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4556B - 节能水壶 - Google Patents

节能水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4556B
CN101584556B CN2009101458637A CN200910145863A CN101584556B CN 101584556 B CN101584556 B CN 101584556B CN 2009101458637 A CN2009101458637 A CN 2009101458637A CN 200910145863 A CN200910145863 A CN 200910145863A CN 101584556 B CN101584556 B CN 1015845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tle
paper tinsel
endless metal
metal paper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58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4556A (zh
Inventor
孙时泽
孙如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1458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845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84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4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4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45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家庭使用的节能水壶,包括内壶、外壶、加热层、对流管,加热层位于内壶和外壶之间,在加热层上设置便捷的排气控制装置。和传统水壶相比,本发明节能、省时、减排废气和灰渣不低于50%。

Description

节能水壶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610079629.5申请日为2006年4月29日名称为节能水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庭使用的节能水壶。
背景技术
传统水壶是平底,底部受热面积小,热量除少部分通过壶底传到水里,大部分沿壶底外溢,不但浪费宝贵的能源,延长加热时间,而且增加废气和灰渣的污染,使生活空间升温,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为增加水壶的受热面积,提高热效率,出现了水套式节能水壶,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91228110.3公开了这种节能水壶。该节能水壶设置内胆(壶)、外胆(壶),通过水道(对流管)密封连接并形成火道(加热层)。这种结构有效的加大了传热面积,提高了热效率。但是,火道即内、外壶之间的夹缝,其尺寸固定,家庭使用的燃具不同,燃料不同,火焰及温度不同,使用者的习惯不同,如果火焰和温度高,热气流不能全部从火道通过,仍会有部分热气流从壶底溢出,如果火苗和温度低,过多的冷空气会进入火道带走热量,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热损失;水道位于火道之间,其底部阻挡热气流,使部分热气流未能进入火道而从水道底部溢出壶底;火道直通壶口顶部呈一敞口,影响视觉效果;壶底凹进壶身形成一突出边缘,目的是将热气流导入火道,但实验证明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加节能的水壶,进一步提高热效率,对进入加热层的气流进行控制,克服加热层难以匹配炉火的缺陷,减小对流管底部对上升热气流的阻力并加大内、外壶水的对流。
上述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这种节能水壶,包括内壶、外壶、加热层、一根以上对流管,加热层位于内壶和外壶之间,对流管位于加热层内,其两端分别连接内壶、外壶,在加热层上设置排气控制装置,对流管横截面为流线型。
控制排气就是控制进气。排气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排气来控制进气,并对热气流的排出起阻滞作用。由于对进气的控制,进入加热层的冷空气被控制在所需要的量,不会因过多冷空气的进入而带走热能;由于对排气的控制,受到阻滞的热气流压力增加,压力增加使热气流温度升高,加强了传热。火焰和温度高,所需空气多,气体膨胀大,排气量调大,反之排气量调小,均以排气量调至热气流全部进入加热层、刚刚不溢出壶底为最佳点。在最佳调节点,热气流在加热层内以增压而升高的温度将热量传给内、外壶水。
对流管采用流线形横截面,可大幅减少对上升热气流的阻力,热气流无阻碍的全部进入加热层,使排气控制装置的节能作用充分发挥。两者相互配合,提高了热效率。流线形对流管使内、外壶连接牢固,并使内、外壶水充分对流。
排气控制装置分自动和手动,并设有多种结构。
排气控制装置是位于加热层上的环形金属箔,外圆位于外壶上、内圆套在内壶外,环形金属箔内圆与内壶外侧壁间隙配合。上升热气流对环形金属箔产生浮力,环形金属箔升起,处于悬浮或半悬浮状态。温度低,上升的热气流小,环形金属箔升的低或者不动,排气量小;温度高,上升的热气流大,环形金属箔升的高,排气量大。这样,通过环形金属箔升降对排气量自动控制,无须人工调节。
为保持环形金属箔的平整、防止塌陷并保证加热层内上升热气流的畅通,在环形金属箔下设置通气的支承圈,支承圈放置在外壶上且套在内壶外,环形金属箔放置在支承圈上。
环形金属箔随热气流悬浮,由于环形金属箔与内壶外侧壁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并且环形金属箔受到的浮力并不均衡,因而环形金属箔悬浮时并不总是处于水平状态。环形金属箔上升过高,回落时可能会挂在内壶外侧壁而不能回到外壶或支承圈上,从而影响下一次使用。为此,在环形金属箔上方设置限位挡圈,用以限制环形金属箔悬浮的高度。
作为进一步改进,另一种自动排气控制装置由环形金属箔、设有排气孔的支承套和限位挡圈组成,环形金属箔位于支承套的排气孔上并与支承套间隙配合,支承套与限位挡圈相扣形成整体并位于外壶上且套在内壶外,这种结构一是防水通气,二是保护环形金属箔,三是便于安装和拆卸。
以上排气控制装置是自动的。以下的排气控制装置是手动的,通过旋转排气圈、更换调气圈或升降挡气圈调节排气量。
排气控制装置可以是位于所述加热层上方,由排气罩和位于排气罩内的排气圈组成;排气罩上端套在内壶外,下端位于外壶上;排气罩和排气圈分别设置相互对应的排气孔;排气罩和排气圈相对旋转即可调节排气量,例如,排气罩设有限位槽,排气圈设有拨杆,拨杆从限位槽中伸出并带动排气圈在排气罩内旋转,拨杆的旋转被限制在限位槽中。
排气控制装置也可以是位于加热层和外壶上且套在内壶外的调气圈。调气圈数量为一只以上,多只调气圈面积均不相等,因而对上升热气流的阻滞也不相同。由于备有多只调气圈,更换调气圈即可对排气量进行调节。
排气控制装置还可以是位于加热层上、套在内壶外且可升降的挡气圈。调节挡气圈的高度,改变其与加热层出气口的距离,即可控制排气量。
对于设置调气圈、挡气圈和环形金属箔的排气控制装置来说,在调气圈、挡气圈和环形金属箔上方设置排气罩,排气罩上端套在内壶外,下端位于外壶上。排气罩设置排气孔。排气罩保护调气圈、挡气圈和环形金属箔,阻挡水进入加热层,并起到装饰作用,排气孔成为排出废气的通道。
本发明进一步提高节能水壶的热效率。和传统水壶相比,节能、省时、减排废气或灰渣不低于50%。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五种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节能水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节能水壶的流线型对流管和排气罩上的舌片沿图1中的A-A线的侧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节能水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节能水壶的排气控制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所示节能水壶的排气控制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节能水壶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7所示节能水壶的排气控制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节能水壶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节能水壶的排气控制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图10所示节能水壶的支承圈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所示节能水壶的支承圈的半剖视图。
图13为图9、图10所示节能水壶的环形金属箔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节能水壶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15为图14所示节能水壶的排气控制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图14、图15所示节能水壶的支承套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6所示节能水壶的支承套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至图3所示第一种实施方式可知,加热层1位于内壶2和外壶3之间,加热层1内设置一根以上对流管6,壶嘴5连接外壶3。排气控制装置位于加热层1上方,由排气罩8和位于排气罩8内可旋转的排气圈7组成。排气罩8上端套在内壶2外,下端位于外壶3之上。排气罩8和排气圈7分别设置相互对应的排气孔9。排气罩8设有限位槽10,排气圈7设有拨杆11,拨杆11从限位槽10中伸出并连接防烫的绝缘拨块12。对流管6横截面呈流线形,位于加热层1内,两端分别连通内壶2和外壶3。作为优选,流线形对流管6呈狭长形,其高度不超过外壶3高度,以接近外壶3高度为佳,这样既可牢固连接内壶2和外壶3,又可使内、外壶水的充分对流,还方便内壶水的流出。一根对流管6位于壶嘴5内侧,与壶嘴5相对应,处于与壶嘴5最近的位置,壶嘴向下倾斜时,内壶水以最短距离经过对流管6和外壶3从壶嘴5流出。排气罩8可设置1至3个向内伸进的舌片4,卡在内壶2上。
上述排气控制装置由排气罩8和排气圈7组成,两者一静一动,一外一里,作相对旋转。排气罩8和排气圈7分别设有相对应的排气孔9,当排气罩8的排气孔9和排气圈7的排气孔9重合(图1所示为重合),排气量最大,当排气罩8的排气孔9和排气圈7的排气孔9错开,排气量减小,完全错开,则不通气。移动绝缘拨块12,即可调节排气控制装置。排气罩8还阻挡水进入加热层,并起到装饰作用。
以下四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的区别在于排气控制装置,其他部分相同。相同部分不再赘述。
图4至图6所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排气控制装置是位于加热层1和外壶3上且套在内壶2外的调气圈14。调气圈14数量为一只以上,多只调气圈的面积均不相等。可以在调气圈14的内圆设三个套在内壶2的突起13,该突起13使调气圈14内圆与内壶2之间留有间隙并保持等距离,废气从间隙中排出。调气圈14内径大于内壶2外径,小于或等于外壶3内径。调气圈14的内径不等,其面积就不相等,对热气流的阻滞也不相同。由于备有多只调气圈,更换调气圈即可对排气量进行调节。显然,调气圈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内圆套在内壶2,外圆设置二至三个支承肋,支承肋放置在外壶3上,其外圆小于或等于外壶3内径。
图7、图8所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排气控制装置是位于加热层1上方、套在内壶2外且可升降的挡气圈28,挡气圈28和内壶2间隙配合。调节挡气圈28与加热层1出气口的距离,即可控制排气量。有多种方式升降挡气圈28。可将外圆是螺纹的导套17和螺母18并紧夹住排气罩8,导杆19穿过导套17并相互间隙配合,导杆19下端连接挡气圈28,带有螺纹的上端与调节螺母16相配合,调节螺母16的外圆是粗糙表面,旋转调节螺母16即可升降挡气圈28。最好将导套17设置在排气罩8远离壶嘴5且靠近铰链座15的一侧,这样在倒水倾斜时,挡气圈28自身的重量将其内圆自行调整到与内壶2等距离的位置。由于挡气圈28重量较轻,一根导杆19可使挡气圈28与加热层出气口平行。当然也可以在导杆19相对应的位置再设置一根导杆,调节两个调节螺母以升降挡气圈;挡气圈还可以连接一根拨杆和两根支承杆,三者均匀分布,在排气罩侧壁设置与拨杆和支承杆相对应的三条斜槽,支承杆放置在斜槽里,拨杆从斜槽里伸出,移动拨杆,挡气圈边旋转边升降。
图9至图13所示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排气控制装置是位于加热层1上、外圆位于外壶3上、内圆套在内壶2外的环形金属箔24,环形金属箔24内圆与内壶2外侧壁间隙配合。由于内壶2高于外壶3,环形金属箔24在加热层1上沿内壶2作轴向(只能作轴向)运动,自动升降。作为优选,可以在环形金属箔24下设置通气的支承圈25,支承圈25内圆设有若干细长形支承肋22,环形金属箔24放置在支承圈25上。支承肋22支承环形金属箔24,减小支承圈25和环形金属箔24之间的接触面积,保持环形金属箔24的平整,防止环形金属箔24变形而影响其灵敏度,热气流从支承肋22之间的空挡通过。支承圈25位于外壶3上且套在内壶2外,其底部外边缘向下翻边形成高出外壶3的平台,以防外壶上的积水渗到环形金属箔24。支承圈除了可在内圆设支承肋,也可在外圆设支承肋,支承肋位于外壶3上,内圆套在内壶2外;支承圈还可以是开有排气孔的环。环形金属箔24内圆可设置三个以上与内壶2外侧壁间隙配合的突起27,可减少环形金属箔24内圆与内壶2外侧壁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环形金属箔24的升降,并为沿内壶2外侧壁渗下的水留置通道,防止水沾上环形金属箔24而影响其灵敏度。环形金属箔24上方设置限位挡圈20。限位挡圈20上半部分是直筒形,设有1到3个向内伸进的舌片23,与内壶2外侧壁上的凹孔21相卡紧,下半部分可以是环形,其外边缘略向下倾斜,以利于排水。当然限位挡圈也可以固定在排气罩8上,还可以是三条腿支撑的环,环的内圆套在内壶2外,三条腿放置在外壶3上,只要能限制环形金属箔24的高度并使之水平悬浮即可,但相比起来还是优选限位挡圈20,因为其不仅限制环形金属箔24的悬浮高度,使之在限位挡圈20下水平悬浮并水平回落,不致挂在内壶2外侧壁上,而且起到屋檐的作用,阻挡沿内壶2外侧壁流下的水沾上环形金属箔24而影响其灵敏度。环形金属箔可使用铝、不锈钢、铜等不易生绣的金属材料制造。
图14至图17所示第五种实施方式的排气控制装置由环形金属箔24、支承套26和限位挡圈20组成,环形金属箔24位于支承套26上并与支承套26间隙配合,支承套26位于外壶3之上,其底部外边缘向下翻边形成高出外壶3的平台,以防外壶上的积水渗到环形金属箔24。环形金属箔24内圆可设置三个以上与支承套26外侧壁间隙配合的突起27,以减少环形金属箔24与支承套26之间的摩擦力。支承套26套在限位挡圈20外,限位挡圈20套在内壶2外。限位挡圈20上半部分可以是外边缘略向下倾斜的环,有利于水的流出。支承套26设有排气孔9,热气流从排气孔9通过。支承套26和限位挡圈20相互扣住,环形金属箔24位于其间,构成防水、通气的整体。限位挡圈20位于支承套26上方,不仅限制环形金属箔24的悬浮高度,而且防护和遮蔽环形金属箔24,阻挡水的进入,废气从支承套26和限位挡圈20之间的空挡向外排出,空挡的高度也就是环形金属箔24升降的范围。
上述第二至第五种实施方式均设置排气罩8,位于排气控制装置上,其上端套内壶2外,下端位于外壶3之上。排气罩8设置排气孔9。排气罩8用于防护排气控制装置,防止水流入加热层1或沾上环形金属箔24,并起到装饰作用,废气从排气孔9排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排气罩8还用于连接导套17。
对于第一种实施方式来说,使用时,将节能水壶放置在燃具上,观察火焰进入加热层的情形。如火焰溢出壶底,可加大排气,移动拨块12使排气圈7旋转,将排气罩8的排气孔9和排气圈7的排气孔9向重合方向调节至火焰全部进入加热层1且用手在壶底外侧刚刚感觉不到灼热为止。如火焰已经全部进入加热层1,可减小排气,试着将排气罩8的排气孔9和排气圈7的排气孔9向错开方向调节,也以在壶底外侧刚刚感觉不到灼热为止。如使用煤炉等无明显火焰的燃具,调节时用手感觉即可。
第二种实施方式由于备有内径不等的调气圈14,使用时,如热气流溢出壶底,可加大排气,更换面积小的调气圈14至热气流全部进入加热层1且用手在壶底外侧刚刚感觉不到灼热为止。如热气流已经全部进入加热层1,可试着更换面积大的调气圈14,也以在壶底外侧刚刚感觉不到灼热为止。先将排气罩8取下,更换调气圈14后再将其重新套上。对于习惯用固定火头烧水的使用者来说,这一种排气控制装置比较合适。
第三种实施方式通过旋转调节螺母16升降挡气圈28来调节排气量。挡气圈28升的高则排气量大,反之则排气量小,挡气圈28落在外壶3时,排气量最小。观察导杆19高出的调节螺母16的高度即可得知挡气圈28与加热层1出气口的距离。调节步骤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似。
第四、五两种实施方式的排气控制装置是自动调节的。使用时,环形金属箔24随热气流的大小自动升降,其上升高度被限制在限位挡圈20底部。热气流中断,环形金属箔24即自动回落到支承圈25或支承套26上。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还可以有其他结构变形,例如,排气控制装置可以多种多样;排气罩和排气圈一动一静,也可以都是活动的,作相对旋转即可调节排气量;排气罩可以多种方式固定在内壶或外壶上;对流管横截面可以是椭圆形、水滴形、两头尖。只要采用了排气控制装置,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节能水壶,包括内壶(2)、外壶(3)、加热层(1)、一根以上对流管(6),所述加热层(1)位于所述内壶(2)和所述外壶(3)之间,所述对流管(6)位于所述加热层(1)内,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壶(2)和所述外壶(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层(1)上设置排气控制装置,所述排气控制装置是位于所述加热层(1)上、外圆位于所述外壶(3)上、内圆套在所述内壶(2)外的环形金属箔(24),所述环形金属箔(24)内圆与所述内壶(2)外侧壁间隙配合,上升热气流对所述环形金属箔(24)产生浮力,所述环形金属箔(24)处于悬浮或半悬浮状态,上升的热气流小,所述环形金属箔(24)升的低或者不动,上升的热气流大,所述环形金属箔(24)升的高,通过所述环形金属箔(24)升降对排气量自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金属箔(24)下设置通气的支承圈(25),所述支承圈(25)放置在所述外壶(3)上且套在所述内壶(2)外,所述环形金属箔(24)放置在所述支承圈(2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金属箔(24)上方设置限位挡圈(20),所述限位挡圈(20)限制所述环形金属箔(24)悬浮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控制装置上方设置排气罩(8),所述排气罩(8)上端套在所述内壶(2)外,下端位于所述外壶(3)上,所述排气罩(8)设有排气孔(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控制装置上方设置排气罩(8),所述排气罩(8)上端套在所述内壶(2)外,下端位于所述外壶(3)上,所述排气罩(8)设有排气孔(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管(6)横截面为流线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管(6)呈狭长形。
CN2009101458637A 2006-04-29 2006-04-29 节能水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45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58637A CN101584556B (zh) 2006-04-29 2006-04-29 节能水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58637A CN101584556B (zh) 2006-04-29 2006-04-29 节能水壶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96295A Division CN100531629C (zh) 2005-07-20 2006-04-29 节能水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4556A CN101584556A (zh) 2009-11-25
CN101584556B true CN101584556B (zh) 2010-10-13

Family

ID=41369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586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4556B (zh) 2006-04-29 2006-04-29 节能水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8455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7923U (zh) * 1991-02-25 1991-11-06 蒋瑞琪 内热式节能水壶
CN2090665U (zh) * 1991-04-25 1991-12-18 陶德忠 高效节能水壶
CN2160303Y (zh) * 1993-06-24 1994-04-06 王月花 高效节能多用锅
WO1995017842A1 (fr) * 1993-12-28 1995-07-06 Nippon Sanso Corporation Bouilloire electrique a isolation thermiqu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N2605800Y (zh) * 2003-01-29 2004-03-10 刘建华 一种高效节能水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7923U (zh) * 1991-02-25 1991-11-06 蒋瑞琪 内热式节能水壶
CN2090665U (zh) * 1991-04-25 1991-12-18 陶德忠 高效节能水壶
CN2160303Y (zh) * 1993-06-24 1994-04-06 王月花 高效节能多用锅
WO1995017842A1 (fr) * 1993-12-28 1995-07-06 Nippon Sanso Corporation Bouilloire electrique a isolation thermiqu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N2605800Y (zh) * 2003-01-29 2004-03-10 刘建华 一种高效节能水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5063A 2000.01.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4556A (zh) 2009-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1629C (zh) 节能水壶
CN2910041Y (zh) 节能水壶
CN110440246A (zh) 一种自清洁防堵燃气燃烧器
CN101584556B (zh) 节能水壶
CN101584554B (zh) 节能水壶
CN100498063C (zh) 一种具有气配均衡的燃烧器
CN101584555A (zh) 节能水壶
CN2804634Y (zh) 一种具有气配均衡的燃烧器
CN208794407U (zh) 一种自清洁防堵燃气燃烧器
CN107964487A (zh) 一种循环冷却式酿酒装置
CN208312370U (zh) 一种燃烧器
CN201905709U (zh) 一种节能烧水壶
CN201377824Y (zh) 清洁燃料炉具专用炉芯
CN101614490B (zh) 换热器
CN210569226U (zh) 一种阻隔蒸汽的冷热水分隔贮水箱
CN206018593U (zh) 高效环保燃烧机
CN204902211U (zh) 立式电热水器
CN205690398U (zh) 一种能够提高热效率的燃气灶炉头
CN100552367C (zh) 换热器
CN200943950Y (zh) 采暖炉烟囱余热热水器
CN100561055C (zh) 燃气灶节能强火器
CN105972599A (zh) 一种能够提高热效率的燃气灶炉头
CN110094728A (zh) 一种燃烧器
CN208692983U (zh) 一种新型简易式陶瓷环保饮水机
CN210128345U (zh) 旋风混合式燃烧腔及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

Termination date: 201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