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3128A - 一种含有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3128A
CN101653128A CN200910161495A CN200910161495A CN101653128A CN 101653128 A CN101653128 A CN 101653128A CN 200910161495 A CN200910161495 A CN 200910161495A CN 200910161495 A CN200910161495 A CN 200910161495A CN 101653128 A CN101653128 A CN 101653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thomorph
zoxamide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suspend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1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胜召
张承来
张洪
曹明章
殷如龙
文伯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614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531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53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31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苯酰菌胺和烯酰吗啉,其中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的质量比例为30∶1~1∶5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以一定比例复配后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尤其是一种含有苯酰菌胺和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卵菌纲病害如霜霉病、疫病等是果树、蔬菜上非常重要的病害,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十九世纪,爱尔兰曾发生因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而导致数万人被饿死的惨剧。据文献报道,我国1997年用于防治蔬菜和瓜类霜霉病、疫病的农药费用为7.96亿元,近些年来,也都一直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随着甲霜灵的问世,卵菌纲病害得到有效的防治,但是甲霜灵的长期单一使用很快导致病菌产生了抗药性;随后用于农业生产的霜霉威、霜脲氰等药剂,使病菌的抗性更加严重。
苯酰菌胺(Zoxamide)是一种高效的保护性酰胺类杀菌剂,具有持效期长和很好的耐雨水冲刷性能,其作用机制独特,通过结合微管蛋白β-亚基和破坏微管细胞骨架来抑制菌核分裂。其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如疫病、霜霉病,对灰霉病、白粉病也有效。但其使用成本高,难以在市场上广泛推广应用。
将不同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组合,增效作用明显的配方可以大大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避免植物病原菌产生抗性和延缓抗性产生的速度,是解决当前农药单用抗性和成本问题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
综上所述,开发对卵菌纲病害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环保、成本低、有利于病菌抗性治理的含有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明人意外发现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以一定比例复配具有增效作用,对霜霉病、疫病的防效明显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苯酰菌胺和烯酰吗啉,二者的质量比例为30∶1~1∶5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
本发明所述的烯酰吗啉(Dimethomorph)是一种专一杀卵菌纲真菌的内吸性杀菌剂,其作用特点是破坏细胞壁膜的形成,对卵菌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作用,在孢子囊梗和卵孢子的形成阶段尤为敏感。广泛用于霜霉病、疫病等卵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防治,但单独使用有比较高的抗性风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配方优化,有效成分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的质量比例优选10∶1~1∶3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90%。
本发明所描述的产物(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于防治果树、蔬菜、棉花、油菜、小麦等多种作物上的病害,尤其是卵菌纲病害。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拌种、喷雾、撒粉或发烟,其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二者混配减轻了对病菌的单一选择压力,从而有助于避免病菌产生抗性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速度;2.组合物中的两种有效成分以一定比例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3.混配后由于效果提高,有效成分的用量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将不同的农药有效成分组合应用,是解决抗性等系列问题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通过试验,筛选得到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不仅能够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成本,还有助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混配试验,发现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组合对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的简单相加,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例进行说明。
生物测定实例1: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
试验对象:采自田间的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试验方法:盆栽法。选取长势一致的两片真叶期黄瓜苗,每个处理5盆,编号备用。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处理5mL药液。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以喷施等量清水的为空白对照。药剂处理24h后,喷雾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孢子囊悬浮液的配制:用毛笔蘸取10℃左右的蒸馏水洗下采自田间的带有霜霉病菌的黄瓜叶片背面的孢子囊,配成3×105个孢子囊/mL的悬浮液。接种后将黄瓜苗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相对湿度100%,温度15-20℃)培养,24h后保持温度15-24℃、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5d后调查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Figure G2009101614955D00031
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测定结果(表1)表明,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在配比30∶1~1∶50之间,对黄瓜霜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10∶1~1∶30之间,增效作用更显著,共毒系数在180以上。
表1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苯酰菌胺   1.36   100.0   /  /
 烯酰吗啉   12.53   10.9   /  /
 苯酰菌胺30∶烯酰吗啉1   1.13   120.4   97.1  123.9
 苯酰菌胺20∶烯酰吗啉1   1.02   133.3   95.8  139.2
 苯酰菌胺10∶烯酰吗啉1   0.80   170.0   91.9  185.0
 苯酰菌胺3∶烯酰吗啉1   0.85   160.0   77.7  205.9
 苯酰菌胺1∶烯酰吗啉1   1.12   121.4   55.4  219.1
 苯酰菌胺1∶烯酰吗啉5   2.24   60.7   25.7  236.1
 苯酰菌胺1∶烯酰吗啉10   3.45   39.4   19.0  207.9
 苯酰菌胺1∶烯酰吗啉20   4.68   29.1   15.1  192.5
 苯酰菌胺1∶烯酰吗啉30   5.49   24.8   13.7  180.4
 苯酰菌胺1∶烯酰吗啉50   8.85   15.4   12.6  121.9
生物测定实例2: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复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采自田间的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试验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将马铃薯晚疫病菌用PDA培养基培养,待菌落刚长满培养皿时,用内径为7mm的打孔器从边缘打孔,打成的菌丝块用作接种体。分别取配好的药液5mL与定量的75mL灭菌培养基混合均匀,制成4个含药平板,以等量无菌水与培养基混合为对照。将菌丝块倒置接于平板中央,并于28℃培养箱内培养。7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落直径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7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组净生长量-处理组净生长量)/对照组净生长量]×100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结果(表2)显示,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在配比30∶1~1∶50之间,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10∶1~1∶30之间,增效作用更显著,共毒系数都在175以上。
表2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复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苯酰菌胺 1.224 100.0 / /
  烯酰吗啉   0.975   125.5   /   /
  苯酰菌胺30∶烯酰吗啉1   1.003   122.0   100.8   121.0
  苯酰菌胺20∶烯酰吗啉1   0.897   136.5   101.2   134.8
  苯酰菌胺10∶烯酰吗啉1   0.682   179.5   102.3   175.4
  苯酰菌胺3∶烯酰吗啉1   0.598   204.7   106.4   192.4
  苯酰菌胺1∶烯酰吗啉1   0.502   243.8   112.8   216.2
  苯酰菌胺1∶烯酰吗啉5   0.458   267.2   121.3   220.4
  苯酰菌胺1∶烯酰吗啉10   0.501   244.3   123.2   198.3
  苯酰菌胺1∶烯酰吗啉20   0.498   245.8   124.3   197.7
  苯酰菌胺1∶烯酰吗啉30   0.546   224.2   124.7   179.8
  苯酰菌胺1∶烯酰吗啉50   0.769   159.2   125.0   127.3
本发明的杀真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一)配方及制剂加工实施例
1、可湿性粉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将活性成分苯酰菌胺和烯酰吗啉、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得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31%苯酰菌胺·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苯酰菌胺30%,烯酰吗啉1%,十二烷基硫酸钠2%,木质素磺酸钠3%,NNO 5%,白炭黑10%,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2:55%苯酰菌胺·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苯酰菌胺50%,烯酰吗啉5%,NNO 5%,木质素磺酸钠5%,拉开粉0.5%,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24%苯酰菌胺·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苯酰菌胺4%,烯酰吗啉20%,NNO 8%,茶枯粉5%,拉开粉0.5%,白炭黑3%,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44%苯酰菌胺·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苯酰菌胺4%,烯酰吗啉40%,茶枯粉5%,木质素磺酸钠5%,十二烷基硫酸钠0.5%,膨润土10%,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5:51%苯酰菌胺·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苯酰菌胺1%,烯酰吗啉50%,木质素磺酸钠10%,茶枯粉5%,拉开粉0.5%,白炭黑3%,高岭土补足至100%。
2、悬浮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将活性成分苯酰菌胺和烯酰吗啉、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分析后补加水混合均匀过滤即得成品。
实施例6:24%苯酰菌胺·烯酰吗啉悬浮剂
苯酰菌胺20%,烯酰吗啉4%,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7%,黄原胶0.5%,膨润土1%,农乳500#3%,丙三醇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7:20%苯酰菌胺·烯酰吗啉悬浮剂
苯酰菌胺15%,烯酰吗啉5%,木质素磺酸钠6%,茶枯粉2%,膨润土2%,硅酸铝镁1%,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8:10%苯酰菌胺·烯酰吗啉悬浮剂
苯酰菌胺5%,烯酰吗啉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白炭黑2%,黄原胶0.5%,丙三醇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9:18%苯酰菌胺·烯酰吗啉悬浮剂
苯酰菌胺3%,烯酰吗啉1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硅酸铝镁1%,乙二醇5%,有机硅消泡剂0.5%,白炭黑2%,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0:32%苯酰菌胺·烯酰吗啉悬浮剂
苯酰菌胺8%,烯酰吗啉24%,木质素磺酸钠5%,海藻酸钠1%,丙三醇5%,有机硅消泡剂0.5%,白炭黑2%,水补足至100%。
3、油悬浮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将活性成分苯酰菌胺和烯酰吗啉、分散剂、稳定剂、消泡剂和溶剂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放入砂磨釜内研磨后,送入均质混合器内混匀即得成品。
实施例11:30%苯酰菌胺·烯酰吗啉油悬浮剂
苯酰菌胺27%,烯酰吗啉3%,木质素磺酸钠10%,膨润土3%,黄原酸胶2%,有机硅酮5%,蓖麻油补足至100%。
实施例12:33%苯酰菌胺·烯酰吗啉油悬浮剂
苯酰菌胺3%,烯酰吗啉30%,木质素磺酸钙10%,二氧化硅气凝胶3%,硅酸铝镁2%,C10-C20饱和脂肪羧酸5%,大豆油补足至100%。
实施例13:25%苯酰菌胺·烯酰吗啉油悬浮剂
苯酰菌胺12.5%,烯酰吗啉12.5%,拉开粉10%,膨润土3%,硅酸铝镁2%,有机硅酮5%,机油补足至100%。
实施例14:36%苯酰菌胺·烯酰吗啉油悬浮剂
苯酰菌胺30%,烯酰吗啉6%,萘磺酸甲醛缩合物5%,硅藻土3%,硅酸铝镁2%,C8-C10脂肪醇5%,二氯乙烷补足至100%。
4、水分散粒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将活性成分苯酰菌胺和烯酰吗啉、助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制得水分散性粒剂产品。
实施例15:77%苯酰菌胺·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苯酰菌胺70%,烯酰吗啉7%,烷基萘磺酸钠5%,木质素磺酸钠7%,十二烷基硫酸钠2%,硫酸铵5%,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16:63%苯酰菌胺·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苯酰菌胺60%,烯酰吗啉3%,NNO 5%,木质素磺酸钠5%,十二烷基硫酸钠2%,硅酸铝镁2%,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7:42%苯酰菌胺·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苯酰菌胺2%,烯酰吗啉40%,茶枯粉5%,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0%,十二烷基硫酸钠1%,海藻酸钠2%,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8:46.5%苯酰菌胺·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苯酰菌胺1.5%,烯酰吗啉45%,木质素磺酸钠5%,茶枯粉5%,十二烷基硫酸钠2%,羧甲基淀粉钠2%,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9:90%苯酰菌胺·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苯酰菌胺15%,烯酰吗啉75%,NNO 4%,木质素磺酸钙3%,十二烷基硫酸钠1%,硅酸铝镁1%,硅藻土补足至100%。
(二)田间药效试验
1、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处理:各供试药剂的施用量按参照表3,以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4%苯酰菌胺悬浮剂为对照药剂,清水为空白对照。
2)试验方法:试验在霜霉病常年发病较重的黄瓜地中进行,每处理4个小区,每个小区20株黄瓜苗,于病害发生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整株喷雾,7d后第二次施药。第一次药前、第二次药后7d和14d调查统计发病情况。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2株,每株自下而上查10片叶,调查叶片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表3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
Figure G2009101614955D00101
由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出,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复配后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尤其是药后14d的防效都在92%以上,说明二者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同时,二者复配提高了防效,不仅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成本,也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也减轻了对病菌的选择压力,有助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2、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复配防治番茄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选取番茄晚疫病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试验药剂按表4的用药量加水稀释,均匀喷雾,喷至叶片滴水为止,以清水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个重复。于番茄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分别于第一次药后7天、第二次药后10天调查番茄晚疫病的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在每个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选两株,调查每株每个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并分级。
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表4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复配对番茄晚疫病的田间防效
Figure G2009101614955D00111
表4的结果显示,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复配后对番茄晚疫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不仅提高了防治效果,也降低了用药量。

Claims (8)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苯酰菌胺和烯酰吗啉。
2、根据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的质量比例为30∶1~1∶50。
3、根据权利要求2,其特征在于:苯酰菌胺与烯酰吗啉的质量比例为10∶1~1∶3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9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病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害为卵菌纲病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为果树、蔬菜、棉花、油菜、小麦中的一种或几种。
CN200910161495A 2009-07-31 2009-07-31 一种含有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Pending CN1016531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1495A CN101653128A (zh) 2009-07-31 2009-07-31 一种含有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1495A CN101653128A (zh) 2009-07-31 2009-07-31 一种含有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3128A true CN101653128A (zh) 2010-02-24

Family

ID=41707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1495A Pending CN101653128A (zh) 2009-07-31 2009-07-31 一种含有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5312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18946A3 (en) * 2009-04-15 2011-01-27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ungicidal mixtures and their use
CN102742579A (zh) * 2012-07-21 2012-10-24 山东亿嘉农化有限公司 一种丁吡吗啉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0167A (zh) * 2013-01-15 2013-05-29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烯酰吗啉可分散油悬浮剂
CN106342891A (zh) * 2016-08-31 2017-01-25 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中生菌素和氧氯化铜的组合物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18946A3 (en) * 2009-04-15 2011-01-27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ungicidal mixtures and their use
CN102742579A (zh) * 2012-07-21 2012-10-24 山东亿嘉农化有限公司 一种丁吡吗啉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0167A (zh) * 2013-01-15 2013-05-29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烯酰吗啉可分散油悬浮剂
CN106342891A (zh) * 2016-08-31 2017-01-25 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中生菌素和氧氯化铜的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3118B (zh) 一种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1690480B (zh) 一种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90483B (zh) 一种含有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1595882B (zh) 一种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1822255B (zh) 含有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822251A (zh) 含有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58179A (zh) 一种含有氰霜唑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1642104A (zh) 一种含有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30679A (zh) 一种含肟醚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1647451A (zh) 一种含有氰霜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47456A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53128A (zh) 一种含有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31254A (zh) 含有氟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42120A (zh) 一种含有代森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1697725A (zh) 一种含有保护性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1647439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6665623A (zh) 一种含有picarbutrazox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027075B (zh) 一种含有硫磺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1647435A (zh) 一种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1647447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1627770A (zh) 杀菌组合物
CN106689161A (zh) 含有picarbutrazox的杀菌组合物
CN101822256A (zh) 含有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31238B (zh)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86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