌合的第一凹部25的里部和第二凹部26的里部,被形成为半径R为1.25mm的圆弧状。此外,这些圆弧的中心角比180°大,由此,如图2所示,第二凹部26的口部分中最窄部位的宽度W1变得小于在第二凹部26的里部嵌合的第一凸部23的最宽部位的宽度W2。同样,第一凹部25的口部分中最窄部位的宽度W1被设定为小于在第二凸部24的里部嵌合的最宽部位的宽度W2。 
如图4所示,凸部分31、41和凸部分34、44以及凹部分33、43成为半径R是1.25mm的1/4圆弧形状。 
返回图2和图3,如第一平坦面21和第二平坦面22的距离S 1所示,芯绳10的壁压沿X方向比较均等,以图3所示的中心点CL为中心形成为180度旋转对称形状,因此挤压成形容易,容易显出第一平坦面21和 第二平坦面22的平滑性,从而能够稳定成形没有棱角地形成的凸部和凹部的形状。 
如图2所示,芯绳10的相邻的一部分11、12被嵌合,并且能够装拆地相互连结。 
一部分12的第一凸部23被嵌合在相邻的一部分11的第二凹部26内,并且一部分11的第二凸部24被嵌合在一部分12的第一凹部25内。 
并且,如图4和图2所示,由于第一凸部23和第二凹部26、第二凸部24和第一凹部25倾斜嵌合,所以通过施加在扩径部件的径向上的常温收缩性管的面压,芯绳10的凸部23、24和凹部26、25的侧面抵接,由该侧面的压接力来抑制它们的嵌合解开。 
此外,由于当第一凸部23从第二凹部26被拔出时,以及当第二凸部24从第一凹部25被拔出时可能产生适度的拔出抵抗,所以能够防止扩径保持部件1的芯绳的相互的嵌合状态自然崩溃。即,能够可靠地进行第一凸部23与第二凹部26的嵌合以及第二凸部24与第一凹部25的嵌合,从而不会容易解除嵌合状态。 
接着,说明使用由上述的芯绳10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1,将常温收缩性管扩径并保持的扩径保持方法以及拔出扩径保持部件1的芯绳10并使常温收缩性管缩径的操作。 
首先,关于使用芯绳10形成扩径保持部件1的方法,使用图7、图8进行说明。图7是在扩径保持部件1的形成中使用的旋转辊51的侧视图,图8是旋转辊51的俯视图。如图7、8所示,将芯绳10供应到短的圆筒状的旋转辊51的基端,利用旋转辊51的旋转将绳10卷绕成螺旋状。卷绕的芯绳10顺次被挤压向旋转辊51的前端侧。当其成为规定的长度时将其切断,从而成为圆筒状的扩径保持部件1(参照日本特开2004-328910号)。当向旋转辊51供应芯绳10时,在之前卷绕的芯绳10的侧缘上一部分重合。根据需要,用按压辊52按压供应的芯绳10。由此,如图2所示,一部分12的第一凸部23被嵌合到相邻的一部分11的第二凹部26内,并且一部分11的第二凸部24被嵌合到一部分12的第一凹部25内。在该实施方式中,不进行超声波焊接。 
该扩径保持部件1,如图6(A)所示,配置在圆筒状的常温收缩性管 100的内侧。常温收缩性管100和扩径保持部件1构成常温收缩性管单元。扩径保持部件1耐住常温收缩性管100的要收缩的力(面压)并将常温收缩性管100扩径来保持。这样,在扩径保持部件1将常温收缩性管100的内径扩大来保持的状态下,芯绳10的第一平坦面21紧贴在常温收缩性管100的内周面上。该常温收缩性管100是利用弹性材料即例如硅酮橡胶、乙烯丙烯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gom)等制作的圆筒状的绝缘体。 
如图1和图6(A)所示,从扩径保持部件1的前端部分将芯绳10的前端部90,作为拔出线材101,通过扩径保持部件1之中向拔出方向T拔出。 
其次,通过图6说明由常温收缩性管100和扩径保持部件1形成的单元的使用方法。如图6(A)所示,单元被配置在电缆的连接部120的周围。电缆的连接部120是连接第一电缆111和第二电缆112的部分。第一电缆111具有电缆绝缘体121和电缆导体123,第二电缆112具有电缆绝缘体122和电缆导体124。 
电缆导体123和电缆导体124使用连接衬套125被电气地机械地连接。在电缆导体123、124以及连接衬套125的周围配置有绝缘材料126。 
如图6(A)所示,扩径保持部件1的内径M被设定为大于第一电缆111和第二电缆112的外径N。由此,在将常温收缩性管100保持为扩径状态下,扩径保持部件1能够配置在电缆的连接部120的周围。 
当将图6(A)所示的拔出线材101如图6(B)所示那样沿扩径保持部件1的拔出方向T开始拔出时,图2所示的相邻的一部分11、12的嵌合状态变为图5所示。即,如图5所示,当一部分11相对于一部分12沿拔出方向T被开始拔出时,一部分12的第一凸部23将作为一部分11的第二凹部26的口部分的、一部分11的凸部分34向H方向推开,因此一部分11的第二凹部26被扩开成宽度W3。 
同样,如图5所示,一部分11的第二凸部24将作为一部分12的第一凹部25的口部分的、一部分12的凸部分44向J方向推开,因此一部分12的第一凹部25被扩开成宽度W3。 
如图5所示,第一凸部23、第二凹部26、第二凸部24以及第一凹部25由于沿芯绳10的长度方向L连续形成,所以如图6(A)所示,能够将 扩径保持部件1的芯绳沿拔出方向T以一定的力拔出,相邻部分的彼此的嵌合状态沿T方向顺次被解开。 
当芯绳被解开时,如图6(B)所示,常温收缩性管100的一部分118收缩而缩径,因此常温收缩性管100的一部分118的内表面紧贴在电缆绝缘体121的外周面。 
进而,当将扩径保持部件1的芯绳向拔出方向T拔出时,最终芯绳10全部解开,如图6(C)所示,扩径保持部件1从常温收缩性管100的内侧被除去。常温收缩性管100收缩而紧贴在电缆绝缘体121的外周面、绝缘体126的外周面以及电缆绝缘体122的外周面。 
这样,扩径保持部件1起到常温收缩性管100的扩径保持功能。所谓常温收缩性,如上述那样,是指管100在常温下收缩的意思。 
如上所述,扩径保持部件1的芯绳10具有图2~图4所示的剖面形状。即,凸部23、24和凹部26、25斜向嵌合。即,如图2所示,第一凸部23和第二凹部26的嵌合角度θ是约斜向45度,同样,第二凸部24和第一凹部25的嵌合角度θ约为45度。 
因此,该扩径保持部件1,当在径向内侧施加力时,凸部23、24和凹部26、25的倾斜的侧面彼此相碰而产生阻力。其结果是即使常温收缩性管100的面压变得更大,该扩径保持部件1也可以耐住,所以可以不要芯绳10的相邻的一部分11和12的焊接。 
此外,该扩径保持部件1由于芯绳10的第一凹部25和第二凹部26与里部的宽度W2相比,在口处的宽度W1小,所以如图5所示,当开始将一部分11相对于一部分12沿拔出方向T拔出时,一部分12的第一凸部23将一部分11的第二凹部26的口部分即凸部分34向图5中H方向推开,因此第二凹部26的窄部分的宽度扩展为W3。同样,由于第二凸部24将位于第一凹部25的口部分的凸部分44向J方向推开,所以第二凹部26的窄部分的宽度扩展为W3。 
由此,由于产生第一凸部23从第二凹部26被拔出时的拔出阻力,并且产生第二凸部24从第一凹部25被拔出时的拔出阻力,所以能够以比操作者的意图更快的速度防止芯绳10解开的麻烦。 
进而,扩径保持部件1的芯绳10的第一凸部23和第二凸部24的前 端部成为圆弧形状那样的圆形状,并且第一凹部25和第二凹部26的里部成为圆弧形状那样的圆形状,因此当解开扩径保持部件1时可以平滑地拔出芯绳10。 
如以上说明,该实施方式的扩径保持部件,不用超声波焊接,就能够确保可将更大型的常温收缩性管100保持为扩径状态的耐力,并且能够适度设计解开芯绳10并除去时的拔出力。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将芯绳10卷绕成螺旋状并构成扩径保持部件1时可以不用超声波焊接,所以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超声波焊接过度的情况下无法拔出芯绳而不能使常温收缩性管缩径,从而不能施工”的问题。 
进而,由于扩径保持部件1可以不焊接,所以即使在芯绳10的原材料的特性上存在不均,芯绳10的嵌合强度也稳定,从而扩径保持部件的生产率提高。即,能够壁面因聚丙烯等原材料的特性的不均而使得无法得到焊接强度等的不良情况。 
此外,由于可以不用对芯绳10彼此的嵌合部分实施超声波焊接,所以也能够避免由芯绳10的成形精度的不均引起的扩径保持部件1的耐压的不均的问题。 
从芯绳10的剖面形状明确可知,壁厚比较均等,并且以图3所示的中心点CL为中心形成为180度旋转对称形状,因此挤压成形容易,显示出第一面21和第二面22的平滑性,能够稳定成形没有棱角地形成的第一凸部23和第二凸部24以及第一凹部25和第二凹部26的形状。在芯绳10的剖面形状中,由于未形成有尖的角部分,所以挤压成形时的调整比较容易。 
(实施例) 
利用挤压成形法试制了7种改变了第一凸部23、第一凹部25、第二凸部24以及第二凹部26与X轴所成角度θ的芯绳10。芯绳10的材料使用“prime polymer”柱式会社制造的聚丙烯E-253GT。将这些芯绳10用图7、8所示的装置卷绕成螺旋状,成形扩径保持部件1(内径170mm),研究各自的成形性。此外,如图1所示,从制造的扩径保持部件1将芯绳10的前端部90作为拔出线材101拔出,拉伸该拔出线材101,测量解开 扩径保持部件1时所需的力。 
试制的芯绳10的尺寸和角度的测量位置如图9所示,各自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这里,角度θ为图9所示的角度θ1和θ2的平均值。此外,解开扩径保持部件1所需的力的平均值以拔出力来表示。 
表1 
  试制序号   T1   T2   T3   T4   T5   T6   T7
  角度θ   (度)   25   40   45   55   65   70   75
  拔出力   (N)   110   90   65   58   48   21   9
  判定   △   ○   ◎   ◎   ◎   △   ×
◎拔出力进入到特别希望的范围(30-70N)。 
○拔出力良好。 
△拔出力进入希望的范围(15-110N)。 
×拔出时的受到的感觉弱,在操作时担心产生自然崩溃。 
基于表1所示的测量结果,设横轴为角度θ,并且设纵轴为拔出力时的散布图如图10所示。图10是表示角度θ和拔出力的关系的散布图。根据该图,为了使希望拔出力为15N~110N的范围,角度θ最好为30度~70度,更优选角度θ为40度~70度。进而,为了使拔出力为30N~70N的范围,尤其优选角度θ为45度~65度。根据图10,通过令角度θ为45度~65度,即使因挤压成形条件的差异而使角度θ存在差异,也能够降低拔出力的差异。 
(实施方式2) 
关于本发明的扩径保持部件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扩径保持部件使用图11所示的芯绳10A来形成。图11是表示芯绳10A的形状的图,(A)是右侧视图,(B)是主视图,(C)是后视图,(D)是俯视图。在该图(B)~(D)中,关于曲线(曲面)部分未图示线条。仰视图与俯视图相同。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对称。该芯绳的形状在主视图 中左右连续。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该芯绳10A的第一凸部23、第二凸部24、第一凹部25以及第二凹部26的倾斜的角度θ是相对于X方向为55度。 
此外,在该芯绳10A上,在第一凸部23和第二凸部24的前端部内侧分别设有嘴状的返回部23A、24A。此外,在第一凹部25和第二凹部26上分别设有返回部24A、23A嵌合的凹陷部25A、26A。由该芯绳10A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通过返回部23A和凹陷部26A卡住以及返回部24A和凹陷部25A卡住,从凹部26、25解开凸部23、24时的阻力变大,因此可以使拔出芯绳10时的阻力变大,使受到的感觉变强。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挤压成形芯绳10A时不会带来障碍的范围内尽量减小第一平坦面21以及第二平坦面22的一端部21B、22B和另一端部21C、22C的曲面。 
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可以采用各种的变形例。 
例如,芯绳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形状不仅限于圆弧形状,只要前端部平滑地膨胀形成,就没有特别限定。此外,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形状与第二凸部和第一凸部的形状相配,只要彼此能够嵌合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定。 
只要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倾斜的方向相同就可以,即使倾斜角度θ不同也可以。 
此外,本发明的扩径保持部件还包括辅助地对芯绳进行超声波焊接的技术,例如为了防止芯绳从扩径保持部件的端部解开而在扩径保持部件的端部焊接芯绳的技术。 

Claims (5)

1.一种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其用于将常温收缩性管保持为扩径后的状态,所述扩径保持部件是将芯绳卷绕成螺旋状,通过使芯绳的相邻的部分彼此嵌合而形成为圆筒形状而成的,所述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芯绳具有:
第一平坦面;
第二平坦面,其形成于与所述第一平坦面相反的位置;
第一凸部,其从所述第一平坦面侧相对于所述第一平坦面斜向突出形成,并且沿所述芯绳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二凸部,其从所述第二平坦面侧向与所述第一凸部相同的朝向斜向突出形成,并且沿所述芯绳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一凹部,其从所述第一凸部的前端侧朝向所述第一平坦面斜向形成,并且沿所述芯绳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及
第二凹部,其从所述第二凸部的前端侧朝向所述第二平坦面斜向形成,并且沿所述芯绳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是通过使所述芯绳的所述第一凸部与相邻配置的所述芯绳的一部分的所述第二凹部嵌合,并且使所述芯绳的所述第一凹部与相邻配置的所述芯绳的所述第二凸部嵌合而构成,
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在口部处的宽度小于里部的宽度,
所述芯绳的所述第一凸部及所述第二凸部的前端以平滑膨胀的方式形成,与所述第一凸部及所述第二凸部的前端嵌合的所述第二凹部及所述第一凹部的里部以平滑扩展的方式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平坦面倾斜的角度、所述第二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平坦面倾斜的角度、第一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平坦面倾斜的角度以及第二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平坦面倾斜的角度大致等于角度θ,该角度θ为30度以上且70度以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θ为40度以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θ为45度以上且65度以下。
5.一种常温收缩性管单元,在常温收缩性管的孔内插入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径保持部件来扩径。
CN2009101705367A 2008-09-10 2009-09-08 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及使用其的常温收缩性管单元 Active CN101673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1636 2008-09-10
JP2008231636 2008-09-10
JP2008231636 2008-09-10
JP2009200089A JP5415873B2 (ja) 2008-09-10 2009-08-31 コア紐からなる拡径保持部材および拡径保持部材を用いた常温収縮性チューブユニット
JP2009-200089 2009-08-31
JP2009200089 2009-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3924A CN101673924A (zh) 2010-03-17
CN101673924B true CN101673924B (zh) 2012-07-18

Family

ID=42020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05367A Active CN101673924B (zh) 2008-09-10 2009-09-08 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及使用其的常温收缩性管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739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31891A (ko) * 2010-06-01 2011-12-07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압력지지에 따른 붕괴 방지와 해체가 용이한 스트립 연결형 나선 튜브
CN103515916B (zh) * 2012-06-28 2016-12-2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支撑条、支撑管和用于制备支撑管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2463A (zh) * 1999-06-23 2001-07-04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常温收缩型橡胶单元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2463A (zh) * 1999-06-23 2001-07-04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常温收缩型橡胶单元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71970A 2002.09.20
JP特开2004-328910A 2004.11.18
JP特开2006-187106A 2006.07.13
JP特开平9-141742A 1997.06.0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3924A (zh) 201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30221B2 (en) Internally spiraled duct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JP5698681B2 (ja) シールドカバーを有するスプライスアセンブリ
US20170030498A1 (en) Openable corrugated hose, cable harnes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d openable corrugated hose of this kind
US8026442B2 (en) Flexible cable with structurally enhanced outer sheath
CN101673924B (zh) 由芯绳形成的扩径保持部件及使用其的常温收缩性管单元
JP6697770B2 (ja) ケーブル保護管用接続具
JPS5812852B2 (ja) プラスチツクチユウクウセイケイタイオオシダシセイケイスルタメノ オシダシヘツド
HU209197B (en) Pipe connection
US9692217B2 (en) Tube and conductor set
CA3028389C (en) Variable diameter core termination with variable diameter housing
KR20010020331A (ko) 가요성 케이블 하니스의 제조 방법
FI105415B (sv) Ändpreparering av ett termoplaströr framställt genom spirallindning av en hålprofil
TWI438994B (zh) A diameter maintaining member composed of a core rope and a normal temperature shrink tube assembly
CN212724783U (zh) 一种冷缩电缆指套
JP2015019527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保護材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保護構造
JP2012016847A (ja) 二重管の製造方法、及び二重管の製造装置
JP2010119291A (ja) 常温収縮型ゴムユニット
JP6357681B2 (ja) インナーコアリボン、インナーコアおよびインナーコアの製造方法
JP7159967B2 (ja) 発泡電線の製造装置、発泡電線の製造方法
KR100740259B1 (ko) 하수관 연결용 발열부재와 이를 이용한 연결구 및 그제조장치
JP2017158299A (ja) 熱収縮チューブ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ワイヤハーネスの結束構造
CN101569071B (zh) 适于在延伸状态下收缩的套管
EP4044383B1 (en)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
JP4744399B2 (ja) 合成樹脂管
JPH1050148A (ja) ケーブ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2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Co-patentee after: Fujikura Ltd.

Patentee after: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Fujikura Ltd.

Patentee befor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