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2321A -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程序、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方法以及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程序、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方法以及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2321A
CN101632321A CN200880007719A CN200880007719A CN101632321A CN 101632321 A CN101632321 A CN 101632321A CN 200880007719 A CN200880007719 A CN 200880007719A CN 200880007719 A CN200880007719 A CN 200880007719A CN 101632321 A CN101632321 A CN 101632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7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2321B (zh
Inventor
山田升平
加藤恭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012968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63232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32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2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2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23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0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synchronizing of arrival of multiple up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djustment in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Abstract

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再同步因素检测部,检测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数据控制部,当再同步因素检测部检测出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时,在配置与移动站装置的同步通信中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帧上的区域中,生成配置了表示对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的数据;以及发送部,发送数据控制部生成的数据。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程序、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方法以及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程序、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方法以及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发送方法,特别涉及对于从移动站装置到基站装置的上行链路进行时间同步的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程序、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方法以及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发送方法。
本申请基于2007年6月1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7-155289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于此处。
背景技术
[0002]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W-CDMA方式作为第三代蜂窝式移动通信方式得到标准化,并相继开始服务。此外,进一步提高了通信速度的HSDPA(High Speed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连接)也得到标准化,准备开始服务。
[0003]另一方面,在3GPP中,研究第三代无线接入的演化(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化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以下称作“EUTRA”)。作为EUTRA的下行链路,提出了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方式。此外,作为EUTRA的上行链路,提出了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立叶变换)-spread OFDM方式的单载波通信方式。
[0004]图15是表示EUTRA的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信道结构的图。
EUTRA的下行链路由以下信道构成: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Downlink Pilot Channel)、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CH(DownlinkSynchronization Channel)、下行链路通用控制信道、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L1/L2(Layer1/Layer2)控制信道)和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Downlink-Shared Channel)。
此外,EUTRA的上行链路由以下信道构成: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Uplink Pilot Channel)、随机访问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L-SCH(Uplink-Shared Channel)和上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参照非专利文献1)。
[0005]图16是表示随机访问信道RACH和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L-SCH在无线资源上的配置例子的图。图16所示的图的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图16表示一个无线帧的结构,该无线帧被分割为多个无线资源。在该例子中,无线资源以频率方向上1.25MHz、时间方向上1ms的区域为单位构成,在这些区域中,图15说明的随机访问信道RACH和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L-SCH以图示的方式进行分配。这样,随机访问信道RACH的最小单位使用1.25MHz的带宽。另外,在图16中,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在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L-SCH的区域内以码元(symbol)单位、子载波单位分散配置。此外,在EUTRA中,为了随机访问信道RACH使用,准备多个信道,因此能够同时与多个随机访问对应。随机访问信道RACH的使用目的中最大的目的是使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同步。此外,在随机访问信道RACH中,还发送分配无线资源的调度请求等数比特(bit)的信息,还考虑使连接时间缩短(参照非专利文献2)。
[0006]在随机访问信道RACH中,为了取得同步仅发送前同步码(preamble)。前同步码中包含作为表示信息的信号模式的特征码(signature)。准备数十种特征码,从它们中间选择使用,由此能够表示数比特的信息。目前,在EUTRA中,利用特征码发送6比特的信息。为了该6比特,准备2的6次方即64种特征码。在特征码表示的6比特中,将随机ID分配给5比特,将随机访问的理由、下行链路的路径损耗/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标)等任意信息分配给剩余的1比特(参照非专利文献3)。
[0007]图17是表示使用随机访问信道RACH的上行链路同步的时序例子的时序图。首先,移动站装置基于随机ID、随机访问的理由、下行链路的路径损耗/CQI信息等选择特征码,使用随机访问信道RACH发送包含该特征码的前同步码(消息Mal)。基站装置在接收来自移动站装置的前同步码后,通过比较预先作为前同步码存储的信号模式与该接收的前同步码,计算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的同步定时偏差,为了发送L2/L3(Layer2/Layer3)消息进行调度,根据前同步码中包含的随机访问理由对需要小区内移动站识别信息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的移动站分配C-RNTI,发送包含同步定时偏差信息、调度信息、C-RNTI以及随机ID的前同步码应答(消息Ma2)。移动站装置提取包含发送的随机ID的来自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应答,使用被调度的无线资源发送L2/L3消息(消息Ma3)。基站装置接收来自移动站装置的L2/L3消息,向移动站装置发送用于判断移动站装置之间是否发生冲突的争用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消息Ma4)(参照非专利文献3)。
[0008]在随机访问中,多个移动站装置作为特征码以及随机访问信道RACH选择了相同的对象时,这些移动站装置的随机访问发生冲突。参照图17说明随机访问发生了冲突时的时序。在多个移动站装置选择相同的特征码,使用具有相同的时间/频率的无线资源块即相同的随机访问信道RACH发送前同步码时,在消息Ma1处发生冲突。由于该冲突,基站装置无法检测消息Ma1时,基站装置无法返回前同步码应答(消息Ma2)。移动站装置无法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应答(消息Ma2),因此在一定时期之后再次选择特征码、随机访问信道RACH进行随机访问。此外,在虽然产生冲突,但基站装置能够检测前同步码(消息Ma1)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计算L2/L3消息调度和同步定时偏差,向移动站装置返回前同步码应答(消息Ma2)。但是,多个移动站装置接收该前同步码应答,多个移动站装置在被调度的资源中进行L2/L3消息(消息Ma3)的发送,因此在消息Ma3处发生冲突。基站装置由于该冲突而无法接收L2/L3消息,无法返回应答。由于没有L2/L3消息的应答,所以移动站装置再次选择特征码,进行随机访问。
[0009]在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的上行链路同步处于偏离的状态(例如,长期没有数据的收发,移动站装置处于以长周期监视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号的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不连续的接收)状态)时,如果来自基站装置的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重新开始,则移动站装置无法发送作为用于混合自动重传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接收应答的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应答/否定应答)。这是因为,上行链路同步发生偏离,因此如果发送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ACK/NACK,则会干涉其他移动站装置。因此,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重新开始时,必须采用使用随机访问的上行链路同步。但是,在进行该随机访问时发生冲突时,担心到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重新开始为止要花费很长时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提出以下方案:使用用于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重新开始的特征码或者采用其他方式,使得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重新开始时的随机访问中不发生冲突。
[0010]图18是表示使得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重新开始的随机访问中不发生冲突的时序的图。
基站装置在决定对上行链路同步处于偏离状态的移动站装置重新开始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后,对该移动站装置发送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消息Mb1)。该上行链路同步请求使用L1/L2(Layer1/Layer2)控制信道发送。在上行链路同步请求中,包含移动站装置要发送的随机访问的特征码ID号码。将其称作专用特征码。移动站装置使用在上行链路同步请求中接收的专用特征码进行随机访问,即发送前同步码(消息Mb2)。接收了包含专用特征码的前同步码的基站装置利用该前同步码检测同步定时的偏差。并且,基站装置针对移动站装置,将表示同步定时的偏差的TA(TimingAdvance,预先定时)命令作为前同步码应答发送(消息Mb3)。基站装置发送TA命令后,发送包含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L1/L2控制信道(消息Mb4),接着,重新开始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消息Mb5)(参照非专利文献4)。
非专利文献1:R1-050850“Physical Channel and Multiplexing inEvolved UTRA Uplink”,3GPP TSG RAN WG1 Meeting#42 London,UK,August 29-September 2,2005
非专利文献2:3GPP TR(Technical Report)25.814,V7.0.0(2006-06),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TRA)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Technical Specificayion) 36.300,V0.90(2007-03),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description Stage2
非专利文献4:R2-062165“UL Synchronisation”,3GPP TSG RAN WG2Meeting#54Tallinn,28 August-1Sept.,2006
发明内容
[0011]在上述的使随机访问不发生冲突的下行链路数据发送重新开始方法中,使用不需要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ACK/NACK的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L1/L2控制信道),发送上行链路同步请求。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是传输用于在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之间收发用户数据等的适应性调制的参数或信道的分配信息等的信道,因此是固定分配到无线资源中并频繁传输的信道。
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在这样频繁传输的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中,确保配置很少发生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区域,则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变差的问题。
[0012]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数据提取部,接收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当接收的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的预先确定的部分为预先确定的值时,作为表示随机访问指示的信息检测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以及发送部,在所述控制数据提取部检测出表示所述随机访问指示的信息时,发送随机访问用的前同步码。
[0013]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移动站装置,所述控制数据提取部在检测出表示所述随机访问指示的信息时,对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进行专用特征码的识别号码的检测处理;所述发送部在所述控制数据提取部检测出所述专用特征码的识别号码时,发送由检测出的所述专用特征码的识别号码指定的随机访问用的前同步码。
[0014]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移动站装置,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的预先确定的部分是配置表示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的资源位置的资源分配信息的区域。
[0015]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移动站装置,所述控制数据提取部在检测出表示所述随机访问指示的信息时,从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中检测指定随机访问能够使用的无线帧区域的信息;所述发送部按照所述控制数据提取部检测出的指定能够使用的无线帧区域的信息,发送随机访问用的前同步码。
[0016]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再同步因素检测部,检测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数据控制部,当所述再同步因素检测部检测出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时,作为表示随机访问指示的信息在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的预先确定的部分配置预先确定的值;以及发送部,发送所述数据控制部生成的数据。
[0017]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基站装置,所述数据控制部在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中还配置专用特征码的识别号码。
[0018]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基站装置,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的预先确定的部分是配置表示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的资源位置的资源分配信息的区域。
[0019]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基站装置,所述数据控制部在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中还配置指定随机访问能够使用的无线帧区域的信息。
[0020]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再同步因素检测部,检测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数据控制部,当所述再同步因素检测部检测出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时,在配置与所述移动站装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帧上的区域中,生成配置了表示对所述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的数据;以及发送部,发送所述数据控制部生成的数据。
[0021]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基站装置,所述数据控制部与表示所述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一起,生成在所述区域中配置了指示信息的数据,该指示信息与接收所述同步请求的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的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中包含的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有关。
[0022]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基站装置,与所述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有关的指示信息是指定所述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的值的信息,或者向所述移动站装置指示所述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的值的选择实施的信息中的任一个。
[0023]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基站装置,所述区域是下行链路控制用的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
[0024]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数据提取部,在接收数据中参照配置与基站装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帧上的区域,当所述区域的预先确定的部分为预先确定的值时,作为表示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检测所述值;测量用信号生成部,当检测出表示所述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时,生成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以及发送部,发送所述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
[0025]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移动站装置,所述控制数据提取部在检测出表示所述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时,从所述区域中取得与所述测量用信号中包含的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有关的指示信息。
[0026]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移动站装置,包括控制数据提取部,在接收数据中参照配置与基站装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帧上的区域,当所述区域的预先确定的部分为预先确定的值时,作为表示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检测所述值;测量用信号生成部,当检测出表示所述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时,生成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以及发送部,发送所述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
[0027]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移动站装置,所述区域是下行链路控制用的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
[0028]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移动站装置,所述发送部使用随机访问信道发送所述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
[0029]此外,本发明的程序使基站装置的计算机作为以下部件起作用:再同步因素检测部,检测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数据控制部,当所述再同步因素检测部检测出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时,在配置与所述移动站装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帧上的区域中,生成配置了表示对所述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的数据;以及发送部,发送所述数据控制部生成的数据。
[0030]此外,本发明的程序使移动站装置的计算机作为以下部件起作用:控制数据提取部,在接收数据中参照配置与基站装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帧上的区域,当所述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为预先确定的值时,作为表示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检测所述值;测量用信号生成部,当检测出表示所述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时,生成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以及发送部,发送所述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
[0031]此外,本发明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方法是基站装置中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骤,所述基站装置检测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第二步骤,当通过所述第一步骤检测出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时,所述基站装置在配置与所述移动站装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帧上的区域中,生成配置了表示对所述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的数据;以及第三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步骤生成的数据。
[0032]此外,本发明的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发送方法是移动站装置中的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骤,所述移动站装置在接收数据中参照配置与基站装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帧上的区域,当所述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为预先确定的值时,作为表示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检测所述值;第二步骤,当检测出表示所述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时,所述移动站装置生成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以及第三步骤,发送所述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
(发明效果)
[0033]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在配置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帧上的区域中,配置表示对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因此具有能够以取得良好的无线资源利用效率的方式配置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34]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对于取得上行链路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格式的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对于取得上行链路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格式的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包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格式的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概略模块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移动站装置的结构的概略模块图。
图6是说明基站装置发送包含专用特征码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时的过程的时序图。
图7是说明该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不发送专用特征码时的过程的时序图。
图8是说明该实施例中的移动站装置对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校验失败时的过程的时序图。
图9是说明该实施例中的移动站装置对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校验失败时的与图8不同的另一个过程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发送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的随机访问接收处理过程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管理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作为该实施例的变形例,将上行链路同步请求配置在上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区域中的情况的格式的图。
图14是表示作为该实施例的变形例,将上行链路同步请求配置在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区域中的情况的格式的图。
图15是表示以前的EUTRA中的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信道结构的图。
图16是表示以前的EUTRA中的随机访问信道RACH和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L-SCH在无线资源上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17是表示使用以前的EUTRA中的随机访问信道RACH的上行链路同步的时序例子的时序图。
图18是表示在以前的EUTRA中的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重新开始的随机访问中,使得不发生冲突的时序的图。
符号说明
[0035]
10 数据控制部  11 OFDM 调制部  12 调度部  13 信道估计部  14DFT-S-OFDM 调制部  15 控制数据提取部  16 前同步码检测部  17 特征码管理部  19 无线部  20 DL 调度部  21 UL 调度部  30 上级层部50 数据控制部  51 DFT-S-OFDM 调制部  52 调度部 53 OFDM解调部54 信道估计部  55 控制数据提取部  56 同步补正部  57 前同步码生成部  58 特征码选择部  59 无线部  60 上级层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与第三代无线接入的演化EUTRA同样包括基站装置和多个移动站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将从移动站装置到基站装置的通信连接称作“上行链路”,从基站装置到移动站装置的通信连接称作“下行链路”。本实施例中的下行链路由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CH、下行链路通用控制信道、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L1/L2(Layer1/Layer2)控制信道)和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构成。此外,本实施例中的上行链路由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随机访问信道RACH和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L-SCH构成。
[0037]所谓随机访问信道RACH是具有保护时间的上行链路的信道。因此,在上行链路中未取得与基站装置的时间同步的移动站装置即使使用该随机访问信道RACH发送,只要该移动站装置的同步偏差在该保护时间的范围内,就能够在对其他信道不引起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发送。由该随机访问信道RACH发送的前同步码中包含的特征码能够从64个特征码中选择。移动站装置从这64个特征码中选择一个,包含在前同步码中并发送。
[0038]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L1/L2控制信道)在各无线帧中被分配固定的区域,该区域分为下行链路控制用和上行链路控制用。该下行链路控制用的区域与上行链路控制用的区域中分别配置每个移动站装置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和上行链路控制用信息。
移动站装置从基站装置发送的这些控制用信息中接收以本装置为对象的信息。在这些控制用信息中,包含对各移动站装置的资源(由频率和时间确定的无线帧上的区域)分配信息、适应性调制的参数、混合自动重传HARQ等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的数据通信(同步通信)使用的参数。
[0039]图1是表示对于取得上行链路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格式的图。如图1所示,该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由以下部分构成:下行链路资源分配(12比特:表示下行链路中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位置)、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以及编码方式)信息(3比特:指定调制方式、编码方式)、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信息(2比特:指定天线根数等)、负载大小(5比特:由下行链路分配的资源内包含的负载的大小)、HARQ信息(5比特)和C-RNTI(Cell specific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小区内移动站识别信息)(16比特:用于在基站装置内识别移动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该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兼用作C-RNTI。即,对于包含该区域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计算循环冗余校验CRC,该值成为C-RNTI。移动站装置对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计算循环冗余校验CRC,基于该结果是否是本装置的C-RNTI,判断该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是否是对本装置的信息。
[0040]图2是表示对于取得上行链路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格式的图。如图2所示,上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由以下部分构成:上行链路资源分配(10比特:表示上行链路中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位置)、MCS信息(3比特:指定调制方式、编码方式)、负载大小(5比特:由下行链路分配的资源内包含的负载的大小)、RSF(Reference SignalFormat,参考信号格式)(2比特:参考信号发送格式)、TPC(TransmissionPower Control:发送功率控制)(4比特:发送功率)和C-RNTI。该上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兼用作C-RNTI。即,与图1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时相同,计算循环冗余校验CRC,基于该结果是否是本装置的C-RNTI,判断是否是对本装置的信息。
[0041]图3是表示在需要上行链路再同步时,即检测出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时发送的、包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格式的图。如图3所示,包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在取得同步时配置资源分配信息的开始区域的12比特中配置表示“无资源分配”的信息。移动站装置检测出该表示“无资源分配”的信息后,判断该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是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接着该“无资源分配”的区域配置3比特保留(reserve)区域。在能够由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传送上行链路同步请求之外的信息时,可以在该保留区域中配置识别传送的信息的值。
[0042]在该保留区域后面的“类别”中配置2比特表示特征码类别的信息的区域。所谓特征码类别,表示是专用特征码还是随机特征码。在此,专用特征码是只有从基站装置通过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指定的移动站装置在随机访问中使用的特征码。在该“类别”区域后面的“特征码”中,当特征码类别是专用特征码时配置6比特指定特征码ID号码的区域。在它后面的“帧号码”中,当特征码类别是专用特征码时,配置4比特指定能够使用由“特征码”区域指定的特征码ID号码的无线帧区域的区域。在预先用规格说明定义了有效期间等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发送能使用的无线帧区域的信号。它后面的“C-RNTI”与取得上行链路的同步时相同,是指定该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作为对象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的区域,配置16比特兼用作循环冗余校验CRC的区域。与图1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时相同,计算循环冗余校验CRC,基于该结果是否是本装置的C-RNTI,判断是否是对本装置的信息。
[0043]如图1与图3所示,在取得上行链路的同步时和由于需要上行链路的再同步而发送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时,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是相同比特数的信息。在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下行链路控制用的区域中,图1与图3所示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配置合计预先确定的数目。在配置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中,图1所示的取得上行链路的同步时的信息和图3所示的发送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时的信息的多个结构是与该时刻的通信状态对应的结构。即,在配置取得上行链路的再同步时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区域中,当需要上行链路的再同步时,配置发送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
[0044]图4是表示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概略模块图。基站装置包括:数据控制部10、OFDM调制部11、调度部12、信道估计部13、DFT-S-OFDM解调部14、控制数据提取部15、前同步码检测部16、特征码管理部17、无线部19和上级层部30。调度部12包括DL调度部20和UL调度部2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信道估计部13和UL调度部21分别作为检测各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的再同步因素检测部起作用。此外,OFDM调制部111与无线部19作为发送部起作用。数据控制部10对于从上级层部30接收的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利用来自调度部12的指示,将控制数据映射到下行链路通用控制信道、下行链路同步信道、下行链路导频信道、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将对各移动站装置的发送数据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此外,数据控制部10从调度部12接收上行链路控制用信息和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并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即,OFDM调制部11对数据控制部10映射到各信道的数据进行数据调制、串行/并行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逆高速傅立叶)变换、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插入、滤波等OFDM信号处理,生成OFDM信号。无线部19将OFDM调制部11生成的OFDM调制信号上变频(upconvert)为无线频率,经由天线发送给移动站装置。
[0045]此外,无线部19经由天线接收来自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信号,将下变频(downconvert)为基带信号的接收信号传给DFT-S-OFDM解调部14、信道估计部13以及前同步码检测部16。信道估计部13根据接收信号中的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估计无线传播路径特性,将该估计结果传给DFT-S-OFDM解调部14。此外,为了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信道估计部13将该估计结果传给调度部12。此外,检测上行链路的同步偏差,在需要上行链路同步时向调度部12报告。此外,假定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是DFT-spread OFDM等单载波方式,但也可以是OFDM方式这样的多载波方式。
[0046]DFT-S-OFDM解调部14使用从信道估计部13接收的无线传输路径特性、从控制数据提取部15接收的资源分配信息和适应性调制的参数的信息等,解调从无线部19接收的接收信号,得到接收数据。在控制数据提取部15中,将接收数据分离为用户数据(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L-SCH)和控制数据(上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UCCH)。控制数据提取部15将控制数据中的下行链路的CQI信息输出给调度部12,将其他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传给上级层部30。
[0047]调度部12包括如前所述进行下行链路的调度的DL调度部20和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的UL调度部21。DL调度部20根据从移动站装置通知的CQI信息和从上级层部30通知的各用户数据的调度信息,进行用于将用户数据映射到下行链路的各信道的调度。DL调度部20基于调度结果,生成图1所示的对取得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输出给数据控制部10。UL调度部21根据来自信道估计部13的上行链路的无线传输路径估计结果和来自移动站装置的资源分配请求,进行用于将用户数据映射到上行链路的各信道的调度。UL调度部21基于调度结果,生成图2所示的对取得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控制用信息,输出给数据控制部10。
[0048]此外,UL调度部21使用定时器(timer)管理各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状况,作为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的产生检测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上行链路的接收发送的移动站装置。UL调度部21对于利用该定时器检测出的需要上行链路再同步的移动站装置以及信道估计部13检测出的需要上行链路再同步的移动站装置,向上级层部30通知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的发现,同时生成包含这些移动站装置的每个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并输出给数据控制部10。UL调度部21在生成包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时,从特征码管理部17取得能够使用的专用特征码的特征码ID号码,存储到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中,同时在特征码管理部17中登记识别使用该特征码ID号码的移动站装置的信息和使用的无线帧号码。
[0049]前同步码检测部16在从无线部19接收的接收信号中检测出作为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的前同步码,进而计算同步定时偏差量。前同步码检测部16向上级层部30报告从检测出的前同步码中取得的特征码ID号码(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和计算的同步定时偏差量。前同步码检测部16在取得的特征码ID号码是从特征码管理部17通知的特征码的情况下,将专用特征码标志设定为1,在不是从特征码管理部通知的特征码的情况下,将专用特征码标志设定为0。此外,前同步码检测部16在取得的特征码ID号码是从特征码管理部17通知的特征码的情况下,向特征码管理部17报告已检测出通知的特征码ID号码的前同步码。
[0050]特征码管理部17利用来自UL调度部21的指示,选择专用特征码,将选择的专用特征码的ID号码通知给UL调度部21。此外,将选择的特征码通知给前同步码检测部16。特征码管理部17在选择专用特征码时,确认正在使用的专用特征码的特征码ID号码,从正在使用的专用特征码之外的专用特征码中进行选择。特征码管理部17将选择的特征码ID号码登记为使用中,将前同步码检测部16检测出的特征码从保存内容中删除。上级层部30进行后述的图6至图11说明的过程,以控制基站装置。
[0051]图5是表示移动站装置的结构的概略模块图。移动站装置包括:数据控制部50、DFT-S-OFDM调制部51、调度部52、OFDM解调部53、信道估计部54、控制数据提取部55、同步补正部56、前同步码生成部57、特征码选择部58、无线部59和上级层部60。
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被输入到数据控制部50中,利用来自调度部52的指示映射到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L-SCH。DFT-S-OFDM调制部51对数据控制部50映射的数据进行数据调制、DFT变换、子载波映射、IFFT变换、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插入、滤波等DFT-S-OFDM信号处理,生成DFT-Spread-OFDM信号。假定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是DFT-spredOFDM这样的单载波方式,但也可以是OFDM方式这样的多载波方式。同步补正部56根据从控制数据提取部55传来的同步信息决定发送定时,以与发送定时相符合的方式将从DFT-S-OFDM调制部51接收的DFT-Spread-OFDM信号传给无线部59。无线部59设定由无线控制部指示的无线频率,将从同步补正部56接收的DFT-Spread-OFDM信号上变频为无线频率,经由天线发送给基站装置。
[0052]此外,无线部59经由天线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下行链路的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将该基带信号传给OFDM解调部53和信道估计部54。信道估计部54根据从无线部59接收的信号中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估计无线传播路径特性,将估计结果传给OFDM解调部53和调度部52。此外,信道估计部54为了向基站装置通知无线传播路径特性的估计结果,转换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标)信息,将CQI信息传给数据控制部50。OFDM解调部53使用信道估计部54的无线传播路径估计结果解调从无线部59接收的基带信号,得到接收数据。控制数据提取部55将该接收数据分离为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
[0053]控制数据提取部55从分离了的控制数据中提取对本装置的上行链路控制用信息,将该信息传给调度部52,进而,提取对本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信息,将该信息传给同步补正部56。此外,控制数据提取部55从分离了的控制数据中提取对本装置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当该信息是对取得上行链路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时,指示OFDM解调部53,从而使用该信息的适应性调制的参数指示的调制方式从基带信号中解调该信息的资源分配所指示的资源的用户数据以及控制数据。另一方面,当提取的对本装置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是包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时,为了进行按照该信息的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的发送,将该信息传给上级层部60。此外,在此之外的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也传给上级层部60。控制数据提取部55对于提取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是对取得上行链路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还是包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参照该信息的资源分配区域进行判断,当指定分配的资源时,判断是对取得上行链路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当没有被分配的资源时,判断是包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
[0054]特征码选择部58利用来自上级层部60的指示,选择随机访问使用的特征码ID号码,将选择的特征码ID号码传给前同步码生成部57。前同步码生成部(测量用信号生成部)57使用特征码选择部58选择的特征码ID号码生成前同步码(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传给DFT-S-OFDM调制部51。调度部52进行MAC控制,使用由基站装置指示的资源控制收发数据。此外,使用定时器管理各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状况。上级层部60进行后述的图6至图12说明的过程,以控制移动站装置。
[0055]在本实施例中,在对处于需要上行链路再同步的状态的移动站装置发出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时,基站装置使用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发送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移动站装置在上行链路同步请求中包含专用特征码时,发送使用该专用特征码的无冲突的随机访问RACH。在下面具体进行说明。图6是基站装置发送包含专用特征码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时的过程,图7是基站装置发送指定随机特征码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时的过程,图8是移动站装置无法接收包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时的过程。
[0056]图6是说明基站装置发送包含专用特征码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时的过程的时序图。基站装置管理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基站装置的UL调度部21设定定时器,在某个固定期间内,没有上行链路的发送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没有上行链路同步信息的更新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判断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产生。此外,信道估计部13接收来自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的发送数据或者发送信号,在检测到接收定时的偏差时,判断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产生。基站装置检测对判断为需要上行链路再同步的移动站装置,即判断为产生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的移动站装置的数据(发送数据以及接收数据)的到来,此外,基站装置在决定对判断为产生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的移动站装置继续上行链路同步时,发送上行链路同步请求。UL调度部21生成包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数据控制部10将该信息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并发送(信号6-1)。该上行链路同步请求具有图3所示的格式。在该上行链路同步请求中,包含作为指定UL调度部21从特征码管理部17取得的专用特征码的信息的特征码ID号码。此外,在特征码管理部17中,将该特征码ID号码与发送目的的移动站装置的C-RNTI对应存储。
[0057]移动站装置的控制数据提取部55对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计算循环冗余校验CRC,查找与本装置的C-RNTI一致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检测能够正确地接收对本装置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这一情况。控制数据提取部55根据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资源分配信息是“无资源分配”来检测该信息是上行链路同步请求。上级层部60在接收该上行链路同步请求后,将该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指定的特征码ID号码和无线帧号码指定给特征码选择部58。特征码选择部58选择指定的特征码ID号码的专用特征码,将该专用特征码和指定的无线帧号码指定给前同步码生成部57。前同步码生成部57生成指定的专用特征码的前同步码,DFT-S-OFDM调制部51使用指定的无线帧号码的无线帧内的随机访问信道RACH发送该前同步码(信号6-2:消息1)。
[0058]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6在随机访问信道中检测出前同步码后,上级层部30生成对该前同步码的前同步码应答并发送(信号6-3:消息2)。此时基站装置的上级层部30通过比较从前同步码中检测的专用特征码和特征码管理部17的登记内容,能够确定检测的前同步码的发送源的移动站装置。上级层部30从特征码管理部17取得作为确定了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的C-RNTI。数据控制部10将前同步码应答分开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和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在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信息中,包含识别作为前同步码应答的RA-RNTI(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 Tempolary Identity,随机访问无线网络临时身份)或者直接指定移动站装置的小区内移动站识别信息C-RNTI,在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中包含指示同步偏差的补正量的同步信息。
[0059]在使用RA-RNTI时,在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中包含专用特征码或者C-RNTI。在移动站装置中,控制数据提取部55通过检测专用特征码或者C-RNTI,检测对本装置的前同步码应答。控制数据提取部55从该前同步码应答中提取同步信息,向同步补正部56指示按照该同步信息的指示的同步偏差的补正量。接着,从基站装置重新开始一般的数据发送(信号6-4,信号6-5)。
[0060]图7是说明基站装置不发送专用特征码时的过程的时序图。基站装置管理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基站装置的UL调度部21设定定时器,在某个固定期间内,没有上行链路的发送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没有上行链路同步信息的更新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确定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产生。此外,信道估计部13接收来自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的发送数据或者发送信号,在检测到接收定时的偏差时,确定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产生。基站装置检测对需要上行链路同步再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的数据(发送数据以及接收数据)的到来,此外,基站装置在决定对需要上行链路再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继续上行链路同步时,发送上行链路同步请求。UL调度部21生成包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数据控制部10将该信息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并发送(信号7-1)。在此,在上行链路同步请求中,在“类别”的区域中指定随机特征码,据此表示没有分配专用特征码。
[0061]移动站装置的控制数据提取部55对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计算循环冗余校验CRC,查找与本装置的C-RNTI一致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检测能够正确地接收对本装置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这一情况。控制数据提取部55根据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资源分配信息是“无资源分配”来检测该信息是上行链路同步请求。上级层部60在接收该上行链路同步请求后,向特征码选择部58指示特征码的选择。特征码选择部58随机选择专用特征码之外的特征码ID号码的特征码,向前同步码生成部57指示包含该特征码的前同步码的生成。前同步码生成部57生成指定的特征码的前同步码,DFT-S-OFDM调制部51使用随机访问信道RACH发送该前同步码(信号7-2:消息1)。
[0062]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6在随机访问信道中检测出前同步码后,上级层部30生成对该前同步码的前同步码应答并发送(信号7-3:消息2)。此时基站装置的上级层部30在特征码的检测中无法进行移动站装置的确定。数据控制部10将前同步码应答分开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和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在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中包含识别作为前同步码应答的RA-RNTI,在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中包含同步信息与特征码的映射信息、特征码与新的小区内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C-RNTI(T-C-RNTI)的映射信息、用于发送作为对消息2的移动站装置的应答的消息3的调度信息。
[0063]此时,基站装置无法知道移动站装置以什么为理由进行随机访问。移动站装置按照消息3的调度信息发送消息3(信号7-4:消息3)。消息3中包含识别发送源移动站装置的小区内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C-RNTI。基站装置接收包含C-RNTI的消息3后,由于该消息3是按照先前发送的调度信息发送的,所以检测到是来自信号7-1指示的移动站装置的应答。基站装置作为在与该消息3对应的消息1的前同步码中多个移动站装置同时使用相同的特征码进行发送的情况的冲突解决信息,发送争用解决(信号7-5:消息4)。在配置消息4的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中,包含基站装置用消息2指定的新的小区内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T-C-RNTI;在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中,包含基站装置在消息3中检测到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接着,从基站装置重新开始一般的数据发送。(信号7-6,信号7-7)
[0064]图8是说明移动站装置对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校验失败时的过程的时序图。基站装置管理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例如,设定定时器,在某个固定期间内,没有上行链路的发送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没有上行链路同步信息的更新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确定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产生。此外,接收来自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的发送数据或者发送信号,在检测到接收定时的偏差时,确定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产生。基站装置检测对需要上行链路再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的数据的到来,此外,基站装置在决定对需要上行链路再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继续上行链路同步时,发送上行链路同步请求。上行链路同步请求使用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发送(信号8-1)。
[0065]移动站装置的控制数据提取部55对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计算循环冗余校验CRC,查找与本装置的C-RNTI一致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此处由于该移动站装置的接收状况较差等,所以无法正确接收,并不一致。移动站装置无法检测上行链路同步请求,因此到下一个接收周期为止停止接收,再次进行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接收动作。基站装置在确定的窗口时间内无法得到来自移动站装置的应答(应答方法根据上述的图6~图7的情况而异)时,检测到移动站装置无法接收上行链路同步请求。基站装置检测出移动站装置的未接收后,到下一个发送周期为止待机,再次进行对需要上行链路再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过程(信号8-2)。
[0066]图9是说明移动站装置对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校验失败时的与图8不同的另一个过程的时序图。基站装置管理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例如,设定定时器,在某个固定期间内,没有上行链路的发送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没有上行链路同步信息的更新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确定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产生。此外,接收来自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的发送数据或者发送信号,在检测到接收定时的偏差时,确定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产生。基站装置检测对需要上行链路再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的数据的到来,此外,基站装置在决定对需要上行链路再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继续上行链路同步时,发送上行链路同步请求。上行链路同步请求使用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发送(信号9-1)。
[0067]移动站装置的控制数据提取部55对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计算循环冗余校验CRC,查找与本装置的C-RNTI一致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此处由于该移动站装置的接收状况较差等,所以无法正确接收,并不一致。移动站装置无法检测上行链路同步请求,因此进行下一个上行链路的发送(信号9-2)。此处所谓的上行链路的发送,不是由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指定的动态的上行链路发送,而是使用Layer3级的RRC信号等预先设定发送方法、发送资源等的使用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L-SCH发送的数据发送或者使用上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UCCH发送的CQI反馈信道等的发送。基站装置检测到该上行链路的发送时,检测到移动站装置无法接收上行链路同步请求。基站装置检测出移动站装置的未接收后,再次进行对需要上行链路再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过程(信号9-3)。不过,信号9-2的上行链路的发送是来自未取得上行链路同步的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因此基站装置是否能够正确检测到该信号9-2取决于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定时和无线状况。因此,该时序作为图8说明的时序的辅助功能起作用。
[0068]图10是表示基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发送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在基站装置中,UL调度部21或者信道估计部13检测出上行链路的再同步因素,决定发送上行链路同步请求后(Sa1),UL调度部21参照特征码管理部17确认是否能够进行专用特征码的分配。在能够分配专用特征码时(Sa2-是),选择专用特征码(Sa3)。接着,UL调度部21在步骤Sa3中生成在“类别”区域中登记了专用特征码、在“特征码”区域中登记了选择的专用特征码的特征码ID号码的包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数据控制部10将该信息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并发送(Sa4)。
[0069]另一方面,在步骤Sa2中,在不能分配专用特征码时(Sa2-否),UL调度部21生成在“类别”区域中登记了随机特征码的包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数据控制部10将该信息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并发送(Sa6)。在步骤Sa4或步骤Sa6中发送包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后,上级层部30在预先确定的窗口时间以内,即在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无线帧号码”指定的无线帧中,前同步码检测部16判断是否接收了作为对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应答的前同步码,在未接收的情况下(Sa5-否),返回步骤Sa2,再次进行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步骤Sa5中,在判断为已接收应答的前同步码的情况下(Sa5-是),结束上行链路同步请求发送处理的处理。
[0070]图11是表示基站装置的随机访问接收处理过程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6在随机访问信道中检测到前同步码后,参照特征码管理部17,判断该前同步码的特征码是否是专用特征码(Sb1)。在该步骤Sb1中判断为专用特征码时,前同步码检测部16向上级层部30通知检测前同步码时测量的同步偏差。接收该同步偏差的上级层部30将包含该同步偏差的同步信息的前同步码应答输出给数据控制部10并发送(Sb2),结束随机访问接收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b1中判断为不是专用特征码时,上级层部30将包含同步信息和图7的消息3的调度信息的前同步码应答输出给数据控制部10并发送(Sb3),进入消息3的接收处理。接收消息3后(Sb4),接收该消息的上级层部30确认消息3内是否包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移动站装置的C-RNTI(Sb5)。在检测到除此之外的移动站装置的C-RNTI或其他ID时,进行其他因素的随机访问处理(Sb5-否)。在检测到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移动站装置的C-RNTI时(Sb5-是),上级层部30生成图7的消息4,输出给数据控制部10并发送(Sb6),结束随机访问接收处理。
[0071]图12是表示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管理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移动站装置的控制数据提取部55在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中检测出本装置的C-RNTI后(Sc1)判断资源分配的区域是否是“无资源分配”,识别是否是上行链路同步请求(Sc2)。在该步骤Sc2中判断为不是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时(Sc2-否),进行一般的数据收发。另一方面,在步骤Sc2中判断为是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时(Sc2-是),从控制数据提取部55接收该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上级层部60从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类别的区域中取得表示特征码的类别的信息,在判断是否包含专用特征码的同时(Sc3),停止上行链路的发送。
[0072]在步骤Sc3中,在判断为包含专用特征码时(Sc3-是),上级层部60经由特征码选择部58向前同步码生成部57指示专用特征码的前同步码发送。前同步码生成部57生成指示的专用特征码的前同步码,输出给DFT-S-OFDM调制部51并发送(Sc4)。移动站装置使用专用特征码发送前同步码后,接收作为对该前同步码的应答的图6的消息2(Sc5)。控制数据提取部55从该消息2中取得同步信息,在同步补正部56中设定该同步信息后,移动站装置继续数据收发。
[0073]另一方面,在步骤Sc3中,在判断为不包含专用特征码时(Sc3-否),上级层部60向特征码选择部58指示随机选择特征码。特征码选择部58接收该指示后随机选择特征码,将选择的特征码的特征码ID号码输出给前同步码生成部57。前同步码生成部57生成该特征码ID号码的特征码的前同步码,输出给DFT-S-OFDM调制部51并发送(Sc6)。移动站装置使用随机选择的特征码发送前同步码后,接收作为对该前同步码的应答的图7的消息2(Sc7)。移动站装置从该消息2中取得同步信息与特征码的映射信息、特征码与新的C-RNTI(T-C-RNTI)的映射信息、消息3的调度信息。移动站装置按照取得的调度信息将消息3包含自身的C-RNTI发送(Sc8)。移动站装置接收消息4后(Sc9),继续数据收发。
[0074]以上述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之间取得上行链路的时间同步时,在用于通信参数传送的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区域中,在资源分配的区域中采用“无资源分配”,以能够与取得上行链路同步时的通信参数相区别的方式配置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由此能够取得良好的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是利用了以下事实:在发送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时,一定需要上行链路再同步,因此无须传输取得上行链路同步时的通信参数;以及作为取得上行链路同步时的通信参数,不传输“无资源分配”。
[0075]另外,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物理格式由取得上行链路同步时的通信参数和上行链路同步请求共用。因此,作为移动站装置的动作,在一般的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的接收过程中,可以在通过数据处理检测出“无资源分配”时,判断为是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无须用物理上的特别处理接收上行链路同步请求。这样,移动站装置能够在一般的数据接收过程中接收上行链路同步请求,基站装置在任何时机下均能发送上行链路同步请求。
[0076]在本实施例中,上行链路同步请求采用图3所示的方式配置在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区域中,但也可以如图13那样使MCS或负载大小区域为“0”,或者在配置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的10比特中配置表示“无资源分配”的信息,由此能够识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在上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区域中配置。此外,如图14所示,也可以在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区域中,通过使MCS或负载大小区域为“0”,能够识别上行链路同步请求。
此外,能够将上行链路同步请求配置在下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区域和上行链路控制用信息的区域的任一个中均可。
[0077]此外,关于图4中的上级层部 30、数据控制部 10、OFDM调制部 11、调度部 12、信道估计部 13、DFT-S-OFDM解调部 14、控制数据提取部 15、前同步码检测部 16、特征码管理部17,或者图5中的上级层部60、数据控制部 50、DFT-S-OFDM调制部 51、调度部 52、OFDM解调部53、信道估计部 54、控制数据提取部 55、同步补正部 56、前同步码生成部 57、特征码选择部 58,可以将用于实现上述部件的功能的程序存储到计算机能够读取的存储介质中,使计算机系统读入该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通过执行来进行各部件的处理。另外,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外围设备等硬件。
[0078]此外,如果是利用WWW系统的情况下,“计算机系统”包含主页(home page)提供环境(或者显示环境)。
此外,所谓“计算机能够读取的存储介质”,指软盘、磁光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此外,所谓“计算机能够读取的存储介质”,包含如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装置,和如该情况下的成为服务器或客户机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程序的装置。此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也可以是通过与计算机系统中已经存储的程序的组合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
[0079]上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该发明的实施例,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80]此外,本发明优选用于以移动电话终端为移动站装置的移动电话系统,但并不限定于此。

Claims (21)

1、一种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数据提取部,接收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当接收的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的预先确定的部分为预先确定的值时,检测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作为表示随机访问指示的信息;以及
发送部,在所述控制数据提取部检测出表示所述随机访问指示的信息时,发送随机访问用的前同步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数据提取部在检测出表示所述随机访问指示的信息时,对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进行专用特征码的识别号码的检测处理;
所述发送部在所述控制数据提取部检测出所述专用特征码的识别号码时,发送由检测出的所述专用特征码的识别号码指定的随机访问用的前同步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的预先确定的部分是配置表示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的资源位置的资源分配信息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数据提取部在检测出表示所述随机访问指示的信息时,从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中检测指定随机访问能够使用的无线帧区域的信息;
所述发送部按照所述控制数据提取部检测出的指定能够使用的无线帧区域的信息,发送随机访问用的前同步码。
5、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再同步因素检测部,检测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
数据控制部,当所述再同步因素检测部检测出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时,在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的预先确定的部分配置预先确定的值作为表示随机访问指示的信息;以及
发送部,发送所述数据控制部生成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控制部在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中还配置专用特征码的识别号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的预先确定的部分是配置表示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的资源位置的资源分配信息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控制部在所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中还配置指定随机访问能够使用的无线帧区域的信息。
9、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再同步因素检测部,检测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
数据控制部,当所述再同步因素检测部检测出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时,在配置与所述移动站装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帧上的区域中,生成配置了表示对所述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的数据;以及
发送部,发送所述数据控制部生成的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控制部与表示所述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一起,生成在所述区域中配置了指示信息的数据,该指示信息与接收所述同步请求的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的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中包含的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有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有关的指示信息是指定所述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的值的信息、或者向所述移动站装置指示所述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的值的选择实施的信息中的任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域是下行链路控制用的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
13、一种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数据提取部,在接收数据中参照配置与基站装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帧上的区域,当所述区域的预先确定的部分为预先确定的值时,检测所述值作为表示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
测量用信号生成部,当检测出表示所述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时,生成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以及
发送部,发送所述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数据提取部在检测出表示所述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时,从所述区域中取得与所述测量用信号中包含的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有关的指示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指示所述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的信息是指定所述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的值的信息、或者向所述移动站装置指示所述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的值的选择实施的信息中的任一个;
所述测量用信号生成部生成包含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的所述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该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的值是按照指示所述测量用信号识别信息的信息的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域是下行链路控制用的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使用随机访问信道发送所述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
18、一种程序,使基站装置的计算机作为以下部件起作用:
再同步因素检测部,检测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
数据控制部,当所述再同步因素检测部检测出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时,在配置与所述移动站装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帧上的区域中,生成配置了表示对所述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的数据;以及
发送部,发送所述数据控制部生成的数据。
19、一种程序,使移动站装置的计算机作为以下部件起作用:
控制数据提取部,在接收数据中参照配置与基站装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帧上的区域,当所述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为预先确定的值时,作为表示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检测所述值;
测量用信号生成部,当检测出表示所述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时,生成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以及
发送部,发送所述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
20、一种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方法,是基站装置中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骤,所述基站装置检测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
第二步骤,当通过所述第一步骤检测出上行链路再同步因素时,所述基站装置在配置与所述移动站装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帧上的区域中,生成配置了表示对所述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的数据;以及
第三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步骤生成的数据。
21、一种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发送方法,是移动站装置中的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骤,所述移动站装置在接收数据中参照配置与基站装置的同步通信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帧上的区域,当所述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为预先确定的值时,作为表示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检测所述值;
第二步骤,当检测出表示所述上行链路同步请求的信息时,所述移动站装置生成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以及
第三步骤,发送所述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
CN2008800077190A 2007-06-12 2008-06-11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程序、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方法以及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发送方法 Active CN1016323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5289/2007 2007-06-12
JP2007155289 2007-06-12
PCT/JP2008/060706 WO2008153078A1 (ja) 2007-06-12 2008-06-11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プログラム、上りリンク同期要求方法および同期ずれ測定用信号送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07470A Division CN101662829B (zh) 2007-06-12 2008-06-11 基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移动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09101707466A Division CN101662828B (zh) 2007-06-12 2008-06-11 基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移动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1210382871.5A Division CN102869088B (zh) 2007-06-12 2008-06-11 基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移动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2321A true CN101632321A (zh) 2010-01-20
CN101632321B CN101632321B (zh) 2012-11-28

Family

ID=40129683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77190A Active CN101632321B (zh) 2007-06-12 2008-06-11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程序、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方法以及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发送方法
CN2009101707470A Active CN101662829B (zh) 2007-06-12 2008-06-11 基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移动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1210382871.5A Active CN102869088B (zh) 2007-06-12 2008-06-11 基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移动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09101707466A Active CN101662828B (zh) 2007-06-12 2008-06-11 基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移动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07470A Active CN101662829B (zh) 2007-06-12 2008-06-11 基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移动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1210382871.5A Active CN102869088B (zh) 2007-06-12 2008-06-11 基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移动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09101707466A Active CN101662828B (zh) 2007-06-12 2008-06-11 基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移动站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9) US8681716B2 (zh)
EP (4) EP2667676B1 (zh)
JP (5) JP4706071B2 (zh)
CN (4) CN101632321B (zh)
DE (1) DE602008054404C5 (zh)
EA (2) EA016111B1 (zh)
ES (2) ES2435409T3 (zh)
MX (1) MX2009009696A (zh)
WO (1) WO200815307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6931A (zh) * 2013-01-05 2014-07-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异构网络的终端接入方法、大基站、小基站、终端和系统
CN109714116A (zh) * 2018-12-29 2019-05-03 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特性测量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1279B (zh) 2006-06-01 2014-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站与基站之间的连接处理方法、移动站、基站、多载波移动通信系统及随机访问信道的映射方法
EA016111B1 (ru) * 2007-06-12 2012-02-28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обильной станции, программа, способ запроса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измерения сдвига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US8169992B2 (en) 2007-08-08 2012-05-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scrambling during random access
EP2136599B1 (en) * 2008-06-18 2017-02-22 LG Electronics Inc. Detection of failures of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GB2461159B (en) 2008-06-18 2012-01-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ac PDUs
US11272449B2 (en) 2008-06-18 2022-03-08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GB2461158B (en) 2008-06-18 2011-03-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and terminal therof
KR100968020B1 (ko) 2008-06-18 2010-07-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랜덤 액세스 절차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그 단말
EP2136586B1 (en) * 2008-06-18 2017-11-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61780B (en) 2008-06-18 2011-01-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failures of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WO2010025753A1 (en) * 2008-09-05 2010-03-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synchronizing a terminal device with a wireless network
US8958371B2 (en) * 2008-09-12 2015-0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differ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US20100124188A1 (en) * 2008-11-20 2010-05-20 Chih-Hsiang Wu Methods utilized in mobile devices and base stations, and the mobile devices and base stations thereof
JP5245761B2 (ja) * 2008-11-26 2013-07-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KR100949972B1 (ko) 2009-01-02 2010-03-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의 임의접속 수행 기법
KR101122095B1 (ko) 2009-01-05 2012-03-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불필요한 재전송 방지를 위한 임의접속 기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KR101592924B1 (ko) * 2009-02-03 2016-0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의 릴레이 노드들을 이용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물리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5296587B2 (ja) * 2009-03-27 2013-09-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BRPI0925300B1 (pt) * 2009-06-22 2021-01-12 Alcatel Lucent método para estabelecer a sincronização de uplink, estação base, equipamento do usuário, e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US20100329236A1 (en) * 2009-06-26 2010-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user uplink requiring minimal station timing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US8665767B2 (en) 2009-08-25 2014-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user communication in a client initiated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scheme
EP2635078B1 (en) * 2009-09-15 2018-1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synchroniz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9094883B2 (en) * 2009-09-22 2015-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retur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uplink to a source cell during a baton handover
CN102124793B (zh) * 2009-09-30 2015-07-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针对td-scdma接力切换的同步增强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60435B (zh) * 2009-12-17 2014-09-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Td-scdma上行链路同步中同步振荡的避免
KR101803015B1 (ko) 2010-02-10 2017-12-01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다수의 요소 반송파를 운영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동기를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10093402A (ko) * 2010-02-12 2011-08-18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수의 요소 반송파를 운영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동기를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5033889B2 (ja) * 2010-02-15 2012-09-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US8594072B2 (en) * 2010-03-31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based method to improve synchronization shift command convergence in TD-SCDMA uplink synchronization
CN102884848B (zh) * 2010-04-06 2016-02-1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的无线网络中用于定时提前的方法和装置
KR101565418B1 (ko) 2010-04-07 2015-1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JP5430501B2 (ja) * 2010-06-14 2014-03-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中継システム
US9955512B2 (en) * 2010-07-15 2018-04-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ception confirmation response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955972B1 (en) 2010-10-01 2017-09-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for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reception of downlink shared channels from multiple cells
EP2651173A4 (en) * 2010-12-10 2017-03-01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eiving device,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671421B1 (en) * 2011-02-03 2019-11-13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viding a random access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613523B (zh) 2011-02-15 2021-12-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优先级的功率余量报告方法和装置
KR102073027B1 (ko) 2011-04-05 2020-02-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적 기술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수 개의 타임 정렬 타이머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EP3422778B1 (en) 2011-02-21 2021-12-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efficiently transmitting a user equipment power headroom report and apparatus thereof
KR101995293B1 (ko) 2011-02-21 2019-07-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적 기술을 사용하는 시분할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부차반송파의 활성화 또는 비활성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740444B (zh) * 2011-04-04 2016-03-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初始化从小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7017970B (zh) * 2011-04-05 2020-07-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载波聚合系统中的终端和基站及其方法
EP3965317A1 (en) * 2011-05-10 2022-03-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time alignment tim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carrier aggregation technique
JP5211217B2 (ja) * 2011-10-12 2013-06-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3260251B (zh) 2012-02-17 2016-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GB2501080A (en) * 2012-04-11 2013-10-16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20140036748A1 (en) * 2012-08-02 2014-02-0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Ue indications of power mode preferences
CN105052220B (zh) * 2013-01-25 2019-11-05 英特尔Ip公司 发送同步帧传输请求信号
KR102220658B1 (ko) * 2014-04-11 2021-02-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034210A1 (en) 2014-09-02 2016-03-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ellular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9326295B1 (en) 2014-12-10 2016-04-26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priori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42507B2 (en) * 2015-03-13 2020-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very and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for user-tracking zon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JP2016219917A (ja) * 2015-05-15 2016-12-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通信端末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1095404B2 (en) * 2015-07-31 2021-08-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of same aggregation level by coding together
CN114944897A (zh) 2016-03-30 2022-08-26 Idac控股公司 使用签名的初始接入方法
CN109952718B (zh) 2016-11-04 2022-05-10 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操作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的方法、基站和终端装置
US10477592B2 (en) 2016-11-16 2019-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 waveform during RACH procedure and autonomous UL transmission
US10764847B2 (en) * 2017-05-02 2020-09-01 Sierra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enhanced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for resynchronization
WO2018203707A1 (en) * 2017-05-04 2018-1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ower headroom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04509B2 (en) * 2017-05-11 2019-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lot structure design using guard intervals in a single carrier waveform
RU2734860C1 (ru) * 2017-06-16 2020-10-23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Индикация сигналов в сетях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9429325B (zh) 2017-08-24 2021-03-2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和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43275B1 (en) * 1998-05-15 2003-11-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000014424A (ko) 1998-08-17 2000-03-15 윤종용 접속채널의 프리앰블 송신장치 및 방법
WO2001072080A1 (en) * 2000-03-23 2001-09-27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Access channel scheduling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GB0007337D0 (en) * 2000-03-28 2000-05-17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346415B2 (ja) * 2001-02-14 2002-11-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と基地局なら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JP4027647B2 (ja) 2001-11-22 2007-12-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制御方法、通信制御システム、移動機及び基地局
CN1527622A (zh) 2003-03-07 2004-09-08 �ʼҷ����ֵ��ӹɷ����޹�˾ 无线通信网络中点到点对等通信的上行链路同步保持的方法和装置
CN1254937C (zh) * 2003-07-01 2006-05-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复用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物理信道帧分配的方法
KR100839966B1 (ko) * 2005-06-29 2008-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링크의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시스템
BRPI0618242A2 (pt) 2005-11-04 2011-08-23 Ntt Docomo Inc método de controle de transmissão, estação móvel, e estação base rádio
JP2007155289A (ja) 2005-12-08 2007-06-21 Sharp Corp 電気機器検査方法、電気機器検査システム、及び電気機器
US8295243B2 (en) * 2006-08-21 2012-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an 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48618B2 (en) * 2006-08-22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traffic spur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2010521864A (ja) 2007-03-12 2010-06-24 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 パケット基盤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伝送のための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EA016111B1 (ru) 2007-06-12 2012-02-28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обильной станции, программа, способ запроса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измерения сдвига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KR101388351B1 (ko) * 2007-06-19 2014-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이용하여, 빠르게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앰블의전송을 재시도 하는 방법
KR101447750B1 (ko) * 2008-01-04 2014-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랜덤 액세스 과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EP2294888B1 (en) 2008-06-19 2011-10-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1710394B1 (ko) * 2009-05-08 2017-0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준 신호에 대한 채널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20017429A (ko) * 2009-05-19 2012-0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백홀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32089A (zh) 2009-06-24 2010-12-2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功率控制机制的方法及其相关通讯装置
WO2011008037A2 (ko) * 2009-07-15 2011-0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집성에서의 반송파 재설정
CN201967138U (zh) * 2009-11-19 2011-09-0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6931A (zh) * 2013-01-05 2014-07-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异构网络的终端接入方法、大基站、小基站、终端和系统
CN103916931B (zh) * 2013-01-05 2017-06-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异构网络的终端接入方法、大基站、小基站、终端和系统
CN109714116A (zh) * 2018-12-29 2019-05-03 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特性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09714116B (zh) * 2018-12-29 2021-07-16 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特性测量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2321B (zh) 2012-11-28
JP2011097627A (ja) 2011-05-12
CN101662828B (zh) 2013-12-04
US20200413379A1 (en) 2020-12-31
US11930510B2 (en) 2024-03-12
CN101662829B (zh) 2013-02-13
MX2009009696A (es) 2009-09-24
CN101662828A (zh) 2010-03-03
US8681716B2 (en) 2014-03-25
CN101662829A (zh) 2010-03-03
JP4706071B2 (ja) 2011-06-22
EP2141955A3 (en) 2011-06-01
CN102869088A (zh) 2013-01-09
US8462712B2 (en) 2013-06-11
US20230132144A1 (en) 2023-04-27
EA200970751A1 (ru) 2010-02-26
JP4768879B2 (ja) 2011-09-07
ES2435409T3 (es) 2013-12-19
JP4691715B2 (ja) 2011-06-01
EP2124362A4 (en) 2011-06-01
WO2008153078A1 (ja) 2008-12-18
US20090316641A1 (en) 2009-12-24
EA016111B1 (ru) 2012-02-28
EP2667676B1 (en) 2018-03-07
US9094168B2 (en) 2015-07-28
EP2124362A1 (en) 2009-11-25
US20150312899A1 (en) 2015-10-29
EP2124362B1 (en) 2013-09-18
EP2141955A2 (en) 2010-01-06
US10085250B2 (en) 2018-09-25
US9516631B2 (en) 2016-12-06
EA200901104A1 (ru) 2010-06-30
EP2667676A1 (en) 2013-11-27
US20090316642A1 (en) 2009-12-24
JP2011229170A (ja) 2011-11-10
US20170048831A1 (en) 2017-02-16
US20190021073A1 (en) 2019-01-17
EP2141956B1 (en) 2013-08-14
JP2010016846A (ja) 2010-01-21
US20140092845A1 (en) 2014-04-03
EP2141956A3 (en) 2011-06-01
EA016075B1 (ru) 2012-01-30
DE602008054404C5 (de) 2024-04-11
JP4691714B2 (ja) 2011-06-01
US11012987B2 (en) 2021-05-18
US20100080181A1 (en) 2010-04-01
CN102869088B (zh) 2015-06-17
ES2439955T3 (es) 2014-01-27
EP2141956A2 (en) 2010-01-06
JP2010011477A (ja) 2010-01-14
JPWO2008153078A1 (ja) 2010-08-26
JP4822568B2 (ja) 2011-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2321B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程序、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方法以及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发送方法
CN101682935B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程序、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方法以及随机接入响应接收方法
EP2205032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method
US8923867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CN101711487B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JP2010098581A (ja)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