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43475B -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及无线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及无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43475B
CN108243475B CN201611219561.6A CN201611219561A CN108243475B CN 108243475 B CN108243475 B CN 108243475B CN 201611219561 A CN201611219561 A CN 201611219561A CN 108243475 B CN108243475 B CN 1082434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s
path
wireless
wireless signal
signal transm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195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43475A (zh
Inventor
潘淳
郎松平
江兴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6112195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43475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EP17889459.8A priority patent/EP3554138A4/en
Priority to EP17888978.8A priority patent/EP3550890B1/en
Priority to JP2019534848A priority patent/JP6752371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7/118023 priority patent/WO2018121438A1/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18018 priority patent/WO201812143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243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3475A/zh
Priority to US16/449,880 priority patent/US20190313363A1/en
Priority to US16/452,036 priority patent/US2019032040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43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3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及无线设备,该方法通过AP接收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待识别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并根据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待识别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获取每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当经由候选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大于阈值时,AP确定多条路径中的候选路径为视线路径。AP测量所述视线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到达角,根据所述到达角确定待识别终端的位置。该方法提高了无线设备判决视线路径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及无线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及无线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英文: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可提供定位能力,以完成各种服务(例如:导航、广告推送、周边服务发现以及人员流量监控)。
WLAN定位系统可以确定无线信号的到达角度(英文:angle of arrival,AoA)。根据WLAN设备测量的同一待识别设备的多个AoA(可以由一个或多个WLAN设备测量),可以得到该待识别设备的位置。待识别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可能经由多条路径到达WLAN设备。沿不同路径到达WLAN设备的无线信号的内容相同,因此是同一无线信号的副本。WLAN设备接收到的信号是经由多条路径先后到达该WLAN设备的该无线信号的叠加。经由不同路径到达WLAN设备的无线信号的AOA不同。由于视线(英文:line of sight,LOS)路径的无线信号的AOA是待识别设备的正确的角度,故测量AoA的WLAN设备需要确定待识别设备(如终端)与WLAN设备(如接入点(英文:access point,AP))间的LOS路径。
AP可以依据接收信号强度(英文: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确定待识别设备的LOS路径。当待识别设备的无线信号的RSSI大时,该待识别设备处于LOS状态的概率大。当待识别设备的无线信号的RSSI小时,该待识别设备处于非视线(英文:nonline of sight,NLOS)状态的概率大。LOS状态指待识别设备与WLAN设备间有LOS路径,NLOS状态指待识别设备与WLAN设备间没有LOS路径。如图1所示,AP1对终端的视线方向由于被建筑物遮挡,所以其获得的RSSI小(如RSSI=-70分贝毫瓦(dBm))。AP2对终端的视线方向没有遮挡,故RSSI大(如RSSI=-50dBm)。
然而,信号强度易受无线环境的阴影衰落和小尺度衰落的影响。如待识别设备位置移动几十厘米,RSSI的变化就可能高达10dBm。信号强度还与待识别设备与WLAN设备间的距离相关。即使待识别设备与WLAN设备间无LOS路径,但待识别设备与WLAN设备间的距离近,RSSI可能大。而如果待识别设备与WLAN设备间有LOS路径,但待识别设备与WLAN设备间的距离远,RSSI可能小。因此,根据RSSI确定的LOS状态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和无线设备,该方法提高了LOS路径识别的准确度。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无线设备接收信号,该信号包括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待识别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其中,多条路径指2条或更多路径。
无线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该信号,获取经由多条路径中的每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当条件满足时,无线设备确定多条路径中的候选路径为视线路径,该条件包括经由候选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大于阈值。
无线设备测量所述视线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到达角;
无线设备根据所述到达角确定待识别设备的位置。
尽管待识别设备位置的变化以及无线设备和待识别设备间距离的变化都会影响无线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如果存在LOS路径,沿LOS路径传播的无线信号总是所有路径中最强的无线信号。但是,所有路径中最强的无线信号经由的路径并不一定是LOS路径,因为在即使没有LOS路径,所有的NLOS路径中也一定有一条的无线信号最强。如果没有LOS路径,各个NLOS路径中不会有一条NLOS路径的无线信号的强度有绝对优势。因此,用沿单条路径传播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总能量中的占比为依据,提高了无线设备判决视线路径的准确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无线设备检查多条路径中各个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是否大于阈值。无线设备检查所有无线信号的能量是否满足上述条件,以简化LOS路径识别逻辑。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无线设备仅检查多条路径中先到达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是否大于阈值,其中,述先到达路径为多条路径中传输先到达的无线信号的一条或多条路径。由于LOS路径一定短于任意NLOS路径,经由LOS路径的无线信号一定早于经由NLOS路径的无线信号到达无线设备。因此,无线设备可以不检查后到达的无线信号的能量是否满足上述条件,以缩短LOS路径识别过程。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先到达的路径的数量可以为1。无线设备可能不足以分辨出经由不同路径到达的无线信号的到达时间的顺序,此时无线设备可能会找到多条先到达的路径。但如果无线设备在时间域上分辨率足够高,无线设备可以确定出唯一的一个最先(第一)到达的无线信号。无线设备可以仅检查这一个的无线信号的能量是否满足上述条件。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该条件还包括:经由候选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持续大于阈值。持续跟踪满足上述条件的候选路径的能量占比,提高了判决的准确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无线设备测量视线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到达角,从而确定待识别设备的位置。除定位之外,LOS路径的识别还可以被用于波束成形等其他与终端方向相关的技术中。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设备,该无线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实际中无线设备行为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设备,该无线设备可以包括:天线和处理器,
天线用于接收信号,该信号包括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待识别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
处理器用于根据天线接收的信号,获取经由多条路径中的每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并且当条件满足时,确定多条路径中的候选路径为视线路径,该条件可以包括经由候选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大于阈值。
该无线设备还可以包括储存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连接,保存该无线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无线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网络设备与终端间的非视距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通信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具有视线状态的通信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不具有视线状态的通信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视线路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多传播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坐标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径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占比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路径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占比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无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能的无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应用于图2所示的WLAN网络。本申请描述的通信技术可以适用于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采用码分多址、正交频分多址等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此外,还可以适用于使用LTE系统后续的演进系统,如第五代(5G)系统或新射频(英文:new radio,NR)系统等。
在图2中,该无线设备可以包括终端和网络设备。本申请所涉及到的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英文:wearable device)、计算设备等等。例如,本申请所涉及到的网络设备可以是WLAN的接入点(英文:access point,AP)。
在基于角度的定位系统中,AOA可以正确反映待识别设备(如待识别终端)与无线设备(如AP)的几何关系。待识别设备为需要识别LOS路径的另一无线设备。AOA表示待识别终端的无线信号到达AP的角度。由于LOS路径具有准确的角度信息,所以无线设备可以通过测量LOS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AOA确定待识别设备的位置。
下面以待识别设备为待识别终端,无线设备为AP为例进行描述。
在图3中,AP和待识别终端之间具有稳定的视线方向,即AP与待识别终端间存在LOS路径,而在图4中,由于AP和待识别终端之间存在遮挡物,导致AP和待识别终端之间不存在LOS路径。无线信号通过周围的遮挡物经过反射或散射到达AP,这些反射或散射的路径为NLOS路径。
待识别终端位置的变化以及AP和待识别终端间距离的变化都会影响AP接收到的信号的能量。如果存在LOS路径,沿LOS路径传播的无线信号总是所有路径中最强的无线信号。但是,所有路径中最强的无线信号经由的路径并不一定是LOS路径,因为在即使没有LOS路径,所有的NLOS路径中也一定有一条的无线信号最强。如果没有LOS路径,各个NLOS路径中不会有一条NLOS路径的无线信号的强度有绝对优势。因此,用沿单条路径传播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总能量中的占比为依据,可以提高判决LOS路径的准确性。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视线路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510、AP接收信号,该信号包括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待识别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
待识别终端发送无线信号,该无线信号可能通过直射路径、反射路径或散射路径等多条路径传输至AP的天线。其中,每条路径的无线信号都是待识别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的一个副本。也就是说,AP的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包括LOS路径的无线信号和/或NLOS路径的无线信号。其中,多条路径指2条或更多路径。
可选地,AP可以通过聚类的方法或识别训练序列的方法,区分传输无线信号的多条路径。
可选地,AP可以应用聚类的方法区分传输无线信号的多条路径。AP可以收集多个样本数据,并利用聚类方式判断待识别终端的LOS状态,并确定待识别终端的LOS路径。如图6所示,每个样本的数据用坐标图中的一个点表示。每个样本是AP接收到的来自一个路径的无线信号。坐标图的横轴表示接收各样本的时间t,纵轴表示该样本的AOA。待识别终端发送多个无线信号,每个无线信号经由多个路径到达AP,并被AP接收。由于待识别终端的移动有连续性,各个路径的角度变化也有连续性。因此AP将坐标图中的点聚类。聚类后,AP得到传输无线信号的多个路径。坐标图中的每一种形状的点的聚类表示一个路径,如P1、P2、P3、P4和P5。坐标图中的各路径可能是NLOS路径或LOS路径。其中,NLOS路径指LOS路径以外的路径,如反射、散射或折射的路径等。AP可以依据各个路径的聚类中点的弥散程度(相当于坐标图图中各个圈的大小),识别AP的LOS路径。然而,当待识别终端快速运动时,即使待识别终端与AP间存在LOS路径,该LOS路径的聚类中点的弥散程度也大,从而导致无法识别LOS路径。
可见,聚类的方法是通过先区分出传输无线信号的多条路径,再根据聚类中点的弥散程度确定LOS路径。由于聚类的方法不能准确识别LOS路径,但可以准确区分出多条路径,因此,AP可以利用聚类的方法区分传输无线信号的多条路径。
在采用聚类的方法区分传输无线信号的多条路径时,AP可以通过配置多根天线(如3-4根天线)提高聚类的准确度,这样估计的AOA较准确,从而能够更好的对LOS路径进行识别,减少了AP不能分辨两条或多条路径而把这两条或多条路径识别成一条路径,造成路径上无线信号的能量叠加的可能。
可选地,在WLAN中,AP可以通过WLAN无线信号中的长训练字段(英文:longtraining field,LTF)区分传输无线信号的多条路径。
AP可以接收信号,该信号包括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待识别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其中,无线信号包括第一训练序列,该信号为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多个第一训练序列的叠加。AP将该信号与AP存储的第二训练序列进行匹配,获取接收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多个第一训练序列的时间点。其中,第一训练序列与第二训练序列的值相同。由于训练序列在时域上具有良好的自相关特性,用训练序列识别接收无线信号的时间,可以区分接收时间接近的无线信号,即在时间域上有很高的分辨率。
AP根据多个第一训练序列的时间点在时间域上的分布,获取多条路径在时间域上的分布,从而区分出传输无线信号的多条路径。
步骤520、AP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获取经由该多条路径中的各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
AP接收到的信号是沿该多条路径中各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AP根据该信号,可以获取经由该多条路径中的各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
步骤530、AP根据该多条路径中待检查路径的能量值,确定视线路径。
在执行步骤530之前,AP可以在该多条路径中选取待检查路径。待检查路径为可能包括LOS路径的至少一条路径。
可选地,AP可以选取所有路径为待检查路径。AP检查所有路径各自是否满足判决条件,将满足条件的待检查路径确定为LOS路径,以降低识别LOS路径的软件或硬件复杂度。
可选地,由于LOS路径是AP与待识别终端间的最短传输路径,因此LOS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会先传输到达AP。
基于此,AP选取先到达的无线信号的至少一条路径为待检查路径。可以理解的是,若AP与待识别终端间存在LOS路径,则传输先到达的无线信号的一条或多条路径中一定包括LOS路径,即待检查路径中一定包括LOS路径。AP检查待检查路径中各条路径是否满足判决条件,将满足条件的待检查路径确定为LOS路径,以缩短LOS路径识别过程。
如果AP在时间域上分辨率足够高,那么AP可以确定出唯一的一个传输最先(第一)到达的无线信号的路径为待检查路径。AP检查该待检查路径是否满足判决条件,若该待检查路径满足条件,则AP确定该待检查路径为LOS路径。也就是说,AP仅检查这一个的无线信号的能量是否满足上述条件。
可见,上述通过选取传输先到达的无线信号的路径为待检查路径,有效的减少了待检查路径的数量,从而缩短了AP确定LOS路径的时间。
其中,AP根据该多条路径中待检查路径的能量值,对每条待检查路径进行判决,该判决方法可以是,经由待检查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是否大于阈值。
当存在一条待检查路径,经由该待检查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能量占比大于阈值时,AP确定该待检查路径为LOS路径。
当经由任意一条待检查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都小于阈值时,AP确定不存在LOS路径。
设共有T条路径,阈值为EG。经由待检查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T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的条件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Ei/ET>EG。其中,Ei为第i条待检查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ET为T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T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i为小于或等于T的正整数。AP将待检查路径中的各条路径的Ei/ET分别与阈值EG比较,识别出能量占比大于阈值的一条待检查路径,并确定该待检查路径为LOS路径。
可选地,待检查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T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的条件的表达式不唯一,例如为:10log10(Ei/ET)>10log10EG,Ei/(ET-Ei)>EG/(1-EG)或10log10(Ei/(ET-Ei))>10log10(EG/(1-EG))等。
由于计算机中所有的取值都是分立的,因此能量占比大于阈值的判断可以基于该能量占比大于阈值,或该能量占比大于或等于另一值。该另一值为大于阈值的另一分立值,并且该分立值和阈值之间不存在任何其他分立值。
可选地,随着待识别终端的位置变化,待识别终端与AP间的待检查路径也会随着变化,如图7所示,点线表示待识别终端的移动方向。
在待识别终端的位置未变化时,待识别终端与AP1和AP2间的两条虚线路径上都没有遮挡物,此时两条虚线路径分别为AP1与AP2的待检查路径,且分别满足:经由待检查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能量占比大于阈值,如图8所示,坐标图中横轴表示接收样本的时间t,纵轴表示该样本的能量占比E,虚线表示阈值EG,E1(曲线)表示待检查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能量占比,由此可知,两条虚线路径分别是待识别终端与AP1,和待识别终端与AP2的LOS路径。
在待识别终端的位置变化过程中,待识别终端与AP1间没有遮挡物,该虚线路径仍然满足,经由虚线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能量占比大于阈值,因此,待识别终端AP1间存在LOS路径,如图8所示。待识别终端与AP2间出现遮挡物,无线信号需要通过反射径或散射径到达AP2,待识别终端与AP2间的待检查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能量占比小于阈值。如图9所示,E1为待识别终端静止时待检查路径的能量占比,当待识别终端的位置连续变化时,0-t1时段待检查路径的能量占比一直大于阈值,即AP2可以跟踪到该待检查路径,但t1时段之后该待检查路径的能量占比小于阈值,即AP2跟踪不到该待检查路径,因此,待识别终端与AP2间的该待检查路径不是LOS路径。
基于此,AP还可以通过经由待检查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持续大于阈值的判决方法,对待检查路径进行判决。其中,持续可以指连续的时间,或连续的次数。
例如,若在预设时间段(如1秒)内,AP对一条待检查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总是大于阈值,则AP确认该待检查路径为LOS路径。
又如,若在预设次数(如3次)内,AP对一条待检查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总是大于阈值,则AP确认该待检查路径为LOS路径。
上述判决方法通过对一条待检查路径的能量占比与阈值进行持续的比较,提高了识别LOS路径的准确性。
由此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视线路径的方法中,通过AP接收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待识别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并根据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待识别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获取每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当经由待检查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大于阈值时,AP确定多条路径中的该待检查路径为视线路径。该方法提高了AP判决视线路径的准确性。
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无线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该无线设备至少包括:接收单元1010和处理单元1020。
接收单元1010用于接收信号,该信号包括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
处理单元1020用于根据接收单元1010接收的信号,获取经由多条路径中的每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
当条件满足时,处理单元1020还用于确定多条路径中待检查路径的候选路径为视线路径,该条件包括经由候选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大于阈值。
可选地,处理单元1020还用于仅检查待检查路径中的先到达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是否大于阈值,其中,该先到达路径为多条路径中传输先到达的无线信号的一条或多条路径。
可选地,先到达路径的数量为1。
可选地,该条件还包括:经由待检查路径中的候选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持续大于阈值。
可选地,处理单元1020还用于测量视线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到达角,从而确定待测终端的位置。
该无线设备的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的各步骤来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在此不复赘述。
图1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无线设备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该无线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1110、天线1120和网口1150。
可选地,无线设备还可以包括储存器1130和/或电源1140。
处理器11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CPU和硬件芯片的组合。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处理器1110用于控制整个网络设备以及信号处理。处理器1110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器1111。
调制解调器1111用于调制解调WLAN信号。调制解调器1111与天线1120相连,以接收和发射WLAN信号。
网口1150与外接设备(如服务器)相连,向外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存储器113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存储器1130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或固态硬盘。存储器1130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1130用于存储各种应用,操作系统和数据。存储器1130可以将存储的数据传输给处理器1110。
可以理解的是,存储器1130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110中,也可以独立存在
天线1120用于接收信号,该信号包括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待识别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天线1120可以包括天线阵列。
处理器1110用于根据天线1120接收的信号,获取经由多条路径中的每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
当条件满足时,处理器1110还用于确定多条路径中的候选路径为视线路径,该条件包括经由候选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大于阈值。
由于上述实施例中该无线设备各器件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故在此不复赘述。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寄存器(英文: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存储器、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存储器(英文: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硬盘、光盘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固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无线设备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待识别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
所述无线设备基于第二训练序列和多个第一训练序列的匹配结果,确定所述多条路径,以及确定接收到所述多条路径的无线信号的时间点;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训练序列为所述信号中的多个训练序列,所述第二训练序列为所述无线设备中存储的训练序列;
所述无线设备基于所述接收到的所述多条路径的无线信号的时间点,确定所述多条路径中先到达路径;
所述无线设备根据所述信号,获取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中的每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
当条件满足时,所述无线设备确定所述多条路径中的候选路径为视线路径,所述条件包括经由所述候选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大于阈值;
所述无线设备测量所述视线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到达角;
所述无线设备根据所述到达角确定待识别设备的位置;
所述无线设备仅检查所述多条路径中先到达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是否大于所述阈值,其中,所述先到达路径为所述多条路径中传输先到达的所述无线信号的一条或多条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到达路径的数量为1。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还包括:
经由所述候选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持续大于所述阈值。
4.一种无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待识别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第二训练序列和多个第一训练序列的匹配结果,确定所述多条路径,以及确定接收到所述多条路径的无线信号的时间点;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训练序列为所述信号中的多个训练序列,所述第二训练序列为所述无线设备中存储的训练序列;
基于所述接收到的所述多条路径的无线信号的时间点,确定所述多条路径中先到达路径;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信号,获取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中的每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并且当条件满足时,确定所述多条路径中的候选路径为视线路径,所述条件包括经由所述候选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大于阈值;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测量所述视线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到达角并根据所述到达角确定待识别设备的位置;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仅检查所述多条路径中先到达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是否大于所述阈值,其中,所述先到达路径为所述多条路径中传输先到达的所述无线信号的一条或多条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到达的路径的数量为1。
6.根据权利要求4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还包括:
经由所述候选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持续大于所述阈值。
7.一种无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天线和处理器,
所述天线,用于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待识别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第二训练序列和多个第一训练序列的匹配结果,确定所述多条路径,以及确定接收到所述多条路径的无线信号的时间点;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训练序列为所述信号中的多个训练序列,所述第二训练序列为所述无线设备中存储的训练序列;
基于所述接收到的所述多条路径的无线信号的时间点,确定所述多条路径中先到达路径;
用于根据所述天线接收的所述信号,获取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中的每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并且当条件满足时,确定所述多条路径中的候选路径为视线路径,所述条件包括经由所述候选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大于阈值;
所述天线包括天线阵列;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测量所述视线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到达角并根据所述到达角确定待识别设备的位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仅检查所述多条路径中先到达的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是否大于所述阈值,其中,所述先到达路径为所述多条路径中传输先到达的所述无线信号的一条或多条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到达的路径的数量为1。
9.根据权利要求7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还包括:
经由所述候选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持续大于所述阈值。
CN201611219561.6A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及无线设备 Active CN1082434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9561.6A CN108243475B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及无线设备
EP17888978.8A EP3550890B1 (en) 2016-12-26 2017-12-22 Method for recognizing line-of-sight path, and wireless device
JP2019534848A JP6752371B2 (ja) 2016-12-26 2017-12-22 見通し線経路を識別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無線装置
PCT/CN2017/118023 WO2018121438A1 (zh) 2016-12-26 2017-12-22 识别视线路径的方法及无线设备
EP17889459.8A EP3554138A4 (en) 2016-12-26 2017-12-22 CANDIDATE DIRECT VISIBILITY ROUTE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DEVICE
PCT/CN2017/118018 WO2018121437A1 (zh) 2016-12-26 2017-12-22 确定候选视线路径的方法及无线局域网设备
US16/449,880 US20190313363A1 (en) 2016-12-26 2019-06-24 Method for identifying line of sight path and wireless device
US16/452,036 US20190320405A1 (en) 2016-12-26 2019-06-25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andidate Line of Sight Path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9561.6A CN108243475B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及无线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3475A CN108243475A (zh) 2018-07-03
CN108243475B true CN108243475B (zh) 2021-06-22

Family

ID=62701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19561.6A Active CN108243475B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及无线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434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4382B (zh) * 2018-09-25 2021-03-09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的定位方法、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6909A (zh) * 2008-08-21 2010-02-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5948A (en) * 1996-09-03 1999-08-3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on find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58534B2 (en) * 2001-11-02 2009-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iability metrics for parameter estimates which account for cumulative error
AU2003261580A1 (en) * 2002-11-05 2004-06-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channels
US9699607B2 (en) * 2005-12-15 2017-07-04 Polte Corporation Multi-path mitigation in rangefinding and tracking objects using reduced attenuation RF technology
US7760131B2 (en) * 2008-09-18 2010-07-20 Raytheon Company All-digital line-of-sight (LOS) processor architecture
US8233457B1 (en) * 2009-09-03 2012-07-31 Qualcomm Atheros, Inc. Synchronization-free station locator in wireless network
CN101808399A (zh) * 2010-02-09 2010-08-18 侯怀德 一种移动终端定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893707B (zh) * 2010-05-27 2012-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非视距传播识别方法、装置与基站
US8645060B2 (en) * 2010-09-07 2014-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sitioning network availability and reliability based routing
CN102707259A (zh) * 2012-06-15 2012-10-03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基于信号强度的动态环境中多物体定位方法
CN103076592B (zh) * 2012-12-27 2014-07-02 重庆大学 一种面向智能空间中服务机器人的精确无线定位方法
US9445237B1 (en) * 2015-03-11 2016-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irst arrival path based multipath mitigation for angle of arrival estim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6909A (zh) * 2008-08-21 2010-02-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S和NLOS的区别;连天风吹雁不归;《百度》;2010031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3475A (zh) 2018-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20427B2 (ja) チャネル待ち時間決定方法、測位方法および関連機器
JP6752371B2 (ja) 見通し線経路を識別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無線装置
US960297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ication and mitigation of errors in non-line-of-sight distance estimation
US10145933B2 (en) Angle determin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1800768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linear antenna array angle of arrival detection
Moreira et al. Multiple simultaneous Wi-Fi measurements in fingerprinting indoor positioning
US11856552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labelling high-accuracy indoor localization and determin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EP3398262A1 (en) Micro-route characterization and selection
US11057737B2 (en) Indoor positioning for mobile devices
CN112153557B (zh) 无线定位方法、定位装置和网络设备
Bahillo et al. Accurate and integrated localization system for indoor environments based on IEEE 802.11 round-trip time measurements
KR102416604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의 정밀 측위 방법 및 장치
CN108243475B (zh)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及无线设备
CN110392387B (zh) 无线信号的角度测量方法和设备
CN114513748B (zh) 室内高精度定位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u et al. Device-free CSI-based wireless localization for high precision drone landing applications
Martinez et al. Indoor location based on IEEE 802.11 round-trip time measurements with two-step NLOS mitigation
Liu et al.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outdoor positioning system based on fingerprint approach
US11714154B2 (en) Using recursive phase vector subspace estimation to localize and track client devices
US20230266425A1 (en) Estimating a Location of a User Equipment
Machaj et al. Impact of radio map simulation on positioning in indoor environtment using finger printing algorithms
Wu et al. Indoor localization using FM radio and DTMB signals
KR102275265B1 (ko) 협력적 측위 방법 및 장치
Xu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NLOS identification and localization
EP4224198A1 (en) Communication path assess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