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1965A - 信息发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发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1965A
CN101581965A CNA2009101283026A CN200910128302A CN101581965A CN 101581965 A CN101581965 A CN 101581965A CN A2009101283026 A CNA2009101283026 A CN A2009101283026A CN 200910128302 A CN200910128302 A CN 200910128302A CN 101581965 A CN101581965 A CN 101581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perating portion
finger
framework
transmit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283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1965B (zh
Inventor
森川敬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1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1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1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19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发送装置,提供一种能简单地传递丰富的信息的利用一只手操作的信息发送装置。信息发送装置(1)具备:具有可用使用者的一只手把持的立体形状的把持框体(2);具有用于放置一只手中的特定的手指的手指抵接面(31)而且以利用手指的操作可以向沿着把持框体的外面的方向往复变位的方式分别安装在把持框体的外面上的多个操作部(3a、3b);以及检测多个操作部的各个往复变位并转换为对应于该往复变位的电信号且将电信号向外部发送的单元。

Description

信息发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发送通过手指操作而输出的信息的发送功能的信息发送装置。
背景技术
就通过手动操作输入信息,并将该信息用有线或无线向规定的处理装置或外部设备发送的比较小型的信息发送装置而言,有各种类型。由于比较小型,所以可以用双手或一只手拿着装置整体进行操作,而且如果是无线发送型,则能够容易携带使用。例如,熟知的有无线电控制器、游戏机、家电产品等的遥控装置。若仅着眼于利用手动操作的输入功能,广泛捕捉的话,便携式电话、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放在手掌上的尺寸的计算机等也可以说是这种信息发送装置。
在专利文献1(图2、图9)中公开了具备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往复变位的一对杠杆机构的无线电控制发送机。一对杠杆在左右分离而配置,通常使用双手的手指操作,且利用不用于操作的手指保持发送机的框体。在专利文献2的现有技术(图8、图9)中也记载了双手操作型的控制器。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用一只手操作的控制器。专利文献2(图1~图6)记载了相对于可用一只手的手掌把持的大小的壳体,在可用相同的一只手的手指操作的范围内配置了多个操作键的游戏机用控制器。
在专利文献3(图1~图4)中公开了相对于用一只手把持的框体,在使用者的手指抵接的位置上配置了多个键的进行信息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各键相对于框体面可以沿垂直方向进行进退运动(振动)。在信息发送方面,通过按照规定的组合用手指按压特定的键,从而转换为发送代码信息进行发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075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755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4436号公报
现有的信息发送装置存在如下问题。
如专利文献1所示需要用双手操作的类型由于双手占用,不能进行其他作业。而且,一般双手操作的类型比一只手操作的装置体积大,因此不便携带。
专利文献2公开的一只手操作控制器在可操作的范围内配置有键,但是由于必须用一个手指担当多个键,因此必须将手指从一个键向另一个键频繁移动。其结果,需要高度的操作技术,作业员的疲劳度也变大。
另外,在专利文献2及3中都是将一个键做成按压按钮开关,因此能用一个键输入的只是两个值信息(“ON”或“OFF”),不能利用一个键输入三个值以上的信息或连续的信息。
而且,就现有的一只手操作类型的装置而言,在进行了根据拇指与其他手指的位置关系考虑了操作性的键配置的场合,大部分做成专门用于右手或左手,没有将一个装置用右手和左手都能相同地操作的装置。
另外,在手持装置使用的一只手操作类型的装置中,由于需要利用手指的操作进行发送的同时,支撑该装置自身,因此不得不将几个手指用于装置的支撑,难以将全部手指用于信息的发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尽量减少手指的移动使操作变得容易,且可以将全部手指用于信息的发送,同时能稳定地支撑装置的利用一只手操作的信息发送装置。而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右手和左右均能兼用的利用一只手操作的信息发送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结构。而且,数字是后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供参考而标注。
本发明是一种进行信息发送的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是具备:具有可用使用者的一只手把持的立体形状的把持框体2;具有用于放置上述一只手中的特定的手指51a的手指抵接面31而且以利用该手指的操作可以向沿着上述把持框体的外面的方向往复变位的方式分别安装在该把持框体的外面上的多个操作部3a、3b;以及检测上述多个操作部的各个往复变位的状态并转换为对应于该往复变位的电信号且将该电信号向外部发送的单元6、7、8。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还具有以下结构。
上述多个操作部3a、3b的各个具有初始位置并且具备弹性加力单元33,该弹性加力单元33在通过上述手指的操作从该初始位置变位的场合,使该操作部自动恢复到该初始位置。
而且,上述多个操作部3a、3b为分别放置包括拇指的多个手指而设置,而且放置拇指以外的手指的操作部3b的往复变位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放置拇指的操作部3a的往复变位的方向为与该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
另外,上述把持框体2的外面包括互相分离并向相反方向鼓出且分别具有大致椭圆形的周边的第一手掌接触面2a1及第二手掌接触面2a2、和连接这些手掌接触面的周边彼此的周侧面2b,上述多个操作部3a、3b安装在上述周侧面上,在包括上述把持框体2和上述多个操作部3a、3b的外轮廓形状中,包括上述第一手掌接触面的第一半部和包括上述第二手掌接触面的第二半部关于中央面面对称。
另外,在上述把持框体上设有用于绕挂在手背上的固定带4。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发送装置具备把持框体和安装在该把持框体的外面上的多个操作部,通过将各手指放置在操作部的手指抵接面上使其往复变位,检测各操作部的往复变位的状态,并转换为电信号向外部发送。利用多个操作部的变位状态(例如,变位的有无、变位的方向(是正方向还是负方向)、变位的量或变位的速度或加速度等)的组合,可以表示多种信息。可以将这种信息发送到任意的外部设备。本装置可作为各种领域的信息输入装置使用。
把持框体可以用使用者的一只手来把持,所以可以在以包入的方式抓住装置整体的状态下进行操作。从而,不必用桌子或台架等支撑装置的一部分,可以在举起的状态下进行操作且不必用双手支撑。因此,未把持本装置的一方的手可以进行别的作业,或者再拿着与本装置相同的另一个装置。若在双手上把持本装置,则可以进行更丰富的信息传送。
多个操作部的各个具有用于放置一只手中的特定的手指的手指抵接面。所谓“特定”意味着为专门放置特定的手指(例如拇指)而设置。换言之,一个操作部是特定的一个手指专用。因此,一个手指只操作一个操作部,所以不必使手指从操作部向操作部移动,可以在抓住本装置的状态下进行操作。当使用本装置时,不必分开使用用于支撑装置的手指和用于操作的手指,各手指同时起到装置的支撑和操作的作用。
另外,操作部向沿着把持框体的外面的方向往复变位。因此,若使其变位方向与沿着担当的手指的自然的屈伸动作的方向一致,则可以通过手指的屈伸动作容易操作操作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信息发送装置最多可以设置对应于5个手指的各个的5个操作部。而且,即使在设有最多数的操作部的场合,对于用一只手支撑装置完全没有障碍。在用一只手举起装置的状态下可以将全部手指用于信息发送。而且,根据需要也可以任意设置2个~4个操作部。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发送装置的优选方案,具有如下效果。
在操作部具有往复变位中的初始位置,并构成为具备在变位的场合使其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的弹性加力单元的场合,不需要在变位操作后用于返回初始位置的操作,因此操作变得更容易。而且,在变位操作中,具有若干弹性阻力,更容易进行根据手指的变位量的调整。
另外,在多个操作部为分别载置包括拇指的多个手指而设置,而且构成为载置拇指以外的手指的操作部的往复变位的方向与载置拇指的操作部的往复变位的方向不同的场合,可以实现在人类工程学上最佳的操作部的配置。人类的拇指以外的4根手指的屈伸动作大致平行地进行,所以这些手指用的操作部安装成可以向相同方向往复变位即可。对此,人类的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所以拇指的屈伸动作的方向与其他手指不同。从而,只要配置成拇指用的操作部的变位方向与其他手指用的操作部的变位方向不同(例如,大致垂直),则任一个手指都能确保自然的往复动作,可以进行顺利的信息输入操作。
而且,在把持框体的外面包括互相分离并向相反方向鼓出且分别具有大致椭圆形的周边的一对手掌接触面、和连接这些手掌接触面的周边彼此的周侧面,且多个操作部安装在周侧面上,并且构成为包括一个手掌接触面的半部和包括另一个手掌接触面的半部关于中央面面对称的外轮廓形状的场合,一个本装置可兼用于右手操作和左手操作。由此,不必分别制作右手用和左手用的装置。
另外,在把持框体上设有用于绕挂在手背上的固定带的场合,不必担心落掉本装置,能更稳定地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发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A)~(E)是图1的信息发送装置的六面图。
图3是表示信息发送装置的操作时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A)是用左手把持的状态,(B)是用右手把持的状态。
图4(A)是在信息发送装置上安装了固定带的方式的外观立体图,图4(B)是将固定带绕挂在手背上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模式地表示图1~图4所示的信息发送装置的框体内部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电路部分的更详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7是用图6的输出信息生成部生成的输出信号的一例。
图中:
1-信息发送装置,2-把持框体,2a1-第一手掌接触面,2a2-第二手掌接触面,2b-周侧面,2b1-安装面,2b2-滑动孔,2c、2d-定位突起,3a、3b-操作部,31-手指抵接面,31a-防滑部,32-滑动轴部,32a-滑动轴前端部,33-复位弹簧,4-固定带,51-左手,51a-手指,52-右手,6-输入部,61-变位检测部,62-信号转换部,7-控制部,71-多路调制器,72-输出信号生成部,8-发送部,81-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示的实施例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图示的具体的形状。
首先,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的信息发送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信息发送装置1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A)~(E)是图1的信息发送装置1的六面图。
信息发送装置1如图1所示,具备可用使用者的一只手把持的具有立体形状的把持框体2、和安装在其外面上的5个操作部3a、3b。一个操作部3a是拇指用,4个操作部3b分别是食指用、中指用、无名指用、小指用。
把持框体2是可用一只手包入其整体的立体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将大致椭圆形稍微压扁的形状。图1所示的第一手掌抵接面2a1是在用左手把持了本装置1的场合手掌接触的面。虽然在图1中看不见,但是如图2所示,在第一手掌抵接面2a1的里侧具有第二手掌抵接面2a2。第一手掌抵接面2a1和第二手掌抵接面2a2具有大致椭圆形的周边。由这些一对手掌接触面和连接这些周边彼此并围绕的周侧面2b形成把持框体2的外面。而且,把持框体2的外面最好光滑。因此,各手掌接触面2a1、2a2与周侧面2b的边界线上具有圆度,面与面的边界并不明确。
在图示的例子中,5个操作部3a、3b安装在周侧面2b上。如后所述,在各操作部放置一只手的各手指,专门利用其特定的手指进行操作。操作部3a、3b的外形大致成为长方形以与指尖的形状相符。拇指用的操作部3a和除此之外的4根手指用的操作部3b安装方向不同(在后详细叙述)。
在各操作部3a、3b的两侧,从把持框体2的外面突出定位突起2c、2d。操作部3a的一对定位突起2c沿着各手掌接触面2a1、2a2与周侧面2b的边界线延伸,其他操作部3b的定位突起2d以横穿周侧面2b的方式延伸。这些定位突起2c、2d是在各操作部3a、3b上放置特定的手指时的导向壁,而且,在放置后起到用于防止手指的位置动弹的支撑壁的作用。由此,操作性提高。
图2的六面图是(A)主视图、(B)俯视图、(C)仰视图、(D)右视图、(E)左视图(后视图与主视图对称,所以省略)。如(A)主视图所示,第一手掌抵接触面2a1(第二手掌及接触面2a2也相同)具有大致椭圆形的周边,周侧面2b连接这些周边并围绕。如(B)俯视图所示,第一手掌接触面2a1及第二手掌接触面2a2互相分离并反向鼓出,而且分别形成光滑的曲面。
在周侧面2b上安装5个操作部3a、3b。图中,周侧面2b的围绕方向和与此垂直的方向用黑双箭头表示。拇指用的操作部3a以其长度方向沿着围绕方向的方式安装。从食指用到小指用的4个操作部3b以其长度方向沿着与围绕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方式互相平行地安装。
如图2(A)所示,在信息发送装置1中的包括把持框体2和多个操作部3a、3b的外轮廓形状中,包括第一手掌接触面2a1的第一半部与包括第二手掌接触面2a2的第二半部关于中央面面对称。由此,如后述的图3所示,右手和左手都能操作本装置1。
另外,在图2(A)的俯视图中,表示拆卸了无名指用的操作部3b的状态。在周侧面2b,在各操作部的安装位置分别穿设有滑动孔2b2。各滑动孔2b2贯通把持框体2的框体壁。从食指用到小指用的操作部3b的滑动孔2b2向与围绕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拇指用的操作部3a的滑动孔向围绕方向延伸。
各操作部3a、3b的表面形成了用于放置各手指的指尖的手指抵接面31。在手指抵接面31上形成有由微细的凹凸构成的防滑部,使指尖的腹面难以滑动。如图2(A)及(B)中用虚线所示,从各操作部3a、3b的背面,垂直地突出棒状的滑动轴部32。滑动轴部32插入通过滑动孔2b2,并延伸至把持框体2的内部。滑动轴部32与操作部3a、3b一体地运动,而且沿着滑动孔2b2运动。
图3是表示信息发送装置1的操作时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3(A)是用左手51把持本装置1的状态,第一手掌接触面2a1与手掌抵接。图3(B)是用右手52把持本装置1的状态,第二手掌接触面2a2与手掌抵接。
如图3(A)所示,用一只手以包入的方式握住把持框体,将拇指放置在操作部3a的手指抵接面上,将其他4根手指分别放置在4个操作部3b上。操作时,通过使各手指做屈伸运动,使操作部3a、3b往复变位。将操作时的各手指的运动用空白箭头表示。拇指沿着把持框体的周侧面的围绕方向运动,其他手指向与围绕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各手指在操作各操作部的同时,还起到把持装置自身的作用。而且,向任何方向都能操作装置。
图4(A)是信息发送装置1的变形方式的一例。图4(A)是在信息发送装置1的把持框体2上安装了固定带4的方式的外观立体图。带状的固定带4的两端位于把持框体2的周侧面2b上(与图2(A)的中央面的交点线上)。图4(B)是将固定带4绕挂在手背上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固定带4由富有伸缩性的弹性材料形成,在装卸时自由伸长,在安装时与手背贴紧。由此,能更稳定地把持本装置1,操作性提高。另外,在从左手换成右手拿住本装置1的场合,也只是替换固定带4的表面和背面,就能同样绕挂在手掌上。
图1~图4所示的信息发送装置1的外观形状是优选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方式。
在优选例中,虽然做成右手左手兼用的对称的外轮廓形状,但也可以做成与右手或左手的形状特别相符的一只手专用的外轮廓形状。在该场合,手掌接触面只有一个,相反侧的面的形状不那么重要。
另外,在优选例中,为了将5根手指全部用于操作而设置了5个操作部,但也可以根据需要仅设置2个~4个。例如是拇指用和食指用的2个、食指用、中指用和无名指用的3个、或者拇指用、食指用、中指用和无名指用的4个。该场合,不用于操作的手指直接放置在周侧面上,只起到把持装置的作用。
而且,把持框体上的各操作部的安装位置不限于上述例子,在装置的把持和手指的操作的双方,也可以做成基于人类工程学的观点的更好的配置。
图5是模式地表示图1~图4所示的信息发送装置1的框体内部的结构的纵剖视图。信息发送装置1的框体例如可以通过轻量塑料材料等的成型来形成。在框体内部的空腔内可以装入本装置所需的机械部件及电路。
在操作时,在操作部3b的手指抵接面31上抵接手指51a的腹面。将操作部3b的往复变位的方向用空白箭头表示。在操作部3b的背面,垂直地突出滑动轴部32。滑动轴部32插通穿设于框体上的滑动孔2b2并延伸至框体内部。在框体内部,滑动轴部32被螺旋状的一对复位弹簧33夹持。一对复位弹簧33将滑动轴部32(即操作部3b)保持在作为滑动孔的正中间的初始位置上。用手指51a使操作部3b向任何方向变位,也通过复位弹簧33的弹力而自动回到初始位置。
滑动轴部32的前端部32a进行与操作部3b完全相同的运动(参照小的空白箭头)。利用该前端部32a的运动,将操作部3b的往复变位的状态转换为电信号。这由输入部6的变位检测部61进行。作为检测物体的变位并转换为电信号的方法,有电阻式、磁力式、光式等公知的各种方法,也可以使用任何方法。例如,也可以使用变位转换器、光位置传感器(PSD:Position SensitiveDetector)、磁位置传感器等传感器。但是,采用可内装于可用一只手把持的框体内的方法。
图示的变位检测部61是一例,通过使前端部32a与可动电阻VR的可动端子连通,将操作部3b的变位转换为电信号。在可变电阻VR的两端的固定端子之间,施加有规定的直流电压。若可动端子与前端部32a连动而运动,则从可动端子输出的电位发生变动。
图示的开关SW是转换右手操作和左手操作的手动开关。虽然未图示,但开关SW的手动操作部设在框体外部。首先,在左手操作本装置1的场合,开关SW处于图示的状态。该场合,在可变电阻VR的左端施加正电位+V,在右端施加负电位-V。提供这些正负电位,并驱动电路的电源例如是内装在框体内的电池等。在操作部3b位于初始位置时,可动端子与接地电位(0V)是相同的电位。若使操作部3b向左侧变位(弯曲手指),则从可动端子输出正电位,若使操作部3b向右侧变位(伸开手指),则从可动端子输出负电位。
然后,假设换成右手拿住本装置1进行操作。若图示的开关SW保持照旧的状态,则手指的屈伸和从可动电阻得到的电位的正负的关系与左手操作时相反(在弯曲了手指时成为负电位,在伸开了手指时成为正电位)。然而,在左手操作和右手操作中,将手指的屈伸相反过来进行操作是非常烦杂的。从而,在替换操作的手的场合,转换开关SW。于是,在可变电阻VR的左端施加负电位-V,在右端施加正电位+V。其结果,无论用左右的哪个手操作,都能得到同样的变位检测信号。
用输入部6的变位检测部61得到的电信号利用放大器及/或波形转换器62等施加适当的信息处理,作为变位检测信号输送到控制部7。控制部7基于变位检测信号生成发送信号,并输送到发送部8。发送部8将发送信号向外部发送。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电路部分的更详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输入部6实际上相对于图1所示的5个操作部3a、3b的各个分别设置。从分别设置的第一~第五输入部6a~6e的各个对控制部7分别输送各操作部的变位检测信号。控制部7具备例如PIC等单片微处理器(未图示),构成以适当的工作频率工作的数字电路。作为控制部7的输入段的第一~第五信号处理部7a~7e的各个分别接受从各输入部6a~6e输送来的变位检测信号,并适当转换(模拟、数字转换等)为适于后段处理的信号形式。所转换的五个信号输送到多路调制器71。多路调制器71将五个信号汇总为一系列的数字信号,并输送到发送信号生成部72。发送信号生成部72基于从多路调制器71输送来的数字信号,生成向发送部8输送的发送信号。发送部8包括天线81,基于发送信号驱动天线,从而进行无线发送。
图7是用图6的发送信号生成部72生成的发送信号的一例。一个周期例如包括分别由8比特构成的信号s1、s2、s3、s4、s5。各8比特信号分别表示放置了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各操作部的往复变位的状态。控制部7的微处理器的工作频率通常是MHz~GHz的等级,一个周期的长度是μS~nS的等级。在发送信号生成部72中,通过反复生成这种周期性的发送信号,能够继续发送各操作部的往复变位的状态。
另外,作为各操作部3a、3b的往复变位的状态,可以检测“变位的有无”、“变位的方向(是正方形还是负方向)”、“变位的量”或者“变位的速度(或加速度)”。根据检测对象,选择公知的适当的检测方法及信号处理方法即可。例如,在检测“变位的有无”的场合,可以得到“初始位置”和“向任意方向的变位”这两个值信息。在检测“变位的方向”的场合,可以得到“初始位置”、“向正方向的变位”和“向负方向的变位”这三个值信息。而且,例如通过检测“变位的量”,可以得到从固定的正值到负值的连续范围内的任意的值。
而且,通过2个~5个的多个操作部的变位状态的组合,能传递更丰富的信息。例如,在由一个操作部生成三个值信息的场合,利用5个操作部整体,能够生成3的5次方的信息。
图1~图7所示的信息发送装置的实施例是由发送部8进行无线发送的方式,但本发明还能应用于进行有线发送的方式。该场合,在对于把持框体的把持无障碍的位置上连接外部配线。

Claims (5)

1.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可用使用者的一只手把持的立体形状的把持框体(2);
具有用于放置上述一只手中的特定的手指(51a)的手指抵接面(31)而且以利用该手指的操作可以向沿着上述把持框体的外面的方向往复变位的方式分别安装在该把持框体的外面上的多个操作部(3a、3b);以及,
检测上述多个操作部的各个往复变位的状态并转换为对应于该往复变位的状态的电信号且将该电信号向外部发送的单元(6、7、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操作部(3a、3b)的各个具有初始位置并且具备弹性加力单元(33),该弹性加力单元(33)在通过上述手指的操作从该初始位置变位的场合,使该操作部自动恢复到该初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操作部(3a、3b)为分别放置包括拇指的多个手指而设置,而且放置拇指以外的手指的操作部(3b)的往复变位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放置拇指的操作部(3a)的往复变位的方向为与该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持框体(2)的外面包括互相分离并向相反方向鼓出且分别具有大致椭圆形的周边的第一手掌接触面(2a1)及第二手掌接触面(2a2)、和连接这些手掌接触面的周边彼此的周侧面(2b),
上述多个操作部(3a、3b)安装在上述周侧面上,
在包括上述把持框体(2)和上述多个操作部(3a、3b)的外轮廓形状中,包括上述第一手掌接触面的第一半部和包括上述第二手掌接触面的第二半部关于中央面面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把持框体上设有用于绕挂在手背上的固定带(4)。
CN2009101283026A 2008-05-14 2009-03-30 信息发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19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26792A JP4355017B1 (ja) 2008-05-14 2008-05-14 情報送信装置及び情報送受信装置
JP2008126792 2008-05-14
JP2008-126792 2008-05-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1965A true CN101581965A (zh) 2009-11-18
CN101581965B CN101581965B (zh) 2011-02-16

Family

ID=41314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830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1965B (zh) 2008-05-14 2009-03-30 信息发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55017B1 (zh)
CN (1) CN1015819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8478B (zh) * 2010-06-09 2015-08-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按压输入装置
JP2012063976A (ja) * 2010-09-16 2012-03-29 Sharp Corp 電子機器
JP6151482B2 (ja) * 2012-05-24 2017-06-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JP6192899B2 (ja) * 2012-05-24 2017-09-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US20150205352A1 (en) * 2013-12-29 2015-07-23 Immersion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control architecture for haptic devices
JP6092157B2 (ja) * 2014-06-09 2017-03-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電子機器の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379075B2 (ja) * 2015-08-03 2018-08-2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牽引力発生装置
WO2017057656A1 (ja) * 2015-10-02 2017-04-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振動装置および触覚提示装置
WO2018042716A1 (ja) * 2016-08-31 2018-03-0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4302A (en) * 1995-08-28 1999-04-13 Contour Design, Inc. Ergonomic housing for a computer mouse
CN1260534A (zh) * 1998-12-22 2000-07-19 将盟股份有限公司 3d电脑输入系统及其指标输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76961A (ja) 2009-11-26
CN101581965B (zh) 2011-02-16
JP4355017B1 (ja) 2009-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1965B (zh) 信息发送装置
US9295572B2 (en) Shared haptic device with sensors for in-situ gesture controls
US8466811B2 (en) Thimble-type intermedi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ognizing finger gesture using the same
CN101706268A (zh) 用于坐标测量机的操纵盒
US20160136037A1 (en) Pressing contact module and massag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033632B (zh) 具充电座的手写笔装置
US20160136036A1 (en) Massage device
CN107515685B (zh) 具有触摸功能的触控笔及电子设备套件
KR20110138743A (ko) 측면 및 후면 터치센서가 구비된 모바일 장치
CN102096470A (zh) 基于加速度感应的虚拟空气键盘
CN207780727U (zh) 红外触控笔
KR200425641Y1 (ko) 핑거마우스
KR20170091959A (ko) 블루투스 무선 통신을 기반으로 스마트 기기와 연동되는 스마트 글러브
TW201224867A (en) Wearable mouse
US20210402289A1 (en) Controller capable of changing volume based on linear motor
EP1203290A1 (en) Input device for a computer and a grip arrangement for such a device
CN100399250C (zh) 可移动触控板及具有可移动触控板的便携式电脑
CN103376886A (zh) 光标控制装置
CN101201706A (zh) 鼠标装置
CN107092368A (zh) 触控笔
CN210466329U (zh) 输入系统
KR101798825B1 (ko) 배터리 분리형 마킹장치
US20230376127A1 (en) Computer mouse module
CN202815740U (zh) 操控装置
CN212846735U (zh) 电容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