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4640A - 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4640A
CN101594640A CNA2009101584521A CN200910158452A CN101594640A CN 101594640 A CN101594640 A CN 101594640A CN A2009101584521 A CNA2009101584521 A CN A2009101584521A CN 200910158452 A CN200910158452 A CN 200910158452A CN 101594640 A CN101594640 A CN 101594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ode
network element
data
user plane
plane gat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584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和洋
张美峰
李成刚
郑海树
张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A2009101584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946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94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4640A/zh
Priority to US13/259,816 priority patent/US8619811B2/en
Priority to EP10788778.8A priority patent/EP2451128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72891 priority patent/WO201014538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23Media gateways
    • H04L65/103Media gateways in the network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用户面数据转发方法包括:用户面网关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具有第一传输模式的第一数据,将第一数据的传输模式由第一传输模式转化为第二传输模式,并将转化后的第一数据发送给第二网元,其中,第一网元使用第一传输模式,第二网元使用第二传输模式;和/或用户面网关接收来自第二网元的具有第二传输模式的第二数据,将第二数据的传输模式由第二传输模式转化为第一传输模式,并将转化后的第二数据发送给第一网元。该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解决了具有不同传输模式的网元彼此无法直接通信的问题,进而达到了ATM网络向IP网络汇聚、组网设备能向前兼容、提高带宽的利用率和节省成本等效果。

Description

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演进,ATM(Asynchronous TransferMode,异步传输模式)网络将逐渐融入IP网,甚至被IP网络替代。但是,由于完全将已有ATM网络替换成IP网络存在资源上浪费,同时采用全IP技术还缺乏实际的组网和运营经验,(特别是对于IUB口而言,其中IUB口为3GPP中定义的RNC(Radio Network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与基站节点B(Node B)之间的接口),所以ATM网络向IP网络演化是渐进的。这样,需要通信的网元可能由于彼此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同而无法直接进行通信,例如已有的Node B设备使用ATM传输模式,而RNC使用IP传输模式。
另外,UMTS引入了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HUS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业务,IUB口的带宽需求相比R99/R4增大了许多,如果Node B和RNC之间仍然通过IUB口采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则一方面将造成RNC与多个Node B之间链路相互独立,无法复用和共享,当某个Node B在业务较少时,其与RNC的传输资源就浪费了,而且由于HSDPA、HUSPA业务的引入,浪费的带宽可达几十兆;另一方面,如果采用点到点的组网方式,将需要租用或者部署具有低速链路的网络,而低速链路的总费用远远高于一条同等带宽的高速链路。
此外,在3GPP 25.933中,IP承载ALCAP(Access Link ControlApplication Part,接入链路控制应用协议),被推荐为UTRAN(UMTSRadio Access Network,UMTS无线接入网,其中,UMTS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的承载控制协议,在rfc的SIGTRAN协议族中,也提供了7号信令向IP信令转换的控制面网关。然而在用户面却没有类似的网关,以协同控制面网关组成完整的网关。
由上可知,在现有的相关技术中,如果需要通信的网元彼此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同,则无法直接进行通信,从而使得具有IP传输模式的组网设备无法向前兼容具有ATM传输模式的组网设备。此外,根据传统的点到点的组网方式,传输资源利用率较低,且组网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具有IP传输模式的组网设备无法向前兼容具有ATM传输模式的组网设备、且传统的点到点的组网方式所带来的传输资源利用率较低和成本较高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应用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包括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其中,第一网元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而第二网元使用第二传输模式。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还包括用户面网关,其中,用户面网关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具有第一传输模式的第一数据;第一转换模块,用于将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传输模式由第一传输模式转化为第二传输模式;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经第一转换模块转化后的第一数据发送给第二网元;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元的具有第二传输模式的第二数据;第二转换模块,用于将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传输模式由第二传输模式转化为第一传输模式;以及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经第二转换模块转化后的第二数据发送给第一网元。
优选地,第一传输模式为异步传输模式,第二传输模式为IP传输模式。
优选地,第一网元与用户面网关之间的链路为低速链路,用户面网关与第二网元之间的链路为高速链路。
优选地,第一网元为节点B,第二网元为无线网络控制器。
优选地,第一网元为无线网络控制器,第二网元为GPRS服务支持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面数据转发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用户面数据转发方法包括:用户面网关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具有第一传输模式的第一数据,将第一数据的传输模式由第一传输模式转化为第二传输模式,并将转化后的第一数据发送给第二网元,其中,第一网元使用第一传输模式,第二网元使用第二传输模式;和/或用户面网关接收来自第二网元的具有第二传输模式的第二数据,将第二数据的传输模式由第二传输模式转化为第一传输模式,并将转化后的第二数据发送给第一网元。
优选地,第一传输模式为异步传输模式,第二传输模式为IP传输模式。
优选地,在第一网元与用户面网关之间设置低速链路,在用户面网关与第二网元之间设置高速链路。
优选地,第一网元为节点B,第二网元为无线网络控制器。
优选地,第一网元为无线网络控制器,第二网元为GPRS服务支持节点。
通过本发明,在使用不同传输模式的网元之间设置用户面网关,以进行数据转发,解决了具有不同传输模式的网元彼此无法直接通信的问题,进而达到了ATM网络向IP网络汇聚、组网设备能向前兼容、提高带宽的利用率和节省成本等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用户面网关的接口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用户面网关的接口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用户面网关的上下行处理流程图;
图7是图3中的用户面网关的上下行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使用了不同传输模式的网元无法直接通信、且传统的点到点的组网方式所带来的传输资源利用率较低和组网成本较高的问题,因此,在UMTS网络中,需要一种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以便能向前兼容ATM传输模式,向后支持向IP的演进。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其通过在使用ATM传输模式的第一网元和使用IP传输模式的第二网元之间设置用户面网关,将来自第一网元的具有ATM传输模式的数据转换成具有IP传输模式的数据,并发送给第二网元;和/或将来自第二网元的具有IP传输模式的数据转换成具有ATM传输模式的数据,并发送给第一网元。这样,可以实现在具有不同传输模式的网元之间进行数据转发,从而达到ATM网络向IP网络汇聚、组网设备能向前兼容、提供高带宽的利用率和节省成本等效果。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系统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应用于UMTS网络,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网元100和第二网元104,其中,第一网元100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而第二网元104使用第二传输模式,该数据转发系统还包括用户面网关102,其中,用户面网关102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06,第一转换模块108,第一发送模块110,第二接收模块112,第二转换模块114和第二发送模块116。下面对上述结构进行描述。
第一接收模块106,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元100的具有第一传输模式的第一数据;第一转换模块108,连接至第一接收模块106,用于将第一接收模块106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传输模式由第一传输模式转化为第二传输模式;第一发送模块110,连接至第一转换模块108,用于将第一转换模块108转化后的第一数据发送给第二网元102;
第二接收模块112,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元104的具有第二传输模式的第二数据;第二转换模块114,连接至第二接收模块112,用于将第二接收模块112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传输模式由第二传输模式转化为第一传输模式;第二发送模块116,连接至第二转换模块114,用于将第二转换模块114转化后的第二数据发送给第一网元100。
系统实施例一
图2是图1中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UMTS中的数据转发系统200。该数据转发系统200包括作为第一网元的Node B202和作为第二网元的RNC 206,其中,Node B 202使用ATM传输模式,而RNC 206使用IP传输模式。此外,该数据转发系统200还包括用户面网关204,该用户面网关204使用ATM传输模式与Node B 202进行通信,并使用IP传输模式与RNC 206进行通信,以便将来自Node B 202的具有ATM传输模式的数据转换成具有IP传输模式的数据,然后转发至RNC 206,和/或将来自RNC 206的具有IP传输模式的数据转换成具有ATM传输模式的数据,然后转发至Node B 202。用户面网关204的上下行的具体处理流程将在以下的方法实施例一中加以描述。
可选地,用户面网关204和Node B 202之间的链路是低速的链路或者链路组,用户面网关204与RNC 206之间采用高速的链路。用户面网关204可以支持POS、FE、GE(Gigabit Ethernet千兆以太网)、IMA、STM-1、STM-4等接口,支持通过不同传输网络接入的Node B 202和RNC 206,也支持不同业务量的RNC 206和NodeB 202。
在该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中,多个距离较近的Node B通过低速链路汇聚到一个网关,而多个网关通过高速链路汇聚到一个RNC,其中,连到一个网关的所有Node B的传输带宽之和可以大于网关与RNC之间的带宽。这样,通过高速链路统计复用多个低速链路,可以实现链路级的复用。
另外,在网路相同阻塞率情况下,使用Erlang B公式规划带宽需求时,多个Node B汇聚后的总带宽需求比单个Node B分别计算需求之和小。此外,在规划Node B带宽需求时都有一个冗余系数,而多个Node B汇聚后的总冗余带宽需求比单个Node B分别计算的冗余之和小。基于以上两个特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实现了传输带宽的复用,例如,网关可以复用所有归属Node B的用户数据,以节约头开销和尾填充,从而实现了业务级的复用。这样,通过链路级的复用和业务级的复用,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
此外,由于同等带宽下的低速链路组的费用要远远高于一条高速链路,所以在同等带宽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的组网成本远低于采用Node B直连到RNC的点到点的组网方式。
系统实施例二
图3是图1所示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用于UMTS网络中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300,该系统包括作为第一网元的RNC 302和作为第二网元的SGSN(Service GPRS Support Node,GPRS服务支持节点)306,其中,RNC 302使用ATM传输模式,而SGSN 306使用IP传输模式。此外,该数据转发系统300还包括用户面网关304,该用户面网关304使用ATM传输模式与RNC 302进行通信,并使用IP传输模式与SGSN 306进行通信,以便将来自RNC 302的具有ATM传输模式的数据转换成具有IP传输模式的数据,然后转发至SGSN 306,和/或将来自SGSN 306的具有IP传输模式的数据转换成具有ATM传输模式的数据,然后转发至RNC302。用户面网关304的上下行的具体处理流程将在以下的方法实施例二中加以描述。
可选的,用户面网关304和RNC 302之间的链路是低速的链路或者链路组,用户面网关304与SGSN 306之间采用高速的链路。
在该系统中,多个距离较近的RNC通过低速链路汇聚到一个网关,而多个网关通过高速链路汇聚到一个SGSN,其中,连到一个网关的所有RNC的传输带宽之和大于网关与SGSN之间的带宽。这样,通过高速链路统计复用多个低速链路,可以实现链路级的复用。
另外,在网路相同阻塞率情况下,使用Erlang B公式规划带宽需求时,多个RNC汇聚后的总带宽需求比单个RNC分别计算需求之和小。此外,在规划RNC带宽需求时都有一个冗余系数,而多个RNC汇聚后的总冗余带宽需求比单个RNC分别计算的冗余之和小。基于以上两个特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实现了传输带宽的复用,例如,网关可以复用所有归属RNC的用户数据,另外IP传输相对ATM传输降低了头开销。这样,通过链路级的复用和头开销的降低,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
此外,由于同等带宽下的低速链路组的费用要远远高于一条高速链路,所以在同等带宽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的组网成本远低于采用RNC直连到SGSN的点到点的组网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的数据转发系统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上述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还可以是这样的系统,即,包括使用ATM传输模式的RNC和使用IP传输模式的MGW(Media Gateway,媒体网关),以及设置在RNC和MGW之间的用户面网关,其中该用户面网关使用ATM传输模式与RNC通信,并使用IP传输模式与MGW通信,以便在RNC与MGW之间进行数据转发。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面数据转发方法,应用于UMTS网络,该方法包括:用户面网关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具有第一传输模式的第一数据,将第一数据的传输模式由第一传输模式转化为第二传输模式,并将转化后的第一数据发送给第二网元,其中,第一网元使用第一传输模式,第二网元使用第二传输模式;和/或用户面网关接收来自第二网元的具有第二传输模式的第二数据,将第二数据的传输模式由第二传输模式转化为第一传输模式,并将转化后的第二数据发送给第一网元。
以下将通过两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方法实施例一
图4是图2中的用户面网关的接口协议栈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面数据转发方法,其中,作为第一网元的Node B 202使用ATM传输模式,作为第二网元的RNC 206使用IP传输模式。该数据转发方法包括:用户面网关204接收来自Node B 202的具有ATM传输模式的数据,将接收到的数据的ATM传输模式转换成IP传输模式,并将转换后的数据转发至RNC 206;和/或用户面网关204接收来自RNC 206的具有IP传输模式的数据,将接收到的数据的IP传输模式转换成ATM传输模式,并将转换后的数据转发至Node B 202。
图6是图2中的用户面网关204的上下行处理流程图。下面结合图2、图4和图6,以IUB接口为例,详细地描述该具体的用户面数据转发方法。为了简化对该用户面数据转发方法的描述,现做以下定义:
1)AAL2→IP方向为上行方向(Node B→网关→RNC);
2)IP→AAL2方向为下行方向(RNC→网关→Node B);
3)PHY/ATM/AAL2处理实体定义为:
G-A-IUB(GATEWAY_ATM_IUB),网关中可存在多个该实体;
4)IUB转发层处理实体定义为:
G-F-IUB(GATEWAY_FORWARD_IUB),网关中仅存在一个该实体;
5)PHY/DATALINK/IP/UDP处理实体定义为:
G-I-IUB(GATEWAY_IP_IUB),网关中可存在多个该实体。
该用户面数据转发方法的具体处理流程是在以下基础上实现:在呼叫过程中,IUB口网关的ALCAP事先与Node B 202和RNC 206分别建立用户通道,IUB口网关为每个用户通道建立映射表,简称为用户转发表UFT(USER FORWARD TABLE),该表的表项内容为:(PORT+VPI+VCI+CID)←→(IP+UDP PORT),其中VPI(VirtualPath Identifier)为虚通道标识符,VCI(Virtual Connection Identifier)为虚通路标识符,而CID(Channel ID)为信道ID,此外,(PORT+VPI+VCI)标识一条虚拟链路,而(PORT+VPI+VCI+CID)标识链路上的一个用户。
如图6所示,用户面网关204的上行方向的处理流程包括:
步骤S602:G-A-IUB接收到来自Node B网元202的报文(即,具有ATM传输模式的数据),ATM层对该报文进行处理,记录PORT、VPI和VCI信息,并将PORT、VPI和VCI信息连同报文一起转至AAL2层进行处理;
步骤S604:G-A-IUB的AAL2层重组ATM净荷,并解复用成AAL2SDU,记录CID信息,然后将CID信息连同PORT、VPI、VCI信息和报文一起转至G-F-IUB进行处理;
步骤S606:G-F-IUB根据步骤S602和S604获得的PORT、VPI、VCI和CID信息来查UFT表,获取目的IP地址和UDP目的端口;
步骤S608:G-F-IUB根据目的IP地址和UDP端口来获取处理该用户的处理实体G-I-IUB,并将报文转发至该G-I-IUB;
步骤S610:G-I-IUB收到来自G-F-IUB的报文,使用目的IP地址和UDP目的端口封装报文,得到具有IP传输模式的数据,再根据目的IP,查找路由,最终通过底层接口发往RNC网元206。
此外,用户面网关204的下行方向的处理流程包括:
步骤S612:G-I-IUB接收到来自RNC网元206的报文(即,具有IP传输模式的数据),并将该报文转至IP层,G-I-IUB的IP层记录目的IP地址,并将该目的IP地址连同报文一起转至UDP层处理;
步骤S614:G-I-IUB的UDP层解析报文头部,获取UDP目的端口,并将该UDP目的端口连同目的IP地址和报文一起转至G-F-IUB处理;
步骤S616:G-F-IUB根据步骤S612和S614获得的目的IP地址和UDP目的端口来查UFT表,以获得PORT、VPI、VCI和CID信息;
步骤S618:G-F-IUB根据PORT、VPI和VCI信息来获取处理该链路的处理实体G-A-IUB,并将报文转发至G-A-IUB;
步骤S620:G-A-IUB接收到来自G-F-IUB的报文,使用CID进行CPS Packet封装、复用、切割成ATM CELL净荷,然后转至ATM层;
步骤S622:ATM层对报文进行VPI和VCI封装,得到具有ATM传输模式的数据,然后转发至物理层,通过PORT标识的端口最终发往Node B 202。
方法实施例二
图5是图3中的用户面网关的接口协议栈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用户面数据转发方法,其中,作为第一网元的RNC 302使用ATM传输模式,作为第二网元的SGSN 306使用IP传输模式。该用户面数据转发方法包括:用户面网关304接收来自RNC 302的具有ATM传输模式的数据,将接收到的数据的ATM传输模式转换成IP传输模式,并将转换后的数据转发至SGSN 306;和/或用户面网关304接收来自SGSN 306的具有IP传输模式的数据,将接收到的数据的IP传输模式转换成ATM传输模式,并将转换后的数据转发至RNC 302。
图7是图3中的用户面网关304的上下行处理流程图。下面结合图3、图5和图7,以IUPS接口为例,详细地描述该具体的用户面数据转发方法。为了简化对该用户面数据转发方法的描述,现做以下定义:
1)AAL5→IP方向为上行方向(RNC→网关→SGSN);
2)IP→AAL5方向为下行方向(SGSN→网关→RNC);
3)PHY/ATM/AAL5处理实体定义为:
G-A-IUPS(GATEWAY_ATM_IUPS),网关中可存在多个该实体;
4)PHY/DATALINK/IP处理实体定义为:
G-I-IUPS(GATEWAY_IP_IUPS),网关中可存在多个该实体;
5)IUPS转发层处理定义为:
G-F-IUPS(GATEWAY_FORWARD_IUPS),网关中仅存在一个该实体。
该用户面数据转发方法的具体处理流程是在以下基础上实现:配置RNC和SGSN的归属关系及静态路由等,或者通过动态路由协议生成RNC与SGSN之间的路由转发表,简称RFT(ROUTEFORWARD TABLE)表,该表所记录的映射关系为:目的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另外,还需要配置一个IPOA(IP over ATM,ATM承载IP报文)表,该表所记录的映射关系为:(IP地址)←→PORT+VPI+VCI。
如图7所示,用户面网关304上行方向的处理流程包括:
步骤702:G-A-IUPS接收到来自RNC网元302的报文(即,具有ATM传输模式的数据),物理层记录ATM端口号,ATM层记录VPI和VCI信息,并将VPI和VCI信息连同报文一起转至AAL5层进行处理;
步骤S704:G-A-IUPS的AAL5层重组ATM净荷,进行AAL5层处理,解析SNAP头,将净荷转至IP层进行处理;
步骤S706:G-A-IUPS的IP层进行IP相关处理,并记录目的IP地址IPA1,转至G-F-IUPS处理;
步骤S708:G-F-IUPS根据IPA1查RFT表,获取下一跳地址IPA2;
步骤S710:G-F-IUPS根据下一地址IPA2获取G-I-IUPS处理实体,并将报文转发至G-I-IUPS;
步骤S712:G-I-IUPS收到上行的报文后,将IP报文(即,具有IP传输模式的数据)进行路由转发,选择物理端口转至底层链路,最终发往SGSN网元306。
此外,用户面网关304下行方向的处理流程包括:
步骤S714:G-I-IUPS收到来自SGSN网元206的报文(即,具有IP传输模式的数据),IP层经过相关处理后,记录IP地址IPA3,并转至G-F-IUPS进行处理;
步骤S716:G-F-IUPS根据IPA3查RFT表,获取下一跳地址IPA4;
步骤S718:G-F-IUPS根据IPA4获取G-A-IUPS处理实体,并将报文转发至G-A-IUPS;
步骤S720:G-A-IUPS收到报文后,根据IPA4查IPOA表,以获取PORT、VPI和VCI信息,并将PORT、VPI和VCI信息连同报文转至AAL5/LLC/SNAP层;
步骤S722:AAL5/LLC/SNAP层将报文切片成ATM净荷,转至ATM层;
步骤S724:ATM层根据S720步骤获取VPI+VCI进行ATM头封装(即,具有ATM传输模式的数据),通过标识为PORT的端口,最终至RNC网元302。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用户面网关204和304的一端的传输模式为ATM传输模式,而另一端的传输模式为IP传输模式,这只是本发明的示例性结构,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例如,用户面网关204也可以实现成网关两端都是IP/UDP承载,转发流程使用(IP+UDP PORT)←→(IP+UDP PORT),以实现Node B与RNC之间用户报文的转发、复用和汇聚等。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在具有ATM传输模式和IP传输模式的网元间设置了网关,该网关使用相应的传输模式与各网元进行通信,以在各网元之间进行数据转发,从而使得在向全IP网络演进时,不用更换已有的设备,也就是,新的IP传输模式的组网设备能向前兼容已有的ATM传输模式的组网设备。例如,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和方法,当UTRAN完全过渡到全IP时,已有的Node B仍采用ATM/AAL2←→IP+UDP转换,新接入的Node B采用IP+UDP←→IP+UDP以直接接入网关,这样无需运营商更换已有设备(包括Node B,RNC和网关),最多只需要扩容,充分保护了运营商的投资。这也是UTRAN向由ATM向全IP经济的过渡方式。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和方法,由于实现了链路级和业务级的复用,从而大大节约了传输网络的开销,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再者,在同等带宽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用户面网关的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的组网成本远低于采用Node B直连到RNC的点到点的组网方式或RNC直连到SGSN的点到点的组网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应用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包括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而所述第二网元使用第二传输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系统还包括用户面网关,其中,所述用户面网关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具有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第一数据;
第一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传输模式由所述第一传输模式转化为所述第二传输模式;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经所述第一转换模块转化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元的具有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第二数据;
第二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传输模式由所述第二传输模式转化为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以及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经所述第二转换模块转化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网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异步传输模式,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IP传输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用户面网关之间的链路为低速链路,所述用户面网关与所述第二网元之间的链路为高速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节点B,所述第二网元为无线网络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无线网络控制器,所述第二网元为GPRS服务支持节点。
6.一种用户面数据转发方法,应用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面网关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具有第一传输模式的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的传输模式由所述第一传输模式转化为第二传输模式,并将转化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第二网元,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使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所述第二网元使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和/或
用户面网关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元的具有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二数据的传输模式由所述第二传输模式转化为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并将转化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网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异步传输模式,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IP传输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用户面网关之间设置低速链路,在所述用户面网关与所述第二网元之间设置高速链路。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节点B,所述第二网元为无线网络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无线网络控制器,所述第二网元为GPRS服务支持节点。
CNA2009101584521A 2009-06-30 2009-06-30 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15946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1584521A CN101594640A (zh) 2009-06-30 2009-06-30 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
US13/259,816 US8619811B2 (en) 2009-06-30 2010-05-18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warding user plane data
EP10788778.8A EP2451128A4 (en) 2009-06-30 2010-05-18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ROUTING USER INTERFACE DATA
PCT/CN2010/072891 WO2010145382A1 (zh) 2009-06-30 2010-05-18 用户面数据转发装置、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1584521A CN101594640A (zh) 2009-06-30 2009-06-30 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4640A true CN101594640A (zh) 2009-12-02

Family

ID=41409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1584521A Pending CN101594640A (zh) 2009-06-30 2009-06-30 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19811B2 (zh)
EP (1) EP2451128A4 (zh)
CN (1) CN101594640A (zh)
WO (1) WO201014538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5382A1 (zh) * 2009-06-30 2010-1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面数据转发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1555977A (zh) * 2015-10-22 2020-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99550B2 (en) * 2010-07-16 2014-08-05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ed efficiency PCI express transaction
US9451320B2 (en) * 2011-05-23 2016-09-20 Broadcom Corporation Utilizing multi-dimens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metrics for concurrent decoding of time-sensitive and non-time-sensitive content
EP3187023B1 (en) * 2014-08-29 2021-02-1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a wireless network brid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6537B2 (ja) 1998-02-09 2001-09-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Atm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atm通信装置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KR100263201B1 (ko) 1998-05-23 2000-08-01 윤종용 씨리얼 라인과 에이티엠 망을 이용한 인터넷 서비스용프로토콜 처리장치
JP3807229B2 (ja) * 1999-03-05 2006-08-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映像データ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587202B2 (ja) * 2002-07-10 2004-11-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JP4013701B2 (ja) * 2002-08-28 2007-11-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その動作制御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ノード並びに無線制御装置
JP4010330B2 (ja) * 2003-02-26 2007-11-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ロトコル変換装置及び方法
JP4625814B2 (ja) * 2004-01-08 2011-02-02 エスケーテレコム株式会社 非同期網と同期網が混在する移動通信網におけるパケットデータサービスのため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ハンドオーバー方法
US7609702B2 (en) * 2005-01-18 2009-10-27 Nokia Corporation Interworking between cell and packet based networks
FR2882166B1 (fr) 2005-02-16 2007-04-27 Alcatel Sa Dispositif de conversion de donnees ip sous atm en donnees ip sous ethernet, a haute disponibilite, pour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CN1996967B (zh) 2006-06-21 201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关转接装置、接入数据的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CN100591043C (zh) * 2006-10-25 2010-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不同设备访问网络的系统、接入点、网关及其方法
CN101594640A (zh) 2009-06-30 2009-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5382A1 (zh) * 2009-06-30 2010-1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面数据转发装置、系统及方法
US8619811B2 (en) 2009-06-30 2013-12-31 Zte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warding user plane data
CN111555977A (zh) * 2015-10-22 2020-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388095B2 (en) 2015-10-22 2022-07-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51128A4 (en) 2015-02-25
WO2010145382A1 (zh) 2010-12-23
US20120093048A1 (en) 2012-04-19
US8619811B2 (en) 2013-12-31
EP2451128A1 (en)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45261B2 (ja) 電話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599846B2 (en) Communicating in voice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s
EP1142268B1 (en) Packet pipe architecture for access networks
US6735187B1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relating to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and a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27708A (zh) 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装置及无线网络系统
US20060198336A1 (en) Deployment of different physical layer protocols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EP1446906B1 (en)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data streams onto a transport bearer between an originating network node and a receiving network node
JP2013048478A (ja) フロー容量を等化する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A2319528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data services
CN101594640A (zh) 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
US2005004303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905942B1 (ko) 통신 시스템 내에서의 접속 예약
US8059660B2 (en) Communications rou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A256315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 interface between switching equipment and 2g wireless interworking function
CN102006208A (zh) 一种实现基站级联的方法、系统和级联处理逻辑子系统
CN101192901B (zh) 辅助设备与辅助设备维护终端的信息交互装置及方法
US753589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Hamalainen et al. Connection-less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in the signalling network infrastructure
CN101557614A (zh) 一种实现传输服务质量保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022452A (zh) 以太网交换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以太网交换设备
Matalgah ATM evolu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