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3863A - 发送装置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3863A
CN101573863A CNA2007800484154A CN200780048415A CN101573863A CN 101573863 A CN101573863 A CN 101573863A CN A2007800484154 A CNA2007800484154 A CN A2007800484154A CN 200780048415 A CN200780048415 A CN 200780048415A CN 101573863 A CN101573863 A CN 101573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ignal
power amplifier
input
dispen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84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野俊介
宫崎崇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73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38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即使在适用于W-CDMA方式的无线设备时,也能够降低泄漏到接收装置的发送输出噪声的发送装置。发送装置(100)具有旁路电路(101)和旁路控制电路(103),所述旁路控制电路(103)在功率放大器(14)以非饱和模式进行动作时,通过振幅调整电路(16)向功率放大器(14)输入RF相位信号,而在功率放大器(14)以饱和模式进行动作时,通过旁路电路(101)向功率放大器(14)输入RF相位信号。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可对动作模式(operation mode)在饱和模式(saturatedmode)和非饱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的发送装置以及通信装置,适合于例如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方式的无线通信方式中使用的发送装置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通过利用饱和模式使发送系统的最后级上设置的功率放大器动作,能够降低电流消耗的发送装置。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装置,提出有极性调制(polar modulation)发送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极性调制发送装置。
图1表示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极性调制发送装置的概略结构。在此,极性调制技术是已广为周知的技术,因此以下利用图1简单地进行说明。在图1的发送装置中,发送数据输入到振幅信号(amplitude signal)和相位信号形成单元11,通过振幅信号和相位信号形成单元11,形成与发送数据相应的振幅信号和相位信号。
根据来自功率控制单元13的比例(scaling)系数,通过混频器12放大振幅信号。该放大后的振幅信号提供给功率放大器14的电源端子作为功率放大器14的电源电压Vam。另一方面,通过相位调制单元15进行上变频,从而使相位信号作为RF相位信号。另外,相位调制单元15所采用的结构包括: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压控振荡器)和PLL(Phase Locked Loop;锁相环)电路。
作为RF相位信号,根据来自功率控制单元13的比例系数,通过振幅调整电路16调整其振幅之后,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的信号输入端。另外,振幅调整电路16由衰减器(attenuator)和VGA(Variable Gain Amplifier;可变增益放大器)构成。
由此,图1的发送装置在功率放大器14中合成振幅信号和RF相位信号,从天线(未图示)发送合成后的信号。
另外,在W-CDMA方式的移动电话中,根据发送功率控制的标准,需要对从功率放大器14输出的输出信号的发送功率,确保74dB的动态范围(dynamicrange)。为了确保这样宽的动态范围,已知如图1所示的发送装置中,能够对功率放大器14的动作模式在饱和模式与非饱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结构。
利用图2说明各个模式时的动作。该图中的点划线表示动作模式的切换点。在发送功率Pout大时,通过饱和模式进行动作。在饱和模式时,发送装置通过改变电源电压Vam的电平来改变发送功率Pout。仅控制功率放大器14的电源电压Vam,则不可能在达到74dB的宽动态范围内进行功率控制,所以发送功率Pout减小时,通过非饱和模式进行动作。在非饱和模式时,发送装置通过固定电源电压Vam的电平并改变RF相位调制信号的功率Ppm的电平,改变发送功率Pout的电平。这样,将通过改变功率放大器14的电源电压Vam来改变发送功率Pout的模式称为饱和模式,将通过改变功率放大器14的输入信号功率Ppm来改变发送功率Pout的模式称为非饱和模式,发送装置通过并用该两种模式来确保74dB的动态范围。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2/0177420号公开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W-CDMA方式是进行同时收发的方式,所以在W-CDMA方式的移动电话终端等中,存在接收频带的发送输出噪声泄漏到接收输入端的问题。实际上,在图1的发送装置装载于移动电话终端时,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天线双工器与天线连接。另外,该天线双工器与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并且也与接收装置的接收输入端连接。在采用这样的结构时,存在了如下课题,即由发送装置产生的发送输出噪声通过天线双工器泄漏到接收装置。
因此,需要将接收频带的发送输出噪声抑制到不使接收灵敏度恶化的程度。为了抑制图1的输出信号的噪声,需要对振幅调整单元16采用噪声特性良好的结构。
例如,可考虑由可变衰减器构成振幅调整单元16,但在由差动增益控制放大器等的有效电路构成可变衰减器时,存在如下问题,即为了获得良好的噪声特性会增加功耗。另外,作为另一个方法,也有由π型电阻衰减器等的无源(passive)电路构成可变衰减器的方法,但此时存在可变衰减器中的功率损失增大的缺点。再加上,在这些情况下存在如下缺点,即由于可变衰减器,造成C/N比(Carrier to Noise Ratio,载波噪声比)非常良好的RF相位信号的C/N比发生恶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适用于W-CDMA方式的无线设备时,也能够降低泄漏到接收装置的发送输出噪声的发送装置和通信装置。
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具有用于放大发送信号的功率的功率放大器,能够对该功率放大器的动作模式在饱和模式与非饱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该发送装置包括:电源电压调整电路,控制提供给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电源电压;输入信号振幅调整电路,使作为调整振幅后的输入信号的第一输入信号输入到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旁路电路,使将所述输入信号振幅调整电路旁路的第二输入信号输入到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以及旁路控制电路,在使所述功率放大器以非饱和模式进行动作时,所述旁路控制电路使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入到所述功率放大器,而在使所述功率放大器以饱和模式进行动作时,所述旁路控制电路使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输入到所述功率放大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功率放大器以非饱和模式进行动作时,通过输入信号振幅调整电路,将信号输入到功率放大器,而在功率放大器以饱和模式进行动作时,通过旁路(bypass)电路,即不通过输入信号振幅调整电路地将信号输入到功率放大器,因此能够降低泄漏到接收装置的发送输出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饱和模式和非饱和模式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另外,在图3中,对与图1对应的部分附加了与图1相同的标号。图3的发送装置100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新的旁路电路101和旁路控制电路103,振幅信号还输入到功率控制单元13。另外,发送装置100是所谓的极性调制发送装置。
在发送装置100中,发送数据输入到振幅信号和相位信号形成单元11,通过振幅信号和相位信号形成单元11,形成与发送数据相应的振幅信号和相位信号。
根据来自功率控制单元13的比例系数,通过混频器12放大该振幅信号。该放大后的振幅信号提供给功率放大器14的电源端子作为功率放大器14的电源电压。另一方面,通过相位调制单元15进行上变频,从而使相位信号作为RF相位信号。另外,相位调制单元15所采用的结构包括VCO和PLL电路。
作为RF相位信号,根据来自功率控制单元13的比例系数,通过振幅调整电路16调整其振幅之后,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的信号输入端。另外,振幅调整电路16由衰减器和VGA构成。
由此,发送装置100在功率放大器14中合成振幅信号和RF相位信号,从天线(未图示)发送合成后的信号。
另外,基于从发送对方(如基站)发送来的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传输功率控制)比特,功率控制单元13决定发送到混频器12的比例系数以及发送到振幅调整电路16的比例系数。另外,TPC比特通过装载有发送装置的通信装置的接收装置来获得。利用图4在后面论述该通信装置的概略结构。
除了上述结构之外,发送装置100具有旁路电路101。旁路电路101是用于将振幅调整电路16旁路(不通过振幅调整电路16),将RF相位信号提供给功率放大器14的信号输入端的电路。该旁路电路101将连接点P1与连接点P2之间电连接,所述连接点P1设置在连接相位调制单元15与振幅调整电路16的信号线(signal line)上,所述连接点P2设置在连接振幅调整电路16与功率放大器14的信号线上。另外,旁路电路101具有开关102。
另外,发送装置100在连接振幅调整电路16与功率放大器14的信号线上的、比旁路电路101的连接点P2靠近振幅调整电路16的位置,设置有开关104。
另外,发送装置100还具有旁路控制电路103。旁路控制电路103基于从功率控制单元13输入的发送功率值,对开关102和104的接通/断开(on/off)进行控制。
实际上,旁路控制电路103在从功率控制单元13输入的发送功率值小于阈值,并判断为应该使功率放大器14以非饱和模式进行动作时,将开关104控制为接通(on),同时将开关102控制为断开(off)。由此,RF相位信号输入到振幅调整电路16,由振幅调整电路16进行振幅调整后的RF相位信号,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的信号输入端。另外,此时,通过功率控制单元13,将功率放大器14的电源电压设定为固定电压。
相对于此,在从功率控制单元13输入的发送功率值为某个阈值以上,旁路控制电路103判断为应该使功率放大器14以饱和模式进行动作时,将开关104控制为断开(off),同时将开关102控制为接通(on)。由此,RF相位信号不输入到振幅调整电路16而经过旁路电路101,固定电平的RF相位信号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的信号输入端。另外,此时,通过功率控制单元13,使功率放大器14的电源电压为可变。
图4表示装载有发送装置100的、通信装置200的结构。通信装置200例如是移动电话机,具有进行W-CDMA方式的通信的结构。通信装置200具有图3的发送装置100、接收装置200、双工器120以及天线130。来自发送装置100的功率放大器14的输出信号,通过双工器120从天线130发送。另外,由天线130接收到的接收信号通过双工器120输入到接收装置110,并通过接收装置110进行解调处理等规定的接收处理。另外,从发送对方(例如,基站)发送来的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传输功率控制)比特,通过接收装置110进行了解调,并发送到发送装置100的功率控制单元13。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100和通信装置200的动作。
为了确保W-CDMA方式所要求的宽动态范围,发送装置100根据发送功率,在饱和模式与非饱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实际上,发送装置100根据从功率控制单元13发送到混频器12和振幅调整电路16的比例系数、以及通过旁路控制电路103进行的开关控制,进行饱和模式与非饱和模式的切换。
具体而言,在发送功率值为某个阈值以上时,使功率放大器14以饱和模式进行动作。此时,通过功率控制单元13将与发送功率对应的比例系数发送给混频器12,根据发送功率改变功率放大器14的电源电压,并且通过旁路控制电路103将开关102控制为接通(on)以及将开关104控制为接通(on),将振幅调整电路16旁路的RF相位信号(经过了旁路电路101的RF相位信号)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由此,RF相位信号不经过由可变衰减器等构成的振幅调整电路16而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从而对功率放大器14输入维持着良好的C/N比的RF相位信号。
另一方面,在发送功率值小于某个阈值时,使功率放大器14以非饱和模式进行动作。此时,功率控制单元13控制混频器12,以使混频器12向功率放大器14提供固定电压。另外,从振幅信号和相位信号形成单元11向功率控制单元13输入振幅信号,功率控制单元13将与振幅信号和与发送功率相应的控制信号发送到振幅调整电路16。通过该振幅调整电路16,向RF相位信号提供与振幅信号相应的瞬时振幅变动以及与发送功率相应的平均功率变动。除此之外,旁路控制电路103将开关104控制为接通(on),并且将开关102控制为断开(off),由振幅调整电路16进行振幅调整后的RF相位信号,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
若进行了这样的动作,则在非饱和模式时,RF相位信号经过了振幅调整电路16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因此C/N比劣化的RF相位信号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但是,非饱和模式时的发送功率小,所以泄漏到接收装置110的接收端的噪声电平也变低,因此不会造成问题。
另一方面,饱和模式时的发送功率大,所以若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的RF相位信号的C/N比恶化,则泄漏到接收装置110的接收端的噪声电平也变高,因此接收频带噪声也变大。但是,在饱和模式时,RF相位信号经过旁路电路101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所以RF相位信号良好地维持着其C/N比而直接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100能够将接收频带噪声抑制到期望的电平以下。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采用如下结构,即具有旁路电路101和旁路控制电路103并进行控制,使得在功率放大器14以非饱和模式进行动作时,使RF相位信号经过振幅调整电路16后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而在功率放大器14以饱和模式进行动作时,使RF相位信号经过旁路电路101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从而能够实现可将接收装置110中的接收频带噪声特性良好地维持,同时可满足W-CDMA方式等要求的宽发送功率控制动态范围的发送装置100和通信装置200。
另外,作为不设置本实施方式的旁路电路101而改善从振幅调整电路16输出的RF相位信号的C/N比本身的方法,也可在振幅调整电路16的后级设置滤波器。然而,若在多频带(multiband)对应的发送装置中采用这样的结构,则需要设置多个滤波器,从而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结构复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将本发明适用于极性调制发送装置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极性调制发送装置,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具有用于放大发送信号的功率的功率放大器,并可对该功率放大器的动作模式在饱和模式与非饱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发送装置。
(实施方式2)
在图3的结构中,在对开关102进行了断开(off)控制时的隔离(isolation),需要采用比振幅调整电路16的可变范围充分宽的范围。作为模拟电路的开关的、众所皆知的由传输门(transfer gate)构成的模拟开关,断开(off)控制时的隔离特性不佳。若隔离特性不好,则认为在对旁路电路101进行了断开(off)控制时,由于从连接点P1至P2的信号泄漏(leak),造成发送信号的质量的恶化。本实施方式着眼于解决该问题。
对与图3对应的部分附加了相同标号来表示的图5,表示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对于发送装置300而言,主要是旁路电路301的结构与图3的旁路电路101不同。本实施方式的旁路电路301具有逻辑电路。由此,与由传输门等开关构成的情况相比,旁路电路301能够获得非常良好的隔离特性。
实际上,旁路电路301具有电容器304、晶体管(transistor)305、以及偏置电路(bias circuit)306,利用这些电路实现图3的开关102的功能。另外,在振幅调整电路16的后级,连接有电容器321、晶体管322和偏置电路323,利用这些电路实现图3的开关104的功能。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旁路控制电路310对晶体管305、322的偏置电路306、以及323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从而具有与图3中的开关102和104的接通/断开同等的功能。具体而言,在对旁路电路301进行导通(on)控制时,旁路控制电路310控制偏置电路306,以使对晶体管305进行导通(on)动作的偏置电压(bias voltage)从偏置电路306提供给晶体管305。此时,旁路控制电路310控制偏置电路323,以使对晶体管322进行截止(off)动作的偏置电压(例如,0[V])从偏置电路323提供给晶体管322。相对于此,在对旁路电路301进行截止(off)控制时,旁路控制电路310控制偏置电路306,以使对晶体管305进行截止(off)动作的偏置电压(例如,0[V])从偏置电路306提供给晶体管305。此时,旁路控制电路310控制偏置电路323,以使对晶体管322进行导通(on)动作的偏置电压从偏置电路323提供给晶体管322。另外,晶体管305和322利用与电感(inductor)324的组合构成源接地放大器。
除了上述结构之外,旁路电路301还具有NAND电路302和反相器电路303,利用这些电路确保对旁路电路301进行了截止(off)控制时的隔离。也就是说,阻止对旁路电路301进行了截止(off)控制时的、从连接点P1至P2的信号泄漏。
具体地进行说明。晶体管305的截止(off)时的隔离通过NAND电路302和反相器电路303来确保。在NAND电路302中,输入有RF相位信号和来自旁路控制电路310的模式控制信号。在饱和模式的情况下,RF相位信号经过NAND电路302传输到反相器电路303。另一方面,在非饱和模式的情况下,利用NAND电路302对RF相位信号进行门控(gating),从而NAND电路302的输出固定为H(High)电平。另外,该输出输入到反相器电路303,反相器电路303的输出固定为L(Low)电平。这样,在非饱和模式的情况下,NAND电路302和反相器电路303的输出的阻抗非常低,所以与传输门等的开关相比,能够获得非常良好的隔离特性。另外,若本实施方式中的旁路电路的结构是能够获得上述效果的逻辑电路,则不限于上述结构。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使旁路电路301采用具有逻辑电路的结构,从而在对旁路电路301进行截止(off)控制时,能够确实地阻止旁路电路301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信号泄漏,所以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抑制非饱和模式时的发送信号质量的恶化。
然而,RF相位信号在其相位分量上载有信息,所以能够采用矩形波(rectangular wave)。因此,能够使用NAND电路或反相器电路等的逻辑电路。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为正是因为是极性调制才能够实现的结构。
另外,也可设置多级的反相器电路303。这样,进一步地能够使隔离特性良好。
另外,在图5的结构中,说明了由NAND电路302和反相器电路303构成设置于旁路电路的逻辑电路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利用0R电路402,以取代NAND电路302。此时,也能够获得与图5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对与图5对应的部分附加了相同标号来表示的图7,示出实施方式3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发送装置500的旁路电路501具有多级的三态(tristate)反相器电路503和开关502。另外,发送装置500在旁路电路501的连接点P1与振幅调整电路16之间设置有多级的三态反相器电路504和开关505。开关502和505通过延迟调整电路506来进行控制,由此输入到三态反相器电路503和504的RF相位信号通过三态反相器电路503和504来进行延迟调整后输出。
这里,在发送装置500中,在饱和模式时,经过了三态反相器电路503的RF相位信号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在非饱和模式时,经过了三态反相器电路504的RF相位信号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4。
另外,在旁路电路501的信号线与经过振幅调整电路16的从连接点P1至P2为止的信号线之间线长度不同,所以认为在饱和模式与非饱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时,在信号的相位上产生不连续点。
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500根据饱和模式与非饱和模式之间的相位不连续性,通过延迟调整电路506改变三态反相器电路503和504的级数,从而能够抑制饱和模式与非饱和模式的切换时相位的不连续。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500,通过设置三态反相器电路503和504以及延迟调整电路506,能够抑制饱和模式与非饱和模式的切换时的相位的不连续,所述延迟调整电路506通过改变使RF相位信号经过的三态反相器电路503和504的级数,调整旁路电路501上的信号延迟量以及经过振幅调整电路16的信号线上的信号延迟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置三态反相器电路503和504的结构,但也可省略三态反相器电路504和开关505,仅通过旁路电路501的三态反相器电路503和开关502进行延迟调整,解除饱和模式与非饱和模式的切换时的相位的不连续。
(实施方式4)
对与图3和图5对应的部分附加了相同标号来表示的图8,示出实施方式4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8的发送装置600将发送数据输入到振幅信号和相位信号形成单元11。
振幅信号和相位信号形成单元11形成与发送数据相应的振幅信号和相位信号。相位信号通过加法器601与相位偏移相加后,通过相位调制单元15进行上变频,从而使其成为RF相位信号。
根据饱和模式与非饱和模式的相位连续性,改变相位偏移量,从而能够抑制饱和模式与非饱和模式的切换时相位的不连续。
在相位调制单元15对频率进行上变频之前的基带频域改变相位,所以与图1的结构相比,具有能够以低功耗来实现的好处。
在2006年12月26日提交的特愿第2006-349807号的日本专利申请中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发明。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具有用于放大发送信号的功率的功率放大器,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可对该功率放大器的动作模式在饱和模式与非饱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无线通信设备。

Claims (9)

1.发送装置,具有用于放大发送信号的功率的功率放大器,能够对该功率放大器的动作模式在饱和模式与非饱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该发送装置包括:
电源电压调整电路,控制提供给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电源电压;
输入信号振幅调整电路,使作为调整振幅后的输入信号的第一输入信号输入到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
旁路电路,使将所述输入信号振幅调整电路旁路的第二输入信号输入到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以及
旁路控制电路,用于切换对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
在使所述功率放大器以非饱和模式进行动作时,所述旁路控制电路使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入到所述功率放大器,而在使所述功率放大器以饱和模式进行动作时,所述旁路控制电路使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输入到所述功率放大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第一输入信号是对相位调制后的相位信号的振幅进行了调整的信号,
所述第二输入信号是相位调制后的相位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还包括:
振幅信号和相位信号形成单元,根据发送数据形成振幅信号和相位信号;以及
相位调制单元,对所述相位信号进行相位调制,
所述振幅信号输入到所述电源电压调整电路,所述振幅信号被放大后输入到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电源端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旁路电路具有逻辑电路和开关电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逻辑电路具有NAND电路或OR电路,以及反相器电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逻辑电路具有NAND电路或OR电路,以及多个反相器电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旁路电路包括:
逻辑电路;
串联连接的多个反相器电路;以及
延迟调整控制电路,改变使所述输入信号通过的所述反相器电路的级数,以调整对所述功率放大器的所述输入信号的延迟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还包括加法器,根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的相位不连续性,将相位偏移与相位信号相加。
9.通信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天线;
接收装置;以及
天线双工器,设置在所述天线与所述发送装置和所述接收装置之间。
CNA2007800484154A 2006-12-26 2007-11-14 发送装置和通信装置 Pending CN1015738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49807 2006-12-26
JP349807/2006 2006-1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3863A true CN101573863A (zh) 2009-11-04

Family

ID=39543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484154A Pending CN101573863A (zh) 2006-12-26 2007-11-14 发送装置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22393B2 (zh)
EP (1) EP2101410B1 (zh)
JP (1) JP4931936B2 (zh)
CN (1) CN101573863A (zh)
WO (1) WO20080784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06755B2 (en) * 2005-11-09 2010-04-2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igital, down-converted RF residual leakage signal mitigating RF residual leakage
US9485129B1 (en) * 2014-07-07 2016-11-01 Altera Corporation Multi-standard peak canceling circuitry
US11211703B2 (en) 2019-03-12 2021-12-28 Epiru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biasing of microwave amplifier
US11616295B2 (en) 2019-03-12 2023-03-28 Epiru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generation of high powe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US11658410B2 (en) 2019-03-12 2023-05-23 Epiru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power circuits with coherent RF signals to form a steered composite RF signal
US11177837B1 (en) * 2020-06-12 2021-11-16 Apple Inc. Duplexer with impedance inverters
US11469722B2 (en) 2020-06-22 2022-10-11 Epiru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r power amplifiers
US11616481B2 (en) 2020-06-22 2023-03-28 Epiru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r power amplifi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18343A (en) * 1999-05-10 2000-09-12 Tyco Electronics Logistics Ag Power Amplifier incorporating single drain switch and single negative voltage generator
US6313698B1 (en) * 1999-09-24 2001-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phone transmit power amplification with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JP3895532B2 (ja) * 2000-09-11 2007-03-22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高周波電力増幅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機
US7010276B2 (en) * 2001-04-11 2006-03-07 Tropian, Inc. Communications signal amplifiers having independent power control and amplitude modulation
JP3894478B2 (ja) * 2002-04-08 2007-03-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機用増幅装置
GB2412512B (en) * 2002-05-31 2005-11-16 Renesas Tech Corp A communicatio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a loop gain calibration method
US6853244B2 (en) * 2003-06-24 2005-02-08 Northrop Grumman Corproation Multi-mode multi-amplifier architecture
US7664202B2 (en) * 2005-02-03 2010-02-16 Panasonic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4628142B2 (ja) * 2005-03-03 2011-02-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ポーラ変調送信装置、無線通信機及び電源電圧制御方法
JP4832809B2 (ja) 2005-06-14 2011-1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照射装置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78468A1 (ja) 2008-07-03
JP4931936B2 (ja) 2012-05-16
EP2101410A4 (en) 2015-03-11
US7822393B2 (en) 2010-10-26
JPWO2008078468A1 (ja) 2010-04-15
EP2101410B1 (en) 2016-08-24
US20080153435A1 (en) 2008-06-26
EP2101410A1 (en) 200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6875B1 (en)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transmit and receive path switch gain
CN101573863A (zh) 发送装置和通信装置
US10187137B2 (en) High power user equipment (HPUE) using coherently combined power amplifiers
US7817966B2 (en) Switching device with reduced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US20140327483A1 (en)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power amplifier
CN102237853B (zh) 可重新配置希莱克斯放大器的电源控制及方法
US7706835B2 (en) High-frequency circuit device
US20100277252A1 (en) Multi-mode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module
CN108400774A (zh) 一种平衡式射频功率放大器、芯片及通信终端
US10381986B2 (en) Ultra compact multi-band transmitted with robust AM-PM distortion self-suppression techniques
CN105981295A (zh) 具有可调输出功率回退的序贯宽带多尔蒂(Doherty)功率放大器
KR101481852B1 (ko) 상호변조 왜곡을 감소시키기 위해 선택가능한 위상 시프팅 모드를 갖는 스위칭 디바이스
KR20060042057A (ko) 고주파 회로 장치
US7395036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for high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and electric components with th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CN115632645A (zh) 射频开关组件、运算放大模组及射频通信设备
US11949546B2 (en) Harmonic filters for polar modulators
JP2770905B2 (ja) アナログおよびディジタル携帯用の電話機兼用の電力増幅器
WO2023216785A1 (zh) 射频前端模组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电路、通信设备
CN201118633Y (zh) 中频削峰系统装置
JP2014204372A (ja) 通信装置、通信基地局、及び制御方法
CN118041252A (zh) 毫米波功率放大器、芯片及设备
Ewe xmOEmz mzOInE?
JP2003298457A (ja) 無線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