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3860B - 基于信道质量反馈的波束空时编码 - Google Patents

基于信道质量反馈的波束空时编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3860B
CN101563860B CN2007800472941A CN200780047294A CN101563860B CN 101563860 B CN101563860 B CN 101563860B CN 2007800472941 A CN2007800472941 A CN 2007800472941A CN 200780047294 A CN200780047294 A CN 200780047294A CN 101563860 B CN101563860 B CN 1015638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weight
channel quality
time coding
spac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72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3860A (zh
Inventor
A·F·纳吉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63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3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3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38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6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different channel coding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25Transmitte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通过将波束成形应用于发送分集/空时编码信号来提高接收机处的分集增益的方法和装置。在多个空时天线组上对发送信号进行空时编码,其中,每个空时天线组与特定的空时码相关联。在每个空时天线组中的多个天线上对该空时天线组上的信号进行波束成形。对空时天线组中的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用与该空时天线组中的其它天线不同的权重进行加权。波束成形权重可以根据来自接收机的信道质量反馈指示而改变。每个权重或者由多个权重组成的向量的幅值、相位或者幅值和相位的组合可以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而改变,以便改善所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

Description

基于信道质量反馈的波束空时编码
根据35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要求2006年12月19日提交的,标题为“BEAMSPACE-TIMECODING BASED ON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编号为60/870,654的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前述申请已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并且以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将其并入本申请。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工作在各种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中。根据移动无线设备相对于信号发送源的位置,移动无线设备可以经历信号质量的急剧改变。可以通过将发射机和无线接收机连接起来的无线信道的改变来表征信号质量的变化。
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无线信道。举例而言,接收信号强度随着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另外,地形的变化以及障碍物和反射面的出现都会导致多径的形成。从发射机经过多个信号路径到达接收机的信号可以相加性地或相消性地组合。举例而言,多径信号分量中的相位旋转所引起的相消性信号组合可以导致在接收机处信号质量的显著降低。信号质量的降低通常被称为信号衰落或简称为衰落。
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多种技术以降低在深度衰落中运行的概率。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实现信号分集来补偿衰落。分集通常是指实现某类冗余以提供或者消除独立的信号路径。
发射机可以通过引入不同的可分辨的信号来提供分集,以增加接收机接收到和分辨出所发送的信号的概率。发射机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发送天线、多个发送频率、多个发送时间或者它们的一些组合,来引入分集。
举例而言,可以通过从一个天线发送原始信息符号并且从第二个天线发送该符号的修改版本来实现分集。原始信号的修改版本可以是指原始信号的延迟、共轭、取反、旋转版本等等或者以上部分或全部的组合。旋转的信号是指相对于参考信号对信号相位的复数旋转。接收机在一个或多个符号周期上对全部的接收信号进行处理以恢复所发送的符号。
类似地,接收机可以通过使用空间分集的多个接收天线,来提供一定量的分集。优选地,通过将多个接收天线以一定的距离分隔开,可以使每个天线能够经历独立于其它接收天线所经历的信道的信道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通过将波束成形应用于发送分集的空时编码信号来提高接收机处的分集增益的方法和装置。在多个空时天线组上对发送信号进行空时编码,其中,每个空时天线组与特定的空时码相关联。在每个空时天线组中的多个天线上对该空时天线组上的信号进行波束成形。对空时天线组中的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用与该空时天线组中的其它天线不同的权重进行加权。波束成形权重可以根据来自接收机的信道质量反馈指示而改变。每个权重或者由多个权重组成的向量的幅值、相位或者幅值和相位的组合可以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而改变,以便改善所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
本发明公开内容的一些方面包括一种用于提供发送分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发送信号生成多个空时编码信号;接收信道质量指示;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生成至少一个权重向量;使用所述至少一个权重向量中的对应权重向量对所述多个空时编码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进行波束成形。
本发明公开内容的一些方面包括一种用于提供发送分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发送信号生成多个空时编码信号;接收信道质量指示;使用对应权重向量对每个所述空时编码信号进行波束成形,其中,至少一个权重向量是部分地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确定的。
本发明公开内容的一些方面包括一种用于优化发送分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多个信号,所述多个信号中的每个信号是在对应的信号波束中接收到的;确定针对每个信号波束的信道估计;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确定信道质量指示;将所述信道质量指示作为反馈信息发送到所述信号波束的发送源。
本发明公开内容的一些方面包括一种用于提供发送分集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发射机,用于生成发送信号流;发送分集编码器,用于接收所述发送信号流,并且根据所述发送信号流生成多个(G个)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发送流;权重矩阵生成器,用于接收信道质量指示,并且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生成一组权重向量中的至少一个权重向量;多个波束成形编码器,所述多个波束成形编码器中的每个编码器用于接收所述多个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发送流中的一个发送流,并且根据所述一组权重向量中的权重向量,生成多个(K个)加权后的子流,以对所述多个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发送流中的一个发送流进行波束成形。
本发明公开内容的一些方面包括一种用于提供发送分集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机,用于接收多个波束中的多个空时编码发送信号,其中,每个空时编码发送信号是在不同的波束中传送的;导频提取模块,其耦合到所述接收机,用于从每个波束中提取至少一个导频信号;信道估计模块,其耦合到所述导频提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导频信号确定针对所述多个波束中的每个波束的信道估计;信道质量指示生成器,用于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确定信道质量指示;发射机,用于生成包括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消息,并且向所述空时编码发送信号的源端发送所述反馈消息。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特征、目标和优点将会从以下所述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相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参考标号。
图1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实施例的简化功能方框图。
图2是多址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实施例的简化功能方框图。
图3是具有波束成形的空时编码发送分集的发射机系统的实施例的简化功能方框图。
图4是具有波束成形的空时编码发送分集的发射机系统的实施例的简化功能方框图。
图5是波束成形权重星座图的实例。
图6是接收机的实施例的简化功能方框图,该接收机用于根据波束成形的空时编码接收信号来生成信道质量指示。
图7是一个方法的实施例的简化流程图,该方法用于利用波束成形的发送分集/空时编码来提供发送分集。
图8是一个方法的实施例的简化流程图,该方法用于根据波束成形的发送分集/空时编码信号生成反馈信息。
图9是具有波束成形的空时编码发送分集的发射机系统的实施例的简化功能方框图。
图10是接收机的实施例的简化功能方框图,该接收机用于根据波束成形的空时编码接收信号来生成信道质量指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描述了用于生成和发送无线信号的方法和装置,该无线信号结合了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和波束成形的益处。发射机具有N个发送天线。这N个发送天线被分成G个天线组,其中G≤N。在每个天线组中,通过权重向量wg=[wg1 wg2…wg,N/G]对天线进行加权以形成波束。
首先将需要发送的信息流发送分集/空时编码成G个子流。使用一个天线组对每个子流进行波束成形和发送。发射机可以根据接收机所提供的反馈来优化由权重向量施加的权重。
接收机处理从波束成形的子流中接收到的信号,并且根据处理后的子流生成信道质量指示(CQI)值。接收机可以根据来自每个波束成形的子流的信号或者根据复合信号的质量,独立地生成信道质量指示。接收机可以在反馈消息中或者经由其它一些通信链路向发射机传输一个或多个CQI值。举例而言,接收机可以根据发射机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生成CQI值。
发射机,或者更具体地说,与接收机通信的发射机,可以从接收机接收CQI值。发射机可以根据CQI值来调整施加到一个或多个子流的波束成形权重。发射机还可以接收用于指示下行链路干扰的一个或多个度量,该下行链路干扰是与特定接入终端相对应的信号造成的。举例而言,可以通过接入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机来确定下行链路干扰度量,其中,该终端是发射机信号未针对其做出优化的终端,也可以通过位于其它接入点处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机来确定下行链路干扰度量。发射机独立地调整每个子流中的权重以将接收机处的信号质量最大化;发射机还可以调整多个子流的权重以将接收机处的信号质量最大化;发射机还可以在调整每个子流中的权重以改进接收机处的信号质量的同时,将其它小区或者覆盖范围中受到的小区间干扰最小化;发射机可以还进行以上操作的组合。发射机可以用于在预定的权重网格中进行选择,也可以用于连续地改变一个或多个单独的权重的幅值和/或相位。
图1是多址无线通信系统100的实施例的简化功能方框图。多址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多个小区,例如小区102、104和106。在图1的实施例中,小区102、104和106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接入点150,该接入点包括多个扇区。
所述多个扇区是由天线组形成的,每个天线组负责与小区的一部分中的接入终端进行通信。在小区102中,天线组112、114和116中的每一个天线组对应于不同的扇区。举例而言,小区102被分割成三个扇区120a-102c。第一天线112服务于第一扇区102a,第二天线114服务于第二扇区102b,第三天线116服务于第三扇区102c。在小区104中,天线组118、120和122中的每一个天线组对应于不同的扇区。在小区106中,天线组124、126和128中的每一个天线组对应于不同的扇区。
每个小区或者小区的每个扇区用于支持或者服务于若干个接入终端,这些接入终端与对应的接入点的一个或多个扇区通信。例如,接入终端130和132与接入点142通信,接入终端134和136与接入点144通信,接入终端138和140与接入点146通信。虽然将接入点142、144和146中的每一个表示为与两个接入终端通信,但接入点142、144和146中的每一个并不限于与两个接入终端通信并且可以支持多达物理限制或者由通信标准施加的限制所限定的任意数量的接入终端。
如本文所使用的,接入点可以是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固定的站,接入点也可以被称为基站、节点B或一些其它术语并且包括它们的一些或全部功能。接入终端(AT)还可以被称为用户设备(UE)、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终端、移动终端、移动站、用户站或一些其它术语并且包括它们的一些或全部功能。
从图1中可以看出,接入终端130、132、134、136、138和140中的每一个在各自的小区中位于与同一小区中的其它接入终端不同的部分。此外,每个接入点可以与同其通信的接入点所对应的天线组相距不同的距离。除了小区环境和其它条件以外,上述这两个因素提供了导致在每个接入终端和对应于与其通信的接入点的天线组之间出现不同的信道条件的其它情况。
由于信道条件的变化,每个接入终端(例如130)一般经历任何其它接入终端经历不到的特有信道特性。另外,信道特性随时间而改变并且由于接入终端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接入点142、144和146可以实现空时编码发送分集来减轻信号质量衰落的某些影响,其中,该信号质量衰落是部分地由于信道条件的改变而导致的。接入点142、144和146用于生成多个不同的空时编码的子流。接入点142、144和146还用于对每个不同的空时编码的子流进行波束成形。然后,可以使用多个天线将在接入点142、144和146中的每一个接入点处的每个子流以波束成形方式进行发送。在通过基本上不相关的信道条件后,可以在接入终端130、132、134、136、138和140处接收每一个进行了空时编码和波束成形的子流。这种操作改善了接入终端130、132、134、136、138和140在各种工作条件下接收信号的能力,并且将接入终端130、132、134、136、138和140由于经历信道衰落的情况而导致不能维持与服务接入点的通信的概率最小化。
接入点142、144和146可以通过使用权重对耦合到对应的多个天线的信号中的每一个信号进行加权,来对子流进行波束成形。将每个空时编码的子流分解或者划分成多个副本,并且使用维度与该多个副本的数目相同的权重向量对这多个副本进行加权。
接入点142、144和146可以使用来自每个接入终端(例如130)的反馈来优化施加到一个或多个子流的权重。接入点142、144和146可以发送未进行波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或者用已知的权重向量来进行波束成形的导频信号,以帮助接入终端130、132、134、136、138和140进行信道分析。导频信号可以是以周期性的时间、频率或时间和频率的组合来发送的一个或多个已知信号。在其它实施例中,导频信号不是周期性的,而是根据预定的算法来发送的。例如,可以伪随机地调度导频信号,而接入终端130、132、134、136、138和140具有预测导频信号的位置和出现时间的能力。在另一个实例中,接入点142、144和146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终端(例如,130)的请求来调度导频信号。
每个终端(例如,130)可以从其服务接入点142接收导频信号,并且针对每个独立的子流进行信道估计。如果接入点对导频子流进行波束成形,那么接入终端130可以在估计信道的过程中对施加到导频子流的预定的波束成形权重进行补偿。
接入终端130根据信道估计生成信道质量指示(CQI)值。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入终端130生成代表每个子流的信道估计的CQI值。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入终端130根据多个信道估计的组合生成CQI值。
接入终端130可以生成代表信道估计的CQI值,也可以生成指示信道估计的变化的CQI值。举例而言,接入终端130可以生成仅指示复合信号质量相对于现有信道估计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的CQI值。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入终端130生成针对每个信道估计的CQI值,该CQI值表示信道估计的幅值。
接入终端130生成具有一个或多个CQI值的反馈消息,并且将这些CQI值传输回与用于生成这些CQI值的导频信号相对应的接入点。
接入点(例如142)还可以接收对下行链路干扰的一个或多个估计。例如,来自另一个扇区的接入终端(例如132)或者来自另一个小区的接入终端(例如140)可以估计由来自其它一些扇区120c或小区120的波束成形信号所生成的下行链路干扰的水平。可替换地,接入点处的接收机(例如,146)可以估计在另一个接入点(例如,142)处生成的下行链路干扰。可以向接入点142发送所述下行链路干扰的估计,其中假设接入点142是干扰源。
接入点(例如142)接收CQI值和下行链路干扰估计,并且调整波束成形权重向量的权重以改善在接入终端130处的信道质量,还可以调整该权重以同时减少在其它小区或扇区中受到的下行链路干扰。接入点142可以优化每个波束成形子流的波束成形权重。接入点142可以根据预定的算法来改变波束成形权重,举例而言,接入点142可以以预定的增量值连续地改变该权重,也可以通过从预定的一组权重中选择权重来改变该权重。接入点142可以改变权重的幅值、相位或幅值和相位的组合。
如图2中所示,可以利用发送(TX)处理器220或260、处理器230或270以及存储器232或272来实现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任意处理器、控制器或其它处理设备上执行处理过程,并且可以将处理过程以源代码、目标代码或其它的形式作为计算机可读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
图2是在多址无线通信系统200中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实施例的简化功能方框图。在发射机系统210处,从数据源212向发送(TX)数据处理器214提供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各发送天线上发送每个数据流。TX数据处理器214根据为每个数据流所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对每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提供编码后的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TX数据处理器214根据数据流的符号所要发送到的用户将空时编码和波束成形权重施加到数据流的符号上,并将空时编码和波束成形权重施加到用于发送该符号的天线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信道响应信息来生成波束成形权重,其中,该信道响应信息指示了接入点和接入终端之间的传输路径的条件。此外,在那些传输受到调度的情况中,TX数据处理器214可以根据用户发送的秩(rank)信息对分组(packet)格式做出选择。
可以使用OFDM技术将每个数据流的编码后的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复用。导频数据一般是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并可以在接收机系统处使用导频数据来估计信道响应。根据为每一个数据流所选定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对每个数据流的复用后的导频和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调制(例如,符号映射)以提供调制符号。可以通过由处理器230提供的指令来确定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并行的空间流的数目可以根据用户发送的秩信息而改变。
然后,向TX MIMO处理器220提供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TX MIMO处理器220可以进一步处理这些调制符号(例如,针对OFDM)。然后,TXMIMO处理器220向NT个发射机(TMTR)222a到222t提供NT个调制符号流。利用用户的信道响应信息,TX MIMO处理器220根据数据流的符号所要发送到的用户将波束成形权重施加到数据流的符号上,并将波束成形权重施加到用于发送该符号的天线上。
发射机222a到222t中的每一个接收并处理各自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这些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于在MIMO信道上发送的已调信号。然后分别从NT个天线224a到224t发送来自发射机222a到222t的NT个已调信号。
发射机系统210还可以用于从一个或多个天线224a到224t接收信号。对应的接收机223a到223t接收并且处理接收信号。接收机223a到223t中的每一个可以用于将与其对应的接收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并且变频成基带信号,接收机223a到223t还与解调器240相耦合。
解调器240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以恢复接收到的信号和信息。解调器240的输出耦合到RX数据处理器242。RX数据处理器242可用于提取接收到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元素。其中一些信息可以是发射机系统210所使用的开销信息,而其它信息可以是用户数据,可以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以将其经由数据宿244输出到用户或其它目的设备(未示出)。
开销信息可以包括由接收机系统250生成并且发送到发射机系统210的CQI值。RX数据处理器242向处理器230提供CQI值或者具有CQI值的消息。处理器230结合存储器232中存储的可执行代码进行操作,以根据接收到的CQI值来确定对施加到TX数据处理器214处或TX MIMO处理器220的各信号子流的波束成形权重的所做出的改变。
在接收机系统250处,可以通过NR个天线252a到252r接收所发出的已调信号,并且将从每一个天线252接收到的信号提供给各自的接收机(RCVR)254。每一个接收机254可以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各自的接收到的信号,对调节后的信号进行数字化以提供采样,并进一步处理这些采样以提供相应的“接收到的”符号流。
然后,RX数据处理器260根据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从NR个接收机254接收符号流并对接收到的NR个符号流进行处理,以提供秩值数目个“检出的”符号流。以下进一步详述RX数据处理器260的处理。每个检出的符号流包括这样一种符号,该符号是针对对应的数据流来发送的调制符号的估计。然后,RX数据处理器260解调、解交织和解码每个检出的符号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RX数据处理器260所执行的处理是与发射机系统210处的TX MIMO处理器220和TX数据处理器214所执行的处理互为逆操作的。
RX处理器260所生成的信道响应估计可用于执行接收机处的空间处理及空间/时间处理,调整功率电平,改变调制速率和调制方案或其它的操作。RX数据处理器260还可以估计检出的符号流的信噪比(SNR)以及其它可能的信道特性,并向处理器270提供这些量值。
结合存储器272中所存储的可执行代码,处理器270可以根据信道估计生成一个或多个CQI值。当生成当前的CQI值时,处理器270还可以访问一个或多个所存储的CQI值,所存储的CQI值对应于存储器270中所存储的早先的信道干扰。处理器270将一个或多个CQI值耦合到TX数据处理器278。
TX数据处理器278对将要传输回发射机系统210的CQI值进行格式化。举例而言,TX数据处理器278可以生成包含CQI值的一个或多个反馈消息。TX数据处理器278将反馈消息耦合到调制器280,调制器280根据预定的格式对该消息进行调制。将已调消息提供给一个或多个发射机255a-255r,在发射机255a-255r处对已调反馈消息进行上变频并且将其发送回发射机系统210。
在接收机处,可以用各种处理技术来处理NR个接收到的信号,以检测出NT个发送的符号流。这些接收机处理技术可以被分成两大类:(i)空间和空时接收机处理技术(其还被称为均衡技术);(ii)“串行迫零/均衡和干扰消除”接收机处理技术(其还被称为“串行干扰消除”或“串行消除”接收机处理技术)。
可以将由NT个发送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所形成的MIMO信道分解成NS个独立信道,其中NS≤min{NT,NR}。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个可以被称为MIMO信道的空间子信道(或传输信道),并且一个空间子信道对应于一维。
图3是用于实现空时编码信号的波束成形的发射机系统300的实施例的简化功能方框图,其中,使用来自接收机的CQI反馈对波束成形权重进行优化。图3的简化功能方框图仅限于发射机系统中与对空时编码信号进行波束成形相关的部分。为了简洁和清楚的目的,省略了该发射机系统的其它部分。发射机系统300可以被集成到例如图1的通信系统的接入点中并且可以是图2的发射机系统的实施例。
发射机系统300包括发射机310,该发射机耦合到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器320。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器320将多个编码后的信号耦合到多个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330G。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330G将波束成形后的信号耦合到多个天线34000-340GK。定时和同步模块350耦合到权重矩阵生成器360,权重矩阵生成器360耦合到多个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330G
发射机310用于处理采样以生成已调信号流。例如,发射机310可以用于根据若干信息比特生成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若干采样。发射机310可以用于将信息比特映射到OFDM符号的各子载波,并且根据预定的调制格式将信息比特调制到子载波上。发射机310可以将OFDM符号变频到所需要的RF发送频率。在该实施例中,发射机310的输出是在需要的RF发送频率上的OFDM符号采样的串行信号流。
发射机310的输出耦合到时间分集/空时编码器320。时间分集/空时编码器320用于将来自发射机310的符号流分成多个(G个)信号流,也可以将其称为子流。时间分集/空时编码器320对多个信号流进行操作以产生这些信号流的修改版本。举例而言,时间分集/空时编码器320可用于传递一个基本未被修改过的符号流,并且对剩余的G-1个信号流中的每一个进行修改。通常而言,可以将一个信号流视为是未修改的,这是因为所有信号流都可以标准化为一个特定的信号流。
时间分集/空时编码器320可用于对G-1个信号流中的每个信号流进行例如延迟、取反、求共轭、旋转等操作,或者进行上述操作的组合。时间分集/空时编码器320可以利用可变延迟、延迟线、抽头延迟线、数字延迟等,或者延迟元件的一些组合,为特定信号流引入延迟。举例而言,时间分集/空时编码器320可用于利用反相放大器对信号流进行取反。再比如,时间分集/空时编码器320可用于利用旋转器、耦合到正交相位信号分量的反相器等,或者上述这些组件的组合,对信号流求共轭。另外,时间分集/空时编码器320可用于利用工作在同相信号或正交信号分量上的一个或多个乘法器、对相位分量进行加权的一个或多个乘法器、延迟元件等,或者上述这些组件的一些组合,对信号流进行旋转。
一般而言,时间分集/空时编码器320在每个信号流上执行不同的修改,使得可以通过在G个不同的天线上发送G个信号流来实现发送分集。在典型的时间分集/空时编码系统中,G个天线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在图3的实施例中,还要对G个不同的时间分集/空时编码信号流中的每个信号流进行其它的处理。另一种在接收机处提供分集增益的方式是使用发送波束成形,其中,从多个天线发送同一信息符号。可以对来自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的信号进行不同的加权,以使得在接收机处的总信噪比最大化。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天线增益或者通过对耦合到每个天线的单个信号进行加权的方式,实现对信号进行不同的加权。虽然将信号的加权表示为紧接在天线之前,但是也可以在传输链中的更早处来执行波束成形加权,另外也可以通过使用信号的时域加权或频域加权对信号流进行操作来执行波束成形加权。
在图3的实施例中,使用多个天线对G个信号子流中的每个子流进行独立的波束成形。将来自时间分集/空时编码器320的不同信号子流中的每个子流耦合到多个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330G。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330G的数目对应于由时间分集/空时编码器320生成的发送分集信号流的数目。
每个波束成形编码器(例如,3300)可用于生成多个加权后的信号流,将每个加权后的信号流施加到对应的天线。每个波束成形编码器(例如,3300)从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器320接收多个信号流中的一个信号流。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将信号分割成K个复制的信号流,并且用相关联的波束成形权重对K个复制的信号流中的每个信号流进行加权。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将加权后的信号流耦合到与特定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相关联的K个天线33000-3300K
因此,天线的总数等于时间分集/空时编码的组或子流的数目G乘以针对每个时间分集/空时编码的组所生成的波束成形信号流的数目K。在图3的实施例中,一共存在N=G*K个天线。图3中发射机系统300的实施例示出了每个时间分集/空时信号具有相同数目的波束成形信号流。然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不同的时间分集/空时信号可以具有不同的波束成形维度。
权重矩阵生成器360用于生成供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330G中的每个编码使用的权重向量。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向量对应于一个波束成形编码器(例如,3300)。一般而言,每个权重向量是不同的,但是并不要求权重向量是不同的。
权重向量中的每个权重w具有关联的幅值A和相位旋转
Figure G2007800472941D00131
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用于生成固定的权重矩阵,也可用于生成可变的权重矩阵。在一些实施例中,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用于生成固定的权重矩阵和可变的权重矩阵的组合。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用于根据例如时间、事件或者时间和事件的组合,来改变权重。
如果从发送天线到接收机的信道的估计在发射机处是可用的,那么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以确定每个权重向量中的权重的最优值,以使信噪比(SNR)或其它一些与接收信号质量相关的度量最大化。发射机系统300无需具有对实际信道估计的了解,但是可以在以其它一些信号度量来工作,其中,这些信号度量是根据接收信号质量或信道估计得到的,或者是与接收信号质量或信号估计相关的。
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用于根据由接收设备(例如,接入终端)提供给发射机系统300的信息来生成多个权重向量。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发射机系统300可用于从无线链路接收反馈信息。
发射机系统包括接收天线370,其可用于接收由接入终端(未示出)发送的信号。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描绘了一个不同的接收天线370,但是发射机系统300也可以使用多个接收天线,或者将相同的天线同时用于发送和接收。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没有专用的接收天线370。而是改为将天线340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370将接收到的信号耦合到接收机380,接收机380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放大、滤波和变频成待进一步处理的信号。一般而言,接收机380进行操作以输出具有接收到的相关信息的基带信号,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由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生成的CQI值。
接收机380将输出信号耦合到CQI处理器390。CQI处理器390对来自接收机380的基带信号进行操作以恢复接入终端所发送的CQI值。举例而言,CQI处理器390可以从特定的开销消息或者特定的专用消息中提取CQI值。举例而言,CQI值可以是消息中的预定字段,也可以通过使用预定的报头、前缀或其它标识符来识别CQI值。
CQI处理器390将CQI值和对应的接入终端的标识耦合到权重矩阵生成器360。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以部分地根据接收接入终端所报告的CQI值,来修改波束成形权重或者权重向量,或者生成新的波束成形权重或者权重向量。
在权重向量(例如,wg=[wg1 wg2…wg,N/G])中,每个权重可以包括幅值分量和相位分量,例如, w 0 = A 0 · e j φ 0 . 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用于以多种方式在权重向量中引入有意的时变。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用于改变幅值分量、相位分量或者它们的组合。另外,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用于独立地,或者根据一个权重,来改变任何给定权重向量中的权重。
作为实例,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实际上可用于维持恒定的幅值分量并且部分地根据从接入终端反馈回发射机的信息来改变相位分量。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以独立地改变单个权重的相位分量,也可以根据第一相位分量来改变相位分量的第二相位分量。
举例而言,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实际上可用于维持恒定的相位分量并且部分地根据从接入终端反馈回发射机的信息来改变幅值分量。例如,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以保持φ0和φ1恒定,并且改变第一幅值分量和第二幅值分量。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以独立地改变单个权重的幅值分量,也可以根据第一相位分量来改变第二幅值分量的幅值分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用于同时改变至少一些波束成形权重的幅值和相位分量。
权重矩阵生成器360改变需要的权重分量的速率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用于根据CQI反馈的速率、时间的消逝、事件的发生,或者上述因素的组合,来改变所述分量。在改变多个权重分量时,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用于对每个变化的分量使用独立的速率。可替换地或另外地,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用于对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使用相同的速率或独立的速率。一般而言,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用于使用针对每个分量(或速率)完全独立的函数,来改变单个权重分量(或改变单个权重分量的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入终端以根据OFDM符号速率得到的速率来发送CQI值。举例而言,发射机系统300可以从接入终端接收CQI值,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以针对每个帧来改变权重矩阵中的权重,其中,所述的帧是由预定数目的OFDM符号组成的。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以在接收到CQI值之后改变权重向量,或者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以根据预定的多个CQI值来更新权重向量。
定时和同步模块350用于将权重矩阵生成器360的定时与发射机310中所使用的定时同步。例如,定时和同步模块350可以包括时钟,该时钟与发射机310在生成发送流时所使用的系统时间保持同步。在一个实施例中,定时和同步模块可以与发送流的OFDM符号定时保持同步,以使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以生成在符号边界上发送变化的时变权重。
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330G可用于在时域操作和频域操作中对各个空时编码的子流进行加权。在若干接入终端位置相同或者发射机系统300将OFDM符号专用于特定接入终端的实施例中,在时域中将加权重向量施加到子流上是很方便的。然而,在每个OFDM符号包括多个接入终端的信息(这些接入终端对应于不同的CQI值)的实施例中,在频域中应用加权是很方便的,这样可以根据接收接入终端所经历的信道条件对不同的子载波进行加权。选择是在时域还是频域使用加权向量并不受到使用CQI来优化波束成形权重的限制。一般而言,是根据实现各个实施例所需要的处理功率来确定选择一个域还是另一个域的。
图4是用于波束成形的发射机系统300的实施例的简化功能方框图。在图4的实施例中,发射机系统300总共配置有四个天线,该系统用于在两个不同的组上生成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图4的实施例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一般化的发射机系统的特定实施例。
在图4的实施例中,发射机310用于生成发送流,举例而言,该发送流可以是转换到发送RF频率的多个OFDM符号的流。发射机310将该发送流耦合到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器320。
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器320用于根据输入的发送流生成包含两个编码后的发送流的组。举例而言,时间分集/空时编码器320可以将输入的发送流分解成两个副本。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器320可以输出两个副本中的第一个作为第一已编码发送流,并且可以在输出两个副本中的第二个流作为第二已编码发送流之前对该第二个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举例而言,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器320可以通过对信号流进行延迟、求共轭、取反、旋转等操作,或者进行上述操作的组合,来处理两个复制的发送流中的第二个流。
发射机系统300对发送分集/空时编码的信号子流组中的每一个子流进行波束成形。第一组天线包括天线34000和34001,而第二组包括天线34010和34011。发射机系统300使用第一组天线34000和34001对第一发送分集/空时编码的信号子流进行波束成形,并且使用第二组天线34010和34011对第二发送分集/空时编码的信号子流进行波束成形。
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器320将第一已编码发送流耦合到第一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第一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包括信号分路器4100,该分路器用于将第一已编码发送流分解成两个副本。第一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将来自分路器4100的第一输出耦合到与发送分集组相关联的第一天线34000。第一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将来自分路器4100的第二输出耦合到乘法器4200,乘法器4200用于利用从权重矩阵生成器360接收到的复数权重对信号流进行加权。第一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将加权后的发送流耦合到与发送分集组相关联的第二天线34001
发射机系统300以类似的方式对第二已编码发送流进行波束成形。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器320将第二已编码发送流耦合到第二波束成形编码器3301。第二波束成形编码器3301包括信号分路器4101,该分路器用于将第二已编码发送流分解成两个副本。第二波束成形编码器3301将来自分路器4101的第一输出耦合到第一天线34010。第二波束成形编码器3301将来自分路器4101的第二输出耦合到乘法器4201,乘法器4201用于利用从权重矩阵生成器360接收到的复数权重对信号流进行加权。第二波束成形编码器3301将加权后的发送流耦合到第二天线34011
定时和同步模块350用于与发射机生成发送流时所使用的系统时间保持同步。定时和同步模块350还可用于监测发射机310的预定的事件或状态。定时和同步模块350将定时和事件状态信息耦合到权重矩阵生成器360。
将权重矩阵生成器360表示为2×2的权重矩阵生成器,这是因为每个发送分集组是在两个不同的天线上进行波束成形的。在通常情况下,权重矩阵生成器360为两个发送分集组中的每一个生成1×2的向量,这样就形成了2×2的权重矩阵。但是因为在本实例中波束成形编码器3300和3301仅对传送到天线的两个信号中的一个进行加权,所以权重矩阵生成器360仅需要为每个发送分集组生成一个复数权重。
权重矩阵生成器360为每个发送分集组生成1×2向量,该向量中的第一项预定为单位一。因此,对于每个发送分集组而言仅有一个可变的复数权重。可以将这些权重视为被标准化成第一权重。
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以使用来自接入终端的反馈来修改或生成天线权重,其中,所述终端接收波束成形的信号。接入终端可以接收两个波束成形的信号,并且可以根据这些信号生成一个或多个CQI值。接入终端可以部分地根据在接收机处从所述两个波束所观察到的信道来生成CQI值。
通过g0=h0+w0·h0′给出在接入终端的接收机处在第一波束中所观察到的信道,其中,ho是从第一天线34000到接收机的信道,ho’是从同一波束的第二天线34001到接收机的信道。类似地,通过g1=h1+w1·h1′给出在接入终端的接收机处在第二波束中所观察到的信道,其中,h1是从第二天线34001到接收机的信道,h1’是从第二波束的第二天线34011到接收机的信道。
接入终端的接收机可以根据发射机系统300所发送的导频信号来估计信道。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入终端经由接收机380和CQI处理器390通知发射机系统300信道g0和g1中哪个较强。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则可以相应地调整权重向量的权重。
在一个实施例中,权重矩阵生成器360用于根据预定的算法改变与较弱的信道相对应的权重的相位θi。例如,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以通过预定的增量值来递增相位。
接入终端可以根据修改后的波束来更新CQI值。更新后的CQI值告知发射机系统300是否对应的信道增益得到了改善。如果信道增益改善了,那么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以以相同的方式继续改变相位,直到这种改变在信道增益中不再产生任何改善为止。如果相位中的改变降低了信道增益,那么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以以相反的方式改变相位,同样地,直到在信道增益中不能获得进一步的改善为止。
在优化了相位之后,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以调整并优化对应的幅值Ai。应该注意到的是,相位和幅值无需是连续函数,也可以是从图5所示的离散的幅值和相位的集合中选定的幅值和相位。
CQI值无需对应于单个信道估计,也可以对应于根据信道估计的组合得到的值。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用于根据从信道估计的组合或其它参数所推导出的度量,来优化权重。例如,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可用于调整权重以将|g0|2+|g1|2最大化。
接入终端可用于生成并反馈CQI值,该CQI值可以对应于当前传输上的|g0|2+|g1|2与以前的值之间的差。权重矩阵生成器360利用这个CQI值以自适应的方式来更新权重,使得该差最小化。
图5是星座图500的实施例,其示出了发射机可以选择用于权重向量的一组权重。星座图500包括24个可能的权重。最小化星座中可能的权重的数目也就最小化了自由度以及与改变波束成形权重相关的处理。
12个权重(例如,权重512a)均匀地位于具有第一半径的圆上;12个权重(例如,510和521b)均匀地位于具有更大的第二半径的圆上。第一个圆上的权重的相位恰好与第二个圆上的权重的相位一致。这种结构使发射机能改变权重的幅值而不需要改变权重的相位。发射机还可以改变权重的向量而不改变权重的幅值。
举例而言,发射机可以判断出应该增加当前对应于权重512a的权重的幅值。发射机可以通过选择用权重512b替换512a来完成该幅值变化。类似地,发射机可以通过选择位于相同的圆上的星座点,来引入或改变相位旋转。
图6是接收机系统600的实施例的简化功能方框图,该系统根据多个波束中的信号来生成并反馈CQI值。举例而言,接收机系统600可以是图2中的接收机系统或者图1中的接入终端的一部分。
接收机系统600用于根据每个波束中所携带的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中的导频信号,来生成针对多个波束中的每个波束的信道估计。接收机系统600利用信道估计来确定在无线链路上传输回发射机的一个或多个CQI值。
接收机系统600包括天线602,用于接收波束成形的信号(例如,来自图1中的接入点或者图3或图4中的发射机系统的发送分集/空时编码的波束成形信号)。天线602将波束成形的信号耦合到接收机610,该接收机用于执行RF处理和频率转换。接收机610可用于将接收到的波束成形信号处理成基带信号。
接收机610将波束成形的信号耦合到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模块620以进行处理。在OFDM符号的环境中,DFT模块620用于接收OFDM符号的时域采样并且执行傅立叶变换以在基本正交的一组子载波中的每个子载波上产生对应的频域信息。举例而言,DFT模块620可以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引擎来执行傅立叶变换。
将来自DFT模块620的子载波输出耦合到导频提取模块630。发射机系统将一个或多个导频信号包括到OFDM符号的预定位置中。接收机系统600已知用于定位OFDM符号中的导频信号的算法。导频提取模块630根据对导频放置算法的了解,来提取对应于导频信号的那些子载波。在一个简单的导频放置算法中,导频信号占用在每个OFDM符号中均匀地间隔的子载波。
导频提取模块630将提取到的导频信号信息耦合到信道估计器640。信道估计器640对导频进行处理以确定信道估计。
DFT模块620、导频提取模块630和信道估计器640进行操作以产生针对每个信号波束的信道估计。一般而言,在发射机系统处所执行的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和波束成形可以确保每个信道与任意其它信道是不相关的。
信道估计器640将多个信道估计耦合到CQI生成器650。CQI生成器650根据信道估计生成一个或多个CQI值。在一个实施例中,CQI生成器650用于生成表示每个信道估计的CQI值。例如,CQI值可以对应于信道估计的幅值。在另一个实施例中,CQI生成器650可用于根据多个信道估计的组合来生成CQI值。例如,CQI生成器650可以生成表示若干信道估计的幅值的平方和的CQI值。在另一个实施例中,CQI生成器650可用于指示信号质量的改善,或者可以指示哪些波束经历较佳的信道。在其它的实施例中,CQI生成器650可以实现CQI生成技术的组合,或者实现其它的一些CQI生成技术。
CQI生成器650将CQI值耦合到发射机660。发射机660将该CQI值或者传输回到发射机系统的值进行格式化。发射机660可以生成具有CQI值的开销消息,并且可以将该开销消息处理成RF信号。发射机660将具有CQI值的RF信号耦合到用于向发射机系统进行传输的天线602。
图7是利用波束成形的发送分集/空时编码来提供发送分集的方法700的简化流程图。举例而言,可以在图1中的接入点处或者由图3或图4中示出的发射机系统来执行方法700。出于讨论的目的,将方法700描述为是由发射机系统来执行的。可以在信号的时域处理或信号的频域处理中实现方法700中所示的各种处理操作。
方法700在方框710处开始,在方框710中,发射机系统生成发送流。该发送流包括一个或多个导频信号。例如,发射机系统可以生成已被变频到需要的RF工作频率的OFDM符号的发送流。至少一部分OFDM符号包括了导频信号。
发射机系统继续到方框720,在这里将发送流分解成G个组,其中G表示大于1的整数。作为实例,发射机系统可用于使用分路器将发送流划分成G个子流。
发射机系统继续到方框730,在这里对G个信号流进行时间分集/空时编码。可以对G个信号流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号流进行处理以在发送流中引入发送分集。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射机系统可用于通过对信号流进行延迟、求共轭、取反、旋转或其它处理来处理或者修改信号流。另外,发射机系统可以在提供发送分集时实现多个处理技术的组合。
发射机系统可以(例如在方框740处)将来自G个已编码信号流的每个已编码发送信号划分成一个具有K个信号的组。例如,发射机系统可以用于使用1∶K信号分路器,将每个已编码发送流划分成K个信号。因此,在划分了G个信号流中的每一个信号流之后,发射机系统要支持N=G×K个信号。
出于描述清楚和方便的目的,将方法700描述为将G个信号子流中的每一个信号流划分成一个具有K个信号的组。但是方法700并不限于在每个组中具有相同数目的天线。因此,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发射机系统可以将信号流的第一子集中的每一个信号流划分成每组具有K1个信号的组,而将信号流的第二子集中的每一个信号流划分成每组具有K2个信号的组,其中,K1不等于K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发射机系统可以将G个信号流中的每一个信号流划分成不同数目的用于波束成形的流。
发射机系统可以(例如在方框750处)处理与至少一个接入终端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到的CQI值。这些CQI值可以向发射机系统指示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具体而言,发射机系统可以将最近的CQI值与一个或多个以前的CQI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对波束成形权重向量的调整。
例如,发射机系统可以根据对CQI值的比较,判断出最近对权重向量的改变改善了接收机处的信号质量。发射机系统可以判断出应该以与以前的调整相同的方向对权重向量进行调整,或者可以判断出需要调整权重向量的一些其它方面或者调整其尺度。
在发射机系统将G个信号流中的每一个信号流划分成子流的组并且处理了CQI值之后,发射机系统继续到方框760,在这里生成用于G个组中的每个组的权重向量。在该流程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发射机系统生成长度为K的G个权重向量。发射机系统可以为G个组中的每个组生成不同的权重向量,也可以对多个组使用相同的权重向量。每个权重向量表示用于对一组中的K个信号流进行波束成形的权重。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射机系统用于首先选择来自固定的权重向量星座的默认权重向量。然后,发射机系统根据从接入终端接收到的CQI值修改权重向量。发射机系统可以连续地改变权重向量中的权重,也可以用一个或多个离散的增量来改变权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发射机系统可以用于从预定的权重星座中选择权重。
发射机系统可用于以预定的方式改变权重。例如,发射机系统可用于首先优化权重的相位,并维持恒定的幅值。然后,发射机系统可以在优化了相位之后对权重的幅值进行优化。发射机系统可以继续交替地对相位和幅值进行优化,以连续地在变化的信道条件中优化波束成形的权重。
发射机系统继续到方框770,在这里根据相关的权重向量对G个组中的每一个组中的K个信号流进行加权。发射机系统继续到方框780,在这里在N=G×K个天线上发送信号。每个K个天线的组发送来自G个时间分集/空时编码信号流的组中的对应的流的波束成形的表示。发射机系统可以继续为全部的发送信息执行方法700,也可以选择性地激活或者禁止波束成形。
图8是用于根据波束成形的发送分集/空时编码信号生成反馈信息的方法800的实施例的简化流程图。举例而言,可以通过由图1中的接入终端或图6中的接收机系统来执行方法800。
方法800在方框810处开始,在这里接收机系统接收多个波束上的发送分集/空时编码信号。接收机系统继续到方框820,在这里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导频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频信号占用接收机系统接收到的OFDM符号的子载波的一个子集。可以通过将时域符号采样变换成对应的频域子载波,从OFDM符号提取导频信号。可以从频域子载波的完整的集合中提取与导频信号相对应的子载波。
接收机系统可以将对发送分集/空时编码的补偿作为导频提取过程的一部分或者信道估计过程的一部分。在提取导频信号后,接收机系统继续到方框830,在这里对与特定发送分集/空时码对应的特定波束的信道进行估计。如果接收机系统之前未补偿对应于特定波束的发送分集/空时码,那么可以在信道估计期间对空时码进行补偿。对导频的了解使接收机系统能估计与波束成形且空时编码的信号流相对应的信道。
在估计了信道之后,接收机系统继续到方框840,在这里确定是否已经执行了针对所有空时编码波束的信道估计。因为空时编码的波束之间是互不相关的,所以接收机系统可以为每个空时编码的波束确定不同的信道估计。
如果接收机系统判断出尚未确定全部信道估计,那么接收机系统从判决方框840回到方框820以提取对应于另一个空时编码的波束的导频信号。在发射机系统将延迟作为空时编码过程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导频提取过程可能需要在延迟的OFDM符号上执行FFT以提取导频。
如果在判决方框840处接收机系统判断出已经执行了针对全部波束成形的空时编码信号的信道估计,那么接收机系统继续到方框850。在方框850处,接收机系统根据信道估计生成一个或多个CQI值。
接收机系统可以生成用于表示每个信道估计,表示多个信道估计的预定的组合,表示信道估计的变化,表示信道估计的预定组合的变化等等的CQI值,或者生成信号或信道质量一些其它的表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机系统生成对应于每个信道估计的幅值的CQI。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机系统生成的CQI是每个信道估计的幅值的平方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机系统生成的CQI用于对预定数目的波束的相对强度进行排序。
在生成一个或多个CQI值后,接收机系统继续到方框860,在这里向发射机系统发送CQI值。然后,接收机系统可以返回到方框810以处理其它的接收到的信号。举例而言,接收机系统可以执行方法800以更新每个OFDM符号、每个符号帧的CQI值或其它一些增量。
图9是用于进行波束成形的发射机系统900的实施例的简化功能方框图。发射机系统900包括用于发送的处理器910,用于生成发送流。用于发送的处理器910可以包括例如信号源、调制器、变频器等等。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发送的处理器910用于生成变频到发送频率的OFDM符号的发送流。
用于发送的处理器910将发送流耦合到用于发送分集/空时编码的处理器920。用于发送分集/空时编码的处理器920用于根据输入的发送流生成G个发送分集/空时编码的信号流。用于发送分集/空时编码的处理器920根据输入的发送流生成多个信号流并对G个信号流中的每一个信号流进行编码以引入发送分集。
举例而言,用于发送分集/空时编码的处理器920可以包括用于对信号流进行延迟、求共轭、取反、旋转或其它处理的一个或多个元件。
用于发送分集/空时编码的处理器920将多个已编码的发送流中的每一个发送流耦合到对应的用于波束成形的多个处理器9300-930G。发射机系统900对每一个已编码的发送流独立地进行波束成形,继而实现了针对每个已编码发送流的用于波束成形的处理器(例如9300)。
每个用于波束成形的处理器(例如9300)将其对应的已编码发送流分成K个波束成形子流。用于波束成形的处理器(例如9300)用来自对应的波束成形权重向量的权重对K个波束成形子流进行加权,其中,所述波束成形权重向量是由用于生成权重矩阵的处理器960提供的。
用于波束成形的处理器(例如9300)将K个加权后的波束成形子流耦合到多个对应的天线(例如94000-9400K),其中,将波束成形的信号发送到一个或多个接收机。
用于提供定时和同步的处理器950将与事件和定时同步相关的信息耦合到用于生成权重矩阵的处理器960。接收天线970用于将接收信号耦合到用于接收信号的处理器980。用于接收信号的处理器用于从接收机系统所支持的每个接入终端接收一个或多个反馈消息。反馈消息可以包括用于表示在接收接入终端处的信道质量的一个或多个CQI消息。
用于接收的处理器980将接收到的信号处理成基带信号并且将基带信号耦合到用于处理信道质量指示(CQI)值的处理器990。用于处理CQI值的处理器990对基带信号进行操作以提取包括CQI值的一个或多个消息,并且从该消息中提取CQI值。用于处理CQI值的处理器990还保存接入终端和CQI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在发射机系统900处接收对应于多于一个接入终端的CQI值。
取决于CQI值的格式,用于处理CQI值的处理器990还可以对接收到的CQI值执行一些处理。例如,用于处理CQI值的处理器将最近的CQI值与一个或多个先前接收到的CQI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对于权重向量的调整是否引起接入终端处信号的改善。用于处理CQI值的处理器990将CQI值、处理后的CQI值或者处理CQI值所得到的结果耦合到用于生成权重矩阵的处理器960。
用于生成权重矩阵的处理器960部分地根据接收到的CQI值,来生成用于波束成形的处理器9300-930G中的每一个处理器的权重向量。通常来说,用于生成权重矩阵的处理器960生成用于每个天线的权重,并继而生成用于每个波束成形的处理器9300-930G的K维向量。用于生成权重矩阵的处理器960可以为每个用于波束成形的处理器9300-930G生成不同的权重向量,或者可以向两个或更多个用于波束成形的处理器提供相同的权重向量。
图10是用于根据多个波束中的信号来生成和反馈CQI值的接收机系统1000的实施例的简化功能方框图。举例而言,接收机系统1000可以是图2中的接收机系统或者图1中的接入终端的一部分。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收机系统1000用于接收并处理OFDM符号。但是用于传输信号的特定调制或复用技术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
接收机系统1000包括天线1002,其耦合到用于接收的处理器1010,用于接收的处理器1010用于接收多个波束,每个波束具有信号的不同的空时编码版本。用于接收的处理器1010用于将接收信号处理成基带信号,并且将基带信号耦合到用于变换信号采样的处理器1020。用于变换的处理器1020可用于将基带信号的时域采样变换成它们的频域对应物。用于变换的处理器1020可以实现DFT或FFT引擎以执行变换。
用于变换的处理器1020将频域信息耦合到用于提取导频信号的处理器1030。OFDM符号的频域信息对应于相互基本正交的子载波。用于提取导频信号的处理器1030提取子载波和对应于导频信号的子载波上的信息。
用于提取导频信号的处理器1030将导频信号耦合到用于估计信道的处理器1040。因为导频信号表示已知的发送信息,所以可以从接收信号估计信道。用于估计信道的处理器1040使用已知的导频信号来恢复信道估计。用于估计信道的处理器1040可以估计针对每个不同的空时编码波束的信道。
用于提取导频信号的处理器1030将信道估计耦合到用于生成CQI值的处理器1050。用于生成CQI值的处理器1050根据信道估计生成一个或多个CQI值。CQI值指示了信道质量或者指示了信道质量的变化。
用于生成CQI值的处理器1050将一个或多个CQI值耦合到用于发送的处理器1060,用于发送的处理器1060用于将CQI值处理成一个或多个用于传输回波束的源端的信号。用于发送的处理器1060可用于对CQI值或包含CQI值的消息进行滤波、放大并上变频到用于发送的RF频带。用于发送的处理器1060将RF信号耦合到天线1002,在天线1002处信号被播发出去。
本文所述的方法和装置使得通信系统能够同时受益于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和波束成形。发射机系统可以进行操作以对发送分集/空时编码的信号的组中的每一个信号独立地进行波束成形。发射机系统可以改变对来自发送分集/空时编码的信号组中的每个已编码信号流的波束成形。发射机系统可以根据波束接收机所提供的信道质量信息,来改变针对每个信号流的波束成形。发射机系统可以改变波束成形以优化接收机处的信号质量。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耦合”或“连接”意指间接的耦合以及直接的耦合或连接。在耦合了两个或多个方框、模块、设备或装置的情况下,在两个耦合的方框之间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中间方框。
可以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用于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上述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通用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种配置。
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处理过程和算法的步骤。如果用软件来实现,则可以将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上,或者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上传输该功能。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包括用于促使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任意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访问的任意可用介质。这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碟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器件或可用于以计算机可访问的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来携带或存储希望的程序代码的任意其它介质。另外,任意连接也可以被称为是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或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来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也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本申请所使用的盘(disk)或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途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通常电磁地复制数据,而碟利用激光来光学地复制数据。以上的组合也可以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中。因此,需要理解的是,可以用任意合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计算机可读介质。
提供了本发明公开内容的上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或使用这些公开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想到对于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公开内容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前提下,本文所定义的一般性原理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的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公开内容并不受到上述示出的实施例的限制,而是要与本发明中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阔的范围相一致。

Claims (28)

1.一种用于提供发送分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发送信号生成多个空时编码信号,其中,各个空时编码信号分别与不同的、包括多个天线的空时天线组相关联;
从第一设备接收信道质量指示,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基于多个信道估计的组合;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在第二设备处生成至少一个权重向量,其中,所述生成至少一个权重向量包括:调整权重向量中的权重的相位而不调整所述权重的幅值,直至所述相位被优化为止;以及
在所述第二设备处对所述多个空时编码信号进行波束成形,其中,对一个特定的空时编码信号进行波束成形包括:将该空时编码信号划分成多个复制的信号流,对所述多个复制的信号流分别进行加权,并将加权后的信号流提供给相关联的天线组中的不同天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多个空时编码信号包括:
将发送信号流分成多个复制的发送信号流;
对所述多个复制的发送信号流中的一个信号流进行延迟、旋转、求共轭操作,或者进行上述操作的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包括:
从波束成形的空时编码信号接收机接收反馈消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包括:
从波束成形的空时编码信号接收机接收表示信道估计的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包括:
从波束成形的空时编码信号接收机接收表示信道估计的组合的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包括:
接收用于指示在波束成形的空时编码信号接收机处的信号质量变化的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至少一个权重向量包括: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来调整权重向量中的权重的相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至少一个权重向量包括: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来调整权重向量中的权重的幅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至少一个权重向量包括:
从预定的权重星座中选择权重向量的权重,其中,所述权重星座包括第一多个权重和第二多个权重,所述第一多个权重充分均匀地位于具有第一半径的第一圆上,所述第二多个权重充分均匀地位于具有第二半径的第二圆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半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下行链路干扰估计;
其中,生成至少一个权重向量包括: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和所述下行链路干扰估计来生成至少一个权重向量。
11.一种用于优化发送分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接入点接收多个信号波束中的多个空时编码信号,其中,所述多个空时编码信号中的各个信号是在不同的信号波束中接收到的;
从每个信号波束提取至少一个导频信号;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导频信号确定针对每个信号波束的信道估计,其中,针对特定信号波束的信道估计取决于从多个天线到接收机的信道;
确定是否已经确定了针对全部所述信号波束的信道估计;
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组合确定信道质量指示;
将所述信道质量指示作为反馈信息发送到所述信号波束的发送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道估计包括:
根据所述信号波束中的导频信号确定信道估计。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包括:
确定用于表示每个信道估计的信道质量值。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包括:
根据信道估计的组合确定所述信道质量指示。
15.一种用于提供发送分集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发射机,用于:
生成发送信号流;
发送分集编码器,用于:
接收所述发送信号流,
根据所述发送信号流生成多个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发送流,其中,所述多个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发送流是G个,其中,各个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发送流分别与不同的、包括多个天线的天线组相关联;
权重矩阵生成器,用于:
从第一设备接收信道质量指示,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基于多个信道估计的组合;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在第二设备处生成一组权重向量中的至少一个权重向量,其中,生成至少一个权重向量包括:改变权重的相位而不改变所述权重的幅值,直至所述相位被优化为止;以及
多个波束成形编码器,所述多个波束成形编码器中的每个编码器用于:
接收所述多个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发送流中的一个发送流,
根据所述一组权重向量中的权重向量,生成多个加权后的子流,以便通过将所述加权后的子流分别提供给相关联的天线组中的不同天线来在所述第二设备处对所述多个发送分集/空时编码发送流进行波束成形,其中,所述多个加权后的子流是K个。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接收机,用于:
接收至少一个反馈消息中的信道质量指示;
处理器,用于:
从所述至少一个反馈消息中提取所述信道质量指示;
将所述信道质量指示传输到所述权重矩阵生成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用于表示信道估计。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用于表示信道估计的组合。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用于表示信道估计的变化。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权重矩阵生成器用于从预定的一组权重中选择权重。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权重矩阵生成器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改变至少一个权重的相位。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权重矩阵生成器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改变至少一个权重的幅值。
23.一种用于优化发送分集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机,用于:
接收多个波束中的多个空时编码发送信号,其中,每个空时编码发送信号是在不同的波束中传送的;
导频提取模块,其耦合到所述接收机,用于:
从每个波束中提取至少一个导频信号;
信道估计模块,其耦合到所述导频提取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导频信号确定针对所述多个波束中的每个波束的信道估计,并确定是否已经确定了针对全部所述波束的信道估计,其中,针对特定波束的信道估计取决于从多个天线到所述接收机的信道;
信道质量指示生成器,用于:
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组合确定信道质量指示;以及
发射机,用于:
生成包括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消息;
向所述空时编码发送信号的源端发送所述反馈消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变换模块,用于:
将所述空时编码发送信号的时域采样变换成频域表示;
其中,所述导频提取模块用于:
从所述频域表示中提取至少一个导频信号。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生成器用于:
根据每个信道估计生成不同的信道质量指示。
26.一种用于提供发送分集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根据发送信号生成多个空时编码信号的模块,其中,各个空时编码信号分别与不同的、包括多个天线的空时天线组相关联;
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信道质量指示的模块,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基于多个信道估计的组合;
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在第二设备处生成至少一个权重向量的模块,其中,所述用于生成至少一个权重向量的模块包括:用于调整权重向量中的权重的相位而不调整所述权重的幅值,直至所述相位被优化为止的模块;以及
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处对所述多个空时编码信号进行波束成形的模块,其中,用于对一个特定的空时编码信号进行波束成形的模块包括:用于将该空时编码信号划分成多个复制的信号流的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复制的信号流分别进行加权的模块,以及用于将加权后的信号流提供给相关联的天线组中的不同天线的模块。
27.一种用于优化发送分集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从接入点接收多个信号波束中的多个空时编码信号的模块,其中,所述多个空时编码信号中的各个信号是在不同的信号波束中接收到的;
用于从每个信号波束提取至少一个导频信号的模块;
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导频信号确定针对每个信号波束的信道估计的模块,其中,针对特定信号波束的信道估计取决于从多个天线到接收机的信道;
用于确定是否已经确定了针对全部所述信号波束的信道估计的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组合确定信道质量指示的模块;
用于将所述信道质量指示作为反馈信息发送到所述信号波束的发送源的模块。
28.一种接收系统,用于优化发送分集,所述系统包括:
用于从接入点接收多个信号波束中的多个空时编码信号的处理器(1010),其中,所述多个空时编码信号中的各个信号是在不同的信号波束中接收到的;
用于从每个信号波束提取至少一个导频信号的处理器;
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导频信号确定针对每个信号波束的信道估计的处理器(1040),其中,针对特定信号波束的信道估计取决于从多个天线到接收机的信道;
用于确定是否已经确定了针对全部所述信号波束的信道估计的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组合确定信道质量指示的处理器(1050);以及
用于将所述信道质量指示作为反馈信息发送到所述信号波束的发送源的处理器(1060)。
CN2007800472941A 2006-12-19 2007-12-19 基于信道质量反馈的波束空时编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3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7065406P 2006-12-19 2006-12-19
US60/870,654 2006-12-19
US11/684,321 US8670504B2 (en) 2006-12-19 2007-03-09 Beamspace-time coding based on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US11/684,321 2007-03-09
PCT/US2007/088083 WO2008077090A2 (en) 2006-12-19 2007-12-19 Beamspace-time coding based on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3860A CN101563860A (zh) 2009-10-21
CN101563860B true CN101563860B (zh) 2013-09-25

Family

ID=39493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729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3860B (zh) 2006-12-19 2007-12-19 基于信道质量反馈的波束空时编码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8670504B2 (zh)
EP (1) EP2095533A2 (zh)
JP (3) JP5356249B2 (zh)
KR (1) KR101154072B1 (zh)
CN (1) CN101563860B (zh)
AU (1) AU2007333654B2 (zh)
BR (1) BRPI0721156A2 (zh)
CA (2) CA2807902A1 (zh)
HK (1) HK1136705A1 (zh)
IL (1) IL198943A (zh)
MX (1) MX2009006674A (zh)
MY (1) MY150632A (zh)
NO (1) NO20092598L (zh)
RU (1) RU2414061C1 (zh)
TW (1) TWI384782B (zh)
WO (1) WO200807709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81538A1 (en) * 2001-10-18 2003-05-01 Walton Jay R. Multiple-access hybrid OFDM-CDMA system
US7734631B2 (en) * 2005-04-25 2010-06-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Associating information with an electronic document
US8199840B2 (en) * 2007-04-26 2012-06-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educed feedback
US8107567B2 (en) * 2007-06-18 2012-01-3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FBC/STBC in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Alamouti codes
US8750933B2 (en) * 2008-05-09 2014-06-10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ntenna beamforming in a cellular network
WO2009152852A1 (en) * 2008-06-18 2009-1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ntercell interference reduction
CN101621321A (zh) * 2008-06-30 2010-01-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闭环恒模多用户mimo系统及其控制信令处理方法
FR2937483A1 (fr) * 2008-10-17 2010-04-23 Thomson Licensing Procede de reception d'un signal et procede d'emission correspondant
WO2010076949A1 (en) * 2008-11-03 2010-07-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 multi-cell coopera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78843B1 (ko) * 2009-01-22 2015-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협력적 다중 셀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신하는 방법
US9195739B2 (en) 2009-02-20 2015-11-2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dentifying a discussion topic based on user interest information
CN101873647B (zh) * 2009-04-22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周期信道质量信息发送方法
US9184511B2 (en) * 2009-07-10 2015-11-1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channel sound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1902308A (zh) * 2009-07-21 2010-12-01 美商威睿电通公司 反向链路移动发送分集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US8773307B2 (en) * 2010-09-09 2014-07-08 Spatial Digital Systems, Inc. Wide null Forming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US20120064841A1 (en) * 2010-09-10 2012-03-15 Husted Paul J Configuring antenna arrays of mobile wireless devices using motion sensors
BR112013003784B1 (pt) * 2010-12-10 2021-12-21 Sun Patent Trust Método e aparelho de pré-codificação
KR101517424B1 (ko) * 2011-07-25 2015-05-04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전송 다이버시티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및 시스템
KR101839386B1 (ko) 2011-08-12 2018-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적응적 빔포밍 장치 및 방법
US8831125B2 (en) 2012-03-06 2014-09-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US8649458B2 (en) 2012-05-29 2014-02-1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Using antenna pooling to enhance a MIMO receiver augmented by RF beamforming
US8644413B2 (en) 2012-05-29 2014-02-0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Implementing blind tuning in hybrid MIMO RF beamforming systems
US8619927B2 (en) 2012-05-29 2013-12-3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rete gain control in hybrid MIMO/RF beamforming
US8971452B2 (en) 2012-05-29 2015-03-03 Magnolia Broadband Inc. Using 3G/4G baseband signals for tuning beamformers in hybrid MIMO RDN systems
US8837650B2 (en) 2012-05-29 2014-09-1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rete gain control in hybrid MIMO RF beamforming for multi layer MIMO base station
US8842765B2 (en) 2012-05-29 2014-09-23 Magnolia Broadband Inc. Beamformer configurable for connecting a variable number of antennas and radio circuits
US8767862B2 (en) 2012-05-29 2014-07-0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Beamformer phase optimization for a multi-layer MIMO system augmented by radio distribution network
US8654883B2 (en) 2012-05-29 2014-02-18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RF MIMO system performance
US8599955B1 (en) 2012-05-29 2013-12-03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antennas in hybrid MIMO RDN systems
US8861635B2 (en) 2012-05-29 2014-10-1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etting radio frequency (RF) beamformer antenna weights per data-stream in a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
US8885757B2 (en) 2012-05-29 2014-11-1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Calibration of MIMO systems with radio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8811522B2 (en) 2012-05-29 2014-08-19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itigating interferences for a multi-layer MIMO system augmented by radio distribution network
US9154204B2 (en) * 2012-06-11 2015-10-0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Implementing transmit RDN architectures in uplink MIMO systems
US9343808B2 (en) 2013-02-08 2016-05-17 Magnotod Llc Multi-beam MIMO time division duplex base station using subset of radios
US8797969B1 (en) 2013-02-08 2014-08-05 Magnolia Broadband Inc. Implementing multi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 MIMO) base station using single-user (SU) MIMO co-located base stations
US9155110B2 (en) 2013-03-27 2015-10-0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ocated and co-channel Wi-Fi access points
US20140226740A1 (en) 2013-02-13 2014-08-1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ulti-beam co-channel wi-fi access point
US8989103B2 (en) 2013-02-13 2015-03-2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ve attenuation of preamble reception in co-located WI FI access points
US8774150B1 (en) 2013-02-13 2014-07-08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side-lobe contamination effects in Wi-Fi access points
US9100968B2 (en) 2013-05-09 2015-08-0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al cancellation scheme with multi-beam
US9425882B2 (en) 2013-06-28 2016-08-23 Magnolia Broadband Inc. Wi-Fi radio distribution network station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Wi-Fi RDN stations
US8995416B2 (en) 2013-07-10 2015-03-3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co-channel access of neighboring access points
US8824596B1 (en) 2013-07-31 2014-09-02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time division MIMO RDN architecture
US9497781B2 (en) 2013-08-13 2016-11-15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ocated and co-channel Wi-Fi access points
US9060362B2 (en) 2013-09-12 2015-06-1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ing an occupied Wi-Fi channel by a client using a nulling scheme
US9088898B2 (en) 2013-09-12 2015-07-2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perative scheduling for co-located access points
US9172454B2 (en) 2013-11-01 2015-10-27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a transceiver array
US8891598B1 (en) 2013-11-19 2014-11-18 Magnolia Broadband Inc.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alibration for obtaining the channel reciprocity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MIMO systems
US8942134B1 (en) 2013-11-20 2015-01-27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 registration in a multi-beam system
US8929322B1 (en) 2013-11-20 2015-01-0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de lobe suppression using controlled signal cancellation
US9014066B1 (en) 2013-11-26 2015-04-2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 patterns calibration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ystems
US9294177B2 (en) 2013-11-26 2016-03-22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 patterns calibration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ystems
US9042276B1 (en) 2013-12-05 2015-05-2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ultiple co-located multi-user-MIMO access points
CN104184561B (zh) * 2014-01-13 2019-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预编码导频处理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US9100154B1 (en) 2014-03-19 2015-08-0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plicit AP-to-AP sounding in an 802.11 network
US9172446B2 (en) 2014-03-19 2015-10-27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sparse explicit sounding by implicit data
US9271176B2 (en) 2014-03-28 2016-02-23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ckhaul based sounding feedback
US10659135B2 (en) * 2014-06-16 2020-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ed discovery of MMW connection points and UES
US20160029232A1 (en) * 2014-07-22 2016-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 reliable link design
EP3254421B1 (en) * 2015-02-05 2022-05-0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mulating uplink diversity signals
US9590711B2 (en) * 2015-05-11 2017-03-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naging beamformed signals to optimize transmission rates of sensor arrays
US10536207B2 (en) 2015-10-30 2020-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forming architecture for scalable radio-frequency front end
US10749586B2 (en) * 2015-11-17 2020-08-18 Sony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6911371B (zh) * 2015-12-22 202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和装置
WO2019086100A1 (en) * 2017-10-30 2019-05-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of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s device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9090693A1 (zh) * 2017-11-10 2019-05-16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波束赋形中进行数字预失真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11376A1 (ja) * 2017-12-07 2019-06-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EP3732195A4 (en) 2017-12-28 2022-02-09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CYTOTOXICITY-INDUCING THERAPEUTIC
EP4010996A1 (en) 2019-08-05 2022-06-15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Transmit antenna diversity wireless audio system
CN111147086B (zh) * 2019-12-26 2022-04-22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编码调制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KR102242506B1 (ko) * 2020-11-19 2021-04-20 유한회사 쿠미 장애인용 이동 보조기구
CN112994869B (zh) * 2021-04-25 2021-09-24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种通信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84545A1 (en) * 2001-08-13 2003-02-19 Motorola, Inc. Transmit divers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481094A (zh) * 2002-09-05 2004-03-10 深圳市中兴通迅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ZA948134B (en) 1993-10-28 1995-06-13 Quaq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ff between sectors of a common base station
US6037898A (en) 1997-10-10 2000-03-14 Array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radio frequency base stations using antenna arrays
JP2002505544A (ja) 1998-02-27 2002-02-19 シーメンス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符号多重化および時分割多重化に基づき無線遠隔通信を移動および/または定置の送信機器/受信機器間で行う遠隔通信システム
EP1179230B1 (en) 1999-05-19 2004-07-28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t diversity method and system
US7066957B2 (en) 1999-12-29 2006-06-27 Sdgi Holdings, Inc. Device and assembly for intervertebral stabilization
US7139324B1 (en) * 2000-06-02 2006-11-21 Nokia Networks Oy Closed loop feedback system for improved down link performance
GB0020088D0 (en) 2000-08-15 2000-10-04 Fujitsu Ltd Adaptive beam forming
GB2371947B (en) 2001-02-01 2005-02-23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O2002080375A2 (en) 2001-03-28 2002-10-10 Nokia Corporation Non-zero complex weighted space-time code for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
EP1391059B1 (en) * 2001-05-31 2009-01-2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smart antenna using a quality-indication signal
US7499709B2 (en) * 2002-02-07 2009-03-03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4602641B2 (ja) * 2002-10-18 2010-12-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信号伝送システム、信号伝送方法及び送信機
KR100460514B1 (ko) 2002-10-21 2004-1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에스디에이취 전송장치
KR100575930B1 (ko) * 2003-05-16 2006-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신다이버시티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송신다이버시티의 방식 전환 장치 및 방법
EP1709752B1 (en) * 2004-01-20 2016-09-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s in a mimo system
CN1918817B (zh) * 2004-02-11 2011-05-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射和接收数据流的方法和系统
US8014781B2 (en) 2004-06-08 2011-09-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ra-cell common reuse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050119590A (ko) * 2004-06-16 2005-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채널 품질 정보 피드백 장치 및 방법
US8116262B2 (en) * 2004-06-22 2012-02-14 Rockstar Bidco L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abling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7570696B2 (en) * 2004-06-25 2009-08-04 Intel Corporatio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with quantized beamforming feedback
US7583982B2 (en) * 2004-08-06 2009-09-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channel quality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ith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antennas
US7428268B2 (en) * 2004-12-07 2008-09-23 Adaptix, Inc. Cooperative MIMO in multicell wireless networks
EP1833186A4 (en) * 2004-12-28 2010-07-07 Fujitsu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124932B1 (ko) * 2005-05-30 2012-03-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레이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20070183533A1 (en) * 2006-02-08 2007-08-09 Schmidl Timothy M MIMO system with spatial diversity
US8155583B2 (en) * 2006-10-31 2012-04-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broadband signals to a portable use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84545A1 (en) * 2001-08-13 2003-02-19 Motorola, Inc. Transmit divers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481094A (zh) * 2002-09-05 2004-03-10 深圳市中兴通迅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mbining beamforming and quasi-orthogonal space-time block coding using channel mean feedback;Li Liu等;《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2003. GLOBECOM’03. IEEE》;20031205;第4卷;正文第1925-1927页第II部分 *
Li Liu等.Combining beamforming and quasi-orthogonal space-time block coding using channel mean feedback.《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2003. GLOBECOM’03. IEEE》.2003,第4卷1925-193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670842A1 (en) 2008-06-26
AU2007333654A1 (en) 2008-06-26
KR101154072B1 (ko) 2012-06-12
IL198943A (en) 2014-02-27
JP5868904B2 (ja) 2016-02-24
WO2008077090A2 (en) 2008-06-26
TWI384782B (zh) 2013-02-01
JP2013255234A (ja) 2013-12-19
KR20090094382A (ko) 2009-09-04
US8670504B2 (en) 2014-03-11
IL198943A0 (en) 2010-02-17
CA2670842C (en) 2013-11-19
HK1136705A1 (en) 2010-07-02
CN101563860A (zh) 2009-10-21
RU2414061C1 (ru) 2011-03-10
JP5356249B2 (ja) 2013-12-04
WO2008077090A3 (en) 2008-09-04
BRPI0721156A2 (pt) 2014-04-01
CA2807902A1 (en) 2008-06-26
AU2007333654B2 (en) 2011-10-20
EP2095533A2 (en) 2009-09-02
MX2009006674A (es) 2009-06-30
JP2016042703A (ja) 2016-03-31
TW200835201A (en) 2008-08-16
NO20092598L (no) 2009-07-10
MY150632A (en) 2014-02-14
US20080144737A1 (en) 2008-06-19
JP2010514380A (ja) 2010-04-30
JP6092335B2 (ja)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3860B (zh) 基于信道质量反馈的波束空时编码
JP4562542B2 (ja)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装置
KR100829340B1 (ko) 송신 방법 및 수신 방법과 그들을 이용한 무선 장치
KR101408938B1 (ko) 다중 입출력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일반화된 아이겐 분석을이용한 빔포밍 장치 및 방법
US7965780B2 (en) Determination of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s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349274A (zh) 有助于波束形成操作的反馈机制
CN102210108B (zh) 通信装置
JP2007089144A (ja) Mimo−ofdm送信装置及びmimo−ofdm送信方法
EP1700397A1 (en)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 weights
CN101919171A (zh) 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装置和方法
CN101282198B (zh) 一种时分双工tdd系统中的上行多天线传输方法及终端
US7965784B2 (en)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KR20070041748A (ko) 수신기, 송신 장치 및 수신 방법
CN103138906B (zh) 一种用于改进上行链路探询质量的方法与设备
JP2010041473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
CN101563861A (zh) 波束空时编码和发送分集
US855379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RU2534015C2 (ru)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варианты), базовая и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и
AU2011221390A1 (en) Beamspace-time coding based on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67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367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