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7812A - 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7812A
CN101597812A CNA2008101144137A CN200810114413A CN101597812A CN 101597812 A CN101597812 A CN 101597812A CN A2008101144137 A CNA2008101144137 A CN A2008101144137A CN 200810114413 A CN200810114413 A CN 200810114413A CN 101597812 A CN101597812 A CN 101597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ino
electrostatic spinning
ester
acid ester
forming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144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晴
林益军
薛立伟
刘华
金日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A2008101144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978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97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7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属于材料静电纺丝领域。目前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的研究多集中于材料改性方面,对材料成型及表面微区结构关注较少。本发明通过将氨基酸酯与聚二氯磷腈反应,制得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而后将其配制成均一溶液进行电纺,工艺参数为:溶液浓度5-25%、操作电压8-30kV、接收距离5-30cm、环境温度15-30℃、溶液流速0.8-3.2ml/h,针头内径0.37-0.91mm。本发明通过选用不同组成和比例的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制备出亲水性、疏水性、两亲性等性能迥异,甚至相反的超细纤维;通过调节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可设计纤维的直径大小、分布范围以及亲/疏水程度。

Description

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的静电纺丝领域,特别涉及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出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日益对材料的强度、模量,是否对环境友好等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膦腈聚合物作为一大类半无机态的柔性高分子,拥有其他无机聚合物结构和功能上无可比拟的多样性,在生物、医药、材料等众多领域逐步表现出优良的应用前景。当前,美、英、法、日等十五个国家相继开展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细胞亲和性等,近年来在生物医药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临床实验表明此类聚合物能够作为植入材料、药物控释载体及组织工程支架,有望解决21世纪生物医用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等关键问题。
目前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材料的杂化改性,对其表面进行生物分子的自组装修饰及药物附载等生物应用方面,对材料的成型以及表面微区结构关注得相对较少,而事实上,材料的成型是关系到材料应用的重要环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适用性强、工艺成熟、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制备的纳米纤维无纺布具有活性高、比表面积大、纤维粗细跨度大、长径比大等优点。
本发明通过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操作手段,选用不同侧基组成的聚膦腈,可显著调节纤维表面的亲水/疏水结构,拓宽其应用范围。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氨基酸酯盐酸盐加入经干燥去水后的惰性有机溶剂中,脱盐得到氨基酸酯;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氨基酸酯,于0℃下缓慢滴加到溶有线形聚二氯磷腈的惰性有机溶剂中,反应4-6小时,再于室温下继续反应24-72小时后,升温至40-66℃反应0-6小时,制得特性粘度为0.8-3.2dl/g的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其中,氨基酸酯与线形聚二氯磷腈的摩尔比为2-6∶1,聚二氯磷腈与惰性有机溶剂的用量关系为1g∶20-40ml;
3)将步骤2)制备的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浓度为5-25%的澄清透明的均一溶液,将均一溶液静电纺丝成型,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参数为:操作电压8-30kv、接收距离5-30cm、环境温度15-30℃、溶液流速0.8-3.2ml/h,针头内径0.37-0.91mm。
其中,步骤1)和2)中所述的惰性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氯仿或苯。
步骤1)和2)中所述的氨基酸酯为甘氨酸酯、丙氨酸酯、苯丙氨酸酯或亮氨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甘氨酸酯为甘氨酸甲酯、甘氨酸乙酯、甘氨酸丙酯或甘氨酸丁酯;所述的丙氨酸酯为丙氨酸甲酯、丙氨酸乙酯、丙氨酸丙酯或丙氨酸丁酯;所述的苯丙氨酸酯为苯丙氨酸甲酯、苯丙氨酸乙酯、苯丙氨酸丙酯或苯丙氨酸丁酯;所述的亮氨酸酯为亮氨酸甲酯、亮氨酸乙酯、亮氨酸丙酯或亮氨酸丁酯。
因体积位阻效应大小的不同,甘氨酸酯、丙氨酸酯、苯丙氨酸酯和亮氨酸酯单取代聚膦腈中各氨基酸酯取代的最大比例分别为100%、85%、70%和70%,因此当步骤2)中采用丙氨酸酯、苯丙氨酸酯或亮氨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线形聚二氯磷腈反应时,未能完全反应的P-Cl键,需采用甘氨酸酯、咪唑或甲胺进行最后取代。
步骤3)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三氟乙醇、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氯仿、二氧六环、苯、N、N-二甲基甲酰胺或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优选三氟乙醇、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或氯仿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当步骤2)中采用丙氨酸乙酯和甘氨酸乙酯与线形聚二氯磷腈反应时,步骤3)中将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解于四氢呋喃中得到浓度为15%的澄清透明的均一溶液,将均一溶液静电纺丝成型,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参数为:静电压10-16kv、接收距离10cm、环境温度25℃、流速0.8ml/h、针头内径0.91mm。所述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的特性粘度为0.96dl/g。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系列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材料的具体方法,并提供了纳米尺度的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超细纤维的静电纺丝成型工艺。
2)本发明根据实际需要,通过选用不同组成和比例的氨基酸酯取代的聚膦腈,制备出亲水性、疏水性,两亲性或可生物降解型等性能迥异,甚至相反的超细纤维;通过调节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可设计纤维的直径大小、分布范围,以及纤维的亲/疏水程度,从而为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的生物学应用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附图说明
图1、静电纺丝设备示意图。
图2、实施例3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电纺纤维接触角照片。
图3、实施例7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电纺纤维扫描电镜照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使用的聚二氯磷腈通过将六氯环三磷腈于260℃下反应48小时,热解开环制得。
实施例1
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的静电纺丝成型
1)将0.35摩尔严格干燥的丙氨酸乙酯盐酸盐与等摩尔量的三乙胺加入到100ml四氢呋喃溶液中,加热至66℃回流10小时,冷却后抽滤掉生成的三乙胺盐酸盐,获得丙氨酸乙酯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丙氨酸乙酯溶液与0.15摩尔三乙胺在0℃下缓慢滴加到溶有0.076摩尔聚二氯磷腈的350ml四氢呋喃溶液中,氩气保护反应5小时,然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72小时,最后升温至50℃进一步反应9小时;
3)将0.15摩尔甘氨酸乙酯盐酸盐与0.15摩尔三乙胺在60ml四氢呋喃溶液中加热至66℃回流10小时,冷却过滤后制得甘氨酸乙酯的四氢呋喃溶液;
4)将步骤3)制备的甘氨酸乙酯的四氢呋喃溶液与0.15摩尔三乙胺在0℃下滴加到步骤2)的反应体系中,氩气保护反应5小时,并在室温下继续反应20小时,最后将反应物用G3砂芯漏斗滤去不溶盐并旋蒸掉残留的四氢呋喃和三乙胺,得到无色粘稠状液体,将粘稠液体依次缓慢滴入到石油醚(bp.30-60℃)和去离子水中(3X),分别沉淀两次,获得无色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将其置于真空烘箱中30℃下减压干燥24小时待用,测得特性粘度为0.96dl/g;
5)将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得到15%的均一溶液,将均一溶液注入到10ml玻璃注射器中,以12号针头(内径0.91mm)针尖磨平后作为喷丝头,将铝箔蒙于直径为50mm的圆形铁板上作为接收器,进行纺丝成型制得纳米纤维,电纺丝参数为:静电压16kv、接收距离10cm、流速0.8ml/h、环境温度25℃。电纺结束后将纤维无纺布连同铝箔从接收铁板上取下,置于真空烘箱中,30℃下减压干燥24小时,使溶剂完全挥发。
将制得的纳米纤维水平贴附于光洁载玻片上,滴加约0.05ml去离子水,测得接触角为119.1°。测得纤维的平均直径为0.367um,直径分布范围较宽。
实施例2
甘氨酸乙酯单取代聚膦腈的静电纺丝成型
1)将0.4摩尔严格干燥的甘氨酸乙酯盐酸盐和等物质的量的三乙胺在120ml四氢呋喃溶液中,加热至66℃回流10小时,冷却后抽滤掉生成的三乙胺盐酸盐得到甘氨酸乙酯的四氢呋喃溶液;
2)将步骤1)制备的甘氨酸乙酯的四氢呋喃溶液与0.2摩尔三乙胺在0℃下缓慢滴加到溶有0.1摩尔聚二氯磷腈的450ml四氢呋喃溶液中,氩气保护反应5小时,然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24小时,最后将反应物用G3砂芯漏斗滤去不溶盐,并旋蒸掉残留的四氢呋喃和三乙胺得到无色粘稠状液体,将粘稠液体依次缓慢滴加到石油醚(bp.30-60℃)和去离子水中(3X),分别沉淀两次,得到白色甘氨酸乙酯单取代膦腈,将其剪碎后于30℃下减压烘干待用;
3)将步骤2)制备的甘氨酸乙酯单取代聚膦腈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得到15%的均一溶液,将均一溶液注入到10ml玻璃注射器中,以12号针头(内径0.91mm)针尖磨平后作为喷丝头,将铝箔蒙于直径为50mm的圆形铁板上作为接收器,进行纺丝成型制得纳米纤维,电纺丝参数为:静电压16kv、接收距离10cm、流速0.8ml/h、环境温度25℃。电纺结束后将纤维无纺布连同铝箔从接收铁板上取下,置于真空烘箱中,30℃下减压干燥24小时,使溶剂完全挥发。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于氯仿溶剂中得到15%的均一溶液,采用与实施例1步骤5)相同的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将均一溶液制成纳米纤维。
测得纳米纤维的接触角为120.2°,如图2所示。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于二氯甲烷溶剂中得到15%的均一溶液,采用与实施例1步骤5)相同的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将均一溶液制成纳米纤维。
测得纳米纤维的接触角为111.2°。
实施例5
将实施例1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于三氟乙醇溶剂中得到15%的均一溶液,采用与实施例1步骤5)相同的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将均一溶液制成纳米纤维。
测得纳米纤维的接触角为102.2°。
实施例6
将实施例1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得到15%的均一溶液,将均一溶液制成纳米纤维,除电压设置为8kv,其他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参数同实施例1步骤5)。
实施例7
将实施例1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得到15%的均一溶液,将均一溶液制成纳米纤维,除电压设置为10kv,其他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参数同实施例1步骤5)。
测得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0.309um,直径分布范围较窄,如图3所示。
实施例8
将实施例1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得到15%的均一溶液,将均一溶液制成纳米纤维,除电压设置为30kv,其他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参数同实施例1步骤5)。
实施例9
将实施例1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得到25%的均一溶液,采用与实施例1步骤5)相同的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将均一溶液制成纳米纤维。
实施例10
将实施例1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得到5%的均一溶液,采用与实施例1步骤5)相同的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将均一溶液制成纳米纤维。
实施例11
将实施例1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得到15%的均一溶液,将均一溶液制成纳米纤维,除环境温度设定为15℃,其他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参数同实施例1步骤5)。
实施例12
将实施例1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得到15%的均一溶液,将均一溶液制成纳米纤维,除环境温度设定为30℃,其他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参数同实施例1步骤5)。
实施例13
将实施例1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得到15%的均一溶液,将均一溶液制成纳米纤维,除接收距离设定为5cm,其他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参数同实施例1步骤5)。
实施例14
将实施例1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得到15%的均一溶液,将均一溶液制成纳米纤维,除接收距离设定为30cm,其他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参数同实施例1步骤5)。
实施例15
将实施例1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得到15%的均一溶液,将均一溶液制成纳米纤维,除溶液流速设定为3.2ml/h外,其他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参数同实施例1步骤5)。
实施例16
将实施例1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得到15%的均一溶液,将均一溶液制成纳米纤维,除针头内径设定为0.37mm外,其他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参数同实施例1步骤5)。
对比例
将实施例1步骤4)制备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解于四氢呋喃溶剂中,获得5%的均一溶液,超声去除气泡后流涎到洁净载玻片上,自然状态下使溶剂完全挥发,得到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的平面膜,检测其接触角为100.3°,属于稍疏水状态。

Claims (9)

1、一种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氨基酸酯盐酸盐加入经干燥去水后的惰性有机溶剂中,脱盐得到氨基酸酯;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氨基酸酯,于0℃下缓慢滴加到溶解有线形聚二氯磷腈的惰性有机溶剂中,氩气保护条件下反应4-6小时,再于室温下继续反应24-72小时后,升温至40-66℃反应0-6小时,制得特性粘度为0.8-3.2dl/g的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其中,氨基酸酯与线形聚二氯磷腈的摩尔比为2-6∶1,聚二氯磷腈与惰性有机溶剂的用量关系为1g∶20-40ml;
3)将步骤2)制备的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浓度为5-25%的澄清透明均一溶液,将均一溶液静电纺丝成型,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参数为:操作电压8-30kv、接收距离5-30cm、环境温度15-30℃、溶液流速0.8-3.2ml/h,针头内径0.37-0.9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2)中所述的惰性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氯仿或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基酸酯为甘氨酸酯、丙氨酸酯、苯丙氨酸酯或亮氨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氨酸酯、丙氨酸酯、苯丙氨酸酯和亮氨酸酯中的酯基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2)中采用丙氨酸酯、苯丙氨酸酯或亮氨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线形聚二氯磷腈反应制得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后,再向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中加入甘氨酸酯、咪唑或甲胺进行最后取代反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三氟乙醇、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氯仿、二氧六环、苯、N、N-二甲基甲酰胺或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三氟乙醇、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或氯仿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2)中采用丙氨酸乙酯和甘氨酸乙酯与线形聚二氯磷腈反应时,步骤3)中将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溶解于四氢呋喃中得到浓度为15%的澄清透明的均一溶液,将均一溶液静电纺丝成型,静电纺丝成型工艺参数为:静电压10-16kv、接收距离10cm、环境温度25℃、流速0.8ml/h、针头内径0.91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甘氨酸乙酯混合取代聚膦腈的特性粘度为0.96dl/g。
CNA2008101144137A 2008-06-02 2008-06-02 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 Pending CN1015978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144137A CN101597812A (zh) 2008-06-02 2008-06-02 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144137A CN101597812A (zh) 2008-06-02 2008-06-02 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7812A true CN101597812A (zh) 2009-12-09

Family

ID=41419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144137A Pending CN101597812A (zh) 2008-06-02 2008-06-02 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9781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3578A (zh) * 2010-11-17 2011-06-15 北京化工大学 形貌可控侧基带有苯环的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3320875A (zh) * 2013-06-24 2013-09-25 浙江理工大学 防止纺丝放电的静电纺丝装置
CN107129579A (zh) * 2016-02-26 2017-09-0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光致荧光生物可降解聚膦腈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18103A (zh) * 2018-11-03 2019-10-11 宁波大学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纳米纤维膜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3578A (zh) * 2010-11-17 2011-06-15 北京化工大学 形貌可控侧基带有苯环的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3320875A (zh) * 2013-06-24 2013-09-25 浙江理工大学 防止纺丝放电的静电纺丝装置
CN107129579A (zh) * 2016-02-26 2017-09-0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光致荧光生物可降解聚膦腈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18103A (zh) * 2018-11-03 2019-10-11 宁波大学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纳米纤维膜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 et al. Electrospun sodium alginate/poly (ethylene oxide) core–shell nanofibers scaffolds potential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JP5274345B2 (ja) 無機含有有機繊維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繊維を含む不織布
US9045601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tereo complex crystals of polylactic acid, polylactic acid, and molded body, synthetic fiber, porous body and ion conductor comprising same
CN108884597B (zh)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系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JPWO2016158967A1 (ja) シリコーン変性ポリウレタン系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729976B (zh) 一种pelcl/聚己内酯-redv电纺纤维膜及制备方法
CN101597812A (zh) 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成型方法
CN101376567A (zh) 具有纳米孔的复合生物活性玻璃超细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KR101355678B1 (ko) 나노섬유시트 형태의 의료용 지지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EP2094885A1 (en)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fibrils and method thereof
CN105816918A (zh) 一种脂肪族聚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521646B (zh) 一种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静电纺丝溶液的制备方法
CN100441755C (zh) 用于仿生细胞外基质纤维支架的明胶/壳聚糖共混的制备方法
JP2012012754A (ja) シルセスキオキサン骨格を含む重合体から得られる繊維、繊維集合体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6498508B (zh) 一种聚乳酸静电纺丝溶液的制备方法
Kim et al. Osteoblastic cells culture on electrospun poly (ε-caprolacton) scaffolds incorporating amphiphilic PEG–POSS telechelic
CN107474225B (zh) 一种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聚对二甲苯纳米纤维的方法
CN103590133A (zh) 一种利用静电纺丝制备聚肽共聚物多孔纳米纤维的方法
KR101263069B1 (ko) 폴리비닐알코올 및 젤라틴을 함유하는 골조직용 지지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Yang et al. Control of the morphology of micro/nanostructures of polycarbonate via electrospinning
US9322115B2 (en) Porous electrospun fib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Bokova et al. Electrospinning of fibres using mixed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etherurethane and hydrophylic polymer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embrane materials
CN104452107A (zh) 一种高弹性聚羟基脂肪酸酯多孔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81751A (zh) 一种PELCL/聚己内酯‑g‑聚乙二醇‑REDV电纺纤维膜及制备方法
KR20040018639A (ko) 나노섬유 부직포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