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5857A - 广聚萤叶甲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广聚萤叶甲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5857A
CN101595857A CNA2009100835607A CN200910083560A CN101595857A CN 101595857 A CN101595857 A CN 101595857A CN A2009100835607 A CNA2009100835607 A CN A2009100835607A CN 200910083560 A CN200910083560 A CN 200910083560A CN 101595857 A CN101595857 A CN 101595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t
artemisiifolia
seedling
water planting
ophraella commu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835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5857B (zh
Inventor
周忠实
万方浩
郭建英
陈红松
罗源华
彭兆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09100835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958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95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5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5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58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广聚萤叶甲的人工饲养方法:将营养杯栽培的豚草苗放到养虫笼内供成虫产卵,逐日取出着有卵块的植株放进塑料盆内,再放到养虫室的养虫架上饲养。幼虫化蛹后,用塑料养虫盒采装,放入纸箱内打包运输;冬季以营养杯栽培的小苗或水培小苗在保种室内饲养:将营养杯栽小苗或水培小苗放到养虫笼中,接入成虫,逐日检查和更换寄主;若以营养杯栽小苗饲养,则将带卵块的植株放进塑料盆内,置于保种室的养虫架上;若以水培小苗饲养,则将带卵块的水培苗直接置于养虫架;幼虫化蛹后,将蛹回收至养虫笼内,成虫羽化时重复上述饲养;本发明方法简易,占空间较小,成本较低,可实现广聚萤叶甲终年繁殖和向豚草发生省份提供大量虫源的目标。

Description

广聚萤叶甲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敌昆虫饲养方法,属于入侵恶性杂草豚草的专一性天敌昆虫-广聚萤叶甲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属于菊科、向日葵族、豚草亚族,起源于北美洲索诺兰(Sonoran)地区,为直立一年生草本植物,靠种子繁殖,是一种广泛传播的世界性害草。豚草产生的花粉是人类花粉过敏症(枯草热、也称花粉症)的主要致病原,引发过敏性皮炎和支气管哮喘等病态反应症,从而导致人类健康受到危害。据资料记载,美国每年约有1470万人患花粉症,人群发病率达2%~15%,其医疗费用高达6亿美元。豚草可混杂并入侵农作物田(如玉米、大豆等田地)和管理不善的蔬菜地、果园、桑园、苗圃、牧场等,由于具有强大的根系和巨大的地上营养体,对栽培作物及野生植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豚草的强烈竞争下,作物减产非常严重,研究发现,生产期的玉米地每平方米有10~15株豚草时,玉米减产30%~45%;每平方米有50~100株时,几乎可导致颗粒无收,10m行长的大豆有4株豚草时,每公顷大豆减产132kg;菜豆开花前30天发生豚草时,豆荚产量减少30%,整个生育期(50天)发生豚草,则减产75%。豚草后期生长极为迅速,足以压倒其它一年生植物,独霸一方土地,破坏植物多样性,使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和单一化,从而导致土壤动物和昆虫群落发生变化。
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原产于北美,是豚草的一种有效天敌,以幼虫和成虫取食豚草叶片。为利用该叶甲来控制豚草,前人对其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冷藏运输技术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于2001年7月在江苏的南京、仪征、句容等市县发现该叶甲取食豚草叶片。研究结果表明,广聚萤叶甲不仅专一性强,且对豚草起到很好的持续控制效果,可誉为“豚草终结者”。据调查,目前该叶甲仅在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以及福建的局部地区分部。然而,豚草已广泛分部在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北京、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西、广东、上海、陕西、四川、重庆、贵州和西藏等省(市、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区。因此,解决广聚萤叶甲的人工大规模饲养,向豚草发生的省份和地区提供虫源,是实现豚草持续治理的有效而又关键的途径之一。针对这一紧迫问题,我们对广聚萤叶甲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进行了发明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大规模饲养广聚萤叶甲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广聚萤叶甲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1)培育豚草寄主植物:
将0~4℃冰柜冷冻处理的豚草种子用浓度为1~2wt%的赤霉酸丙酮液浸泡24~48h后,播种于大棚或露天的空地上进行培养;
待豚草幼苗株长至15~20cm高时,对所述豚草幼苗株进行土培或水培;
所述的土培为:
将15~20cm高的豚草幼苗株移栽至放有营养基质的营养杯中进行培养,所述营养基质由蛭石∶花卉营养土和土组成;蛭石∶花卉营养土∶土的体积比为1~1.5∶2~4∶3~5;长至25~30cm高时灌施300~500ml浓度为0.7g/L的尿素液;同时进行打顶,去除顶端优势,再对每株豚草幼苗株叶面喷施15~20ml浓度为4000~5000mg/L的矮壮素液;待豚草幼苗长成40~45cm高的健壮豚草植株时,用于天敌广聚萤叶甲的饲养;
所述的水培为:
先制备用于水培的透明塑料水培盒,该透明塑料水培盒由一个透明塑料盒和盖于所述透明塑料盒顶端的塑料盖组成,所述塑料盖设有2~3个纵向排列的直径为5~7mm的小孔,相邻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为4~5cm;所述透明塑料水培盒内装水,所述水装至透明塑料水培盒高度的三分之二处;
幼苗长至15~20cm时种植于大棚;大棚顶部悬挂10盏100W的电灯泡,冬季每天天黑后开4小时补充光照,移栽苗长至25~30cm时灌施300~500ml浓度为0.7g/L的尿素液;同时进行打顶,去除顶端优势,再对每株豚草幼苗株叶面喷施15~20ml浓度为4000~5000mg/L的矮壮素液,使植株健壮多分枝;植株长至60cm以上时,将25~30cm长的小枝条剪下;
上述小枝条经0.25~0.40wt%的生根剂溶液浸泡12~16h后,扦插到透明塑料水培盒盒盖上的小孔内,所述豚草幼苗株下部浸在水中;刚扦插的水培植株要喷水保湿,培养一个星期的水培植株即用于天敌广聚萤叶甲的饲养;
所述生根剂为出售的生长调节剂类;
2)广聚萤叶甲的饲养:
将经水培培养或土培培养的豚草植株放到养虫笼中,每笼放3盆营养杯或4个水培盒,每笼按1∶1的雌雄比例接入15~25对广聚萤叶甲成虫;逐日检查和更换豚草幼苗株,将带有卵块的豚草幼苗株放进白色塑料盆内,每盆放5株,然后摆放到保种室的养虫架上饲养,或将带卵块的水培苗则直接将水培盒放置于养虫架饲养;其饲养温度为25~28℃,光照的明暗度L∶D=14∶10,饲养湿度为55%~95%度(饲养湿度为65%~75%为较佳);
待老熟幼虫化蛹后,采集至透明塑料养虫盒;
其中的一部分蛹放入养虫笼内供下一代广聚萤叶甲成虫虫源。
所述的播种于大棚进行培养的条件为:大棚顶部安装10盏100W的电灯泡以补充光照。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广聚萤叶甲的人工饲养方法,方法简易,易掌握,特别是便于室内饲养并观察其生活史,即使饲养人员没有相关专业知识,亦可在短期内学会;养虫架可分层式饲养,占空间较小,饲养成本较低,释放野外控制豚草后,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发明的方法可大规模繁殖广聚萤叶甲,可实现该广聚萤叶甲的终年不间断的繁殖,不仅可满足试验研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可实现向各豚草发生省份(地区)提供大量虫源,以减轻或根除豚草对农作物的侵害。
具体实施方式:
人工大规模饲养的广聚萤叶甲:
(1)基本设施
大棚:规格30m×8m(240m2)标准简易大棚;大棚土壤肥力适中、不板结,土壤平整成两畦,中间保留约1~1.2m的通道;
养虫室:面积视饲养规模而定,一般20~30m2,窗户安装不锈钢质纱窗,并安装一台排风扇作通风用和一台1.5匹冷暖空调控制养虫室内温度;由KG316微电脑时控开关自动控制养虫室所有养虫架上灯管的开关时间;
冬季保种室:主要用于冬季(11月底至3月初)广聚萤叶甲的饲养;总面积20m2,用玻璃和真空板隔成3小间,面积分别为6.5m2、4.3m2和4.3m2,顶高2.5m;每小隔间安装1.9m高的透明玻璃推拉门;邻近隔间之间以1.2m高的透明玻璃推拉窗和可活动纱窗隔开,春夏将玻璃窗和纱窗拉开可作一般养虫室用;安装一台排风扇和一台1.5匹冷暖空调;冬季养虫时,每个小隔间配备一台油丁加热器和一台加湿器,以提高室内温度和湿度;由KG316微电脑时控开关自动控制保种室所有养虫架上灯管的开关时间;
养虫架:150cm×50cm×195cm的养虫架若干个,每个架子分2层,每层底部垫一层质地较厚的透明玻璃,顶部安装6盏规格为36W的日光灯;养虫架与养虫室、冬季保种室配套,每个养虫架各层日光灯分别安装一个手动开关;
养虫笼:规格40cm×40cm×60cm,铝质框架,顶部和四周安装30目纱网,底部为玻璃板,养虫笼一面为推拉纱门;
(2)广聚萤叶甲饲养的适宜条件
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养虫室保持25~30℃(以25~28℃为较佳)的温度,湿度为55%~95%度(以65%~75%为较佳,70%为最佳);光照明暗度L∶D=14∶10或3500lux的光照条件;冬季保种室可适当将饲养温度降至25℃,其它条件不变;
寄主条件:40~45cm高的豚草苗;
单株豚草苗养虫量:约为50头幼虫至蛹为适宜;
(3)广聚萤叶甲虫源的准备
第一次饲养的虫源可从野外豚草植株上采集蛹或成虫,之后的虫源来自冬季保种室,选择个体健壮的成虫饲养于40cm×40cm×60cm的养虫笼中备用;
(4)寄主豚草苗的标准化培育
豚草苗培育所需肥料和植物调节剂:尿素(含N量≥46.3%);花卉通用营养土;85%赤霉酸结晶粉;50%矮壮素水剂;速效生根剂;上述物质在市场上均有出售,品牌和厂家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定;
播种:将野外采回的豚草种子置于0~4℃冰柜中连续处理60天以上,播种时用浓度为1~2wt%的赤霉酸丙酮液浸泡24~48h,1月底至12月底,每隔40天播一次种,以保证整年养虫必需的寄主,秋冬两季将种子播于大棚内,其余时期可在露天的空地上播种;播种前,将地松土整平,豚草种子撒于土表,然后在盖上一层草木灰;种子发芽前,每天下午浇一次水;种子发芽后,视实情隔3~4天浇一次水;
营养杯苗的培养:当幼苗长至15~20cm时移栽至规格为Φ16cm的营养杯中,营养杯内的基质为蛭石∶花卉营养土∶土=1~1.5∶2~4∶3~5(体积比),每天下午浇一次水,植株长至25~30cm高时灌施300~500ml浓度为0.7g/L的尿素液;同时进行打顶,去除顶端优势,再对每株豚草幼苗株叶面喷施15~20ml浓度为4000~5000mg/L的矮壮素液,待移栽苗长培育至株高为40~45cm的健壮寄主用于广聚萤叶甲的饲养;
(5)广聚萤叶甲的饲养
成虫产卵:将营养杯栽培的豚草移栽苗长放到40cm×40cm×60cm的养虫笼中,每笼放3盆,接入成虫,按1∶1的雌雄比例每笼接15~25对;逐日检查和更换新鲜寄主,将带有卵块的植株放进50cm×35cm×15cm的白色塑料盆内,每盆放5株,然后置于养虫室的养虫架上饲养;
幼虫饲养每天查看卵的孵化情况,待幼虫进入2龄,查看每株豚草苗上的幼虫数量,个别植株幼虫量过多,则用毛笔将多余的幼虫挑到其它幼虫数量较少的植株上,保证每株苗上约50头幼虫正常发育;在幼虫至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一般不用更换新的寄主植株,但个别植株叶片已被取食完而仍有幼虫未进入化蛹期的,可更换一株新鲜的寄主,更换时可直接将幼虫连同小枝条一起剪下放到新换的寄主植株上;
蛹的采集:将带蛹的枝剪下,放入19cm×12cm×6cm的透明塑料养虫盒内;
成虫的采集:手捕部分已羽化的成虫放进19cm×12cm×6cm的透明塑料养虫盒内,供适量的新鲜豚草叶片;
(6)广聚萤叶甲的年生产量
20m2的养虫室可摆放12个养虫架,每层架子上可摆放4个50cm×35cm×15cm的白色塑料盆,即每个养虫架可以容纳8个这样的塑料盆。如果按这套技术规范饲养,每个养虫室每代可产出叶甲:8盆/养虫架×12个养虫架×5株/盆×(45~50头)/株=2.2~2.4万头;
由于在28℃下广聚萤叶甲成虫产卵期长达42.7d,每世代从卵至蛹的历期仅20.5d,因此在3月上旬~11月底的生产季节,室内可饲养13代。那么每年单间养虫室可产生的叶甲为31.2万头,如果有5间这样的养虫室(即100m2的养虫空间),年产量可达143~156万头;
(7)广聚萤叶甲冬季保种
保种方式:在上述冬季保种室内以营养杯栽培的小苗或水培小苗饲养。
营养杯栽培的小苗饲养:
寄主培育:10月底或11月初将少量种子播于大棚内,幼苗长至15~20cm时移栽至规格为Φ16cm的营养杯中,营养杯内的基质为蛭石∶花卉营养土∶土=1~1.5∶2~4∶3~5(体积比),移栽苗摆放在大棚内。大棚顶部悬挂10盏100W的电灯泡,每天天黑后开4小时补充光照。移栽苗长至25~30cm时,每株灌施300~500ml浓度为0.7g/L的尿素液,同时打顶,去除顶端优势,再对每株豚草幼苗株叶面喷施15~20ml浓度为4000~5000mg/L的矮壮素液,寄主植株长至40~45cm即可用于广聚萤叶甲的饲养。
饲养方法:将营养杯栽培的豚草小苗放到40cm×40cm×60cm的养虫笼中,每笼放3盆,接入成虫,每笼接15-25对。逐日检查和更换新鲜寄主,将带有卵块的植株放进50cm×35cm×15cm的白色塑料盆内,每盆放5株,然后置于保种室的养虫架上饲养。每天查看卵的孵化情况,待幼虫进入2龄,查看每株豚草苗上的幼虫数量,个别植株幼虫量过多,则用毛笔将多余的幼虫挑到其它幼虫数量较少的植株上,保证每株苗上45~50头幼虫正常发育。在幼虫至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一般不用更换新的寄主植株,但个别植株叶片已被取食完而仍有幼虫未进入化蛹期的,可更换一株新鲜寄主,更换时可直接将幼虫连同小枝条一起剪下放到新换的寄主植株上。老熟幼虫化蛹后,19cm×12cm×6cm的透明塑料养虫盒将蛹回收至养虫笼内,待成虫羽化时重复上述饲养环节。
水培小苗饲养:
寄主播种与种植:9月底或10月初将种子播于大棚内,幼苗长至15~20cm时种植于大棚的空地上,大棚顶部悬挂10盏100W的电灯泡,冬季每天天黑后开4小时补充光照,移栽苗长至25~30cm时灌施300~500ml浓度为0.7g/L的尿素液;同时进行打顶,去除顶端优势,再对每株豚草幼苗株叶面喷施15~20ml浓度为4000~5000mg/L的矮壮素液,使植株健壮多分枝;植株长至60cm左右;
水培小苗的准备:在19cm×12cm×6cm的透明塑料盒盖子中央打2~3个直径约5~7mm的小孔,纵向排列,两个邻近小孔之间的距离约4~7cm;将水加入已打好孔的盒子内,装水量为盒子容量的三分之二,盖好盖子后排放在保种室的养虫架上;将种在大棚内的豚草植株的小枝条剪下,保留25~30cm的长度,带回室内用浓度为0.25~0.40wt%的速效生根剂溶液浸泡12~16h,然后扦插到各盒子的小孔内;每天分上午、中午、晚上三个时段给各盒子上的小枝条喷施少量水分,培养一个星期即可用来饲养叶甲。
饲养方法:将水培小苗放到40cm×40cm×40cm的养虫笼中,每笼放4盒,接入成虫,每笼接15~25对。逐日检查和更换新鲜寄主,将带有卵块的水培苗取出摆放到保种室的养虫架上饲养。每天查看卵的孵化情况,待幼虫进入2龄,查看每一小枝条上的幼虫数量,个别枝条幼虫量过多,则用毛笔将多余的幼虫挑到其它幼虫数量较少的枝条上,每枝条维持5~7头幼虫取食、发育。个别枝条叶片被取食完,可剪新枝条直接更换。老熟幼虫化蛹后,19cm×12cm×6cm的透明塑料养虫盒将蛹回收至养虫笼内,待成虫羽化时重复上述饲养环节。
这两种冬季饲养方法和繁殖季节饲养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冬季饲养须在上述特定的冬季保种室内进行,通过加温设备和加湿器维持叶甲饲养所必需的温湿度条件;二是冬季饲养的寄主改成轻便的杯栽小苗或水培小苗;三是冬季饲养可考虑在25℃的温度下进行,适当延长世代历期,这样既节约能耗又减少饲养代数,更有利于叶甲的越冬保种。
下面是广聚萤叶甲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小,近长方形,侧观呈椭圆形,周身被细小绒毛。初羽化成虫体软,呈淡乳黄色,2~3天后,体色加深,为黄褐色,鞘翅刻点细密。腹面光滑无刻点,胸部和腹部的腹面深黑色。雄虫体长(4.19±0.22)mm,宽(2.03±0.14)mm;雌虫体长(4.9±0.43)mm;宽(2.4±0.14)mm。触角丝状,11节,雄虫长(2.5±0.16)mm,雌虫长(2.7±0.07)mm;柄节喇叭形,雄虫长(0.26±0.018)mm,雌虫长(0.27±0.03)mm;梗节最短,端部呈圆球状,雄虫长(0.17±0.01)mm,雌虫长(0.18±0.02)mm;第1鞭节最长,雄虫长(0.27±0.02)mm,雌虫长(0.30±0.02)mm;第2鞭节短于第1鞭节,雄虫长(0.23±0.017)mm,雌虫长(0.25±0.018)mm。第3鞭节短于第2鞭节,雄虫长(0.19±0.02)mm,雌虫长(0.20±0.02)mm。其余鞭节与第3鞭节几乎等长,鞭节第4~9节较粗,且颜色较其它鞭节深,末节及第9节端部呈钝圆锥形。头部顶端平截,复眼突出于头部的两侧前端,复眼间距雄虫长(0.59±0.03)mm,雌虫长(0.68±0.03)mm。两复眼间有明显的冠缝,头部颅中沟跨越分裂线的分叉点。正面观,可见额前端隆起呈三角形状。无单眼,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左上颚3齿,右上颚2齿。
前胸背板发达,呈梯形,前缘雄虫宽(1.03±0.05)mm,雌虫宽(1.19±0.06)mm;基缘雄虫宽(1.38±0.06)mm,雌虫宽(1.57±0.08)mm,略窄于鞘翅。前胸背板前缘两侧角上各有一环形的小突起,其上着生一根刚毛,明显长于周身密布的绒毛,约为绒毛长的2倍。前胸背板向前延伸达复眼后缘处,覆盖头部的后半节,向后盖住中胸小盾片的前半部。前胸背板具3条黑褐色斑,中间一条色浅呈带状,两侧斑块色深呈椭圆形。中胸小盾片的后半部分呈舌形露出鞘翅可见。鞘翅背面具8条左右对称、但粗细不均匀的黑褐色纵条纹,近中缝处前后各有一对纵条纹,前纵条纹始于鞘翅基部,长度约为鞘翅长的1/2,后纵条纹长约鞘翅的1/4;距中缝稍远处有一对位于鞘翅中后部的纵条纹,长约鞘翅长的1/2;位于最外侧的一对纵条纹最长,始于鞘翅基部,其长度可达鞘翅的5/6。鞘翅向后盖住腹末,但当雌虫进入卵期腹部膨大,其末端1-2节突出鞘翅之外。跗节式5-5-5,为拟4节隐5节,爪一对,分裂为两片,无中垫。前足基节互相紧贴,中足基节间隔开一条缝隙;后足基节较小,互相间隔距离较远;腿节较发达。
腹部呈圆柱形,可见腹板5节,第5节为生殖节。雄虫生殖节端部有1个较长的裂口,裂口周围色深,形成倒“V”形的黑斑,V形斑长(0.20±0.02)mm,约占生殖节长的1/3,交配时雄虫从裂口处伸出阳茎。阳茎为一骨化的钩状构造。雌虫生殖节有1个半圆形的裂口,较雄虫的裂口小,其长(0.10±0.02)mm,在解剖镜下对光观察时清晰可见,裂口处无“V”形黑斑。雌虫卵巢具23根卵巢小管。
[卵]梨形,长(0.72±0.03)mm,最宽处(0.53±0.05)mm。卵壳表面具规则的多边形刻纹,初产时颜色为淡黄色,后逐渐加深为橘黄色,接近孵化时为深褐色。
[幼虫]圆筒形,初孵幼虫和刚蜕皮的幼虫呈淡黄色,几个小时后变灰色或灰黑色。幼虫分为三龄,1龄幼虫头壳宽(0.31±0.01)mm,2龄幼虫头壳宽(0.50±0.01)mm,3龄幼虫头壳宽(0.70±0.03)mm。单眼一对,位于头部两侧的正中央。头部颜色较深,略窄于前胸。前胸被板骨化,周身长有稀疏的刚毛,着生于毛瘤上。2龄和3龄幼虫的中胸和后胸侧板上各具1对月牙状、向外突起的黑斑。3对胸足呈灰黑色。[蛹]被蛹,体米白色,翅灰黑色。蛹长(4.01±0.27)mm,宽(2.27±0.16)mm。
广聚萤叶甲生活习性:
(1)广聚萤叶甲在豚草植株上的为害特点
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喜欢聚集为害,形成火烧状向前蚕食推进。初孵化幼虫先停留在卵块附近片刻或取食一段时间,然后沿主茎往上爬行至上部叶片或芯叶取食。幼虫主要取食叶片叶脉之间的叶肉,一般不取食叶脉,成虫也主要取食叶片的叶肉部分,偶尔取食叶脉。幼虫老熟后,直接在叶片正面吐丝结茧化蛹。
(2)广聚萤叶甲的交配行为
广聚萤叶甲的交配行为按时间顺序可分为3个阶段,即交配前、交配和交配后。交配前:雌雄相遇后,雄虫伺机爬到雌虫的背部,雌虫有时会产生拒绝交配行为,但被挣脱的雄虫会再次爬到雌虫背上,直至雌虫愿意交配为止。交配:雄虫抱握雌虫,曲腹从腹末伸出阳具插入雌虫生殖腔,交配时雌虫原地取食不动或在叶片间到处游走,在交配期间雄虫有时会用触角不停地拍打雌虫。交配后:雄虫一般会在雌虫背上停留片刻,之后雌雄虫分开各自取食。
临近产卵的雌虫一般明显表现出拒绝交配现象,雄虫与之交配时,会不停的在叶面爬动或用后足不停地踢开雄虫。广聚萤叶甲一生多次交配、多次产卵,每次产卵前交配1~2次,多数在交配3~4次后不再交配,并进入产卵期。成虫交配昼夜节律不太明显,一天的各时段均发现正在交配的成虫,但在8:00~21:00这一时间段成虫交配相对比较频繁。一次完整交配的平均持续时间为96min,多数成虫交配时间在70~120min之间。
(3)广聚萤叶甲的产卵行为
广聚萤叶甲成虫主要把卵产在寄主叶片的背面,偶尔也产在叶片正面。植株中下部叶的着卵量占70%以上,明显多于上部、中上部叶(表1)。
表1广聚萤叶甲卵在豚草植株上的分布
Figure A20091008356000111
进入产卵期的雌虫在枝叶间不停地走动,以口器试探叶片表面来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搜寻过程一般在45分钟以上。找到适宜产卵场所后,从口器中分泌粘液于叶表,然后将卵产在粘液上,成虫有转身用口器整理刚产下卵粒的习性。卵块多聚集成一丛或成簇排列。前后两粒卵的产卵时间间隔多为1~2秒(表2)。
表2广聚萤叶甲前后两粒卵的产卵时间间隔
Figure A20091008356000121
本发明的广聚萤叶甲的人工饲养方法,符合广聚萤叶甲的饲养条件:
(1)不同湿度对广聚萤叶甲生长发育、存活率、历期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在25℃和L∶D=14∶10光照条件下,比较广聚萤叶甲在60±5%、70±5%和90±5%三种湿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率、寿命和繁殖力。可见,70±5%的相对湿度下,F1代的卵孵化率、幼虫和成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以及F2代的卵孵化率均比较高,因此,广聚萤叶甲的饲养在70±5%的相对湿度下较为适宜(表3)。
表3不同湿度对广聚萤叶甲生长发育、存活率、寿命及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Figure A20091008356000122
(2)不同温度对广聚萤叶甲生长发育、存活率、历期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为掌握广聚萤叶甲饲养的适宜温度,在70±5%的相对湿度和L∶D=14∶10的光照条件下,研究了15、20、22、25、28、30、32和36℃8个不同温度对广聚萤叶甲生长发育、存活、历期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8℃下,成虫的产卵量最大,平均每头雌虫产卵量达1393.9粒;其次是25℃下,产卵量达1322.1粒/雌虫。从各项指标综合评价来看,28℃是广聚萤叶甲饲养的最适宜温度,其次是25℃(表4)。
表4不同温度对广聚萤叶甲生长发育、存活率、历期及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Figure A20091008356000123
Figure A20091008356000131
(3)寄主对广聚萤叶甲的适宜承载量:
实践中发现株高45cm左右的寄主植株最适于广聚萤叶甲的室内饲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密度的广聚萤叶甲在单株豚草上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株高45cm左右的豚草,其适宜的幼虫饲养量约为50头(表5)。
表5不同密度的广聚萤叶甲在单株豚草上的生长发育情况
Figure A20091008356000132
广聚萤叶甲对豚草的控制效果:
2007年9月按每平方米2头广聚萤叶甲的虫量释放,让其在释放地自然越冬。2008年6月12日在该地进行调查,发现平均每株豚草仅有0.2头广聚萤叶甲成虫,豚草植株死亡率为0。7月14日调查发现广聚萤叶甲幼虫、蛹和成虫的种群密度分别为9.5、12.9和3.4头/株,豚草植株死亡率为83.5%;7月28日调查,蛹和成虫的种群密度分别为6.8和8.6头/株,幼虫密度则高达20.5头/株,所有调查植株丧失产种子的能力,死亡率达100%,请参见表6。
表6广聚萤叶甲对豚草的野外控制效果(湖南汨罗赤峰乡,2008)
Figure A20091008356000141

Claims (4)

1、一种广聚萤叶甲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1)培育豚草寄主植物:
将0~4℃冰柜冷冻处理的豚草种子用浓度为1~2wt%的赤霉酸丙酮液浸泡24~48h后,播种于大棚或露天的空地上进行培养;
待豚草幼苗株长至15~20cm高时对所述豚草幼苗株进行土培或水培:
所述的土培为:
将15~20cm高的豚草幼苗株移栽至放有营养基质的营养杯中进行培养,所述营养基质由蛭石:花卉营养土和土组成;蛭石∶花卉营养土∶土的体积比为1~1.5∶2~4∶3~5;长至25~30cm高时灌施300~500ml浓度为0.7g/L的尿素液;同时进行打顶,去除顶端优势,再对每株豚草幼苗株叶面喷施15~20ml浓度为4000~5000mg/L的矮壮素液;待豚草幼苗株长成40~45cm高的健壮豚草植株时,用于天敌广聚萤叶甲的饲养;
所述的水培为:
先制备用于水培的透明塑料水培盒,该透明塑料水培盒由一个透明塑料盒和盖于所述透明塑料盒顶端的塑料盖组成,所述塑料盖设有2~3个纵向排列的直径为5~7mm的小孔,相邻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为4~5cm;所述透明塑料水培盒内装水,所述水装至透明塑料水培盒高度的三分之二处;
幼苗长至15~20cm时种植于大棚;大棚顶部悬挂10盏100W的电灯泡,冬季每天天黑后开4小时补充光照,移栽苗长至25~30cm时灌施300~500ml浓度为0.7g/L的尿素液;同时进行打顶,去除顶端优势,再对每株豚草幼苗株叶面喷施15~20ml浓度为4000~5000mg/L的矮壮素液,使植株健壮多分枝;植株长至60cm以上时,将25~30cm长的小枝条剪下;
上述小枝条经0.25~0.40wt%的生根剂溶液浸泡12~16h后,扦插到透明塑料水培盒盒盖上的小孔内,所述豚草幼苗株下部浸在水中;刚扦插的水培植株要喷水保湿,培养一个星期的水培植株即用于天敌广聚萤叶甲的饲养;
所述生根剂为出售的生长调节剂类;
2)广聚萤叶甲的饲养:
将经水培培养或土培培养的豚草植株放到养虫笼中,每笼放3盆营养杯或4个水培盒,每笼按1∶1的雌雄比例接入15~25对广聚萤叶甲成虫;逐日检查和更换豚草幼苗株,将带有卵块的豚草幼苗株放进白色塑料盆内,每盆放5株,然后摆放到保种室的养虫架上饲养,或将带卵块的水培苗则直接将水培盒放置于养虫架饲养;其饲养温度为25~28℃,光照的明暗度L∶D=14∶10,适宜饲养的湿度为55~95%;
待老熟广聚萤叶甲幼虫化蛹后,将广聚萤叶甲虫蛹采集至透明塑料养虫盒;
其中的一部分广聚萤叶甲虫蛹供下一代广聚萤叶甲成虫虫源。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聚萤叶甲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种于大棚进行培养的条件为:大棚顶部安装10盏100W的电灯泡以补充光照。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聚萤叶甲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聚萤叶甲饲养温度为25~28℃,光照的明暗度L∶D=14∶10。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广聚萤叶甲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聚萤叶甲的饲养湿度为65%~75%。
CN2009100835607A 2009-05-08 2009-05-08 广聚萤叶甲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5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35607A CN101595857B (zh) 2009-05-08 2009-05-08 广聚萤叶甲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35607A CN101595857B (zh) 2009-05-08 2009-05-08 广聚萤叶甲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5857A true CN101595857A (zh) 2009-12-09
CN101595857B CN101595857B (zh) 2011-09-21

Family

ID=41417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356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5857B (zh) 2009-05-08 2009-05-08 广聚萤叶甲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9585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0193A (zh) * 2010-09-21 2011-01-12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方头甲的室内繁育及野外释放方法
CN101960999A (zh) * 2010-08-23 2011-02-0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广聚萤叶甲冬季储存和大棚饲养方法
CN101744156B (zh) * 2010-02-24 2012-03-14 南京农业大学 外来豚草天敌广聚萤叶甲的半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9180A (zh) * 2011-10-19 2012-06-20 淮海工学院 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
CN102771450A (zh) * 2012-08-14 2012-11-1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椰心叶甲大量繁殖方法
CN102972353A (zh) * 2012-11-29 2013-03-20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立体式规模化混和饲养的方法
CN111642431A (zh) * 2020-07-03 2020-09-11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一种处理观察蛭类活体的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4156B (zh) * 2010-02-24 2012-03-14 南京农业大学 外来豚草天敌广聚萤叶甲的半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60999A (zh) * 2010-08-23 2011-02-0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广聚萤叶甲冬季储存和大棚饲养方法
CN101940193A (zh) * 2010-09-21 2011-01-12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方头甲的室内繁育及野外释放方法
CN101940193B (zh) * 2010-09-21 2012-08-22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方头甲的室内繁育及野外释放方法
CN102499180A (zh) * 2011-10-19 2012-06-20 淮海工学院 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
CN102771450A (zh) * 2012-08-14 2012-11-1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椰心叶甲大量繁殖方法
CN102972353A (zh) * 2012-11-29 2013-03-20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立体式规模化混和饲养的方法
CN102972353B (zh) * 2012-11-29 2014-09-24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立体式规模化混合饲养的方法
CN111642431A (zh) * 2020-07-03 2020-09-11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一种处理观察蛭类活体的方法
CN111642431B (zh) * 2020-07-03 2021-10-01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一种处理观察蛭类活体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5857B (zh) 201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0021B (zh) 一种小龙虾温室育苗装置及稻田种养循环方法
CN101595857B (zh) 广聚萤叶甲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CN105393985A (zh) 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CN103155906A (zh) 食蚜瘿蚊批量繁殖工艺及应用技术
CN106818187A (zh) 一种牛大力种子冬季催芽育苗的方法
CN107125175A (zh) 一种虾、水稻、白菜型油菜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
CN105075576B (zh) 有机种植玛咖的方法
CN113080147B (zh) 一种赤眼蜂防治沉香黄野螟的方法
CN104160949B (zh) 一种杂交稻开优18号的选育方法
CN101755583A (zh) 有机西瓜的反季节栽培技术与方法
CN105918200A (zh) 一种蟹稻共生种养池及其综合调温方法
CN106613903A (zh) 一种利用家蝇辅助杂交茎瘤芥授粉的方法
CN102550492B (zh) 一种莲草直胸跳甲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CN104186304B (zh) 一种杂交稻开香优3号的选育方法
Lim Sericulture training manual
CN107996477A (zh) 一种基于太空莲的龙虾养殖方法
CN106900538A (zh) 一种利用苍蝇进行洋葱制种的方法
CN107466754A (zh) 一种水稻‑泥鳅‑蔬菜结合的立体生态种养方法
CN107047413A (zh) 一种虾、水稻、早熟白菜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
CN104429785A (zh) 一种优质高效的黄花风铃木育苗方法
CN101984799B (zh) 一种田间连续大量繁殖稻纵卷叶螟的方法
CN107926500B (zh) 一种草果种苗的高效培育方法
CN103478080B (zh) 一种人工繁殖虫草寄主昆虫的种性复壮培养方法
CN104303765B (zh) 石斛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06233997A (zh) 一种长季节辣椒的水旱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

Termination date: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