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6144B - 放电间隙模型及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电间隙模型及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6144B
CN101626144B CN200810174776XA CN200810174776A CN101626144B CN 101626144 B CN101626144 B CN 101626144B CN 200810174776X A CN200810174776X A CN 200810174776XA CN 200810174776 A CN200810174776 A CN 200810174776A CN 101626144 B CN101626144 B CN 1016261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model
mentioned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47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6144A (zh
Inventor
片山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26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6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6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6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4/00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 H01T4/08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protected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54High voltage adaptations; Electrical insulation details; Overvoltage 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 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voltages or for using plural voltages
    • H05K1/0257Overvoltage protection
    • H05K1/026Spark g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雷电冲击及/或静电进行放电的放电间隙模型及电源装置。其目的在于提高放电间隙模型对放电的耐久性。本发明的放电间隙模型的特征是,在第一放电用模型(41、44)上设有与第二放电用模型(42、45)相对的第一侧面(41A、44A),在上述第二放电用模型(42、45)上设有与上述第一侧面(41A、44A)相对的第二侧面(42A、45A),并将上述第一侧面(41A、44A)与上述第二侧面(42A、45A)大体平行地配置。

Description

放电间隙模型及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电间隙模型及电源装置,特别涉及雷电冲击及/或静电放电的放电间隙模型及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图7是表示现有的放电间隙模型的俯视图。图7中,F表示第一放电用模型201的前端201A和第二放电用模型202的前端202A之间的规定间隔(以下,称为“规定间隔”)。另外,规定间隔F是适合于因雷电冲击及/或静电的能量而进行放电的间隔。
参照图7,现有的放电间隙模型200是雷电冲击及/或静电放电用的模型,由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201、202构成。第一放电用模型201做成前端尖的形状(具体的是三角形),从第一配线模型204突出。第一放电用模型201做成与第一配线模型204的厚度相同。
第二放电用模型202与第二配线模型205一体构成。第二放电用模型202做成前端尖的形状(具体的是三角形),并从第二配线模型205突出。第二放电用模型202做成与第二配线模型205的厚度相同。
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201、202配置成第一放电用模型201的前端201A与第二放电用模型202的前端202A相对的同时,前端201和前端202A之间为规定的间隔F。
采用上述结构的放电间隙模型200适用于例如电源装置(参照图8)。
图8是具有现有的放电间隙模型200的电源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图8中,对于与图7所示的构造体相同构成部分标上相同的标号。另外,图8中为便于说明而用一点划线图示线路滤波器212。
参照图8,现有的电源装置210具有:电路板211,两个第一配线模型204,两个第二配线模型205,放电间隙模型200,线路滤波器212,电源213和内部电路215。第一及第二配线模型204、205及放电间隙模型200设置在电路板211上。第一配线模型204具有连接线路滤波器212的端子的连接部204A。第一配线模型204与线路滤波器212及电源213电连接。
第二配线模型205具有连接线路滤波器212的端子的连接部205A。第二配线模型205与线路滤波器212及内部电路215电连接。第一及第二配线模型204、205配置成第一配线模型204的一个端部与第二配线模型205的一个端部相对置。
放电间隙模型200设置在相对部分的第一及第二配线模型204、205上。
线路滤波器212用于去除噪音,具有4个端子。线路滤波器212安装在第一及第二配线模型204、205的连接部204A、205A上。
采用上述结构的现有的电源装置210利用放电间隙模型200,通过对贮存在线路滤波器212中的因雷电冲击及/或静电的能量进行放电而防止内部电路215的损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32091号公报)。
图9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放电间隙模型的问题的图。图9中,对于与图7所示的结构体相同构造的部分标上相同的标号。
然而,就现有的放电间隙模型200而言,由于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201、202做成前端尖的形状(具体的是三角形),因而,如图9所示,在进行反复放电的情况下,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201、202的前端部分损坏。因此,由于第一放电用模型201和第二放电用模型202的间隔变得比规定的间隔F大,因而,存在不能利用放电间隙模型200对因雷电冲击及/或静电的能量进行放电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就是鉴于存在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第一放电用模型和第二放电用模型之间保持在规定的间隔而能进行反复放电的放电间隙模型及电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放电间隙模型25,26,具有:第一放电用模型41、44,其与第一配线模型18、19连接,并突出于上述第一配线模型18、19;第二放电用模型42、45,其与上述第一配线模型18、19和上述第一放电用模型41、44进行了电绝缘的第二配线模型21、22连接,并突出于上述第二配线模型21、22的同时,与上述第一放电用模型41、44相对配置;将上述第一放电用模型41、44和上述第二放电用模型42、45之间做成规定的间隔C,并在上述第一放电用模型41、44和上述第二放电用模型42、45之间对雷电冲击及/或静电进行放电;其特征是,在上述第一放电用模型41、44上设有与上述第二放电用模型42、45相对的第一侧面41A、44A,在上述第二放电用模型42、45上设有与上述第一侧面41A、44A相对的第二侧面42A、45A,并将上述第一侧面41A、44A与上述第二侧面42A、45A大体平行地配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上述第一放电用模型41、44上设有与上述第二放电用模型42、45相对的第一侧面41A、44A,在上述第二放电用模型42、45上设有与上述第一侧面41A、44A相对的第二侧面42A、45A,并将上述第一侧面41A、44A与上述第二侧面42A、45A大体平行地配置,因而,即使在第一放电用模型41、42及/或第二放电用模型44、45的一部分损坏了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一放电用模型41、42与第二放电用模型44、45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隔C。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观点,提供一种放电间隙模型51、57,它是对雷电冲击及/或静电进行放电的放电间隙模型51、57,其特征是,具有:放电用模型41、44,其与第一配线模型18、19连接,并突出于上述第一配线模型18、19;第二配线模型53、56,其在与上述放电用模型41、44相对的部分上具有放电区域54、58的同时,与上述第一配线模型18、19及上述放电用模型41、44进行了电绝缘;上述放电用模型41、44与同上述放电区域54、58相对应的部分的上述第二配线模型53、56之间做成规定间隔C;在上述放电用模型41、44上设有与上述放电区域54、58相对应的部分的上述第二配线模型53、56的侧面54A、58A相对的放电用侧面41A、44A,并将上述第二配线模型53、56的侧面54A、58A与上述放电用侧面41A、44A大体平行地配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上述放电用模型41、44上设有与上述放电区域54、58相对应的部分的上述第二配线模型53、56的侧面54A、58A相对的放电用侧面41A、44A,并将上述第二配线模型53、56的侧面54A、58A与上述放电用侧面41A、44A大体平行地配置,由于即使在放电用模型41、44及/或与放电区域54、58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3、56的一部分损坏了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放电用模型41、44与同放电区域54、58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3、56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隔C,因而能反复地进行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观点,提供一种放电间隙模型61、67,它是对雷电冲击及/或静电进行放电的放电间隙模型61、67,其特征是,具有:具有放电区域64、68的第一配线模型63、66;放电用模型42、45,其与第二配线模型21、22连接,并突出于上述第二配线模型21、22的同时,与上述放电区域64、68相对应的部分的上述第一配线模型63、66相对置;上述放电用模型42、45与上述第一配线模型63、66电绝缘;与上述放电区域64、68相对应的部分的上述第一配线模型63、68同上述放电用模型42、45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隔C;在上述放电用模型42、45上设有与上述放电区域64、68相对应的部分的上述第一配线模型63、66的侧面64A、68A相对的放电用侧面42A、45A,并将上述第一配线模型63、66的侧面64A、66A与上述放电用侧面42A、45A大体平行地配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上述放电用模型42、45上设有与上述放电区域64、68相对应的部分的上述第一配线模型63、66的侧面64A、68A相对的放电用侧面42A、45A,并将上述第一配线模型63、66的侧面64A、66A与上述放电用侧面42A、45A大体平行地配置,由于即使在与放电区域64、68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3、68及/或放电用模型42、45的一部分损坏了的情况下,也能使与放电区域64、48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3、66与放电用模型42、45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隔C,因而能反复地进行放电。
另外,还可以将上述的放电间隙模型25、26、51、57、61、67用于电源装置10。该电源装置10具有:电路板16,与上述第一配线模型18、19、63、66电连接的电源11,与上述第二配线模型21、22、51、56电连接的内部电路31,与上述第一及第二配线模型18、19、21、22、53、56、63、66电连接的线路滤波器28。
这样,由于能对贮存在线路滤波器28中的雷电冲击及/或静电反复地进行放电,因而能防止与线路滤波器28电连接的内部电路31的损坏。
此外,上述参照符号终究是参考,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可提高放电间隙模型对放电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简要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源装置的与区域A对应的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损坏了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设置了导电部件的放电间隙模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放电间隙模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放电间隙模型的图。
图7是表示现有的放电间隙模型的俯视图。
图8是具有现有的放电间隙模型的电源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放电间隙模型的问题的图。
图中:10-电源装置,11-AC电源,12-熔断器,14-变阻器,15-电容器,16-电路板,18、19、63、65-第一配线模型,21、22、53、56-第二配线模型,25、26、51、57、61、67-放电间隙模型,28-线路滤波器,28A、28B、28C、28D-端子,31-内部电路,33、36-连接部,41、44-第一放电用模型,41A、42A、44A、45A、54A、58A、64A、68A-侧面,42、45-第二放电用模型,48-导电部件,54、58、64、68-放电区域,A-区域,B-线路滤波器安装区域,C-规定间隔,W1、W2、W3、W4-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简要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源装置的与区域A对应的部分的俯视图。图1中,由于要表示图2所示的放电间隙模型25、26很困难,因而省略了其图示。图2中,为便于说明,省略了图1所示的线路滤波器28的图示。另外,图2中,B表示安装线路滤波器28的电路板16的区域(以下,称为“线路滤波器安装区域B”)。
参照图1和图2,电源装置10是为了从作为电源的AC电源11得到必要大小的DC电压的装置,其具有:AC电源11,熔断器12,变阻器14,电容器15,电路板16,第一配线模型18、19,第二配线模型21、22,放电间隙模型25、26,线路滤波器28及内部电路31。
熔断器12与AC电源串联连接。变阻器14与熔断器12串联连接。电容器15与变阻器14并联连接。
电路板16由绝缘层、孔及配线等(未图示)构成。作为电路板16可以使用例如印刷电路板。
第一配线模型18设置在电路板16上。第一配线模型18具有安装线路滤波器28的后述端子28A的连接部33(圆形部)。连接部33配置在与线路滤波器安装区域B相对应的部分的电路板16上。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配线模型18与AC电源11,变阻器14及电容器15的一个端子电连接。
第一配线模型19设置在电路板16上。第一配线模型19具有安装线路滤波器28的后述端子28B的连接部34(圆形部)。连接部34配置在与线路滤波器安装区域B相对应的部分的电路板16上。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配线模型19与AC电源11,变阻器14及电容器15的另一个端子电连接。
第二配线模型21设置在电路板16上。第二配线模型21具有安装线路滤波器28的后述端子28C的连接部35(圆形部)。连接部35配置在与线路滤波器安装区域B相对应的部分的电路板16上。
第二配线模型22设置在电路板16上。第二配线模型22具有安装线路滤波器28的后述端子28D的连接部36(圆形部)。连接部36配置在与线路滤波器安装区域B相对应的部分的电路板16上。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二配线模型21、22与内部电路31电连接。
放电间隙模型25是用于通过对贮存在线路滤波器28上的起因于雷电冲击及/或静电的能量进行放电而防止内部电路31损坏的模型,并且有第一放电用模型41和第二放电用模型42。
第一放电用模型41设置在与线路滤波器安装区域B对应的部分的电路板16上。第一放电用模型41与第一配线模型18一体构成的同时,从位于线路滤波器安装区域B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18的部分突出地形成。第一放电用模型41具有与第二放电用模型42相对的侧面41A(第一侧面)。侧面41A是与电路板16的上表面正交的平面。与侧面41A(第一侧面)对应的部分的第一放电用模型41的宽度W1可以为例如0.1mm-10mm。另外,第一放电用模型41的厚度可以与第一配线模型21大体相等。具体的,第一放电用模型41的厚度可以为例如18μm。
第二放电用模型42设置在与线路滤波器安装区域B对应的部分的电路板16上。第二放电用模型42与第二配线模型21一体构成的同时,从位于线路滤波器安装区域B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21的部分突出。第二放电用模型42具有与第一放电用模型41相对的侧面42A(第二侧面)。第二放电用模型42配置成侧面42A与第一放电用模型41的侧面41A相对的同时,侧面41A与侧面42A大体平行。侧面41A和侧面42A之间为规定的间隔C(具体的是能对贮存在线路滤波器28上的起因于雷电冲击及/或静电的能量进行适当放电的间隔)。规定的间隔C的值可以为例如0.1mm。
与侧面42A对应的部分的第二放电用模型42的宽度W2既可以比第一放电用模型41的宽度W1窄,也可以与第一放电用模型41的宽度W1大体相等,还可以比第一放电用模型41的宽度W1宽。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放电用模型42的宽度W2比第一放电用模型41的宽度W1窄,第一放电用模型41的宽度W1为3mm时,第二放电用模型42的宽度W2可以为例如0.5mm。另外,第二放电用模型42的厚度可以与第二配线模型22大体相等。第二放电用模型42的厚度可以为例如18μm。
图3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损坏了的状态的图。图3中,表示了由于放电使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1、42的角部损坏了的状态。
如上面说明的那样,由于通过在第一放电用模型41上设置与第二放电用模型42相对的第一侧面41A,在第二放电用模型42上设置与第一侧面41A相对的第二侧面42A,并将第一侧面41A与第二侧面42A大致平行地配置,因而,即使在第一放电用模型41及/或第二放电用模型42的一部分损坏了的情况下(参照图3),也可以使第一放电用模型41和第二放电用模型42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隔C,因此,能够对贮存在线路滤波器28中的起因于雷电冲击及/或静电的能量反复地进行放电。
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1、42可以做成例如矩形(参照图2)或梯形。
这样,通过将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1、42的形状做成矩形,与形成前端尖的形状的现有的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201、202的情况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形成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1、42。
另外,通过将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1、42的形状做成矩形,通过不设置多个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1、42并调整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1、42的宽度W1、W2,从而可以调整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1、42的制品寿命。
参照图1及图2,放电间隙模型26是用于通过对贮存在线路滤波器28中的起因于雷电冲击及/或静电的能量进行放电而防止内部电路31损坏的模型,其具有第一放电用模型44和第二放电用模型42。
第一放电用模型44设置在与线路滤波器安装区域B对应的部分的电路板16上。第一放电用模型44与第一配线模型19一体构成的同时,从位于线路滤波器安装区域B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19的部分突出地形成。第一放电用模型44具有与第二放电用模型45相对的侧面44A(第一侧面)。侧面44A是与电路板16的上表面正交的平面。与侧面44A(第一侧面)对应的部分的第一放电用模型44的宽度W3可以为例如0.3mm-3mm。另外,第一放电用模型44的厚度可以与第一配线模型19大体相等。具体的,第一放电用模型44的厚度可以为例如18μm。
第二放电用模型45设置在与线路滤波器安装区域B对应的部分的电路板16上。第二放电用模型45与第二配线模型22一体构成的同时,从位于线路滤波器安装区域B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22的部分突出。第二放电用模型45具有与第一放电用模型44相对的侧面45A(第二侧面)。第二放电用模型45配置成侧面45A与第一放电用模型44的侧面44A相对的同时,侧面44A与侧面45A大体平行。侧面44A和侧面45A之间为规定的间隔C(具体的是能对贮存在线路滤波器28上的起因于雷电冲击及/或静电的能量进行适当放电的间隔)。
与侧面45A对应的部分的第二放电用模型45的宽度W4既可以比第一放电用模型44的宽度W3窄,也可以与第一放电用模型44的宽度W3大体相等,还可以比第一放电用模型44的宽度W3宽。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放电用模型45的宽度W4比第一放电用模型44的宽度W3宽,第一放电用模型44的宽度W3为0.3mm时,第二放电用模型45的宽度W4可以为例如5mm。另外,第二放电用模型45的厚度可以与第二配线模型22大体相等。第二放电用模型45的厚度可以为例如18μm。
如上面说明的那样,通过在第一放电用模型44上设置与第二放电用模型45相对的第一侧面44A,在第二放电用模型45上设置与第一侧面44A相对的第二侧面45A,并将第一侧面44A与第二侧面45A大致平行地配置,因而,即使在第一放电用模型44及/或第二放电用模型45的一部分损坏了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一放电用模型44和第二放电用模型45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隔C,因此,能够对贮存在线路滤波器28中的起因于雷电冲击及/或静电的能量反复地进行放电。
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4、45可以做成例如矩形(参照图2)或梯形。
这样,通过将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4、45的形状做成矩形,与形成前端尖的形状的现有的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201、202的情况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形成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4、45。
另外,通过将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4、45的形状做成矩形,通过不设置多个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4、45并调整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4、45的宽度W3、W4,从而可以调整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4、45的制品寿命。
线路滤波器28具有端子28A-28D。线路滤波器28安装在连接部33-36上。因此,端子28A与第一配线模型18电连接,端子28B与第一配线模型19电连接。另外,端子28C与第二配线模型21电连接,端子28D与第二配线模型22电连接。总之,线路滤波器28与第一及第二配线模型18、19、21、22电连接。
内部电路31与第二配线模型21、22电连接。内部电路31可以由例如AC/DC换流器,控制AC/DC换流器的控制部等构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由于可以通过具有放电间隙模型25和放电间隙模型26而对贮存在线路滤波器28中的起因于雷电冲击及/或静电进行反复放电,因而能防止与线路滤波器28电连接的内部电路31损坏。上述放电间隙模型25具备具有侧面41A的第一放电用模型41和具有与侧面41A相对,并与侧面41A大致平行地配置的侧面42A的第二放电用模型42。上述放电间隙模型26具备具有侧面44A的第一放电用模型44和具有与侧面44A相对,并与侧面44A大致平行地配置的侧面45A的第二放电用模型45。
图4是表示设置了导电部件的放电间隙模型的图。图4中,对与图2所示的结构体相同结构的部分标上相同的标号。
另外,如图4所示,可以用导电部件48覆盖构成放电间隙模型25的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1、42的上表面及构成放电间隙模型26的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4、45的上表面。作为导电部件48,可以使用例如焊锡或导电糊(例如银糊)等。作为导电部件48使用焊锡时,导电部件48的厚度可为例如0.5mm。
这样,通过用导电部件覆盖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1、42、44、45的上表面,由于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1、42、44、45的模型难于损坏,因而可以延长放电间隙模型25、26的产品寿命。
此外,也可以在电源装置10中设置后述的图5或图6所示的放电间隙模型51、57、61、67来代替图2所示的放电间隙模型25、26或设置了图4所示的导电部件48的放电间隙模型25、26。这时,可以得到与在电源装置10中设置了放电间隙模型25、26时同样的效果。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放电间隙模型的图。图5中,对于与图2所示的结构体相同构造的部分标上相同的标号。
参照图5,放电间隙模型51做成具备图2中已说明的第一放电用模型41(放电用模型)和具有连接部35及放电区域54的第二配线模型53的结构。第二配线模型53的厚度做成与图2中已说明的第二配线模型21的厚度大体相等,第一配线模型18与第一放电用模型41相互绝缘。
与第一放电用模型41相对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3做成宽度比第一放电用模型41的宽度W1更宽的形状。放电区域54是与第一放电用模型41的侧面41A(放电用侧面)相对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3。即,就放电间隙模型51而言,将第二配线模型53的一部分作为放电模型利用。与放电区域54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3的侧面54同第一放电用模型41的侧面41A之间为规定的间隔C。另外,与放电区域54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3的侧面54A配置成与第一放电用模型41的侧面41A大体平行。
这样,通过将第一放电用模型41与放电区域54相对配置,并使第一放电用模型41的侧面41A与同放电区域54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3的侧面54A大体平行,从而使第一放电用模型41与同放电区域54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3之间为规定的间隔C,由于即使在第一放电用模型41及/或与放电区域54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3的一部分损坏了的情况下,也能将第一放电用模型41和与放电区域54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3之间保持为规定的间隔C,因而,可以对贮存在线路滤波器28中的起因于雷电冲击及/或静电的能量进行反复放电。
放电间隙模型57做成具备图2中已说明的第一放电用模型44(放电用模型)和具有连接部36及放电区域58的第二配线模型56的结构。第二配线模型56的厚度做成与先前已说明的第二配线模型22的厚度大体相等,第一配线模型19与第一放电用模型44相互绝缘。
与第一放电用模型44相对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6做成宽度比第一放电用模型44的宽度W3更宽的形状。放电区域58是与第一放电用模型44的侧面44A(放电用侧面)相对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6。即,就放电间隙模型57而言,将第二配线模型56的一部分作为放电模型利用。与放电区域58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6的侧面58A同第一放电用模型44的侧面44A之间为规定的间隔C。另外,与放电区域58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36侧面58A配置成与第一放电用模型44的侧面44A大体平行。
这样,通过将第一放电用模型44与放电区域58相对配置,并使第一放电用模型44的侧面44A与同放电区域58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6的侧面58A大体平行,从而使第一放电用模型44与同放电区域58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6之间为规定的间隔C,由于即使在第一放电用模型44及/或与放电区域54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6的一部分损坏了的情况下,也能将第一放电用模型44和与放电区域58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6之间保持为规定的间隔C,因而,可以对贮存在线路滤波器28中的起因于雷电冲击及/或静电的能量进行反复放电。
此外,也可以用图4中已说明的导电部件48覆盖上面已说明的第一放电用模型41、44的上表面,与放电区域54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3的上表面及与放电区域58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二配线模型56的上表面。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放电间隙模型的图。图5中,对于与图2所示的结构体相同构造的部分标上相同的标号。
参照图6,放电间隙模型61做成具备图2中已说明的第二放电用模型42(放电用模型)和具有连接部33及放电区域64的第二配线模型63的结构。第一配线模型63的厚度做成与图2中已说明的第一配线模型18的厚度大体相等。第一配线模型63与第二配线模型21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2相互绝缘。
与第二放电用模型42相对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3做成宽度比第二放电用模型42的宽度W2更宽的形状。放电区域64是与第二放电用模型42的侧面42A(放电用侧面)相对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3。即,就放电间隙模型61而言,将第一配线模型63的一部分作为放电模型利用。与放电区域64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3的侧面64A同第二放电用模型42的侧面42A之间为规定的间隔C。另外,与放电区域64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3的侧面64A配置成与第二放电用模型42的侧面42A大体平行。
这样,通过将第二放电用模型42与放电区域64相对配置,并使第二放电用模型42的侧面42A与同放电区域64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3的侧面64A大体平行,从而使第二放电用模型42与同放电区域64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3之间为规定的间隔C,由于即使在第二放电用模型42及/或与放电区域64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3的一部分损坏了的情况下,也能将第二放电用模型42和与放电区域64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3之间保持为规定的间隔C,因而,可以对贮存在线路滤波器28中的起因于雷电冲击及/或静电的能量进行反复放电。
放电间隙模型67做成具备图2中已说明的第二放电用模型45(放电用模型)和具有连接部34及放电区域68的第一配线模型66的结构。第一配线模型66的厚度做成与图2中已说明的第二配线模型22的厚度大体相等,第一配线模型66与第二配线模型22及第二放电用模型45相互绝缘。
与第二放电用模型45相对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6做成宽度比第二放电用模型45的宽度W4更宽的形状。放电区域68是与第二放电用模型45的侧面45A(放电用侧面)相对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6。即,就放电间隙模型67而言,将第一配线模型66的一部分作为放电模型利用。与放电区域68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6的侧面68A同第二放电用模型45的侧面45A之间为规定的间隔C。另外,与放电区域68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6的侧面68A配置成与第二放电用模型45的侧面45A大体平行。
这样,通过将第二放电用模型45与放电区域68相对配置,并使第二放电用模型45的侧面45A与同放电区域68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6的侧面68A大体平行,从而使第二放电用模型45与同放电区域68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6之间为规定的间隔C,由于即使在第二放电用模型45及/或与放电区域68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6的一部分损坏了的情况下,也能将第二放电用模型45和与放电区域68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6之间保持为规定的间隔C,因而,可以对贮存在线路滤波器28中的起因于雷电冲击及/或静电的能量进行反复放电。
此外,也可以用图4中已说明的导电部件48覆盖上面已说明的第二放电用模型42、45的上表面,与放电区域64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3的上表面及与放电区域68相对应的部分的第一配线模型66的上表面。
以上,虽然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宗旨范围内,可以有种种变形、变更。
例如,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第一放电用模型41、44,第二放电用模型42、45,第一配线模型63、66及第二配线模型53、56进行组合来构成放电间隙模型。
另外,也可以在电源装置10的一级与二级之间配设本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放电间隙模型25、26、51、57、61、67。
本发明可应用于对雷电冲击及/或静电进行放电的放电间隙模型及电源装置。

Claims (6)

1.一种放电间隙模型,具有:
第一放电用模型,其与第一配线模型连接,并突出于上述第一配线模型;
第二放电用模型,其与第二配线模型连接,并突出于上述第二配线模型的同时,与上述第一放电用模型相对配置,上述第二配线模型与上述第一配线模型和上述第一放电用模型进行了电绝缘;
将上述第一放电用模型和上述第二放电用模型之间做成规定的间隔,并在上述第一放电用模型和上述第二放电用模型之间对雷电冲击或静电进行放电;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放电用模型上设有与上述第二放电用模型相对的第一侧面,在上述第二放电用模型上设有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
并将上述第一侧面与上述第二侧面大体平行地配置,以及,
上述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的上表面的形状是矩形,
上述第一放电用模型的宽度W1比上述第二放电用模型的宽度W2宽或上述第一放电用模型的宽度W3比上述第二放电用模型的宽度W4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间隙模型,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放电用模型的上表面设置了导电部件。
3.一种放电间隙模型,是对雷电冲击或静电进行放电的放电间隙模型,其特征在于,具有:
放电用模型,其与第一配线模型连接,并突出于上述第一配线模型;
第二配线模型,其在与上述放电用模型相对的部分上具有放电区域的同时,与上述第一配线模型及上述放电用模型进行了电绝缘;
上述放电用模型与上述第二配线模型的放电区域之间做成规定间隔;
在上述放电用模型上设有与上述第二配线模型的放电区域的侧面相对的放电用侧面,并将上述第二配线模型的侧面与上述放电用侧面大体平行地配置,以及,
上述放电用模型的上表面的形状是矩形,
上述放电用模型的宽度比上述第二配线模型的宽度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间隙模型,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放电用模型及上述第二配线模型的放电区域的上表面设置了导电部件。
5.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放电间隙模型,
形成了上述放电间隙模型的电路板,
与上述第一配线模型电连接的电源,
与上述第二配线模型电连接的内部电路,
与上述第一放电用模型以及第二放电用模型电连接的线路滤波器。
6.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放电间隙模型,
形成了上述放电间隙模型的电路板,
与上述第一配线模型电连接的电源或内部电路,
与上述第二配线模型电连接的内部电路或电源,
与上述放电用模型及上述放电区域电连接的线路滤波器。 
CN200810174776XA 2008-07-08 2008-11-03 放电间隙模型及电源装置 Active CN1016261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78309 2008-07-08
JP2008-178309 2008-07-08
JP2008178309A JP2010021209A (ja) 2008-07-08 2008-07-08 放電ギャップパターン及び電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6144A CN101626144A (zh) 2010-01-13
CN101626144B true CN101626144B (zh) 2013-01-02

Family

ID=41504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4776XA Active CN101626144B (zh) 2008-07-08 2008-11-03 放电间隙模型及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76533B2 (zh)
JP (1) JP2010021209A (zh)
CN (1) CN1016261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62005A1 (ja) * 2010-06-24 2011-12-29 ボッシュ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回路板
US9674694B2 (en) * 2012-05-23 2017-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using a mobile device with mode transition based on motion
US10371839B2 (en) * 2013-06-05 2019-08-06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Blended land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employing dispersed source arrays with variable sweep length
JP2017076702A (ja) * 2015-10-15 2017-04-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
EP3323714B1 (en) * 2016-11-21 2019-07-03 Ratier-Figeac SAS Propeller counterweight
JP7003816B2 (ja) * 2018-04-04 2022-02-0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周波数分離機能付きヒューズ
CN108401347B (zh) * 2018-05-08 2020-06-09 苏州征之魂专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除静电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3870A (zh) * 1998-04-27 1999-11-03 杨炳霖 无芯片过压吸收器
CN2383250Y (zh) * 1999-07-02 2000-06-14 楚文 防止用电器被雷击装置
CN1368770A (zh) * 2001-01-31 2002-09-11 株式会社东芝 放电隙装置
CN1755865A (zh) * 2004-09-27 2006-04-05 Aem(控股)公司 对称结构的过压过流保护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81332U (zh) * 1976-12-08 1978-07-06
JPS6043088B2 (ja) 1976-12-22 1985-09-26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自動制御機能を備えたコンバイン
US4438365A (en) * 1982-02-16 1984-03-20 Zenith Radio Corporation Spark gap for line transient protection
JPH0422086A (ja) * 1990-05-17 1992-01-27 Cosel Usa Inc サージ電圧の保護回路
US6191928B1 (en) * 1994-05-27 2001-02-20 Littelfuse, Inc. Surface-mountable devic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ostatic damage to electronic components
WO2007032240A1 (ja) * 2005-09-13 2007-03-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静電気対策部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3870A (zh) * 1998-04-27 1999-11-03 杨炳霖 无芯片过压吸收器
CN2383250Y (zh) * 1999-07-02 2000-06-14 楚文 防止用电器被雷击装置
CN1368770A (zh) * 2001-01-31 2002-09-11 株式会社东芝 放电隙装置
CN1755865A (zh) * 2004-09-27 2006-04-05 Aem(控股)公司 对称结构的过压过流保护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7-29667A 1995.01.3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21209A (ja) 2010-01-28
US20100008008A1 (en) 2010-01-14
US8576533B2 (en) 2013-11-05
CN101626144A (zh) 2010-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6144B (zh) 放电间隙模型及电源装置
US10958019B2 (en) Smart and robust wall socket with integrated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US20160254616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having magnetic connector
CN201945651U (zh) 用于静电放电测试的夹具
EP1604746A4 (en) VIBRATOR AND MOUNTED PORTABLE DEVICE
CN103101317A (zh) 一种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及包含该芯片的墨盒
CN101682212B (zh) 电器
CN103092147A (zh) 具有电路保护的过程控制现场装置
CN202471862U (zh) 用于静电放电发生器的电路结构
KR101475147B1 (ko) 연결 장치 회로 및 이의 고전압 서지 보호 방법
CN202663639U (zh) 一种浮地金属的静电释放装置、印刷电路板及基板
CN202841677U (zh) 一种具有防静电的电路板
JP3215875U (ja) コネクタ構造
CN103607838B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
CN101297494A (zh) 便携电子装置
CN105564039B (zh) 墨盒芯片和墨盒
CN109962463A (zh) 防抖电源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JP2006012495A (ja) 電子機器等の静電気放電構造
CN103105917A (zh) 电源装置
KR20090131801A (ko) 써지전압에 의한 마이컴 보호용 전원공급장치
RU119945U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розетка с защитой от помех
CN116324666A (zh) 电流限制器及其操作方法、以及热插拔模块
KR200453132Y1 (ko) 배터리 접속단자
CN103296667A (zh) 雷击断电保护装置
CN202004424U (zh) Pcba过热保护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