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0323A - 液晶显示器外壳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器外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20323A CN101620323A CN200810133007A CN200810133007A CN101620323A CN 101620323 A CN101620323 A CN 101620323A CN 200810133007 A CN200810133007 A CN 200810133007A CN 200810133007 A CN200810133007 A CN 200810133007A CN 101620323 A CN101620323 A CN 1016203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e
- lcd
- idol
- blade
- depressed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CD外壳。该LCD外壳具有多个板型罩壳、形成在罩壳之一上的第一偶接部、以及形成在另一罩壳上的第二偶接部,第二偶接部构造成与第一偶接部接合。即,该LCD外壳构造为包括能够可分离地彼此连接的多个罩壳。从而,可以稳定地制造LCD外壳而不必考虑液晶面板的尺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LCD)外壳,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被高效率地制造并装配在使用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的LCD中的LCD外壳。
背景技术
通常,液晶显示器(LCD)作为一种显示器件,其将电压施加于特定分子排列的液晶以转变其分子排列,并将根据分子排列发光的液晶盒的光学特性,诸如双折射、光学线性、二向色性、以及光学散射特性,的变化转变成视觉变化。换句话说,LCD是一种通过液晶盒来利用光调制的显示器件。
而且,LCD不是能够自发光的显示器件,这不同于阴极射线管(CRT)。因此,需要将另外的光源安装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以在视觉上表现图像。背光单元通常被用作LCD的光源。
如图1所示,LCD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面板2、用于保护液晶面板2的前沿的LCD外壳4、安装在液晶面板2的底部以提供光的背光单元6、以及用于容纳背光单元6的LCD外壳8。
同时,近些年,LCD的液晶面板2的尺寸已经增大到100英寸或以上。由于该原因,还需要增大用于支撑液晶面板2的LCD外壳4和8的尺寸。
然而,现有技术具有以下问题。
LCD外壳是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压制制造。当液晶面板的尺寸增大至100英寸或以上时,LCD外壳可能被扭曲和/或弯曲。而且,很难运输大尺寸的液晶显示面板。此外,需要大幅度地增大压制机的尺寸。因此,很难制造LCD外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LCD外壳,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必考虑液晶面板的尺寸而被稳定地制造的LCD外壳。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部分地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被阐述,并且部分地通过分析以下内容而使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详细指出的结构而实现并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所概括并广泛描述的,本发明的LCD外壳包括多个板形罩壳、形成在罩壳之一上的第一偶接部、以及形成在另一罩壳上的第二偶接部,该第二偶接部构造成与第一偶接部接合。
所述的另一罩壳是指与所述的罩壳之一相对应的罩壳。
优选地,该第一偶接部包括突出的插入叶片,并且第二偶接部包括插入叶片能插入其中并被固定的狭缝。
优选地,该狭缝被限定在各自的罩壳和凹陷部之间,该凹陷部是通过将各自的罩壳的一部分在其一侧切割并形成为阶梯型而形成的。
优选地,该凹陷部的深度与各自罩壳的厚度和插入叶片的厚度之和相等。
优选地,该凹陷部或插入叶片具有突起,并且该插入叶片或凹陷部具有凹槽。
优选地,该罩壳之一具有定位突起并且另一罩壳具有定位凹槽,该定位突起和定位凹槽形成为在罩壳之间的界面处彼此接合。
优选地,该凹陷部的宽度大于插入叶片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具有上述构造的LCD外壳中,该LCD外壳构造为包括能够可分离地彼此相连的多个罩壳。从而,本发明是具有优势的,这是由于该LCD外壳能够被稳定地制造而不必考虑液晶面板的尺寸。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前面的一般描述和后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是用来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发明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包括在该申请中并构成该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通常LCD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用于如图1所示LCD中的常规LCD外壳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用于如图1所示LCD中的LCD外壳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5是图4的后视图;
图6A和6B是沿图4的线I-I’和A-A’的侧面剖面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LCD外壳的结构的平面图;以及
图8是示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LCD外壳的结构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在所有地方,相同的附图标记将在全部附图中用于指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LCD外壳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首先,提供用于LCD中的LCD外壳10。该LCD外壳10用于保护位于LCD的背面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背光单元。这些电子设备用于运行安装在如图1所示LCD的前部的液晶面板。特别是,LCD外壳10用于保护LCD的背面,这是由于液晶面板从LCD外壳10的前部暴露出来。
LCD外壳10可以包括能够彼此偶接的多个罩壳。例如,如图3所示,LCD外壳10包括两个罩壳20和30。
罩壳20和30包括形成LCD背面的板型平面部20a和30a、从平面部20a和30a的边沿弯曲至预定的高度以形成LCD的侧边的弯曲部20b和30b。该弯曲部20b和30b偶接到LCD的前面板。该罩壳20和30可以是由固体材料制成。例如,该罩壳20和30是由金属制成。
该罩壳20和30具有偶接部22和32,通过该偶接部22和32,罩壳20和30彼此偶接。具体地,偶接部22和32被构造为互补结构,其中,一个罩壳20或30偶接至另一罩壳30或20。
为了便于描述,一个罩壳被称作第一罩壳20,并且形成在第一罩壳20上的偶接部被称作第一偶接部22。而且,偶接到第一罩壳20的另一罩壳被称作第二罩壳30,并且形成在第二罩壳30上的偶接部被称作第二偶接部32。
第一偶接部22和第二偶接部32可以构造成任何可能的结构,只要第一偶接部22和第二偶接部32彼此接合以牢固地偶接各自的罩壳20和30即可。例如,第一罩壳20和第二罩壳30可以彼此部分地重叠,然后第一罩壳20和第二罩壳30可以通过另外的偶接部件,例如铆钉、螺钉、粘合剂、焊接部件等,彼此固定。
另一方面,罩壳20和30可以构造为彼此接合而不使用另外的偶接部件的结构。罩壳20和30可以通过各种结构彼此接合。例如,罩壳20和30可以如图3所示彼此接合。
第一偶接部22包括从第一罩壳20的平面部20a延伸出预定长度的插入叶片24。该插入叶片24插入到构成第二罩壳30的第二偶接部32的狭缝34中,由此第一罩壳20偶接到第二罩壳30。
插入叶片24从第一罩壳20的平面部20a延伸出来。插入叶片24的厚度与第一罩壳20的厚度相同。因此,插入叶片24显示出预定的强度,同时第一罩壳20避免由于具有插入叶片24而导致的不必要的加厚。
而且,插入叶片24可以呈阶梯状形成预定的高度。因此,当第一罩壳20的插入叶片24插入到以下将详细描述的第二罩壳30的狭缝34中,从而形成LCD外壳10时,LCD外壳10可以在其一侧最低程度地形成突起或凹陷。
具体地,如图6A所示,插入叶片24按照第二罩壳30的厚度形成阶梯状。从而,如图4所示,当第一罩壳20的插入叶片24插入到第二罩壳30的狭缝34中时,LCD外壳10的凹-凸结构在从一侧观察LCD外壳10时被最小化。
狭缝34形成在第二罩壳30上。狭缝34是插入叶片24可以插入其中的一个间隙。该插入叶片22插入到狭缝34中,由此第一罩壳20被偶接到第二罩壳30。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狭缝34。如图6A所示,第二罩壳30的平面部30a的一部分被压制到预定的深度以形成凹陷部36。即,凹陷部36是通过切割并压制与第二罩壳30的边沿间隔预定距离的区域而形成。当从其侧面观察第二罩壳时,在第二罩壳30和凹陷部36之间限定出一预定间隙。该间隙看起来是狭缝形。因此,在本发明中,该间隙被称作狭缝34。
优选地,凹陷部36被压制成具有第二罩壳30的厚度和第一罩壳20的厚度之和。在这种情形下,插入叶片24被稳定地固定在由凹陷部365限定的狭缝34中,而不会移动。
而且优选地,第二罩壳30的凹陷部36和第二罩壳30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应当至少小于第一罩壳20的插入叶片24的长度。在这种情形下,插入叶片24被扣紧在凹陷部36中,由此,插入叶片24被稳定地支撑在由凹陷部36限定的狭缝34中。
更优地,需要插入叶片24的长度大于第二罩壳30的凹陷部36和第二罩壳30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即,如图6A所示,插入叶片24插入到并支撑在狭缝34中,从而更牢固地实现第一罩壳20和第二罩壳30之间的偶接。
同时,多个第一偶接部22和多个第二偶接部32可以形成在各个罩壳20和30上。即,可以提供多对插入叶片24和狭缝34以牢固地使第一罩壳20和第二罩壳30彼此偶接。
例如,如图3和4所示,第一罩壳20可以具有交替设置的多个插入叶片24和多个狭缝26,并且第二罩壳30可以具有交替设置的多个狭缝34和多个插入叶片38。第二罩壳的狭缝34和插入叶片38对应于第一罩壳20的插入叶片24和狭缝26。从而,更牢固地实现第一罩壳20和第二罩壳30之间的偶接。
同时,如图3所示,可以按照Z字形方式设置第一罩壳20的插入叶片24和狭缝26。从而,更牢固地实现第一罩壳20和第二罩壳30之间的偶接。
而且,如图6B所示,狭缝26可以形成为相对于插入叶片24在侧向上具有预定间距W。当狭缝26的尺寸与插入叶片24相同时,插入叶片24不容易插入到狭缝26中。当狭缝26构造为如图6B所示的结构时,叶片24能够容易地插入到狭缝26中。
而且,如图8所示,第一罩壳20和第二罩壳30可以分别具有定位凹槽29和定位突起39。定位突起39可以从罩壳上突出并与罩壳处于相同平面上,并且定位凹槽29可以被压制在罩壳上并与罩壳处于相同平面上。
定位突起39和定位凹槽29可以形成为在第一罩壳20和第二罩壳30之间的界面处彼此接合。如图8所示,定位突起39和定位凹槽29彼此接合以防止第一罩壳20和第二罩壳30彼此产生相对移动。
如前所述,当狭缝26构造为相对于插入叶片24具有预定间距W时,第一罩壳20和第二罩壳30可能彼此发生相对移动。此时,通过提供定位突起39和定位凹槽29而防止第一罩壳20和第二罩壳30彼此发生相对移动。
以下,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有上述构造的LCD外壳的实施。
制造罩壳20和30,然后将其彼此偶接以构成LCD外壳。为此,首先设置第一罩壳20和第二罩壳30以使第一和第二罩壳20和30的偶接部22和32彼此相对。
在设置第一罩壳20和第二罩壳30以使第一和第二罩壳20和30的偶接部22和32彼此相对之后,将第一罩壳20和第二罩壳30彼此相向移动。从而,第一罩壳20的第一偶接部22偶接到第二罩壳30的第二偶接部32上。
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第一偶接部22和第二偶接部32之间的偶接。如图3和4所示,第一偶接部22和第二偶接部32包括多个插入叶片24和38以及多个狭缝26和34。插入叶片24和38分别对应于狭缝34和26。
为了便于描述,下面将描述插入叶片和对应的狭缝之间的偶接。首先,将插入叶片24朝向对应的凹陷部36移动。从而,使插入叶片24接触到罩壳30的边沿。此时,插入叶片24在第二罩壳30上滑动而不会碰撞,同时,插入叶片与第二罩壳30形成面接触,这是由于插入叶片24相对于第一罩壳20呈阶梯状。
当第一罩壳20在第一罩壳20与第二罩壳30偶接的方向上持续移动时,第一罩壳20的插入叶片24插入到限定在凹陷部36和第二罩壳30之间的间隙,即,狭缝34中。
当插入叶片24插入到狭缝34中时,插入叶片24的一侧与凹陷部36形成面接触,而插入叶片24的另一侧与第二罩壳30形成面接触,从而防止插入叶片24在狭缝34中移动。
同时,插入叶片24和38以及狭缝26和34按照Z字形方式或者按照多数个方式形成在各个罩壳20和30上。从而,更牢固地实现第一罩壳20和第二罩壳30之间的偶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对本发明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形而不会超出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而,如果这些修改和变形落入本申请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时,这些修改和变形也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在各个插入叶片24和38的面向对应的凹陷部28和36之一的一侧上提供至少一个突起a,并且在对应的凹陷部28和36之一上提供至少一个凹槽b,反之亦然。
而且,在前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保护LCD的背面的LCD外壳10。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偶接结构自然也可以被应用于用来保护LCD的前部的LCD外壳4(见图1)上。
从上述描述中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本发明的LCD外壳具有以下效果。
将LCD外壳构造为包括能够可分离地彼此连接的多个罩壳。从而,本发明具有能够稳定地制造LCD外壳而不必考虑液晶面板的尺寸的效果。
此外,即使当LCD外壳是大尺寸时,本发明也具有防止LCD外壳被扭曲和/或弯曲的效果。而且,本发明具有易于运输LCD外壳和不需要增大压制机的尺寸的效果。因此,由于降低了缺陷LCD的比率,本发明具有能提高产率且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LCD外壳,包括:
多个板型罩壳;
形成在罩壳之一上的第一偶接部;以及
形成在另一罩壳上的第二偶接部,该第二偶接部构造成与第一偶接部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外壳,其特征在于,
第一偶接部包括突出的插入叶片;以及
第二偶接部包括插入叶片能插入到其中并被固定的狭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D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被限定在各自的罩壳和凹陷部之间,该凹陷部是通过将各自罩壳的一部分在其一侧切割并形成为阶梯形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CD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深度与各自罩壳的厚度和插入叶片的厚度之和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任一项所述的LCD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或插入叶片具有突起,并且所述插入叶片或凹陷部具有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4之任一项所述的LCD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之一具有定位突起并且另一罩壳具有定位凹槽,该定位突起和定位凹槽形成为在罩壳之间的界面处彼此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CD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宽度大于插入叶片的宽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33007A CN101620323A (zh) | 2008-07-04 | 2008-07-04 | 液晶显示器外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33007A CN101620323A (zh) | 2008-07-04 | 2008-07-04 | 液晶显示器外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20323A true CN101620323A (zh) | 2010-01-06 |
Family
ID=41513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33007A Pending CN101620323A (zh) | 2008-07-04 | 2008-07-04 | 液晶显示器外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2032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9109A (zh) * | 2014-09-25 | 2015-01-07 |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后壳和显示装置 |
-
2008
- 2008-07-04 CN CN200810133007A patent/CN10162032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9109A (zh) * | 2014-09-25 | 2015-01-07 |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后壳和显示装置 |
CN104269109B (zh) * | 2014-09-25 | 2017-02-15 |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后壳和显示装置 |
US9936592B2 (en) | 2014-09-25 | 2018-04-03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Rear housing of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20064349A1 (en) | Angled optical connector mounting assembly | |
DE202011108500U1 (de) | Anzeigevorrichtung | |
CN102207639A (zh) |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块保护衬垫及该设备的组装方法 | |
CN207833848U (zh) | 显示模块及显示装置 | |
EP4221163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1620323A (zh) | 液晶显示器外壳 | |
CN105842913B (zh) | 显示装置 | |
US9223338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8801471B2 (en) | USB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2341639A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JP2015219387A (ja) | 表示装置 | |
US8747139B2 (en) | Auxiliary fitting having a laminate terminal fitting with an assembling portion having interlocking portions | |
EP1981322A2 (en) | Standing board fixing structure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apparatus | |
KR100480822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 |
WO2019174112A1 (zh) | 用于显示组件的玻璃盖板以及显示组件、终端 | |
US6760083B2 (en) | Metal backing plate structure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 |
KR20030054764A (ko) | 액정표시장치용 프레임 | |
CN100477895C (zh) | 具有凸物结构框架的平面显示器 | |
CN214042150U (zh) | 一种显示器 | |
JP2012058611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212555836U (zh) | 显示屏后盖的滑推式装配结构 | |
CN103472599B (zh) | 显示装置 | |
CN104269109B (zh) | 一种显示装置后壳和显示装置 | |
CN100485480C (zh) | 背光组件 | |
US20130128144A1 (en) |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10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