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1971B - 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1971B
CN101561971B CN2009100670549A CN200910067054A CN101561971B CN 101561971 B CN101561971 B CN 101561971B CN 2009100670549 A CN2009100670549 A CN 2009100670549A CN 200910067054 A CN200910067054 A CN 200910067054A CN 101561971 B CN101561971 B CN 1015619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place
time
green
green time
public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670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1971A (zh
Inventor
王殿海
陈永恒
曲昭伟
宋现敏
李志慧
魏巍
金盛
胡宏宇
李凤
朱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0670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619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61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1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1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19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采用计算机程序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旨在克服对搭接相位考虑不足的问题。该方法步骤:1)信号机通过检测器判断是否有公交车辆达到,若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不是,返回到开始判断步骤。2)信号机根据公交车辆到达检测器的时刻判断公交相位(j)信号灯是否是绿灯,是绿灯,预测到达停车线所需时间,采用绿灯延长控制方式,不是绿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3)信号机判断公交相位(j)前一相位信号灯是否是绿灯,是绿灯,预测公交车辆到达停车线所需时间,采用绿灯提前启亮控制方式,不是绿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4)不是两种控制方式,信号机则保留公交相位(j)优先申请为1,循环进行下一轮的重新判断。

Description

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城市主动公交信号优先的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在考虑交叉口存在搭接相位情况下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的方法是根据实时采集的公交信息,采用绿灯提前启亮和绿灯延长等优先方式实现公交车尽可能少延误的通过交叉口。
美国、欧洲等国大都能够实现了单个交叉口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并陆续在一些地方实验和实际运行。这些方法为在我国实际应用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原理,但国内城市交叉口复杂多样,直接采用外国的方法并不可行,必须针对我国实际国情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
国内对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的研究也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学者也提出了不少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这些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从不同角度出发实现了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但对于一些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深入探讨,如搭接相位、行人相位在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中如何考虑等。这些问题在现有研究中都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造成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在实际运用存在一定难度。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来具体解决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中的实际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在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中对搭接相位考虑不足的问题,采用自编的计算机程序,提供了一种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方法首先是安装检测器、装有计算机程序的信号机、信号灯,并用光缆和电线依次将他们连接起来(或者使用现有设备),再采用下列步骤:
1.信号机通过检测器判断是否有公交优先申请,即是否有公交车辆到达,若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若不是,返回到是否有公交优先申请的开始判断步骤。
2.信号机根据公交车辆到达检测器的时刻判断该时刻公交相位信号灯的灯色是否是绿灯,若是绿灯,预测公交车辆到达交叉口停车线所需时间,采用绿灯延长控制方式;若不是绿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
3.信号机根据公交车辆到达检测器的时刻公交相位在该时刻信号灯的灯色不是绿灯,判断公交相位前一相位信号灯的灯色是否是绿灯,若是绿灯,预测公交车辆到达交叉口停车线所需时间,采用绿灯提前启亮控制方式;若不是绿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
4.不是采用绿灯延长控制方式或者绿灯提前启亮控制方式,信号机则保留公交相位优先申请为1,循环进行下一轮的重新判断。
第二步骤中所述的绿灯延长控制方式采用下列步骤:
1)确定公交相位最大延长绿灯时间。
2)公交延长申请的决策。
3)各相位绿灯时间的重新分配。
第三步骤中所述的绿灯提前启亮控制方式采用下列步骤:
1)判断公交车辆从检测器到达交叉口停车线行程时间是否大于当前相位红灯剩余时间,若是,保持原信号配时不变;若不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
2)判断当前相位是否为屏障前一相位,若是,进入确定屏障前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的步骤;若不是,进入确定公交所在半环的相位可压缩绿灯时间的步骤。
3)若当前相位为屏障前一相位,确定屏障前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即T1=min(grq);其中:grq为屏障前环中各半环的可压缩绿灯时间。
4)判断公交相位优先所需时间是否大于屏障前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若是,确定屏障前半环压缩时间为可压缩绿灯时间;若不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
5)当公交相位优先所需时间不大于屏障前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时,确定屏障前半环压缩时间为公交优先所需时间。
6)确定当前公交环各相位绿灯时间。
7)确定非公交所在环各相位绿灯时间。
8)若当前相位不是屏障前一相位,确定公交所在半环相位可压缩绿灯时间,即T2=gki,其中:gki为相位i可压缩绿灯时间。
9)判断公交相位优先所需时间是否大于公交所在半环的相位可压缩绿灯时间,若是,确定相位i压缩绿灯时间为可压缩时间,若不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
10)当公交相位优先所需时间不是大于公交所在半环的相位可压缩绿灯时间时,确定相位i压缩绿灯时间为公交优先所需时间。
11)确定公交相位绿灯时间和相位绿灯时间。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确定公交相位最大延长绿灯时间是指:公交相位最大延长绿灯时间是选取各环所提供的可压缩绿灯时间与信号机内置相位最大延长时间中较小的一个即: g m = min ( Σ q g mq , g j max - g 0 j ) - - - ( 1 )
式中:g0i-相位i基础绿灯时间,单位为s,为未执行公交优先时所采用的相位绿灯时间,当表示公交相位时,相应标号可用j替代。
gimin-相位i最小绿灯时间,单位为s,根据行人过街等因素事先确定。
gmq-半环q最大绿灯延长时间,单位为s,为半环可压缩绿灯最小值,即gmq=min(grq)。
grq-环p中半环q可压缩绿灯时间,单位为s,为半环内可压缩相位绿灯时间之和; g rq = Σ i ∈ q g ki .
gki-相位i可压缩绿灯时间,单位为s,为基础绿灯时间与最小绿灯时间之差;gki=g0i-gimin
gimax-相位i极限绿灯时间,单位为s,为相位i所能容忍的最大绿灯时间,为信号机内置参数。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公交延长申请的决策采用下列步骤:
1.根据公交车到达交叉口停车线的时刻,确定公交延长所需时间为公交车到达停车线时刻与绿灯结束时刻之差,即gxy=t1-tbq;其中:t1=t0+Δt,Δt为公交车从检测器到交叉口停车线的时间;t0为公交车到达检测器的时刻。
2.判断是不是gxy>gm,如果是,则信号配时不变;否则就需延长绿灯时间,进入各相位绿灯时间重新分配的步骤。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各相位绿灯时间的重新分配采用下列步骤:
1.确定公交所在环各压缩相位的绿灯时间
1)压缩相位总压缩绿灯时间gy为公交延长最大时间,即gy=gm。按绿灯时间比例分配压缩各相位压缩绿灯时间,采用四舍五入方法,最后一个相位压缩时间为压缩总时间减去前面相位压缩时间。
2)非最后一个压缩相位的压缩绿灯时间gyi
g yi = int ( g y × g 0 i Σ j + 1 n g 0 i + 0.5 ) - - - ( 2 )
式中:
Figure G2009100670549D00033
-从公交相位j下一相位至本周期结束可压缩相位的基础绿灯时间(s)之和。
若相位压缩绿灯时间gyi大于相位可压缩绿灯时间gki,即gyi>gki,则gyi=gki,否则根据公式(2)得到相位压缩绿灯时间gyi
3)最后一个压缩相位的压缩绿灯时间
g yi = g y - Σ j + 1 n - 1 g yi - - - ( 3 )
4)公交申请所在环压缩相位i的绿灯时间gopti k
g opti k = g opti k - 1 - g yi - - - ( 4 )
式中:gopti k-相位i优化绿灯时间,单位为s,执行相位i第k个公交申请后确定的各相位绿灯时间。
2.确定其他环可压缩相位绿灯时间
1)根据公交申请所在环的各相位绿灯时间确定出非公交申请半环的半环绿灯时间gbf k,即从公交相位(j)下一相位至周期结束各相位优化绿灯时间之和。
g bf k = Σ j + 1 n g opti k - - - ( 5 )
2)确定其他环非公交所在半环的绿灯压缩时间gy
g y = g bf k - g bf k - 1 - - - ( 6 )
式中:gbf k-1为上一次(k-1次)信号配时方案确定时得到的半环绿灯时间,单位为s。
3)确定其他非公交所在半环的可压缩相位绿灯时间,确定方法和第1)步骤中的第(2)、(3)与(4)步骤相同。
3.确定其他环与公交在同半环的相位绿灯时间
1)确定公交所在半环绿灯时间gb k
g b k = c - g bf k - - - ( 7 )
式中:c——交叉口周期,单位为s。
gb k-第k个公交申请的公交申请所在半环的半环绿灯时间,单位为s。
gbf k-第k个公交申请的公交所在环的非公交半环绿灯时间,单位为s。
2)按绿灯时间比例分配其他环与公交在同半环的相位绿灯时间,非最后一个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int ( g b k × g 0 i Σ j + 1 n g 0 i + 0.5 ) - - - ( 8 )
若相位绿灯时间gopti k小于相位基础绿灯时间g0i,即 g opti k > g 0 i , g opti k = g 0 i , 否则根据公式得到相位压缩绿灯时间gopti k
最后一个相位绿灯时间:
g opti k = g b k - Σ j + 1 n - 1 g opti . - - - ( 9 )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判断当前相位是否为屏障前一相位采用下列步骤:
1.若当前相位为屏障前一相位
1)确定屏障前半环的可压缩绿灯时间T1,即屏障前各环中各半环的可压缩绿灯时间的最小值, T 1 = min ( g rq k ) .
2)判断公交相位优先所需时间gxq即公交相位绿灯启亮时刻与公交车辆到达交叉口停车线时刻值差,gxq=gbq-t1是否大于屏障前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T1,若是,确定屏障前半环压缩时间为可压缩绿灯时间T1;若否,确定屏障前半环压缩时间为公交优先所需时间gxq
3)确定当前公交所在环各相位绿灯时间:
(1)公交所在环公交相位绿灯时间为公交相位基础绿灯时间加上屏障前半环压缩时间,即 g optj k = g oj k + g y .
(2)相位i绿灯时间为相位i基础绿灯时间减去屏障前相位压缩时间即 g opti k = g oi k - g y .
(3)其他相位绿灯时间不变。
4)确定非公交所在环各相位绿灯时间
(1)非当前环同公交半环的半环绿灯时间 g b k = g b k - 1 + g y ; 非最后一个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int ( g b k × g 0 i Σ j + 1 n g 0 i + 0.5 ) - - - ( 10 )
最后一个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g b k - Σ j + 1 n - 1 g opti - - - ( 11 )
(2)非公交环,不属于公交半环相位绿灯压缩时间 g bf k = g bf k - 1 - g y , 各相位绿灯时间按公式(10)(11)计算。
2.若当前相位不是屏障前一相位
1)确定公交所在环的相位压缩绿灯时间T2=gki
2)然后判断公交相位(j)优先所需时间gxq是否大于公交所在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T2,若是,确定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为可压缩时间,此时相位i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g oi k - T 2 , 公交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j k = g oj k + T 2 , 其他相位绿灯时间保持不变;若否,确定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为公交优先所需时间gxq,此时相位i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g oi k - g xq , 公交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j k = g oj k + g xq , 其他相位绿灯时间保持不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给出了定周期下单相位普通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并采用绿灯延长和绿灯提前启亮的两种控制方式进行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
2.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给出了环的概念,并通过考虑各环中各相位的极限绿灯时间来确定公交车辆延长和提前启亮时间的范围,使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更贴近实际情况。
3.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不仅适用于普通公交车辆优先控制,同样适用于快速公交(BRT)系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4.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充分考虑了公交车辆的需求,只在需要的时刻(如公交车辆晚点)给予恰当的优先控制,大大减小了交叉口的总体延误,提高交叉口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中说明环的定义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中说明屏障(barrier)的定义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中说明公交相关环的定义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的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的流程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的绿灯延长控制方式的流程框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的绿灯提前启亮控制方式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一.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构思及主要技术特征
1.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计算机程序并采用绿灯延长和绿灯提前启亮两种控制方式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属于计算机程序一部分的绿灯延长模块和绿灯提前起亮模块内嵌在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的流程中,当检测器检测到有公交车辆到达时(即检测到公交申请),根据实时数据调出相应模块,实现公交信号优先控制。该方法的新颖之处在于对公交车辆延长时间和提前启亮时间范围的界定。界定时引入环的概念,既考虑公交所在环各相位极限绿灯时间的约束,又考虑非公交所在环各相位极限绿灯时间的约束。
2.实现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参数说明
搭接相位是通过环来体现的,且只有在多环的情况下才可以体现出来。当信号灯执行绿灯延长和提前启亮控制方式时,环中相位的绿灯时间发生变化,从而使不同环的某些相位有所重叠,即某个相位跨多个信号阶段,产生了搭接相位。通俗的讲,环内的每个相位都是搭接相位。用环来定义搭接相位能更清晰的体现多个相位搭接的情形。在界定一个信号周期所能提供给公交相位延长或提前启亮时间的范围时,要充分考虑各环各相位极限绿灯时间的约束。
为了保证交叉口存在搭接相位情况下,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的实施不会影响交叉口的正常运行,因此,本发明对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的相关概念进行说明。
1)环的定义
参阅图1,环是指一个周期内车流绿灯连续显示的灯色组合。如图中所示,相位1、2、3和4就构成一个环,同理交叉口排除右转车流后的8股车流可构成两个环,如果考虑公交车流、行人流则可以有3个或者4个环。
在有多个环的情况下,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方案若根据各环流量计算会得到不同配时方案,因而将所有环中所需周期最大的环称为关键环,信号配时参数主要根据关键环的交通状态确定。
2)屏障(barrier)的定义
参阅图2,屏障(barrier)是指所有环的某一相位绿灯都必须结束的时刻,如图中所示。在屏障左边,不管哪个环的车流绿灯终止时刻都不能大于屏障,同理,在屏障右边,不管哪个环的车流绿灯开始时刻都不能小于屏障。
从图中可知各环在两个屏障之间的绿灯时间是相同的,将两个屏障间车流的连续灯色称为半环。一个周期有两个半环构成,即左半环和右半环。半环绿灯时间可根据实际交通状态调整,但若关键环调整了各相位绿灯时间,则其它环也必须做相应调整,才能保证绿灯结束时刻在屏障处是对齐的。
3)公交相关环的定义
参阅图3,采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后,公交车流就会比其它车流更加特殊,其它车流信号配时都需要根据公交车流的配时进行调整,因而根据环、半环和屏障的定义及公交车流的特殊性,还需定义以下概念:公交所在环、非公交所在环、公交半环、非公交半环等四个参数的含义,其含意如图中所示。
公交所在环-是指公交申请相位对应的一个周期连续的灯色组合确定的环,只包含一组相位相序方案;
非公交所在环-是指除了公交所在环外的所有环;
公交半环-是指在公交所在环和非公交所在环中,与公交所在半环处于其屏障同一侧的半环;
非公交半环-是指在公交所在环和非公交所在环中,与公交所在半环处于其屏障相反侧的半环。
4)相关参数说明
(1)相位属性
a.公交可利用的可压缩相位,在可压缩相位中,选择的从公交相位到最后一相位可以利用的压缩相位都称为公交可利用的可压缩相位;
b.屏障前一相位;
c.当前绿灯相位;
d.公交相位前一相位;
e.公交所在环的压缩相位,指与公交相位在同一个环中的可压缩相位;
f.其他环非公交相位所在半环的压缩相位,指不在公交相位所处的环且不属于公交所处半环的可压缩相位;
g.其他环同公交相位所在半环的压缩相位,指不在公交相位所处的环但属于公交所处半环的可压缩相位;
(2)绿灯时间参数
这里所有相位均可用i表示,公交相位用j表示,环用p表示,半环用q表示。
a.g0i-相位i基础绿灯时间(s),为未执行公交优先时所采用的相位绿灯时间;当表示公交相位时,相应标号可用j替代;
b.gimin-相位i最小绿灯时间(s),根据行人过街等因素事先确定;
c.gmq-半环q最大绿灯延长时间(s),为半环可压缩绿灯最小值,即gmq=min(grq);
d.grq-环p中半环q可压缩绿灯时间(s),为半环内可压缩相位绿灯时间之和,即 g rq = Σ i ∈ q g ki ;
e.gki-相位i可压缩绿灯时间(s),为基础绿灯时间与最小绿灯时间之差,即gki=g0i-gimin
f.gimax-相位极限绿灯时间(s),为相位所能容忍的最大绿灯时间,为信号机内置参数;
g.gopti k-相位i优化绿灯时间(s),执行相位i第k个公交申请(将k定义为公交申请后执行公交优先改变信号配时的公交申请数)后确定的各相位绿灯时间;
h.gm-公交车辆最大延长时间(s),即环可压缩绿灯时间与公交相位最大绿灯时间减去基础绿灯时间中较小的那一个,即 g m = min ( Σ q g mq , g j max - g 0 j ) ;
i.gxy-公交延长所需时间(s),为公交车到达停车线时刻t1与绿灯结束时刻tbq之差,即gxy=t1-tbq
j.gxq-公交提前启亮所需时间(s),为绿灯结束时刻与公交车到达停车线时刻t1之差,即gxq=tbq-t1
k.gyi-相位i压缩绿灯时间(s),因起亮或者延长公交相位绿灯造成的压缩相位i减少的绿灯时间;
l.gb k-第k个公交申请的公交申请所在半环的半环绿灯时间(s):公交申请所处的两个屏障间的时间差,即两屏障间所有相位绿灯时间之和;
m.gbf k-第k个公交申请的公交所在环的非公交半环绿灯时间(s):不是公交申请所在的两个屏障之间的绿灯时间。
3.行程时间预测
当公交车辆到达检测器,预测公交车辆从检测器到达交叉口停车线所需的时间Δt,用检测器和交叉口停车线之间的距离L除以公交车辆的速度v,即 Δt = L v . 由于行程时间预测不是本专利的重点,这里不再赘述。
4.与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相关的两个优先控制方式
1)绿灯延长控制方式
绿灯延长控制方式共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确定公交相位最大延长绿灯时间;二是公交延长申请的决策,三是各相位绿灯时间的重新分配。
(1)公交相位最大绿灯延长时间的确定
公交相位最大延长绿灯时间gm选取各环所提供的可压缩绿灯时间与信号机内置相位最大延长时间中较小的一个;各环可压缩绿灯时间为屏障两侧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之和;半环的可压缩绿灯时间是根据公交所在环和非公交所在环各相位绿灯时间的极限值作为约束确定的;半环的可压缩绿灯时间为半环内可压缩相位可压缩绿灯时间之和;这里的各相位可压缩绿灯时间由该相位基础绿灯时间减去最小绿灯时间得到。
g m = min ( Σ q g mq , g j max - g 0 j ) - - - ( 12 )
式中:g0i-相位i基础绿灯时间(s),为未执行公交优先时所采用的相位绿灯时间,当表示公交相位时,相应标号可用j替代;
gimin-相位i最小绿灯时间(s),根据行人过街等因素事先确定;
gmq-半环q最大绿灯延长时间(s),为半环可压缩绿灯最小值,即gmq=min(grq);
grq-环p中半环q可压缩绿灯时间(s),为半环内可压缩相位绿灯时间之和; g rq = Σ i ∈ q g ki ;
gki-相位i可压缩绿灯时间(s),为基础绿灯时间与最小绿灯时间之差,gki=g0i-gimin
gimax-相位i极限绿灯时间(s),为相位所能容忍的最大绿灯时间,为信号机内置参数。
(2)公交延长申请的决策
根据公交车到达交叉口时刻,确定公交延长所需时间gxy为公交车到达停车线时刻t1与绿灯结束时刻tbq之差,即gxy=t1-tbq;其中:t1=t0+Δt,Δt为公交车从检测器到停车线的时间,t0为公交车到达检测器的时刻。
如果gxy>gm,则信号配时不变;否则就需延长绿灯时间,进入下面步骤,重新分配各相位绿灯时间。
(3)各相位绿灯时间的重新分配
①确定公交所在环各压缩相位的绿灯时间
a.压缩相位总压缩绿灯时间gy为公交延长最大时间,即gy=gm。按绿灯时间比例分配压缩各相位压缩绿灯时间,采用四舍五入方法,最后一个相位压缩时间为压缩总时间减去前面相位压缩时间。
b.非最后一个压缩相位的压缩绿灯时间gyi
g yi = int ( g y × g 0 i Σ j + 1 n g 0 i + 0.5 ) - - - ( 13 )
式中:
Figure G2009100670549D00103
-从公交相位j下一相位至本周期结束可压缩相位的基础绿灯时间(s);
若相位压缩绿灯时间gyi大于相位可压缩绿灯时间gki,即gyi>gki,则gyi=gki,否则根据式(13)得到相位压缩绿灯时间gyi
c.最后一个压缩相位的压缩绿灯时间
g yi = g y - Σ j + 1 n - 1 g yi - - - ( 14 )
d.公交申请所在环压缩相位i的绿灯时间gopti k
g opti k = g opti k - 1 - g yi - - - ( 15 )
式中:gopti k-相位i优化绿灯时间(s),执行相位i第k个公交申请后确定的各相位绿灯时间;
②确定其他环可压缩相位绿灯时间
a.根据公交申请所在环的各相位绿灯时间确定出非公交申请半环的半环绿灯时间gbf k
g bf k = Σ i n g opti k - - - ( 16 )
b.确定其他环非公交所在半环的绿灯压缩时间
g y = g bf k - g bf k - 1 - - - ( 17 )
式中:gbf k-1为上一次(k-1次)信号配时方案确定时得到的半环绿灯时间(s);
c.确定其他非公交所在半环的可压缩相位绿灯时间,确定方法采用公式(13)、(14)和(15);
③确定其他环与公交在同半环的相位绿灯时间
a.确定公交所在半环绿灯时间gb k
g b k = c - g bf k - - - ( 18 )
式中:c——交叉口周期(s);
gb k-第k个公交申请的公交申请所在半环的半环绿灯时间(s):公交申请所处的两个屏障间的时间差,即两屏障间所有相位绿灯时间之和;
gbf k-第k个公交申请的公交所在环的非公交半环绿灯时间(s):不是公交申请所在的两个屏障之间的绿灯时间;
b.按绿灯时间比例分配其他环与公交在同半环的相位绿灯时间,非最后一个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int ( g b k × g 0 i Σ j + 1 n g 0 i + 0.5 ) - - - ( 19 )
若相位绿灯时间gopti k小于相位基础绿灯时间g0i,即 g opti k > g 0 i , g opti k = g 0 i , 否则根据公式(19)得到相位压缩绿灯时间gopti k
最后一个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g b k - Σ j + 1 n - 1 g opti - - - ( 20 )
2)绿灯提前起亮控制方式
提前启亮控制方法通过压缩前一相位绿灯时间实现公交优先。首先确定公交提前启亮所需时间gxq=gbq-t1,判断gxq是否大于绿灯相位i可压缩绿灯时间T1,即是不是gxq≥T1,如果是,则相位i绿灯时间 g opti k = g opti k - 1 - T 1 , 公交相位j绿灯时间 g optj k = g optj k - 1 + T 1 ; 否则,相位i绿灯时间 g opti k = g opti k - 1 - g xq , 且公交相位j绿灯时间 g optj k = g optj k - 1 + g xq . 在此基础上,判断当前绿灯相位i是否为屏障前一相位,如果是,则需确定非公交所在环各相位绿灯时间;如果不是,则其他相位信号配时不变。
二.具体实施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
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包括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的工作流程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绿灯延长和绿灯提前启亮两种方式。绿灯延长即延长相位绿灯时间,当公交车辆到达交叉口时,若该相位的绿灯信号即将结束,采用延长该相位的绿灯时间的方法,使公交车辆可以通过交叉口,公交车辆通过交叉口后,控制系统将恢复原有的信号配时。绿灯提前启亮即缩短车辆等待绿灯信号的红灯时间,在公交车辆到达交叉口时,如果公交车辆通行方向所在的相位处于红灯状态,这时通过压缩非公交相位使公交相位提前激活达到公交优先的目的。在延长和提前启亮控制方式中,公交车辆延长和提前启亮的时间由各环可压缩绿灯时间提供,其范围不仅要考虑公交所在环各相位极限绿灯时间的约束,还要考虑非公交所在环各相位极限绿灯时间的约束。信号机对公交车主动优先进行合理的信号配时,在配时过程中考虑搭接相位的影响,并给出具体的信号配时方法。
1.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的工作流程
参阅图4,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根据公交车不同到达时刻与信号配时状态的匹配关系,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公交信号优先控制。其工作流程是:
(1)信号机通过检测器判断在t0时刻是否检测到公交申请(是否有公交车辆到达),若检测到公交申请(即有公交车辆到达),进入下一判断步骤;若没有检测到公交申请(即没有公交车辆到达),返回到检测下一时刻是否有公交申请的开始步骤。
(2)当在t0时刻有公交车辆到达检测器时,判断在t0时刻即公交车辆到达检测器时刻公交相位j交叉口的信号灯是否为绿灯,若是绿灯,预测公交车到达交叉口停车线所需时间,并运行绿灯延长控制方式;若不是绿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
(3)当公交车辆在t0时刻到达检测器公交相位j交叉口的信号灯不是绿灯时,判断在t0时刻即公交车辆到达检测器时刻公交相位j前一相位是否为绿灯,若是绿灯,预测公交车到达交叉口停车线所需时间,并运行提前启亮控制方式;若不是绿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
(4)不是采用绿灯延长控制方式或者绿灯提前启亮控制方式,信号机则保留公交相位j申请,记录公交相位j的公交申请为1。
2.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绿灯延长控制方式
参阅图5,图中所示绿灯延长控制方式的工作流程:
1)判断公交车辆从检测器到达交叉口停车线所需时间Δt是否小于该相位绿灯剩余时间ts,即Δt<ts是不是成立,其中: Δt = L v , L-检测器与交叉口停车线之间的距离,v-公交车辆的速度。若是,保持原信号配时不变;若不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
2)实施绿灯延长控制方式的工作流程:
(1)确定公交车辆的最大延长时间gm
a.确定各环各压缩相位的可压缩绿灯时间gki k,即基础绿灯时间g0i减去最小绿灯时间gimin
gki k-相位i可压缩绿灯时间(s),为基础绿灯时间与最小绿灯时间之差, g ki k = g 0 i - g i min ;
g0i-相位i基础绿灯时间(s),为未执行公交优先时所采用的相位绿灯时间;
gimin-相位i最小绿灯时间(s),根据行人过街等因素事先确定;
b.确定各半环的可压缩绿灯时间grq k,即半环内各压缩相位可压缩绿灯时间之和 g rq k = Σ i ∈ q g ki k ;
c.确定半环的可压缩绿灯时间gmq,即屏障一侧的所有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的最小值, g mq k = min ( g rq k ) ;
d.确定环的可压缩绿灯时间,即半环的可压缩绿灯时间之和
e.确定公交车辆最大延长时间gm,即环可压缩绿灯时间与公交相位最大绿灯时间减去基础绿灯时间中较小的那一个,即 g m = min ( Σ q g mq k , g j max - g 0 j ) .
(2)判断公交车辆所需时间gxy是否大于最大延长时间gm,若是,保持原信号配时不变;若不是,进入下一步骤;
公交车辆所需时间gxy为公交车到达停车线时刻t1与绿灯结束时刻tbq之差,即gxy=t1-tbq。其中t1=t0+Δt,Δt为公交车从检测器到交叉口停车线的时间,即 Δt = L v .
(3)确定各环压缩相位的绿灯时间
a.确定公交所在环各压缩相位的绿灯时间
a)压缩相位总压缩绿灯时间gy为公交最大延长时间,即gy=gm。按绿灯时间比例分配压缩各相位压缩绿灯时间,采用四舍五入方法,最后一个相位压缩时间为压缩总时间减去前面相位压缩时间。
b)非最后一个压缩相位的压缩绿灯时间gyi
g yi = int ( g y × g 0 i Σ j + 1 n g 0 i + 0.5 ) - - - ( 21 )
式中:-从公交相位j下一相位至本周期结束可压缩相位的基础绿灯时间(s)之和;
若相位压缩绿灯时间gyi大于相位可压缩绿灯时间gki,即gyi>gki,则gyi=gki,否则根据式(21)得到相位压缩绿灯时间gyi
c)最后一个压缩相位的压缩绿灯时间
g yi = g y - Σ j + 1 n - 1 g yi - - - ( 22 )
d)公交申请所在环压缩相位i的绿灯时间gopti k
g opti k = g opti k - 1 - g yi - - - ( 23 )
式中:gopti k-相位i优化绿灯时间(s),执行相位i第k个公交申请后确定的各相位绿灯时间(s);
b.确定其他环可压缩相位绿灯时间
a)根据公交申请所在环的各相位绿灯时间确定出非公交申请半环的半环绿灯时间gbf k
g bf k = Σ i n g opti k - - - ( 24 )
b)确定其他环非公交所在半环的绿灯压缩时间
g y = g bf k - g bf k - 1 - - - ( 25 )
式中:gbf k-1为上一次(k-1次)信号配时方案确定时得到的半环绿灯时间(s);
c)确定其他非公交所在半环的可压缩相位绿灯时间,确定方法同公式(21)、(22)和(23);
c.确定其他环与公交在同半环的相位绿灯时间
a)确定公交所在半环绿灯时间gb k
g b k = c - g bf k - - - ( 26 )
式中:c——交叉口周期(s);
gb k-第k个公交申请的公交申请所在半环的半环绿灯时间(s):公交申请所处的两个屏障间的时间差,即两屏障间所有相位绿灯时间之和;
gbf k-第k个公交申请的公交所在环的非公交半环绿灯时间(s):不是公交申请所在的两个屏障之间的绿灯时间;
b)按绿灯时间比例分配其他环与公交在同半环的相位绿灯时间,非最后一个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int ( g b k × g 0 i Σ j + 1 n g 0 i + 0.5 ) - - - ( 27 )
若相位绿灯时间gopti k小于相位基础绿灯时间g0i,即 g opti k > g 0 i , g opti k = g 0 i , 否则根据式(27)得到相位压缩绿灯时间gopti k。最后一个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g b k - Σ j + 1 n - 1 g opti - - - ( 28 )
3、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绿灯提前启亮控制方式
参阅图6,图中所示绿灯提前启亮控制方式的工作流程:
1)判断公交车辆预测行程时间Δt是否大于当前相位红灯剩余时间ts,即Δt>ts是不是成立,其中: Δt = L v , L-检测器与交叉口停车线之间的距离,v-公交车辆的速度。若是,保持原信号配时不变;若不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
2)当预测公交车辆行程时间Δt不大于当前相位红灯剩余时间ts时,判断当前相位i是否为屏障前一相位,若是,进入右侧步骤,若不是,进入左侧步骤;
3)若当前相位为屏障前一相位;
(1)确定屏障前半环的可压缩绿灯时间T1,即屏障前各环中各半环的可压缩绿灯时间的最小值, T 1 = min ( g rq k ) ,
(2)判断公交相位优先所需时间gxq即公交相位绿灯启亮时刻与公交车辆到达交叉口停车线时刻之差,gxq=gbq-t1是否大于屏障前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T1,若是,确定屏障前半环压缩时间为可压缩绿灯时间T1;若否,确定屏障前半环压缩时间为公交优先所需时间gxq
(3)确定当前公交所在环各相位绿灯时间:
a.公交所在环公交相位绿灯时间为公交相位基础绿灯时间加上屏障前半环压缩时间,即 g optj k = g oj k + g y ;
b.相位i绿灯时间为相位i基础绿灯时间减去屏障前相位压缩时间;即 g opti k = g oi k - g y ;
c.其他相位绿灯时间不变
(4)确定非公交所在环各相位绿灯时间
a.非当前环同公交半环的半环绿灯时间 g b k = g b k - 1 + g y ; 非最后一个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int ( g b k × g 0 i Σ j + 1 n g 0 i + 0.5 ) - - - ( 29 )
最后一个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g b k - Σ j + 1 n - 1 g opti - - - ( 30 )
b.非公交环,不属于公交半环相位绿灯压缩时间 g bf k = g bf k - 1 - g y , 各相位绿灯时间按公式(29)(30)计算。
4)若当前相位不是屏障前一相位,
a.确定公交所在环相位i压缩绿灯时间T2=gki
b.然后判断公交相位(j)优先所需时间gxq是否大于公交所在半环相位i可压缩绿灯时间T2,若是,确定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为相位i可压缩时间,此时相位i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g oi k - T 2 , 公交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j k = g oj k + T 2 , 其他相位绿灯时间保持不变。若否,确定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为公交优先所需时间gxq,此时相位i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g oi k - g xq , 公交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j k = g oj k + g xq , 其他相位绿灯时间保持不变。

Claims (5)

1.一种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是安装检测器、信号机、信号灯,并用光缆和电线依次将他们连接起来,其特征是所述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还采用下列步骤:
1)信号机通过检测器判断是否有公交优先申请,即是否有公交车辆到达,若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若不是,返回到是否有公交优先申请的开始判断步骤;
2)信号机根据公交车辆到达检测器的时刻判断该时刻公交相位j信号灯的灯色是否是绿灯,若是绿灯,预测公交车辆到达交叉口停车线所需时间,采用绿灯延长控制方式;若不是绿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
3)信号机根据公交车辆到达检测器的时刻公交相位j在该时刻信号灯的灯色不是绿灯,判断公交相位j前一相位信号灯的灯色是否是绿灯,若是绿灯,预测公交车辆到达交叉口停车线所需时间,采用绿灯提前启亮控制方式;若不是绿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
4)不是采用绿灯延长控制方式或者绿灯提前启亮控制方式,信号机则保留公交相位j优先申请为1,循环进行下一轮的重新判断;
所述的绿灯延长控制方式采用下列步骤:
(1)确定公交相位最大延长绿灯时间gm
(2)公交延长申请的决策;
(3)各相位绿灯时间的重新分配;
所述的绿灯提前启亮控制方式采用下列步骤:
(1)判断公交车辆从检测器到达交叉口停车线行程时间Δt是否大于当前相位红灯剩余时间ts,若是,保持原信号配时不变;若不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
(2)判断当前相位i是否为屏障前一相位,若是,进入确定屏障前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的步骤;若不是,进入确定公交所在半环的相位i可压缩绿灯时间的步骤;
(3)若当前相位i为屏障前一相位,确定屏障前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T1,即T1=min(grq);其中:grq为屏障前环中各半环的可压缩绿灯时间;
(4)判断公交相位j优先所需时间gxq是否大于屏障前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T1,若是,确定屏障前半环压缩时间为可压缩绿灯时间T1;若不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
(5)当公交相位j优先所需时间gxq不大于屏障前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T1时,确定屏障前半环压缩时间为公交优先所需时间gxq
(6)确定当前公交环各相位绿灯时间;
(7)确定非公交所在环各相位绿灯时间;
(8)若当前相位不是屏障前一相位,确定公交所在半环的相位i可压缩绿灯时间T2,即T2=gki,其中:gki为相位i可压缩绿灯时间;
(9)判断公交相位j优先所需时间gxq是否大于公交所在半环的相位i可压缩绿灯时间T2,若是,确定相位i压缩绿灯时间为可压缩时间T2,若不是,进入下一判断步骤;
(10)当公交相位j优先所需时间gxq不是大于公交所在半环的相位i可压缩绿灯时间T2时,确定相位i压缩绿灯时间为公交优先所需时间gxq
(11)确定公交相位j绿灯时间和相位i绿灯时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确定公交相位最大延长绿灯时间gm是指:公交相位最大延长绿灯时间gm是选取各环所提供的可压缩绿灯时间与信号机内置相位最大延长时间中较小的一个即: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21
式中:g0i-相位i基础绿灯时间,单位为s,为未执行公交优先时所采用的相位绿灯时间,当表示公交相位时,相应标号可用j替代;
gimin-相位i最小绿灯时间,单位为s,根据行人过街等因素事先确定;
gmq-半环q最大绿灯延长时间,单位为s,为半环可压缩绿灯最小值,即gmq=min(grq);
grq-环p中半环q可压缩绿灯时间,单位为s,为半环内可压缩相位绿灯时间之和;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22
gki-相位i可压缩绿灯时间,单位为s,为基础绿灯时间与最小绿灯时间之差;gki=g0i-gimin
gimax-相位i极限绿灯时间,单位为s,为相位所能容忍的最大绿灯时间,为信号机内置参数。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公交延长申请的决策采用下列步骤:
1)根据公交车到达交叉口停车线的时刻,确定公交延长所需时间gxy为公交车到达停车线时刻t1与绿灯结束时刻tbq之差,即gxy=t1-tbq;其中:t1=t0+Δt,Δt为公交车从检测器到交叉口停车线的时间;t0为公交车到达检测器的时刻;
2)判断是不是gxy>gm,如果是,则信号配时不变;否则就需延长绿灯时间,进入各相位绿灯时间重新分配的步骤。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各相位绿灯时间的重新分配采用下列步骤:
1)确定公交所在环各压缩相位的绿灯时间
(1)压缩相位总压缩绿灯时间gy为公交延长最大时间,即gy=gm,按绿灯时间比例分配压缩各相位压缩绿灯时间,采用四舍五入方法,最后一个相位压缩时间为压缩总时间减去前面相位压缩时间;
(2)非最后一个压缩相位的压缩绿灯时间g 
g yi = int ( g y × g 0 i Σ j + 1 n g 0 i + 0.5 ) - - - ( 2 )
式中: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32
-从公交相位j下一相位至本周期结束可压缩相位的基础绿灯时间之和,单位为s;
若相位压缩绿灯时间gyi大于相位可压缩绿灯时间gki,即gyi>gki,则gyi=gki,否则根据公式(2)得到相位压缩绿灯时间gyi
(3)最后一个压缩相位的压缩绿灯时间
g yi = g y - Σ j + 1 n - 1 g yi - - - ( 3 )
(4)公交申请所在环压缩相位i的绿灯时间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34
g opti k = g opti k - 1 - g yi - - - ( 4 )
式中: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36
-相位i优化绿灯时间,单位为s,执行相位i第k个公交申请后确定的各相位绿灯时间;
2)确定其他环可压缩相位绿灯时间
(1)根据公交申请所在环的各相位绿灯时间确定出非公交申请半环的半环绿灯时间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37
即从公交相位j下一相位至周期结束各相位优化绿灯时间之和;
g bf k = Σ j + 1 n g opti k - - - ( 5 )
(2)确定其他环非公交所在半环的绿灯压缩时间gy
g y = g bf k - g bf k - 1 - - - ( 6 )
式中: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310
为上一次即k-1次信号配时方案确定时得到的半环绿灯时间,单位为s;
(3)确定其他非公交所在半环的可压缩相位绿灯时间,确定方法和第1)步骤中的第(2)、(3)与(4)步骤相同;
3)确定其他环与公交在同半环的相位绿灯时间
(1)确定公交所在半环绿灯时间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41
g b k = c - g bf k - - - ( 7 )
式中:c--交叉口周期,单位为s;
-第k个公交申请的公交申请所在半环的半环绿灯时间,单位为s:
-第k个公交申请的公交所在环的非公交半环绿灯时间,单位为s:
(2)按绿灯时间比例分配其他环与公交在同半环的相位绿灯时间,非最后一个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int ( g b k × g 0 i Σ j + 1 n g 0 i + 0.5 ) - - - ( 8 )
若相位绿灯时间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46
小于相位基础绿灯时间g0i,即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47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48
否则根据公式得到相位压缩绿灯时间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49
最后一个相位绿灯时间:
g opti k = g b k - Σ j + 1 n - 1 g opti . - - - ( 9 )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判断当前相位i是否为屏障前一相位采用下列步骤:
1)若当前相位i为屏障前一相位
(1)确定屏障前半环的可压缩绿灯时间T1,即屏障前各环中各半环的可压缩绿灯时间的最小值,
(2)判断公交相位优先所需时间gxq即公交相位绿灯启亮时刻与公交车辆到达交叉口停车线时刻值差,gxq=gbq-t1是否大于屏障前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T1,若是,确定屏障前半环压缩时间为可压缩绿灯时间T1;若否,确定屏障前半环压缩时间为公交优先所需时间gxq
(3)确定当前公交所在环各相位绿灯时间:
a.公交所在环公交相位绿灯时间为公交相位基础绿灯时间加上屏障前半环压缩时间,即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412
b.相位i绿灯时间为相位i基础绿灯时间减去屏障前相位压缩时间即 g opti k = g oi k - g y ;
c.其他相位绿灯时间不变;
(4)确定非公交所在环各相位绿灯时间
a.非当前环同公交半环的半环绿灯时间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52
非最后一个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int ( g b k × g 0 i Σ j + 1 n g 0 i + 0.5 ) - - - ( 10 )
最后一个相位绿灯时间为:
g opti k = g b k - Σ j + 1 n - 1 g opti - - - ( 11 )
b.非公交环,不属于公交半环相位绿灯压缩时间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55
各相位绿灯时间按公式(10)(11)计算;
2)若当前相位i不是屏障前一相位
(1)确定公交所在环相位i压缩绿灯时间T2=gki
(2)然后判断公交相位j优先所需时间gxq是否大于公交所在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T2,若是,确定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为可压缩时间,此时相位i绿灯时间为公交相位绿灯时间为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57
其他相位绿灯时间保持不变;若否,确定半环可压缩绿灯时间为公交优先所需时间gxq,此时相位i绿灯时间为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58
公交相位绿灯时间为
Figure FSB00000212753200059
其他相位绿灯时间保持不变。
CN2009100670549A 2009-06-04 2009-06-04 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19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670549A CN101561971B (zh) 2009-06-04 2009-06-04 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670549A CN101561971B (zh) 2009-06-04 2009-06-04 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1971A CN101561971A (zh) 2009-10-21
CN101561971B true CN101561971B (zh) 2010-11-03

Family

ID=41220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6705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1971B (zh) 2009-06-04 2009-06-04 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619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0036B (zh) * 2011-05-30 2013-10-09 吉林大学 干线协调控制下快速公交信号优先配时方法
CN102426790B (zh) * 2011-08-21 2015-02-04 苏以捷 平面交叉路口通行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2254444B (zh) * 2011-08-30 2013-05-29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位插入式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
CN102568224B (zh) * 2011-12-16 2013-10-30 东南大学 用于快速公交的交叉口预感应信号优先控制方法
CN102646338B (zh) * 2012-04-27 2014-09-17 同济大学 基于绿灯需求度的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
CN104123846B (zh) * 2013-04-26 2017-02-01 苏州市易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系统及信号机
CN104575019B (zh) * 2014-09-19 2016-08-10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为快速公交提供精准优先信号的方法及系统
CN106683452B (zh) * 2017-01-16 2019-09-17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优先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93134A (zh) * 2017-06-19 2017-10-24 东南大学 基于虚拟电子围栏的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策略
CN107341960A (zh) * 2017-09-04 2017-11-10 江苏未来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公交车实时定位信息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
CN108335499B (zh) * 2017-12-15 2020-10-30 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优先等级的公交信号优先方法
CN111275990B (zh) * 2020-01-16 2021-01-19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信号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2330962B (zh) * 2020-11-04 2022-03-08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信号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1971A (zh) 2009-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1971B (zh) 基于搭接相位的主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
US10902719B2 (en) Method of predicting traffic congestion and controlling traffic signals based on deep learning and server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CN108959813B (zh) 一种智能车辆道路导航环境模型的仿真建模方法
CN101556740B (zh) 基于运行时刻表的公交优先信号配时方法
CN102280036B (zh) 干线协调控制下快速公交信号优先配时方法
CN104299426B (zh) 一种基于对行人检测计数统计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615344B (zh) 一种基于线协调的区域交通控制方法
CN104464314B (zh) 一种公交车专用道交叉口的公交优先通行方法
CN101635095B (zh) 实时自适应交通信号倒计时显示控制方法
CN103688298A (zh) 用于控制交通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4318787B (zh) 一种提高搭接相位交叉口空间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CN100444211C (zh) 路口交通智能控制的方法
CN106683451B (zh) 一种有轨电车优先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16144B (zh) 一种考虑周期约束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案平滑过渡方法
CN102915636A (zh) 交通信号机控制策略综合性能有效性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4537851A (zh) 实时反馈动态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CN111932909B (zh) 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环境下实时可变车道动态分配方法
CN108647472B (zh) 一种有轨电车优先方式的仿真方法及仿真系统
CN104794908A (zh) 交通拥堵的协调控制方法及其协调控制系统
CN101030330A (zh) 一种交通信号灯倒计时显示的控制方法
CN108109403A (zh) 基于车流的自适应交通灯控系统及方法
CN103106801A (zh) 一种自组织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法
CN108447275A (zh) 基于车队感应和车辆感应相结合的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方法
KR102284504B1 (ko) 독립형 신호등 제어장치
CN111429714B (zh) 交通信号优化方法及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03

Termination date: 201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