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3512B - 调弦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3512B
CN101593512B CN200910141849XA CN200910141849A CN101593512B CN 101593512 B CN101593512 B CN 101593512B CN 200910141849X A CN200910141849X A CN 200910141849XA CN 200910141849 A CN200910141849 A CN 200910141849A CN 101593512 B CN101593512 B CN 1015935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tch
string
mentioned
benchmark
tu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18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3512A (zh
Inventor
中濑勇人
山田康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lan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olan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land Corp filed Critical Rolan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93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3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3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35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usic (AREA)
  •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进行调弦的人不认识第1弦及第2弦的应调弦的基准音高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第1弦及第2弦分别容易地设定为基准音高的调弦装置。在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为存储在边界音存储器(36e)中的音名的音高以下的情况下,在将外弦调音灯(19)灭灯后,使用里弦调音灯(18)显示偏差。由此,在将里弦调弦为基准音高的情况下,只要首先进行调弦以使里弦b调音灯(18a)或里弦#调音灯(18b)的任一个闪烁、然后进行调弦以使里弦b调音灯(18a)及里弦#调音灯(18b)点亮就可以。因而,即使在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不认识应设定的对应于里弦的基准音高的情况下,该使用者也能够将里弦容易地设定为基准音高。

Description

调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弦装置,特别涉及即使在进行调弦的人不认识第1弦及第2弦的应调弦的基准音高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第1弦及第2弦分别容易地设定为基准音高的调弦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检测吉他等弦乐器的弦振动的音高(频率)、通过显示该检测到的音高与基准音高的偏差、进行弦乐器的调弦的乐器用调弦装置(调音器),已知有例如在特开2004-53779号公报或特开平5-66767号公报中记载的调准音调装置。在该特开2004-53779号公报中记载的调准音调装置是吉他用的调准音调(调弦)装置,是通过由基准音高选择开关1031的选择操作按照吉他的各弦设定基准音高、显示按照各弦设定的基准音高与弦振动的音高的偏差的装置。此外,在特开平5-66767号公报中记载的调准音调装置,是不设定基准音高、而将接近于检测到的音高(弦振动的音高)的音名、以及相对于该音名的音高的偏差的两者显示在显示器上的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4-537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5-66767号公报
这里,在使用上述调准音调(调弦)装置将以二胡为代表的由两根弦构成的弦乐器调准音调(调弦)的情况下,有以下的问题。即,在使用特开2004-53779号公报的调准音调装置的情况下,进行调准音调的人必须将对应于各弦的基准音高没有错误地设定到调准音调装置中,所以有特别是各基准音高的记忆较模糊的新手每次使用调准音调装置时需要确认应设定的各基准音高的作业的问题。进而,进行调准音调的人必须正确地记忆设定在调准音调装置中的两根弦的各基准音高是对应于基准音高选择开关103_1的哪个位置设定的。由此,有在如果忘记了这一点的情况下必须再次重新将对应于想要调弦(调音)的两根弦的各弦的基准音高设定在调准音调装置中的问题。
除此以外,在使用特开平5-66767号公报的调准音调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将接近于检测到的音高(弦振动的音高)的音名、以及相对于该音名的音高的偏差的两者显示在显示器上,所以进行调准音调的人必须一边确认该显示的音名和偏差两者一边进行调准音调。由此,调准音调作业变得烦杂,有不能直观地进行的问题。此外,由于不能预先将想要调弦的两根弦的基准音高设定到调准音调装置中,所以进行调准音调的人必须预先将应调准音调的音高对应于想要调弦的两根弦的各弦正确地记忆。由此,有应调准音调的各音高的记忆较模糊的新手每次使用调准音调装置时必须进行确认应调准音调的各音高的作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进行调弦的人不认识第1弦及第2弦的应调弦的基准音高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第1弦及第2弦分别容易地设定为基准音高的调弦装置。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调弦装置,是检测从由第1弦和第2弦构成的弦乐器输出的乐音的音高、显示该检测到的音高与预先设定的基准音高的偏差的调弦装置,具备:收音机构,收音从上述弦乐器输出的乐音;音高检测机构,检测由该收音机构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第1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对应于上述第1弦的基准音高;第2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对应于上述第2弦的基准音高;第1显示机构,显示由上述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与由上述第1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基准音高的偏差;第2显示机构,显示由上述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与由上述第2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基准音高的偏差。
根据本发明的调弦装置,第1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对应于第1弦的基准音高,第2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对应于第2弦的基准音高。于是,通过第1显示机构显示由第1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基准音高与由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的偏差。此外,通过第2显示机构显示由第2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基准音高与由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的偏差。这样,第1显示机构显示以由第1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对应于第1弦的基准音高为基准的偏差,第2显示机构显示以由第2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对应于第2弦的基准音高为基准的偏差。由此,具有只要将第1弦调弦以使由第1显示机构显示的偏差消失、将第2弦调弦以使由第2显示机构显示的偏差消失、即使在进行调弦的人不认识第1弦及第2弦的应调弦的基准音高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第1弦及第2弦的音高分别容易地设定为对应的基准音高的效果。
此外,音高判断机构将由边界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边界音高与由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比较,判断哪个音高较高。并且,在由音高判断机构判断出由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为由边界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边界音高以下、或者比该边界音高低的情况下,第1显示控制机构使第1显示机构显示由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与由第1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基准音高的偏差。另一方面,在由音高判断机构判断出由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比由边界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边界音高高、或者为该边界音高以上的情况下,第2显示控制机构使第2显示机构显示由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与由第2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基准音高的偏差。这样,根据由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使第1显示机构或第2显示机构的任一个显示偏差,所以进行调弦的人能够不观察第1显示机构及第2调弦机构的显示的两者,而观察对应于进行调弦的弦的显示机构上显示的偏差、即在第1弦的调弦时观察第1显示机构上显示的偏差、在第2弦的调弦时观察第2显示机构上显示的偏差而进行调弦。由此,具有能够将第1弦及第2弦的音高分别容易地设定为对应的基准音高的效果。
此外,由第1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对应于第1弦的基准音高设定为比由第2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对应于第2弦的基准音高低的音高。由此,具有在进行第2弦的调弦时、在由第1显示机构显示了偏差的情况下、进行调弦的人能够认识到通过第2弦的振动输出的乐音的音高比相对于第2弦的基准音高低很多这一效果。同样,具有在进行第1弦的调弦时、在由第2显示机构显示了偏差的情况下、进行调弦的人能够认识到通过第1弦的振动输出的乐音的音高比相对于第1弦的基准音高高很多这一效果。
在通过音高判断机构判断出由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为由边界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边界音高以下、或者比该边界音高低的情况下,第1用停止机构将第2显示机构的显示停止。这样,在通过音高判断机构判断出由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为边界音高以下、或者比该边界音高低的情况下,通过将不需要的第2显示机构的偏差的显示停止,能够仅可靠地显示第1显示机构的偏差。此外,在通过音高判断机构判断出由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比由边界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边界音高高、或者为该边界音高以上的情况下,第2用停止机构将第1显示机构的显示停止。这样,在通过音高判断机构判断出由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比边界音高高、或者为该边界音高以上的情况下,通过将不需要的第1显示机构的偏差的显示停止,能够仅可靠地显示第2显示机构的偏差。由此,在第1或第2显示机构上,不显示不进行调弦的弦的偏差,而仅显示进行调弦的弦的偏差,所以具有操作者能够不混乱地进行调弦的效果。
第1基准音高设定机构根据由选择机构选择的一组音高信息的对应于第1弦的基准音高的音名变更对应于第1弦的基准音高的设定,第2基准音高设定机构根据由选择机构选择的一组音高信息的对应于第2弦的基准音高的音名变更对应于第2弦的基准音高的设定。由此,只要由选择机构从存储在基准音高存储机构中的多组音高信息中选择一组音高信息,除了对应于第1弦的基准音高的设定以外,也能够一次进行对应于第2弦的基准音高的设定。因而,不需要分别设定对应于第1弦的基准音高和对应于第2弦的基准音高,所以具有能够减少各基准音高的设定错误的效果。进而,具有即使在进行调弦的人例如虽然认识对第1弦设定的基准音高的音名但不认识对第2弦设定的基准音高的音名的情况下、或者在相反的情况下、通过依据认识的对应于弦的基准音高的音名而通过选择机构选择一组音高信息、也能够正确地进行不认识的对应于弦的基准音高的设定这一效果。
壳体安装在二胡的琴杆上并且配置在通过隔开既定的间隔配设里弦及外弦而产生的空间中,在壳体中,设有第1显示机构及第2显示机构。由此,不需要特别设置用来配设第1显示机构及第2显示机构的空间,而且具有能够一边以通常的演奏姿势进行调弦一边确认显示在第1显示机构或第2显示机构上的偏差的效果。
配设在壳体中的第1显示机构及第2显示机构在壳体安装在琴杆上的情况下沿着该琴杆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进而,第2显示机构配置在第1显示机构与二胡的琴托之间的位置上。由此,第1显示机构配置在距离琴托较远的位置上,第2显示机构配置在距离琴托较近的位置上。由此,在以通常的演奏姿势进行调弦的情况下,第1显示机构处于距离进行调弦的人的视线较近的位置上,第2显示机构处于距离其视线较远的位置上。这里,在距离进行调弦的人的视线较近的位置上进行有关里弦的显示、在距离进行调弦的人的视线较远的位置上进行有关外弦的显示的形态与在弦乐器中一般进行的显示形态一致,所以进行调弦的人能够容易地掌握该显示是关于里弦的还是关于外弦的。由此,通过将显示与对应于里弦的基准音高的偏差的第1显示机构配设在距离演奏者的视线较近的位置上、将显示与对应于外弦的基准音高的偏差的第2显示机构配设在距离演奏者的视线较远的位置上,具有能够使进行调弦的人容易地掌握是对应于里弦的基准音高的偏差、还是对应于外弦的基准音高的偏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二胡用调音器的外观的图,图1(b)是作为二胡用调音器的一部分的控制器的箭头Ib视的外观的放大图。
图2是表示二胡用调音器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3(a)是示意地表示调音变化表的内容的图,图3(b)是示意地表示边界音表的内容的图,图3(c)是示意地表示效果表的内容的图。
图4是表示主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调音器功能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调音变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基准频率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调音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对应于由麦克风收音的乐音的音高而变化的、里弦调音灯的显示形态、以及外弦调音灯的显示形态的一览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二胡用调音器(调弦装置)
12控制器(壳体)
13b~13d,14按钮(选择机构的一部分)
18里弦调音灯(第1显示机构)
19外弦调音灯(第2显示机构)
31麦克风(收音机构)
33DSP(音高检测机构的一部分)
36c里弦基准音存储器(第1基准音高设定机构的一部分)
36d外弦基准音存储器(第2基准音高设定机构的一部分)
36e边界音存储器(边界音高设定机构的一部分)
37CPU(音高检测机构的一部分、第1基准音高设定机构的一部分、第2基准音高设定机构的一部分、边界音高设定机构的一部分)
38ROM(基准音高存储机构的一部分)
38a调音变化表(基准音高存储机构的一部分)
100琴托
101琴杆
G1里弦
G2外弦
N二胡(弦乐器)
S23调音变化切换处理(选择机构的一部分)
S56调音显示处理(音高判断机构)
S58调音显示处理(第1显示控制机构)
S59调音显示处理(第1用停止机构)
S61调音显示处理(第2显示控制机构)
S62调音显示处理(第2用停止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参照图1对二胡用调音器10的外观进行说明。图1(a)是表示二胡用调音器10的外观的图,图1(b)是作为二胡用调音器10的一部分的控制器12的箭头Ib视的外观的放大图。
该二胡用调音器10是即使在进行里弦G1及外弦G2的调弦的人(二胡用调音器的使用者)不认识里弦G1及外弦G2的应调弦的各基准音高的情况下(不知道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里弦G1及外弦G2的张力以使显示在里弦调音灯18或外弦调音灯19上的偏差变小、也能够将里弦G1及外弦G2分别容易地调节为基准音高的装置。
首先,参照图1(a)对二胡用调音器10的外观进行说明。二胡用调音器10具有指示二胡用调音器10的操作的控制器12、和连接在该控制器12上的主体11。
主体11是通过控制器12的操作而实现检测通过里弦G1或外弦G2的振动输出的乐音的音高的调音器功能、以及对输入的乐音添加残响等的效果的效果添加功能的装置。主体11安装在二胡N的琴托100的底面上,与二胡N一体化。在主体11上设有对置于设在琴筒上的花窗的壳体30,在该壳体30上,对置于花窗(未图示)而设有收音通过里弦G1及外弦G2的振动输出的乐音的麦克风31(参照图2)。此外,在主体11上,设有输出模拟信号的输出端子35。
控制器12配设在里弦G1及外弦G2与琴杆101之间的空间中,并且安装在琴杆101上,经由线缆与主体11连接。在控制器12的前面(控制器12与里弦G1及外弦G2对置的面)上,设有各种按钮13a~13d、14这5个按钮。详细情况在图2中后面叙述,但通过该各种按钮13a~13d、14的按下来设定二胡用调音器10的功能。
接着,参照图1(b),对控制器12的外观进行说明。在控制器12的侧面(图1(a)中记载的箭头Ib视的控制器12的正面)上,设有显示器17。该控制器12的侧面在进行二胡N的演奏的人为演奏姿势的情况下与该进行演奏的人对置。由此,在进行二胡N的调弦的情况下,进行调弦的人与显示器17为对置的状态。
在显示器17上,设有显示通过里弦G1或外弦G2的振动输出的乐音的音高(输出到麦克风31中的乐音的音高)与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偏差的里弦调音灯18、显示通过里弦G1或外弦G2的振动输出的乐音的音高与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偏差的外弦调音灯19、以及表示主体11的动作状态的显示灯L1~L5。
里弦调音灯18具有里弦b调音灯18a和里弦#调音灯18b。另外,详细情况在图2中后面叙述,里弦b调音灯18a在输入到麦克风31中的乐音的音高是边界音的音高以下、并且比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低的情况下闪烁,里弦#调音灯18b是在输入到麦克风31中的乐音的音高是边界音的音高以下、并且比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高的情况下闪烁的灯。另外,所谓的边界音,是作为用来决定输入到麦克风31中的乐音的音高是接近于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还是接近于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边界的音。
外弦调音灯19具有外弦b调音灯19a和外弦#调音灯19b。另外,详细情况在图2中后面叙述,外弦b调音灯19a在输入到麦克风31中的乐音的音高比边界音的音高高、并且比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低的情况下闪烁,外弦#调音灯19b是在输入到麦克风31中的乐音的音高比边界音的音高高、并且比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高的情况下闪烁的灯。
由图1(a)及图1(b)可知,控制器12配设在里弦G1及外弦G2与琴杆101之间的空间中,并且安装在琴杆101上,所以不需要特别设置用来配设控制器12的空间。此外,也不会显著地损害二胡N的构思性。
此外,通过将主体11及控制器12安装在二胡N上,将二胡用调音器10与二胡N一体化。由此,与调音器与二胡N是分体的情况相比较,在二胡用调音器10中,不需要在意调音器主体的设置场所及与该调音器主体的连接。
此外,表示输入到麦克风31中的乐音的音高与对应于弦的基准音高的偏差的里弦调音灯18及外弦调音灯19配设为,使其在进行二胡N的演奏的人为演奏姿势(调弦姿势)的情况下与该进行调弦的人对置。由此,进行调弦的人不需要成为特别的姿势,而能够以通常的演奏姿势(调弦姿势)、按照里弦调音灯18及外弦调音灯19的显示进行调弦。
此外,外弦调音灯19配设在里弦调音灯18与琴托100之间。即,里弦调音灯18配设在距离琴托100较远的位置上,外弦调音灯19配设在距离琴托100较近的位置上。因而,在进行调弦的人成为调弦姿势的情况下(成为通常的演奏姿势的情况下),里弦调音灯18处于距离进行调弦的人的视线较近的位置,外弦调音灯19处于距离其视线较远的位置。这里,在距离进行调弦的人的视线较近的位置上进行有关里弦G1的显示、在距离进行调弦的人的视线较远的位置上进行有关外弦G2的显示的形态与在弦乐器中一般进行的显示形态一致,所以进行调弦的人能够基于通常的感觉掌握该显示是有关里弦G1的、还是有关外弦G2的。这样,通过将显示与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偏差的里弦调音灯18配设在距离演奏者的视线较近的位置上、将显示与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偏差的外弦调音灯19配设在距离演奏者的视线较远的位置上,能够使进行调弦的人容易且直观地掌握正在进行调弦的弦的音高与基准音高的偏差是对应于里弦G1的、还是对应于外弦G2的。
显示灯L1~L5配设在分别对应于各种按钮13a~13d、14的位置上。显示灯L1~L5如上所述,是显示主体11的动作状态的灯,所以在例如选择了效果添加功能的情况下,当选择混响模式为效果模式时,配设在最接近于混响按钮13a的位置上的显示灯L1点亮,此外,在选择了效果添加功能的情况下,当选择了齐奏模式为效果模式时,配设在最接近于齐奏按钮13d的位置上的显示灯L4点亮。另外,关于效果模式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接着,参照图2对二胡用调音器10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二胡用调音器10的电气结构的框图。二胡用调音器10具有麦克风31、A/D变换器32、DSP33、D/A变换器34、输出端子35、控制器12、RAM36、CPU37、ROM38及显示器17。其中,DSP33、控制器12、RAM36、CPU37、ROM38及显示器17经由总线40相互连接。
另外,二胡用调音器10具有检测通过里弦G1或外弦G2的振动输出的乐音的音高的调音器功能、以及对输入的乐音添加残响等的效果的效果添加功能这两个功能。并且,在效果添加功能中,设有混响模式、延迟模式、八度音模式、齐奏模式及普通模式这5个效果模式。对于各效果模式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此外,在二胡用调音器10的电源被开启的情况下,作为初始设定而设定效果添加功能,并且作为效果模式而设定普通模式。从效果模式添加功能向调音器功能、或者从调音器功能向效果添加模式的切换,是通过将调音器按钮14持续长按2秒以上来进行的。此外,即使在如将效果添加功能变更为普通模式以外的例如混响模式的情况、或进行了从效果添加功能向调音器功能的切换的情况等那样,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变更了二胡用调音器10的设定时,如果再投入电源则重新进行初始设定,对二胡用调音器10设定效果添加功能,并且作为效果模式重新设定普通模式。另外,在初始设定中,除了该效果添加功能的设定以外还进行其他设定,关于这些设定通过图4详细叙述。
麦克风31是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进行调弦的人)选择了调音器功能的情况下、收音通过里弦G1或外弦G2的振动输出的乐音的麦克风。由麦克风31收音的乐音在被变换为模拟信号后被向A/D变换器32输入。
A/D变换器32是将输入的模拟信号以既定的取样频率(例如44.1kHz)取样、量化为既定的位数(例如16位)的变换器。由A/D变换器32变换后的数字信号被依次向DSP33输入。
DSP33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处理由A/D变换器32变换后的数字信号。DSP33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调音器功能的情况下,检测输入的数字信号的波形的零交叉,将该检测到的零交叉通知给CPU37。CPU37如果输入了零交叉的通知,则基于发生零交叉的时间间隔,检测由麦克风31收音的乐音的周期(音高)。另外,该检测到的乐音的音高由CPU37存储到后述的检测音高存储器36f中。
此外,DSP33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效果添加功能的情况下,对输入的数字信号添加混响等的效果,向D/A变换器34输出。
D/A变换器34将在效果添加功能中由DSP33处理后的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向输出端子35输出。另外,在输出端子35上经由放大器连接着扬声器(未图示)的情况下,扬声器将被输入的模拟信号变换为声音,向外部输出。
控制器12是指示二胡用调音器10的操作的装置,在控制器12上,设有效果按钮13和调音器按钮14。在效果按钮13中,设有混响按钮13a、延迟按钮13b、八度音按钮13c及齐奏按钮13d这4个按钮。
混响按钮13a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调音器功能的情况下,是通过混响按钮13a的按下、将作为对音名“A4”分配的频率的基准频率切换为“440Hz”或“442Hz”的任一个的按钮。另一方面,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效果添加功能的情况下,是设定通过对由二胡的演奏输出的乐音添加残响音、添加在音乐厅听演奏那样的效果的混响模式的按钮。
延迟按钮13b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调音器功能的情况下,是将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决定为“G3”、将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决定为“D4”的按钮。另一方面,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效果添加功能的情况下,是设定通过对由二胡的演奏输出的乐音添加回声、添加重复输出二胡的演奏的乐音那样的效果的延迟模式的按钮。
八度音按钮13c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调音器功能的情况下,是将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决定为“C4”、将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决定为“G4”的按钮。另一方面,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效果添加功能的情况下,是设定通过对由二胡的演奏输出的乐音添加比该乐音低1八度的音、添加与具有较粗的弦、并且壳体较大的二胡合奏那样的效果的八度音模式的按钮。
齐奏按钮13d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调音器功能的情况下,是将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决定为“A3”、将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决定为“E4”的按钮。另一方面,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效果添加功能的情况下,是设定通过对由二胡的演奏输出的乐音添加比与该乐音稍稍音高不同的音、添加齐奏那样的效果的齐奏模式的按钮。
调音器按钮14如上所述,是通过持续长按2秒以上、将二胡用调音器10的功能切换为调音器功能或效果添加功能的任一种的按钮。并且,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调音器功能的情况下,是将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决定为“D4”、将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决定为“A4”的按钮。另外,将该情况设为二胡用调音器10的调音器功能的标准模式。另一方面,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效果添加功能的情况下,当调音器按钮14被按下时,维持已经设定的效果模式(已经设定的效果模式不变化)。
CPU37是控制二胡用调音器10的运算装置。ROM38是保存有由CPU37执行的控制程序(例如图4到图8所示的处理的流程图)及各种表38a~38c的不可改写的非易失性的存储器。此外,RAM36是在控制程序的执行时临时存储各种信息的存储器。
在ROM38中,设有调音变化表38a、边界音表38b、以及效果表38c。这里,参照图3(a)对调音变化表38a进行说明。图3(a)是示意地表示调音变化表38a的内容的图。
调音变化表38a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调音器功能的情况下,是用来根据按下的按钮(延迟按钮13b、八度音按钮13c、齐奏按钮13d或调音器按钮14的任一个按钮)、决定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以及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的表。该调音变化表38a在执行了后述的调音变化切换处理(参照图6的S22的处理)的情况下,由CPU37参照。另外,基于调音变化表38a由CPU37决定的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以及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由CPU37分别存储在后述的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以及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
例如,在新按下了延迟按钮13b的情况下,设定对应于延迟按钮13b的按下的调音变化,所以如图3(a)所示,将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决定为“G3”,将该音名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此外,将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决定为“D4”,将该音名存储到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另外,在基准频率被设定为“440Hz”的情况下(后述的基准频率标志36b是关闭的情况下),如图3(a)所示,将通过按下调音器按钮14而决定的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A4”设定为440Hz,将通过按下齐奏按钮13d而决定的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A3”设定为基准频率的1/2倍的频率即220Hz。
这里,由图3(a)所示的调音变化表38a可知,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设定为比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低的音高。这是因为,在二胡N中,由于里弦G1的直径比外弦G2的直径大,所以将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设定为比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低的音高作为规格。
接着,参照图3(b)对边界音表38b进行说明。图3(b)是示意地表示边界音表38b的内容的图。边界音表38b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调音器功能的情况下,是用来对由麦克风31收音的乐音、根据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的音名决定是计算相对于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偏差、还是计算相对于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偏差的判断中使用的边界音的音名的表。该边界音表38b在执行了后述的调音显示处理(参照图8)的情况下,由CPU37参照。
例如,在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的音名是“G3”的情况下,CPU37将边界音的音名决定为“A#3”,将该音名存储在后述的边界音存储器36e中。并且,将对存储在基准音高存储器36d中的音名“A#3”分配的周期(音高)作为边界音的音高,CPU37判断由麦克风31收音的乐音的音高是否是边界音的音高以下。如果由麦克风31收音的乐音的音高是边界音的音高以下,则CPU37计算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与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的偏差。另一方面,如果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比边界音的音高高,则CPU37计算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与存储在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的偏差。
对其理由进行说明。在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的音名是“G3”的情况下,在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存储有音名“D4”(参照图3(a)),存储在边界音存储器36e中的音名“A#3”为位于音名“G3”与音名“D4”的大致中间的音。由此,如果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是边界音的音高以下,则CPU37判断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接近于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的音名“G3”的基准音高,计算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与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的偏差。同样,如果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比边界音的音高高,则CPU37判断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接近于存储在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的音名“D4”的基准音高,计算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与存储在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的偏差。
接着,参照图3(c)对效果表38c进行说明。图3(c)是示意地表示效果表38c的内容的图。效果表38c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效果添加功能的情况下,是用来根据被按下的按钮(混响按钮13a、延迟按钮13b、八度音按钮13c或齐奏按钮13d的任一个按钮)、决定对输入到DSP33中的数字信号添加的效果(effect)的表。该效果表38c在执行了后述的效果切换处理(参照图6的S23的处理)的情况下,由CPU37参照。另外,基于效果表38c由CPU37决定的效果模式由CPU37存储到RAM36的既定的区域中。
例如,在新按下了延迟按钮13b的情况下,将效果模式设定为延迟模式。另外,在已经将效果模式设定为延迟模式的情况下,在新按下了延迟按钮13b的情况下,将设定的延迟模式解除,设定为对输入到DSP33中的数字信号不添加效果(effect)的普通模式。
另外,如上所述,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效果添加功能的状态下按下了调音器按钮14的情况下,维持已经设定的效果模式(已经设定的效果模式不变化)。
回到图2的说明。在RAM36中,设有调音器标志36a、基准音频率标志36b、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边界音存储器36e以及检测音高存储器36f。调音器标志36a是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调音器功能的情况下为开启、另一方面在由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选择了效果添加功能的情况下为关闭的标志。基准频率标志36b是在作为对音名“A4”分配的频率的基准频率被设定为“440Hz”的情况下为关闭、另一方面在基准频率被设定为“442Hz”的情况下为开启的标志。
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是存储基于调音变化表38a决定的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的存储器。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是存储基于调音变化表38a决定的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的存储器。边界音存储器36e是存储基于边界音表38b决定的边界音的音名的存储器。此外,检测音高存储器36f是存储通过来自DSP33的零交叉的通知而由CPU37检测到的乐音的音高、即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的存储器。
显示器17是由作为发光元件的LED构成的灯,具有里弦调音灯18、外弦调音灯19及显示灯L1~L5。里弦调音灯18具有里弦b调音灯18a及里弦#调音灯18b。里弦b调音灯18a是在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是存储在边界音存储器36e中的音名的音高以下、并且为比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低的偏差的情况下闪烁的灯。通过该里弦b调音灯18a的闪烁,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能够认识到需要调节里弦G1的张力、使通过里弦G1的振动而输出的乐音的音高变高。
里弦#调音灯18b是在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是存储在边界音存储器36e中的音名的音高以下、并且为比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高的偏差的情况下闪烁的灯。通过该里弦#调音灯18b的闪烁,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能够认识到需要调节里弦G1的张力、使通过里弦G1的振动而输出的乐音的音高变低。
另外,在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与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的偏差为±5森特的范围的情况下,里弦b调音灯18a、里弦#调音灯18b都点亮。由此,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能够认识到里弦G1的调弦已完成。另外,在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进行外弦G2的调弦的情况下,通过里弦b调音灯18a或里弦#调音灯18b的闪烁或点亮,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能够认识到需要大幅地提高通过外弦G2的振动输出的乐音的音高。
外弦调音灯19具有外弦b调音灯19a及外弦#调音灯19b。外弦b调音灯19a是在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比存储在边界音存储器36e中的音名的音高高、并且为比存储在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低的偏差的情况下闪烁的灯。通过该外弦b调音灯19a的闪烁,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能够认识到需要调节外弦G2的张力、使通过外弦G2的振动而输出的乐音的音高变高。
外弦#调音灯19b是在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比存储在边界音存储器36e中的音名的音高高、并且为比存储在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高的偏差的情况下闪烁的灯。通过该外弦#调音灯19b的闪烁,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能够认识到需要调节外弦G2的张力、使通过外弦G2的振动而输出的乐音的音高变低。
另外,在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与存储在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的偏差为±5森特的范围的情况下,外弦b调音灯19a、外弦#调音灯19b都点亮。由此,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能够认识到外弦G2的调弦已完成。这里,在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进行里弦G1的调弦的情况下,通过外弦b调音灯19a或外弦#调音灯19b的闪烁或点亮,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能够认识到需要大幅地降低通过里弦G1的振动输出的乐音的音高。
接着,参照图4对通过CPU37执行的主处理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主处理的流程图。该主处理是在二胡用调音器10的电源被开启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是在二胡用调音器10的电源被开启的期间中约每1ms定期地执行的处理。
在主处理中,首先进行初始设定(S1)。具体而言,将调音器标志36a设定为关闭(设定为效果添加功能,并且作为效果模式而设定为普通模式),将基准频率标志36b设定为关闭(将基准频率设定为“440Hz”)。进而,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存储音名“D4”,在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存储音名“A4”(设定为调音器功能的标准模式)。另外,该S1的处理如果二胡用调音器10的电源被开启而被执行一次,则在电源开启的期间中被跳过(不执行)。
接着,执行调音器功能设定处理(S2)。这里,参照图5对调音器功能设定处理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调音器功能设定处理的流程图。在调音器功能设定处理中,首先判断是否新长按下了调音器按钮14(S11)。是否是新的长按,通过调音器按钮14是否被持续2秒以上按下来判断。在判断为新长按下了调音器按钮14的情况下(S11:是),判断是否调音器标志36a已经开启、即是否选择了调音器功能(S12)。在判断为调音器标志36a关闭的情况下(S12:否),由于当前选择的是效果添加功能,所以为了将其变更为调音器功能而将调音器标志36a设为开启(S14)。另一方面,在判断为调音器标志36a是开启的情况下(S12:是),由于已经选择了调音器功能,所以为了将其变更为效果添加功能,将调音器标志36a设为关闭(S13)。
另外,在S11的处理中,在判断为没有新长按下了调音器按钮14的情况下(S11:否),结束该调音器功能设定处理。此外,在S11的处理中,一旦判断为新长按下了调音器按钮14(S11:是)后,调音器按钮14还被持续按下的情况下,在然后执行的S11的处理中,判断为没有新长按下调音器按钮14(S11:否)。
回到图4的说明。在调音器功能设定处理(S2)的执行后,执行调音变化处理(S3)。这里,参照图6对调音变化处理进行说明。通过调音变化处理,能够基于调音变化表38a切换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及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图6是表示调音变化处理的流程图。在调音变化处理中,首先,判断调音器标志36a是否是开启、即当前是否选择了调音器功能(S21)。如果调音器标志36a是开启(S21:是),则执行切换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及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调音变化切换处理(S22)。在调音变化处理(S22)中,参照调音变化表38a,根据被按下的按钮(延迟按钮13b、八度音按钮13c、齐奏按钮13d或调音器按钮14的任一个按钮),决定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及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并且,将基于调音变化表38a决定的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及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分别存储到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及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另外,在二胡用调音器10中,如果任一个按钮被按下,则将特别指定被按下的按钮的信息存储到RAM36的既定的区域中。并且,在S22的处理中,通过参照存储在该RAM36中的信息,特别指定被按下的按钮是哪个。这在后述的S23的处理中也是同样的。
在S21的处理中,如果调音器标志36a是关闭(S21:否),则由于当前选择了效果添加功能,所以执行切换对输入到DSP33中的数字信号添加的效果(效果模式)的效果切换处理(S23)。在效果切换处理(S23)中,参照效果表38c,根据被按下的按钮(延迟按钮13b、八度音按钮13c或齐奏按钮13d的任一个按钮),决定对输入到DSP33中的数字信号添加的效果(效果模式)。并且,将基于效果表38c决定的效果模式存储到RAM36的既定的区域中。通过该效果切换处理,能够基于效果表38c切换对输入到DSP33中的数字信号添加的效果(效果模式)。
如上所述,在调音变化处理中,参照调音变化表38a,根据被按下的按钮(延迟按钮13b、八度音按钮13c、齐奏按钮13d或调音器按钮14的任一个按钮),决定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及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两者。由此,即使在进行调弦的人例如虽然认识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但不认识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依据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决定按下的按钮,所以除了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设定以外,也能够正确地进行不认识的对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设定。
回到图4的说明。在调音变化处理(S3)的执行后,执行基准频率设定处理(S4)。这里,参照图7,对由CPU37执行的基准频率设定处理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基准频率设定处理的流程图。基准频率设定处理是在选择了调音器功能的情况下将基准频率设定为“440Hz”或“442Hz”的任一个、而在选择了效果添加处理的情况下设定为混响模式或普通模式的任一种的效果模式的处理。
在基准频率设定处理中,首先判断是否新按下了混响按钮13a(S31)。在判断为没有新按下混响按钮13a的情况下(S31:否),结束该基准频率设定处理。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新按下了混响按钮13a的情况下(S31:是),判断调音器标志36a是否是开启、即当前是否选择了调音器功能(S32)。在判断为调音器标志36a是开启的情况下(S32:是),由于当前选择了调音器功能,所以转移到变更基准频率的S33~S35的处理。在S33的处理中,判断基准频率标志36b是否是关闭、即当前是否基准频率被设定为“440Hz”(S33)。
如果基准频率标志36b是关闭(S33:是),则由于当前基准频率被设定为“440Hz”,所以将基准频率标志36b设定为开启(S34),将基准频率变更为“442Hz”。另一方面,如果基准频率标志36b是开启(S33:否),则由于当前基准频率被设定为“442Hz”,所以将基准频率标志36b设定为关闭(S35),将基准频率变更为“440Hz”。
另一方面,在S32的处理中,在判断为调音器标志36a是关闭的情况下(S32:否),由于当前选择了效果添加功能,所以转移到进行混响模式的设定的S36~S38的处理。在S36的处理中,判断是否已经设定了混响模式(S36)。在判断为没有设定混响模式的情况下(S36:否),代替已经设定的效果模式(延迟模式、八度音模式、齐奏模式或普通模式的任一种模式)而设定混响模式(S38)。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已经设定了混响模式的情况下(S36:是),将混响模式解除,设定为普通模式(S37)。
回到图4的说明。在基准频率设定处理(S4)的执行后,执行调音显示处理(S5)。在执行了调音显示处理之后,该主处理结束。这里,参照图8对由CPU37执行的调音显示处理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调音显示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在调音显示处理中,根据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存储在检测音高存储器36f中的音高),执行将该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与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的偏差显示在里弦调音灯18上、或者将该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与存储在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的偏差显示在外弦调音灯19上的任一个的处理。
在调音显示处理中,首先,判断调音器标志36a是否是开启、即当前是否选择了调音器功能(S51)。如果判断为调音器标志36a是关闭(S51:否),则当前选择了效果添加功能,所以结束该调音显示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调音器标志36a是开启(S51:是),则由于当前选择了调音器功能,所以将处理向S52以后的处理转移。在S52的处理中,执行调音变化切换处理(图6的S23的处理),判断是否新切换了调音变化(S52)。在判断为新切换了调音变化的情况下(S52:是),为了切换边界音的音高,从边界音表38b读出对应于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的音名的边界音的音名(S53)。接着,将读出的边界音的音名存储到边界音存储器36e中(S54)。另外,在S54的处理中,还执行对存储在边界音存储器36e中的音名分配(设定)对应于基准频率的频率的处理。
另外,在判断为没有切换调音变化的情况下(S52:否),由于不需要切换基准音的音高,所以跳过S53及S54的处理。
接着,读出存储在检测音高存储器36f中的音高(频率)(S55),判断读出的音高是否是对存储在边界音存储器36e中的音名分配的音高(频率)以下(S56)。在判断在S55的处理中读出的音高是对存储在边界音存储器36e中的音名分配的音高(频率)以下的情况下(S56:是),表示读出的音高接近于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由此,向将在S55的处理中读出的音高与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的偏差显示在里弦调音灯18上的处理即S57~S59的处理转移。
在S57的处理中,计算对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的音名分配的音高(频率)与在S55的处理中从检测音高存储器36f读出的音高的偏差(S57)。
接着,根据计算出的偏差,决定里弦b调音灯18a及里弦#调音灯18b的显示形态,通过该形态进行里弦b调音灯18a及里弦#调音灯18b的显示(S58)。另外,利用图9在后面叙述里弦b调音灯18a及里弦#调音灯18b的显示形态。在S58的处理后,将外弦b调音灯19a及外弦#调音灯19b的显示关闭(S59)。由此,不会留下不需要的外弦b调音灯19a及外弦#调音灯19b的显示,所以仅可靠地显示里弦b调音灯18a及里弦#调音灯18b,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判断在S55的处理中读出的音高比对存储在边界音存储器36e中的音名分配的音高(频率)高的情况下(S56:否),表示读出的音高接近于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由此,向将在S55的处理中读出的音高与存储在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的偏差显示在外弦调音灯19上的处理即S60~S62的处理转移。
在S60的处理中,计算对存储在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的音名分配的音高(频率)与在S55的处理中从检测音高存储器36f读出的音高的偏差(S60)。
接着,根据计算出的偏差,决定外弦b调音灯19a及外弦#调音灯19b的显示形态,通过该形态进行外弦b调音灯19a及外弦#调音灯19b的显示(S61)。另外,利用图9在后面叙述外弦b调音灯19a及外弦#调音灯19b的显示形态。在S61的处理后,将里弦b调音灯18a及里弦#调音灯18b的显示关闭(S62)。由此,不会留下不需要的里弦b调音灯18a及里弦#调音灯18b的显示,所以仅可靠地显示外弦b调音灯19a及外弦#调音灯19b,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
如上所述,在调音显示处理中,在从检测音高存储器36f读出的音高是对存储在边界音存储器36e中的音名分配的音高(频率)以下的情况下,利用里弦b调音灯18a及里弦#调音灯18b显示该读出的音高与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的偏差。另一方面,在从检测音高存储器36f读出的音高比对存储在边界音存储器36e中的音名分配的音高(频率)高的情况下,利用外弦b调音灯19a及外弦#调音灯19b显示该读出的音高与存储在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的音名的基准音高的偏差。
接着,参照图9对调音灯18、19的显示形态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根据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由麦克风31收音、存储在检测音高存储器36f中的、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为了调弦而通过演奏发音的弦的音高)而变化的、调音灯18、19的显示形态的一览图。另外,在图9中,作为代表,表示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是“D4”(存储在里弦基准音存储器36c中的音名是“D4”)、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是“A4”(存储在外弦基准音存储器36d中的音名是“A4”)、边界音的音名是“F4”的情况下(存储在边界音存储器36e中的音名是“F4”的情况下(是标准模式的情况下))的各显示形态。
首先,在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为边界音的音名“F4”的音高以下的情况下,为使用里弦b调音灯18a和里弦#调音灯18b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在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与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D4”的音高的偏差是3半音、即-300森特以下的情况下,里弦b调音灯18a缓缓地闪烁。除此以外的里弦#调音灯18b、外弦b调音灯19a及外弦#调音灯19b为灭灯。
接着,在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与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D4”的音高的偏差比-300森特大、不到-5森特的情况下,随着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接近于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D4”的音高,里弦b调音灯18a渐快地闪烁(随着远离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D4”的音高,里弦b调音灯18a渐慢地闪烁)。除此以外的里弦#调音灯18b、外弦b调音灯19a及外弦#调音灯19b为灭灯。
并且,在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与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D4”的音高的偏差为-5森特以上、+5森特以下的情况下,里弦b调音灯18a及里弦#调音灯18b都点亮。除此以外的外弦b调音灯19a及外弦#调音灯19b为灭灯。此时,在调弦里弦G1的情况下,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D4”的音高与通过里弦G1的振动输出的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为大致一致,里弦G1的调弦完成。
进而,在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与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D4”的音高的偏差比+5森特大、是边界音的音名“F4”的音高以下的情况下,随着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接近于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D4”的音高,里弦#调音灯18b渐快地闪烁(随着远离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D4”的音高,里弦#调音灯18b渐慢地闪烁)。除此以外的里弦b调音灯18a、外弦b调音灯19a及外弦#调音灯19b为灭灯。
接着,在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比边界音的音名“F4”的音高高的情况下,成为使用外弦b调音灯19a和外弦#调音灯19b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在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与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A4”的音高的偏差是-300森特以下的情况下,外弦b调音灯19a缓缓地闪烁。除此以外的里弦b调音灯18a、里弦#调音灯18b及外弦#调音灯19b为灭灯。
接着,在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与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A4”的音高的偏差比-300森特大、不到-5森特的情况下,随着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接近于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A4”的音高,外弦b调音灯19a渐快地闪烁(随着远离音名“A4”的音高,外弦b调音灯19a渐慢地闪烁)。除此以外的里弦b调音灯18a、里弦#调音灯18b及外弦#调音灯19b为灭灯。
并且,在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与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A4”的音高的偏差为-5森特以上、+5森特以下的情况下,外弦b调音灯19a及外弦#调音灯19b都点亮。除此以外的里弦b调音灯18a及里弦#调音灯18b为灭灯。此时,在调弦外弦的情况下,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A4”的音高与通过外弦G2的振动输出的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为大致一致,外弦G2的调弦完成。
进而,在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与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A4”的音高的偏差比+5森特大、不到+300森特的情况下,随着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接近于音名“A4”的音高,外弦#调音灯19b渐快地闪烁(随着远离音名“A4”的音高,外弦#调音灯19b渐慢地闪烁)。除此以外的里弦b调音灯18a、里弦#调音灯18b及外弦b调音灯19a为灭灯。
最后,在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与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A4”的音高的偏差为+300森特以上的情况下,外弦#调音灯19b缓缓地闪烁。除此以外的里弦b调音灯18a、里弦#调音灯18b及外弦b调音灯19a为灭灯。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二胡用调音器10,在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是边界音的音名“F4”的音高以下的情况下,换言之,在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接近于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音名“D4”的音高的情况下,将外弦b调音灯19a及外弦#调音灯19b灭灯后,使用里弦b调音灯18a和里弦#调音灯18b显示偏差。由此,在将里弦G1调弦为基准音高的情况下,只要首先开始调弦以使里弦b调音灯18a或里弦#调音灯18b的任一个闪烁、在调弦完成时进行调弦以使里弦b调音灯18a及里弦#调音灯18b同时点亮就可以。因而,即使在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不认识应设定的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情况下,其使用者也能够容易地将里弦G1设定为基准音高。
同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二胡用调音器10,在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比边界音的音名“F4”的音高高的情况下,换言之,在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接近于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音名“A4”的音高的情况下,将里弦b调音灯18a及里弦#调音灯18b灭灯后,使用外弦b调音灯19a和外弦#调音灯19b显示偏差。由此,在将外弦G2调弦为基准音高的情况下,只要首先开始调弦以使外弦b调音灯19a或外弦#调音灯19b的任一个闪烁、在调弦完成时进行调弦以使外弦b调音灯19a及外弦#调音灯19b同时点亮就可以。因而,即使在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不认识应设定的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情况下,其使用者也能够容易地将外弦G2设定为基准音高。
以上,基于本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一点也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可以容易地推断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改良。
在本实施方式的二胡用调音器10中,作为收音通过里弦G1或外弦G2的振动输出的乐音的装置而使用麦克风31,但并不限于此,作为收音乐音的装置,也可以使用利用压电元件的压电拾音器。另外,在使用压电拾音器的情况下,只要将该压电拾音器配设在琴筒或琴马之下(駒下)就可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二胡用调音器10中,将里弦调音灯18及外弦调音灯19沿控制器12的长度方向、即琴杆101的长度方向排列配设,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将里弦调音灯18及外弦调音灯19沿宽度方向排列配设。特别是,在此情况下,只要配合里弦G1和外弦G2的排列而将里弦调音灯18配设在距离琴杆101较近的位置上、将外弦调音灯19配设在距离琴杆101较远的位置上就可以。通过这样配设,即使是刚开始演奏二胡N不久的新手,也能够没有不协调感地进行调弦。进而,也可以将里弦调音灯18、外弦调音灯19、效果按钮13及调音器按钮14的一部分、或者它们全部小型化而组装到主体11中,并且通过紧凑地排列在该主体11中而去除控制器12。除此以外,也可以仅将实现调音器功能的电子电路从主体11取出、并且除了里弦调音灯18、外弦调音灯19、显示灯L1~L5、效果按钮13及调音器按钮14以外还将对该电子电路供给电力的电池内装在控制器12中。在该结构的情况下,作为收音通过弦的振动输出的乐音的方法,除了上述通过麦克风31收音的方法以外,还可以例示将麦克风内装在控制器12中、从该内装的麦克风收音的方法、通过直接将压电拾音器安装到琴杆101上而收音的方法、或者将压电拾音器内装在控制器12中、在将控制器12安装在琴杆101上的状态下集音的方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二胡用调音器10中,通过使里弦调音灯18及外弦调音灯19闪烁或点亮来显示从麦克风31收音的乐音的音高与各基准音高的偏差,但除此以外,也可以使里弦调音灯18与外弦调音灯19的发光色分别不同。在此情况下,除了配设各调音灯的场所以外,根据发光的颜色,也能够判别显示的偏差是基于对应于里弦G1的基准音高的、还是基于对应于外弦G2的基准音高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二胡用调音器10中,在里弦调音灯18及外弦调音灯19中使用了LED,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二胡用调音器10中,在里弦调音灯18上显示偏差的情况下将外弦调音灯19关闭,在外弦调音灯19上显示偏差的情况下将里弦调音灯18关闭,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里弦调音灯18及外弦调音灯19中使用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当在里弦调音灯18上显示偏差时不将外弦调音灯19关闭、而在外弦调音灯19上显示例如“正在将里弦G1调音中”的注释。由此,能够使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关注于显示偏差的调音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二胡用调音器10中,构成为,如果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以边界音为基准是边界音的音高以下,则使里弦调音灯18点亮、并且使外弦调音灯19灭灯,另一方面,如果调弦中的乐音的音高比边界音的音高高,则使里弦调音灯18灭灯并使外弦调音灯19点亮,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在进行里弦G1的调弦时一边观察里弦调音灯18的闪烁一边进行使边界音的音高以下的乐音不中断而持续的演奏,在该演奏中卷绕弦卷而将音高逐渐提高的情况下,即使是其音高超过了边界音的情况,只要持续演奏调弦中的乐音就继续里弦调音灯18的闪烁,并且使外弦调音灯19为灭灯的状态。通过该结构,例如在里弦G1的调弦中,只要总是仅关注里弦调音灯18的显示就可以,所以二胡用调音器10的使用者能够将里弦G1容易地调弦为基准音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二胡用调音器10中,构成为,在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为各基准音高的±5森特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使里弦调音灯18或外弦调音灯19点亮,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构成为,在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为各基准音高的±3森特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使里弦调音灯18或外弦调音灯19点亮,也可以构成为,在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为各基准音高的±10森特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使里弦调音灯18或外弦调音灯19点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二胡用调音器10中,在通过麦克风31收音到乐音的情况下,DSP33检测到从A/D变换器32输出的数字信号的波形的零交叉而通知给CPU37,CPU37基于该通知检测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周期(音高),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构成为,DSP33在从A/D变换器32输出数字信号后经过约几十ms后检测从A/D变换器32输出的数字信号的波形的零交叉。或者也可以构成为,CPU37在从DSP33输出零交叉的通知后经过几十ms后检测由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周期(音高)。在这些情况下,在由麦克风31收音到乐音后经过几十ms后检测乐音的周期(音高),所以能够使用稳定的乐音检测该乐音的周期(音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二胡用调音器10中,构成为,在计算出从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与各基准音高的偏差后,将该偏差显示在里弦调音灯18或外弦调音灯19上,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构成为,在计算出从麦克风31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与各基准音高的偏差后,在该偏差在既定的单位时间内收敛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变化的情况下,将该偏差显示在里弦调音灯18或外弦调音灯19上。在此情况下,里弦调音灯18或外弦调音灯19的显示形态不会在短时间内显著地变化,能够使其显示稳定。

Claims (7)

1.一种调弦装置,是检测从由第1弦和第2弦构成的弦乐器输出的乐音的音高、显示该检测到的音高与预先设定的基准音高的偏差的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收音机构,收音从上述弦乐器输出的乐音;
音高检测机构,检测由该收音机构收音到的乐音的音高;
第2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对应于上述第2弦的基准音高;
第1基准音高设定机构,将比由该第2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对应于第2弦的基准音高高的音高设定为对应于上述第1弦的基准音高;
第1显示机构,显示由上述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与由上述第1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基准音高的偏差;
第2显示机构,显示由上述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与由上述第2基准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基准音高的偏差;
边界音高设定机构,将处于对应于上述第1弦的基准音高与对应于上述第2弦的基准音高之间的音高中的1个音高设定为边界音高;
音高判断机构,将由该边界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边界音高与由上述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比较,判断哪个音高较高;
第1显示控制机构,在由上述音高判断机构判断出由上述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为由上述边界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边界音高以下、或者比该边界音高低的情况下,使上述第1显示机构显示上述偏差;
第2显示控制机构,在由上述音高判断机构判断出由上述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比由上述边界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边界音高高、或者为该边界音高以上的情况下,使上述第2显示机构显示上述偏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显示控制机构具备第1用停止机构,所述第1用停止机构在由上述音高判断机构判断出由上述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为由上述边界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边界音高以下、或者比该边界音高低的情况下,使上述第2显示机构的显示停止;
上述第2显示控制机构具备第2用停止机构,所述第2用停止机构在由上述音高判断机构判断出由上述音高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音高比由上述边界音高设定机构设定的边界音高高、或者为该边界音高以上的情况下,使上述第1显示机构的显示停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基准音高存储机构,将对应于上述第1弦的基准音高与对应于上述第2弦的基准音高作为一组音高信息,存储多组该音高信息;
选择机构,从存储在该基准音高存储机构中的多组音高信息中选择一组音高信息;
上述第1基准音高设定机构根据由上述选择机构选择的一组音高信息的对应于第1弦的基准音高变更对应于上述第1弦的基准音高的设定;
上述第2基准音高设定机构根据由上述选择机构选择的一组音高信息的对应于第2弦的基准音高变更对应于上述第2弦的基准音高的设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弦乐器是以上述第1弦为里弦、以上述第2弦为外弦、将该里弦及外弦配设在从琴杆隔开既定的间隔的位置上的二胡;
具备壳体,所述壳体安装在该二胡的琴杆上,并且配置在通过隔开上述既定的间隔配设里弦及外弦而产生的空间中;
上述第1显示机构及第2显示机构设在该壳体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设在上述壳体中的第1显示机构及第2显示机构在上述壳体安装在上述琴杆上的情况下沿着该琴杆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上述第2显示机构配置在成为上述第1显示机构与上述二胡的琴托之间的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弦乐器是以上述第1弦为里弦、以上述第2弦为外弦、将该里弦及外弦配设在从琴杆隔开既定的间隔的位置上的二胡;
具备壳体,所述壳体安装在该二胡的琴杆上,并且配置在通过隔开上述既定的间隔配设里弦及外弦而产生的空间中;
上述第1显示机构及第2显示机构设在该壳体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设在上述壳体中的第1显示机构及第2显示机构在上述壳体安装在上述琴杆上的情况下沿着该琴杆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上述第2显示机构配置在成为上述第1显示机构与上述二胡的琴托之间的位置上。
CN200910141849XA 2008-05-27 2009-05-26 调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35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8606A JP2009288342A (ja) 2008-05-27 2008-05-27 調弦装置
JP2008-138606 2008-05-27
JP2008138606 2008-05-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3512A CN101593512A (zh) 2009-12-02
CN101593512B true CN101593512B (zh) 2012-04-18

Family

ID=41408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184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3512B (zh) 2008-05-27 2009-05-26 调弦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288342A (zh)
CN (1) CN1015935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42440A (ja) * 2012-05-21 2013-12-05 Korg Inc 調律器
CN105489207A (zh) * 2015-11-24 2016-04-1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弦乐器调弦装置和方法、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调弦方法
CN109523567A (zh) * 2018-10-25 2019-03-26 深圳市象形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辅助二胡练习者指法检测方法
CN109543543A (zh) * 2018-10-25 2019-03-29 深圳市象形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辅助二胡练习者弓法检测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91614A (ja) * 2002-12-11 2004-07-08 Korg Inc チューナ
CN2752902Y (zh) * 2004-06-22 2006-01-18 胡祖庭 高精度校音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91614A (ja) * 2002-12-11 2004-07-08 Korg Inc チューナ
CN2752902Y (zh) * 2004-06-22 2006-01-18 胡祖庭 高精度校音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3512A (zh) 2009-12-02
JP2009288342A (ja) 200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21628B2 (en) Electrical musical instrument with user interface and status display
US7355110B2 (en)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having a built in hand-held type computer
EP189078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inger Positions to Stringed Instruments having a Light-System
US9620096B2 (en) Illuminated potentiometer assembly
US5834671A (en) Wirless system for switching guitar pickups
US20070051226A1 (en) Musical instrument fingering extraction and training
US20110290099A1 (en) Intuitive Electric Guitar Switching for Selecting Sounds of Popular Guitars
CN101593512B (zh) 调弦装置
US20150078584A1 (en) Live Sound Mixer User Interface
EP0195038A1 (en) A music synthesizer, especially portable drum synthesizer
CN1845775B (zh) 用于扩音吉他的包括动态控制器的多音效系统
US6781050B2 (en) Electric guitar circuit control and switching module
US6538188B2 (en)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 with display function
JP2008076758A (ja) 楽器用チューナおよび楽器用アンプ
JP5308340B2 (ja) 楽器増幅システム
CN106991996A (zh) 一种自带多功能的电贝斯或电吉他
JP5643532B2 (ja) 電子楽音発生器の音域設定装置
CN209374051U (zh) 一种电子弦乐器
CN101996624B (zh) 电子吉它单弦演奏和弦节奏音型的方法
GB2215112A (en)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 with pitch alteration function
KR100765804B1 (ko) 자동음정조절기능을 가지는 노래반주기 및 그의자동음정조절방법
CN216053865U (zh) 一种电子吹管的控制系统及电子吹管
CN212516531U (zh) 一种多功能综合电吉他
CN219180187U (zh) 电子乐器
JP5321653B2 (ja) 楽音演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