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4957A - 一种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4957A
CN101664957A CN200910190805A CN200910190805A CN101664957A CN 101664957 A CN101664957 A CN 101664957A CN 200910190805 A CN200910190805 A CN 200910190805A CN 200910190805 A CN200910190805 A CN 200910190805A CN 101664957 A CN101664957 A CN 101664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template
tubbiness
tubular
concret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90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190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649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4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49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由两块内壁形状,尺寸均相同的模板和一块底座模板组合成一个桶状模,将中间夹有网格材料的纤维水泥复合材料制成坯片后附覆在桶状模内壁,静置养护至脱模强度后即可开模取件,即制得外形为桶状内壁形状的超薄混凝土容器,用本发明制作的容器由于壁薄,因而重量轻,同时又环保、成本低、耐用。

Description

一种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超薄混凝土制作容器,尤其是用着家用小型水塔时所需的模具和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类似产品尤其是家用小型水塔,一般是以不锈钢、塑料或玻璃钢等材料制成,但不锈钢价格偏高,且由于其壁薄和不锈钢传热性好,在夏季特别是南方的夏季,水质很容易变馊,塑料和玻璃钢材料的也有一个健康和环保方面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具并用该模具制作超薄型水泥混凝土容器的方法,用本发明制造提供的产品,尤其用作家用小型水塔时,成本低、健康、环保、耐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两块内壁形状、尺寸均相同的模板,扣合后形成一个筒状模,根据用户用途的不同,此筒模可以是圆筒形,也可以是方筒形,此筒状模一头的口部尺寸小于其内壁横向尺寸即小头,另一头为直边即大头,在靠近大头口部的位置有一个角形台阶,一块底座模板,中间为规则的凸起面,凸起面的边上是一个角形台阶,角形台阶边上是一个立面台阶,此台阶的立面前述筒状模的直边一头即大头口部内边为配合尺寸,当筒状模的直边一头与底座模板相扣合后即组合形成一个桶状模,底座模板上的角形台阶与筒状模上的角形台阶相配合使组合后的桶状模的底角呈圆角形,桶状模的内壁上均布着几条合理间隔的凹槽,使工件产品成型后外壁形成几条肋条,以增加强度,桶状模内壁靠近底角的位置有一个喇叭形窦窝,在窦窝的中心位置是一个通孔。
如果底座模板上无角形台阶,与之相对应筒状模直边一头也无角形台阶,此料组合状态下,桶状模底角则呈直角形。
此桶状模的内壁还可以呈横向波纹状以增加产品工件强度。
前述桶状模的底座模板还可以是一个规则的凹面,此种组合状态下,产品工件的底部即为凸底。
由于用户用途的不同,前述桶状模还可以是一个方形桶。
用前述桶状制作产品工件的方法:将短节玻纤、短节塑料丝、石棉等纤维材料与水泥、砂子、细粒碎石等材料混合搅拌制得桨料,与玻纤网格材料或塑料丝网格材料一起在一个浅边模盒内经过滤压制得所需厚度(一般为2-6毫米)的坯片。把出料管安插入窦窝中心位置通孔内用泌水后的纤维水泥料将窦窝和模板上的凹槽填平压实;然后将坯片在模板或扣合后的筒状模上和圆盘形模板上实施抹压,使其附覆在模板上,然后将模板或扣合后的筒状模与底座模板扣合,将接缝处抹实使其搭接,静置养护至脱模强度后即可开模取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模具部份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模具部份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模具部份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模具部份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模具部份第四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模具部份第五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发明模具部份第一种实施方式:两块内壁形状、尺寸均相同的半圆形模板1相扣合后形成一个筒状模,此筒状模的一头的口径小于其内径即小头,另一头为直边即大头,在靠近大头口部的位置有一个角形台阶2,一块底座模板3,中间为规则的凸起面4,在凸起面的边上是一个角形台阶5,角形台阶5外边是一个立面台阶6,立面台阶6的立面直径尺寸与前述筒状模的大头口部内径为配合尺寸,将筒状模的大头与底座模板3相扣合后即组合形成一个圆桶状模。底座模板3上的角形台阶5与筒状模上的角形台阶2相配合使组合后的桶状模的底角呈圆角形。此桶状模靠近底角的位置有一个喇叭形窦窝用以增加产品工件此部位的厚度,此窦窝的中心位置是一个通孔8,用以安置出料管9,此桶状模的内壁上均布着四条凹槽10,使制作成型后的产品工件11外壁上形成四条肋条12以增加产品工件11的强度。
图2给出的是本发明模具部份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底座模板3上无角状台阶,凸起面4的边上是一个平面13,与之相配合,模板1的靠近大头口部的位置是一个直面14,此种组合状态下,桶状模的底角即呈直角形。
图3给出的是本发明模具部份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两块模板1扣合后形成一个筒状模,使筒状模内壁直面部份呈波纹形15,可以起到增加产品工件的强度的作用。
图4给出的是本发明模具部份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底座模板3是一个规则的凹面16,凹面16上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凹槽17,此种形态下,产品工件11的底面为一个凸面18,凸面18上有两条互相垂直的肋条19以增加工件产品11的承重强度。
图5给的是本发明模具部份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组成筒状模的两块模板1的内壁立面20为平面且相互垂直,两块模板相扣合后组成的筒状模即为方筒状,与之相配合,底座模板3同时也为方形,筒状模大头与底座3相扣合后所组合成的桶状模为方桶状。
用前述桶状模制作超薄型混凝土容器产品工件的方法:将短节玻纤、短节塑料丝、石棉等纤维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混用,以2%-15%的比例与水混合,经充分搅拌松解后制得纤维浆料,加入水泥、砂子、细粒碎石料等材料,再经充分搅拌后制得纤维水泥浆料,由于纤维材料对水泥沙子等材料有很好的抓附作用,因而此浆料具有很好的泌水性,将此浆料倒入一个浅边平面模盒内,该模盒底面是密集排列的小孔,表面铺以透水的工业毛毡和透水性较好的布料,倒入浆料量为泌掉操作水份后料厚为1-1.5毫米以内,然后铺上玻纤网格或塑料丝网格,再倒入一层纤维水泥浆料,倒入浆料量为泌掉操作水份后料厚为1毫米以内,再铺上一层网格材料然后再倒入一层纤维水泥浆料,如此,其铺入的网格层数和倒入浆料层数以所生产容器销售对象用途的不同而控制在2到12层的范围内,最上面一层的纤维水泥浆料与底层的纤维水泥浆料量相同。然后施以滤压,泌去操作水份后即制得中间夹有网格增强材料的超薄(2-6毫米)纤维混凝土坯片。
将出料管9安插在通孔8,用泌去操作水份后的纤维混凝土材料将窦窝7和凹槽10填平,然后将前述纤维混凝土坯片抹实附属覆在单件模板1或扣合后的筒状模内壁上和底座模板3表面,然后将单件模板1或筒状模与底座模板3组合,将各块模板间的合模缝抹实搭接,静置养护至脱模强度后即可开模取件。
根据产品销售对象用途的不同,在制取坯片材料时也可以不加入玻纤网格或塑料丝网格而只用纤维泥水泥浆料。
还可以用分层抹附的方法直接将水泥和网格材料抹附在模具内壁,合模后静置养护。

Claims (8)

1、一种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由两块内壁形状,尺寸相同的模板扣合成一个筒状模,此筒状模与一块底座模板相扣合,组合成一个桶状模,其特征在于:用模板(1)两块相扣合成后形成一个筒状,此筒状模的一头口部尺寸小于其直面部分横向尺寸即小头,另一头为直边即大头,在靠近大头口部分的位置有一个角形台阶(2),底座模板(3)的中间为一个规则的凸起面(4),在凸起面(4)的边上是一个角形台阶(5),角形台阶(5)的边上是一个立面台阶(6),立面台阶(6)筒状模大头的口部内边尺寸为配合尺寸,当筒状模的大头与底座模板(3)相扣合后即组合形成一个圆桶状模,底座模板(3)上的角形台阶(5)与筒状模上的角形台阶(2)相配合使组合后的桶状模的底角呈圆角形,桶状模靠近底角的位置有一个喇叭形窦窝(7),窦窝(7)的中心位置是一个通孔(8),桶状模的内壁上均布着四条凹槽(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底座模板(3)上无角形台阶,凸起面(4)的边上是一个平台(13),与之相配合,模板(1)靠近大头口部的位置是一个直面(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筒状模内壁直面部份呈横向波纹状(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底座模板(3)是一个规则的凹面(16),凹面(16)上有两条相互垂直的凹槽(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组成筒状模的两块模板(1)的内壁立面为相互垂直的平面(20),两块模板(1)相扣合后即形成一个方筒状模,与之相配合,底座模板(3)同时也为方形。
6、一种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用材料前期处理工艺方法制得的2-6毫米厚的坯片附覆在权利要求1-5所述的模具内壁制作超薄型混凝土容器,其特征在于:将短节玻纤、短节塑料丝、石棉等材料的一种或几种材料混用,以2%-15%材料含量与水的比例混合,经充分搅拌松解后制得纤维浆料;加入水泥、砂子、细粒石料,再经搅拌即制得纤维水泥浆料;由于纤维材料对水泥和砂子材料有很好的抓附作用,因而制得的纤维水泥浆料具有很好的泌水性;将此浆料倒入一个浅边模盒内,该模盒底面是密集排列的小孔,表面铺以工业毛毡和透水性较好的布料,倒入浆料量为泌掉操作水份后料厚为1-1.5毫米以内,然后铺上玻纤网格或塑料网格材料,再倒入一层纤维水泥浆料,倒入的浆料量为泌掉操作水份后料厚为1毫米以内,然后再铺上网格材料,倒入纤维水泥浆料,如此,其铺入的网格材料层数和倒入的纤维水泥浆料层数以产品销售对象用途的不同亦对强度要求的不同而控制在2-12层范围内;最后倒入一层纤维水泥浆料量与底层纤维水泥浆料量相同,然后施以滤压,即制得中间夹有网格材料的超薄纤维混凝土坯片,将出料管(9)安插在通孔(8)用泌掉操作水份的纤维混凝土将窦窝(7)和凹槽(10)填平,然后将前述纤维混凝土坯片抹覆在模板(1)或扣合后的筒状模内壁和底座模板(3)表面,然后将单件模板(1)或筒状模与底座模板(3)组合成桶状模后,将各块模板间的合模缝位置的纤维水泥材料抹实搭接,然后进入静置养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取纤维混凝土坯片时,可以不加入玻纤网格和塑料丝网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以用分层抹附的方法直接将水泥材料和网格材料抹附在桶状模内壁。
CN200910190805A 2009-09-09 2009-09-09 一种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16649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90805A CN101664957A (zh) 2009-09-09 2009-09-09 一种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90805A CN101664957A (zh) 2009-09-09 2009-09-09 一种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4957A true CN101664957A (zh) 2010-03-10

Family

ID=41801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90805A Pending CN101664957A (zh) 2009-09-09 2009-09-09 一种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6495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9471A (zh) * 2019-08-21 2019-12-10 王贤龙 一种水泥复合花瓶的生产方法
CN114541250A (zh) * 2022-01-18 2022-05-27 浙江宏日泰耐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式桥墩及其施工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9471A (zh) * 2019-08-21 2019-12-10 王贤龙 一种水泥复合花瓶的生产方法
CN114541250A (zh) * 2022-01-18 2022-05-27 浙江宏日泰耐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式桥墩及其施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14119Y (zh) 一种木塑建筑模板
CN105003018A (zh) 透水水泥混凝土砖及其制备方法
CN205928993U (zh) 一种用于制作混凝土微缝地板的模具组件
CN101664957A (zh) 一种超薄混凝土容器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制作方法
CN103086689A (zh) 一种隔音屏板材、成型模具及利用该成型模具制造隔音屏板材的方法
CN108149845A (zh) 混凝土柱和梁的挤压成型免拆模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6256624U (zh) 一种用于制备纤维网格布增强板材的模具
US6013215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organic molded product
CN100423918C (zh) 防火保温板机械化生产设备
CN102304952B (zh) 一种现场浇筑成型的内隔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275977A (zh) 一种抛光砖的制备方法
CN101486226B (zh) 模壳制造方法
CN203171768U (zh) 一种六角混凝土预制块生产车
CN106182362A (zh) 一种用于制作混凝土微缝地板的模具组件及其应用
CN101332627B (zh) 建筑用薄壁箱体的生产工艺
CN107060191B (zh) 一种使用建筑垃圾为原料的装配式免脱模建筑结构及方法
CN101177023A (zh) 轻质墙板平模成型工艺
CN114454300B (zh) 一种水泥拼花砖成型方法
CN216328998U (zh) 一种需要利用硅胶、玻璃钢材料去翻制的塑石假山制具
US20150202793A1 (en)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 containing fiber cement
CN206551170U (zh) 硅胶与玻璃钢组合模具
CN101914972B (zh) 空心楼板填充用轻质复合箱体的制作方法
CN216832339U (zh) 一种新型料浆复合蒸压加气混凝土用模具
CN109797606B (zh) 一种纸浆模塑同一产品不同部位收缩系数的补偿方法
CN109208812B (zh) 一种仿失蜡铸模构筑工艺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