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2950A - 重发控制方法和发送侧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重发控制方法和发送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2950A
CN101652950A CN200880011495A CN200880011495A CN101652950A CN 101652950 A CN101652950 A CN 101652950A CN 200880011495 A CN200880011495 A CN 200880011495A CN 200880011495 A CN200880011495 A CN 200880011495A CN 101652950 A CN101652950 A CN 101652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lc
side device
pdu
lay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1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2950B (zh
Inventor
阿尼尔·乌美什
石井启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52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2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2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29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3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physical layer [OSI layer 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4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for recovering from a failure of a protocol instance or entity, e.g. service redundancy protocols, protocol state redundancy or protocol service re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在重发控制方法中,发送侧装置和接收侧装置分别具有第1层和第2层,在发送侧装置的第1层和接收侧装置的第1层之间进行第1重发控制处理,在发送侧装置的第2层和接收侧装置的第2层之间进行第2重发控制处理,在第1重发控制处理中,在发送侧装置的第1层从接收侧装置的第1层接收了关于特定的用户数据的重发请求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对特定的用户数据进行第2重发控制处理,在判定为对特定的用户数据进行了所述第2重发控制处理的情况下,发送侧装置的第1层不重发特定的用户数据。

Description

重发控制方法和发送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发送侧装置和接收侧装置之间进行对于用户数据的重发控制处理的重发控制方法、以及发送侧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在无线接入网络(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中的引人注目的传输速度的提高和传输延迟的缩短,在作为进行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的组织的3GPP中进行被统称为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探讨,正在推进在其探讨中使用的关键技术的标准规格制定。
如图2所示那样,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接入网络(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N,演进的通用陆地RAN)由移动台UE(User Equipment)和无线基站eNB(E-UTRAN Node B)构成,构成在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之间通过无线链路(RL:Radio Link)进行通信。
此外,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分别构成为端接RLC(Radio Link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子层、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子层、以及物理(PHY:Physical)层。
此外,发送侧装置(移动台UE或者无线基站eNB)构成为,对传输的数据依次进行RLC处理和MAC处理以及PHY处理之后,作为无线信号而通过无线单元发送。
另一方面,接收侧装置(移动台UE或者无线基站eNB)构成为,对通过无线单元接收的无线信号依次进行PHY处理、MAC处理以及RLC处理,从而提取被传输的数据。
其中,传输的数据包括:通过用户使用的应用等而产生的用户数据(U平面数据)、以及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NAS(Non 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信令等的控制数据(C平面数据)。
此外,构成为在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和接收侧装置的RLC子层之间进行RLC重发控制处理,在发送侧装置的MAC子层和接收侧装置的MAC子层之间进行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发请求)重发控制处理。
这里,参照图1说明在以往的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发控制处理。
如图1所示那样,在步骤S1001中,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对发送侧装置的MAC子层发送RLC-PDU#0(首发)。
在步骤S1002中,发送侧装置的MAC子层对接收侧装置的MAC子层,使用HARQ重发控制处理而发送RLC-PDU#0(首发)。
在进行步骤S1002中的HARQ重发控制处理的途中(即,RLC-PDU#0的发送处理完成之前),在步骤S1003中,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对发送侧装置的MAC子层发送RLC-PDU#1(首发)。
在步骤S1004中,发送侧装置的MAC子层对接收侧装置的MAC子层,使用HARQ重发控制处理而发送RLC-PDU#1(首发)。
在步骤S1005中,在RLC-PDU#1(首发)的接收处理成功的接收侧装置的MAC子层对接收侧装置的RLC子层发送该RLC-PDU#1(首发)。
之后,在步骤S1002中的HARQ重发控制处理以失败告终之后,产生了规定触发的情况下,在步骤S1006中,接收侧装置的RLC子层对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发送用于请求RLC-PDU#0的重发的“STATUS-PDU(NACK)SN=0”。
在步骤S1007中,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根据“STATUS-PDU(NACK)SN=0”,对发送侧装置的MAC子层发送RLC-PDU#0(重发1),在步骤S1008中,发送侧装置的MAC子层使用HARQ重发控制处理而对接收侧装置的MAC子层发送RLC-PDU#0(重发1)。
之后,在步骤S1008中的HARQ重发控制处理以失败告终之前产生了规定触发的情况下,在步骤S1009中,接收侧装置的RLC子层对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发送用于请求RLC-PDU#0的重发的“STATUS-PDU(NACK)SN=0”。
在步骤S1010中,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根据“STATUS-PDU(NACK)SN=0”对发送侧装置的MAC子层发送RLC-PDU#0(重发2),在步骤S1011中,发送侧装置的MAC子层使用HARQ重发控制处理对接收侧装置的MAC子层发送RLC-PDU#0(重发2)。
之后,在步骤S 1012中,在RLC-PDU#0(重发1)的接收处理中成功的接收侧装置的MAC子层对接收侧装置的RLC子层发送该RLC-PDU#1(重发1)。
此外,在步骤S1013中,在RLC-PDU#0(重发2)的接收处理中成功的接收侧装置的MAC子层对接收侧装置的RLC子层发送该RLC-PDU#0(重发2)。
然后,在步骤S1014中,接收侧装置的RLC子层丢弃重复接收的RLC-PDU#0(重发2)。
非专利文献1:IMT-2000的RLC标准:3GPP TS 25.322V6.9.0(2006-09)
非专利文献2:LTE的Stage2标准:3GPP TS 36.300 V8.0.0(2007-03)
发明内容
但是,在以往的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如上所述那样存在以下问题点:由于在MAC子层中的HARQ重发控制处理或调度处理的延迟,在通过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而重发的RLC-PDU#0(重发1)在到达接收侧装置的RLC子层之前,接收侧装置的RLC子层发送了STATUS-PDU(NACK)的情况下,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会重复发送RLC-PDU#0(重发2),从而会白白地消耗无线链路的频带。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以往的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发控制处理中,能够防止重复的RLC-PDU#0的重发,且抑制无线链路的频带浪费的消耗的重发控制方法以及发送侧装置。
本发明的第1特征的要点在于,一种重发控制方法,在发送侧装置和接收侧装置之间,进行关于用户数据的重发控制处理,所述发送侧装置和所述接收侧装置分别具有第1层和作为该第1层的低层的第2层,在所述发送侧装置的第1层和所述接收侧装置的第1层之间进行第1重发控制处理,在所述发送侧装置的第2层和所述接收侧装置的第2层之间进行第2重发控制处理,在所述第1重发控制处理中,在所述发送侧装置的第1层从所述接收侧装置的第1层接收了关于特定的用户数据的重发请求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对该特定的用户数据进行了所述第2重发控制处理,在判定为对所述特定的用户数据进行了所述第2重发控制处理的情况下,所述发送侧装置的第1层不重发该特定的用户数据。
也可以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第1层是RLC子层,所述第2层是MAC子层。
也可以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第2重发控制处理是HARQ重发控制处理。
本发明的第2特征的要点在于,一种发送侧装置,构成为在与接收侧装置之间进行关于用户数据的重发控制处理,该发送侧装置具有第1层和作为该第1层的低层的第2层,在与所述接收侧装置的第1层之间进行第1重发控制处理,在与所述接收侧装置的第2层之间进行第2重发控制处理,在所述第1重发控制处理中,在所述第1层从所述接收侧装置的第1层接收了关于特定的用户数据的重发请求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对该特定的用户数据进行了所述第2重发控制处理,在判定为对所述特定的用户数据进行了所述第2重发控制处理的情况下,所述第1层不重发该特定的用户数据。
也可以在本发明的第2特征中,所述第1层是RLC子层,所述第2层是MAC子层。
也可以在本发明的第2特征中,所述第2重发控制处理是HARQ重发控制处理。
如上所述那样,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以往的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发控制处理中,重复的RLC-PDU#0的重发,且抑制无线链路的频带白白的消耗的重发控制方法以及发送侧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协议层结构的图。
图3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中的RLC子层的功能方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的RLC子层中进行的再分割处理的图。
图5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中的RLC子层所生成的RLC-数据-PDU(RLC-data-PDU)的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中的RLC子层所生成的RLC-数据-子-PDU(RLC-data-Sub-PDU的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中的RLC子层所生成的STATUS-PDU的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中的RLC子层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参照图2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那样,以具有通过3GPP推进标准化的LTE/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的结构的移动通信系统为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移动通信系统,还能够适用于具有其他结构的移动通信系统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那样,构成为在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第1层)和接收侧装置的RLC子层(第1层)之间进行RLC重发控制处理(第1重发控制处理),在发送侧装置的MAC子层(第2层)和接收侧装置的MAC子层(第2层)之间进行HARQ重发控制处理(第2重发控制处理)。
参照图3说明确认(Acknowledge)模式(AM)的RLC子层(以下,为RLC子层)的功能结构。
另外,也可以将构成图3所示的RLC子层的功能(模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在IC芯片上通过硬件或者软件实现。
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IC芯片上,一般通过硬件实现构成简单且要求高速处理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功能(模块),一般通过软件实现构成要求复杂的处理的RLC子层的功能(模块)。
此外,构成物理层的功能(模块)和构成MAC子层的功能(模块)和构成RLC子层的功能(模块)可以在同一个IC芯片上实现,也可以在不同的IC芯片上实现。
以下,参照图3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RLC子层的结构的一例。
如图3所示那样,RLC子层包括:RLC-SDU缓冲器11、新发送缓冲器12、分割统合处理单元13、ACK等待缓冲器14、重发缓冲器15、RLC-PDU发送单元16、再分割处理单元17、RLC-PDU发送单元18、RLC-控制-PDU(RLC-control-PDU)生成单元19、RLC-控制-PDU缓冲器20、复用解除单元31、顺序校正缓冲器32、重构缓冲器33、以及RLC-SDU重构单元34。
RLC-SDU缓冲器11构成为,存储从上层接收的RLC-SDU。
新发送缓冲器12构成为,将在RLC-SDU缓冲器11中存储的RLC-SDU复制而存储。
分割统合处理单元13构成为,在从MAC子层通知了数据发送机会的情况下,对在新发送缓冲器12中存储的RLC-SDU(或者,其一部分)进行分割处理或者统合处理,从而生成在从MAC子层一同通知到的允许发送数据量的范围内大小最大的RLC-数据-PDU。
此外,分割统合处理单元13构成为,将生成的RLC-数据-PDU发送到RLC-PDU发送单元16的同时存储在ACK等待缓冲器14中。
ACK等待缓冲器14构成为,存储来自分割统合处理单元13的RLC-数据-PDU、来自重发等待缓冲器15的RLC-数据-PDU或者RLC-数据-子-PDU、来自再分割处理单元17的RLC-数据-子-PDU。
图5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RLC-数据-PDU的格式例子,图6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RLC-数据-子-PDU的格式例子。
如图5所示那样,RLC-数据-PDU的报头部分包括:“类型(Type)”字段、“轮询(Poll)”字段、“校准(Align)”字段、“Ext”字段、“SN”字段、以及“LI”字段。
此外,如图6所示那样,RLC-数据-子-PDU的报头部分包括:“类型”字段、“轮询”字段、“LSF(Last Segment Flag,末尾段标志)”字段、“SN”字段、以及“SO(Segment Offset,段偏移)”字段。
“类型”字段是表示RLC-PDU的种类的字段。在“类型”字段中,作为RLC-PDU的种类,例如可设定RLC-数据-PDU或RLC-数据-子-PDU或RLC-控制-PDU等。
“轮询”字段是表示是否对接收侧装置的RLC子层催促STATUS-PDU的发送的字段。
“校准”字段是表示RLC-数据-PDU的开头字节是否为RLC-SDU的开头字节以及RLC-数据-PDU的最后字节是否为RLC-SDU的最后字节的字段。
“Ext”字段是表示该RLC-数据-PDU的报头部分是否后续扩展报头的字段。
“SN”字段是,在包含在RLC-数据-PDU的情况下,表示该RLC-数据-PDU的序号码,在包含在RLC-数据-子-PDU的情况下,表示该RLC-数据-子-PDU相关联的RLC-数据-PDU的序号码的字段。
“LI”字段是,在该RLC-数据-PDU内的“有效载荷(Payload)”部分中表示RLC-SDU的最后字节的位置的字段。
“LSF”字段是表示是否为该RLC-数据-子-PDU相关联的RLC-数据-PDU中的最后的RLC-数据-子-PDU的字段。
“SO”字段是表示该RLC-数据-子-PDU的“有效载荷”部分的开头字节是该RLC-数据-子-PDU相关联的RLC-数据-PDU的第几字节的字段。
ACK等待缓冲器14构成为,对存储的RLC-数据-PDU或者RLC-数据-子-PDU判断是否需要重发,并将判断为需要重发的RLC-数据-PDU或者RLC-数据-子-PDU发送到重发缓冲器15。
其中,例如,ACK等待缓冲器14在接收到来自接收侧装置的RLC子层的STATUS-PDU(NACK)和来自MAC子层的NACK的情况下等,对存储的RLC-数据-PDU或者RLC-数据-子-PDU判断为需要重发。
图7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STATUS-PDU(NACK)的格式例子。
如图7所示那样,STATUS-PDU(NACK)的报头部分包括:“类型(type)”字段、“控制PDU类型(control PDU type)”字段,STATUS-PDU(NACK)的有效载荷部分包括:“选择性的NACK SN(selective NACK SN)”字段、“选择性的NACK头8位字节(selective NACK First Octet)”字段、以及“选择性的NACK尾8位字节(selective NACK Last Octet)”字段。
其中,STATUS-PDU(NACK)的有效负载部分可以包括:多组“选择性的NACK SN”字段、“选择性的NACK头8位字节”字段以及“选择性的NACK尾8位字节”字段。
“控制PDU类型”字段是表示RLC-控制-PDU的种类(STATUS-PDU(ACK)或STATUS-PDU(NACK)等)的字段。
“选择性的NACK SN”字段是表示在接收侧装置的RLC子层的接收侧窗口内判断为需要RLC重发的RLC-数据-PDU的序号的字段。
“选择性的NACK头8位字节”字段是表示在通过“选择性的NACKSN”字段所指定的RLC-数据-PDU中需要从第几个字节(8位字节)开始重发的字段。
“选择性的NACK尾8位字节”字段是表示在通过“选择性的NACKSN”字段所指定的RLC-数据-PDU中需要重发至第几个字节(8位字节)的字段。
此外,ACK等待缓冲器14构成为,在从接收侧装置的RLC层接收到关于特定的用户数据(SN=X)的重发请求“STATUS-PDU(NACK)SN=X”的情况下判定对特定的用户数据(RLC-数据-PDU#X或者RLC-数据-子-PDU#X)是否进行了HARQ重发控制处理。
并且,ACK等待缓冲器14构成为,在判定为对特定的用户数据(RLC-数据-PDU#X或者RLC-数据-子-PDU#X)进行了HARQ重发控制处理的情况下,不重发该特定的用户数据(RLC-数据-PDU#X或者RLC-数据-子-PDU#X)。
另一方面,ACK等待缓冲器14构成为,在判定为对特定的用户数据(RLC-数据-PDU#X或者RLC-数据-子-PDU#X)没有进行HARQ重发控制处理的情况下,对该特定的用户数据(RLC-数据-PDU#X或者RLC-数据-子-PDU#X)进行重发。
重发缓冲器15构成为,存储来自ACK等待缓冲器14的RLC-数据-PDU或RLC-数据-子-PDU。
RLC-PDU发送单元16构成为,在从MAC子层通知了数据发送机会的情况下,将从分割统合处理单元13发送的RLC-数据-PDU和在重发缓冲器15中存储的RLC-数据-PDU发送到MAC子层。
其中,RLC-PDU发送单元16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对应该发送的RLC-数据-PDU赋予在RLC-控制-PDU缓冲器20中存储的RLC-控制-PDU(STATUS-PDU等),从而生成RLC-数据-PDU-背负的(piggybacked)-控制-PDU并将其发送。
再分割处理单元17构成为根据无线链路的通信状况,具体地说是根据从MAC子层一同通知到的允许发送数据量,分割在重发缓冲器15中存储的一个RLC-数据-PDU或者RLC-数据-子-PDU,从而生成多个RLC-数据-子-PDU,即构成为对在重发缓冲器15中存储的RLC-数据-PDU或者RLC-数据-子-PDU进行再分割处理。
在图4的例子中,再分割处理单元17在第一次重发时,将RLC-数据-PDU(SN=X)分割为3个RLC-数据-子-PDU#A至#C,在第二次重发时,将3个RLC-数据-子-PDU#A至#C分别分割为3个RLC-数据-子-PDU#A1至#A3、#B1至#B3、#C1至#C3。
RLC-PDU发送单元18构成为,在从MAC子层通知了数据发送机会的情况下,将通过再分割处理单元17而进行了再分割处理的RLC-数据-子-PDU发送到MAC子层。
其中,RLC-PDU发送单元16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对应该发送的RLC-数据-子-PDU赋予在RLC-控制-PDU缓冲器20中存储的RLC-控制-PDU(STATUS-PDU等),从而生成RLC-数据-子-PDU-背负的-控制-PDU并将其发送。
RLC-控制-PDU生成单元19构成为,根据来自顺序校正缓冲器32的通知,生成STATUS-PDU(ACK/NACK)。
RLC-控制-PDU缓冲器20构成为,将通过RLC-控制-PDU生成单元19所生成的RLC-控制-PDU转存。
复用解除单元31构成为,在从MAC子层接收的RLC-PDU中提取STATUS-PDU而传送到ACK等待缓冲器14,提取RLC-数据-PDU和RLC-数据-子-PDU而传送到顺序校正缓冲器32。
顺序校正缓冲器32构成为,对存储的RLC-数据-PDU进行顺序校正处理。
具体地说,顺序校正缓冲器32构成为,将按序号存储的RLC-数据-PDU(in-sequence,按序)存储到重构缓冲器33。
另一方面,顺序校正缓冲器32构成为,对没有按序号存储的RLC-数据-PDU(out-of-sequence,失序)进行使用了顺序校正定时器的RLC-数据-PDU的损失(loss)检测处理,在检测出对于未接收的RLC-数据-PDU的损失的情况下,将该情况通知到RLC-控制-PDU生成单元19。
顺序校正缓冲器32构成为,在能够根据所存储的RLC-数据-子-PDU构筑RLC-数据-PDU的情况下,构筑这样的RLC-数据-PDU。
RLC-PDU重构单元34构成为,在能够根据在重构缓冲器33中存储的RLC-数据-PDU构造RLC-SDU的情况下,构造这样的RLC-SDU,从而按序号发送到上层。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参照图8和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以下,参照图8和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发控制处理时的动作。
图8所示的步骤S2001至S2009的动作与上述的图1所示的S1001至S1009的动作相同。
在步骤S2010中,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根据接收的“STATUS-PDU(NACK)SN=0”,判定是否重发RLC-PDU(RLC-数据-PDU或者RLC-数据-子-PDU)#0。参照图9具体说明在步骤S201中的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的动作。
如图9所示那样,在步骤S101中,若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接收到“STATUS-PDU(NACK)”,则在步骤S 102中,分析“STATUS-PDU(NACK)”从而确定重发对象的RLC-数据-PDU或者RLC-数据-子-PDU。
在步骤S103中,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对所确定的重发对象的RLC-数据-PDU或者RLC-数据-子-PDU判定是否进行了在MAC子层中的HARQ重发控制处理。
在判定为没有进行HARQ重发控制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104中,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重发该重发对象的RLC-数据-PDU或者RLC-数据-子-PDU,在判定为进行了HARQ重发控制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105中,发送侧装置的RLC子层忽略“STATUS-PDU(NACK)”,不重发该重发对象的RLC-数据-PDU或者RLC-数据-子-PDU。
其结果,在步骤S2011中,RLC-PDU(RLC-数据-PDU或者RLC-数据-子-PDU)#0能够不重复地到达接收侧装置的RLC子层。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以往的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发控制处理中,在即使ACK等待缓冲器14从接收侧装置的RLC层接收到关于特定的用户数据RLC-PDU#0的重发请求“STATUS-PSU(NACK)SN=0”的情况下,也判定为对特定的用户数据RLC-PDU#0进行了HARQ重发控制处理的情况下,不重发特定的用户数据RLC-PDU#0,因此能够防止重复的RLC-PDU#0的重发,抑制无线链路的频带的白白的消耗。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来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作为修改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会脱离通过权利要求范围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意旨和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目的只是为了例示说明,并不是对本发明加以任何限制的意思。
另外,通过参照,将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100518号(2007年4月6日申请)的全部内容加到本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重发控制方法和发送侧装置,能够防止在以往的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发控制处理中,重复的RLC-PDU#0的重发,抑制无线链路的频带的浪费的消耗,因此是有用的。

Claims (6)

1.一种重发控制方法,在发送侧装置和接收侧装置之间,进行关于用户数据的重发控制处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侧装置和所述接收侧装置分别具有第1层和作为该第1层的低层的第2层,
在所述发送侧装置的第1层和所述接收侧装置的第1层之间进行第1重发控制处理,在所述发送侧装置的第2层和所述接收侧装置的第2层之间进行第2重发控制处理,
在所述第1重发控制处理中,在所述发送侧装置的第1层从所述接收侧装置的第1层接收了关于特定的用户数据的重发请求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对该特定的用户数据进行了所述第2重发控制处理,
在判定为对所述特定的用户数据进行了所述第2重发控制处理的情况下,所述发送侧装置的第1层不重发该特定的用户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层是RLC子层,所述第2层是MAC子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重发控制处理是HARQ重发控制处理。
4.一种发送侧装置,构成为在与接收侧装置之间进行关于用户数据的重发控制处理,
该发送侧装置具有第1层和作为该第1层的低层的第2层,
在与所述接收侧装置的第1层之间进行第1重发控制处理,在与所述接收侧装置的第2层之间进行第2重发控制处理,
在所述第1重发控制处理中,在所述第1层从所述接收侧装置的第1层接收了关于特定的用户数据的重发请求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对该特定的用户数据进行了所述第2重发控制处理,
在判定为对所述特定的用户数据进行了所述第2重发控制处理的情况下,所述第1层不重发该特定的用户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层是RLC子层,所述第2层是MAC子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重发控制处理是HARQ重发控制处理。
CN2008800114950A 2007-04-06 2008-04-04 重发控制方法和发送侧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29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0518/2007 2007-04-06
JP2007100518A JP4976904B2 (ja) 2007-04-06 2007-04-06 再送制御方法及び送信側装置
PCT/JP2008/056814 WO2008126809A1 (ja) 2007-04-06 2008-04-04 再送制御方法及び送信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2950A true CN101652950A (zh) 2010-02-17
CN101652950B CN101652950B (zh) 2012-12-19

Family

ID=39863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149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2950B (zh) 2007-04-06 2008-04-04 重发控制方法和发送侧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44364A1 (zh)
EP (1) EP2136500A4 (zh)
JP (1) JP4976904B2 (zh)
KR (1) KR20090125171A (zh)
CN (1) CN101652950B (zh)
BR (1) BRPI0809904A2 (zh)
RU (1) RU2009138301A (zh)
WO (1) WO20081268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0326B2 (ja) * 2007-04-06 2011-11-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達確認情報送信方法及び受信側装置
JP4917563B2 (ja) * 2008-03-26 2012-04-18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769834B2 (ja) * 2008-03-27 2011-09-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0972166B1 (ko) * 2008-10-13 2010-07-2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프로토콜데이터유닛 순서정렬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단말
EP2537386B1 (en) * 2010-02-15 2019-09-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optimization
CN102325015B (zh) * 2011-07-19 2018-09-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状态报告的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4091A (en) * 1995-08-31 1997-09-02 Nc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voiding unnecessary retransmissions using a selective rejection data link protocol
JPH11177536A (ja) * 1997-12-08 1999-07-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データリンク層の誤り制御方式
ES2398092T3 (es) * 2000-10-07 2013-03-13 Lg Electronics Inc. Procedimiento para la transmisión de datos desde una capa del RLC en un sistema de radiocomunicación
US7054316B2 (en) * 2001-04-25 2006-05-3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layer control between re-sequencing and retransmission entities
KR100896484B1 (ko) * 2002-04-08 2009-05-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무선통신방법 및 무선통신장치
KR100876765B1 (ko) * 2002-05-10 2009-0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JP2004147183A (ja) * 2002-10-25 2004-05-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誤り制御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8111698B2 (en) * 2005-03-31 2012-02-07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performing a layer ope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761767B2 (en) * 2005-10-21 2010-07-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management for reliable hybrid ARQ process
US8428086B2 (en) * 2006-01-05 2013-04-23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tting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36500A4 (en) 2013-11-06
EP2136500A1 (en) 2009-12-23
KR20090125171A (ko) 2009-12-03
JP2008259026A (ja) 2008-10-23
JP4976904B2 (ja) 2012-07-18
RU2009138301A (ru) 2011-05-20
WO2008126809A1 (ja) 2008-10-23
US20100144364A1 (en) 2010-06-10
BRPI0809904A2 (pt) 2014-10-07
CN101652950B (zh)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2952B (zh) 窗口控制和重发控制方法、以及发送端装置
EP2144391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transmission request and receiving side device
EP2141890B1 (en) Retransmission request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side device
US8169905B2 (en) Packe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eiving-side apparatus
CN101652948A (zh) 重发请求发送方法、发送端装置及接收端装置
CN101652950B (zh) 重发控制方法和发送侧装置
KR101532222B1 (ko)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의 rrc 접속 방법
JP4820326B2 (ja) 送達確認情報送信方法及び受信側装置
JP2008259038A (ja) 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JP2011061840A (ja) ウィンドウ制御及び再送制御方法、及び、送信側装置
JP2008259027A (ja) 再送制御方法及び送信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