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5517B - 屏幕 - Google Patents

屏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5517B
CN101625517B CN2009101402097A CN200910140209A CN101625517B CN 101625517 B CN101625517 B CN 101625517B CN 2009101402097 A CN2009101402097 A CN 2009101402097A CN 200910140209 A CN200910140209 A CN 200910140209A CN 101625517 B CN101625517 B CN 1016255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eidograph
anchor post
screen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02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5517A (zh
Inventor
汤沢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25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5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5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55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可取得重量平衡的构造、能够小型化的构造、和提高便利性的构造的屏幕。屏幕(1)具备:屏幕主体(12);固定支柱(15);支承屏幕主体(12)的第1、第2支承部(13、14);具有多个臂部件且被设置成在固定支柱(15)与第1支承部(13)、固定支柱(15)与第2支承部(14)之间可伸缩的第1、第2缩放仪机构(16、17);固定在固定支柱(15)上且枢轴支承第1、第2缩放仪机构的臂部件的臂固定部(18);被支承为沿着固定支柱(15)滑动自如且枢轴支承第1、第2缩放仪机构的臂部件的臂滑动部(19);通过臂滑动部(19)的滑动,第1、第2缩放仪机构伸缩,使第1、第2支承部接近及离开间隔。

Description

屏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屏幕。
背景技术
以往,屏幕被用于将从投影仪等被放大投射的图像光,向具有挠性的薄片状屏幕主体的屏幕面投影。其中,可由使用者搬运而进行使用的可搬运型屏幕也被广泛使用。
其中,在可搬运型屏幕中,使屏幕主体向左右方向开闭的屏幕通常具有:被投影图像光的屏幕主体、在左右支承屏幕主体的支柱、用于使屏幕主体沿左右方向开闭的开闭机构、及保持屏幕主体、支柱、开闭机构的主支柱等。而且,这些构成部通常在前方配置屏幕主体及支柱,在其后方配置开闭机构,在其后方配置主支柱。
另外,在通常的可搬运型屏幕的构造中,由于构成部成为上述的配置,所以屏幕的重心向主支柱的前方侧偏靠,屏幕容易向前方侧倾倒。因此,为了将屏幕保持为相对于设置面垂直立起,采用了使主支柱的刚性提高,且使支承屏幕使其立起的支承脚等大型化等对策。
此外,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屏幕,在沿左右方向伸缩的缩放仪(pantograph)机构的左端支承左侧可动支柱,在其右侧支承右侧可动支柱,而且,固定支柱对缩放仪机构的中央部进行保持。并且,在右侧可动支柱及左侧可动支柱之间张设有屏幕主体。另外,右侧可动支柱及左侧可动支柱的至少一方具有屏幕主体的卷绕收纳部。此外,屏幕具备对缩放仪机构赋予驱动力的驱动机构,在该驱动机构中具有离合器部。这样构成的屏幕可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使缩放仪机构伸缩,使屏幕自动开闭。而在缩放仪机构与障碍物接触而不能伸缩的情况下,通过离合器部动作,来保护驱动机构。
【专利文献1】特开2007-219279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屏幕中,通常存在屏幕主体的构成复杂且大型化,重量也重的问题。因此,不适合作为使用者搬运而使用的可搬运型屏幕。
而且,在上述通常的可搬运型屏幕中,为了在屏幕的构成上使主支柱的刚性提高,需要将主支柱加粗等,相应地导致屏幕装置大型化,重量也增加。由此,屏幕的可搬性降低,结果,存在屏幕的便利性降低这一课题。因此,期望具有取得重量平衡的构造、能够小型化构造、和提高便利性的构造的屏幕。
另外,在通常的横开(横向开启)屏幕中,设有屏幕卷绕功能的一侧(例如右侧的支柱)变重,在屏幕展开时左右的重量平衡被破坏,导致整体倾斜。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通常在相反侧(左侧)追加虚设(dummy)的锤。
但是,虚设的锤单纯地增加重量,存在可搬性降低这一课题。
因此,在本发明中,使屏幕展开辅助用弹簧还兼有虚设的锤的功能,将其设在与设有屏幕卷绕功能一侧相反一侧。由于该弹簧具有相当的重量,所以作为代用重量(dummy weight)发挥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可作为以下的形态或应用例而实现。
本应用例涉及的屏幕,其特征在于,具备:
屏幕主体,其具有挠性,被投影图像光;
固定支柱,其被配置在中央部;
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以前述固定支柱为中心进行配置,在它们之间支承前述屏幕主体,在一方中具有卷绕前述屏幕主体的卷绕部;
第1缩放仪机构及第2缩放仪机构,分别具有交叉连结的第1、第2臂部件,被设置成在前述固定支柱和前述第1支承部之间、及前述固定支柱和前述第2支承部之间可伸缩;
臂固定部,将前述第1缩放仪机构的第1臂部件、和前述第2缩放仪机构的第1臂部件,相对于前述固定支柱在上下方向上固定支承并且枢轴支承;和
臂滑动部,将前述第1缩放仪机构的第2臂部件、和前述第2缩放仪机构的第2前述臂部件,相对于前述固定支柱支承为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并且枢轴支承;
通过前述臂滑动部滑动,前述第1缩放仪机构及前述第2缩放仪机构伸缩,使前述第1支承部及前述第2支承部接近及离开间隔,
并具备将前述第1支承部及前述第2支承部向离开间隔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
该屏幕具有分割成第1缩放仪机构和第2缩放仪机构这两个的构成,以固定支柱为大致中心,分别被设置在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之间。通过该构成,与以往那样的具有第1缩放仪机构和第2缩放仪机构一体构成而由固定支柱保持的缩放仪机构的屏幕相比,增加了第1缩放仪机构及第2缩放仪机构相对于屏幕主体与固定支柱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因此,可将屏幕的重量的平衡中心设定在固定支柱的支柱方向上,所以不需要如以往那样通过将固定支柱加粗而补偿重量平衡等。
并且,一个臂固定部被固定于固定支柱,对配置在固定支柱侧的第1缩放仪机构及第2缩放仪机构的各自的一个臂部件进行枢轴支承。而且,一个臂滑动部被支承为沿着固定支柱滑动自如,对设置在固定支柱侧的第1缩放仪机构及第2缩放仪机构的各自的另一方臂部件枢轴支承而滑动。通过该构成,与使用两个滑动的构成部,枢轴支承第1缩放仪机构及第2缩放仪机构的各自的双方臂部件并且可滑动地构成的情况相比,由于由一个构成滑动的构成部(臂滑动部),所以可紧凑地构成。并且,由于由一个构成滑动的构成部(臂滑动部),将臂部件的一方固定而仅使另一方的臂部件滑动,所以与由两个构成滑动的构成部的情况相比,可使第1缩放仪机构和第2缩放仪机构稳定地伸缩,由此,可使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稳定地接近及离开间隔。
因此,通过这样构成,可实现取得了重量平衡、满足小型化、稳定地使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接近及离开间隔的构造的屏幕。
而且,在上述屏幕中,通过具备将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向离开间隔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可在将屏幕主体展开的情况下,降低使用者的使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离开间隔的力、使臂滑动部滑动的力等。
在上述屏幕中,优选前述第1支承部具备:将前述第1缩放仪机构的第1臂部件,相对于前述第1支承部在上下方向上固定支承并且枢轴支承的第1支承部的固定部;和将前述第1缩放仪机构的第2臂部件,相对于前述第1支承部支承为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并且枢轴支承的第1支承部的滑动部;
前述第2支承部具备:将前述第2缩放仪机构的第1臂部件,相对于前述第2支承部在上下方向上固定支承并且枢轴支承的第2支承部的固定部;和将前述第2缩放仪机构的第2臂部件,相对于前述第2支承部支承为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并且枢轴支承的第2支承部的滑动部。
在上述屏幕中,第1支承部具备第1支承部的固定部和第1支承部的滑动部,第2支承部具备第2支承部的固定部和第2支承部的滑动部。基于该构成,通过使臂滑动部滑动,第1缩放仪机构及第2缩放仪机构伸缩,使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接近及离开间隔,由此,屏幕主体被张设而开闭。
通过该构成,由于滑动的构成部(第1支承部的滑动部、第2支承部的滑动部)分别由一个构成,所以与在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上,分别使用两个滑动的构成部对第1缩放仪机构及第2缩放仪机构的各自的双方臂部件进行枢轴支承,并构成为能够滑动的情况相比,可紧凑地构成。并且,由于将滑动的构成部(第1支承部的滑动部、第2支承部的滑动部)分别由一个构成,将臂部件的一方固定而仅使另一方滑动,所以与将滑动的构成部分别由两个构成的情况相比,可使第1缩放仪机构及第2缩放仪机构稳定地伸缩,从而可使屏幕主体稳定地开闭。
在上述屏幕中,优选臂滑动部具备可在固定支柱的规定位置处固定的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
在上述屏幕中,具备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在固定支柱的规定位置处将臂滑动部固定。由此,通过设定将臂滑动部固定的位置,可设定屏幕主体的被投影图像光的屏幕面的区域(投影区域),而且,可容易地使屏幕主体展开并固定到能够确保所期望的屏幕面的区域的大小。因此,可将屏幕主体设定为使用者所期望的紧凑的展开长度,提高屏幕的便利性。
在上述屏幕中,优选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在规定的位置处固定臂滑动部,来使在屏幕主体形成的投影区域的纵横尺寸比与被投影的图像光的纵横尺寸比对应。
在上述屏幕中,当被投影的图像光的纵横尺寸比例如为“16∶9”时,通过第1支承部和第2支承部离开间隔,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滑动而在规定的位置固定臂滑动部,以使屏幕主体展开而形成的投影区域的纵横尺寸比也成为“16∶9”。换言之,规定的位置设定在被投影的图像光的纵横尺寸比、与屏幕主体上形成的投影区域的纵横尺寸比一致那样的位置。
由此,由于当被投影的图像光的纵横尺寸比例如为“16∶10”、“4∶3”时,屏幕主体上形成的投影区域的纵横尺寸比也为“16∶10”、“4∶3”,所以可容易地设定成与使用者所期望的纵横尺寸比对应的投影区域,可提高屏幕的便利性。而且,通过与图像光的纵横尺寸比对应地设定屏幕主体的投影区域,可尽量抑制在屏幕主体的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残留有多余的空白,能够降低给使用者带来的视觉上的不舒服感。
在上述屏幕中,优选臂滑动部将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作为分体而具备。
在上述屏幕中,通过臂滑动部将枢轴支承第1缩放仪机构及第2缩放仪机构的分别交叉的臂部件的部分、和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作为分体而具备,可容易地将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固定在所期望的规定位置处。然后,只要使枢轴支承臂部件的部分在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上滑动即可,能够提高臂滑动部的操作性。
在上述屏幕中,优选施力部设置于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的至少一方。
在上述屏幕中,通过施力部被设置在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的至少一方,在将屏幕主体展开的情况下,可降低使用者所需要的力。而且,还可将施力部收容在第1支承部或第2支承部的内部,由此,能够在外观上没有不舒服感地设置,在使用者进行展开操作的情况下,还可防止手等接触到施力部等不良状况,可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另外,特别是在将卷绕屏幕主体的卷绕部例如设置在第1支承部上情况下,通过在第2支承部上设置施力部,由于可取得以固定支柱为中心的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的重量平衡,所以可抑制屏幕主体的屏幕面方向的倾斜。
在上述屏幕中,优选施力部被设置于固定支柱。
在上述屏幕中,通过将施力部设置于固定支柱,可降低在将屏幕主体展开的情况下使用者所需要的力。而且,还可以将施力部收容在固定支柱的内部,由此,能够在外观上没有不舒服感地设置,在使用者进行展开操作的情况下,还可防止手等接触到施力部等不良状况,可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在上述屏幕中,优选施力部设置于第1缩放仪机构及第2缩放仪机构的至少一方的臂部件。
通过上述屏幕,可降低在将屏幕主体展开时使用者所需要的力。
在上述屏幕中,优选施力部由螺旋弹簧构成。
在上述屏幕中,通过施力部由螺旋弹簧构成,可使制造及组装变得容易。而且,能够确保长期的可靠性。
在上述屏幕中,优选固定支柱、及构成第1缩放仪机构和第2缩放仪机构的多个臂部件,由中空柱状的部件形成。
在上述屏幕中,通过固定支柱、及构成第1缩放仪机构和第2缩放仪机构的多个臂部件由中空柱状的部件形成,可确保固定支柱与多个臂部件所需要的刚性力。并且,在使第1缩放仪机构及第2缩放仪机构伸缩的情况下(特别是折叠的情况下),可降低手指等被交叉的臂部件夹持的危险性。
在上述屏幕中,具备支承脚,该支承脚与固定支柱连接而使该屏幕立起对其进行支承,并具有与设置屏幕的设置面抵接的多个脚部。
在上述屏幕中,通过具备具有多个脚部的支承脚,可稳定地进行与设置面抵接、使屏幕立起对其进行支承的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屏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屏幕;
固定支柱,其被配置在中央;
左侧可动支柱及右侧可动支柱,被配置在上述固定支柱的左右,在它们之间张设上述屏幕,并在一方中具有上述屏幕的卷绕收纳部;
由多个杆构成的缩放仪机构,在左端支承上述左侧可动支柱,在右端支承上述右侧可动支柱,中央部被上述固定支柱保持为可滑动,沿左右方向伸缩;和
施力部,为了使上述缩放仪机构沿上述左右方向伸缩而对该缩放仪机构施力;
上述施力部被安装在与具备上述卷绕收纳部的左右任意一个可动支柱相反侧的可动支柱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屏幕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屏幕的主要部分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施力部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5是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在固定支柱的规定位置处固定了臂滑动部的状态的图,图6(a)是在投影区域的纵横尺寸比为大致“4∶3”的位置处固定的图,图6(b)是在投影区域的纵横尺寸比为大致“16∶10”的位置处固定的图,图6(c)是在投影区域的纵横尺寸比为大致“16∶9”的位置处固定的图。
图7是表示支承脚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闭状态的支承脚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从左方向观察闭状态的支承脚时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从左方向观察开状态的支承脚时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将屏幕主体关闭的状态下的屏幕的立体图,(a)是脚部处于闭状态下的立体图,(b)是脚部处于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从上方向观察屏幕时的俯视图。
图13是从背面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的主要部分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从背面侧观察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的主要部分时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2,3...屏幕、12...屏幕主体、13...第1支承部、14...第2支承部、15...固定支柱、16...第1缩放仪机构、17...第2缩放仪机构、18...臂固定部、19...臂滑动部、20...支承脚、21...脚部、22...脚固定部、23...脚滑动部、132...弹簧卷绕部件、134...第1支承部的固定部、135...第1支承部的滑动部、142,148,200...螺旋弹簧、144...第2支承部的固定部、145...第2支承部的滑动部、151...第1固定支柱、152...第2固定支柱、161~164,171~174...臂部件、191...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2...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211...第1脚部、212...第2脚部、213...第3脚部、214...脚限制部件、500...设置面、2111...抵接部、2111a...端部面、2211...下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其中,图1是从图像光入射的前面侧观察屏幕1的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屏幕1的立体图。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屏幕的主要部分时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图3图示了第2缩放仪机构17、固定支柱15和第2支承部14等。参照图1~图3,对屏幕1的构成进行说明。其中,以下记载的“左”、“右”意味着从屏幕1的背面侧观察时的左右。
屏幕1例如从省略图示的投影仪等投影被放大投射的图像光。该屏幕1如图1、图2所示,大致由图像投影部10和支承脚20构成。
图像投影部10如图1或图2所示,具备:作为被投影图像光的部分的屏幕主体12、固定支柱15、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臂固定部18、臂滑动部19。而且,屏幕主体12具有挠性并形成为薄片状,由将向前面侧入射的图像光反射而进行显示的反射型屏幕构成。
第1支承部13是沿着具有矩形形状的屏幕主体12的左右两端部中的左侧端部延伸,支承屏幕主体12的左侧端部的部分。该第1支承部13如图1或图2所示,具备:第1支承框体131、作为卷绕屏幕主体12的卷绕部的弹簧卷绕部件(spring roll)132、第1把持部133、第1支承部的固定部134、第1支承部的滑动部135等。
第1支承框体131如图1或图2所示,是沿上下方向伸长的大致长方体状的框体,在内部可转动地收纳弹簧卷绕部件132。该第1支承框体131中,如图2所示,在右侧端面形成开口1311,使屏幕主体12向内部及外部插通。
弹簧卷绕部件132如图1所示,是能够以屏幕主体12的上下方向为枢轴转动、卷绕屏幕主体12的部件。该弹簧卷绕部件132的具体图示被省略,当通过弹簧向屏幕主体12的卷绕方向施力,使屏幕主体12的拉出力松弛时,具有自动地卷绕屏幕主体12的功能。
第1把持部133如图1或图2所示,是安装在第1支承框体131的左侧面侧及背面侧的端面角部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为了使第1支承部13沿左右方向移动而由使用者把持的部分。
而第1支承部的固定部134如图2所示,构成在第1支承框体131的背面侧,对后述的第1缩放仪机构16的臂部件164进行枢轴支承。详细而言,对于第1支承部的固定部134而言,在第1支承框体131的背面侧固定有大致矩形形状的第1支承部的固定部主体1341,借助枢轴1342对臂部件164进行枢轴支承。
第1支承部的滑动部135如图2所示,同样在第1支承框体131的背面侧,构成在第1支承部的固定部134的上方,滑动自如地枢轴支承后述的第1缩放仪机构16的臂部件162。详细而言,第1支承部的滑动部135由滑动孔1353、主体1351、枢轴1352构成。滑动孔1353在第1支承框体131的背面侧,沿着第1支承框体131的上下方向形成为狭缝状。而主体1351沿着滑动孔1353的外周滑动自如,形成为水平截面大致为H字形状。而且,主体1351借助枢轴1352对后述的臂部件162进行枢轴支承。
第2支承部14是沿着屏幕主体12的右侧端部延伸,支承屏幕主体12的右侧端部的部分。该第2支承部14如图1~图3所示,具备:第2支承框体141、第2把持部143、作为对后述的臂部件施力的施力部的螺旋弹簧142、第2支承部的固定部144、第2支承部的滑动部145等。
第2支承框体141如图1~图3所示,具有与第1支承框体131大致同样的形状,借助在左侧端面形成的开口1411(参照图1)。在内部支承屏幕主体12的右侧端部。
第2把持部143如图2或图3所示,具有与第1把持部133大致同样的形状,是安装在第2支承框体141的右侧面侧及背面侧的端面角部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为了使第2支承部14沿左右方向移动而由使用者把持的部分。
而第2支承部的固定部144如图2或图3所示,构成在第2支承框体141的背面侧,对后述的第2缩放仪机构17的臂部件174进行枢轴支承。详细而言,对于第2支承部的固定部144而言,在第2支承框体141的背面侧,固定有水平截面大致为C字形状的固定部主体1441,借助枢轴1442枢轴支承臂部件174。
第2支承部的滑动部145如图2或图3所示,在第2支承框体141的背面侧,构成在第2支承部的固定部144的上方,滑动自如地枢轴支承后述的第2缩放仪机构17的臂部件172。详细而言,第2支承部的滑动部145由滑动孔1453、主体1451、枢轴1452构成。滑动孔1453在第2支承框体141的背面侧,沿着第2支承框体141的上下方向形成为狭缝状。而主体1451沿着滑动孔1453的外周滑动自如,形成为水平截面大致呈H字形状。而且,主体1451借助枢轴1452枢轴支承后述的臂部件172。
这里,图4是表示施力部的构成的俯视图。其中,图4表示了在图2所示的第2支承部14中,与屏幕主体12平行地切断并从前面侧观察时的俯视图。换言之,表示了从第2支承部14的内面观察施力部的状态的图。参照图4,对施力部进行说明。
施力部是沿着使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离开的方向施力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第2支承部14的内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施力部使用了螺旋弹簧142。螺旋弹簧142如图4所示,作为拉伸螺旋弹簧而形成,由弹簧主体1421和在弹簧主体1421的两端形成的钩1422构成。
而且,在第2支承部的滑动部145的主体1451上,如图4所示,形成有向第2支承框体141的内面侧突出的突起部1451a。在该突起部1451a上钩挂螺旋弹簧142的一个钩1422而将其固定。并且,在第2支承部的固定部144的固定部主体1441上,如图4所示,也形成有向第2支承框体141的内面侧突出的突起部1441a。在该突起部1441a上钩挂螺旋弹簧142的另一个钩1422而将其固定。被这样构成及固定的螺旋弹簧142如图2或图3所示,可以经由第2支承部14的滑动孔1453看到弹簧主体1421的一部分。
固定支柱15如图2所示,被配置在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的中央,与屏幕主体12的平面平行地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固定支柱15由第1固定支柱151和第2固定支柱152两者构成。而且,固定支柱15由水平截面为近似跑道形状的中空柱状部件形成。
并且,固定支柱15如图2、图3所示,从第2固定支柱152的上端部插通第1固定支柱151,使第1固定支柱151沿着延伸方向(上下方向)进退自如。而且,可以通过在第2固定支柱152的上端部设置的支柱固定部153,调整了第1固定支柱151的延伸长度之后,将第1固定支柱151固定在第2固定支柱152上。即,通过调整第1固定支柱151相对第2固定支柱152的延伸长度,可调整距离屏幕主体12的设置面(例如地面)的高度,能够由支柱固定部153固定。
另外,支柱固定部153如图2、图3所示,由呈圆筒状并插通第2固定支柱152的上端部而设置在第2固定支柱152上的支柱固定部主体1531、和被枢轴1532枢轴支承在支柱固定部主体1531上而固定的操作杆部1533构成。而且,在图2、图3中,当使操作杆部1533向上方旋转时,解除在支柱固定部主体1531的内面侧形成的抵接部1534(图7参照)向第1固定支柱151的侧面部的抵接。由此,第1固定支柱151相对第2固定支柱152进退自如。另外,如图2或图3所示,在使操作杆部1533向下方旋转的情况下,抵接部1534进行向第1固定支柱151的侧面部的抵接。由此,第1固定支柱151基于与抵接部1534的摩擦力而被固定于第2固定支柱152。
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如图2、图3所示,在固定支柱15和第1支承部13之间、及固定支柱15和第2支承部14之间被设置成可伸缩,是以固定支柱15为中心伸缩,使第1支承部13和第2支承部14接近及展开的部件。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具有交叉连结的多个后述臂部件,构成为能够屈伸。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被设置成,以夹着固定支柱15的形态,与屏幕主体12平行地使与屏幕主体12的离开间隔距离缩窄。
臂固定部18如图2、图3所示,是在固定支柱15(第1固定支柱151)的规定位置,将第1缩放仪机构16的交叉的后述一个臂部件163、和第2缩放仪机构17的交叉的后述一个臂部件173枢轴支承而固定的部件。而臂滑动部19如图2或图3所示,是被支承为沿着固定支柱15(第1固定支柱151)滑动自如,对第1缩放仪机构16的交叉的后述另一个臂部件161、和第2缩放仪机构17的交叉的后述另一个臂部件171枢轴支承的部件。
这里,参照图2、图3,对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臂固定部18、及臂滑动部19的详细构成及动作进行说明。
第1缩放仪机构16被设置在固定支柱15和第1支承部13之间。而且,作为能够屈伸并交叉连结的多个臂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由中空柱状的部件形成的四个臂部件161、162、163、164。详细而言,臂部件161、162在端部处被与屏幕主体12大致正交的枢轴1612枢轴支承而连结,而臂部件163、164在端部处被与屏幕主体12大致正交的枢轴1634枢轴支承而连结。
连结的臂部件161、162和臂部件163、164,进而在臂部件161和臂部件163的大致中央部被枢轴1613枢轴支承而连结。而且,在臂部件162和臂部件164的大致中央部被枢轴1624枢轴支承而连结。通过这样的连结,臂部件161、162、163、164成为缩放仪的形态,构成第1缩放仪机构16。
另外,成为第1缩放仪机构16的交叉的一个臂部件的臂部件163,在其端部处通过枢轴1821与臂固定部18枢轴支承。而成为第1缩放仪机构16的交叉的另一个臂部件的臂部件161,在其端部处通过枢轴1913与臂滑动部19枢轴支承。
此外,成为第1缩放仪机构16的交叉的一个臂部件的臂部件164,在其端部处被固定在第1支承部13的第1支承部的固定部134上,并被枢轴1342枢轴支承。而且,成为第1缩放仪机构16的交叉的另一个臂部件的臂部件162,在其端部处通过枢轴1352被枢轴支承于第1支承部13的第1支承部的滑动部135,并沿着滑动孔1353滑动自如。
第2缩放仪机构17与第1缩放仪机构16同样地构成,以固定支柱15为中心,与第1缩放仪机构16对称设置。
详细而言,第2缩放仪机构17被设置在固定支柱15和第2支承部14之间。而且,作为能够屈伸并交叉连结的多个臂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由中空柱状的部件形成的四个臂部件171、172、173、174。详细而言,臂部件171、172在端部处被与屏幕主体12大致正交的枢轴1712枢轴支承而连结,而臂部件173、174在端部处被与屏幕主体12大致正交的枢轴1734枢轴支承而连结。
连结的臂部件171、172和臂部件173、174,进而在臂部件171和臂部件173的大致中央部被枢轴1713枢轴支承而连结。并且,在臂部件172和臂部件174的大致中央部,被枢轴1724枢轴支承而连结。通过这样的连结,臂部件171、172、173、174成为缩放仪的形态,构成第2缩放仪机构17。
另外,成为第2缩放仪机构17的交叉的一个臂部件的臂部件173,在其端部处通过枢轴1821与臂固定部18枢轴支承。而成为第2缩放仪机构17的交叉的另一个臂部件的臂部件171,在其端部处通过枢轴1913与臂滑动部19枢轴支承。
此外,成为第2缩放仪机构17的交叉的一个臂部件的臂部件174,在其端部处被固定在第2支承部14的第2支承部的固定部144上,并被枢轴1442枢轴支承。而且,成为第2缩放仪机构17的交叉的另一个臂部件的臂部件172,在其端部处通过枢轴1452被枢轴支承于第2支承部14的第2支承部的滑动部145,并沿着滑动孔1453滑动自如。
臂固定部18在臂滑动部19的下方向,被固定在固定支柱15(第1固定支柱151)上。臂固定部18具有:呈圆筒状并插通第1固定支柱151而由螺纹件等固定在第1固定支柱151上的臂固定部主体181、通过臂固定部主体181的大致中心轴并向与屏幕主体12的面水平的方向以矩形形状突出形成的一对臂固定轴支部182。而且,臂固定部18在一对臂固定轴支部182处,分别通过被设置成与屏幕主体12大致正交的枢轴1821枢轴支承臂部件163、173的一方端部。
另外,在固定支柱15(第1固定支柱151)上,以沿上下方向横跨臂固定部18(臂固定部主体181)的形态形成为近似弧状的把持部155,被螺纹件等固定在臂固定部主体181上。该把持部155是用于在将屏幕主体12展开或折叠的情况下等,由使用者把持而使固定支柱15稳定的部件。
臂滑动部19被设置在臂固定部18的上方。而且,臂滑动部19划分成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和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这二者而构成。
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是对应于向屏幕主体12投影的图像光的纵横尺寸比来决定屏幕主体12的展开大小的部件。而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是位于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上方,将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定位固定在第1固定支柱151的规定位置后,滑动到与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上端面1921d(参照图3)抵接的部件。其中,在通过第1缩放仪机构16和第2缩放仪机构17将屏幕主体12展开,直到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与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抵接的情况下,被展开的屏幕主体12的大小,与由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决定的纵横尺寸比对应。
这里,图5是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剖面图,图5(a)是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垂直方向剖面图,图5(b)是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水平方向剖面图,图5(c)是表示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滑动的状态的垂直方向剖面图。参照图3、图5,对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构成及动作进行说明。
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呈圆筒状,构成为插通第1固定支柱151。而且,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将滑动固定主体1921作为基体,具有固定操作部1922、滑动把持部1923、滑动限制部1924。
滑动把持部1923以近似弧状形成在滑动固定主体1921的侧面下部。滑动把持部1923是由使用者把持、让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沿着第1固定支柱151滑动的部件。
固定操作部1922被设置在滑动把持部1923的上部,如图5所示,具有固定操作部主体1922a、固定突起部1922b、固定用弹簧1922c。而且,固定操作部1922设置成被在滑动固定主体1921上形成的第1引导部1921a引导。固定操作部主体1922a被第1引导部1921a引导,将固定用弹簧1922c收容在固定操作部主体1922a和第1引导部1921a之间。而且,固定操作部主体1922a被设置成,在滑动把持部1923的上方从滑动固定主体1921突出,能够与固定支柱15的延伸方向近似垂直地推入。
并且,固定突起部1922b是形成在固定操作部主体1922a上,在固定操作部主体1922a的屏幕主体12侧,朝向固定支柱15向内侧突出的部件。通过将该固定突起部1922b嵌合到在固定支柱15的屏幕主体12侧的侧面形成的第1固定孔1511、第2固定孔1512、及第3固定孔1513中的任意一个孔,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被固定于固定支柱15。
图5(a)、(b)所示的图,表示了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固定突起部1922b,嵌合固定到在固定支柱15上形成的第1固定孔1511的状态。其中,第1固定孔1511是与纵横尺寸比“4∶3”的图像光对应地决定屏幕主体12的展开大小的孔。而第2固定孔1512是与纵横尺寸比“16∶10”的图像光对应的孔,第3固定孔1513是与纵横尺寸比“16∶9”的图像光对应的孔。该情况下,第1固定孔1511在三个孔中位于最上部,接着是第2固定孔1512,第3固定孔1513位于最下部。
滑动限制部1924被设置在固定操作部1922的上部,如图5(a)、图5(c)所示,具有:限制部主体1924a、限制突起部1924b、限制用弹簧1924c。而且,滑动限制部1924设置成被在滑动固定主体1921上形成的第2引导部1921b引导。
而且,在第2引导部1921b上,与在第1固定支柱151上形成的限制用孔1514相对地形成有引导孔1921c。并且,限制突起部1924b形成为在下方向具有锥部T的棱柱形状。而且,在第2引导部1921b中,限制突起部1924b的锥部T以插通于引导孔1921c的形态设置,在限制突起部1924b和限制部主体1924a之间收容有限制用弹簧1924c。其中,限制部主体1924a被固定在滑动固定主体1921上。
另外,如图5(a)、图5(b)所示,在固定操作部1922(固定突起部1922b)与位于最上部的第1固定孔1511嵌合的情况下,滑动限制部1924的限制突起部1924b的锥部T也贯通引导孔1921c而插通于限制用孔1514。利用该滑动限制部1924,限制了对固定操作部1922进行操作而令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向上方滑动的情况(将向上方的滑动设为不能)。不过将在后面叙述,能够进行向下方的滑动。
构成臂滑动部19的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如图2、图3所示,在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上方向,插通固定支柱15(第1固定支柱151),被支承为沿着第1固定支柱151滑动自如。而且,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具有:呈圆筒状并插通第1固定支柱151的滑动主体1911;和隔着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的大致中心轴,在与屏幕主体12的面大致水平的方向上分别以矩形形状每两个突出而形成的一对滑动轴支部1912。
而且,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在每两个形成的滑动轴支部1912中,在一方的两个滑动轴支部1912之间,以夹着第1缩放仪机构16的交叉的臂部件161的另一方端部的状态,借助与屏幕主体12大致正交的枢轴1913,枢轴支承臂部件161。而在另一方的两个滑动轴支部1912之间,在夹着第2缩放仪机构17的交叉的臂部件171的另一方端部的状态下,同样地借助与屏幕主体12大致正交的枢轴1913枢轴支承臂部件171。
这里,对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滑动的情况下的操作及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滑动的情况下,例如在图5(a)所示的状态下,一边把持滑动把持部1923,一边进行将设置在其上方并突出的固定操作部1922向固定支柱15侧推入的动作。从动于该动作,作为压缩螺旋弹簧而形成的一对固定用弹簧1922c被压缩,并且嵌合于第1固定孔1511的固定突起部1922b通过向屏幕主体12侧移动,从第1固定孔1511脱离。在成为这样的状态后,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相对于固定支柱15滑动(该情况下向下方滑动)。
另外,在图5(a)中,当固定突起部1922b处于从第1固定孔1511脱离的状态、开始滑动时,必须使上述滑动限制部1924的限制突起部1924b从限制用孔1514脱离。因此,使用者在把持滑动把持部1923的状态下,向下方施加一些力而使其滑动。通过该操作,在滑动限制部1924中,限制突起部1924b的锥部T一边在限制用孔1514的外周部滑动,一边压缩作为压缩螺旋弹簧而形成的限制用弹簧1924c、向限制部主体1924a侧移动。由此,限制突起部1924b向限制用孔1514的插通被解除。成为该状态后,在把持滑动把持部1923的状态下,沿着固定支柱15向下方的滑动将变得自如。
另外,如图5(c)所示,在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沿着固定支柱15滑动的状态下,固定操作部1922的固定突起部1922b以压缩固定用弹簧1922c的状态,在第1固定支柱151的侧面滑动。在该状态下,固定突起部1922b总是一边按压第1固定支柱151的侧面、一边滑动。而滑动限制部1924的限制突起部1924b也以压缩限制用弹簧1924c的状态,在第1固定支柱151的侧面滑动。
而且,在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滑动、使固定操作部1922的固定突起部1922b位于在第1固定支柱151上形成的第2固定孔1512中的情况下、固定突起部1922b通过被压缩了的固定用弹簧1922c的力,嵌合于第2固定孔1512。通过该动作,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被固定在第1固定支柱151上。
另外,在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沿着固定支柱15滑动的情况下,位于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上部的、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借助作为施力部的螺旋弹簧142的动作、及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的自重等,以追随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滑动动作的方式,沿着第1固定支柱151滑动。因此,当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追随于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滑动而滑动、在第2固定孔1512的位置处被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固定时,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与被固定的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上端面1921d抵接,停止向下方的滑动。
其中,通过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向下方滑动,被枢轴支承于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的滑动轴支部1912上的臂部件161、171,一边以枢轴1913为中心转动一边向下方滑动。通过该动作,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以向左右方向伸长的方式移动。
下面,对该情况的第1缩放仪机构16和第2缩放仪机构17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
借助螺旋弹簧142的动作、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的自重等,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向下方滑动,由此被枢轴支承于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的滑动轴支部1912上的臂部件161、171,一边以枢轴1913为中心转动一边向下方滑动。同时,被枢轴支承于臂固定部18的臂固定轴支部182上的臂部件163、173,以枢轴1821为中心转动。而且同时,与第2缩放仪机构17的臂部件172可转动地连结的第2支承部14的第2支承部的滑动部145的主体1451,也向下方滑动。然后,与该动作联动,和第1缩放仪机构16的臂部件162可转动地连结的第1支承部13的第1支承部的滑动部135的主体1351,也向下方滑动。其中,构成第2缩放仪机构17的臂部件171~174分别以进行枢轴支承的枢轴1712、1713、1724、1734、1442为中心转动。同样,构成第1缩放仪机构16的臂部件161~164分别以进行枢轴支承的枢轴1612、1613、1624、1634、1342为中心转动。
通过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的向左右方向伸长的移动,与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连接的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进行沿左右方向离开间隔的移动。而且,通过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沿左右方向离开间隔的移动,张设在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上的屏幕主体12沿左右方向展开。其中,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与在第2固定孔1512的位置处被固定的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上端面1921d抵接,停止屏幕主体12的展开。
另外,与上述的动作同样,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可以沿着固定支柱15向下方滑动,通过固定突起部1922b嵌合于第3固定孔1513而固定。然后,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从动于该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向下方的滑动,进而以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沿左右方向伸长的方式移动,将屏幕主体12进一步展开。然后,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与在第3固定孔1513的位置处被固定的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上端面1921d抵接,停止屏幕主体12的展开。
另外,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可相反地沿着固定支柱15向上方滑动,固定在第2固定孔1512、第1固定孔1511中。该情况下,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在与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上端面1921d抵接的状态下,一边对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向上方的滑动进行按压一边滑动。
然后,从动于该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的向上方的滑动,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向上方滑动,由此被枢轴支承于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的滑动轴支部1912上的臂部件161、171,一边以枢轴1913为中心转动一边向上方滑动。通过该动作,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以向中心方向(固定支柱15方向)收缩的方式移动。
另外,通过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向固定支柱15方向收缩的移动,与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连接的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向接近的方向移动。而且,通过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向接近方向的移动,张设在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上的屏幕主体12向使展开缩小的方向移动。另外,当在第2固定孔1512及第1固定孔1511的位置处固定了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时,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停止屏幕主体12的展开的缩小。
其中,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的向上方的滑动,实际上通过使用者把持把持部155及滑动把持部1923,使滑动把持部1923(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向上方滑动,而被推压在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上,让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向上方滑动。另外,当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固定于第1固定孔1511时,由此成为滑动限制部1924的限制突起部1924b插通到限制用孔1514的状态,向上方的滑动被限制,并维持该状态。
图6是表示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在固定支柱的规定位置处将臂滑动部固定的状态的图,图6(a)是在投影区域的纵横尺寸比为大致“4∶3”的位置处固定的图,图6(b)是在投影区域的纵横尺寸比为大致“16∶10”的位置处固定的图,图6(c)是在投影区域的纵横尺寸比为大致“16∶9”的位置处固定的图。参照图6,对借助臂滑动部19的固定而在屏幕主体12上确保的投影区域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当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臂滑动部19)作为规定的位置被固定在第1固定孔1511(参照图5(a))的位置时,在图像光入射的屏幕主体12的前面侧形成的图像光的投影区域A如双点划线所示那样,确保纵横尺寸比为大致“4∶3”的区域。
接着,从该状态起,使用者一边把持把持部155及滑动把持部1923一边操作固定操作部1922,使滑动把持部1923(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向下方滑动。然后,当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作为规定的位置,被固定在第2固定孔1512(参照图5(a))的位置时,如图6(b)所示,图像光的投影区域B如双点划线所那样,确保纵横尺寸比为大致“16∶10”的区域。
接着,同样当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作为规定的位置,被固定在第3固定孔1513(参照图5(a))的位置时,如图6(c)所示,图像光的投影区域C如双点划线所示那样,确保纵横尺寸比为大致“16∶9”的区域。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屏幕主体12上形成的投影区域A、B、C的纵横尺寸比,与图像光的3种纵横尺寸比对应。
图7是表示支承脚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其中,图7是从屏幕1的前面侧观察支承脚20的立体图。而且,图7表示了使支承脚20的脚部21相对固定支柱15最大地离开间隔(展开)的状态。参照图7,对支承脚20的构成进行说明。
支承脚20是支承图像投影部10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固定支柱15(第2固定支柱152)、三个脚部21、脚固定部22和脚滑动部23。
第2固定支柱152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由水平截面为近似跑道形状的中空柱状部件形成。其中,第2固定支柱152与第1固定支柱151构成了固定支柱1。而且,从第2固定支柱152的上端部插通第1固定支柱151、调整了第1固定支柱151的延伸长度后,通过利用支柱固定部153将第1固定支柱151固定到第2固定支柱152上,可以将图像投影部10支承固定。
脚部21向三个方向延伸,各个脚部21将在后面叙述,由各部件的多段连杆机构构成。而且,如图7所示,各个脚部21可以处于相对于固定支柱15(第2固定支柱152)最大地离开间隔(展开)的状态(将该状态称为开状态)。在该状态下,脚部21使第2固定支柱152立起,并使图像投影部10立起、对其进行支承。开状态是屏幕1的使用状态下的脚部21的状态。
并且,各个脚部21可以处于相对固定支柱15(第2固定支柱152)最大地接近(折叠)的状态(将该状态称为闭状态(参照图8)。闭状态是脚部21收纳时的状态,是满足屏幕1非使用时(搬运时或保管时)的脚部21的状态。
另外,对于三个脚部21而言,本实施方式在屏幕1的前面侧,向相对于屏幕主体12大致垂直方向展开了一个脚部21。将该脚部21设为脚部21A。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两个脚部21以固定支柱15为中心,向相对于脚部21A旋转了大致120°的方向展开,由此在屏幕1的背面侧展开。将这两个脚部21分别设为脚部21B、21C。
脚固定部22是枢轴支承三个脚部21、将其固定在第2固定支柱152上的部件。而脚滑动部23被支承为沿着第2固定支柱152滑动自如,是枢轴支承三个脚部21的部件。其中,通过脚滑动部23以相对于脚固定部22离开间隔及接近的方式沿着第2固定支柱152滑动,由多段连杆机构构成的三个脚部21从动,使脚部21接近(折叠)及离开间隔(展开)。
三个脚部21分别由第1脚部211、第2脚部212、第3脚部213和脚限制部件214构成。其中,由于三个脚部21具有同样的部件并同样地构成,所以下面以一个脚部21(脚部21A)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1脚部211呈中空柱状,由棱柱棒状部件形成,在一方的端部上,具有由摩擦阻力高、不会损伤设置面的合成树脂部件形成并与设置面500(参照图9)抵接的抵接部2111。
第2脚部212呈中空柱状,由棱柱棒状部件形成的同一形状的两个第2脚部件212A、212B构成。而且,两个第2脚部件212A、212B如图7所示,相互平行设置,在各自的一方端部夹着第1脚部211的另一方端部侧的侧面部的状态下,由公共的枢轴2112枢轴支承第1脚部211而连结。另外,两个第2脚部件212A、212B如图7所示,各自的另一方端部被枢轴支承在后述的脚固定部22上而连结。
第3脚部213呈中空柱状,由棱柱棒状部件形成,如图7所示,在一方的端部被第2脚部212(第2脚部件212A、212B)的大致中间部位夹着的状态下,通过公共的枢轴2123,枢轴支承第2脚部212而连结。而且,第3脚部213如图7所示,另一方的端部被枢轴支承在后述的脚滑动部23上而连结。
脚限制部件214由圆棒的金属部件形成,如图7所示,具有两端部相互在同方向上近似垂直地弯曲的连接部2141。而且,脚限制部件214如图7所示,成为一方端部的连接部2141插通于在第1脚部211的另一方端部形成的连结孔中,以插通的连接部2141为枢轴,枢轴支承第1脚部211而连结。另外,脚限制部件214如图7所示,成为另一方端部的连接部2141插通于在第3脚部213的大致中间部位形成的连结孔中,以插通的连接部2141为枢轴,枢轴支承第3脚部213而连结。
脚固定部22如图7所示,呈两段的圆筒形状并通过延伸设置而形成,具有在内部插通第2固定支柱152的下端部将其固定的脚固定部主体221。并且,脚固定部22在脚固定部主体221的下端部侧的圆筒形状侧面,具有在规定的三个方向沿法线方向突出而形成的脚固定轴支部222。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的三方向是与脚部21(21A、21B、21C)各自展开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而且,脚固定部22的脚固定轴支部222如图7所示,在夹着第2脚部212(第2脚部件212A、212B)的另一方端部的状态下,通过公共的枢轴2222枢轴支承第2脚部212而连结。
脚滑动部23如图7所示,延伸设置为圆筒形状,具有插通第2固定支柱152、并沿着第2固定支柱152滑动自如地形成的脚滑动部主体231。而且,脚滑动部23在脚滑动部主体231的外形侧面,具有沿着与在脚固定部22上形成的脚固定轴支部222的三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而形成的脚滑动轴支部232。并且,脚滑动部23如图7所示,在脚滑动部主体231的外形侧面的上方侧,在成为屏幕主体12侧的相反侧的部位,具有与第2固定支柱152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正交,沿水平方向(屏幕1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形成为圆柱形状的把持部233。
在脚滑动轴支部232上,将前端侧的侧面切缺,形成具有从上方侧朝向下方侧凹陷的凹形状的引导槽2321。而且,脚滑动轴支部232如图7所示,在引导槽2321的内部引导了第3脚部213的另一方端部的状态下,通过公共的枢轴2323枢轴支承第3脚部213而连结。
图8是表示闭状态的支承脚的立体图。图9是从左方向观察闭状态的支承脚时的俯视图。图10是从左方向观察开状态的支承脚时的俯视图。其中,图8表示了从屏幕1的前面侧观察支承脚20的立体图。而图9是从左方向观察图8所示的闭状态的支承脚20的图。另外,图10是从左方向观察图7所示的开状态的支承脚20的俯视图。而且,图9、图10还表示了在地面等设置面500上设置支承脚20时的设置方法。
其中,在图7~图10中省略了图像投影部10的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投影部10被设置成,第1固定支柱151以滑动自如且不能插脱的方式插通于第2固定支柱15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屏幕1的图像投影部10和支承脚20一体构成,所以不能将图像投影部10和支承脚20作为分体而分离。
参照图7~图10,对支承脚20的展开及折叠的动作进行说明。其中,由于三个脚部21同样地构成、同样地动作,所以下面以一个脚部21(脚部21A)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将支承脚20的脚部21展开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首先使用者使图像投影部10的屏幕主体12被关闭、支承脚20的脚部21也被关闭的闭状态的屏幕1成为下述状态:以支承脚20为下侧,使脚固定部22的下端面2211与设置面500抵接。在支承脚20的脚部21为闭状态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作为脚固定部22的端部面的下端面2211,相对成为第1脚部211的一方端部的抵接部2111的端部面2111a突出。因此,在使屏幕1(支承脚20)近似垂直地与设置面500抵接的情况下,脚固定部22的下端面2211与设置面500抵接,第1脚部211的端部面2111a成为从设置面500离开间隔(浮起)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使用者一边支承图像投影部10,一边把持脚滑动部23的把持部233,向下方(设置面500的方向)施加力而按下。从动于该操作,脚滑动部23开始向下方滑动。从动于该动作,被脚滑动轴支部232轴支承的第3脚部213向下方滑动,并且以枢轴2323为中心转动。图9所示的脚部21A中的第3脚部213,以枢轴2323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从动于第3脚部213向下方滑动、以枢轴2323为中心转动,通过枢轴2123可转动地与第3脚部213连结的第2脚部212以枢轴2123为中心转动。并且,第2脚部212以脚固定轴支部222的枢轴2222为中心转动。图9所示的脚部21A中的第2脚部212,以枢轴2222为中心逆时针旋转。
其中,由于脚限制部件214通过连接部2141可转动地将第3脚部213和第1脚部211的另一端部连接,所以通过第2脚部212以枢轴2222为中心转动,与第2脚部212可转动地连结的第1脚部211以枢轴2112为中心,一边被脚限制部件214限制一边转动。图9所示的脚部21A中的第1脚部211以枢轴2112为中心,一边被脚限制部件214限制一边顺时针旋转。
上述的动作说明了通过使用者将把持部233向下方推压,使脚滑动部23向下方滑动的途中的一连串的脚部21的动作。其中,在使脚滑动部23向下方滑动的情况下,与脚滑动部23连结的三个脚部21(21A、21B、21C)大致同时地进行上述的动作,多段的连杆机构沿着脚部21展开的方向动作。结果,如图10所示,脚部21A相对于屏幕1的前面侧的屏幕主体12向大致垂直方向展开。而且,其他的脚部21B、21C也向各自的方向展开。
另外,图10表示了如上述那样将脚部21最大地展开的开状态,该情况下,在第1脚部211的前端形成的抵接部2111的端部面2111a与设置面500抵接。在该状态(开状态)下,脚固定部22的下端面2211处于从设置面500稍稍离开间隔的状态。
另外,在将脚部21从闭状态开始展开、使抵接部2111的端部面2111a的前端部与设置面500抵接的情况下,使用者提起固定支柱15,并且将脚滑动部23的把持部233推下,由此可使脚固定部22的下端面2211成为从设置面500稍稍离开间隔的状态(图10所示的状态)。
其中,在开状态下,脚滑动部23与脚固定部22的脚固定部主体221的上端面2212(参照图9)抵接。即,通过使脚滑动部23滑动到与脚固定部主体221的上端面2212抵接,脚部21成为开状态。通过上述的一连串动作,脚部21如图7、图10所示,成为完全将脚部21展开,被多段连杆机构支承的状态,可稳定地固定在设置面500上。
另外,为了从图7、图10所示的脚部21开状态起,成为图8、图9所示的脚部21闭状态,使用者把持脚滑动部23的把持部233,向上方施加力,由此使脚滑动部23沿着第2固定支柱152向上方滑动,从而可通过脚部21的多段连杆机构成为闭状态。
图11是表示关闭屏幕主体的状态下的屏幕的立体图,图11(a)是脚部为闭状态的立体图,图11(b)是脚部为开状态的立体图。而且,图11(a)表示了将脚部21收纳的状态,表示了适合搬运屏幕1的情况或进行保管的情况的状态。而图11(b)表示在使用屏幕1的情况下使脚部21成为开状态,接着,将屏幕主体12展开之前的状态。其中,图11与图2所示的图同样地表示了从背面侧观察屏幕1的状态。
对于屏幕1而言,通过在图像投影部10中,使用者把持第1把持部133和第2把持部143、向固定支柱15侧推压,使得屏幕主体12被弹簧卷绕部件132卷绕,同时按照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收缩的方式移动。而且,如图11(a)所示,第1支承部13和第2支承部14的相对的侧面对上。其中,第1支承部13和第2支承部14的相对的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形成第1支承部13的开口1311(参照图2)的周围的第1支承框体131的外形面、和形成第2支承部14的开口1411(参照图1)的周围的第2支承框体141的外形面。
另外,第1支承部13中,在第1支承框体131的开口1311的上部及下部,如图2或后述的图12所示,设置有固定用凸部136。并且,第2支承部14中,在第2支承框体141的开口1411的上部及下部,如图1或后述的图12所示,设置有固定用凹部146。而且,在第1支承部13和第2支承部14的相对的侧面对上的情况下,通过将第1支承部13的固定用凸部136、和第2支承部14的固定用凹部146分别卡合,使得第1支承部13和第2支承部14被固定。另外,在将第1支承部13和第2支承部14如前述那样固定时,也可以使用磁部件等进行固定等。
如上所述,在第1支承部13和第2支承部14的相对的侧面对上而被固定的状态下,夹着固定支柱15的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在固定支柱15的左右方向上,向第1支承部13和第2支承部14的背面侧折叠,成为紧凑收纳的状态。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设置为,缩小与屏幕主体12之间的间隔距离而成为最小限度,所以接近于第1支承部13和第2支承部14的背面侧而设置。另外,该状态下,在图像投影部10中,构成臂滑动部19的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和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成为相互离开间隔的状态。
而且,如图11(a)所示,通过将把持部233向上方推压、使脚滑动部23向上方滑动,而将脚部21折叠,使得支承脚20成为闭状态,处于以第2固定支柱152为中心紧凑地收纳的状态。使用者可抱着如此将图像投影部10和支承脚20紧凑地收纳的状态的屏幕1而移动(搬运)。并且,可使这样的状态的屏幕1在保管场所中不占空间地进行保管
另外,如图11(b)所示,在使用屏幕1的情况下,由于当由使用者最初将支承脚20的脚部21设为开状态时,是利用了多段连杆机构的脚部21,所以脚滑动部23与不具备多段连杆机构的以往结构相比,可通过较少的滑动量使其较大地展开。其中,在将支承脚20的脚部21设为开状态后,如上述那样,将图像投影部10展开。
图12是从上方向观察屏幕时的俯视图。另外,图12是屏幕1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图,在将图像投影部10的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展开的状态下,支承脚20的脚部21也成为展开的状态。其中,在图12中,被投影影像光的屏幕1的前面侧是图中的下方,屏幕1的背面侧是图中的上方。
如图11或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在图像投影部10中,具有分割成第1缩放仪机构16和第2缩放仪机构17这两个的构成。而且,第1缩放仪机构16和第2缩放仪机构17被设定成与屏幕主体12平行、从屏幕主体12的离开间隔距离与固定支柱15大致同样地缩窄为最短,以固定支柱15为大致中心沿左右方向设置。而且,通过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将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固定。
通过该构成,使第1支承部13、第2支承部14、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尽量接近固定支柱15。通过该构成,对于屏幕1而言,从屏幕1的前面侧到背面侧(在屏幕1的前后方向上)实现了薄型化。而且,对屏幕1而言,将图像投影部10前后方向的重量的平衡中心接近固定支柱15。并且,通过在第1支承框体131内部配置弹簧卷绕部件132,在第2支承框体141内部配置螺旋弹簧142,使图像投影部10左右方向的重量的平衡中心与固定支柱15大致一致。
另外,支承脚20由采用了多段连杆机构的脚部21构成。而且,支承脚20具有:在屏幕1的前面侧相对于屏幕主体12向大致垂直方向展开的脚部21A;和通过以固定支柱15为中心向相对脚部21A大致旋转了120°的方向展开,而向屏幕1的背面侧展开的两个脚部21B、21C。通过该三个脚部21,支承脚20将图像投影部10稳定地固定。并且,在将屏幕1设置于墙壁时等,配置在屏幕1的背面侧的脚部21B、21C成为将墙壁和图像投影部10之间的距离缩窄的配置。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1)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具有分割成第1缩放仪机构16和第2缩放仪机构17这两个的构成,以固定支柱15为大致中心,分别设置在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之间。通过该构成,与以往那样的具有第1缩放仪机构和第2缩放仪机构一体构成而由固定支柱保持的缩放仪机构的屏幕相比,增加了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相对于屏幕主体12与固定支柱15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因此,可将屏幕1的重量的平衡中心设定在固定支柱15的支柱方向上,能够取得屏幕1的重量平衡。并且,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将固定支柱加粗而补偿重量平衡等,实现了屏幕1的轻量化。
(2)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而言,一个臂固定部18被固定在固定支柱15上,对配置在固定支柱15侧的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的各自的一个臂部件163、173进行枢轴支承。而且,一个臂滑动部19被支承为沿着固定支柱15滑动自如,对配置在固定支柱15侧的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的各自的另一个臂部件161、171枢轴支承而滑动。通过该构成,与使用两个滑动的构成部,枢轴支承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的各自的双方臂部件161、163、171、173并且构成为可滑动的情况相比,由于由一个滑动的构成部(臂滑动部19)构成,所以可紧凑地构成。并且,由于由一个滑动的构成部(臂滑动部19)构成,将一方的臂部件163、173固定而仅使另一方的臂部件161、171滑动,所以与由两个滑动的构成部构成的情况相比,可使第1缩放仪机构16和第2缩放仪机构17稳定地伸缩。因此,可使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稳定地接近及离开间隔(使屏幕主体12稳定地开闭)。
(3)在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中,第1支承部13具备第1支承部的固定部134和第1支承部的滑动部135,第2支承部14具备第2支承部的固定部144和第2支承部的滑动部145。基于该构成,通过使臂滑动部19滑动,使得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伸缩,使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接近及离开间隔,由此,屏幕主体12被张设而开闭。这样,由于滑动的构成部(第1支承部的滑动部135、第2支承部的滑动部145)分别由一个构成,所以与在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上,分别使用两个滑动的构成部枢轴支承对应的臂部件162、164、172、174,使得能够滑动的情况相比,能够紧凑地构成。并且,由于将滑动的构成部(第1支承部的滑动部135、第2支承部的滑动部145)分别由一个构成,将一方的臂部件164、174固定而仅使另一方的臂部件162、172滑动,所以与将滑动的构成部分别由两个构成的情况相比,可使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稳定地伸缩。因此,可使屏幕主体12稳定地开闭。
(4)在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中,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夹持固定支柱15、与屏幕主体12平行,被设置成将与屏幕主体12的离开间隔距离缩窄。通过该构成,可相对于屏幕主体12使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接近设置。由此,可紧凑且薄地构成屏幕1。而且,第1缩放仪机构16和第2缩放仪机构17与屏幕主体12平行,被设定成从屏幕主体12的离开间隔距离与固定支柱15大致同样地缩窄为最短,以固定支柱15为大致中心沿左右方向设置。基于该构成,通过使屏幕1前后方向的重量的平衡中心接近固定支柱15,可容易地通过固定支柱15取得屏幕1的重量平衡,由于不需要将固定支柱15大型化,所以可实现将屏幕1小型轻量化的构成。
(5)在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中,对于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而言,通过在形成于固定支柱15上的规定位置(第1固定孔1511、第2固定孔1512、第3固定孔1513)处,将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固定,从而将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固定,使得臂滑动部19被固定。而且,在该被固定在各自的位置处的情况下,屏幕主体12展开而形成的投影区域A、B、C,与被投影的图像光的纵横尺寸比对应。由此,由于可容易地展开、设定并固定屏幕主体12,以便确保与使用者所期望的纵横尺寸比对应的投影区域A、B、C,所以,可提高屏幕1的便利性。另外,通过与图像光的纵横尺寸比对应地设定屏幕主体12的投影区域A、B、C,可尽量抑制在屏幕主体12的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残留有多余的空白,能够降低对使用者带来的视觉上的不舒服感。
(6)在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中,具备将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向离开间隔的方向施力的作为施力部的螺旋弹簧142。由此,在将屏幕主体12展开的情况下,可降低使用者的使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离开间隔的力、使臂滑动部19滑动的力等。
(7)在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中,将作为卷绕屏幕主体12的卷绕部的弹簧卷绕部件132设置于第1支承部13,将作为施力部的螺旋弹簧142设置于第2支承部14。因此,可使屏幕1左右方向的重量的平衡中心与固定支柱15大致一致,能够容易地取得重量平衡,可抑制屏幕主体12的左右方向的倾斜。
(8)在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中,螺旋弹簧142被设置在构成第2支承部14的第2支承框体141的内部。由此,在使用者将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伸缩时,不会发生手指等与螺旋弹簧142接触等,可顺利地进行。
(9)在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中,通过施力部由螺旋弹簧142构成,使得制造及组装变得容易。而且,由于是构造单纯的螺旋弹簧142,所以不易发生不良状况,可确保长期的可靠性。
(10)在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中,固定支柱15、及构成第1缩放仪机构16和第2缩放仪机构17的多个臂部件161~164、171~174,由中空柱状的部件形成。因此,可确保固定支柱15与多个臂部件161~164、171~174所需要的刚性力。另外,在使第1缩放仪机构16及第2缩放仪机构17伸缩的情况下(特别是折叠的情况下),与臂部件例如通过将板部件以冲裁加工成形而构成的情况相比,可降低手指等被交叉的臂部件161~164、171~174夹持的危险性。
(11)在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中,构成臂滑动部19的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和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分体形成。因此,在使臂滑动部19滑动、将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固定到固定孔(第1固定孔1511、第2固定孔1512、第3固定孔1513)中的情况下,首先可以仅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滑动而固定,与一体进行的情况相比,由于可使操作力较小,所以可容易地进行。并且,在将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固定之后,可通过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的自重及施力部产生的力,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沿着固定支柱15滑动,与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抵接而固定。通过该构成,可提高臂滑动部19的操作性,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屏幕主体12展开为所期望的投影区域(投影区域A、B、C)的动作。
(12)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通过具备具有三个脚部21(21A、21B、21C)的支承脚20,可以稳定地进行与设置面500抵接、使屏幕1立起对其进行支承的动作。
(13)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将图像投影部10和支承脚20一体化,但由于可使图像投影部10轻量化,并且可使支承脚20小型化,所以可提高屏幕1的可搬性。另外,不需要将图像投影部10向支承脚20组装,可以提高屏幕1的便利性。
(第2实施方式)
图13是从背面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的主要部分时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本实施方式的屏幕2与第1实施方式的屏幕1相比,只是作为施力部的螺旋弹簧148(与第1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142对应)的设置场所不同,其他的部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而且,在图13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部件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下面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屏幕2中,作为施力部的螺旋弹簧148如图13所示,钩挂在构成第2缩放仪机构17的枢轴1712及枢轴1734上。螺旋弹簧148作为拉伸螺旋弹簧而形成,由弹簧主体1481和在弹簧主体1481的两端形成的钩1482构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枢轴1712、1734向背面侧突出形成。并且,螺旋弹簧148在该突出的部分上,钩挂固定有钩1482。通过该螺旋弹簧148的动作,将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向离开间隔的方向施力。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除了与施力部有关系的效果以外,还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并且,关于施力部,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1)对本实施方式的屏幕2而言,将作为施力部的螺旋弹簧148设置于构成第2缩放仪机构17的臂部件(详细而言是臂部件171、174),在将屏幕主体12展开的情况下,可降低使用者所需要的力。
(第3实施方式)
图14是从背面侧观察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的主要部分时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本实施方式的屏幕3与第1实施方式的屏幕1相比,只是作为施力部的螺旋弹簧200(与第1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142对应)的设置场所不同,其他的部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而且,在图14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件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下面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另外,图14图示了固定支柱15、臂滑动部19及臂固定部18,其他的第1缩放仪机构16与第2缩放仪机构17等被省略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的屏幕3中,作为施力部的螺旋弹簧200如图14所示,被设置在构成固定支柱15的第1固定支柱151的内部。螺旋弹簧200作为拉伸螺旋弹簧而形成,由弹簧主体2001和在弹簧主体2001的两端形成的钩2002构成。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固定支柱151的左侧的侧面,沿着第1固定支柱151的延伸方向形成有滑动孔1516。并且,在构成臂滑动部19的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的左侧的侧面,在与滑动孔1516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向内面侧突出的突出部1915。另外,在臂固定部18的下方,在第1固定支柱151上形成有朝向内部突出的突出部1517。
螺旋弹簧200被设置成,将一方的钩2002钩挂在突出部1915上,将另一方的钩2002钩挂在突出部1517。通过该构成,当使臂在固定支柱上滑动的部位191沿着第1固定支柱151滑动时,与之从动,突出部1915沿着滑动孔1516滑动。通过该螺旋弹簧200的动作,将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向离开间隔的方向施力。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除了与施力部有关系的效果以外,还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并且,关于施力部,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1)本实施方式的屏幕3将作为施力部的螺旋弹簧200设置在固定支柱15的内部,在将屏幕主体12展开的情况下,可降低使用者所需要的力。
另外,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施加各种的变更或改良等来实施本发明。下面对变形例进行叙述。
(变形例1)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第1缩放仪机构16和第2缩放仪机构17被设定成与屏幕主体12平行,从屏幕主体12的离开间隔距离与固定支柱15大致同样地缩窄为最短,以固定支柱15为大致中心沿左右方向设置。但是,不限于此,为了取得图像投影部10的重量的平衡,也可将第1缩放仪机构16和第2缩放仪机构17设置成与屏幕主体12平行,在固定支柱15的左右方向上,使从屏幕主体12的离开间隔距离与固定支柱15不同。这样,通过分割成第1缩放仪机构16和第2缩放仪机构17,提高了与为了取得图像投影部10前后方向的平衡的配置有关的自由度。
(变形例2)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固定在第1固定孔1511、第2固定孔1512、第3固定孔1513中,使屏幕主体12展开而形成的投影区域A、B、C与被投影的图像光的纵横尺寸比(“4∶3”、“16∶10”、“16∶9”)对应。但是,投影区域并不限定这三个,也可以与其他的图像光的纵横尺寸比对应。该情况下,形成与其他的图像光的纵横尺寸比对应的固定孔,能够固定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
(变形例3)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192,被固定于使在屏幕主体12上形成的投影区域A、B、C的纵横尺寸比与被投影的图像光的纵横尺寸比对应的位置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与被投影的图像光的纵横尺寸比无关系地在任意的位置处固定。
(变形例4)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施力部的螺旋弹簧142设置在第2支承部14上。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设置在第1支承部13上。另外,还可设置在第1支承部13及第2支承部14两方上。
(变形例5)在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施力部的螺旋弹簧148设置在第2缩放仪机构17的臂部件上。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设置在构成第1缩放仪机构16的臂部件上。
(变形例6)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将作为施力部的螺旋弹簧142、148、200构成为拉伸螺旋弹簧,但也可构成为压缩螺旋弹簧。
(变形例7)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施力部使用了螺旋弹簧142、148、200。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由螺旋弹簧以外的弹性部件构成。

Claims (12)

1.一种屏幕,其特征在于,具备:
屏幕主体,其具有挠性,被投影图像光;
固定支柱,其被配置在中央部;
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被配置在所述固定支柱的左右,在它们之间支承所述屏幕主体,在一方中具有卷绕所述屏幕主体的卷绕部;
第1缩放仪机构及第2缩放仪机构,分别具有交叉连结的第1、第2臂部件,被设置成在所述固定支柱和所述第1支承部之间、及所述固定支柱和所述第2支承部之间可伸缩;
臂固定部,将所述第1缩放仪机构的第1臂部件、和所述第2缩放仪机构的第1臂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柱在上下方向上固定支承并且枢轴支承;和
臂滑动部,将所述第1缩放仪机构的第2臂部件、和所述第2缩放仪机构的第2所述臂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柱支承为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并且枢轴支承;
通过所述臂滑动部滑动,所述第1缩放仪机构及所述第2缩放仪机构伸缩,使所述第1支承部及所述第2支承部接近及离开间隔,
并具备对所述第1支承部及所述第2支承部向离开间隔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支承部具备:将所述第1缩放仪机构的第1臂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支承部在上下方向上固定支承并且枢轴支承的第1支承部的固定部;和将所述第1缩放仪机构的第2臂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支承部支承为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并且枢轴支承的第1支承部的滑动部;
所述第2支承部具备:将所述第2缩放仪机构的第1臂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支承部在上下方向上固定支承并且枢轴支承的第2支承部的固定部;和将所述第2缩放仪机构的第2臂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支承部支承为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并且枢轴支承的第2支承部的滑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滑动部具备可在所述固定支柱的规定的位置处固定的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通过在所述规定的位置处固定所述臂滑动部,来使在所述屏幕主体形成的投影区域的纵横尺寸比,与被投影的所述图像光的纵横尺寸比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滑动部将所述使臂固定在固定支柱上的部位作为分体而具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被设置于所述第1支承部及所述第2支承部的至少一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被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被设置于所述第1缩放仪机构及所述第2缩放仪机构的至少一方的所述臂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由螺旋弹簧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柱、及构成所述第1缩放仪机构和所述第2缩放仪机构的所述多个臂部件,由中空柱状的部件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承脚,该支承脚与所述固定支柱连接而使该屏幕立起对其进行支承,并具有与设置该屏幕的设置面抵接的多个脚部。
12.一种屏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屏幕;
固定支柱,其被配置在中央;
左侧可动支柱及右侧可动支柱,被配置在上述固定支柱的左右,在它们之间张设上述屏幕,在一方中具有上述屏幕的卷绕收纳部;
由多个杆构成的缩放仪机构,在左端支承上述左侧可动支柱,在右端支承上述右侧可动支柱,中央部被上述固定支柱保持为可滑动,沿左右方向伸缩;和
施力部,为了使上述缩放仪机构沿上述左右方向伸缩而对该缩放仪机构施力;
上述施力部被设置在与具备上述卷绕收纳部的左右任意一个可动支柱相反侧的可动支柱中。
CN2009101402097A 2008-07-09 2009-07-07 屏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55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78724 2008-07-09
JP2008178724 2008-07-09
JP2008178724A JP2010019953A (ja) 2008-07-09 2008-07-09 スクリー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5517A CN101625517A (zh) 2010-01-13
CN101625517B true CN101625517B (zh) 2012-05-30

Family

ID=41504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020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5517B (zh) 2008-07-09 2009-07-07 屏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52801B2 (zh)
JP (1) JP2010019953A (zh)
CN (1) CN1016255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69288A (ja) * 2007-09-11 2009-04-02 Seiko Epson Corp スクリーン
US8654519B2 (en) * 2007-11-21 2014-02-18 Creator Technology B.V.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flexible display
JP2011186286A (ja) * 2010-03-10 2011-09-22 Seiko Epson Corp スクリーン装置
JP2012053378A (ja) * 2010-09-03 2012-03-15 Seiko Epson Corp スクリーン装置
JP5678696B2 (ja) * 2011-01-31 2015-03-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バー開閉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53327B1 (en) * 2011-05-26 2015-02-10 iBlaidZ, Inc. Self-winding membrane device
US8976110B2 (en) * 2011-10-27 2015-03-10 Tobii Technology Ab Power management in an eye-tracking system
US8526109B1 (en) * 2012-06-29 2013-09-03 Elite Screens Taiwan Co., Ltd. Portable projection screen device
CN104076590B (zh) * 2013-07-18 2015-07-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微投显示装置及可调节的显示屏幕
US9389497B2 (en) * 2013-07-18 2016-07-12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icro-projection-display devices and adjustable display screens
US9261903B1 (en) 2013-09-06 2016-02-16 Yemane Gedde Retractable monitor computer assembly
FR3010624B1 (fr) * 2013-09-13 2015-09-25 Ct Hospitalier Universitaire De Poitiers Procede et systeme de cartographie, procede et systeme d'evaluation de l'efficacite d'une stimulation medullaire
TWI608328B (zh) * 2013-10-24 2017-12-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WO2016154481A1 (en) * 2015-03-26 2016-09-29 Arovia, Inc. Spontaneous pop-up display device
US9772657B2 (en) * 2015-04-30 2017-09-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ollable display device
USD807844S1 (en) * 2015-08-05 2018-01-16 Lg Electronics Inc. Television receiver with rollable display
JP7054386B2 (ja) * 2015-10-21 2022-04-13 アロヴィア,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改良された自発的ポップ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機器
JP2017093478A (ja) * 2015-11-18 2017-06-01 三鷹光器株式会社 手術用立体観察装置
EP3627279B1 (en) * 2015-11-27 2023-05-10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CN105842975B (zh) * 2016-06-02 2017-12-08 潘爱松 一种立式投影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5207B2 (ja) * 1997-09-05 2003-03-10 泉株式会社 可搬式スクリーン
WO2004114259A2 (en) * 2003-06-23 2004-12-29 Simon Richard Danie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extendible screen
US7623290B2 (en) 2006-02-14 2009-11-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ortable screen assemblies for projectors
US7619814B2 (en) 2006-02-14 2009-11-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ortable projection screen assembly
US7612938B2 (en) 2006-02-14 2009-11-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ortable projection screen assembly
JP2007219279A (ja) 2006-02-17 2007-08-30 Sony Corp スクリーン装置
JP2009069288A (ja) * 2007-09-11 2009-04-02 Seiko Epson Corp スクリー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19953A (ja) 2010-01-28
CN101625517A (zh) 2010-01-13
US20100007950A1 (en) 2010-01-14
US7952801B2 (en) 2011-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5517B (zh) 屏幕
US930765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201434963Y (zh) 移动式投影屏装置及其所用伸缩支柱和操作工具
US8274737B2 (en) Retractable frame of projection screen
CN102162324B (zh) 引入装置
CN110010007A (zh) 柔性显示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07404101B (zh) 供电装置
CN105398328B (zh) 用于调节机动车辆上的冷却空气的装置
CN107002438A (zh) 推出装置以及包括家具和推出装置的组合系统
CN110599907A (zh)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3069473A (zh) 卷绕式柔性显示装置
CN104464529A (zh) 具有引导部件的柔性显示装置
KR20070018401A (ko)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스탠드
CN102224310A (zh) 遮篷
CN102103317A (zh) 投影屏装置
CN203293870U (zh) 天窗装置
CN103317999A (zh) 遮阳装置
CN113794792B (zh) 电子设备
JP2011139017A (ja) スライド式電子装置
CN109155116A (zh) 显示器支架
US10518679B2 (en) Headrest assembly
CN101849075A (zh) 一种铰链
JPH08216594A (ja) 教育用ボード
CN110803119A (zh) 带显示装置的座椅扶手及座椅
JP2013197765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筐体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