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6909A -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6909A
CN101656909A CN 200810118657 CN200810118657A CN101656909A CN 101656909 A CN101656909 A CN 101656909A CN 200810118657 CN200810118657 CN 200810118657 CN 200810118657 A CN200810118657 A CN 200810118657A CN 101656909 A CN101656909 A CN 101656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terminal
signal performance
round
grade
weigh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1865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6909B (zh
Inventor
骆晓亮
马君
贾冬麟
于川
常嘉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11865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569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56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6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6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69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用以实现根据移动终端信号性能选择相适应的定位技术。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包括:接收到移动终端的定位服务请求时,获得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以及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并根据与移动终端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定位技术对该移动终端进行定位。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移动定位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推动了对移动定位技术的研究及测距技术的发展。如何尽可能地利用现存网络资源,低成本地实现对UE(User Equipment,移动终端)的精确定位一直是研究的焦点。现有技术中,可选用的定位技术主要包括:CELL ID(小区识别)定位技术、CELL ID+RTT(Round Trip Time,往返时间)定位技术、AOA(AngleOfArrive,信号的到达角度)定位技术、TSOA(Time-Sum of Arrival,到达时间和)定位技术、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到达时间差)定位技术等。
基于CELL ID定位技术是一种最基本的定位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蜂窝网络。它不需要移动终端提供任何定位测量信息,也无须对现有网络进行改动,只要在网络侧增加简单的定位流程处理即可,因而最容易实现。它的定位原理很简单:网络根据移动终端当前服务基站的位置和小区覆盖来定位移动终端。若小区为全向小区,则移动终端的位置是以服务基站为中心,半径为小区覆盖半径的一个圆内;若小区分扇区,则可以进一步确定移动终端处于某扇区覆盖的范围内,这种定位方法的精度完全取决于移动终端所处小区的大小。
CELL ID+RTT定位技术是在CELL ID定位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RTT增强技术,在基站,对信号帧进行RTT测量,即计算接收(Rx)和发射(Tx)的时间差。在UE侧,对信号帧的收发时间差(UE_Rx_Tx_time_difference)进行测量。很容易得到RTT:RTT=2L/c+UE_Rx_Tx_time_difference,式中,L为UE到基站的距离、c为光速。由于RTT、UE_Rx_Tx_time_difference可经测量获得,c是常数,因此根据上式可计算出距离L:L=(RTT-UE_Rx_Tx_time_difference)c/2,从数学的观点看,UE就位于以基站为中心,L为半径的圆上,这样定位误差就由小区覆盖半径缩小到L。例如,3个基站分别进行RTT定位,计算出UE到各基站的距离L1、L2、L3,则UE就处于三个圆的交汇处,误差就大大缩小了。由于RTT和UE_Rx_Tx_time_difference测量的对象都是专用信道(DCH),因此要同时对多个基站进行测量,UE就必须处于切换状态。例如,要对3个基站进行RTT定位,UE必须处于3方切换状态,而且参与切换的小区必须处在不同的基站,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的。CELL ID+RTT定位精度取决于小区覆盖半径,在城区微蜂窝的场景下,可以满足一般的定位要求。
AOA定位技术也是一种在蜂窝网中常用的定位技术,这种方法需要在基站采用专门的天线阵列来测量特定信号的来源方向。对于一个基站来讲,AOA定位技术测量可以得出特定UE所在方向;当两个基站同时测量同一个UE发出的信号时,两个基站各自测量AOA定位技术所得的方向直线的焦点就是UE所在的位置。尽管这种定位方法的原理非常简单,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首先,AOA定位技术要求被测量的UE与参与测量的所有基站之间射频信号是视线传输(LOS)的,非视线传输(NLOS,Non Light of Sight)将会给AOA定位带来不可预测的误差,即使是在以LOS传输为主的情况下,射频信号的多径效应依然会干扰AOA定位技术的测量;其次,由于天线基站角分辨率的限制,AOA定位技术的测量精度是随着基站与UE之间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的。
TDOA定位技术是一种基于上行链路信号到达时间差的定位技术,通过检测UE信号到达不同基站的时间差来确定UE的位置。在TDOA算法中,用一对基站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来定位UE,因此要确定UE的二维位置坐标至少需要建立两个以上双曲线方程,也就是说需要至少三个基站接收到UE信号,而两个双曲线的交点即为移动终端的二维位置坐标。TDOA定位技术不要求知道信号传播的具体时间,还可以消除或减少在所有UE由于信道产生的共同误差,在通常情况下,定位精度高于TOA定位技术。但由于功率控制造成距离服务基站近的UE发射功率小,使得相邻基站接收到的功率非常小,造成比较大的测量误差,即相邻基站的SNR太小带来的测量误差。
TSOA定位技术的定位线是以成对的BS为焦点的椭圆,实际的定位过程中,系统通过测量信号在BSi、移动终端和BSj之间的传播时间来确定移动终端到两个基站BSi到BSj的距离和Lij,即Lij=cτij=c(τij),这里c为信号传播速度,τi是终端到BSi电磁波传播时间,τj是终端到BSj电磁波传播时间。然后,利用关系式‖X-Xi‖+‖X-Xj‖=Lij,i≠j,i,j=1,…,N可以确定一条椭圆形的定位线(LOP,Line of Position)。假设有3个基站参与对移动终端的定位,用上述方法一共可以产生3条LOP。在没有测量误差的情况下,所有的LOP只有一个公共交点,该点坐标就是对移动终端坐标的准确估计,当存在测量误差时,通常全部的LOP没有公共交点,需要用最小二乘法(LS,least square)等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估计移动终端的坐标值。
目前比较实用的GPS定位技术是网络辅助GPS定位技术,其优点是定位精度较高,定位半径可达到几米、十几米。因此利用该定位技术,可提供对定位精度要求较高的业务;其缺点是定位精度受UE所处环境的影响较大,如用户在室内或在高大建筑物之间时,定位精度将降低,甚至无法完成定位。
上述方案中,现有的定位技术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CELL ID和CELL ID+RTT技术的定位精度将随小区的大小而变化;TOA技术、TSOA技术及TDOA技术需要至少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基站进行定位,其定位精度受到这些基站是否能够很好接收移动终端信号的影响;GPS定位虽然定位精确,但是功耗大、价格贵,并且在房屋内、有遮掩的地方,定位精度急剧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基站,用以实现根据移动终端信号性能选择相适应的定位技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包括:
接收到移动终端的定位服务请求时,获得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以及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并
根据与移动终端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定位技术对该移动终端进行定位,所述与移动终端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定位技术为:预定的至少两种定位技术中,对信号性能处于该等级的移动终端进行定位时,精度最高的定位技术。
较佳的,所述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发射功率;
所述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发射功率门限值:P0…Pi、Pj…Pn,其中,P0等于零,Pn等于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P0至Pn依次递增;以及
所述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当移动终端实际发射功率Ps大于等于Pi并小于P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设定的迭代算法对多次获得的实际发射功率Ps进行迭代运算,运算结果大于等于Pi并小于P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较佳的,所述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往返时延;
所述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往返时延门限值:T0…Ti、Tj…Tn,其中,T0等于零,Tn等于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往返时延,T0至Tn依次递增;以及
所述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当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Ts大于等于Ti并小于T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设定的根据设定的迭代次数和迭代算法对多次获得的实际发射功率Ps进行迭代运算,运算结果大于等于Ti并小于T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进一步,当所述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发射功率时,所述Pi=iP/n,i为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当所述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往返时延时,所述Ti=iT/n,i为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
较佳的,所述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
所述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综合判决门限值:Q0…Qi、Qj…Qn,其中:Q0等于零,Qn为采用设定计算方法以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最大往返时延为计算参数的计算结果,Q0至Qn依次递增;以及
所述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采用所述设定计算方法以移动终端的实际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为计算参数计算综合判决量,并当所述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设定的迭代次数,对多次获得的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分别进行迭代运算,采用所述设定计算方法以实际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的迭代运算结果为计算参数确定综合判决量,并当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并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较佳的,所述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
所述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综合判决门限值:Q0…Qi、Qj…Qn,其中:Q0等于零,Qn为采用设定计算方法以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最大往返时延为计算参数的计算结果,Q0至Qn依次递增;以及
所述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发射功率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功率对应的第一权值,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往返时延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对应的第二权值,采用所述设定计算方法以第一权值和第二权值作为计算参数计算综合判决量,并当所述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发射功率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功率对应的第一权值,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往返时延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对应的第二权值,根据设定的迭代次数,对多次获得的第一权值和第二权值进行迭代运算后,利用所述设定计算方法以第一权值和第二权值的迭代运算结果为计算参数确定综合判决量,并当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并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移动终端的定位服务请求时,获得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以及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并
定位控制单元,用于根据与移动终端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定位技术对该移动终端进行定位,所述与移动终端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定位技术为:预定的至少两种定位技术中,对信号性能处于该等级的移动终端进行定位时,精度最高的定位技术。
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和设定的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并根据与移动终端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定位技术对该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相当于对处于小区或扇区不同位置的移动终端采用了和所处位置相匹配的定位技术,充分发挥各定位技术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信号所属信号性能等级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和移动终端实现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假设在基站,以基站为中心,根据距离基站的距离远近,将小区或扇区划分为多个子小区,在预先确定的几种备选定位技术中,选择满足设定定位精度要求的定位技术对处于该子小区中的移动终端进行定位,则可以发挥各个定位技术的优势,从而整体上提高小区或扇区中移动终端的平均定位精度,满足设定精度要求的可以是定位精度最高的定位技术,也可以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的大致区域的系统资源,选择定位精度低于最高精度但占用系统资源较少的定位技术,从而减少对系统资源的占用。一般情况下,定位精度应该根据多个移动终端的定位结果确定。以将一个小区划分为3个子小区,在预先备选的CELL ID定位技术、CELL ID+RTT定位技术、AOA定位技术、TOA定位技术、TSOA定位技术、TDOA定位技术中选择每一个子小区相匹配定位技术为例,选择方法具体包括:
第一子小区的半径比较小,在所有上述各种定位技术中,利用CELL ID定位技术的平均定位精度最高,因此为该第一子小区选择CELL ID定位技术为相匹配的定位技术,采用该CELL ID定位技术为处于第一子小区的移动终端进行定位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定位精度;
位于第二子小区的移动终端由于离基站有一定的距离,利用CELL ID+RTT定位技术的平均定位精度最高,因此为该第二子小区选择CELL ID+RTT定位技术为相匹配的定位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定位精度;
第三子小区距离基站比较远,处于小区边缘,移动终端在第三子小区可以很容易的接收到相邻几个基站的信号,根据现有定位技术的特点,移动终端在第三子小区时,使用AOA定位技术、TOA定位技术、TSOA定位技术、TDOA定位技术等定位技术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定位精度,由于这几个定位技术的平均定位精度相当,因此选择其中任何一个作为与第三子小区相匹配的定位技术都可以。
由于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可以反应与基站距离的远近,即可以大致判定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基站,预先根据不同的信号性能门限值,将移动终端的信号指令性能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为上述不同子小区匹配不同定位技术的方法,为每一等级的信号性能预先确定相匹配的定位技术,相当于对处于小区或扇区不同位置的移动终端采用了和所处位置相匹配的定位技术,充分发挥各定位技术的优点,达到提高定位精度的目的。
仍参见图1所示,例如将信号性能相应划分为3级时,第一级信号性能最好的移动终端就可以视为位于第一子小区中,应该匹配CELL ID定位技术。第三级信号性能最差的移动终端就可以视为位于小区边缘的第三子小区中,应该匹配AOA定位技术、TOA定位技术、TSOA定位技术或TDOA定位技术。信号性能为中间等级的移动终端就可以视为位于第二子小区中,选择CELLID+RTT定位技术相匹配。从而实现根据移动终端的在小区中所处的不同信号性能等级,采用较佳的定位技术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以提高定位精度。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定位方法中,基站在接收到移动终端的定位请求时,获得请求定位的移动终端的实际信号性能参数,根据移动终端的实际信号性能参数和设定的不同信号性能等级门限值,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从而采用和移动终端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定位技术实际定位。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的移动终端的性能参数很多,例如发射功率、往返时延等性能参数,下面就以发射功率、往返时延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其它参数判定并实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
以发射功率为信号性能判断参数,并以不同的发射功率门限值划分信号性能等级时,假设需要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则需要n+1个发射功率门限P0…Pi、Pj…Pn,其中:P0等于零,Pn等于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P0至Pn依次递增,P0<…<Pi<Pj<…<Pn,当移动终端实际发射功率Ps在Pi和Pj之间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如果采用均分策略选择功率判决门限,则Pi根据公式1确定:
Pi=iP/n                           (1)
其中:i为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P为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具体例如分为3个信号性能等级时,0~P/3确定第一信号性能等级,P/3~2P/3确定第二信号性能等级,2P/3~P确定第三信号性能等级。信号性能等级的数量根据小区或扇区的大小确定,也可以进一步结合小区或扇区地貌复杂度综合考虑,这里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根据公式1确定的判决门限,基站获得移动终端实际发射功率,即可判定移动终端对应的信号性能等级,从而选择相匹配的定位技术。
以往返时延为信号性能判断参数,并以不同的往返时延门限值划分信号性能等级时,假设需要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则需要n+1个往返时延门限T0…Ti、Tj…Tn,其中:T0等于零,Tn等于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往返时延,T0至Tn依次递增,T0<…<Ti<Tj<…<Tn,当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Ts在Ti和Tj之间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如果采用均分策略选择功率判决门限,则Ti根据公式2确定:
Ti=iT/n                           (2)
其中:i为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T为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往返时延。具体例如分为3个信号性能等级时,0~T/3确定第一信号性能等级,T/3~2T/3确定第二信号性能等级,2T/3~T确定第三信号性能等级。信号性能等级的数量根据小区或扇区的大小确定,也可以进一步结合小区或扇区地貌复杂度综合考虑,这里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根据公式2确定的判决门限,基站获得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即可判定移动终端对应的信号性能等级,从而选择相匹配的定位技术。
当然,还可以利用综合考虑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作为信号综合性能判断参数,并以综合考虑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划分不同等级的信号性能,假设需要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则需要n+1个综合判决量门限Q0…Qi、Qj…Qn,其中:Q0等于零,Qn根据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最大往返时延确定,例如Qn可以等于AP/n+BT,系数A和B分别为将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换算到同一数量级时的系数。Q0至Qn依次递增,Q0<…<Qi<Qj<…<Qn,当移动终端实际综合判决量Qs在Qi和Qj之间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如果采用均分策略选择综合判决门限,则Qi根据公式3确定:
Qi=AiP/n+BiT/n                     (3)
其中:i为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具体例如分为3个信号性能等级时,0~(AP/n+BT)/3确定第一信号性能等级,(AP/n+BT)/3~2(AP/n+BT)/3确定第二信号性能等级,2(AP/n+BT)/3~(AP/n+BT)确定第三信号性能等级。信号性能等级的数量根据小区或扇区的大小确定,也可以进一步结合小区或扇区地貌复杂度综合考虑,这里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根据公式3确定的判决门限,基站获得移动终端实际发射功率Ps和往返时延Ts后,综合判决量M=APs+BTs,再利用M和各综合判决门限之间的大小关系即可判定移动终端对应的信号性能等级,从而选择相匹配的定位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当实际发射功率Ps、往返时延Ts或者换算后的综合判决量M等于综合判决门限时,将移动终端判决为相邻两级中的任何一级都可以,本发明实施例不加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小区或扇区的具体地貌特征,对均分策略得到的判决门限进行调整,以更好利用各种定位技术,具体实现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基于上具体实施例,为进一步提高准确度,基站可以根据设定的迭代次数,获得多个移动终端的实际发射功率Ps或者往返时延Ts,并对多次获得的参数值进行迭代处理,将迭代结果作为计算参数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量,进一步确定出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进一步为方便计算,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对应不同的发射功率范围设定权值,对不同的往返时延范围也设定对应权值,对多次获得的移动终端往返时延Ts或者往返时延Ts先进行加权处理,找到对应权值后,利用权值再进行迭代处理,将迭代结果作为计算参数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量,进一步确定出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下面以信号性能被划分为3个等级,3次迭代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假设P1、P2、P3分别为划分3个信号性能等级的功率门限值,C1、C2、C3为对应不同功率门限值划定范围的功率权值,其中功率门限值和功率权值都为常数,且大小关系为P1<P2<P3,C1<C2<C3;加权处理具体包括:当移动终端实际发射功率Ps小于P1时,令发射功率等于C1;否则当Ps大于P1小于P2时,令发射功率等于C2;否则当Ps大于P2时,令发射功率等于C3
假设T1、T2、T3分别为划分3个信号性能等级的往返时延门限值,D1、D2、D3为对应不同往返时延门限值划定范围的往返时延权值,往返时延门限值和往返时延权值都为常数,且大小关系为T1<T2<T3,D1<D2<D3;加权处理具体包括:当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Ts小于T1时,Qt′等于D1;否则当Ts大于T1小于T2时,Qt′等于D2;否则当Ts大于T2时,Qt′等于D3
综合考虑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时,如果以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时的权值之和作为判决权值,则相应综合判决门限值Q1、Q2和Q3为:
Q1=C1+D1
Q2=C2+D2
Q3=C3+D3
其中:C1的具体取值可以是P1/2,C2的具体取值可以是(P1+P2)/2,C3的具体取值可以是(P2+P3)/2。D1的具体取值可以是T1/2,D2的具体取值可以是(T1+T2)/2,D3的具体取值可以是(T2+T3)/2。
为方便比较,还可以将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时统一到同一数量级,例如判决权值M为:
M=AC+BD
则相应综合判决门限值Q1、Q2和Q3为:
Q1=AC1+BD1
Q2=AC2+BD2
Q3=AC3+BD3
3次迭代的算法为:假设其中Qp′为第一次获得的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权值,Qp″为第二次获得的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权值,Qp′″为第三次获得的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权值,Qt′为第一次获得的移动终端往返时延权值,Qt″为第二次获得的移动终端往返时延权值,Qt′″为第三次获得的移动终端往返时延权值。迭代算法原理如公式4所示,以Qp″为中值取差,加上Qp′后迭代得到迭代运算结果Qp,根据Qt′、Qt″和Qt′″来得到迭代运算结果Qi的迭代算法相同:
Qp=Qp′+(Qp′-Qp″)+(Qp′″-Qp″)
Qt=Qt′+(Qt′-Qt″)+(Qt′″-Qt″)
也即:
Qp=2Qp′-2Qp″+Qp′″
Qt=2Qt′-2Qt″+Qt′″          (4)
将迭代运算结果Qp和Qt相加后得到综合判决量。根据上述迭代算法,也可以采用各周期获得的实际发射功率或往返时延的实际值进行迭代。虽然上述实施例以3级信号性能等级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此实现两个或更多级的技术方案,这里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实际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作为两个计算参数,相加获得综合判决量,并以同样的加法原理获得综合判决门限值。实际上,综合判决量和综合判决门限值的计算方法并不限于加法,乘法原理也可以同样应用,即将两个计算参数相乘得到综合判决量,并以同样的乘法原理获得综合判决门限值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内容实现,这里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以3次迭代算法为例,根据设定周期,周期性获得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Ps和往返时延Ts,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在第一周期,基站根据获得的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Ps和往返时延Ts进行如下判断:
当移动终端实际发射功率Ps小于P1时,Qp′等于C1;否则当Ps大于P1小于P2时,Qp′等于C2;否则当Ps大于P2时,Qp′等于C3
当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Ts小于T1时,Qt′等于D1;否则当Ts大于T1小于T2时,Qt′等于D2;否则当Ts大于T2时,Qt′等于D3
经过上述判断得到移动终端本周期发射功率权值Qp′″和本周期往返时延权值Qt′″。
步骤202、在第二周期,基站根据第二周期内获得的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Ps和往返时延Ts进行如第一周期时相同的计算,得到移动终端Qp″和Qt″;
步骤203、在第三周期,基站根据第三周期内获得的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Ps和往返时延Ts进行如第一周期相同的计算,得到Qp′和Qt′;
步骤204、采用公式4计算Qp和Qt,并根据算Qp和Q计算得到Qt
步骤205、根据获得的信号性能等级判决权值Q确定移动终端所在信号性能等级,具体步骤为:
当Q小于Q1时,基站判决移动终端属于第一信号性能等级;或者
当Q大于等于Q1小于等于Q2时,基站判决移动终端属于第二信号性能等级;或者
当Q大于等于Q2小于等于Q3时,基站判决移动终端属于第三信号性能等级。
结合Ps和Ts多个周期的迭代算法优点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防止发射功率Ps与往返时延Ts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生突变现象,保证小区分区算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上面对确定移动终端信号所在信号性能等级的主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下面详细说明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基站接收移动终端的定位服务请求;
步骤302、基站在接收到定位服务请求后,获得移动终端信号性能参数信息并确定移动终端所在信号性能等级,具体方法上面实施例已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31~3033、根据确定移动终端所在信号性能等级进行如下判断:
当移动终端信号属于第一信号性能等级,根据第一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CELL ID定位技术来定位移动终端,然后将定位服务信息下发给移动终端;或者
当移动终端信号属于第二信号性能等级,根据第二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CELL ID+RTT定位技术来定位移动终端,然后将定位服务信息下发给移动终端;或者
当移动终端信号属于第三信号性能等级,根据第三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AOA、TDOA、TSOA等其中一种定位技术来定位移动终端;
步骤304、将定位服务信息下发给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收到定位服务信息,此次定位流程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在利用不同的定位技术进行定位时,需要触发其它网元来配合,具体每一种定位技术的具体实现流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仅以几种常用的定位技术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于更多的定位技术来讲,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内容为每一等级信号性能选择相匹配的定位技术,以发挥每一种定位技术的优势,从而提高整体定位精度,或者在减少定位对系统资源占用的同时一定程度的提高整体定位精度。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到移动终端的定位服务请求时,获得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
确定单元402,用于根据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以及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并
定位控制单元403,用于根据与移动终端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定位技术对该移动终端进行定位,与移动终端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定位技术为:预定的至少两种定位技术中,对信号性能处于该等级的移动终端进行定位时,精度最高的定位技术。
根据不同的具体实现方式,接收单元401和确定单元402的功能有所不同,下面举例说明:
第一种具体实施例:
接收单元401接收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发射功率;
确定单元402确定信号性能等级的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发射功率门限值:P0…Pi、Pj…Pn,其中,P0等于零,Pn等于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P0至Pn依次递增;以及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当移动终端实际发射功率Ps大于等于Pi并小于P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设定的迭代算法对多次获得的实际发射功率Ps进行迭代运算,运算结果大于等于Pi并小于P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或者,第二种具体实施例:
接收单元401接收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往返时延;
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往返时延门限值:T0…Ti、Tj…Tn,其中,T0等于零,Tn等于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往返时延,T0至Tn依次递增;以及
确定单元402确定信号性能等级的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当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Ts大于等于Ti并小于T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设定的迭代算法对多次获得的实际发射功率Ps进行迭代运算,运算结果大于等于Ti并小于T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或者,第三种具体实施例:
接收单元401接收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
确定单元402确定信号性能等级的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综合判决门限值:Q0…Qi、Qj…Qn,其中:Q0等于零,Qn为采用设定计算方法以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最大往返时延为计算参数的计算结果,Q0至Qn依次递增;以及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采用设定计算方法以移动终端的实际发射功率和实际往返时延为计算参数计算综合判决量,并当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设定的迭代次数,对多次获得的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分别进行迭代运算,采用设定计算方法以实际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的迭代运算结果为计算参数确定综合判决量,并当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并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或者,第四种具体实施例:
接收单元401接收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
确定单元402确定信号性能等级的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综合判决门限值:Q0…Qi、Qj…Qn,其中:Q0等于零,Qn为采用设定计算方法以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最大往返时延为计算参数的计算结果,Q0至Qn依次递增;以及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发射功率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功率对应的第一权值,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往返时延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对应的第二权值,采用设定计算方法以第一权值和第二权值作为计算参数计算综合判决量,并当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发射功率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功率对应的第一权值,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往返时延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对应的第二权值,根据设定的迭代次数,对多次获得的第一权值和第二权值进行迭代运算后,利用设定计算方法以第一权值和第二权值的迭代运算结果为计算参数确定综合判决量,并当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并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和设定的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并根据与移动终端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定位技术对该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相当于对处于小区或扇区不同位置的移动终端采用了和所处位置相匹配的定位技术,充分发挥各定位技术的优点,从而提高整体定位精度,或者在减少定位对系统资源占用的同时一定程度的提高整体定位精度。并且避免了使用单一定位技术时,如果移动终端处于小区或扇区中特定位置,为提高定位精度而增加发射功率,从而达到减少系统干扰的目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到移动终端的定位服务请求时,获得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以及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并
根据与移动终端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定位技术对该移动终端进行定位,所述相匹配的定位技术为:预定的至少两种定位技术中,对信号性能处于该等级的移动终端进行定位时,满足设定定位精度要求的定位技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发射功率;
所述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发射功率门限值:P0...Pi、Pj...Pn,其中,P0等于零,Pn等于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P0至Pn依次递增;以及
所述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当移动终端实际发射功率Ps大于等于Pi并小于P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设定的迭代算法对多次获得的实际发射功率Ps进行迭代运算,运算结果大于等于Pi并小于P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往返时延;
所述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往返时延门限值:T0...Ti、Tj...Tn,其中,T0等于零,Tn等于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往返时延,T0至Tn依次递增;以及
所述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当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Ts大于等于Ti并小于T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设定的根据设定的迭代次数和迭代算法对多次获得的实际发射功率Ps进行迭代运算,运算结果大于等于Ti并小于T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发射功率时,所述Pi=iP/n,i为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
当所述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往返时延时,所述Ti=iT/n,i为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
所述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综合判决门限值:Q0...Qi、Qj...Qn,其中:Q0等于零,Qn为采用设定计算方法以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最大往返时延为计算参数的计算结果,Q0至Qn依次递增;以及
所述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采用所述设定计算方法以移动终端的实际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为计算参数计算综合判决量,并当所述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设定的迭代次数,对多次获得的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分别进行迭代运算,采用所述设定计算方法以实际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的迭代运算结果为计算参数确定综合判决量,并当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并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
所述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综合判决门限值:Q0...Qi、Qj...Qn,其中:Q0等于零,Qn为采用设定计算方法以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最大往返时延为计算参数的计算结果,Q0至Qn依次递增;以及
所述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发射功率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功率对应的第一权值,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往返时延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对应的第二权值,采用所述设定计算方法以第一权值和第二权值作为计算参数计算综合判决量,并当所述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发射功率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功率对应的第一权值,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往返时延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对应的第二权值,根据设定的迭代次数,对多次获得的第一权值和第二权值进行迭代运算后,利用所述设定计算方法以第一权值和第二权值的迭代运算结果为计算参数确定综合判决量,并当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并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计算方法包括:将计算参数相加、将计算参数相乘或者将计算参数换算到同一数量级后相加。
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移动终端的定位服务请求时,获得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以及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并
定位控制单元,用于根据与移动终端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定位技术对该移动终端进行定位,所述与移动终端信号性能等级相匹配的定位技术为:预定的至少两种定位技术中,对信号性能处于该等级的移动终端进行定位时,满足设定定位精度要求的定位技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发射功率;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信号性能等级的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发射功率门限值:P0...Pi、Pj...Pn,其中,P0等于零,Pn等于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P0至Pn依次递增;以及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当移动终端实际发射功率Ps大于等于Pi并小于P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设定的迭代算法对多次获得的实际发射功率Ps进行迭代运算,运算结果大于等于Pi并小于P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往返时延;
所述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往返时延门限值:T0...Ti、Tj...Tn,其中,T0等于零,Tn等于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往返时延,T0至Tn依次递增;以及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信号性能等级的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当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Ts大于等于Ti并小于T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设定的迭代算法对多次获得的实际发射功率Ps进行迭代运算,运算结果大于等于Ti并小于T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信号性能等级的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综合判决门限值:Q0...Qi、Qj...Qn,其中:Q0等于零,Qn为采用设定计算方法以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最大往返时延为计算参数的计算结果,Q0至Qn依次递增;以及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采用所述设定计算方法以移动终端的实际发射功率和实际往返时延为计算参数计算综合判决量,并当所述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设定的迭代次数,对多次获得的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分别进行迭代运算,采用所述设定计算方法以实际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的迭代运算结果为计算参数确定综合判决量,并当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并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信号性能参数信息为:发射功率和往返时延;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信号性能等级的信号性能等级判决门限包括:将信号性能划分为n个等级的n+1个综合判决门限值:Q0...Qi、Qj...Qn,其中:Q0等于零,Qn为采用设定计算方法以移动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需要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最大往返时延为计算参数的计算结果,Q0至Qn依次递增;以及确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包括: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发射功率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功率对应的第一权值,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往返时延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对应的第二权值,采用所述设定计算方法以第一权值和第二权值作为计算参数计算综合判决量,并当所述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或者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发射功率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功率对应的第一权值,根据对应不同范围往返时延设定的权值,确定移动终端实际往返时延对应的第二权值,根据设定的迭代次数,对多次获得的第一权值和第二权值进行迭代运算后,利用所述设定计算方法以第一权值和第二权值的迭代运算结果为计算参数确定综合判决量,并当综合判决量大于等于Qi并小于Qj时,判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等级为第j级。
CN 200810118657 2008-08-21 2008-08-21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69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18657 CN101656909B (zh) 2008-08-21 2008-08-21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18657 CN101656909B (zh) 2008-08-21 2008-08-21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6909A true CN101656909A (zh) 2010-02-24
CN101656909B CN101656909B (zh) 2012-12-26

Family

ID=41710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1865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6909B (zh) 2008-08-21 2008-08-21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56909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444A (zh) * 2011-01-27 2012-08-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和一种基站
CN104394590A (zh) * 2014-11-26 2015-03-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64025A (zh) * 2014-12-17 2016-07-1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定位查询方法和系统
CN105792115A (zh) * 2014-12-17 2016-07-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定位数据融合方法和系统
CN110753299A (zh) * 2018-07-06 2020-02-04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的精度预判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08243475B (zh) * 2016-12-26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及无线设备
CN113124868A (zh) * 2019-12-31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2077392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2261C (zh) * 2002-01-24 2006-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台定位测量的方法
CN100493066C (zh) * 2003-08-19 2009-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的移动台定位方法的选择方法
CN1787679B (zh) * 2004-12-09 2010-07-2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控制器确定待定位用户设备的定位方法
CN1909717B (zh) * 2005-08-03 2012-05-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cdma系统中选择定位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444A (zh) * 2011-01-27 2012-08-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和一种基站
CN102625444B (zh) * 2011-01-27 2015-05-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和一种基站
CN104394590A (zh) * 2014-11-26 2015-03-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64025A (zh) * 2014-12-17 2016-07-1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定位查询方法和系统
CN105792115A (zh) * 2014-12-17 2016-07-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定位数据融合方法和系统
CN105764025B (zh) * 2014-12-17 2019-04-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定位查询方法和系统
CN105792115B (zh) * 2014-12-17 2019-04-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定位数据融合方法和系统
CN108243475B (zh) * 2016-12-26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及无线设备
CN110753299A (zh) * 2018-07-06 2020-02-04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的精度预判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0753299B (zh) * 2018-07-06 2021-04-09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的精度预判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3124868A (zh) * 2019-12-31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2077392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6909B (zh) 201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6909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基站
CN107318084B (zh) 一种基于最优相似度的指纹定位方法及装置
US9426619B2 (en) Handling complex signal parameters by a positioning device, and apparatus
CN109155984B (zh) 确定通道时延的方法、定位方法和相关设备
JP3820177B2 (ja) 移動通信端末機の位置推定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2158956B (zh) 一种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rssi的改进加权三边定位方法
JP5450081B2 (ja) ユーザ装置の位置を判定する方法、ソフトウエア及びシステム
US8576122B2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location of mobile terminal
CN102395196B (zh) 一种基于标校点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1272605A (zh) 一种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和定位装置
KR101163335B1 (ko) 수신신호강도의 거리 추정 방식에 의거한 실내 무선 측위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실시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Obreja et al. Evaluation of an indoor localization solution based on bluetooth low energy beacons
AU200632167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uting the position of a mobile device operat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2120335A1 (en) Calculating a location
KR101749098B1 (ko) 기지국 위치추정 시스템 및 이의 기지국 위치추정 방법
US9210543B2 (en)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indoor location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ndoor location in multi-story building using the same
CN101848414B (zh) 确定信号传播时延的方法、对移动台定位的方法
KR100524180B1 (ko) 기지국 위치정보와 이동전화로부터 수신된 전파특성정보및 기 측정된 전파특성정보를 이용한 이동전화 위치추정방법
CN102833848B (zh) 一种移动台定位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54796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imating accuracy of a position determination
CN105979581B (zh) 一种基于功率差的室内定位方法
WO2012119427A1 (zh) 一种蜂窝网络定位方法、服务平台、定位移动台和系统
CN102232194B (zh) 用于确定位置的设备和方法
CN112954591A (zh) 一种协同分布式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7404757A (zh) 一种用户设备ue的定位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