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2113B - 一种含有醚菊酯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醚菊酯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2113B
CN101642113B CN2009100233528A CN200910023352A CN101642113B CN 101642113 B CN101642113 B CN 101642113B CN 2009100233528 A CN2009100233528 A CN 2009100233528A CN 200910023352 A CN200910023352 A CN 200910023352A CN 101642113 B CN101642113 B CN 1016421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profezin
chrysanthemum ester
ether chrysanthemum
agent
e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233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2113A (zh
Inventor
郑敬敏
何爱华
冯建雄
时晓磊
张武
张崇斌
孙瑞
赵海军
梅红玉
乌小瑜
段莹
苏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2335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421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42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2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2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2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醚菊酯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由醚菊酯和噻嗪酮组成,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在2.5∶1-1∶4。本发明组分合理,杀虫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虫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速效性高、持效性长,减缓抗性的产生,制剂残留量少,对作物无污染,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水稻稻飞虱药后14d具有87.46%~96.93%的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醚菊酯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含有醚菊酯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醚菊酯(英文通用名称etofenprox,化学分子式C25H28O3)是一种结构类似拟除虫菊酯类的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杀虫活性高、击倒速度快、持效期长、对稻田蜘蛛等天敌杀伤力较小,对作物安全等优点。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害虫无内吸传导作用。广泛用于水稻、蔬菜、棉花上,对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等翅目等多种害虫,有高效。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单独使用醚菊酯单剂,害虫易产生抗性,使用成本日趋上升。
噻嗪酮(英文通用名称buprofezin,化学分子式C16H23N3OS),其它中文名称优乐得,扑虱灵,稻虱灵,稻虱净,是一种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新型选择性杀虫剂,触杀作用强,也有胃毒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致使若虫蜕皮畸形或翅畸形而缓慢死亡。一般施药后3-7天才能看出效果,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但可缩短其寿命,减少产卵量,并且产出的多是不育卵,幼虫即使孵化也很快死亡。对半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类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持效期长达30天以上。对天敌较安全,综合效应好。适用于水稻、果树、茶树、蔬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单独使用噻嗪酮单剂速效性较差,害虫易产生抗性,使用成本日趋升高。
目前,以醚菊酯为有效成份的农药制剂以10%醚菊酯悬浮剂为主,在稻飞虱防治实际使用过程中,速效性好,击倒速度快,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但使用成本高,噻嗪酮速效性差,对稻飞虱成虫无直接杀伤力,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发明人意外发现将两种活性成分醚菊酯和噻嗪酮混配使用可提高其速效性,又有较好的持效期,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可减少药剂施用量,节省成本,减缓害虫抗性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杀虫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药性的含醚菊酯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的用途。
为克服现有单组分制剂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一种含有醚菊酯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包括:
A)第一活性成分醚菊酯;
B)第二活性成分噻嗪酮;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2.5∶1-1∶4。醚菊酯和噻嗪酮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5%~90%,优选为15%~50%。
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本发明组合物可以配制成为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油悬浮剂、悬浮乳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可溶液剂。
对于水分散粒剂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中一种或多种;粘结剂如硅藻土、玉米淀粉、PEG6000、羧甲基(乙基)纤维素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如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硅藻土一种或多种。
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一种或多种。
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扩散剂NNO)、TERSPERSE 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中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磷酸三苯酯中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
对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扩散剂NNO)、TERSPERSE 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中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白炭黑、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磷酸三苯酯中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有机硅类消泡剂;分散介质如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油酸甲酯、柴油、机油、矿物油中一种或多种。
对悬浮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扩散剂NNO)、TERSPERSE 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中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一种或多种;溶剂:二甲苯、甲苯、环己酮、溶剂油(S-150、S-180、S-200)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醋酐中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对于乳油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乳化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农乳600#、农乳400#中一种或多种;溶剂如二甲苯、甲苯、溶剂油(S-150、S-180、S-200)、甲苯、甲醇、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环己酮、丙酮、二甲基亚砜中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中一种或多种。
对微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农乳600#、农乳400#中一种或多种;助乳化剂如甲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醇中一种或多种;溶剂如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苯、甲苯、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中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对水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如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农乳600#、农乳400#中一种或多种;溶剂如二甲苯、甲苯、环己酮、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环氧大豆油中一种或多种;防冻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对可溶液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如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农乳600#、农乳400#中一种或多种;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环己酮、异佛尔酮中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亚磷酸三苯酯、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中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组分合理,杀虫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虫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速效性高、持效性长,减缓抗性的产生,制剂残留量少,对作物无污染,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水稻稻飞虱药后14d具有87.46%~96.93%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制剂实施例1
称取10%醚菊酯、20%噻嗪酮、3%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1%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扩散剂NNO、0.3%黄原胶、5%丙二醇、0.5%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1%环氧氯丙烷、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0%的醚菊酯·噻嗪酮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3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2
称取6%醚菊酯、9%噻嗪酮、4%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1.5%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TERSPERSE 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0.2%硅酸镁铝、5%乙二醇、0.5%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2%磷酸三苯酯、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15%的醚菊酯·噻嗪酮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15%,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3
称取25%醚菊酯、10%噻嗪酮、5%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3%TERSPERSE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0.2%黄原胶、5%丙二醇、0.5%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1%环氧氯丙烷、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5%的醚菊酯·噻嗪酮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35%,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4
称取5%醚菊酯、20%噻嗪酮、3%扩散剂NNO、3%农乳700#、2%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0.3%黄原胶、5%丙二醇、0.5%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1%环氧氯丙烷、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25%的醚菊酯·噻嗪酮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25%,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5
称取15%醚菊酯、20%噻嗪酮、3%TERSPERSE 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斯盘-60#、2%吐温-60#、1%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0.5%白炭黑、5%丙二醇、0.5%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1%环氧氯丙烷、油酸甲酯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5%的醚菊酯·噻嗪酮油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35%,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6
称取20%醚菊酯、8%噻嗪酮、3%TERSPERSE 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3%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农乳2201#、1%TERSPERSE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0%二甲苯、0.3%黄原胶、5%丙二醇、0.5%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1%环氧氯丙烷、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中的醚菊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2201#、二甲苯、环氧氯丙烷混合溶解均匀后,投入由噻嗪酮、TERSPERSE 2425、TERSPERSE 2500、黄原胶、丙二醇、苯甲酸、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的混合相中,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28%的醚菊酯·噻嗪酮悬浮乳剂。
本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28%,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7
称取15%醚菊酯、60%噻嗪酮、6%木质素磺酸钙、3%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扩散剂NNO)、1%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炭黑、高岭土加足至100%的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工艺步骤制备得75%醚菊酯·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75%,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8
称取10%醚菊酯、30%噻嗪酮、6%木质素磺酸钙、4%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扩散剂NNO)、1.5%十二烷基硫酸钠、10%白炭黑、轻钙加足至100%的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工艺步骤制备得40%醚菊酯·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4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9
称取50%醚菊酯、20%噻嗪酮、4%木质素磺酸钙、4%TERSPERSE 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2%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炭黑、高岭土加足至100%的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工艺步骤制备得70%醚菊酯·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7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0
称取20%醚菊酯、40%噻嗪酮、3%TERSPERSE 2700(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2%PEG6000、8%硫铵、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60%醚菊酯·噻嗪酮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6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1
称取35%醚菊酯、15%噻嗪酮、5%TERSPERSE 2700(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3%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10%葡萄糖、10%硫铵、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40%醚菊酯·噻嗪酮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5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2:
称取5%醚菊酯、10%噻嗪酮、4%农乳500#、2%农乳600#、3%农乳2201#、3%亚磷酸三苯酯,15%二甲基亚砜、溶剂油S-180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15%醚菊酯·噻嗪酮乳油。
本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15%,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3:
称取10%醚菊酯、30%噻嗪酮、5%农乳500#、2%农乳400#、3%农乳700#、3%环氧氯丙烷,20%N-甲基吡咯烷酮、10%环己酮、二甲苯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40%醚菊酯·噻嗪酮乳油。
本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4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4:
称取4%醚菊酯、16%噻嗪酮、3%农乳2201#、2%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2%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斯盘-60#、1%环氧氯丙烷、5%乙二醇,8%二甲苯、30%环己酮、0.2%黄原胶、0.5%苯甲酸,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乳化制得20%醚菊酯·噻嗪酮水乳剂。
本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2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5
称取10%醚菊酯、20%噻嗪酮、4%TX-10、2%农乳1601#、1%环氧氯丙烷、30%二甲基甲酰胺、甲醇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30%醚菊酯·噻嗪酮可溶液剂。
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3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6
称取10%醚菊酯、25%噻嗪酮、4%TX-10、5%农乳700#、6%农乳500#、4%农乳1601#、30%环己酮、10%N-甲基吡咯烷酮、5%正丁醇、1%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搅拌后制得35%醚菊酯·噻嗪酮微乳剂。
实施例中醚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5∶1-1∶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35%,形成新的实施例。
生物实施例1: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试验
发明人于2008年7月16日在安微省怀远县进行了15%醚菊酯·噻嗪酮(6%醚菊酯+9%噻嗪酮)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作物为水稻,防治对象褐飞虱(Panonychus citri Me Gregor)。试验药剂及剂量为15%醚菊酯·噻嗪酮悬浮剂40ml/亩、50ml/亩、60ml/亩,10%醚菊酯悬浮剂90ml/亩,25%噻嗪酮悬浮剂50ml/亩,采用常规喷雾法。分别于药前、药后2天、7天、14天各进行一次残留虫数调查。采取平衡跳跃式随机取样,每小区10点,每点2丛(共20丛),用盆拍法记录稻飞虱(褐飞虱)虫数,按每丛药前、药后的虫数计算校正防效(以下简称防效),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同时在药后2、7、14天观察水稻生长情况,目测试验药剂对水稻有无药害产生。
计算方法:
式中:Pt0-----处理区药前;Pt1-----处理区药后
CK0-----对照区药前;CK1-----对照区药后
表1  15%醚菊酯·噻嗪酮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结果
Figure G2009100233528D00131
对药后第14天时各小区防效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见表1),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差异达极著水平,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和0.01水平上差异显著性一致,15%醚菊酯·噻嗪酮悬浮剂60ml/亩与50ml/亩、40ml/亩3个处理间两两间相比较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3个处理均与对照药剂10%醚菊酯悬浮剂90ml/亩、25%噻嗪酮悬浮剂50ml/亩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对照药剂10%醚菊酯悬浮剂90ml/亩、25%噻嗪酮悬浮剂50ml/亩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见表1):15%醚菊酯·噻嗪酮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40ml/亩处理药后14天对稻飞虱的防治明显效果明显优于两个单剂的防效,醚菊酯与噻嗪酮混配后,速效性及持效期,同时有用药量少、防治效果高等优点;解决了噻嗪酮速效性差的问题,节约了用药成本和用药量,且对水稻安全性良好,因此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实施例2: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试验
发明人于2008年7月30日在浙江省嘉兴市进行了30%醚菊酯·噻嗪酮(10%醚菊酯+20%噻嗪酮)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作物为水稻,防治对象褐飞虱(Panonychus citri Me Gregor)。试验药剂及剂量为30%醚菊酯·噻嗪酮悬浮剂15ml/亩、25ml/亩、35ml/亩,10%醚菊酯悬浮剂90ml/亩,25%噻嗪酮悬浮剂50ml/亩,采用常规喷雾法。分别于药前、药后2天、7天、14天各进行一次残留虫数调查。采取平衡跳跃式随机取样,每小区10点,每点2丛(共20丛),用盆拍法记录稻飞虱(褐飞虱)虫数,按每丛药前、药后的虫数计算校正防效(以下简称防效),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同时在药后2、7、14天观察水稻生长情况,目测试验药剂对水稻有无药害产生。
计算方法:
Figure G2009100233528D00141
式中:Pt0-----处理区药前;Pt1-----处理区药后
CK0-----对照区药前;CK1-----对照区药后
表2  30%醚菊酯·噻嗪酮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结果
Figure G2009100233528D00142
对药后第14天时各小区防效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见表2),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差异达极著水平,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和0.01水平上差异显著性一致,30%醚菊酯·噻嗪酮悬浮剂35ml/亩与25ml/亩、15ml/亩3个处理间两两间相比较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3处理均与对照药剂10%醚菊酯悬浮剂90ml/亩、25%噻嗪酮悬浮剂50ml/亩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对照药剂10%醚菊酯悬浮剂90ml/亩、25%噻嗪酮悬浮剂50ml/亩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见表2):30%醚菊酯·噻嗪酮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醚菊酯与噻嗪酮混配后有用药量少、防治效果高等优点,解决了噻嗪酮速效性差的问题,节约了用药成本和用药量,且对水稻安全性良好,因此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实施例3:防治水稻稻飞虱室内毒力试验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稻飞虱,发明人以醚菊酯、噻嗪酮有效活性成分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试验采用稻飞虱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
1)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试验药剂醚菊酯原药采用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生产的原药,噻嗪酮原药采用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的原药。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技术部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12.5g/ug、25g/ug、50g/ug、100g/ug、200g/ug。试虫为采自田间的稻飞虱(褐飞虱)蛹,温室内用水稻苗饲养3代,挑选均匀一致的四龄若虫,按入置放水稻幼苗(用棉花球保湿处理)直径12cm的培养皿,每皿接已麻醉若虫30头,每处理接4个培养皿,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次喷一个皿,每皿喷药液3ml,待虫子苏醒后,将处理过的培养皿放入12H/12H光照培养箱内培养,72小时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用DPS数据处理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值,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
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ATI = S M × 100
式中: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S——标准杀虫剂L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M——混剂的L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TTI=TIA×PA+TIB×PB
式中: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TIA——A药剂毒力指数;
P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TIB——B药剂毒力指数;
P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CTC = ATI TTI × 100
式中:
CTC——共毒系数;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2)稻飞虱测定结果分别见表3。
表3  不同处理对稻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毒力回归方程   LC50(mg/L)   实测毒力指数ATI   理论毒力指数TTI   共毒系数(CTC)
  醚菊酯(A)   Y=3.0191+1.5062X   20.66   100   -   -
  噻嗪酮(B)   Y=2.7769+1.3281X   47.19   43.78   -   -
  A∶B=5∶20   Y=3.0011+1.4939X   21.78   94.86   55.02   172.41
  A∶B=10∶20   Y=3.0737+1.7094X   13.39   154.29   62.33   247.54
  A∶B=15∶20   Y=3.1606+1.5566X   15.19   136.00   67.95   200.16
  A∶B=20∶20   Y=3.1192+1.6503X   13.79   149.82   71.89   208.39
  A∶B=25∶10   Y=3.2897+1.4584X   14.88   138.84   75.26   184.49
从表3可以看出,醚菊酯与噻嗪酮复配,对稻飞虱有很高的增效作用,各混配药剂共毒系数均达170~250之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合物是采用两种活性成分复配方案,其活性和杀虫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显著的杀虫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速效性高、持效性长,减缓抗性的产生,制剂残留量少,对作物无污染,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Claims (6)

1.一种含有醚菊酯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A)第一活性成分醚菊酯;
B)第二活性成分噻嗪酮;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2.5∶1-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醚菊酯和噻嗪酮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5%~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醚菊酯和噻嗪酮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5%~5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之一所述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为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油悬浮剂、悬浮乳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可溶液剂剂型。
6.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醚菊酯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在防除水稻稻飞虱中的应用。
CN2009100233528A 2009-07-17 2009-07-17 一种含有醚菊酯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Active CN1016421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233528A CN101642113B (zh) 2009-07-17 2009-07-17 一种含有醚菊酯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233528A CN101642113B (zh) 2009-07-17 2009-07-17 一种含有醚菊酯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2113A CN101642113A (zh) 2010-02-10
CN101642113B true CN101642113B (zh) 2012-03-21

Family

ID=41654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233528A Active CN101642113B (zh) 2009-07-17 2009-07-17 一种含有醚菊酯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4211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7236A (zh) * 2000-04-07 2001-10-17 朱启升 一种扑虱农药制剂
CN1325628A (zh) * 2001-07-11 2001-12-12 深圳市诺普信农化有限公司 吡虫啉·噻嗪酮杀虫剂组合物
CN1548415A (zh) * 2003-05-08 2004-11-24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 杀虫剂醚菊酯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7236A (zh) * 2000-04-07 2001-10-17 朱启升 一种扑虱农药制剂
CN1325628A (zh) * 2001-07-11 2001-12-12 深圳市诺普信农化有限公司 吡虫啉·噻嗪酮杀虫剂组合物
CN1548415A (zh) * 2003-05-08 2004-11-24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 杀虫剂醚菊酯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2113A (zh) 2010-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9508B (zh) 一种含联苯肼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2017978B (zh) 一种含氟啶虫胺腈和丁烯氟虫腈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71073B (zh)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97728B (zh) 一种含联苯肼酯的杀螨组合物
CN101999382B (zh) 一种含乙螨唑和联苯肼酯的杀螨组合物
CN102293208B (zh) 一种含环氧虫啶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CN102017960B (zh) 一种含乙螨唑和哒螨灵的杀螨组合物
CN101743981B (zh) 一种含有哌虫啶和醚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1731244B (zh) 一种含有哌虫啶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71074B (zh)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42107B (zh) 一种含有吡蚜酮和醚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83770B (zh)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
CN104814031B (zh) 一种含有丁烯氟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69481B (zh) 一种含有吡蚜酮和乙虫腈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42113B (zh) 一种含有醚菊酯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CN102696603A (zh) 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2017977B (zh) 一种含氟啶虫胺腈与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CN101755773B (zh) 一种含有哌虫啶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CN102823606B (zh) 一种含联苯肼酯的杀螨组合物
CN101779663B (zh) 一种含有哌虫啶和毒死蜱的杀虫组合物
CN102326583B (zh) 一种含环氧虫啶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CN101773132B (zh) 一种含氰氟虫腙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1632384B (zh) 一种含有联苯菊酯和三唑磷的杀虫组合物
CN103380779B (zh)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生物源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CN102823607B (zh) 一种含联苯肼酯的杀螨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