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5699A - 数字调频广播的ofdm系统发送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字调频广播的ofdm系统发送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5699A
CN101635699A CN200910091061A CN200910091061A CN101635699A CN 101635699 A CN101635699 A CN 101635699A CN 200910091061 A CN200910091061 A CN 200910091061A CN 200910091061 A CN200910091061 A CN 200910091061A CN 101635699 A CN101635699 A CN 101635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element
obtains
data
sent
ofd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1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5699B (zh
Inventor
杨华中
王鹏军
徐淑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091009106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356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35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5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5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56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tter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数字调频广播的OFDM系统发送传输方法属于无线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两个模式的参数能够在相同的采样率和相同的帧长下工作。不仅具有抵抗信道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效应的能力,而且能降低系统实现的复杂度等优点。

Description

数字调频广播的OFDM系统发送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调频广播(DFM)系统中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传输方法,采用本方法的数字调频广播系统,不仅具有抵抗信道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效应的能力,而且能降低系统实现的复杂度等优点,属于无线通信的接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广播是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途径。广播节目质量低、抗干扰能力差、业务单一等缺点正逐步压缩着传统模拟广播的生存空间。在所有的模拟广播中,调频广播具有最好的质量。但是,由于多径传播和移动接收时频率选择性与时间选择性,严重影响调频广播的质量。为了改善FM广播的质量,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中,人们在发射与接收技术方面虽然采取过一些技术,但是由于物理的原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FM广播存在的问题。此外,模拟FM广播提供的业务单一。尽管在模拟FM广播中可以使用广播数据系统(RDS),但可以提供的数据率很低(净数据率约73lb/s)。况且,由于各种原因迄今为止在我国并没有推广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人们已经习惯于聆听CD质量的音乐,最好质量的模拟广播已经满足不了受众的要求。FM广播数字化以后,改善传输质量与音频质量的同时提供数据广播业务,使新的数字系统变为多媒体广播系统,频谱的利用更经济,在同样的射频带宽内,可以传输更多套的节目,每套节目的花费降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会提高。FM广播数字化以后,在相同的覆盖范围下,需要发射功率会大大降低,既节约了电能,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目前,调频波段的数字声音广播数字系统主要包括数字音频广播(DigitalAudio Broadcasting,DAB/DAB+)、HD Radio和全球数字广播(Digital RadioMondiale,DRM+),还有用于移动接收、提供音、视频服务的T-DMB、T-MMB、CMMB等广播系统。它们虽然已经在部分国家进行了商业化运作,但是在国内的发展初露头角,并不完善,市场覆盖率低。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广电总局开始组织相关单位对DAB系统和标准进行跟踪、研究。1996年,国家广电总局率先在广东佛山地区利用欧洲DAB标准开展UHF频段地面数字音频广播业务。2005年4月和11月,又先后在北京地区和上海地区分别利用VHF频段和L频段开展DAB试验播出。2006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GY/T214-2006《30MHz-3000MHz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尽管DAB在欧洲已经得到了良好发展,但1.7MHz信道带宽过大,频谱利用率低,分配不灵活,最大的缺点是投资大,部署成本较高,需要指配新的频谱,不能实现模拟与数字节目的同播,不能实现FM由模拟向数字的平滑过渡。
HD Radio是国际上另一种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数字音频广播系统,该技术系统使用的信源编码方法是HE AAC-V2,即先进音频编码(AAC)与频带恢复(SBR)技术、参数立体声(PS)的联合。2008年3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于北京地区开展了HD Radio技术试验工作。值得注意的是,HD Radio的频谱模板不符合ITU规范,对邻频道的强干扰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在中国调频广播波段推广不太可行。
2006年,欧洲在DRM的基础上开始对数字调频广播进行研究,2005年3月,DRM组织决定将DRM标准扩展到120MHz的范围,并命名为DRM+,包括47~68MHz(波段I,东欧FM波段)、65.8~74MHz(OIRT,世界广播电视组织,FM波段)、76~90MHz(FM波段,日本)和世界大多数国家调频广播使用的87.5~108MHz(波段II)。DRM+不是DRM的替代者,而是DRM标准的扩展。DRM+是独立的数字发射系统,最有希望成为FM波段模拟广播将来的替代者。DRM+于2007年11月20日在德国汉诺威测试,第二次测试于2008年3月1至5月31日在德国凯泽斯劳滕展开[8],根究测试的结果正在对其参数进行优化。由于技术方案尚不成熟,暂时无法实行推广和产业化。在国内,由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牵头,对HD Radio和DRM+技术进行了跟进和研究,并对中国数字调频广播的相关事宜进行详细规划;另外,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数字化工程中心和数据广播研究所对数字调频广播也在进行深入研究,东南大学多媒体技术研究所也对数字广播关键技术及其相关附加功能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发明内容
为了将OFDM技术更好的应用于DFM系统,需要解决OFDM系统参数设计的问题,这里设计出一套应用于DFM的OFDM传输方法。
本发明的特征之一在于,依次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以下OFDM参数:
有用部分码元的时间长度Tu=1024T0=2.510ms,
保护间隔部分的时间长度为Tg=64T0=0.157ms,
码元长度为 T S = T u + T g = 1088 T 0 = 8 3 ms ,
载波间隔 Δf = 1 T u = 398.4375 Hz ,
每个传输帧包含的码元数M=45,
传输帧长度为TF=M·TS=120ms,
实载波数CT=245,
虚载波数CI=11,
系统带宽W=CT·Δf=97.62kHz,
采样时间的间隔是T0,采样时钟频率 f s = 1 T 0 = 408 kHz ,
有用码元采样点个数N=4(CT+CI),
保护间隔的采样点个数L=Tg/T0=64;
步骤(2),在OFDM传输系统中的发送端依次按以下步骤实现OFDM发送传输:
步骤(2.1)把待传输的数据按照帧长120ms划分成帧,再把成帧的数据送入串并转换电路,转换成CT=245个并行的数据流{ci k},其中i为码元序号,为整数,k为数据流编号,满足0≤k<CT,k∈Z,
步骤(2.2),把步骤(2.1)中得到的每一组数据ci 1,ci 2,...ci 245送入补0电路,在每一组所述数据的末尾补CI个0,
步骤(2.3),把步骤(2.1)中得到的在末尾补0后的每一组数据送入IFFT变换电路,变换参数N=1024,得到1024点复数采样点di 1,di 2,...di 1024,得到有用部分码元,
步骤(2.4),把步骤(2.3)得到的有用部分码元送入循环前缀电路,把所述有用部分码元的末尾部分L=64个采样点di 961,di 962,...di 1024,作为保护间隔,放置在所述有用部分码元起始位置之前作为循环前缀得到一个完整码元di 961,di 962,...di 1024,di 1,di 2,...di 1024,共有N+L=1088个采样点,
步骤(2.5),把步骤(2.4)得到的每个码元送入按上所述采样频率频率fs=408kHz的DA转换电路,得到基带的模拟信号,
步骤(2.6),按照步骤(2.1)~步骤(2.5)所述方法连续把并行的45组数据进行转换,得到1帧120ms的基带模拟信号,
步骤(2.7),把步骤(2.6)得到的1帧120ms的基带模拟信号送入上变频电路进行上变频再发射。
本发明的特征之二在于,依次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以下OFDM参数:
有用部分码元的时间长度Tu=512T0=1.255ms,
保护间隔部分的时间长度为Tg=64T0=0.157ms,
码元长度为 T S = T u + T g = 576 T 0 = 24 17 ms ,
载波间隔 Δf = 1 T u = 796.875 Hz ,
每个传输帧包含的码元数M=85,
传输帧长度为TF=M·TS=120ms,
实载波数CT=123,
虚载波数CI=5,
系统带宽W=CT·Δf=96.80kHz,
采样时间的间隔是T0,采样时钟频率 f s = 1 T 0 = 408 kHz ,
有用码元采样点个数N=4(CT+CI),
保护间隔的采样点个数L=Tg/T0=64;
步骤(2),在OFDM传输系统中的发送端依次按以下步骤实现OFDM发送传输:
步骤(2.1)把待传输的数据按照帧长120ms划分成帧,再把成帧的数据送入串并转换电路,转换成CT=123个并行的数据流{ci k},其中i为码元序号,为整数,k为数据流编号,满足0≤k<CT,k∈Z,
步骤(2.2),把步骤(2.1)中得到的每一组数据ci 1,ci 2,...ci 123送入补0电路,在每一组所述数据的末尾补CI个0,
步骤(2.3),把步骤(2.1)中得到的在末尾补0后的每一组数据送入IFFT变换电路,变换参数N=512,得到512点复数采样点di 1,di 2,...di 512,得到有用部分码元,
步骤(2.4),把步骤(2.3)得到的有用部分码元送入循环前缀电路,把所述有用部分码元的末尾部分L=64个采样点di 449,di 450,...di 512,作为保护间隔,放置在所述有用部分码元起始位置之前作为循环前缀得到一个完整码元di 449,di 450,...di 512,di 1,di 2,...di 512,共有N+L=576个采样点,
步骤(2.5),把步骤(2.4)得到的每个码元送入按上所述采样频率频率fs=408kHz的DA转换电路,得到基带的模拟信号,
步骤(2.6),按照步骤(2.1)~步骤(2.5)所述方法连续把并行的85组数据进行转换,得到1帧120ms的基带模拟信号,
步骤(2.7),把步骤(2.6)得到的1帧120ms的基带模拟信号送入上变频电路进行上变频再发射。
本发明提出的DFM系统OFDM参数方案,其优点主要包括,系统包含两种模式,分别为长码元模式和短码元模式,他们能分别适应对于功率效率要求较高的情况——对应长码元模式和对鲁棒性要求较高的情况——对应短码元;两种模式虽然具有不同的参数配置,但是他们具有相同的时间基准T0和相同的传输帧长度;因此,两种模式对于向上层应用和底层硬件配置都能够互相兼容,有利降低整体系统的复杂度。有用码元长度为时间基准的1024倍(长码元模式)和512倍(短码元模式),该长度有利于FFT设计。
附图说明
图1OFDM流程图;
图2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文中符号按照以下约定:
Tg:保护间隔时间长度,
Tu:有用部分码元时间长度,
fs:采样时钟频率,
T0:采样时间间隔,
N:有用码元采样点个数,
L:保护间隔采样点个数,
Δf:载波间隔,
M:一个传输帧内OFDM码元个数,
TF:传输帧时长,
CT:实载波数量,
CI:虚载波数量,
W:系统带宽,
Tg,Tu,Ts,fs,T0,N,L,Δf,M,TF,CT,CI,W之间总是满足:
T g = L · T 0 , T u = N · T 0 , f s = 1 / T 0 , T S = T u + T g , Δf = 1 T u , C T + C l = N 4 , W = C T · Δf
在带宽和功率严格受限的情况下,提高系统的带宽和功率效率是十分必要的;无线通信系统在提高功率带宽效率的同时,往往会降低系统的鲁棒性,从而降低了通信系统对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等的抵抗能力。合理的设计OFDM参数能有效在系统的功率效率带宽和鲁棒性之间找到合适的折衷点。本发明涉及在DFM系统中的OFDM参数设计。
本系统的采样时钟是fs=408kHz,一切与时间有关的参数都是 T 0 = 1 f s = 2.45098 us 的整数倍。OFDM系统参数包含两个模式,后面称其为长码元模式和短码元模式。
在长码元模式下,有用码元部分的时间长度为Tu=1024T0=2.510ms,保护间隔部分的时间长度为Tg=64T0=0.157ms,码元长度为 T S = T u + T g = 1088 T 0 = 8 3 ms , 载波间隔 Δf = 1 T u = 398.4375 Hz , 每个传输帧包含M=45个码元,传输帧长度为TF=M·TS=120ms,实载波数CT=245,虚载波数CI=11,系统带宽W=CT·Δf=97.62kHz;
在短码元模式下,有用码元部分的时间长度为Tu=512T0=1.255ms,保护间隔部分的时间长度为Tg=64T0=0.157ms,码元长度为 T S = T u + T g = 576 T 0 = 24 17 ms , 载波间隔 Δf = 1 T u = 796.875 Hz , 每个传输帧包含M=85个码元,传输帧长度为TF=M·TS=120ms,实载波数CT=123,虚载波数CI=5,系统带宽W=CT·Δf=96.80kHz;
长码元模式实施过程参考图1;
待传输的数据按照帧长120ms划分成帧,然后将成帧的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将串行的数据转换成CT=245个并行的数据流{ci k},其中i代表码元序号,i为整数,k代表数据流编号,满足0Ωk<CT,k∈Z,即载波号。
完成串并转换后,在并行传输的每一组数据ci 1,ci 2,...ci 245末尾补0之后,再做IFFT变换,变换的点数为N,得到1024点复数采样点di 1,di 2,...di 1024,即有用部分码元,将有用部分码元的末尾L=64个采样点di 961,di 962,...di 1024,作为保护间隔,放置在码元起始位置之前作为循环前缀得到di 961,di 962,...di 1024,di 1,di 2,...di 1024;由此获得N+L=1088点的采样点,作为一个码元;将此码元实部按照fs=408kHz的采样率进行DA转换,得到基带的模拟信号。按照此方法连续将并行的45组数据进行转换,就得到1帧120毫秒的基带模拟信号。
接收的过程与上述信号的形成过程相反,在同步的情况下,取出采样数据...,di-1 961,di-1 962,...di-1 1024,di-1 1,di-1 2,...di-1 1024,di 961,di 962,...di 1024,di 1,di 2,...di 1024,...中的一个码元di 961,di 962,...di 1024,di 1,di 2,...di 1024,然后取出其中有用码元部分di1,di2,...di1024,对其进行FFT变换,取出变换结果前CT=245个就得到一个码元的数据,依此方法连续获得45个码元的数据就获得120ms一帧的数据。
短码元模式实施过程参考图1;
待传输的数据按照帧长120ms划分成帧,然后将成帧的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将串行的数据转换成CT=123个并行的数据流{ci k},其中i代表码元序号,i为整数,k代表数据流编号,满足0≤k<CT,k∈Z,即载波号。
完成串并转换后,在并行传输的每一组数据ci 1,ci 2,...ci 123末尾补0之后,再做IFFT变换,变换的点数为N,得到512点复数采样点di 1,di 2,...di 512,即有用部分码元,将有用部分码元的末尾L=64个采样点di 449,di 452,...di 512,作为保护间隔,放置在码元起始位置之前作为循环前缀得到di 961,di 962,...di 1024,di 1,di 2,...di 1024;由此获得N+L=576点的采样点,作为一个码元;将此码元实部按照fs=408kHz的采样率进行DA转换,得到基带的模拟信号。按照此方法连续将并行的85组数据进行转换,就得到1帧120毫秒的基带模拟信号。
接收的过程与上述信号的形成过程相反,在同步的情况下,取出采样数据...,di-1 449,di-1 450,...di-1 512,di-1 1,di-1 2,...di-1 512,di 449,di 450,...di 512,di 1,di 2,...di 512,...中的一个码元di 449,di 450,...di 512,di 1,di 2,...di 512,然后取出其中有用码元部分di 1,di 2,...di 1024,对其进行FFT变换,取出变换结果前CT=123个就得到一个码元的数据,依此方法连续获得85个码元的数据就获得120ms一帧的数据。

Claims (2)

1.数字调频广播的OFDM系统发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以下OFDM参数:
有用部分码元的时间长度Tu=1024T0=2.510ms,
保护间隔部分的时间长度为Tg=64T0=0.157ms,
码元长度为 T S = T u + T g = 1088 T 0 = 8 3 ms ,
载波间隔 Δf = 1 T u = 398.4375 Hz ,
每个传输帧包含的码元数M=45,
传输帧长度为TF=M·TS=120ms,
实载波数CT=245,
虚载波数CI=11,
系统带宽W=CT·Δf=97.62kHz,
采样时间的间隔是T0,采样时钟频率 f s = 1 T 0 = 408 kHz ,
有用码元采样点个数N=4(CT+CI),
保护间隔的采样点个数L=Tg/T0=64;
步骤(2),在OFDM传输系统中的发送端依次按以下步骤实现OFDM发送传输:
步骤(2.1)把待传输的数据按照帧长120ms划分成帧,再把成帧的数据送入串并转换电路,转换成CT=245个并行的数据流{ci k},其中i为码元序号,为整数,k为数据流编号,满足0≤k<CT,k∈Z,
步骤(2.2),把步骤(2.1)中得到的每一组数据ci 1,ci 2,...ci 245送入补0电路,在每一组所述数据的末尾补CI个0,
步骤(2.3),把步骤(2.1)中得到的在末尾补0后的每一组数据送入IFFT变换电路,变换参数N=1024,得到1024点复数采样点di 1,di 2,...di 1024,得到有用部分码元,
步骤(2.4),把步骤(2.3)得到的有用部分码元送入循环前缀电路,把所述有用部分码元的末尾部分L=64个采样点di 961,di 962,...di 1024,作为保护间隔,放置在所述有用部分码元起始位置之前作为循环前缀得到一个完整码元di 961,di 962,...di 1024,di 1,di 2,...di 1024,共有N+L=1088个采样点,
步骤(2.5),把步骤(2.4)得到的每个码元送入按上所述采样频率频率fs=408kHz的DA转换电路,得到基带的模拟信号,
步骤(2.6),按照步骤(2.1)~步骤(2.5)所述方法连续把并行的45组数据进行转换,得到1帧120ms的基带模拟信号,
步骤(2.7),把步骤(2.6)得到的1帧120ms的基带模拟信号送入上变频电路进行上变频再发射。
2.数字调频广播的OFDM系统发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以下OFDM参数:
有用部分码元的时间长度Tu=512T0=1.255ms,
保护间隔部分的时间长度为Tg=64T0=0.157ms,
码元长度为 T S = T u + T g = 576 T 0 = 24 17 ms ,
载波间隔 Δf = 1 T u = 796.875 Hz ,
每个传输帧包含的码元数M=85,
传输帧长度为TF=M·TS=120ms,
实载波数CT=123,
虚载波数CI=5,
系统带宽W=CT·Δf=96.80kHz,
采样时间的间隔是T0,采样时钟频率 f s = 1 T 0 = 408 kHz ,
有用码元采样点个数N=4(CT+CI),
保护间隔的采样点个数L=Tg/T0=64;
步骤(2),在OFDM传输系统中的发送端依次按以下步骤实现OFDM发送传输:
步骤(2.1)把待传输的数据按照帧长120ms划分成帧,再把成帧的数据送入串并转换电路,转换成CT=123个并行的数据流{ci k},其中i为码元序号,为整数,k为数据流编号,满足0≤k<CT,k∈Z,
步骤(2.2),把步骤(2.1)中得到的每一组数据ci 1,ci 2,...ci 123送入补0电路,在每一组所述数据的末尾补CI个0,
步骤(2.3),把步骤(2.1)中得到的在末尾补0后的每一组数据送入IFFT变换电路,变换参数N=512,得到512点复数采样点di 1,di 2,...di 512,得到有用部分码元,
步骤(2.4),把步骤(2.3)得到的有用部分码元送入循环前缀电路,把所述有用部分码元的末尾部分L=64个采样点di 449,di 450,...di 512,作为保护间隔,放置在所述有用部分码元起始位置之前作为循环前缀得到一个完整码元di 449,di 450,...di 512,di 1,di 2,...di 512,共有N+L=576个采样点,
步骤(2.5),把步骤(2.4)得到的每个码元送入按上所述采样频率频率fs=408kHz的DA转换电路,得到基带的模拟信号,
步骤(2.6),按照步骤(2.1)~步骤(2.5)所述方法连续把并行的85组数据进行转换,得到1帧120ms的基带模拟信号,
步骤(2.7),把步骤(2.6)得到的1帧120ms的基带模拟信号送入上变频电路进行上变频再发射。
CN 200910091061 2009-08-24 2009-08-24 数字调频广播的ofdm系统发送传输方法 Active CN1016356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91061 CN101635699B (zh) 2009-08-24 2009-08-24 数字调频广播的ofdm系统发送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91061 CN101635699B (zh) 2009-08-24 2009-08-24 数字调频广播的ofdm系统发送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5699A true CN101635699A (zh) 2010-01-27
CN101635699B CN101635699B (zh) 2012-12-26

Family

ID=41594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091061 Active CN101635699B (zh) 2009-08-24 2009-08-24 数字调频广播的ofdm系统发送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3569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1948A1 (zh) * 2011-08-26 2012-1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3095620A (zh) * 2013-01-21 2013-05-08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调频频段数字广播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5897367A (zh) * 2015-02-12 2016-08-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同步定时控制装置、同步定时控制方法和接收机
CN110933006A (zh) * 2019-11-11 2020-03-27 成都微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fm调制信号的并行数字合成方法及其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4809C2 (sv) * 1994-07-13 2001-04-30 Hd Divine Ab Metod och anordning för synkronisering av sändare och mottagare i digitalt system
CN101459481A (zh) * 2008-12-23 2009-06-17 成都纽斯达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调幅调频及drm的通用型收音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1948A1 (zh) * 2011-08-26 2012-1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3095620A (zh) * 2013-01-21 2013-05-08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调频频段数字广播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095620B (zh) * 2013-01-21 2016-05-18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调频频段数字广播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5897367A (zh) * 2015-02-12 2016-08-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同步定时控制装置、同步定时控制方法和接收机
CN105897367B (zh) * 2015-02-12 2018-05-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同步定时控制装置、同步定时控制方法和接收机
CN110933006A (zh) * 2019-11-11 2020-03-27 成都微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fm调制信号的并行数字合成方法及其电路
CN110933006B (zh) * 2019-11-11 2023-10-20 成都微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fm调制信号的并行数字合成方法及其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5699B (zh) 201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6955B (zh) 使用多波段射频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
CN101855777B (zh) Fm无线电接收机的天线设计
CN102694764B (zh)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中的数字音频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1998286B (zh) 无线广播网络中的局域和广域传输
CN102143118A (zh) 混合正交分频码分多址系统及方法
CN102447516B (zh) 检测数字无线电信号的设备及方法
CN102307168B (zh) 调频广播频段数字广播模数信号的分离方法和接收设备
CN101635699B (zh) 数字调频广播的ofdm系统发送传输方法
CN102761957A (zh) 一种实现td-lte数字中继技术初始同步的方法
US7957478B2 (en) Radio signal generator
CN1169070A (zh) 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1743706A (zh) 用于实现数字信号质量度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0493157C (zh) 基于城域网的数字电视移动接收方法和多功能pcmcia卡
CN102142852A (zh) 数模音频广播的发射方法和设备
CN1550078A (zh) 数字格式u.s.商用fm广播系统
CN205992905U (zh) 一种中国数字音频广播cdr接收终端
JP3607589B2 (ja)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ofdm)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周波数に対して差動的変調を行う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808067B (zh) 利用差分数据作为导频的ofdm信号收发方法及其装置
CN101001236A (zh) 并行训练序列设计新方法
CN2935645Y (zh) 混合正交分频多重存取系统的传输器与接收器
CN101902426A (zh) 一种实现小数频偏估计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95620B (zh) 调频频段数字广播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957662B (zh) 调频广播频段数模混合信号的带内分段调制方法
Tuttlebee et al. Consumer digital radio: from concept to reality
CN102833209A (zh) 码分多址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