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1004A - 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1004A
CN101591004A CNA2009101120847A CN200910112084A CN101591004A CN 101591004 A CN101591004 A CN 101591004A CN A2009101120847 A CNA2009101120847 A CN A2009101120847A CN 200910112084 A CN200910112084 A CN 200910112084A CN 101591004 A CN101591004 A CN 101591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wire
modifying
processing
oxide nano
amorphous silic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120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1004B (zh
Inventor
朱贤方
苏江滨
吴燕
李论雄
黄胜利
逯高清
王连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1120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910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91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1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1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10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涉及一种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提供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先从硅片衬底上刮下硅氧化物纳米线粉末,用有机溶剂分散至形成颜色均匀的悬浮液时,再将含硅氧化物纳米线的有机溶液加到附有微栅碳膜的铜网上,静置得TEM样品;放入样品座中固定好,将样品杆推入到样品室中并对透射电镜抽真空,对样品中的硅氧化物纳米线进行观察分析;先在TEM低倍观察模式下对硅氧化物纳米线进行粗选,在高倍数观察模式下对粗选纳米线作进一步筛选;先用电镜附带的CCD拍下修饰前所选纳米线的形貌,对纳米线行辐照,实时拍照记录纳米线的形貌变化过程,重复“辐照-拍照”,直至得所需形貌的纳米线。

Description

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种非晶硅氧化物(SiOx)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线作为一种典型的准一维纳米材料,在场发射显示器、场效应晶体管、逻辑电路、新型光电子器件以及化学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参见文献:1.Appel D,Nature,2002,419:553)。然而,由于在可控制备、合成和修饰等技术上的难度,纳米线往往没有理想的形貌(如长度、直径以及轴向的平直度等)和结构(如同轴结构和异质节结构等),对纳米线的推广应用造成了极大的限制,这就要求在纳米尺度上对纳米线的形貌进行精确可控地修饰加工。另一方面,目前纳米线在透射电镜(TEM)高能电子束辐照效应研究仅集中在晶态金属纳米线和晶态半导体纳米线离削打孔效应(参见文献:2、Kondo Y and Takayanagi K,Phys.Rev.Lett.,1997,79(18):3455;3、Remeika M and Bezryadin A,Nanotechnology,2005,16:1172;4、Xu S Y,Tian M L,Wang J G et al,Small,2005,1(12):1221),而纳米线尤其是非晶纳米线的修饰加工尚未有相关报道。此外,更重要的是,现有的纳米线辐照效应研究尚未揭示表面纳米曲率效应或“纳尺寸”效应(参见文献:5、Zhu X F,J.Phys:Condens.Matter,2003,15:L253;6、Zhu X F and Wang Z G,Int.J.Nanotechnology,2006,3:491)以及超快过程效应或“纳时间”效应(参见文献:7、Zhu X F and Wang Z G,Chin.Phys.Lett.,2005,22(3):737;6、Zhu X F andWang Z G,Int.J.Nanotechnology,2006,3:491)对纳米线修饰加工过程的关键影响,而越来越多的实验现象已经证实这两者具有很强的普适性,能够用来统一预言和解释能量束超快辐照下各种低维纳米结构的不稳定性及其纳米修饰和加工(参见文献:8、Zhu X F and Wang Z G,Int.J.Nanotechnology,2006,3:491;9、苏江滨,孟焘,李论雄,王占国,朱贤方,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8,14(1):268)。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从表面纳米曲率效应和超快过程效应角度出发,利用场发射透射电镜高能电子束非聚焦辐照实现纳米线原位修饰加工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如下:
1)TEM样品的准备:先从硅片衬底上刮下硅氧化物纳米线粉末,用有机溶剂分散,至形成颜色均匀的悬浮液时,再将含硅氧化物纳米线的有机溶液加到附有微栅碳膜的铜网上,静置,得TEM样品;
2)装样:将步骤1)得到的TEM样品放入样品座中固定好,然后将样品杆逐步推入到样品室中并对透射电镜抽真空,对样品中的硅氧化物纳米线进行观察分析;
3)纳米线的筛选:先在TEM低倍观察模式下对硅氧化物纳米线进行粗选,然后在较高倍数观察模式下对粗选的纳米线作进一步筛选;
4)纳米线的修饰:先用电镜附带的CCD拍下修饰前所选纳米线的形貌,然后对纳米线进行辐照,并实时拍照记录纳米线的形貌变化过程,重复“辐照-拍照”过程,直至得到所需形貌的纳米线。
在步骤1)中,所述分散最好在超声振动下用有机溶剂分散,所述有机溶剂可采用乙醇、丙酮等。
在步骤2)中,透射电镜可采用加速电压为300kV的Tecnai F30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主要部件组成:Tecnai F30300kV场发射透射电镜主机,包括计算机工作站和单倾、低背景双倾等几种样品杆;数字化、一体化STEM透射扫描附件,包括HAADF探头;数字化、一体化EDX能谱仪系统,包括能谱频谱分析技术软件;一体化CCD相机,包括622视频TVCCD相机和794CCD相机;平板照相系统等)。
在步骤3)中,所述TEM低倍观察模式可采用6000×左右下对硅氧化物纳米线进行粗选,根据修饰加工的需要,选择两端固定还是有自由端的纳米线,轴向平直还是轴向弯曲的纳米线,等等,而且所选纳米线一般必须位于微栅孔中,以尽量避免非晶碳膜对纳米线修饰加工过程的影响;所述较高倍数观察模式可采用20000×~150000×下对粗选的纳米线作进一步筛选,一般要求该纳米线表面光滑且未吸附有其它杂质(特殊情况除外)。
在步骤4)中,所述电镜的放大倍数最好为20000×~150000×,所述辐照最好在相同放大倍数下,电流密度最好为100~101A/cm2,对纳米线进行辐照;在辐照过程中,要针对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辐照时间步长:电流密度较小或形貌变化较慢时,辐照时间可以长一点;电流密度较大或形貌变化较快时,辐照时间应该相应短一点。此外,在纳米线形貌变化较明显的时间段内,要尽量多拍几张照片,保证详尽地反映纳米线修饰加工过程的细节。
本发明从表面纳米曲率效应和超快过程效应角度,在高能电子束辐照下对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进行修饰加工,一般情况下,电子束辐照下纳米线的修饰加工主要是通过表面原子的“融蒸”和“扩散”实现的。而纳米线的表面纳米曲率效应以及电子束超快过程效应都会对纳米线表面原子的“融蒸”和“扩散”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一方面,纳米线曲率越大的地方,表面原子越容易进行“融蒸”,或曲率较大处的原子容易向曲率较小处“扩散”,或正曲率处的原子容易向负曲率处“扩散”;另一方面,电子束超快过程效应越显著,表面原子越容易进行“融蒸”和“扩散”,而且“融蒸”贡献所占的比例越大。因此,本发明通过精确控制表面纳米曲率和电子束超快过程效应这两个重要参数实现对纳米线修饰加工过程的有效控制。另外,本发明采用场发射透射电镜高能电子束进行辐照,具有可非热激活纳米结构不稳定性、高分辨原位观察纳米结构,以及不会给被辐照材料引入外来杂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选纳米线以及高能电子束非聚焦辐照诱导其轴向收缩的过程。在图1中,标尺为50nm。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选纳米线以及高能电子束非聚焦辐照诱导其轴向收缩的过程。在图1中,标尺为20nm。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选纳米线及高能电子束非聚焦辐照诱导其均匀径向收缩的过程。在图3中,标尺为100nm。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选纳米线及高能电子束非聚焦辐照诱导其轴向收缩及变直的过程。在图4中,标尺为50nm。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所选纳米线及高能电子束非聚焦辐照诱导其轴向收缩、同轴结构及纳米线生长的过程。在图5中,标尺为200n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TEM样品的准备:
先用刀片从硅片衬底上刮下少许硅氧化物纳米线粉末(<<1mg),然后在超声振动(功率=150W,频率=42kHz)下用无水乙醇(质量分数≥99.7%)分散10min,再用移液枪将含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乙醇溶液滴2滴到附有微栅碳膜的铜网上,静置15min晾干即得TEM样品。
2)装样:
先用镊子将步骤1准备好的TEM样品放入样品座中固定好,然后将样品杆逐步推入到样品室中并对透射电镜抽真空,在真空度达到要求(2.5×10-5Pa左右)后即可对样品中硅氧化物纳米线进行观察分析。
3)纳米线的筛选:
如图1A所示,实施例1所选取的纳米线一端自由,另一端固定在碳膜上,表面光滑,径向粗细均匀,轴向平直且位于微栅孔中。
4)纳米线的修饰:
首先在49000×放大倍数下拍下修饰前所选纳米线的形貌(0s,见图1A),然后选用电流密度约1A/cm2、加速电压300kV的电子束在室温下进行非聚焦辐照(图1A中纳米线均在辐照范围之内),并在相同放大倍数下分别拍照记录了辐照423s、640s、880s、1120s、1360s、1615s、1680s、2460s时纳米线的形貌(见图1B-I)。
如图1所示,由于硅氧化物纳米线自由端具有较大的表面纳米曲率,在电子束非热激活下,自由端表面原子进行大量“融蒸”和“扩散”,因而纳米线轴向较快收缩(长度由原来的159.7nm缩短为73.9nm),径向逐渐变粗(纳米线最粗处的直径由原来的36.4nm变为51.7nm),最终形成一根更短更粗的纳米线(见图1I)。
实施例2:
1)TEM样品的准备:
同实施例1。
2)装样:
同实施例1。
3)纳米线的筛选:
如图2A所示,实施例2所选取的纳米线与实施例1一样,均为一端自由,另一端固定在碳膜上,表面光滑,径向粗细均匀,轴向平直且位于微栅孔中。
4)纳米线的修饰:
首先在115000×放大倍数下拍下修饰前所选纳米线的形貌(0s,见图2A),然后选用电流密度约10A/cm2、加速电压300kV的电子束在室温下进行非聚焦辐照(图2A中纳米线均在辐照范围之内),并在相同放大倍数下分别拍照记录了辐照20s、40s、60s、80s、100s、120s、140s、160s时纳米线的形貌(见图2B-I)。
通过对图1和图2中纳米线的修饰加工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它们具有相似之处,即都在表面纳米曲率效应的驱动下通过自由端表面原子的“融蒸”和“扩散”进行优先轴向收缩和缓慢径向变粗;但同时它们又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一方面,图2中纳米线的轴向收缩和径向变粗均明显快于图1中的纳米线;另一方面,图1和图2中纳米线最终的形貌也有所不同,前者侧壁呈曲线状,后者保持直线形。简单计算结果(将在其它杂志上发表)表明,当辐照电流密度增大时,电子束的“融蒸”和“扩散”作用都会随之增强,而且“融蒸”作用增加得更快。换句话说,当辐照电流密度较小时,“扩散”机制起主要作用;而当辐照电流密度较大时,“融蒸”机制则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上述纳米线在不同辐照电流密度下修饰加工速度和效果的差异。
实施例3:
1)TEM样品的准备:
同实施例1。
2)装样:
同实施例1。
3)纳米线的筛选:
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所选取的纳米线两端均固定在碳膜上,表面光滑,径向粗细均匀,轴向平直且位于微栅孔中。
4)纳米线的修饰:
首先在39000×放大倍数下拍下修饰前所选纳米线的形貌(0s,见图3A),然后选用电流密度约1A/cm2、加速电压300kV的电子束在室温下进行非聚焦辐照(图3A中纳米线均在辐照范围之内),并在相同放大倍数下分别拍照记录了辐照360s、720s、1080s、1440s、1800s、2160s、2520s、2880s时纳米线的形貌(见图3B-I)。
如图3所示,由于硅氧化物纳米线两端受到拉直固定限制,不能进行轴向收缩,因而在电子束非热激活下,它只能以径向收缩的方式进一步减小其表面能,直径由原来的40.4nm缩小为34.7nm,最终形成一根长度不变、直径更小且径向粗细均匀的纳米线(见图3I)。
实施例4:
1)TEM样品的准备:
同实施例1。
2)装样:
同实施例1。
3)纳米线的筛选:
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所选取的纳米线两端均固定在碳膜上,轴向弯曲,径向粗细均匀且位于微栅孔中。
4)纳米线的修饰:
首先在75000×放大倍数下拍下修饰前所选纳米线的形貌(0s,见图4A),然后选用电流密度约1A/cm2、加速电压300kV的电子束在室温下进行非聚焦辐照(图4A中纳米线均在辐照范围之内),并在相同放大倍数下分别拍照记录了辐照10s、20s、30s、50s、70s、90s、110s、130s时纳米线的形貌(见图4B-I)。
如图4所示,由于两端固定且轴向弯曲纳米线的外侧壁为正曲率、内侧壁为负曲率,在电子束非热激活下,外侧壁的原子沿纳米线表面不断“扩散”到内侧壁,因而硅氧化物纳米线的轴向迅速收缩至拉直状态(长度由原来的337.5nm减小为264.6nm),而径向略微增大(直径由原来的26.9nm变为28.0nm),最终变成一根轴向平直、径向变粗且粗细均匀的纳米线(见图4I)。
实施例5:
1)TEM样品的准备:
同实施例1。
2)装样:
同实施例1。
3)纳米线的筛选:
如图5(a)所示,本实施例选取的是由位于同一视场中且具有不同形貌的三根纳米线所构成的系统:纳米线I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且轴向弯曲,纳米线II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但轴向平直,纳米线III两端固定且轴向弯曲。而且,纳米线I的直径较纳米线II来得小,纳米线III表面还附有一些细小的纳米线和细微的凸起结构。
4)纳米线的修饰:
首先在20000×放大倍数下拍下修饰前所选纳米线的形貌(见图5(a)),然后选用电流密度约1A/cm2、加速电压300kV的电子束在室温下进行非聚焦辐照(见图5(a)圆圈位置,束斑直径约600nm),并在相同放大倍数下拍照记录了辐照5min左右时纳米线的形貌(见图5(b))。
如图5(b)所示,辐照后纳米线I迅速轴向收缩,纳米线II变化较不明显,纳米线III在其辐照区域内出现同轴结构,同时还在原来附有细小纳米线的位置生长出新的纳米线。这些纳米线的收缩、同轴和生长现象实际上是一个在高能电子束非热激活下,通过不同纳米曲率纳米线之间结构不稳定性竟争,来实现不同形貌纳米线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传递的过程。一方面,相对纳米线II而言,纳米线I直径更小且轴向弯曲,具有更大的表面纳米曲率,在电子束辐照下更容易进行原子的“融蒸”和“扩散”,因而纳米线I迅速轴向收缩,而纳米线II收缩并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纳米线III表面附有一些细小的纳米线和细微的凸起结构,这可以为新纳米线的生长提供优先的形核点,所以由纳米线I“融蒸”出来的材料就很容易在其邻近的纳米线III表面进行沉积、形核和生长,最终在纳米线III表面形成同轴结构并生长出新的纳米线。

Claims (8)

1.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TEM样品的准备:先从硅片衬底上刮下硅氧化物纳米线粉末,用有机溶剂分散,至形成颜色均匀的悬浮液时,再将含硅氧化物纳米线的有机溶液加到附有微栅碳膜的铜网上,静置,得TEM样品;
2)装样:将步骤1)得到的TEM样品放入样品座中固定好,然后将样品杆逐步推入到样品室中并对透射电镜抽真空,对样品中的硅氧化物纳米线进行观察分析;
3)纳米线的筛选:先在TEM低倍观察模式下对硅氧化物纳米线进行粗选,然后在较高倍数观察模式下对粗选的纳米线作进一步筛选;
4)纳米线的修饰:先用电镜附带的CCD拍下修饰前所选纳米线的形貌,然后对纳米线进行辐照,并实时拍照记录纳米线的形貌变化过程,重复“辐照-拍照”过程,直至得到所需形貌的纳米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分散是在超声振动下用有机溶剂分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或丙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透射电镜采用加速电压为300kV的Tecnai F30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TEM低倍观察模式采用6000×下对硅氧化物纳米线进行粗选,根据修饰加工的需要,选择两端固定或有自由端的纳米线,轴向平直还是轴向弯曲的纳米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较高倍数观察模式采用20000×~150000×对粗选的纳米线作进一步筛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电镜的放大倍数为20000×~1500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辐照是在放大倍数为20000×~150000×下,电流密度为100~101A/cm2,对纳米线进行辐照。
CN2009101120847A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10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120847A CN101591004B (zh)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120847A CN101591004B (zh)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1004A true CN101591004A (zh) 2009-12-02
CN101591004B CN101591004B (zh) 2011-09-07

Family

ID=41405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1208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1004B (zh)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9100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1201A (zh) * 2012-03-15 2012-08-01 浙江大学 一种制作单根纳米线微电极的方法
CN105523521A (zh) * 2016-01-29 2016-04-27 厦门大学 纳米线纵向同轴异质结构及其电子束聚焦辐照制备方法
CN106904570A (zh) * 2017-03-07 2017-06-30 烟台南山学院 一种基于等离子激元效应电场辅助Ag纳米线自身形貌修复方法
CN107555401A (zh) * 2017-08-08 2018-01-0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制备硫化亚锡/硅氧化物核壳结构纳米线的方法
CN108793067A (zh) * 2018-06-06 2018-11-13 厦门大学 一种平行纳米线的非热融合及其系列结构成形加工方法
CN110844879A (zh) * 2019-11-14 2020-02-28 常州大学 一种非晶纳米线与多孔薄膜的原位可操控键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2695C (zh) * 2005-03-22 2008-07-16 中山大学 物理气相沉积法直接生长成份单一的金属纳米线
CN100471787C (zh) * 2005-08-29 2009-03-25 云南大学 用扫描电镜制作表面纳米阵列的方法
CN101354416B (zh) * 2008-09-05 2011-05-11 北京工业大学 在透射电镜样品上制备小间距电极及电学测量的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1201A (zh) * 2012-03-15 2012-08-01 浙江大学 一种制作单根纳米线微电极的方法
CN105523521A (zh) * 2016-01-29 2016-04-27 厦门大学 纳米线纵向同轴异质结构及其电子束聚焦辐照制备方法
CN105523521B (zh) * 2016-01-29 2017-01-11 厦门大学 纳米线纵向同轴异质结构及其电子束聚焦辐照制备方法
CN106904570A (zh) * 2017-03-07 2017-06-30 烟台南山学院 一种基于等离子激元效应电场辅助Ag纳米线自身形貌修复方法
CN106904570B (zh) * 2017-03-07 2018-12-04 烟台南山学院 一种基于等离子激元效应电场辅助Ag纳米线自身形貌修复方法
CN107555401A (zh) * 2017-08-08 2018-01-0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制备硫化亚锡/硅氧化物核壳结构纳米线的方法
CN108793067A (zh) * 2018-06-06 2018-11-13 厦门大学 一种平行纳米线的非热融合及其系列结构成形加工方法
CN108793067B (zh) * 2018-06-06 2020-02-04 厦门大学 一种平行纳米线的非热融合及其系列结构成形加工方法
CN110844879A (zh) * 2019-11-14 2020-02-28 常州大学 一种非晶纳米线与多孔薄膜的原位可操控键合方法
CN110844879B (zh) * 2019-11-14 2020-09-22 常州大学 一种非晶纳米线与多孔薄膜的原位可操控键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1004B (zh) 201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1003B (zh) 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电子束聚焦辐照加工方法
CN101591004B (zh) 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修饰加工方法
US8623227B2 (e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grid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Hannon et al. The influence of the surface migration of gold on the growth of silicon nanowires
TWI362678B (en) Method for mak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grid
CN101609771B (zh) 透射电镜微栅的制备方法
Mikkelsen et al. Direct imaging of the atomic structure inside a nanowire by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CN101602484B (zh) 一种非晶硅氧化物纳米线的焊接方法
Zdorovets et al. Investigation of phase transformation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in Co/CoCo2O4 nanowires and their potential use as a basi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2234111B (zh) 包括高密度金属纳米团簇的硅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98058B (zh) 一种硅基纳米线的表面异质修饰方法
CN105014091B (zh) 一种超长铜镍合金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Maskless fabrication of large scale Si nanohole array via laser annealed metal nanoparticles catalytic etching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
CN105523521B (zh) 纳米线纵向同轴异质结构及其电子束聚焦辐照制备方法
JP2001011344A (ja) 塗料とそれを用いて形成された膜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10064951A (ja) 単結晶半導体ナノワイヤの形成
US8698122B2 (en) Silicon nanowire comprising high density metal nanoclusters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TWI329095B (e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grid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ao et al. Microscopy investigation of Ag-TCNQ micro/nanostructures synthesized via two solution routes
CN101060078A (zh) 适用于快闪存储器的高密度钌纳米晶的溅射沉积制备方法
US20100255252A1 (en) Nanostructure composit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251247C (zh) 一种提高纳米材料电性能的方法
CN110729162B (zh) 一种用于透射电镜表征的高目数微栅载网及其制备方法
CN1269195C (zh) 一种纳米晶体管的制备方法
Abdi et al. Embedded vertically grown carbon nanotubes for field emission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406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