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设备识别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调整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阻;
步骤102、获取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压值;
步骤103、根据第一电压值与第二电压值确定外接设备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识别方法,仅根据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压值与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压值确定外接设备类型,由于该方法能够在驱动集成电路内部实现而不需专门设置外接切换开关,因此降低了PCB的硬件成本。
图2为本发明设备识别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通过第一控制开关上拉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阻,通过第二控制开关下拉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阻;
步骤202、获取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压值;
步骤203、若第一电压值与所述第二电压值均为高电平,则确定外接设备为标准充电器,若第一电压值为高电平并且第二电压值为低电平,则确定所述外接设备为主机或者非标准充电器。
上述步骤201中,当USB外设通过USB接口插入到移动终端上后,移动终端进行响应并进行后续的判断所插入的USB外设类型:通过第一控制开关上拉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阻,通过第二控制开关下拉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阻,具体地,可以是移动终端侧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相应开关的闭合上拉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阻,控制电路控制相应开关的闭合下拉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阻;通过控制电路上拉电阻或者下拉电阻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凡是能够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过开关对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阻进行上拉,对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阻进行下拉的技术方案均为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
上述步骤202中,移动终端获取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压值。
上述步骤203中,对于标准充电器插入移动终端侧后,第一电平电压(USBD+)的信号线与第二电平电压(USB D-)的信号线短接,因此,第一电平电压(USB D+)由于上拉电阻分压而形成高电平,第二电平电压(USB D-)由于下拉电阻分压而形成高电平;对于PC类外设插入移动终端侧后,由于第一电平电压(USB D+)、第二电平电压(USB D-)在移动终端侧通过内部电阻下拉,使得第一电平电压(USB D+)的信号线上和移动终端侧均通过上拉电阻分压形成高电平,第二电平电压(USB D-)的信号线上由于无电压而形成低电平;非标准充电器插入移动终端侧后,由于第一电平电压(USBD+)的信号线、第二电平电压(USB D-)的信号线均悬空,使得第一电平电压(USB D+)信号线通过电阻上拉形成高电平,而第二电平电压(USB D-)信号线由于无外加电压而形成低电平,此时,电平状态和PC类外设插入的电平状态一致;因此若第一电压值与第二电压值均为高电平,则确定外接设备为标准充电器,若第一电压值为高电平并且第二电压值为低电平,则确定所述外接设备为主机或者非标准充电器;具体地,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均为高电平时将USB外设确定为标准充电器,第一电压值为高电平且第二电压值为低电平确定外接设备为主机或者非标准充电器,当第一电压值为高电平且第二电压值为低电平的情况下,确定外接设备为主机(PC类外设)或者非标准充电器的具体操作可以包括:在设定的时间间隔检测到第一电压值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则外接设备为主机(PC类外设);在设定的时间间隔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压值保持高电平,则外接设备为非标准充电器;所述设定时间间隔可以依实际情况设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识别方法,仅根据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压值与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压值确定外接设备类型,由于该方法能够在驱动集成电路内部实现而不需专门设置外接切换开关,因此降低了PCB的硬件成本,实现了设备识别电路的简洁化,减少了外接器件的PCB空间占用,为移动终端的超薄化和小型化提供了便利。
图3为本发明设备识别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调整模块31、获取模块32、确定模块33。
其中,调整模块31调整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阻;获取模块32获取调整模块31通过控制开关调整电阻后的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压值;确定模块33根据获取模块32获取到的第一电压值与第二电压值确定外接设备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识别装置,确定模块33仅根据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压值与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压值确定外接设备类型,由于该方法能够在驱动集成电路内部实现而不需专门设置外接切换开关,因此降低了PCB的硬件成本,实现了设备识别电路的简洁化,减少了外接器件的PCB空间占用,为移动终端的超薄化和小型化提供了便利。
图4为本发明设备识别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调整模块41、获取模块42、确定模块43。
其中,调整模块41调整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阻;获取模块42获取调整模块41调整后得到的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压值;确定模块43根据获取模块42获取到的第一电压值与第二电压值确定外接设备类型。
进一步地,调整模块41可以包括:控制单元411;其中,控制单元411通过第一控制开关上拉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阻,通过第二控制开关下拉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阻。
进一步地,确定模块43可以包括:检测单元431和确定单元432;其中,检测单元431检测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的变化,若获取模块42通过检测单元431获取到的第一电压值与第二电压值均为高电平,则确定单元432根据获取模块42获取到的第一电压值与第二电压值确定外接设备为标准充电器;若获取模块42通过检测单元431获取到的第一电压值为高电平并且第二电压值为低电平,则确定单元432根据获取模块42获取到的第一电压值与第二电压值确定外接设备为主机或者非标准充电器。
进一步地,若检测单元431在设定时间间隔检测到第一电压值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则确定单元432确定外接设备为主机;若检测单元431在设定时间间隔检测到第一电压值保持高电平,则确定单元432确定外接设备为非标准充电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识别装置,确定模块43仅根据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压值与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压值确定外接设备类型,由于该方法能够在驱动集成电路内部实现而不需专门设置外接切换开关,因此降低了PCB的硬件成本,实现了设备识别电路的简洁化,减少了外接器件的PCB空间占用,为移动终端的超薄化和小型化提供了便利。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硬件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USB外设为标准充电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实施例USB外设为PC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所示实施例USB外设为非标准充电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硬件电路包括:设置在移动终端侧的Driver IC51,与Driver IC51相连接的USB连接器52;其中,Driver IC51进一步包括:电源管理单元(Power Management Unit,简称:PMU)511,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简称:ADC)512、USB模块513、控制单元514;其中,PMU511为移动终端侧的供电系统,PMU511通过V-USB管脚为USB模块513提供供电电源,具体可以为3.3伏(V);电阻R1为DriverIC51内部的第二电平电压(USB D-)信号线上对应的上拉电阻,电阻R2为Driver IC51内部的第一电平电压(USB D-)信号线上对应的上拉电阻,电阻R1和电阻R2的阻值可以为1.5千欧;电阻R3为Driver IC51的第二电平电压(USB D+)信号线上对应的下拉电阻,电阻R4为Driver IC51的第一电平电压(USB D-)信号线上对应的下拉电阻,电阻R3和电阻R4的阻值可以为15千欧;开关S1、开关S2、开关S3、开关S4的闭合和断开由控制单元514进行控制,ADC512用于检测第二电平电压(USB D-)对应端口的电平值,检测管脚(pin)用于检测第一电平电压(USB D+)的电平变化,具体地,pin可以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简称:GPIO)、ADC、中断等方式检测第一电平电压(USB D+)的变化,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此外,电阻R1与电阻R4仅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硬件电路的实际需要而设置,其分别通过开关S1与开关S4的闭合和断开操作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无必然的关联,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通过与电阻R1和电阻R4的功能相类似的其它硬件电路。
当USB外设通过USB接口插入到移动终端后,Driver IC51进行响应并判断所插入的USB外设类型;此时控制单元514将用于控制电阻R2的开关S2和用于控制电阻R3的开关S3闭合,将用于控制电阻R1的开关S1和用于控制电阻R4的开关S4打开。
如图6所示,若标准充电器插入移动终端侧,由于第一电平电压(USBD+)的信号线与第二电平电压(USB D-)的信号线短接,因此,第一电平电压(USB D+)由于电阻R2的分压而形成高电平,第二电平电压(USB D-)由于电阻R3的分压而形成高电平;具体地,当USB外设插入移动终端,第一电平电压(USB D+)由于作为上拉电阻的电阻R2的分压而形成高电平,第二电平电压(USB D-)由于作为下拉电阻的电阻R3的分压而形成高电平,即,第一电平电压(USB D+)和第二电平电压(USB D-)的两个信号线上都为高电平时将USB外设确定为标准充电器。
如图7和图8所示,具体地,若PC类外设插入移动终端,第一电平电压(USB D+)通过移动终端侧的作为上拉电阻的电阻R2与PC侧的电阻R5分压而形成高电平,第二电平电压(USB D-)由于无电压并通过PC的电阻R3下拉接地形成低电平;若非标准充电器插入移动终端侧,由于第一电平电压(USB D+)、第二电平电压(USB D-)均悬空,使得第一电平电压(USBD+)通过电阻R2上拉而形成高电平,而第二电平电压(USB D-)由于没有外加电压并且被电阻R3下拉接地而形成低电平,即,非标准类充电器与PC类设备插入移动终端的电平状态一致。因此,当移动终端侧获知第一电平电压(USB D+)为高电平且第二电平电压(USB D-)为低电平时还需要区分是PC类设备还是非标准充电器插入移动终端。进一步地,由于非标准充电器的第一电平电压(USB D+)与第二电平电压(USB D-)均悬空,因此信号电平不会发生变化,当通过pin管脚检测出无电平变化则为非标准充电器;由于PC类设备分为高速USB从设备和低速USB从设备,若为高速USB从设备,通过pin管脚检测第一电平电压(USB D+)是否发生变化即可,若为低速USB从设备,通过ADC检测第二电平电压(USB D-)是否发生变化即可。
通过上述过程可知,第一电平电压(USB D+)、第二电平电压(USB D-)的电平状态如表1所示:
表1USB_D+上拉且USB_D-下拉的电平状态表
检测电平 |
PC |
标准充电器 |
非标准充电器 |
USB D+ |
高电平 |
高电平 |
高电平 |
USB D- |
低电平 |
高电平 |
低电平 |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仅根据第一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一电压值与第二电平电压对应的第二电压值确定外接设备类型,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在驱动集成电路内部实现而不需专门设置外接切换开关,因此降低了PCB的硬件成本,实现了设备识别电路的简洁化,减少了外接器件的PCB空间占用,为移动终端的超薄化和小型化提供了便利;此外,由于采用USB外设的内部检测机理,优化了检测流程,通过识别用户使用最频繁的标准充电器,提高了用户的感受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