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0797B - 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60797B CN101660797B CN 200810054376 CN200810054376A CN101660797B CN 101660797 B CN101660797 B CN 101660797B CN 200810054376 CN200810054376 CN 200810054376 CN 200810054376 A CN200810054376 A CN 200810054376A CN 101660797 B CN101660797 B CN 10166079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inge
- door
- square bearer
- stiffener
- combined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烹饪装置,包括有如下几个部分:烹饪空间;用于开闭烹饪空间的门;用于可旋转的固定门的合叶;通过合叶可旋转的固定门的前方框架;所述前方框架的后面,设置有与合叶结合的前方框架的合叶结合孔,所述前方框架的合叶结合孔周边具有成型部的加强构件;在前方框架中,在前方框架的合叶结合孔的周边设置有前方框架的成型部;前方框架的成型部比加强构件的成型部具有更小的成型面积及高度。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中的结构,将可更加强化加强构件的强度,并且,可以对门更加稳定的进行支撑,同时,可防止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前方框架弯曲而使门错开原有安装位置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电能加热的炉灶的门,更为详细的说是一种设置有用于开闭烹饪空间的门、合叶及用于安装合叶的前方框架,同时为了支撑门的重量,而在安装有合叶的前方框架的后面还设置加强构件的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烹饪装置是一种用于在既定的烹饪空间中产生热量,并烹饪食物的装置。烹饪装置包括有微波炉,具备烤箱功能的微波炉,以及烤箱等。
最近,在烹饪装置中较多开发出的具备烤箱功能的微波炉,具备烤箱功能的微波炉通过磁控管中产生的微波,照射到食物进行烹饪,或是将加热器周围得到加热的高温空气进行对流/辐射并加热食物。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烹饪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烹饪装置的前面安装有门20,为了放入取出食物,门20用于开闭烹饪空间。此外,外壳10构成烹饪装置的外形,用于开闭外壳10内部烹饪空间的门20位于外壳10的前面。上述门20中包括有玻璃21,通过玻璃21可观察烹饪空间的内部状况。并且,门20还可包括有把手22,通过把手22将可容易的进行门20的开闭操作。并且,在外壳10的前面设置有操作部30,用户通过操作部30操作烹饪时间及烹饪方法。操作部30中包括有用于显示烹饪时间及烹饪方法的显示部31,以及用于可输入操作指令的操作键3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合叶安装门的前方框架的后面,为了使前方框架支撑门的重量,而提供一种起到加强作用的加强构件的烹饪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包括具有在烹饪装置的制作过程中,容易进行门装配操作结构的前方框架及加强构件的一种烹饪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烹饪装置,包括有如下几个部分:烹饪空间;用于开闭烹饪空间的门;用于可旋转的固定门的合叶;通过合叶可旋转的固定门的前方框架;所述前方框架的后面,设置有与合叶结合的前方框架的合叶结合孔,所述前方框架的合叶结合孔周边具有成型部的加强构件;在前方框架中,在前方框架的合叶结合孔的周边设置有前方框架的成型部;前方框架的成型部比加强构件的成型部具有更小的成型面积及高度。
门将遮住烹饪装置前方的全面。
在门的上部设置有包括输入检测部及控制面板的操作部,合叶将结合于门的下部。
加强构件构成“L”形状,加强构件的合叶结合孔形成于边角位置,在加强构件的合叶结合孔的上部包括有附加的成型部。
加强构件构成“L”形状,其通过焊接操作紧贴设置于前方框架,在“L”形状的两边设置有用于在焊接操作时进行固定的固定孔。
前方框架的合叶结合孔及加强构件的合叶结合孔从上部到下部其宽度将加宽形成。
加强构件在其侧部设置有用于提高强度的弯曲部。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中的烹饪装置,其包括有位于前方框架后面的加强构件,从而可提高前方框架支撑门的强度。
在本发明的烹饪装置中,将可通过加强构件的形状提高前方框架的支撑强度。并且,可对门更加稳定的进行支撑,同时,可防止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前方框架弯曲而使门错开原有安装位置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烹饪装置中,设置有可容易的将用于固定门的合叶结合于前方框架及加强构件的合叶结合孔,从而在制造时容易进行门的结合过程。
在本发明的烹饪装置中,提高了前方框架的门支撑强度,因此,将可加厚门的厚度,并可更好的防止热量及微波泄漏到外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烹饪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斜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设置的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图2是本发明主要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其图示出烹饪空间100,门200,位于烹饪空间100的上面的上部空间300,位于烹饪空间100后面的后方空间400,位于烹饪空间100两侧的侧部空间500,位于烹饪空间100下面的下部空间600。
首先,烹饪空间100是用于进行烹饪操作的空间,它由内部壳体110构成。在烹饪空间100内部的上部设置有加热器120,并且,在烹饪空间100内设置有搁板130。此外,在内部壳体110中,为了用于去除烹饪空间100内的热量及气味而形成的流路,在内部壳体110的侧面设置有吸气口(未图示)及排气口111。
作为加热器120的一种,如护套加热器(sheath heater),它由搁板130代替圆形的转盘(turntable)使用,从而可改变由于使用转盘而受到限制的烹饪空间100的宽度及长度(深度)。此外,在烹饪空间100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引导搁板130的引导装置140,并且,在烹饪空间100的前面和后面设置有前方框架150和后方框架160。即,内部壳体110通过前方框架150及后方框架160得到支撑,为了使后方框架160与后方空间400连通,在后方框架160的上侧设置有开口部161。
此外,在门200下部通过合叶连接于烹饪空间100,并开闭烹饪空间100,它将横跨烹饪空间100和上部空间300而形成。上述门200中包括有把手210、前面前方框架220、输入检测部230、门面板(door panel)240、控制面板250、中间前方框架260、托架(bracket)270、门框架280,以及止动盖(chock cover)290。
把手210是用户开闭门200时使用的部位,它可通过螺栓(未图示)固定于前面前方框架220,最好是将沿其长度方向在内部形成至少一个槽(未图示),从而将减少重量,并使槽与外部连通,并且,在进行烹饪操作时,使从烹饪空间100传递的热量传递给用户的现象最小化。
为了使用户观察烹饪空间100的内部,前面前方框架220最好是由透明玻璃制成,并且,可粘贴或涂层设置包括有供用户选择需要烹饪的行程或用于显示烹饪装置操作状态的按键等按键显示部(未图示)。
输入检测部230是用于识别用户选择的按键的部件,在位于由玻璃制成的前面前方框架220后方的情况下,输入检测部230将由触摸屏单元(glass touch unit)构成,并可作为静电传感器使用,同时,可利用胶带(tape)粘贴设置于前面前方框架220。输入检测部230可位于烹饪空间100的上部空间300所处的门200上部,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将可确保较宽的烹饪空间,并使用户无障碍的观察烹饪空间100的内部。
控制面板250是根据用户对烹饪装置的操作进行输入的操作控制的部件,控制面板250在输入检测部230的后方固定于门面板240,为了与输入检测部230及后述的继电器(relay)电路板350进行连动而连接有电线,下面将对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上部空间300是烹饪空间100上面的空间,它受到外部壳体310的限制。上部空间300中包括有加热器320、导波管330、绝热用上部前方框架340,以及继电器电路板350,并且,还可设置有用于照亮烹饪空间100的灯泡(未图示)。
外部壳体310将构成与烹饪空间100相隔一定距离,并围住其上方及
两侧方的形态。外部壳体310与前方框架150及后方框架160进行结合,并且,根据需要还可设置有排气口311,从而使经由烹饪空间100及烹饪装置操作中使用的发热部件的空气流动排出到外部。
作为加热器320的一种,如卤素加热器(halogen heater),由于加热器320受到微波的影响,与由护套加热器构成的加热器120比较时,上述加热器320将安装于内部壳体110的上面,并向烹饪空间100供给热量。
导波管330从后方空间400衔接到上部空间300,它的作用是将从后述的磁控管(未图示)产生的微波供给到烹饪空间100中。
绝热用上部前方框架340的作用是,切断位于内部壳体110内的加热器120的热量传递到上部空间300。除了加热器320和导波管330,绝热用上部前方框架340将构成遮住烹饪空间100上部的形状。
继电器电路板350在上部空间300的一侧,安装于绝热用上部前方框架340,它将与设置于门200的控制面板250进行连动,并用于驱动位于后方空间400的将要后述的磁控管(未图示)等部件。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门200通过合叶170可旋转的安装于前方框架150的下端。由于只有将门200的重量均匀的分散到前方框架150,才能使前方框架150的变形较小,因此,门200将固定于前方框架150下端的两侧边角部分。如上所述,门200中包括有输入检测部及控制面板,其整体上的门200的面积将比现有技术中的烹饪装置的门更大,因此,前方框架150将需要支撑更大的重量。
在前方框架150的边角部分155设置有与合叶170结合的合叶结合孔152,它将从下部向上部推动紧贴于门200设置的合叶170,从而将门200结合在前方框架150上。为了制作方便,合叶结合孔152越向下部其宽度将加宽。并且,在门关闭时,为了门200与前方框架150保持紧贴状态,在前方框架150中设置有成型部154,成型部154将与后述门的合叶固定部对应。另外,前方框架150的成型部154还将起到提高前方框架150支撑强度的作用。为了使后述的加强构件紧贴于前方框架150的后面,最好是成型部154比加强构件的成型部具有更小的成型面积及高度。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斜视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构成烹饪装置的外形的外部壳体(未图示)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划分烹饪空间的内部壳体110。在内部壳体110的前方结合有用于固定门200的前方框架150,在门200和前方框架150上分别结合有合叶170,从而将门200可旋转的固定于前方框架150上。同时,为了支撑包括有输入检测部及控制面板而重量变大的门200,在前方框架150后面安装合叶170的部分设置有加强构件180,加强构件180用于提高前方框架150的强度。
烹饪装置的烹饪空间一般是六面体形状,结合于内部壳体110前方的前方框架150及固定于前方框架150的门200是矩形状。门200的一边通过合叶170可旋转的结合于与之对应的前方框架150的一边,此时,为了使门200的重量最大程度均匀的分散到前方框架150,门200及前方框架150通过合叶170结合的部分位于矩形的边角附近,因此,用于提高前方框架150强度的加强构件180也将在前方框架150的后面安装于两侧下部的边角部分155。由于加强构件180安装于边角部分155,为了使门200的重量分散到与合叶170结合的邻边,加强构件180最好是构成“L”形状。此外,在加强构件180中设置有与合叶170结合的合叶结合孔182,由于结合于门200的合叶在制造时将从合叶结合孔182的下部到上部插入,为了方便进行制造,合叶结合孔182最好是越向下部其宽度加宽,合叶结合孔182最好是形成于“L”形状加强构件180的边角部分。并且,为了更加提高合叶结合孔182周边的强度而设置有成型部(forming part)184。在合叶结合孔182的上部还设置有附加的成型部186,这是因为门200的重量在重力作用下将向垂直方向作用,因此,需要更加提高“L”形状的垂直部的强度。
在门200和前方框架150之间不应该形成使热量或微波泄漏的间隙,因此,加强构件180将很难通过螺栓等需要安装空间的结合装置结合于前方框架150上。因此,加强构件180将通过焊接操作结合于前方框架150的后面,最好是通过点焊(spot welding)方式结合在前方框架150的后面。由于在前方框架150的合叶结合孔152和加强构件180的合叶结合孔182相互错开很多时将发生产品不良,为了防止安装位置发生错开的情况,在加强构件180焊接于前方框架150时,应固定两个以上的点,一般将通过绝缘器(insulator)固定销固定后进行焊接操作,此时,需要焊接的两个部件中的一个应设置有固定销贯通的固定孔。在加强构件180中设置固定孔188,而不是在前方框架150中设置固定孔的情况,在门200开启时将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同时,可减少微波及热量泄漏的可能性。并且,在固定孔188的周边应形成有凸出部189,凸出部189用于提供固定销固定的空间,并且,还将起到提高强度的作用。
在加强构件180中最好是设置有“L”形状的内边弯曲部183及外边弯曲部185,内边弯曲部183及外边弯曲部185也将起到提高支撑强度的作用。
图5是结合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烹饪装置中的合叶的门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为了防止在门200开闭时从前方框架分离,合叶170中设置有与前方框架啮合的连杆部172、174。其中,连杆部172将卡住于前方框架及加强构件合叶结合孔的下部,而连杆部174将卡住于前方框架及加强构件合叶结合孔的上部。
在门200中还包括有合叶固定部205,合叶固定部205用于将合叶170固定于门200。合叶固定部205将容纳于前方框架的成型部中,在门200关闭时,门200和前方框架将处于相互紧贴的状态。最好是合叶固定部205的截面积及高度将小于前方框架的成型部的截面积及高度。
Claims (1)
1.一种烹饪装置,包括有如下几个部分:烹饪空间;用于开闭烹饪空间的门;用于可旋转的固定门的合叶;通过合叶可旋转的固定门的前方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方框架的后面,设置有与合叶结合的前方框架的合叶结合孔,所述前方框架的合叶结合孔周边具有成型部的加强构件;在前方框架中,在前方框架的合叶结合孔的周边设置有前方框架的成型部;前方框架的成型部比加强构件的成型部具有更小的成型面积及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门将遮住烹饪装置前方的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门的上部设置有包括输入检测部及控制面板的操作部,合叶将结合于门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强构件构成“L”形状,加强构件的合叶结合孔形成于边角位置,在加强构件的合叶结合孔的上部包括有附加的成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强构件构成“L”形状,其通过焊接操作紧贴设置于前方框架,在“L”形状的两边设置有用于在焊接操作时进行固定的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方框架的合叶结合孔及加强构件的合叶结合孔从上部到下部其宽度将加宽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强构件在其侧部设置有用于提高强度的弯曲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810054376 CN101660797B (zh) | 2008-08-29 | 2008-08-29 | 烹饪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810054376 CN101660797B (zh) | 2008-08-29 | 2008-08-29 | 烹饪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60797A CN101660797A (zh) | 2010-03-03 |
CN101660797B true CN101660797B (zh) | 2013-07-31 |
Family
ID=41788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810054376 Active CN101660797B (zh) | 2008-08-29 | 2008-08-29 | 烹饪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60797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44208A (ko) * | 2000-12-05 | 2002-06-15 | 구자홍 | 전자레인지의 래치보드 및 도어지지용 힌지플레이트 |
CN2559749Y (zh) * | 2002-08-23 | 2003-07-09 | 爱福赛股份有限公司 | 滑块连杆式铰链枢转加强结构 |
CN1752548A (zh) * | 2004-09-21 | 2006-03-29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微波炉门的铰链组件结构 |
EP1648203A2 (de) * | 2004-10-01 | 2006-04-19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Verfahren zur Positionierung und Arretierung einer drehbar gelagerten Ofentür eines Mikrowellenofens sowie Mikrowellenofen |
-
2008
- 2008-08-29 CN CN 200810054376 patent/CN1016607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44208A (ko) * | 2000-12-05 | 2002-06-15 | 구자홍 | 전자레인지의 래치보드 및 도어지지용 힌지플레이트 |
CN2559749Y (zh) * | 2002-08-23 | 2003-07-09 | 爱福赛股份有限公司 | 滑块连杆式铰链枢转加强结构 |
CN1752548A (zh) * | 2004-09-21 | 2006-03-29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微波炉门的铰链组件结构 |
EP1648203A2 (de) * | 2004-10-01 | 2006-04-19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Verfahren zur Positionierung und Arretierung einer drehbar gelagerten Ofentür eines Mikrowellenofens sowie Mikrowellenofe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60797A (zh) | 2010-03-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58395C (zh) | 微波炉的门 | |
RU2406036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 |
KR102564246B1 (ko) | 조리기기 | |
EP3421888B1 (en) | Cooking appliance | |
US11732902B2 (en) | Cooking appliance and combustion control method of a cooking appliance | |
US20100193499A1 (en) | Multiple access microwave oven | |
WO2013121777A1 (ja) | 加熱調理器 | |
KR101634809B1 (ko) | 조리기기 | |
EP1435493B1 (en) | Electric oven and/or microwave oven having heater | |
CN101660797B (zh) | 烹饪装置 | |
CN101469874B (zh) | 一种带有烤箱的微波炉 | |
KR20060062202A (ko) | 스윙 도어를 갖는 전자렌지 | |
EP3346193B1 (en) | Shelf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cooking appliance including a shelf supporting apparatus | |
KR101192488B1 (ko) | 조리기기 | |
GB2355070A (en) | Cooking appliance chassis | |
KR101192351B1 (ko) | 조리기기 | |
KR101623978B1 (ko) | 조리기기 | |
CN101469878B (zh) | 带有烤箱的微波炉 | |
KR100562107B1 (ko) | 도어 어셈블리 | |
CN101713555A (zh) | 烹饪装置 | |
KR100688664B1 (ko) | 전기오븐레인지의 백가드부 장착구조 | |
KR20240035303A (ko) | 조리 기기 | |
KR101263873B1 (ko) | 마이크로웨이브를 이용하는 조리장치 | |
JP2021014969A (ja) | 加熱調理器 | |
WO2024144606A1 (en) | A built-in cooking applian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