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9735A - 热水供给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水供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9735A
CN101629735A CN200810132216A CN200810132216A CN101629735A CN 101629735 A CN101629735 A CN 101629735A CN 200810132216 A CN200810132216 A CN 200810132216A CN 200810132216 A CN200810132216 A CN 200810132216A CN 101629735 A CN101629735 A CN 101629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upply
mentioned
working fluid
heat
thermal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2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田祥二
池上康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HTAKI GA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HTAKI GA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HTAKI GAS CORP filed Critical OHTAKI GAS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32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297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29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9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水供给系统,其通过产生的燃烧气体的热量,使动力循环动作,通过已取出的动力进行发电,而且作为动力循环的低温热源采用热水供给用的水,确保足够的热水供给能力。将通过热源部产生的热量用作动力循环的高温热源使用,将热量变换为动力进行发电,另一方面,作为动力循环的低温热源采用热水供给用的水,通过冷凝器与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进行水的加热,由此回收排热,实现循环操作,这样可通过电力供给提供住宅内电力需求的一部分,并且一边进行发电一边产生足够的热量,热电比为与住宅的电力需求和热需求相符合的适合的值,抑制与电力发生无关的热发生,提高系统整体的发电效率,可确实实现能量的节减与环境负荷的降低。

Description

热水供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水进行加热,形成热水,同时将其供向需要热水的热水供给处的热水供给系统,本发明特别是涉及下述的热水供给系统,其中,并用一边对工作流体进行加热、对其进行冷却,一边使其循环、使保有热能的工作流体工作,获得动力的动力循环,利用用于水的加热的热源和加热前的水的温度差,通过动力循环,取出发电用动力,同时还通过与工作流体的热交换,进行水的加热,可没有浪费地有效利用已发生的热量。
背景技术
天然气体、丙烷气体等的气体燃料(在下面简称为“气体”)作为着火性、燃烧性优良、供给体制完备、极容易使用的燃料而普及,使该气体燃烧、对水进行加热,供给热水的热水供给系统作为瞬间热水器、洗澡热水供给器等,广泛地在普通的家庭的住宅中普及。近年,不限于使气体燃烧、对水进行加热的方面,有效利用气体所具有的能量,获得电力、热量的废热发电系统也作为住宅应用的系统而提出。
作为采用气体的住宅用的废热发电系统,一般为下述系统,通过燃气(发动)机进行发电,通过发电时的发动机排热获得热水的系统,通过改善气体的质量而形成燃料的燃料电池进行发电,通过来自发电时的电池的排热获得热水的系统。
作为采用这样的过去的废热发电系统中的燃气发动机的实例,包括在日本特开2002-304927号文献中记载的类型,另外,作为采用燃料电池的实例,包括有日本特开平11-223385号文献中记载的类型。
在这些过去的废热发电系统中,将发电部分的排热用于热水供给、供暖用等的水的加热,由此,不仅可利用通过发电获得的电力,而且可进行热水供给、供暖,有效利用从气体发生的热量,抑制住宅整体的能量消耗,并且谋求环境负荷的抑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04927号文献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23385号文献
发明内容
过去的废热发电系统的课题在于:在形成上述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方案,用于住宅的场合,要求小型化,并且应对住宅内的频繁的热量利用,特别是,在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燃气发动机的系统中,由于极难处于电力负荷跟踪运转状态,或极难将已发生的多余电力转用于其它的方面,故在住宅内的电力需求少时,必须停止发动机的发电,一天的系统的工作期间变短,在发动机停止的同时,也不产生排热,这样,在水加热等必须要求热量的场合,必须并用辅助锅炉等的其它热源,难以增加节能效果。
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采用气体改质燃料型的燃料电池的系统中,虽然可对应于电力负荷变化,按照某种程度改变热电比,可使系统长期处于动作状态,但是,由于发电时的排热少,故具有必须要求与峰值时的热量需求相对应的辅助锅炉等的其它热源,具有对应于燃料电池本身、改质器,导入时的成本极大的课题。
另外,在任意的过去的系统中,与获得规定的发电输出的场合同时,作为排热而发生的热输出的比例不那么大,即使以住宅内的各电力负荷的峰值时的总电力需求量为基准,确定系统的发电输出的情况下,仍不能够仅仅通过发电部的排热,应对住宅内的热水供给、供暖用等的各种热负荷的峰值时的总热量需求量,由此,必须要求补充热输出的辅助锅炉。但是,由于辅助锅炉与发电无关,故具有下述的课题,即,考虑了来自辅助锅炉的热输出量的系统整体的发电效率当然低,难以说具有在与商用电力利用的场合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点。
此外,同样在任意的过去的系统中,有效地获得热输出的情况仅仅在发电部的固定动作中,另外,发电部不产生多余的电力,由此,为了充分地确保发电部的运转时间,确实而有效地获得电力和热输出,在发电部,必须产生小于住宅内的最大电力消耗时的电力需求量的最大发电输出。在此场合,其结果是,由于在峰值时无法应对电力需求量,故具有下述问题:不可缺少商用电力的导入,能量的节省、环境负荷减少的效果实际上不增加。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水供给系统,其通过已发生的燃烧气体的热量,使动力循环动作,通过已取出的动力,进行发电,并且作为动力循环的低温热源采用热水供给用的水,确保充分的热水供给能力,有效利用燃料产生的热量,共同减少能量消耗和环境负荷。
本发明的热水供给系统至少包括热源部,该热源部通过规定燃料的燃烧气体所保有的热量,对水进行加热;管路,该管路将通过上述热源部获得的热水供给到热水供给处,并且将水从水供给源导向热源部,该系统包括动力循环机构部和发电机,该动力循环机构部至少包括对规定的工作流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膨胀机,其导入上述工作流体中的至少一部分,将流体所保有的热能变换为动力;冷却器,其对从该膨胀机排出的工作流体进行冷却;压缩机,其将从该冷却器排出的工作流体送入上述加热器,该发电机通过借助上述膨胀机获得的动力进行发电,上述热源部具有通过已发生的热的至少一部分对上述工作流体进行加热的工作流体热交换部,兼作上述动力循环机构部的加热器,上述动力循环机构部的冷却器可将通过上述管路,从上述水供给源供给的水作为与上述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的冷却用媒体中的至少一个而流入流出。
如果像这样,采用本发明,由热源部产生的热作为动力循环的高温热源使用,将热量变换为动力,进行发电,另一方面,动力循环的低温热源采用热水供给用的水,通过冷却器与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进行水的加热,将动力循环的排热回收,实现循环工作,由此,不但可实现热水供给,而且实现电力供给,提供使用部位的电力需求的一部分,并且可一边进行发电,一边产生充分的热量,热电比为与普通的电力需求和热需求相符合的适合的值,并且所产生的热输出的最大值也充分大,可通过与电力发生相关的热发生,应对充分的热需求,抑制与电力发生无关的热发生,提高系统整体的发电效率,可确实实现能量的节约,以及环境负荷的降低。另外,还可通过热源部,进行水加热,对热水供给用的水提供充分的热量,确保较高的热水供给能力,可确实应对各种热水供给需求。
另外,根据需要,本发明的热水供给系统包括旁路流路,其从上述热源部和膨胀机之间的工作流体流路规定位置分支,汇合到膨胀机和冷却器之间的工作流体流路规定位置;流路切换阀,其设置于上述热源部和膨胀机之间的工作流体流路的上述旁路流路的分支位置,调整靠近热源部的流路的靠近膨胀机的流路与旁路流路的各连通程度,可改变工作流体流向膨胀机侧的量和经由旁路流路而流向冷却器的量的比例;控制部,其对应于来自电力负荷侧的电力需求量或热负荷侧的热要求量,调整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如果像这样,采用本发明,在动力循环机构部中,设置形成不通过膨胀机的工作流体流路的旁路流路,并且设置调整上游侧流路的膨胀机侧和旁路流路侧的各连通状态的流路切换阀和对其进行操作控制的控制部,通过控制部调整流路切换阀,控制工作流体流向膨胀机的量和通过上述旁路流路而直接流向冷却器的量的比例,由此,改变流向膨胀机的工作流体的量,可调整通过膨胀机获得的动力和基于该动力的发电机的发电量,并且经过膨胀机,进行工作的工作流体和不经由膨胀机而维持热量的工作流体的冷却器的比例也改变,这样,冷却器的工作流体的放热量变化,可对应于电力负荷、热负荷的状况,控制流路切换阀,可将发电机的发电输出和冷却器的热输出的平衡调整到最佳的状态。另外,可使发电机处于负荷伴随运转状态,可大大增加发电部分的运转率,并且即使在发电机的最大发电输出与使用部位的峰值时的电力需求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仍可在不产生多余电力的情况下,无强制地运用系统,可增加系统的发电量,可减小对商用电力的依赖性,谋求能量成本和环境负荷的有效的减少。
另外,根据需要,在本发明的热水供给系统中,上述管路包括主管路,该主管路从上述冷却器,经由热源部通向热水供给处;支管路,该支管路从该主管路的冷却器和热源部之间的规定位置分支,在热源部的热水供给处侧的规定位置与主管路汇合,该管路还包括供水切换阀,该供水切换阀设置于上述主管路和支管路的分支位置,对主管路中的靠近冷却器的部分与主管路的靠近热源部的部分和支管路中的哪个连通的情况进行切换,上述控制部进行下述的控制,在该控制中,在冷却器的出口处的水温达到热水供给的规定设定温度的场合,使上述供水切换阀处于冷却器出口和支管路侧的连通状态,在上述水温未达到上述设定温度的场合,使供水切换阀处于冷却器出口和热源部侧的连通状态。
如果像这样采用本发明,在管路中,设定经由热源部的主管部和不经由热源部的支管部,对应于冷却器的出口处的水温,通过供给切换阀,对流到热源部侧和支管路侧中的哪侧的情况进行切换,由此,如果通过冷却器,提供使水为充分的温水的热量,则与热源部的热发生状态无关,可将温水从冷却器不通过热源部,直接供向热水供给处,防止从冷却器流向热源部的管路和热源部的热损失和流路损失,有效地进行热水供给。
另外,根据需要,在本发明的热水供给系统中,上述工作流体为其沸点低于水的非共沸混合媒体,在上述热源部的工作流体热交换部和上述动力循环机构部的膨胀机之间的工作流体流路中,设置将通过工作流体热交换部蒸发的气相工作流体和液相工作流体分离的气液分离器,并且设置使通过上述气液分离器分离的液相工作流体流向冷却器的支流路。
如果像这样,采用本发明,则设置使即使其温度低于水,仍产生气液的相变化的非共沸混合媒体为工作流体,并且在膨胀机的上游侧,将气相成分和液相成分分离的气液分离器,通过气液分离器分离的气相工作流体照原样通过膨胀机、而液相工作流体不通过膨胀机而分别流入冷却器,通过膨胀机使气相工作流体工作,另外,从膨胀机排出的气相的工作流体和从气液分离器排出的液相工作流体的两者在冷却器中与水发生热交换,由此,即使在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差小的情况下,仍使动力循环动作,可将热源部的工作流体的加热温度抑制在较低程度,可减少投入工作流体热交换部的热量,可减少发电的能量消耗,并且可增加由热源部产生的热能中的用作热量的部分的比例,可使热电比为与实际的使用状况相对应的适合的值。
此外,根据需要,对于本发明的热水供给系统,在上述热源部中,使水加热部分位于高温的燃烧气体所到达的部位,使上述工作流体热交换部位于其温度低于该水加热部的燃烧气体所到达的部位。
如果像这样,采用本发明,则在热源部中的其温度低于水加热部分的燃烧气体所到达的部位设置工作流体热交换部,通过热源部使高温的燃烧气体和水进行热交换,另一方面,通过使更低温度的燃烧气体和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可对水提供充分的热量,一边确保热水供给能力,一边对即使在为低的温度仍产生相变化、几乎没有流量变化的工作流体,不会过度地提供热量,处于必要而充分的加热状态,可有效地利用热能,并且可使动力循环的工作稳定。此外,可减缓工作流体热交换部的耐热性,谋求热源部的成本降低。
另外,根据需要,在本发明的热水供给系统中,上述热源部具有潜热回收用热交换部,来自水供给源的水最初导入上述潜热回收用热交换部,进行加热,然后导入冷却器和/或热源部的水加热部分,进行加热。
如果像这样,采用本发明,则在热源部设置进行燃烧气体的潜热回收的热交换部,通过该潜热回收用热交换部对水进行预热,将其加热,另外通过冷却器等又进行加热,由此,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燃烧气体保有的热能,由于按照潜热回收的温度上升量、使水到达适用于热水供给的设定温度,故可减少通过冷却器和/或热源部的水加热部分提供的热量,可抑制白白的能量的消耗,更进一步地削减能量成本和环境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外观系统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中的热源部的外观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热水供给开始控制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热水供给可否继续和热水供给状态调整控制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发电开始控制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发电输出控制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发电可否继续控制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外观系统图;
图9为本发明的还一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外观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7,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在本实施形态中,对燃料采用所谓的城市气体(天然气),并且工作流体采用非共沸混合媒体的住宅用热水供给系统的实例进行说明。图1为本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外观系统图,图2为本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中的热源部的外观结构图,图3为本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热水供给开始控制的流程图,图4为本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热水供给可否继续和热水供给状态调整控制的流程图,图5为本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发电开始控制的流程图,图6为本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发电输出控制的流程图,图7为本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发电可否继续控制的流程图。
在上述各图中,本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1为下述的结构,其包括热源部10,该热源部10使气体燃烧,产生热量;动力循环机构部20,其通过上述热源部10加热的工作流体的相变化,获得发电用的动力;发电机30,其通过借助上述动力循环机构部20产生的动力,进行发电;管路40,其将水从水供给源导向各部分,并且将热水供向热水供给处;控制部50,其对应于电力、热水供给的需求状况,控制上述热源部10的热发生量、动力循环机构部20的动作状态、以及热水供给状态。
上述热源部10具有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其独立于由水通过的管组和管周围的受热体形成的水加热部11,通过燃烧器13使气体燃烧,通过由此产生的热量的一部分或全部,对工作流体进行加热、使其蒸发,该热源部兼作动力循环机构部20的加热器(蒸发器)。另外,上述水加热部11作为普通的热水供给用的热交换部,为可通过燃烧气体而加热水的公知的结构,另外,上述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还使燃烧气体在公知的热交换器的一个流路中流通,使工作流体在另一流路中流通,进行热交换,省略对各结构部分的具体说明。
水加热部11为下述的结构,其中,其水侧流路与管路40连接,通过该管路40将水导入,对该水进行加热,将其作为热水送出。另一方面,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为下述的结构,其中,其工作流体侧流路分别与动力循环机构部20的泵24的出口和气液分离器21的入口连通。
在该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的内部,通过燃烧气体的热交换而加热的工作流体为非共沸混合媒体(比如,水与氨的混合流体),进行加热,其一部分蒸发,由此,处于低沸点成分占有大部分的气相成分与高沸点成分占有大部分的液相成分的混相状态。
另外,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燃烧气体与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接触,通过热源部10内的燃烧气体流路设定与燃烧器13的位置关系、燃烧器13的燃烧状态(火力)的设定,该燃烧气体的温度低于水加热部11的表面的温度,形成一边相对即使为小温度差仍产生足够的相变化的非共沸混合媒体的工作流体,确保适合的加热能力,一边不过度地将热量提供给工作流体的结构。另外,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热源部10中水未通过水加热部11的场合,进行通过燃烧器作业动作次数、火焰的尺寸的调整,抑制燃烧器13的燃烧,或改变热源部10内的燃烧气体流路,高温的燃烧气体不直接从燃烧器13到达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等的处理,在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的工作流体的加热中,获得适合的温度状态。
上述动力循环机构部20为下述的结构,其包括气液分离器21,该气液分离器21将通过上述热源部10加热,处于高温而气液混相状态的工作流体分离为气相部分和液相部分;作为通过气相的工作流体而动作的膨胀机的涡轮机22;用作将从该涡轮机22排出的气相的工作流体冷凝,形成液相的上述冷却器的冷凝器23;作为将从冷凝器23排出的工作流体通过规定的送给压力,送给热源部10的上述压缩机的泵24;流路切换阀26,其确定在涡轮器22的靠近自己侧,将气相工作流体朝向涡轮机22的成分和通过旁路流路25而流向冷凝器23的成分的比例。其中,关于气液分离器21、涡轮器22和泵24,为与在将普通的非共沸混合媒体作为工作流体的动力循环所采用的场合相同的公知的装置,省略对其的说明。另外,该动力循环机构部20的膨胀机不限于涡轮机22,也可采用螺旋型膨胀机或容积型膨胀机等。
上述冷凝器23为公知的热交换器结构,其中,使工作流体在经由内部的传热部隔离的间隙的一个中流通,使作为冷却用媒体的水在另一间隙中流通,经由传递部,工作流体和水进行热交换,省略对该结构的具体的说明。在该冷凝器23中,经由涡轮器22和/或旁路流路25的气相的工作流体,与通过气液分离器21分离为气相部分,经由支流路27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均同时导入。其中,由于气相的工作流体中,经过涡轮机22的成分和经由旁路流路25的成分的比例伴随发电、热输出等的状况而改变,故冷凝器的放热量也改变,冷凝器出口的水温以较大程度变化。另一方面,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液相的工作流体在从气液分离器21排出之后,经由设置于支流路27中的减压阀28调整压力,然后,导入冷凝器23中。
另外,由于通过冷凝器23排放的动力循环机构部20的排热足够大,故也可形成设置多个热交换部分,采用与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的多个冷却用媒体的结构,比如,不但热水供给用的水,而且供暖用的盐水等,其它的热媒体均与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由此,有效地采用在水加热中使用中断的场合的排热,提高动作循环的有效性。反之,即使在动力循环机构部20动作的状态的冷凝器23中从工作流体中排放的热量为在可调整范围内取得的最小值的情况下,在热水供给等的热负荷的热需求量为更小的值的场合,对冷凝器23的放热造成妨碍,动力循环机构部20无法正常动作,由此,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采用独立于冷凝器23,冷却工作流体的强制空冷型等的系统保护用放热装置,或控制部50停止热源部10的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的燃烧气体和工作流体的热交换,停止动力循环机构部20。
上述流路切换阀26设置于动力循环机构部20的气液分离器21和涡轮机22之间的流路上,通过流路切换阀26调整上游侧流路的朝向涡轮机22的流路和旁路流路25的连通状态,改变通过涡轮机22侧流路和旁路流路25的每个的工作流体的比例。旁路流路25为在该流路切换阀26的位置,相对从气液分离器21,到涡轮机22的流路而形成分支路,汇合于涡轮机22和冷凝器23之间的流路的支流通路。
上述发电机30为通过已连接的涡轮机22而旋转驱动,进行发电的公知的装置,省略对其的说明。
上述管路40为下述的结构,其由相对从水供给源,通向冷凝器23的上游部分,冷凝器23以后的下游部分由从冷凝器23经由热源部10朝向热水供给用龙头、热水贮存箱等的热水供给处的主管路41;相对该主管路41中的冷凝器23和热源部10之间的规定位置而形成分支,通过热源部10在热水供给处侧的规定位置,汇合于主管路41中的支管路42构成。在主管路41和支管路42的分支位置,设置对主管路41中的靠近冷凝器23的部分为主管路41中的靠近热源部10的部分和支管路42中的哪者连通的情况进行切换的供水切换阀43。另外,上述水供给源采用可通过水管等的规定压力供给水的类型,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并用与普通的热水供给装置中所采用的场合相同的泵,附加供送压力,在此场合,还可采用供给压力没有或小的供水源的水。
上述控制部50对应于来自负荷侧的电力需求量、热水供给等的热量需求量,控制热源部10、流路切换阀26、供水切换阀43、发电机30等。特别是,在动力循环机构部20的工作状态,使流路切换阀26动作,由此,可调整控制动力循环机构部20中的气相工作流体朝向涡轮机22的流量和通过旁路流路25,直接流向冷凝器23的流量的比例,可控制通过涡轮机22驱动的发电机30的发电输出。另外,可通过供水切换阀43的冷凝器23的出口的支管路42侧连通状态和热源部10侧连通状态的切换控制,切换从冷凝器23排出的水(热水)通过热源部10的状态和未通过热源部10,而直接流向热水供给处的状态。其中,控制部50在相对在动力循环机构部20的工作状态的冷凝器23中从工作流体中排放的热量的可调整范围的最小值,热水供给等的热负荷的热需求量小的场合,不进行热源部10的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的燃烧气体和工作流体的热交换,使动力循环机构部20处于停止状态,并且使供水切换阀43处于冷凝器23的出口和热源部10侧的连通状态,并且通过热源部10,产生与上述热要求量相对应的热量。
作为控制部50的控制信息,检测流路切换阀26的各流路的打开程度、供水切换阀43的切换状态、以及与过去的热水供给装置、采用动力循环的发电装置相同的冷凝器23的入口水温、出口水温、热源部出口水温、涡轮机转数(发电机输出频率)、发电机输出电压、热源部10的气体流量调整阀打开程度(燃烧器火力强弱的程度)、空气量调整部打开程度等,将其输入到控制部50中。
另外,在控制部50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冷凝器23中的热输出相对热要求量而不足的场合的控制中,具有电力供给优先和供给热水优先的2个控制模式,在电力供给优先的场合,通过热源部10的辅助加热,而相反在热水供给优先的场合,减小流向涡轮机22的工作流体的量,提高冷凝器23的热输出,在系统整体中,确保分别与热需求量相对应的热输出。
下面对本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作为前提,从水管等的具有充分的水供给压力的水供给源,按照水相对热水供给需求,能以充分的流量导入本系统中的结构形成。从该水供给源导入的水导入动力循环机构部20的冷凝器23中。
另一方面,在热源部10,使燃料气体燃烧,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该燃烧气体在按照热需求量的关系,不使动力循环机构部20动作的场合,仅仅送入水加热部11,另外,在使动力循环机构部20动作,可仅仅按照冷凝器23中的热输出与热需求量相对应的场合,仅仅送入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接着,在使动力循环机构部20动作,并且使水通过水加热部11的场合,将燃烧气体送入水加热部11和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这两者中。
如果将燃烧气体送入热源部10的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中,则在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中,燃烧气体和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对工作流体进行加热,并且在冷凝器23中,导入作为冷却工作流体的冷却用媒体的热水供给用的水,由此,可使动力循环机构部20进行循环动作。
具体来说,在热源部10中的作为加热器的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中,通过作为高温热源的气体燃烧获得的燃烧气体与全部液相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通过该热交换而加热的工作流体处于伴随该升温,其一部分蒸发,气液混相的状态。该混相状态的高温工作流体排到热源部10之外,到达气液分离器21。
在气液分离器21的内部,工作流体分成气相部分和液相部分,从气液分离器21排出的气相的工作流体到达流路切换阀26,按照与流路切换阀26的调整程度相对应的比例,一部分流向涡轮机22,其它的部分通过旁路流路25,直接流向冷凝器23。另外,液相的工作流体从气液分离器21进入支流路27,经由减压阀28导入冷凝器23中。
如果气相的工作流体到达涡轮机22,则通过使其动作,通过涡轮机22驱动发电机30,将热能变换为可使用的电力。像这样,通过涡轮机22,进行工作的气相工作流体处于使压力和温度降低的状态,在从涡轮机22排出之后,导入冷凝器23中。
另外,在通过控制部50进行控制操作的流路切换阀26中,在使工作流体通过旁路流路25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抑制工作流体到达涡轮机22的量的场合,通过工作流体产生的动力减小,可抑制发电量。另外,由于直接到达冷凝器23的工作流体的量增加,故在冷凝器23中工作流体和水的热交换的热量增加,伴随该情况,水的加热量增加、可应对热水供给量的增加、热水供给温度的上升。
另一方面,在通过流路切换阀26的调整,减小流过工作流体的旁路流路25的流量,增加到达涡轮机22的工作流体的量的场合,通过工作流体产生的动力增加,可增加发电量。另外,在冷凝器23中,通过涡轮机22进行工作,然后到达冷凝器23的工作流体的量增加,由此,工作流体和水的热交换的热量减少。像上述那样,调整流路切换阀26,由此,可产生基于通过涡轮机22膨胀的工作流体的量的发电量,伴随冷凝器23的热交换的水的加热量等的变化。
在冷凝器23中,来自导入内部的气液分离器21的液相工作流体、从涡轮机22排出的气相的工作流体、以及通过旁路流路25的气相的工作流体处于混合状态,在与作为导入由隔壁隔开的间隙中的冷却用媒体的水进行热交换,对工作流体整体进行冷却的过程中,气相的工作流体一边伴随朝向液相的工作流体的若干的吸收,一边伴随冷却而冷凝,形成液相。该全部的液相的工作流体从冷凝器23排到外部,流入后级侧的泵24。
从冷凝器23排出的工作流体作为进入热源部10之前的初始状态的工作流体,即,液相的工作流体,处于在系统中最低的温度和压力。该全部的液相的工作流体经由泵24,流向热源部10的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行进。如果返回到热源部10的内部,则与上述相同,反复进行热源部10的热交换以后的各过程。
相对工作流体,冷凝器23的热交换所采用的水接收来自工作流体的热量,其温度上升到规定温度。如果该水为在从冷凝器23排出的阶段到达适合于热水供给的规定的设定温度的温水,则通过控制部50对供水切换阀43的切换,经由管路40的支管路42,直接供向热水供给处。反之,进行通过冷凝器23中的热交换获得的热量相对热需求量不足或动力循环机构部20在非工作状态,未从冷凝器23获得热量等的处理,从冷凝器23排出的水未到达上述设定温度的场合,通过供水切换阀43,冷凝器23的出口处于与热源部10侧的连通状态,水从供水切换阀43通过管路40的主管路41流向热源部10,在热源部10中,通过与燃烧气体的热交换而加热,到达热水供给用的设定温度,并且供给热水供给处,供于使用。
下面通过图3~图7的流程图,对本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
在热水供给开始的控制中,首先,如果通过作为热水供给处的热水供给用龙头打开,或热水从热水贮存箱中排放,热水贮存箱的热水量减少等的处理,将温水供给指令输入到控制部50中(步骤001),则同时,控制部50判断是否存在电力负荷,要求发电输出(步骤002)。在具有发电输出的要求的场合,根据冷凝器23的入口水温、流量等,判断是否预计相当于到达水的设定温度时的温度上升量的热需求量超过下述排放热量,该排放热量为如果发电,使动力循环机构部20动作的状态的冷凝器23的排放热量(步骤003)。在预计热水供给的热需求量超过上述冷凝器23的排放热量的场合,使热源部10的燃烧器13的燃烧动作开始,将燃烧气体导入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使动力循环机构部20处于工作状态,由此,在冷凝器23中,工作流体和水进行热交换,开始进行水加热(步骤004)。然后,获得冷凝器23的出口处的水温(步骤005),判断是否到达适合于热水供给的设定温度(步骤006)。如果到达,则使供水切换阀43处于支管路侧连通状态(步骤007),不通过热源部10,将适合温度的温水供向热水供给处,然后结束处理。
在上述步骤006,冷凝器23的出口水温未到达适合于热水供给的设定温度的场合,供水切换阀43处于使水流通到热源部10侧的状态(步骤008)。接着,相对热源部10的水加热部11处于进行燃烧气体的加热的状态(步骤009),水通过水加热部11与高温的燃烧气体进行热交换,由此,形成热水。对于获得的热水,获得热源部10的出口处的主管路41的热水温度(步骤010),判断是否到达适合于热水供给的设定温度(步骤011)。如果在这里到达设定温度,则一边维持将在此状态的热水供向热水供给处的状态,一边结束处理。另外,如果在上述步骤011没有到达设定温度,则增加在燃烧器13中燃烧的气体量,增加燃烧气体的供给,提高温水温度(步骤012)。接着,再次返回到步骤010,反复进行处理。
在于上述步骤002不要求发电输出的场合,在未预计出在步骤003,水的热需求量超过冷凝器23中的排放热量的场合,进行上述步骤008。
紧接上述热水供给开始控制,热水供给可否继续和负荷变化的热水供给状态调整的控制考虑热水供给的热需求量的变化,首先,判断冷凝器23的出口的水温是否超过热水供给用的设定温度范围上限(步骤101),在水温超过设定温度范围上限的场合,由于来自冷凝器23的放热过剩,故停止将燃烧气体供向热源部10的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停止工作流体的加热,停止动力循环机构部20的工作(步骤102)。接着,控制部50判断供水切换阀43的切换状态(步骤103),在热水从冷凝器23流向热源部10的场合,热源部10的出口处的主管路41的热水的温度是否在热水供给用的设定温度范围上限以下(步骤104)。在这里,在设定温度范围上限以下的场合,还判断热水的温度是否在热水供给用的设定温度范围内(步骤105)。如果在设定温度范围内,则在维持将在此状态的适合温度的热水送向热水供给处的状态的过程中,根据热水供给用龙头关闭,或热水贮存箱的温水充满等,判断在控制部50中是否输入热水供给停止指令(步骤106),在输入热水供给停止指令的场合,接着,判断热源部10的燃烧器13是否停止气体燃烧(步骤107),在燃烧器13停止气体燃烧的场合,在此状态结束热水供给处理。在于上述步骤107处于气体燃烧状态的场合,停止燃烧器13的气体燃烧(步骤108),然后,结束处理。另外,在于上述步骤106未输入热水供给停止指令的场合,再次返回到步骤101,反复进行之后的处理。
在于上述步骤103,热水从冷凝器23直接流向热水供给处的场合,在切换供水切换阀43(步骤109)之后,进行步骤104。
另外,在上述步骤104,水温超过设定温度范围上限的场合,按照规定量减少燃烧气体向热源部10的水加热部11的供给,减小加热(步骤110)。然后,返回到上述步骤104,反复进行处理。在上述步骤105,热源部10的出口温度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场合,增加在燃烧器13中燃烧的气体量,增加燃烧气体供给,提高热水的温度(步骤111)。接着,再次返回到步骤105,反复进行处理。
在于上述步骤101,水温未超过设定温度范围上限的场合,控制部50判断供水切换阀43的切换状态(步骤112),在热水从冷凝器23流向热源部10的场合,进行上述步骤104。
在步骤112,热水直接从冷凝器23供向热水供给处的场合,判断冷凝器23的出口的水温是否位于热水供给用的设定温度范围内(步骤113),在位于上述范围内的场合,转到上述步骤106。在步骤113不在上述范围内,小于范围下限的场合,判断预先设定的控制图案为电力供给优先和热水供给优先中的任意者(步骤114),在电力供给优先的场合,进行上述步骤109。
在于步骤114,热水供给优先的场合,调整流路切换阀26,按照规定量减小流向涡轮机22的气相工作流体的流量(步骤115)。接着,再次判断冷凝器23的出口的水温是否在上述设定温度范围内(步骤116),在设定温度范围内的场合,进行上述步骤106。在于上述步骤116,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场合,返回到上述步骤115,反复处理。
在发电的控制中,使发电机30动作的动力循环机构部20的动作与负荷的变化相对应,大致上划分,由开始发电用的控制处理、使发电输出与电力负荷的电力需求量一致的控制处理、包括与电力负荷、热负荷的变化相对应的发电的可否继续的控制处理构成。关于发电部分和电力负荷的关系,作为前提,形成如果发电机30与住宅内供给通路连接,则与商用电力并行,可将由发电机30产生的电力输出给负荷侧的系统联系型的电力供给系统。
在发电开始的控制中,首先,在允许发电的各部分动作的指令输入到控制部50中(步骤201)之后,判断是否存在电力负荷,要求发电输出(步骤202),在具有发电输出的要求的场合,判断是否预计此时刻的热负荷的热需求量在下述最小值以上,即如果发电,使动力循环机构部20动作状态的冷凝器23中的排放热量(排热量)的最小值(步骤203)。在预计热需求量超过冷凝器23的排放热量的场合,将燃烧气体导入热源部10的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中,使动力循环机构部20处于动作状态,由此,使发电机动作,开始发电(步骤204)。在初始状态,按照通过涡轮机22驱动的发电机30的电力输出为提供泵24等的自家消耗电力量的程度的最小输出的方式,向涡轮机22的工作流体流入量通过流路切换阀26抑制到必要最小限的量。然后,如果涡轮机22处于稳定的旋转状态,发电机30的电力输出到达上述最小输出,则处于将发电机30与电力供给通路连接,电力从发电机30供向电力负荷侧的状态(步骤205),结束处理。
关于紧接在上述发电开始控制之后,使发电机30的发电输出与电力需求量一致的控制,首先,检测电力负荷的电力需求量(步骤301),判断发电机30的电力输出是否与该负荷侧的电力需求量一致(步骤302)。在这里发电机30的电力输出与电力需求量一致的场合,在该状态处理结束,进行下一电力负荷和热负荷变化的监视下的发电的可否继续控制状态。另外,进行主控制处理的场合仅仅指在电力供给开始之后,经过后述的发电的可否继续控制,未选择发电停止的状况进行主控制处理的场合,在控制开始时刻,发电机30的发电输出不超过来自负荷的电力需求量。
在于上述步骤302发电输出不与电力需求量一致,而小于它的场合,还判断发电输出是否小于发电机30的最大输出(步骤303)。在发电输出小于最大输出的场合,调整流路切换阀26,按照规定量增加将流向涡轮机22的气相工作流体的流量(步骤304)。在这里,按照流入涡轮机22中的工作流体增加的量,冷凝器23的排放热量降低。
控制部50判断供水切换阀43的切换状态(步骤305),在热水从冷凝器23流向热源部10的场合,获得热源部10的出口处的热水的温度(步骤306),判定该温度是否小于热水供给用的设定温度范围(步骤307)。在于这里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场合,增加热源部10的燃烧器13中燃烧的气体量,增加燃烧气体供给,提高热水温度(步骤308)。接着,再次返回到步骤306,反复进行处理。在上述步骤307,水温不超过设定温度范围,而在上述范围内的场合,返回到步骤301,反复进行以后的处理。
在上述步骤305,将热水从冷凝器23直接供向热水供给处的场合,获得冷凝器23的出口的水温(步骤309),判断其是否小于热水供给用的设定温度范围(步骤310)。在这里,小于的场合,在切换供水切换阀43(步骤311)之后,进行步骤306。在于上述步骤310,不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场合,返回到步骤301,反复进行以后的处理。
另外,在于上述步骤303,发电输出到达发电机30的最大输出的场合,结束处理。
包括相对负荷变化的应对的发电的可否继续的控制在通过控制部50,监视电力负荷和热负荷的变化的状态,考虑热负荷的状态变化,首先,来自热负荷的热要求量是否在冷凝器23中的排放热量的最小值以上(步骤401),在热要求量在最小值以上的场合,接着,判断电力负荷的电力需求量是否变化(步骤402)。在电力需求量变化的场合,还判断该电力需求量是否超过发电机30的电力输出(步骤403),在超过的场合,调整流路切换阀26,按照规定量调整流向涡轮机23的气相工作流体的流量(步骤404)。
在这里,按照流入涡轮机22中的工作流体减少的量,冷凝器23的排放热量增加。控制部50判断冷凝器23的出口的水温是否超过热水供给用的设定温度范围上限(步骤405)。在水温超过设定温度范围上限的场合,停止燃烧气体供向热源部10的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停止工作流体的加热,停止动力循环机构部20的动作,并且停止发电(步骤406),并且将流路切换阀26恢复到涡轮机侧的最小流量状态(步骤407)。
另外,控制部50判断供水切换阀43的切换状态(步骤408),在热水从冷凝器23流向热源部10的场合,判断热源部10的出口处的主管路41中的热水的温度是否在热水供给用的设定温度范围上限以下(步骤409)。在这里,在设定温度范围上限以下的场合,还判断热水的温度是否包括在热水供给用的设定温度范围内(步骤410)。如果在设定温度范围内,则维持将在该状态适合温度的热水供向热水供给处的状态,结束发电的处理。
在于上述步骤408,热水从冷凝器23直接流向热水供给处的场合,在切换供水切换阀43(步骤411)之后,进行步骤409。另外,在步骤409,在水温超过设定温度范围上限的场合,按照规定量减少燃烧气体向热源部10的水加热部11的供给,减少加热(步骤412)。然后,返回到上述步骤409,反复进行处理。另外,在于上述步骤410,热源部10的出口温度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场合,使在燃烧器13中燃烧的气体量增加,使燃烧气体供给量增加,提高热水温度(步骤413)。接着,再次返回到步骤410,反复进行处理。
另外,在于上述步骤405,水温未到达适合温度范围上限的场合,返回到步骤403,反复进行以后的处理。
在于步骤403,发电机30的电力输出未超过负荷侧的电力需求量的场合,进行使发电输出与上述电力需求量一致的控制(步骤301~311),然后,返回到步骤401,反复进行以后的处理。
在于上述步骤402电力负荷未变化的场合,还判断在中途电力供给停止指令是否输入到控制部50中(步骤414),在输入停止指令的场合,进行上述步骤406。在于上述步骤414,没有输入供给停止指令的场合,返回到上述步骤401,反复进行监视状态。另外,在于上述步骤401热需求量小于冷凝器排放热量的最小值的场合,进行上述步骤406。
像这样,在本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中,将由热源部10产生的热量用作动力循环的高温热源,将热变换为动力,进行发电,另一方面,采用作为动力循环的低温热源的热水供给用的水,通过冷凝器23,与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进行水的加热,由此,回收动力循环的排热,实现循环操作,这样,不但可进行热水供给,而且进行电力供给,提供住宅内电力需求的一部分,并且可一边进行发电,一边产生充分的热量,热电比为与住宅的电力需求和热需求相符合的适合的值,并且所产生的热输出的最大值也充分大,可通过电力发生的热发生,充分应对住宅内的热需求,抑制与电力发生无关的热发生,提高系统整体的发电效率。另外,通过控制部50,调整流路切换阀26,控制工作流体流向涡轮机22的量和通过旁路流路25而直接流向冷凝器23的量的比例,由此,通过与电力负荷、热负荷的状况相对应的流路切换阀26的控制,不但可将发电机30的发电输出和冷凝器23的热输出的平衡调整在最适合状态,而且可使发电机30处于负荷追随运转状态,可大大提高发电部分的运转率,可增加系统的发电量,减小对商用电力的依赖度,谋求能量成本和环境负荷的有效的削减。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给出对应于普通的住宅每一户的电力需求,电力输出在约3kW以下的住宅用系统的实例,但是并不限于此,通过同样的方案,可形成单机或多个连接的电力输出达到30kW的各种系统,可应对更大的电力需求,可适用于公寓用、办公场所用的系统。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发电机30的电力输出仅仅由经由泵24等的自家电力消耗机构部分、电力供给通路而连接的电力负荷消耗,按照来自发电机30的电力输出不超过来自电力负荷的电力需求量的方式控制动力循环机构部20,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设置可与发电机电连接的蓄电池,根据需求,进行从发电机向蓄电池充电的控制,即使在来自发电机的电力输出大于来自负荷的电力需求量的情况下,仍可将超过电力需求量的多余电力部分充电给蓄电池,照原样维持发电输出,由此,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如果在剩余电力发生时,通过工作流体的涡轮机22的流入量调整控制,单纯地抑制发电机30的发电输出,则由于冷凝器23的热输出过多,故不进行该处理,最终,即使在必须停止动力循环机构部20的工作和发电这样的状况下,将发电输出的一部分充电于蓄电池中,相对地减小负荷侧的输出,由此,不进行到发电停止的控制,可在更长的时间继续发电,可增加系统的发电量,减小对商用电力的依赖度,可确实减小能量成本和环境负荷。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中,形成作为冷却器的冷凝器23仅仅将水供给源的水作为冷却用媒体,与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冷却器中设置供暖用等的场合所采用的其它的热媒体用的流路,通过冷却器,将水和其它的热媒体一起,与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对于其它的热媒体,与水相同,还通过热源部与燃烧气体进行热交换也没有关系。另外,在还对其它的热媒体进行热交换的场合,最好,对应于加热所必需的温度,冷却器、热源部的热交换位置与水的位置错开,获得适合的温度。此外,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对应于工作流体的保有热量、打算供给的水和/或热媒体的温度程度,对工作流体和水和/或其它的热媒体进行热交换的另一个或多个冷却器在工作流体流路中,与水用的冷却器串联或并联而连接设置,还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单独设置其它的热媒体加热用的热源部,独立于水,与燃烧气体进行热交换。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中,形成下述的方案,其中,热源部10内置有水加热部11和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分别使由燃烧器13产生的燃烧气体流通,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水加热部分和工作流体热交换部包括专门的燃烧器,以及另行接纳的2个热源部的方案,另一方面,容易进行热交换的状况的热源部的控制。另外,作为热源部10所采用的燃料,并不限于天然气,如果为通过燃烧而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则也可采用石油气体、氢等的其它的气体燃料、以及汽油、灯油等的液体燃料。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中,热源部10的工作流体的热交换部12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燃烧器13中使气体燃料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和工作流体经由传热部分,马上进行热交换,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一旦燃烧气体与规定的热媒体热交换,工作流体与该热媒体热交换,进行加热,工作流体经由热媒体间接地进行加热,因此,可减缓燃烧气体侧的急剧的温度变化对工作流体侧的影响。另外,在采用上述热媒体的场合,也可形成热媒体和工作流体的热交换部分设置于热源部10的外部的结构,提高将工作流体流路和燃烧器火焰隔离,采用特殊的工作流体的场合等的安全性,并且还提高工作流体部分的维护性。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中,形成从水供给源导入的水照原样流入作为动力循环机构部20的冷却器的冷凝器23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像图8所示的那样,在热水供给系统2中的热源部10,设置潜热回收用热交换部14,在最初使水通过潜热回收用热交换部14之后,使其在冷凝器23中流通,由于通过潜热回收用热交换部14对水进行预热,对其加热,通过冷凝器23、热源部10的水加热部11,进一步加热,由此,可最大限度地使用燃烧气体保有的热能,可减小通过其它方式提供的热量,以便仅按照潜热回收的温度上升量使水到达适合于热水供给的设定温度,抑制白白的能量消耗。另外,在采用这样的潜热回收用热交换部的场合,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其下游侧的管路,设置形成动力循环机构部的冷却器的旁路的支管路和管路切换阀,在动力循环机构部不动作的场合,通过管路切换阀的控制,将通过潜热回收用热交换部的水导入支管路,不通过冷却器流向热源部,可防止潜热回收用热交换部获得的热的损失。
还有,在上述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中,形成从气液分离器21排出的液相的工作流体流入冷凝器23中,与水进行热交换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设置单独从气液分离器排出的液相工作流体为高温侧的热交换用流体的热交换器,从冷凝器排出的水(温水)或从冷凝器或者泵排出的温度低的液相工作流体、从气液分离器排出的高温的液相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进行热回收。另外,还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从气液分离器的支流路与泵和工作流体热交换部之间的工作流体流路连接,通过气液分离器与气相成分分离的高温的液相工作流体不流向冷凝器,而与从泵排出、流向工作流体热交换部的低温的液相工作流体汇合,进行热回收,在形成简单的结构的同时,适合地进行热回收,谋求装置成本的降低。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的热水供给系统中,动力循环机构部20的工作流体采用水和氨的混合流体等的非共沸混合媒体,但是,并不限于此,对于碳氟化合物、氨、碳化氢、水、CO2等,也均用作工作流体。特别是,在通过热源部,工作流体与小于约130℃的燃烧气体热交换的场合,最好,工作流体采用沸点低于水的非共沸混合媒体、单一媒体,在工作流体与约130℃以上的燃烧气体进行热交换的场合,最好,工作流体采用水、CO2等。另外,在CO2为工作流体的场合,由于在膨胀机之前,不必将工作流体分离为气相成分和液相成分,故像图9所示的那样,可形成在热水供给系统3中的动力循环机构部20中省略气液分离器的机构。在该CO2为工作流体的场合,由于必须在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中,使工作流体的温度高于热水供给用的水,故最好,与上述实施形态不同,按照其温度高于水加热部11的表面的温度的燃烧气体可接触工作流体热交换部12的方式构成热源部10。

Claims (8)

1.一种热水供给系统,其至少包括热源部,该热源部通过规定燃料的燃烧气体所保有的热量,对水进行加热;管路,该管路将通过上述热源部获得的热水供给到热水供给处,并且将水从水供给源导向热源部,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动力循环机构部和发电机,该动力循环机构部至少包括对规定的工作流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膨胀机,其导入上述工作流体中的至少一部分,将流体所保有的热能变换为动力;冷却器,其对从该膨胀机排出的工作流体进行冷却;压缩机,其将从该冷却器排出的工作流体送入上述加热器,该发电机通过借助上述膨胀机获得的动力进行发电;
上述热源部具有通过已发生的热的至少一部分对上述工作流体进行加热的工作流体热交换部,兼作上述动力循环机构部的加热器;
上述动力循环机构部的冷却器可使通过上述管路,从上述水供给源供给的水作为与上述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的冷却用媒体中的至少一个而流入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旁路流路,其从上述热源部和膨胀机之间的工作流体流路规定位置分支,汇合到膨胀机和冷却器之间的工作流体流路规定位置;
流路切换阀,其设置于上述热源部和膨胀机之间的工作流体流路的上述旁路流路的分支位置,调整靠近热源部的流路的靠近膨胀机的流路与旁路流路的各连通程度,可改变工作流体流向膨胀机侧的量和经由旁路流路而流向冷却器的量的比例;
控制部,其对应于来自电力负荷侧的电力需求量或热负荷侧的热需求量,调整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管路包括主管路,该主管路从上述冷却器,经由热源部通向热水供给处;支管路,该支管路从该主管路的冷却器和热源部之间的规定位置分支,在热源部的热水供给处侧的规定位置与主管路汇合,该管路还包括供水切换阀,该供水切换阀设置于上述主管路和支管路的分支位置,对主管路中的靠近冷却器的部分与主管路的靠近热源部的部分和支管路中的哪个连通的情况进行切换;
上述控制部进行下述的控制,在该控制中,在冷却器的出口处的水温达到热水供给的规定设定温度的场合,使上述供水切换阀处于冷却器出口和支管路侧的连通状态,在上述水温未达到上述设定温度的场合,使供水切换阀处于冷却器出口和热源部侧的连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水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工作流体为其沸点低于水的非共沸混合媒体;
在上述热源部的工作流体热交换部和上述动力循环机构部的膨胀机之间的工作流体流路中,设置将通过工作流体热交换部蒸发的气相工作流体和液相工作流体分离的气液分离器,并且设置使通过上述气液分离器分离的液相工作流体流向冷却器的支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水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热源部中,使水加热部分位于高温的燃烧气体所到达的部位,使上述工作流体热交换部位于其温度低于该水加热部的燃烧气体所到达的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水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热源部具有潜热回收用热交换部,
来自水供给源的水最初导入上述潜热回收用热交换部,进行加热,然后导入冷却器和/或热源部的水加热部分,进行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水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源部具有潜热回收用热交换部,
来自水供给源的水在最初导入上述潜热回收用热交换部,进行加热后,导入冷却器和/或热源部的水加热部分,进行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水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源部包括潜热回收用热交换部,
来自水供给源的水在最初导入上述潜热回收用热交换部,进行加热后,导入冷却器和/或热源部的水加热部分,进行加热。
CN200810132216A 2008-07-18 2008-07-18 热水供给系统 Pending CN1016297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2216A CN101629735A (zh) 2008-07-18 2008-07-18 热水供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2216A CN101629735A (zh) 2008-07-18 2008-07-18 热水供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9735A true CN101629735A (zh) 2010-01-20

Family

ID=41574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2216A Pending CN101629735A (zh) 2008-07-18 2008-07-18 热水供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29735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6182A (zh) * 2011-09-07 2013-03-2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动力发生装置
CN103470476A (zh) * 2013-10-09 2013-12-25 四川峨胜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型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
CN104422202A (zh) * 2013-08-22 2015-03-1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热交换器、热机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01582A (zh) * 2015-10-20 2015-12-30 王修云 低温高压热水发电机系统
CN108415350A (zh) * 2018-03-29 2018-08-17 乾元智能江苏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燃气使用安全防护系统及其方法
CN112889448A (zh) * 2021-04-02 2021-06-0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管网末端信息主动调控的水肥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7063039A (zh) * 2021-02-07 2023-11-14 八达通能源供暖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能量使用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6182A (zh) * 2011-09-07 2013-03-2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动力发生装置
CN102996182B (zh) * 2011-09-07 2015-04-08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动力发生装置
CN104422202A (zh) * 2013-08-22 2015-03-1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热交换器、热机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70476A (zh) * 2013-10-09 2013-12-25 四川峨胜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型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
CN103470476B (zh) * 2013-10-09 2016-01-27 四川峨胜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型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
CN105201582A (zh) * 2015-10-20 2015-12-30 王修云 低温高压热水发电机系统
CN108415350A (zh) * 2018-03-29 2018-08-17 乾元智能江苏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燃气使用安全防护系统及其方法
CN117063039A (zh) * 2021-02-07 2023-11-14 八达通能源供暖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能量使用的方法和系统
CN112889448A (zh) * 2021-04-02 2021-06-0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管网末端信息主动调控的水肥机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96200B2 (ja) 給湯システム
CN101629735A (zh) 热水供给系统
KR100849578B1 (ko) 복합 열원을 연계한 고효율 에너지 절약형 난방 시스템
JP5347654B2 (ja) 貯湯式給湯システム
JP2011256818A (ja) 排熱回収パワープラントおよびコンバインドプラント
CN102733956B (zh) 一种化石燃料与太阳能互补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及方法
JP2011196191A (ja) 排熱回収装置
JP2005534883A (ja) 廃熱式蒸気発生装置
JP2007064049A (ja) ガスタービン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設備の廃熱回収システム
CN101551136A (zh) 一种利用锅炉与空气热源共同制备热水的装置
JP2010133427A (ja) 発電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20060122436A (ko) 고효율 열병합 발전시스템
KR20160032172A (ko) 연료전지의 폐열로부터 전원 발생
CN112502925A (zh) 太阳能地热能联合驱动的跨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6930827B (zh) 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方法及装置
JP2012057923A (ja) 給湯システム
JPH084586A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5828219B2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排熱利用装置、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KR101736913B1 (ko) 열에너지 회수 장치
CN109826684B (zh) 一种可高效利用低温冷能的低压型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CN111878184A (zh) 一种优先供热的两级有机朗肯循环热电联供系统及调控方法
JP4685553B2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Liu et al. Integration model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couple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ejector flexibility retrofit for 600 MW thermal power units
CN115406284A (zh) 一种火电机组汽电耦合熔盐储热调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8967879U (zh) 对间歇性用汽用户长距离工业供汽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