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2324B - 变压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2324B
CN101582324B CN2008102152342A CN200810215234A CN101582324B CN 101582324 B CN101582324 B CN 101582324B CN 2008102152342 A CN2008102152342 A CN 2008102152342A CN 200810215234 A CN200810215234 A CN 200810215234A CN 101582324 B CN101582324 B CN 1015823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re
winding
base
device structure
transform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152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2324A (zh
Inventor
陈义霖
蔡辛卫
庄博钧
白佳宏
张世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081021523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823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82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2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2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2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包括:多个绕线基座、初级绕线、次级绕线以及磁芯组,绕线基座实质上并列设置,且每一绕线基座包括:本体,其两相对侧具有侧壁;多个隔板,其设置于本体上并与侧壁共同定义出第一、第二绕线部,且第一、第二绕线部由隔板区隔;贯穿侧壁及本体之通道;以及设置于通道中的间隔元件。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分别缠绕于绕线基座的第一、第二绕线部上,至于磁芯组部分设置于绕线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顶于间隔元件。由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不但可控制变压器的漏电感值,亦可确保变压器的电气安全性。

Description

变压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薄型化的变压器结构。
背景技术
变压器为各式电器设备中常见的磁性元件,其利用电能、磁能转换感应原理而调整电压,使电压达到电器设备能够适用的范围。
一般而言,变压器漏电感(leakage inductance)的控制对电源转换器十分重要,因为它将影响到电源转换器的电力转换效率,而在例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新一代电子产品的电源供应系统中,变压器则以具有漏电感型的变压器为主流,例如:谐振变压器(LLC transformer),在这一类的应用中,电源供应系统的电流会先经过一变压器初级绕线固有的磁漏感L和一电容元件C所构成的LC谐振电路,同时,近似于半个正弦波的电流会通过功率场效晶体管开关。当电流为零时,开关将导通,而经过半个正弦波后电流返回零时,开关将关闭。采用这种具有谐振电路的软开关设计,可减小开关元件的开关损耗、降低噪声以及提升效能。
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具有漏电感型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变压器1包括绕线基座11(bobbin)、套盖12(cover)、磁芯组13(magnetic coreassembly)及底座14,其中初级绕线111(primary winding coil)及次级绕线112(secondary winding coil)缠绕于绕线基座11上,其出线端113、114则直接缠绕并焊接在由绕线基座11底部垂直延伸而出的接脚115上,而底座14设置于绕线基座11的底部,套盖12则由绕线基座11的上方套覆绕线基座11,至于磁芯组13的第一磁心部131容置于绕线基座11的通道116中,第二磁心部132则套设于绕线基座11外围,以组装成变压器1。
然而现有变压器1的两对应的第一磁芯部131之间的间距可能因外力或其它因素作用而无法固定,由此难以稳定地控制变压器1的漏电感值;此外,由于磁芯组13套设于绕线基座11时,磁芯组13的第二磁芯部132与初级绕线111、次级绕线112的距离极为靠近,因此还必须通过套盖12套覆于绕线基座11外围来增加初级绕线111、次级绕线112与磁芯组13之间的爬电距离,至于初级绕线111和次级绕线112之间则必须通过套盖12的板件121和底座14的凸肋141来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换言之,套盖12及底座14为现有变压器1提升电气安全性所不可或缺的组件,由此可知,现有变压器1的组件较多、组装不便且不利于薄型化设计。再者,变压器1的绕线基座11的接脚115必须预留一定的长度供初级绕线111、次级绕线112的出线端113、114直接缠绕并焊接于其上,如此一来不但会增加变压器1的高度,在缠绕及焊接过程中亦可能破坏接脚115的平整度,进而影响变压器1通过接脚115设置于电路板(未图标)时的结构强度,甚或影响其电性连接的效果。
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变压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缺点,实为相关技术领域者目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变压器,使变压器符合薄型化的发展趋势并兼顾变压器漏电感值的控制和变压器的电气安全性。
本发明的变压器通过固定磁芯组的第一磁芯部之间的距离,例如在绕线基座的通道中设置间隔元件,并使第一磁芯部抵顶于间隔元件,以达到控制变压器的漏电感值的目的;此外,磁芯组两相邻的第一磁芯部之间的第二磁芯部上亦可设置绝缘材料,以利用绕线基座的结构设计配合磁芯组的绝缘材料来并增加初级绕线以及次级绕线和磁芯组之间的爬电距离,由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不但可控制变压器的漏电感值,亦可确保变压器的电气安全性。且本发明的变压器的绕线基座的接脚具有实质上相互垂直的连接部及导接部,初级绕线和次级绕线的出线端可设置于接脚的连接部上,再通过导接部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故可降低变压器的整体高度,并减低因缠绕导线而对接脚平整度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包括:多个绕线基座,其实质上并列设置,每一绕线基座包括:本体,其两相对侧分别具有一侧壁;多个隔板,其设置于本体上并与侧壁共同定义出第一、第二绕线部,且第一、第二绕线部由隔板区隔;通道,其贯穿侧壁及本体;以及间隔元件,其设置于通道中;初级绕线,其缠绕于绕线基座的第一绕线部上;次级绕线,其缠绕于绕线基座的第二绕线部上;以及磁芯组,其部分设置于多个绕线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顶于间隔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绕线基座的侧壁还包括顶板及底板,顶板及底板实质上垂直于侧壁。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绕线基座还包括多个接脚,其由底板延伸而出,以通过接脚设置于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而接脚包括:一连接部,其部分埋设于底板中并由底板平行延伸而出,而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的多个出线端与连接部相连接;以及一导接部,其与连接部相连且实质上垂直于连接部,而导接部用以设置于电路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底板面对电路板的一侧面设有多个沟槽,以容置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的出线端。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绕线基座设有第一卡合构件及第二卡合构件,以使两相邻的绕线基座通过第一、第二卡合构件相互卡合而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磁芯组包括第一磁芯部及第二磁芯部,其实质上相互垂直,第一磁芯部设置于多个绕线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顶于间隔元件,而相邻的第一磁芯部之间的第二磁芯部设有绝缘材料,其中间隔元件为一种非磁性材质,而绝缘材料选自绝缘胶带或绝缘漆。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绕线基座的间隔元件与本体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绕线基座的多个隔板及侧壁实质上相互平行,而侧壁高度及隔板高度大于本体高度,且绕线基座的本体、侧壁及隔板为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变压器结构还包括套盖及底座。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变压器结构以具有两个绕线基座为佳,而磁芯组可为UU型磁芯组。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变压器为一谐振变压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较广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包括:多个绕线基座,其实质上并列设置且包括:本体,其两相对侧分别具有侧壁;多个隔板,其设置于本体上并与侧壁共同定义出第一、第二绕线部,且第一、第二绕线部由隔板区隔;通道,其贯穿侧壁及本体;以及间隔元件,其设置于通道中;初级绕线,其缠绕于绕线基座的第一绕线部上;次级绕线,其缠绕于绕线基座的第二绕线部上;以及磁芯组,其包括第一磁芯部及第二磁芯部,第一磁芯部设置于多个绕线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顶于间隔元件,而相邻的第一磁芯部之间的第二磁芯部设有绝缘材料。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又一较广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包括:多个绕线基座,其实质上并列设置且每一绕线基座包括:本体,其两相对侧分别具有一侧壁;多个隔板,其设置于本体上并与侧壁共同定义出第一、第二绕线部,且第一、第二绕线部由隔板区隔;以及通道,其贯穿侧壁及本体;初级绕线,其缠绕于绕线基座的第一绕线部上;次级绕线,其缠绕于绕线基座的第二绕线部上;以及磁芯组,其包括第一磁芯部及第二磁芯部,第一磁芯部设置于多个绕线基座的通道中,而相邻的第一磁芯部之间的第二磁芯部设有绝缘材料,以增加初级绕线与磁芯组及次级绕线与磁芯组之间的爬电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具有漏电感型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所示的变压器的绕线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所示的绕线基座的b-b’剖面的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2所示的变压器的底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2所示的变压器组装完成并设置于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2所示的变压器增设套盖及底板的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2所示的变压器增设套盖及底板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变压器1、2                  绕线基座11、21、21a、21b
初级绕线111、23             次级绕线112、24
出线端113、114、231、241    接脚115、216
套盖12、26、28              板件121
磁芯组13、22            底座14、27
凸肋141、271            本体210
侧壁211                 隔板212
通道116、213            第一部分2131
第二部分2132            第一绕线部214
第二绕线部215           第一区域2151
第二区域2152            板体2153
缺口2154                顶板2111
底板2112                沟槽2113
连接部2161              导接部2162
第一卡合构件217         第二卡合构件218
间隔元件219             第一磁芯22a
第二磁芯22b             第一磁芯部131、221
第二磁芯部132、222      绝缘材料223
焊料25                  盖板261、281
第一侧板262、282        第二侧板263、283
第三侧板264             凹口265
第一延伸部286            第二延伸部287
电路板3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变压器可应用于液晶电视等电子设备的电源供应器中,其可为绕线耦合率低而漏电感值高的变压器,例如:谐振变压器,用以控制电源供应系统中的谐振电路,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变压器2可包括多个绕线基座21、磁芯组22、初级绕线23及次级绕线24,在本实施例中,变压器2以具有两个并列设置的绕线基座21a、21b为佳,但绕线基座21的数目并不以此为限,而由于绕线基座21b和绕线基座21a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以下将以绕线基座21a为例,说明其细部结构。
请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图2所示的变压器的绕线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绕线基座21a可包括本体210、侧壁211、隔板212以及通道213等部分,其中本体210为一柱状结构,其截面大致为宽度约略大于高度的矩形,而绕线基座21a具有两个侧壁211,其垂直于本体210的轴向a并分别设置于本体210的两相对侧,而本实施例的绕线基座21a具有多个隔板212,隔板212设置于本体210上并位于两侧壁211之间,且隔板212实质上平行于侧壁211,至于隔板212的数目则以两个为佳,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侧壁211的高度h1及隔板212的高度h2大致相同,又两者皆大于本体210的高度ho,以利用其中一侧壁211与最邻近的隔板212共同定义出相对于侧壁211和隔板212凹陷的第一绕线部214,而另一组隔板212及侧壁211则共同定义出相对凹陷的第二绕线部215,换言之,第一绕线部214与第二绕线部215之间可通过隔板212加以区隔,此外,两隔板212之间具有一间距d,以利用改变间距d的大小来调整第一绕线部214和第二绕线部215之间的分隔距离。而本实施例的第二绕线部215还可包括第一区域2151和第二区域2152,且第一区域2151及第二区域2152之间可利用具有缺口2154的板体2153分隔,以利于缠绕多组次级绕线24,并使缠绕于第一区域2151的次级绕线24可由缺口2154转绕至相邻的第二区域2152内(如图5所示)。
请参阅图3并配合图4,其中图4为本发明图3所示的绕线基座的b-b’剖面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如图3及图4所示,绕线基座21a的通道213可为矩形的通道213,其沿本体210的轴向a贯穿侧壁211及本体210,使本体210实质上成为一空心的柱状结构,以利用通道213容置部分的磁芯组22(如图6所示)。此外,绕线基座21a的通道213中还可设有一间隔元件219,其位置则约介于第一绕线部214和第二绕线部215之间,以将通道213大致区分为第一部分2131和第二部分2132。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间隔元件219可为一矩形的板状结构,其大小实质上以等于通道213的截面积为佳,由此间隔元件219可由通道213的开口置入并卡合于通道213中。但间隔元件219的形式并无所设限,在某些实施例中,间隔元件219亦可为小于通道213截面积的凸块(未图标),其可由通道213壁面一体成型延伸而出,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间隔元件219也可与本体210一体成型,举例而言,间隔元件219可为一封闭通道213的挡墙结构,但不以此为限,由此可知,任何可大致将通道213区分为第一、第二部分2131、2132的设计皆可用作为本发明的间隔元件219。且间隔元件219可由非磁性材质所构成,例如:聚酯树脂(Mylar)或其它塑料材料,但同样不以此为限,任何不具磁性的材质皆可作为间隔元件219的材料。
请再参阅图3,绕线基座21a的侧壁211还可包括顶板2111及底板2112,其分别由侧壁211的顶部及底部延伸而出,且顶板2111及底板2112实质上垂直于侧壁211,以通过侧壁211、顶板2111和底板2112共同定义出一空间,以容置部分的磁芯组22。在本实施例中,绕线基座21a的本体210、侧壁211、隔板212、顶板2111和底板2112等结构可由不导电的塑料一体成型而制成,使绕线基座21a的第一绕线部214和第二绕线部215成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此外,绕线基座21a还包括多个接脚216,在本实施例中,接脚216可分为连接部2161及导接部2162两部分,其中连接部2161实质上与导接部2162连接并相互垂直,且连接部2161和导接部2162可由导电材质,例如:铜、铝等金属,经弯折而形成大致呈L型的结构,换言之,接脚216的连接部2161及导接部2162可为一体成型,但不以此为限。而接脚216由底板2112延伸而出,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接脚216的设置可分为两种型式,靠近第一绕线部214的接脚216其连接部2161由底板2112边缘平行延伸而出,导接部2162则由底板2112边缘垂直延伸而出,而连接部2161和导接部2162彼此相连之处则埋设于底板2112中;而靠近第二绕线部215的接脚216以连接部2161的一端埋设于底板2112中,连接部2161的另一端则沿着平行于底板2112的方向由底板2112边缘延伸而出并与导接部2162相连,因此接脚216的连接部2161可供初级绕线23和次级绕线24的多个出线端231、241缠绕,而导接部2162则可设置于电路板3的预设位置上,使初级、次级绕线23、24可通过接脚216与电路板3形成结构连接及电性连接(如图6所示)。然而应当理解,接脚216设置于底板2112的方式并不限于图3的实施方式,在某些实施例中,绕线基座21a的接脚216可全部以相同的方式设置。
请再参阅图3并配合图2,如前所述,变压器2可具有两个绕线基座21a、21b,为了将绕线基座21a、21b加以组合连结,绕线基座21a可增设第一卡合构件217及第二卡合构件218,在本实施例中,顶板2111及底板2112皆设有第一卡合构件217及第二卡合构件218,且第一卡合构件217设置于顶板2111、底板2112平行于轴向a的一侧边,而第二卡合构件218则对应于第一卡合构件217设置于顶板2111、底板2112平行于轴向a的另一侧边,其中第一卡合构件217可为一凸块,而第二卡合构件218则可为与该凸块相配合的凹部,但不以此为限。而由于绕线基座21b的结构与绕线基座21a完全相同,由此可利用绕线基座21b的第一卡合构件217与绕线基座21a的第二卡合构件218相互卡合,使相邻的绕线基座21a、21b之间得以稳固连结(如图2及图5所示)。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合构件217及第二卡合构件218亦可分别为凹部、凸块或其它可彼此配合而相互卡合的结构,以通过第一、第二卡合构件217、218的相互配合,达到将多个绕线基座21彼此平行且并列配置的目的。此外,绕线基座21a的底板2112的背面,亦即底板2112面对电路板3的一侧面上可增设多个沟槽2113,其用以容置初级绕线23和次级绕线24的部分的出线端231、241,并将出线端231、241加以定位(如图5所示)。
请再参阅图2并配合图5,其中图5为本发明图2所示的变压器的仰视图。如图5所示,变压器2除绕线基座21外,尚包括初级绕线23、次级绕线24以及磁芯组22等部分,其中初级绕线23可为导线,其缠绕于每一个绕线基座21的第一绕线部214上,且初级绕线23的多个出线端231可部分容置于绕线基座21的底板2112背部的沟槽2113中,并沿着沟槽2113而与邻近初级绕线23一侧的接脚216的连接部2161相连接(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出线端231可缠绕于接脚216的连接部2161上,再通过接脚216的导接部2162设置于电路板3的预设位置上,使初级绕线23可通过接脚216的导接部2162及连接部2161从电路板3接收输入电流;至于次级绕线24亦可为导线,其缠绕于绕线基座21的第二绕线部215上,由于第二绕线部215可区分为第一区域2151和第二区域2152,因此每一个绕线基座21a、21b上便可缠绕两组次级绕线24,而次级绕线24的出线端241同样可部分容置于绕线基座21的底板2112背部的沟槽2113中,并沿沟槽2113而缠绕于邻近次级绕线24一侧的接脚216的连接部2161上,且通过接脚216的导接部2162设置于电路板3的预设位置上,以将次级绕线24因电磁感应所产生的感应电压通过出线端241、连接部2161、导接部2162而传送至电路板3以供使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亦可选择性地于初级绕线23、次级绕线24的出线端231、241与接脚216的连接部2161之间施以焊锡加工,以通过焊料25强化出线端231、241与接脚216的连接部2161之间的连结结构,以避免出线端231、241自接脚216的连接部2161脱离。
而由于第一绕线部214与第二绕线部215之间以隔板212加以区隔,因此绕设于第一绕线部214的初级绕线23和绕设于第二绕线部215的次级绕线24之间可通过隔板212及隔板212间的间距d保持电气安全距离,由此降低初级绕线23和次级绕线24之间的绕线耦合率。此外,由于绕线基座21的接脚216具有实质上相互垂直的连接部2161和导接部2162,且其以连接部2161的一端或连接部2161与导接部2162相连处埋设于底板2112中,由此可降低变压器2的整体高度,又由于初级绕线23的出线端231和次级绕线24的出线端241缠绕于接脚216的连接部2161上,因此并不会破坏接脚216的导接部2162的平整度,且即便绕线基座21的底板2112与接脚216的连接部2161交接处因出线端231、241和连接部2161的焊接而有所熔损,亦不至于对变压器2的功能造成太大的影响。
请再参阅图2,变压器2的磁芯组22具有结构实质上相同的第一磁芯22a及第二磁芯22b,第一磁芯22a、第二磁芯22b皆具有第一磁芯部221及第二磁芯部222两部分,其中第一磁芯部221实质上垂直于第二磁芯部222,且第一磁芯部221的截面积大小约等于绕线基座21的通道213的截面积,以将磁芯组22的第一磁芯22a和第二磁芯22b的第一磁芯部221容置于绕线基座21a、21b的通道213中。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变压器2具有两个绕线基座21a、21b,由此磁芯组22可选用UU型磁芯组,亦即磁芯组22的第一磁芯22a、第二磁芯22b各自具有一第二磁芯部222以及与第二磁芯部222相垂直的两个第一磁芯部221,然而应当理解,磁芯组22的选用实无所设限,可配合绕线基座21的数目而加以变化。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变压器2在运行时因初级绕线23或次级绕线24放电而由两相邻的绕线基座21a、21b之间与磁芯组22导通而影响电气安全性,磁芯组22的第一磁芯22a和第二磁芯22b的第二磁芯部222上部分设有一绝缘材料223,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材料223可为绝缘胶带,其可缠绕于相邻的第一磁芯部221之间的第二磁芯部222上;当然,绝缘材料223亦可选用绝缘漆或例如橡胶等其它绝缘材质,换言之,任何非导电的材质皆可用来作为本发明设置于第二磁芯部222上的绝缘材料223。绝缘材料223所设置的范围亦可依安全规格需求而朝第一磁芯部221的方向扩充,以确保初级绕线23、次级绕线24和磁芯组22之间具有足够的电气安全距离。然而于某些实施例中,若通道213中的间隔元件219为使通道213的第一部分2131、第二部分2132相互隔绝的一体成型的挡墙时,由于第一磁芯22a和第二磁芯22b的第一磁芯部221各自容置于相互隔绝的第一、第二部分2131、2132中而无导通的问题,此时便可视需求而决定磁芯组22的第二磁芯部222上的绝缘材料223的设置与否。
请参阅图6并配合图2及图4,其中图6为本发明图2所示的变压器组装完成并设置于电路板的示意图。在组装变压器2时,将初级绕线23和次级绕线24分别缠绕于绕线基座21a、21b的第一绕线部214和第二绕线部215,并将其出线端231、241沿沟槽2113而缠绕于接脚216的连接部2161上,再将缠绕了初级绕线23及次级绕线24的绕线基座21b利用其第一卡合构件217和绕线基座21a的第二卡合构件218相互卡合,使绕线基座21a、21b之间稳固连结。磁芯组22的第一磁芯22a的第一磁芯部221沿着绕线基座21的轴向a容置于绕线基座21a、21b的通道213的第一部分2131中,且将第一磁芯部221抵顶于间隔元件219,而第二磁芯部222则容置于绕线基座21a、21b的侧壁211、顶板2111及底板2112所形成的空间中,以利用底板2112承托第一磁芯22a的第二磁芯部222;相同地,磁芯组22的第二磁芯22b的第一磁芯部221亦沿着绕线基座21的轴向a容置于绕线基座21a、21b的通道213的第二部分2132中并抵顶于间隔元件219,而第二磁芯部222则部分容置于绕线基座21a、21b的侧壁211、顶板2111及底板2112所形成的空间中,以组成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2结构,而变压器2可进一步利用接脚216的导接部2162设置于电路板3的预设位置上,以与电路板3电性连接。
由于磁芯组22其第一磁芯22a和第二磁芯22b的第一磁芯部221皆抵顶于绕线基座21的通道213中的间隔元件219,因此便可通过固定间隔元件219的厚度来达到控制变压器2漏电感值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间隔元件219的厚度实质上以0.3mm至0.5mm为佳,但并不以此为限,换言之,间隔元件219的厚度亦可视需求增减,其并不影响本发明利用间隔元件219的厚度来确保第一磁芯部221之间具有特定距离,进而稳定控制变压器2漏电感值的效果。此外,磁芯组22的第一磁芯22a、第二磁芯22b的第一磁芯部221容置于绕线基座21的通道213中,且相邻的第一磁芯部221之间的第二磁芯部222设有绝缘材料223,亦即位于两相邻的绕线基座21a、21b的通道213间的第二磁芯部222由绝缘材料223所覆盖,因此可增加初级绕线23至磁芯组22之间的爬电距离;换言之,初级绕线23及磁芯组22的第一磁芯22a于X及Z方向的爬电距离可通过绝缘的侧壁211及绝缘材料223的设置而增加,而Y方向及Z方向的爬电距离则可通过侧壁211和顶板2111、底板2112的设计而增加。至于次级绕线24与磁芯组22的第二磁芯22b之间亦可利用相同原理来增加爬电距离,因此可确保变压器2的电气安全性。
此外,由于变压器2具有实质上呈L型的接脚216,其中初级绕线23和次级绕线24的出线端231、241缠绕于接脚216的连接部2161上,并通过导接部2162与电路板3电性连接,故可降低变压器2的整体高度,并避免加工过程中对接脚216平整度所可能造成的影响。
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还进一步隔绝初级绕线23及次级绕线24以加强变压器2的电器安全性,变压器2亦可选择性的增设套盖及底座。请参阅图7及图8,其分别为本发明图2所示的变压器增设套盖及底座的两个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如图7所示,套盖26可包括盖板261以及实质上由盖板261边缘垂直延伸而出的第一侧板262、第二侧板263及具有凹口265的第三侧板264;至于底座27具有一垂直延伸的凸肋271,使底座27实质上呈一T字型结构。而当套盖26、底座27与绕线基座21a、21b组合时,可利用套盖26的盖板261、第一侧板262和第二侧板263将初级绕线23加以覆盖,第三侧板264则可对应插入于绕线基座21a、21b两隔板212间的间距d中,并以凹口265配合容置绕线基座21a、21b的部分本体210,因此套盖26可平整地覆盖在绕线基座21a、21b上,而底座27的凸肋271则可插置于绕线基座21a、21b的两隔板212之间,由此于绕线基座21a、21b上选择性增设套盖26和底座27并不至于对变压器2的高度造成太多影响,且有利于加强隔绝初级绕线23和次级绕线24,以进一步提升变压器2的电器安全性。
而套盖亦可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套盖28的结构大致与本发明图7所示的套盖26相同,只是其还包括第一延伸部286及第二延伸部287,其中第一延伸部286设于盖板281上并平行设置于第一侧板282及第二侧板283之间,而第二延伸部287则为盖板281、第一侧板282和第二侧板283的延伸,以利用第一延伸部286分隔绕线基座21a及绕线基座21b的初级绕线23,并通过第二延伸部287覆盖绕线基座21a、21b的次级绕线24,以确保初级绕线23及次级绕线24之间具有足够的电器安全距离。
然而应当理解,前述的套盖26、28及底座27为了辅助提升变压器2的电气安全性,换言之,变压器2可选择性地设置套盖26、28及底座27。此外,本发明的变压器2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压器可依需求采用三个绕线基座,而磁芯组则可相应选用EE磁芯组,并在两相邻的第一磁芯部之间的第二磁芯部上设置绝缘材料,以将磁芯组的第一磁芯部分别容置于绕线基座的三个通道中,并利用磁芯组的第二磁芯部上所设置的绝缘材料来增加初级绕线、次级绕线和磁芯组之间的爬电距离,此外,每一绕线基座的通道中同样可设有间隔元件,使磁芯组的第一磁芯部可抵顶于间隔元件,以通过间隔元件来固定第一磁芯部之间的距离,进而达到控制变压器漏电感值的目的。由此可知,本发明的变压器的绕线基座数目实无所设限,其可依需求加以调整,此时仅需因应变换磁芯组,使磁芯组的第一磁芯部可容置于绕线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顶于通道中的间隔元件,并于两相邻的第一磁芯部之间的第二磁芯部上设置绝缘材料,皆可达成本发明控制漏电感值并增加初级绕线、次级绕线与磁芯组之间的爬电距离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在绕线基座的通道中设置间隔元件,并使磁芯组的第一磁芯部容置于绕线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顶于间隔元件,使第一磁芯部之间的距离可通过间隔元件的厚度固定,而本发明亦将磁芯组两相邻的第一磁芯部之间的第二磁芯部以绝缘材料加以覆盖,同时利用绕线基座的顶板和底板部分覆盖磁芯组的第二磁芯部,便可增加初级绕线和磁芯组之间,以及次级绕线和磁芯组之间的爬电距离,以便达到控制变压器漏电感值及确保变压器电气安全性的目的。又本发明的初级绕线和次级绕线之间可通过绕线基座的隔板加以区隔,或选择性地搭配套盖或底座确实隔绝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以便达到进一步提升变压器电气安全性的目的。由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变压器可具有稳定的漏电感值及较佳的电器安全性。
再者,由于本发明的绕线基座的接脚具有大致平行于底板延伸的连接部及实质上垂直于连接部的导接部,因此初级绕线和次级绕线的出线端可缠绕于连接部,再利用导接部设置于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此设计不但可增加接脚的结构强度、降低变压器的整体高度,还可避免因出线端直接缠绕于接脚欲与电路板连接的部分而影响接脚的平整度,又当初级绕线、次级绕线的出线端和接脚的连接部利用焊料加以连结时,即便焊接过程使绕线基座的底板靠近接脚处有所熔损,亦不至于影响变压器的结构和其功能,上述优点皆为现有技术所无法达成者。
纵使本发明已由上述的实施例详细叙述而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欲保护的范围。

Claims (39)

1.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包括:
多个绕线基座,其并列设置,每一该绕线基座包括:
一本体,该本体的两相对侧分别具有一侧壁;
多个隔板,其设置于该本体上并与该侧壁共同定义出一第一绕线部及一第二绕线部,且该第一绕线部及该第二绕线部由该隔板区隔;
一通道,其贯穿该侧壁及该本体;以及
一间隔元件,其设置于该通道中;
一初级绕线,其缠绕于该绕线基座的该第一绕线部上;
一次级绕线,其缠绕于该绕线基座的该第二绕线部上;以及
一磁芯组,其部分设置于所述多个绕线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顶于该间隔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的该侧壁还包括一顶板及一底板,该顶板及该底板垂直于该侧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还包括多个接脚,所述接脚由该底板延伸而出,以使该绕线基座通过所述接脚设置于一电路板上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接脚包括:
一连接部,其部分埋设于该底板中并由该底板平行延伸而出,而该初级绕线及该次级绕线的多个出线端与该连接部相连接;以及
一导接部,其与该连接部相连且垂直于该连接部,而该导接部用以设置于该电路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底板面对该电路板的一侧面设有多个沟槽,以容置该初级绕线及该次级绕线的出线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设有一第一卡合构件及一第二卡合构件,以使两相邻的绕线基座通过该第一卡合构件及该第二卡合构件相互卡合而连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磁芯组包括一第一磁芯部及一第二磁芯部,其相互垂直,该第一磁芯部设置于所述多个绕线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顶于该间隔元件,而相邻的第一磁芯部之间的该第二磁芯部设有一绝缘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磁芯组的该绝缘材料为一绝缘胶带或一绝缘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的该间隔元件为一种非磁性材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的该间隔元件与该本体一体成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的所述多个隔板及该侧壁相互平行,而该侧壁高度及该隔板高度大于该本体高度,且该绕线基座的该本体、该侧壁及所述隔板为一体成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还包括一套盖及一底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变压器结构具有两个绕线基座,而该磁芯组为UU型磁芯组。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变压器为一谐振变压器。
15.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包括:
多个绕线基座,其并列设置,每一该绕线基座包括:
一本体,该本体的两相对侧分别具有一侧壁;
多个隔板,其设置于该本体上并与该侧壁共同定义出一第一绕线部及一第二绕线部,且该第一绕线部及该第二绕线部由该隔板区隔;
一通道,其贯穿该侧壁及该本体;以及
一间隔元件,其设置于该通道中;
一初级绕线,其缠绕于该绕线基座的该第一绕线部上;
一次级绕线,其缠绕于该绕线基座的该第二绕线部上;以及
一磁芯组,其包括一第一磁芯部及一第二磁芯部,该第一磁芯部设置于所述多个绕线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顶于该间隔元件,而相邻的该第一磁芯部之间的第二磁芯部设有一绝缘材料。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的该侧壁还包括一顶板及一底板,该顶板及该底板垂直于该侧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还包括多个接脚,所述接脚由该底板延伸而出,以使该绕线基座通过所述接脚设置于一电路板上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接脚包括:
一连接部,其部分埋设于该底板中并由该底板平行延伸而出,而该初级绕线及该次级绕线的多个出线端与该连接部相连接;以及
一导接部,其与该连接部相连且垂直于该连接部,而该导接部用以设置于该电路板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底板面对该电路板的一侧面设有多个沟槽,以容置该初级绕线及该次级绕线的出线端。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设有一第一卡合构件及一第二卡合构件,以使两相邻的该绕线基座通过该第一卡合构件及该第二卡合构件相互卡合而连结。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磁芯组的该第一磁芯部垂直于该第二磁芯部,而该磁芯组的该绝缘材料为一绝缘胶带或一绝缘漆。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的该间隔元件为一种非磁性材质。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的多个隔板及侧壁相互平行,而该侧壁高度及该隔板高度大于该本体高度,且该绕线基座的该本体、该侧壁及该隔板为一体成型。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器结构,还包括一套盖及一底座。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变压器结构具有两个绕线基座,而该磁芯组为UU型磁芯组。
2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变压器为一谐振变压器。
27.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包括:
多个绕线基座,其并列设置,每一该绕线基座包括:
一本体,该本体的两相对侧分别具有一侧壁;
多个隔板,其设置于该本体上并与该侧壁共同定义出一第一绕线部及一第二绕线部,且该第一绕线部及该第二绕线部由该隔板区隔;以及
一通道,其贯穿该侧壁及该本体;
一初级绕线,其缠绕于该绕线基座的该第一绕线部上;
一次级绕线,其缠绕于该绕线基座的该第二绕线部上;以及
一磁芯组,其包括一第一磁芯部及一第二磁芯部,该第一磁芯部设置于所述多个绕线基座的该通道中,而相邻的该第一磁芯部之间的该第二磁芯部设有一绝缘材料,以增加该初级绕线与该磁芯组、及该次级绕线与该磁芯组之间的爬电距离。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的该侧壁还包括一顶板及一底板,该顶板及该底板垂直于该侧壁。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还包括多个接脚,所述接脚由该底板延伸而出,以使该绕线基座通过该接脚设置于一电路板上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接脚包括:
一连接部,其部分埋设于该底板中并由该底板平行延伸而出,而该初级绕线及该次级绕线的多个出线端与该连接部相连接;以及
一导接部,其与该连接部相连且垂直于该连接部,而该导接部用以设置于该电路板上。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底板面对该电路板的一侧面设有多个沟槽,以容置该初级绕线及该次级绕线的出线端。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设有一第一卡合构件及一第二卡合构件,以使两相邻的该绕线基座通过该第一卡合构件及该第二卡合构件相互卡合而连结。
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磁芯组的该第一磁芯部垂直于该第二磁芯部,而该磁芯组的该绝缘材料为一绝缘胶带或一绝缘漆。
34.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的所述多个隔板及该侧壁相互平行,而该侧壁高度及该隔板高度大于该本体高度,且该绕线基座的该本体、该侧壁及该隔板为一体成型。
35.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变压器结构,还包括一套盖及一底座。
36.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变压器结构具有两个绕线基座,而该磁芯组为UU型磁芯组。
37.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变压器为一谐振变压器。
3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基座还包括一间隔元件,其设置于该通道中,而该磁芯组的该第一磁芯部抵顶于该间隔元件。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间隔元件为一种非磁性材质。
CN2008102152342A 2008-05-14 2008-09-22 变压器结构 Active CN1015823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52342A CN101582324B (zh) 2008-05-14 2008-09-22 变压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97100 2008-05-14
CN200810097100.5 2008-05-14
CN2008102152342A CN101582324B (zh) 2008-05-14 2008-09-22 变压器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2324A CN101582324A (zh) 2009-11-18
CN101582324B true CN101582324B (zh) 2012-06-06

Family

ID=41364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52342A Active CN101582324B (zh) 2008-05-14 2008-09-22 变压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823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1638B (zh) * 2012-12-19 2016-08-10 合肥华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高效llc恒流电源谐振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
CN103985526B (zh) * 2014-05-15 2017-10-3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变压器
CN106373751B (zh) * 2016-11-11 2018-11-13 深圳市莱福德光电有限公司 高频变压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8428A (zh) * 2004-01-14 2004-12-2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结构
EP1635619A3 (de) * 2004-09-10 2006-05-24 Patent-Treuhand-Gesellschaft für elektrische Glühlampen mbH Transformator und Zündvorrichtung mit einem Transformator sowie Hochdruckentladungslampe mit einem Transformato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8428A (zh) * 2004-01-14 2004-12-2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结构
EP1635619A3 (de) * 2004-09-10 2006-05-24 Patent-Treuhand-Gesellschaft für elektrische Glühlampen mbH Transformator und Zündvorrichtung mit einem Transformator sowie Hochdruckentladungslampe mit einem Transform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2324A (zh) 2009-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1501B2 (en) Transformer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7772957B2 (en) Structure of transformer
US8643459B2 (en) Transformer an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8334745B2 (en) Transformer having leakage inductance
US7515026B1 (en) Structure of transformer
US8643460B2 (en) Transformer structure
US8125306B2 (en) Transformer set
TW201118898A (en) Transformer
US7633367B2 (en) Structure of transformer
US788642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transformer
CN102856052A (zh) 变压器和使用该变压器的显示装置
US7830234B1 (en) Transformer structure
US7864020B2 (en) Composite transformer
CN101582324B (zh) 变压器结构
CN101908411B (zh) 变压器结构
CN102074341B (zh) 变压器结构
CN101615496B (zh) 整合式磁性组件
US20110102119A1 (en) Resonant transformer
KR20230142677A (ko) 자기 결합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779071B1 (ko) Llc 회로용 트랜스포머
US20240038441A1 (en) Transformer, Power Module an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N100555485C (zh) 变压器结构
KR20240077858A (ko) 트랜스포머
CN103366934A (zh) 变压器结构
CN101587771A (zh) 变压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