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9105A - 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9105A
CN101629105A CN200810149874A CN200810149874A CN101629105A CN 101629105 A CN101629105 A CN 101629105A CN 200810149874 A CN200810149874 A CN 200810149874A CN 200810149874 A CN200810149874 A CN 200810149874A CN 101629105 A CN101629105 A CN 101629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tar
cut
hydrocracking
diesel oil
t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9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巨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149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291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29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91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初始煤焦油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出沸程不同的第一馏分和第二馏分,第一馏分进入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第二馏分进入第二加氢转化部分。本发明对沸程不同的馏分选择各自合适的加氢转化操作条件,具有优化操作条件、平稳操作、减少催化剂用量、延长操作周期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全馏分煤焦油的大规模加氢转化。

Description

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焦油加氢转化方法;特别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来自煤热解或煤造气或其它过程的初始煤焦油,如果适合于加氢转化的煤焦油含有轻馏分和重馏分,则轻馏分和重馏分的性质(比如氢含量、密度、粘度、残碳含量、金属含量、氧含量、硫含量、氮含量、芳烃焦质沥青质含量)差别很大,对它们进行加氢转化生产柴油馏分时,反应历程、反应压力条件、催化剂配置、氢耗、运行周期和产品质量均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对于小规模加工情况,比较适合于联合加工(轻馏分和重馏分混合在一起进行加工),可以简化流程、减少工程投资。但对于大规模加工情况,联合加工存在着如下缺点:
①由于轻馏分的杂质、金属、残碳等含量比重馏分的杂质、金属、残碳等含量低的多,对全馏分煤焦油,在接触加氢保护剂、加氢脱金属剂、加氢脱残碳剂的反应过程中,轻馏分对重馏分形成稀释作用,降低了反应物浓度,增加了加氢保护剂、加氢脱金属剂、加氢脱残碳剂用量;
②由于轻馏分中易反应物如含氧酚类、小分子不饱和烃等含量比重馏分中易反应物的含量高的多,轻馏分需要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反应以防止催化剂床层局部温升过大;但在较低反应温度下,重馏分难于进行反应,且对轻馏分形成稀释作用,降低了反应物浓度,增加了加氢脱氧剂用量;更有甚者,高粘度重馏分在较低反应温度下流动性很差,在催化剂床层持液量很大,大大降低了催化剂床层空隙率,造成过大压力降,使得装置无法正常运行;
③由于轻馏分和重馏分的平均分子的大小和形状差别很大,同样功能(比如加氢脱氮)的最合适的催化剂配方必然不同,联合加工无法选择性能最佳的催化剂和操作条件;
④由于轻馏分和重馏分的平均分子的大小和形状差别很大,联合加工时,如对重馏分实现合适深度的加氢精制,则必然对轻馏分形成过度加氢,增大氢耗、降低液体产品收率。
⑤工业经验表明,全馏分或宽馏分煤焦油,其储罐存在煤焦油分层现象,尽管采用罐内强制循环方式等以求均匀化,但全馏分或宽馏分煤焦油性质不稳定问题很难彻底消除,这将导致全馏分或宽馏分煤焦油加氢装置原料性质不稳定,加氢反应操作不稳定,加氢反应流出物的分离部分的操作不稳定。
关于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轻馏分和重馏分并分别加氢的方法,未见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常规沸程不同的第一馏分和第二馏分;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对第一馏分进行加氢转化;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对第二馏分进行加氢转化,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的原料单位氢耗与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的原料单位氢耗差别在10%以上。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低温煤焦油,其特征在于:
①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由煤焦油石脑油潜馏分组成的第一馏分、主要由煤焦油柴油潜馏分组成的第二馏分和煤沥青;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第一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石脑油馏分;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第二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柴油馏分。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低温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石脑油的氮含量(平均值)低于10PPm;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低温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初始煤焦油为低温煤焦油,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塔顶压力低于0.04MPa(绝对压力);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石脑油的氮含量(平均值)低于4PPm;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兰炭生产过程副产的煤焦油,其特征在于:
①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由煤焦油轻馏分组成的第一馏分和主要由煤焦油重馏分组成的第二馏分;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第一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柴油馏分;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第二馏分加氢转化得到加氢柴油、加氢重油。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兰炭生产过程副产的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兰炭生产过程副产的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初始煤焦油为兰炭生产过程副产煤焦油,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塔顶压力低于0.04MPa(绝对压力);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中高温煤焦油,其特征在于:
①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由煤焦油轻馏分组成的第一馏分、主要由煤焦油重馏分组成的第二馏分和煤沥青;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第一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柴油馏分;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第二馏分加氢转化得到加氢柴油、加氢重油。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中高温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中高温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初始煤焦油为中高温煤焦油,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塔顶压力低于0.04MPa(绝对压力);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中高温煤焦油,其特征在于:
①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由煤焦油石脑油潜馏分组成的第一馏分、最重馏分为煤焦油柴油潜馏分的第二馏分、主要由煤焦油重馏分组成的第三馏分和煤沥青;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第一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石脑油馏分;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第二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柴油馏分;
④在第三加氢转化部分,第三馏分加氢转化得到加氢柴油、加氢重油。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中高温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石脑油的氮含量(平均值)低于10PPm;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④在第三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中高温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初始煤焦油为中高温煤焦油,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塔顶压力低于0.04MPa(绝对压力);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石脑油的氮含量(平均值)低于4PPm;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④在第三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所述的常规沸点指的是物质在一个大气压力下的汽、液平衡温度。本发明所述的常规液体烃指的是常规条件下呈液态的烃类,包括戊烷及其沸点更高的烃类。本发明所述的比重,除非特别说明,指的是常压、15.6℃条件下液体密度与常压、15.6℃条件下水密度的比值。本发明所述的组分的组成或浓度或含量值,除非特别说明,均为重量基准值。
本发明所述煤焦油石脑油潜馏分指的是加氢转化为适合于作石脑油馏分的煤焦油烃类,其常规沸点一般为60~190℃、通常为60~180℃。
本发明所述煤焦油柴油潜馏分指的是加氢转化为适合于作柴油馏分的煤焦油烃类,其常规沸点一般为160~390℃、通常为180~370℃。
本发明所述煤焦油轻馏分指的是煤焦油石脑油潜馏分和或煤焦油柴油潜馏分,其常规沸点一般为60~390℃、通常为60~370℃。
本发明所述煤焦油重油馏分指的是常规沸点一般高于370℃、通常高于390℃的馏分。
本发明所述含重馏分的煤焦油,其重馏分的含量,一般高于10%、通常高于30%、最好高于40%。
本发明所述煤焦油,指的是适合于加氢改质的来自煤热解或煤造气或其它过程的煤焦油产品,通常是来自煤焦油产品的比煤沥青组分轻的馏分。因此,可以是煤造气的副产物(低温煤焦油)的馏分(由常规沸点温度低于450℃馏分组成)、也可以是煤炼焦煤热解过程(包括低温炼焦、中炼焦、高温炼焦过程)副产物煤焦油或煤焦油馏分,其常规沸点温度通常低于530℃,本发明所述煤焦油还可以是上述煤焦油的混合油。由于萘价格高(约7000元/吨),对于高温煤焦油馏分,进入加氢改质装置之前,通常已将其中的萘分离回收。
由于原煤性质和炼焦或造气工艺条件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煤焦油的性质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本发明所述煤焦油的性质比重通常为0.92~1.25,常规沸点一般为60~530℃通常为120~510℃,通常金属含量为5~80PPm、硫含量为0.1~0.4%、氮含量为0.6~1.6%。本发明所述煤焦油,有时无机水含量为0.2~5.0%,有时有机氧含量通常为2.5~11%、特别地为3.5~10%、更特别地为5~10%。
按照本发明,所述煤焦油进行加氢改质之前,通常经过脱水和过滤除固体颗粒的过程。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常规沸程不同的第一馏分和第二馏分;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对第一馏分进行加氢转化;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对第二馏分进行加氢转化,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的原料单位氢耗与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的原料单位氢耗差别在10%以上。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低温煤焦油,其特征在于:
①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由煤焦油石脑油潜馏分组成的第一馏分、主要由煤焦油柴油潜馏分组成的第二馏分和煤沥青;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第一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石脑油馏分;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第二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柴油馏分。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低温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石脑油的氮含量(平均值)低于10PPm;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低温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初始煤焦油为低温煤焦油,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塔顶压力低于0.04MPa(绝对压力);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石脑油的氮含量(平均值)低于4PPm;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兰炭生产过程副产的煤焦油,其特征在于:
①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由煤焦油轻馏分组成的第一馏分和主要由煤焦油重馏分组成的第二馏分;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第一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柴油馏分;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第二馏分加氢转化得到加氢柴油、加氢重油。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兰炭生产过程副产的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兰炭生产过程副产的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初始煤焦油为兰炭生产过程副产煤焦油,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塔顶压力低于0.04MPa(绝对压力);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中高温煤焦油,其特征在于:
①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由煤焦油轻馏分组成的第一馏分、主要由煤焦油重馏分组成的第二馏分和煤沥青;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第一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柴油馏分;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第二馏分加氢转化得到加氢柴油、加氢重油。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中高温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中高温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初始煤焦油为中高温煤焦油,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塔顶压力低于0.04MPa(绝对压力);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中高温煤焦油,其特征在于:
①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由煤焦油石脑油潜馏分组成的第一馏分、最重馏分为煤焦油柴油潜馏分的第二馏分、主要由煤焦油重馏分组成的第三馏分和煤沥青;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第一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石脑油馏分;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第二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柴油馏分;
④在第三加氢转化部分,第三馏分加氢转化得到加氢柴油、加氢重油。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中高温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石脑油的氮含量(平均值)低于10PPm;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④在第三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特别适合于中高温煤焦油,其特征进一步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初始煤焦油为中高温煤焦油,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塔顶压力低于0.04MPa(绝对压力);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石脑油的氮含量(平均值)低于4PPm;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④在第三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①可降低加氢保护剂、加氢脱金属剂、加氢脱残碳剂总用量;
②根据轻馏分和重馏分的结构特征,选择性能最佳的催化剂和操作条件;
③避免轻馏分过度加氢,降低氢耗、增加液体产品收率;
④由于轻馏分和重馏分在储罐中存在一定的分层现象,本发明有稳定反应进料性质的作用,利于稳定操作;
⑤本发明将初始煤焦油蒸馏分离界限设定在石脑油与柴油分界点、柴油与重油分界点,其目的是尽可能降低各加氢部分反应流出物的分离过程的分馏部分的汽化量,降低分离能耗;
⑥各加氢部分原料进料方式,可以是热进料,即可以是来自煤焦油分离部分分馏塔的热物流,利用其温位和能量。
实施例一
①初始低温煤焦油A性质见表1,采用本发明,煤焦油分离部分采用减压蒸馏方式,设分馏塔进料加热炉,分馏塔塔顶压力为~0.04MPa(绝压),分馏塔下段为水蒸汽汽提段,分馏塔上段为精馏段,低温煤焦油A分离为塔顶回流罐排出的操作温度为40℃的由煤焦油石脑油潜馏分组成的第一馏分(常规沸点低于180℃)、塔中段抽出的是由煤焦油柴油潜馏分组成的第二馏分(常规沸点为180~360℃)和塔底排出的煤沥青。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对第一馏分进行加氢精制转化,加氢石脑油的氮含量(平均值)低于4PPm;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对第二馏分进行加氢精制转化,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的原料单位氢耗与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的原料单位氢耗高20%以上。
实施例二
初始中温煤焦油B性质见表2,采用减压蒸馏方式,设分馏塔进料加热炉,分馏塔塔顶压力为~0.04MPa(绝压),分馏塔下段为水蒸汽汽提段,分馏塔上段为精馏段,中温煤焦油B分离为塔顶回流罐排出的第一馏分(煤焦油轻馏分(常规沸点低于300℃))和第二馏分(塔底油)。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对第一馏分进行加氢精制转化,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对第二馏分进行加氢精制,加氢精制产生的重油进行加氢裂化,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的原料单位氢耗与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的原料单位氢耗高30%以上。
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①可降低加氢保护剂、加氢脱金属剂、加氢脱残碳剂总用量;
②根据轻馏分和重馏分的结构特征,选择性能最佳的催化剂和操作条件;
③避免轻馏分过度加氢,降低氢耗、增加液体产品收率;
④由于轻馏分和重馏分在储罐中存在一定的分层现象,本发明有稳定反应进料性质的作用,利于稳定操作。
尽管本文仅列举两个实施例,但足以表明本发明的效果。
表1低温煤焦油A性质
  原料名称   原料油
  油品性质:密度(20℃),g/cm3粘度(20℃),mm2/s残炭,m%灰分,m%分子量元素组成,m%SNCHO(差值)重金属,PPm(w)FeNiCuVNa馏份分布,m%<200℃200-350℃>350 0C 971.8713.550112540.300.7885.789.413.7232.50.170.010.102.4517.0257.4625.52
表2中温煤焦油B性质
  项目   数值
  原料编号   原料B
  密度(20℃),g/cm3   1.047
  流程,℃
  IBP/50%/95%   166/360/510
  粘度(100℃),mm2/s   23.1
  凝点,℃   24
  残炭,m%   4.95
  灰分,m%   0.120
  机械杂质,%   0.120
  S,m%   0.1492
  N,m%   0.8559
  C,m%   81.38
  H,m%   6.98
  BMCI值   117.35
  金属含量,μg/g
  Cu   <0.01
  Ca   10.0
  Mg   3.41
  Ni   0.54
  V   0.07
  Fe   38.60
  Na   <0.01

Claims (12)

1、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常规沸程不同的第一馏分和第二馏分;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对第一馏分进行加氢转化;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对第二馏分进行加氢转化,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的原料单位氢耗与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的原料单位氢耗差别在1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由煤焦油石脑油潜馏分组成的第一馏分、主要由煤焦油柴油潜馏分组成的第二馏分和煤沥青;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第一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石脑油馏分;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第二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柴油馏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石脑油的氮含量(平均值)低于10PPm;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初始煤焦油为低温煤焦油,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塔顶压力低于0.04MPa(绝对压力);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石脑油的氮含量(平均值)低于4PPm;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由煤焦油轻馏分组成的第一馏分和主要由煤焦油重馏分组成的第二馏分;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第一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柴油馏分;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第二馏分加氢转化得到加氢柴油、加氢重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由煤焦油轻馏分组成的第一馏分、主要由煤焦油重馏分组成的第二馏分和煤沥青;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第一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柴油馏分;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第二馏分加氢转化得到加氢柴油、加氢重油。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初始煤焦油为兰炭生产过程副产煤焦油,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塔顶压力低于0.04MPa(绝对压力);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初始煤焦油为中高温煤焦油,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塔顶压力低于0.04MPa(绝对压力);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在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初始煤焦油得到由煤焦油石脑油潜馏分组成的第一馏分、最重馏分为煤焦油柴油潜馏分的第二馏分、主要由煤焦油重馏分组成的第三馏分和煤沥青;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第一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石脑油馏分;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第二馏分加氢转化所得加氢转化产物中最重烃类为加氢柴油馏分;
④在第三加氢转化部分,第三馏分加氢转化得到加氢柴油、加氢重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石脑油的氮含量(平均值)低于10PPm;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④在第三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煤焦油分离部分,初始煤焦油为中高温煤焦油,分离方式为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塔顶压力低于0.04MPa(绝对压力);
②在第一加氢转化部分,加氢石脑油的氮含量(平均值)低于4PPm;
③在第二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④在第三加氢转化部分,加氢柴油的十六烷值(平均值)高于35。
CN200810149874A 2008-10-05 2008-10-05 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 Pending CN1016291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9874A CN101629105A (zh) 2008-10-05 2008-10-05 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9874A CN101629105A (zh) 2008-10-05 2008-10-05 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9105A true CN101629105A (zh) 2010-01-20

Family

ID=41574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9874A Pending CN101629105A (zh) 2008-10-05 2008-10-05 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2910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2077A (zh) * 2010-02-23 2010-11-24 何巨堂 一种高压部分串联的两段法烃氢化方法
CN103849432A (zh) * 2012-11-28 2014-06-11 何巨堂 一种加工煤焦油的组合方法
WO2015077131A1 (en) * 2013-11-19 2015-05-28 Uop Llc Process for providing aromatics from coal tar
CN105647576A (zh) * 2015-12-30 2016-06-08 何巨堂 一种高芳烃高压气提分离后组合加氢改质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2077A (zh) * 2010-02-23 2010-11-24 何巨堂 一种高压部分串联的两段法烃氢化方法
CN101892077B (zh) * 2010-02-23 2013-08-28 何巨堂 一种高压部分串联的两段法烃氢化方法
CN103849432A (zh) * 2012-11-28 2014-06-11 何巨堂 一种加工煤焦油的组合方法
CN103849432B (zh) * 2012-11-28 2016-03-16 何巨堂 一种加工煤焦油的组合方法
WO2015077131A1 (en) * 2013-11-19 2015-05-28 Uop Llc Process for providing aromatics from coal tar
US9073811B2 (en) 2013-11-19 2015-07-07 Uop Llc Process for providing aromatics from coal tar
CN105647576A (zh) * 2015-12-30 2016-06-08 何巨堂 一种高芳烃高压气提分离后组合加氢改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2509C (zh) 一种煤焦油加氢改质生产燃料油的方法
CN1876767B (zh) 煤焦油加氢裂化方法
CN101629103B (zh) 一种不同沸程煤焦油馏份的加氢转化组合方法
US20070170091A1 (en) Production of high-cetane diesel fuel from low-quality biomass-derived feedstocks
CN101333448B (zh) 一种用石油或石油炼制副产品替代循环溶剂的煤直接液化方法
CN102585897B (zh) 一种使用供氢烃的低氢含量重油的加氢轻质化方法
US10752850B2 (en) Combined hydrogenation process method for producing high-quality fuel by medium-low-temperature coal tar
CN101831317A (zh) 一种高芳高氮烃的氢化方法
CN101538482A (zh) 一种中低温煤焦油深加工方法
CN101024780A (zh) 一种蒽油加氢裂化方法
CN102453534B (zh) 一种煤焦油加氢生产汽油和柴油的方法
CN103205272A (zh) 高温煤焦油生产净化煤焦油沥青的方法
CN103571533A (zh) 一种煤焦油加氢系统及方法
CN101712889A (zh) 煤焦油制取轻质芳烃的方法
CN1351130A (zh) 一种煤焦油加氢生产柴油的方法
CN102443432B (zh) 一种非临氢脱硫醇生产低硫汽油的方法
CN101486926A (zh) 洗油加氢制备汽油和柴油的方法
CN104004541B (zh) 一种煤基高芳烃潜含量原料油的制备方法
CN101629105A (zh) 一种煤焦油分馏和加氢转化组合方法
CN103740404A (zh) 一种高氮高芳烃加氢改质方法
CN101608127A (zh) 一种煤焦油生产柴油和重质燃料油的方法
CN101629101A (zh) 一种不同沸程煤焦油馏份的加氢转化组合方法
CN103333713A (zh) 一种高氮高芳烃加氢改质和热裂化组合方法
CN101790576B (zh) 由焦化瓦斯油制备高品质润滑基础油的原料的方法
CN109355100B (zh) 一种煤焦油加工与煤共炼组合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