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5648A - 用于生产织物加热层的织造方法以及织物加热层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产织物加热层的织造方法以及织物加热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55648A
CN101555648A CN200910128365.1A CN200910128365A CN101555648A CN 101555648 A CN101555648 A CN 101555648A CN 200910128365 A CN200910128365 A CN 200910128365A CN 101555648 A CN101555648 A CN 101555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fabric
conductive warp
heating
we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83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55648B (zh
Inventor
R·格斯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OENHERR TEXTILMASCHB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CHOENHERR TEXTILMASCHB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OENHERR TEXTILMASCHB GmbH filed Critical SCHOENHERR TEXTILMASCHB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555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5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55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56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0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the pile is formed by warp or weft
    • D03D27/06Warp pile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0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the pile is formed by warp or weft
    • D03D27/10Fabrics woven face-to-face, e.g. double velve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1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pile tufts are inserted during weaving
    • D03D27/16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pile tufts are inserted during weaving with tufts around wef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16Double-plush looms, i.e. for weaving two pile fabrics face-to-fa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34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 H05B3/34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heaters used in textiles
    • H05B3/347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heaters used in textiles wove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16Physical properties antistatic; conductiv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4Heaters using resistive wires or cables not provided for in H05B3/54
    • H05B2203/015Heater wherein the heating element is interwoven with the textil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7Manufactur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6Hea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lo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双层织机(1;2)上生产织物加热层的方法以及织物加热层,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作底布(108,208),该底布包括捆扎线(101;201)并界定所述层(1;2)的外侧(100E;200E)与内侧(100I;200I);b)并入凸纹纱线(102,103;202)以在所述层(1;2)的内侧(100I;200I)上形成凸纹;c)并入内部纬纱(131-134;231-234);d)并入外部纬纱(135,136;235,236);e)并入接结到内部纬纱(131-134;231-234)和外部纬纱(135,136;235,236)的接结纱线(110,120;210,220);所述织造方法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f)将构造用于通过焦耳效应释放热的导电经纱(105;205)并入到所述中间部分(100;200),使得所述导电经纱(105;205)仅接结到内部纬纱(131-134;231-234)。

Description

用于生产织物加热层的织造方法以及织物加热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首先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双片织物加热层的织造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包括导电经纱(conducting warp thread)的织物加热层。
术语“织物加热层”指任何意义上的织物或织造产品,例如构造成能够产生热的地毯或毛毯。
背景技术
FR-A-1 567 627公开了一种织物加热层以及它的织造方法,其中导电纱线沿经纱方向或沿纬纱方向织入,然后通过与所述导电纱线垂直设置的终端导体连接到低压电源。这些导电纱线因此能够传输电流并且因此通过焦耳效应释放热,这使得地毯能加热该地毯所放置的房间。
然而,FR-A-1 567 627公开的加热地毯的导电纱线的长度的一大部分在地毯的正面或背面被其他纱线覆盖。因此,通过辐射或对流释放的热量部分朝着地毯的背面耗散,进而朝着房间的地板耗散。因此通过这种加热地毯加热所述房间并不有效并且需要很长的时间。
此外,在加热地毯的制造和/或使用期间,导电纱线有由于施加在其上的机械应力而断裂的危险。尤其是,在织造所述加热地毯时,导电纱线承受频繁并且有时严重的导致高机械应力的挠曲。断裂的纱线则不再能够导电,这进一步降低地毯的加热效率。
此外,这些导电纱线在被筘座击打时与织机筘反复摩擦而被损坏或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具体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织物加热层来解决所述问题,该织物加热层包括导电经纱,该导电经纱被保持在这样的位置中使得加热效率最大化并且降低导电经纱断裂的风险。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织造所述织物加热层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织物加热层的织造方法,所述织物加热层包括一中间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部分的各侧上的至少两个边界(border),所述织造方法通过双层织机来实施,并且对于每一层的所述中间部分,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底布,该底布包括在经纱方向中延伸的捆扎线(packingthread),所述底布界定所述层的外侧与内侧;
b)将凸纹纱线例如绒头纱线或线圈纱线沿经纱方向并入,一些所谓的“埋头(dead)”凸纹纱线用于在所述层的内侧上形成凸纹;
c)将所谓的“内部”纬纱并入到所述层的内侧上;
d)将所谓的“外部”纬纱并入到所述层的外侧上;
e)沿经纱方向并入被接结到内部纬纱和外部纬纱的接结纱线,以将至少所述捆扎线保持就位,
所述织造方法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f)将导电经纱并入到每一层,使得在所述中间部分中所述导电经纱仅接结到内部纬纱,所述导电经纱构造用于通过焦耳效应释放热并且用于电连接到位于至少一个所述边界处的供电装置。
这些步骤基本相伴随或同时实施。
此外,本发明涉及织物加热层,该织物加热层包括一中间部分和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中间部分各侧上的边界,所述中间部分至少包括:
-底布,该底布包括沿经纱方向延伸的捆扎线,所述底布界定所述层的外侧与内侧;
-凸纹纱线,例如绒头纱线或线圈纱线,该凸纹纱线沿经纱方向延伸,一些所谓的“埋头”凸纹纱线设计用于在所述层的内侧上形成凸纹;
-插在所述层的内侧上的所谓的“内部”纬纱;
-插在所述层的外侧上的所谓的“外部”纬纱;
-接结纱线,该接结纱线沿经纱方向延伸并接结到内部纬纱和外部纬纱,以将至少所述捆扎线保持就位;以及
-导电经纱,该导电经纱构造用于通过焦耳效应释放热并且用于电连接到位于至少一个所述边界处的供电装置,
所述织物加热层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部分中,所述导电经纱仅接结到内部纬纱。
换句话说,本发明的织造方法或织物加热层将导电经纱接结到内部纬纱并且将它们基本设置在所述层的内侧上,将它们保持或锁定在织物结构的适当的位置中,因此这些导电经纱将热直接释放到要被加热的房间并且承受相对小的机械应力。
单独考虑或以任何技术可行的组合方式,本发明其他的优点但非必要的特征是:
-各导电经纱接结到内部纬纱,以具有与所述内部纬纱脱离的脱离部分,所述脱离部分浮在所述层的内侧上、面向预定数量的相继的内部纬纱,所述预定数量大于或等于2;
-相继内部纬纱的所述预定数量在2和100之间,优选在10和30之间;
-沿纬纱方向相继的两根导电经纱接结到不同的内部纬纱;
-所述导电经纱沿纬纱方向形成至少一个组件,其中沿纬纱方向相继的两根导电经纱以2-10个织机筘齿的间隙并入;
-所述导电经纱沿纬纱方向形成至少两个由一无导电经纱的区域分开的组件;
-导电元件沿纬纱方向并入到各边界中,以与所述导电经纱相接触,所述导电元件构造用于与供电装置电连接;
-在所述边界,所述导电经纱局部暴露在所述层的外侧上;
-所述导电元件包括导电片;
-在所述边界,各导电经纱接结到外部纬纱,所述导电经纱浮在所述层的外侧上靠近至少两根相继的外部纬纱;
-所述导电元件包括导电纬纱,所述导电经纱接结到所述导电纬纱;
-至少一个所述边界包含内部织物和外部织物,该内部织物大致设置成面向所述外部织物并且与所述外部织物独立,所述外部织物由所述导电经纱和导电纬纱形成;
-所述导电元件覆盖有由相应边界末端形成的翻转部或折边;
-所述埋头凸纹纱线按照与所述捆扎线相同的组织进行织造;和
-所述导电经纱的全部或一部分具有由导电纱线镀覆(plated,覆裹)的弹性芯部。
附图说明
本发明以及它的优点通过以下说明将变得更清楚,该说明仅通过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并且参照相应附图给出,附图中:
-图1是平行于经纱方向的通过本发明的双层地毯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其中示出正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织造方法织造该地毯;
-图2是形成图1中示出的双层地毯的织物层的边界的一部分的平行于经纱方向的截面图,尺寸上小于图1;
-图3是图2示出的织物层的另一实施例的与图2相似的视图;
-图4是图3部分示出的整个织物层的较小尺寸的示意后视图;该图还示出对应图3的剖面线III-III。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双层地毯D,其中在示出的织机上正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织造该地毯。这样的织机具有两个引纬平面。双层地毯D由两个片构成,即上加热地毯1和下加热地毯2,它们在织造后通过刀12分开。
地毯1具有底布108,该底布界定地毯1的外侧100E与内侧100I。外侧100E包括地毯1的背面,其用于与地面或其他的支承件接触。内侧100I包括地毯1的正面,其用于面对要被加热的体积。
底布108包括沿由轴线C-C’示出的经纱方向行进或延伸的捆扎线101。埋头绒头纱线102,即那些没有形成设计图案的绒头纱线,按照与捆扎线101相同的方式组织。埋头绒头纱线102用于在地毯1的内侧100I上形成凸纹花纹绒头纱线103。所述的花纹绒头纱线103基本上沿垂直于方向C-C’的方向延伸。
作为纱线102和103的替代方案,本发明的地毯可具有其他的凸纹纱线,例如绒圈纱线,一些埋头绒圈纱线可以构造成在地毯正面上形成凸纹线圈。
图1还示出由单根花纹绒头纱线103形成的凸纹,但是,这些凸纹可由数根连续的或同步的凸纹纱线形成。
地毯1还包括导电经纱105,它们被设计成与供电装置例如图4中的供电装置481电连接。为了本发明的目的,术语“导电”是指电传输的性能,即它意味着“电传导”或“导电的”。类似地,术语“绝缘”是指电绝缘的性能。因此,当供电装置481输送电流时,电流沿着导电经纱105传输并且这些纱线通过焦耳效应将电流以热的形式耗散,因此能够例如加热房间的体积。
导电经纱105被并入以沿着经纱方向C-C’延伸,它们长度的大部分处在地毯100的内侧100I上,如图1所示。这种布置允许导电经纱105将它们所产生的热直接释放到要被加热的房间的体积中。更准确的是,这种布置,通过限制对辐射或对流形成阻碍的纱线的量,有助于到要被加热的房间的体积中的热辐射和对流。
地毯1还具有插在外侧100E上的所谓的外部纬纱135和136以及插在内侧100I上的所谓的内部纬纱131,132,133以及134。地毯1还包括沿经纱方向C-C’延伸的第一接结纱线110和第二接结纱线120。
为了保持捆扎线101以及埋头绒头纱线102,第一接结纱线110和第二接结纱线120接结到内部纬纱131-134以及外部纬纱135和136。本文中“接结”是指“部分环绕”或“交织”。更具体的是,第一接结纱线110接结到第一内部纬纱132和134以及第一外部纬纱136,而第二接结纱线120接结到第二内部纬纱131和133以及第二外部纬纱135。因此,沿经纱方向C-C’,接结纱线110和120接结到内部纬纱131-134的两根中的一根,然后接结到两个相邻的外部纬纱135和136中的一根。
由于内部纬纱131-134和外部纬纱135和136包围底布108,即捆扎线101,接结纱线110和120通过穿过底布108交替接结到内部纬纱131-134以及外部纬纱135和136。因此,接结纱线110和120将捆扎线101和埋头绒头纱线102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地毯1和2被织造成每织一次旋转两次,换句话说,织机两转形成一个花纹绒头纱线103。因此,花纹绒头纱线103交替地绕地毯1的外部纬纱135或136缠绕和绕地毯2的相应的外部纬纱235或236缠绕。花纹绒头纱线103允许凸纹图案形成在地毯1或地毯2各自的正面100I或正面200I上。
此外,导电经纱105接结到一些内部纬纱134上,但是不接结到其他内部纬纱131-133,也不接结到外部纬纱135-136。更具体地,相继接结有导电经纱105的两根内部纬纱134在经纱方向C-C’中被预定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为3——的无导电经纱105作用或与导电经纱105脱离的相继的内部纬纱131-133分开。
因此每一根导电经纱105仅接结到内部纬纱并且具有其未接结到内部纬纱131-133和外部纬纱135-136的脱离部分105A。导电经纱105的每一个未接结或脱离的脱离部分105A浮在内侧100I上经过至少两根——在本实施例中为三根——相继的内部纬纱131,132和133。换句话说,脱离部分105A浮过的每一根内部纬纱131,132或133位于底布108和脱离部分105A之间。
实际上,该预定数量可以是2和100之间的数。相应的,每一根导电经纱大部分浮在地毯的正面侧上,允许大部分的热释放到要被加热的体积中。
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导电经纱105以每四根内部纬纱插入的方式接结到内部纬纱134,使得它们长度的75%浮在内侧100I上并且从不设置在外侧100E上。实际上,导电经纱105可浮在2-100根相继的内部纬纱上,即约1厘米的地毯长度,优选在10-30根内部纬纱上。
在一变型实施例中,导电经纱可浮在相继的内部纬纱上,然后在其他数根相继内部纬纱上按照捆扎线的组织进行织造。
因此,与现有技术的织造方法相比,按照本发明实施的织造方法,导电经纱105较不频繁地从内部或中间位置移动到外侧梭口位置,反之亦然。事实上,它们仅在每次其中它们连接到内部纬纱134的投梭时才移动。这种织造方法降低了每一根导电经纱105上的机械应力,并因此降低了在织造地毯1时导电经纱断裂的危险。
在织机上,绒头纱线102和103由三位置式提花机构控制,同时捆扎线101与接结纱线110和120安装到可通过例如多臂移动的综或综框上。导电经纱105可由粗纱架或线轴供应并且它们由安装到通过多臂控制的并与携带捆扎线101和接结纱线110和120的综框分开的综框上的综(heald)携带。
图1示出的地毯1的中间部分100构成了地毯1的沿经纱方向C-C’的较大部分。在中间部分100中,导电经纱105仅接结到内部纬纱134上,这意味着它们一直设置在内侧100I上并且未设置在地毯1的中间部分100的外侧100E上。因此,背面上的可见花纹不会因导电经纱105的出现而被损坏,这是因为导电经纱被底布108隐藏。
在内侧100I上,为了允许花纹绒头纱线103隐藏浮现的导电经纱105,导电经纱105的直径被选择为相对于在两个同步织造的地毯1和2被分开后由花纹绒头纱线103形成的绒头的高度来说足够小。
在数根相继内部插入纬纱131-134或数根相继外部插入纬纱135,136上按照与捆扎线101相同的组织形成的经纱被认为在这些投梭点结合到地毯1的底布108,使得它们在这些投梭点既不在内侧上也不在外侧上。
参照图1给出的地毯1的描述可直接应用到与地毯1类似的地毯2。地毯2与地毯1的部件相同或者相应的部件被标记成由相同的附图标记增加100。通过这种方式,做出如下限定:中间部分200、捆扎线201、埋头绒头纱线202、底布208、外侧200E、内侧200I、导电经纱205、脱离部分205A、第一接结纱线210、第二接结纱线220、多种内部纬纱231-234以及外部纬纱235和236。
图2示出通过刀12与地毯2分离的地毯1自身,而图1示出仍然连接到地毯2的地毯1的中间部分100。图2示出在双层织机上地毯1的与中间部分100连续织造的边界150。因此每一根导电经纱105沿着加热地毯1的长度方向是连续的,并因此有效地传导电流。与地毯1的中间部分的长度相比,边界150的长度沿C-C’方向不大。在地毯1的中间部分100的沿经纱方向C-C’的另一末端设置有一未示出的但与边界150相类似的边界。因此,在图2中,花纹绒头纱线103具有凸出的朝向中间部分100中的内侧100I的未连接的末端。
边界150与地毯1的中间部分100区别在于:没有花纹绒头纱线103以及对于经纱具有不同于中间部分100的织纹。因此边界150与地毯1的中间部分100的厚度不一样。此处边界150包括两个基本独立的织物,即所谓的内部织物151I和所谓的外部织物151E,它们在离中间部分100的远端处汇合成单层织物151T。内部织物151I和外部织物151E同步织造使得它们面对面设置。所谓的内部织物151I相应于地毯1的正面侧,这意味着它设计用于面向由地毯1加热的体积。所谓的外部织物151E相应于地毯1的背面侧,这意味着它设计用于靠在地板或其他支承装置上。
在内部织物151I中,捆扎线101和第一接结纱线110按照倒置的平纹组织以接结与中间部分100中使用的纬纱类型相同的纬纱152,即捆扎线101越过纬纱152,而接结纱线110从同一纬纱152的底部穿过,反之亦然。这样将内部织物151I保持或锁定在适当的位置。
在背面上,外部织物151E包括导电纬纱156,在本实施例中是5根,由阴影线示出。导电经纱105按照“平纹组织”的方式接结到导电纬纱156,即导电经纱105交替从相继的导电纬纱156之上和之下经过并且因此部分地暴露在背面侧。
此外,第二接结纱线120按照“平纹组织”仅接结到导电纬纱156,该组织与用于导电经纱105的组织相反。换句话说,每一根导电纬纱156夹持在第二接结纱线120与导电经纱105之间。导电经纱105和导电纬纱156因此维持良好的电接触,使得由连接到导电纬纱156的供电装置供应的电流能够在彼此之间流动。
导电纬纱156因此形成沿纬纱方向并入到边界150类型的每一边界的导电元件,以与导电经纱105并行地连接到供电装置。
导电经纱105和导电纬纱156可由具有不同结构和型号的纱线制得。
在图3和4示出的实施例中,沿纬纱方向T-T’并入的导电元件分别包括用于加热地毯4的高边界450和低边界460的导电片467A和467B。导电片457、467A和467B在背面侧上沿着由轴线T-T’标记的纬纱方向延伸。
如图3所示,在边界450和460中,导电经纱405未接结到内部纬纱452而是接结到135和136类型的外部纬纱451A,因而导电经纱405部分地暴露在地毯4的背面上。更准确地,导电经纱405在它们接结于其上的两根外部纬纱451A之间包括在背面侧上浮在至少两根相继的外部纬纱451B上的部分。在两层织物通过已知的方式织造和分离后,导电片457、467A以及467B因此固定到地毯4上、位于边界450和460处并位于地毯4的背面侧上,以便与导电经纱405电连接。这样的布置提供一与导电经纱405具有宽接触面积的电连接。
由导电纬纱156或导电片457、467A以及467B形成的导电元件以及它们与导电经纱105或405的接触可通过由形成相应边界150、450或460的织物的一部分形成的翻转部或折边来进行保护。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该折边可由织物151T形成,该织物151T沿与中间部分100相对的方向延续织物151I以及织物151E。这样的织物151T可例如由捆扎线101以及伴随的导电经纱105和埋头绒头纱线102形成,这些纱线通过接结到内部和外部纬纱的接结纱线而被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在织造工艺的末尾,在将导电经纱105连接到导电元件156之后,在地毯1的背面以已知的方式涂覆粘结剂,以保护地毯1的所有电接触。该粘结剂和/或底布108还使得导电经纱105与地板热绝缘,由此限制了热损失。
如图4所示,导电经纱405沿纬纱方向T-T’形成由无导电经纱的区域407分开的两个组件405A和405B。区域407防止任何偶然的电接触,即,在连接到供电装置481的各自极的组件405A和405B之间的任何短路。在图2示出的变型实施例中,该结果可通过在没有导电经纱的区域中将导电纬纱156从两个属于边界类型150的边界中的一个切割/分离出来而获得。接触片或导电纬纱在每一个组件405A和405B中是连续的。
为了确保用户安全,供电装置481是低电压电源,通常低于42V。
此外,将沿纬纱方向T-T’设置的导电元件的中一个分成两半部——条片或纱线,允许地毯的连接点靠近供电端子/供电装置481定位,由此减少到供电装置481的连接导线的长度。
此外,如图4所示,在两个组件405A和405B中,导电经纱405以大致均匀的方式沿纬纱方向T-T’分布。在每一个组件405A和405B中,沿纬纱方向T-T’相继的两个导电经纱405可以2-10个织机筘齿的间距并入到织布4中。这确保沿纬纱方向T-T’相继的两根导电经纱405不能彼此接触,这是因为它们由非导电经纱例如接结纱线或捆扎线分开。
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导电经纱可并行连接以形成单个的导电经纱组件,其中导电经纱沿纬纱方向的分布与有关组件405A和405B所做描述具有相同的类型。这种地毯还具有位于地毯任一侧上的导电元件以及连接到供电装置例如供电装置481的连接导线,该连接导线通常在经纱方向上沿着地毯的横向布边延伸。因此该地毯在纬纱方向上具有均匀分布的导电经纱,因此均匀加热要被加热的体积。
此外,沿纬纱方向T-T’相继的两根导电经纱105或405还可连接到分开的内部纬纱。这确保在要被加热的体积中所产生的热的均匀分布。为了这个目的,导电经纱通过提花机构单独控制或在给出不同运动的单独的综框上引入。
在纬纱方向T-T’上,导电经纱的电阻系数以及数量根据加热地毯要具有的发热功率来选择。同样,纬向导电元件的数量、电阻系数以及直径可以基于要被供应到导电经纱的电功率来选择。在所有情况下,导电经纱被选择成使得它们的加热功率与制成地毯的非导电金属丝的可允许的温度范围相一致。
导电经纱105或405类型的导电经纱的结构和尺寸也可被选择为能够承受在加热地毯100的织造和使用期间导电经纱所要承受的(相对低)机械应力。尤其是,它们的断裂伸长率优选在10%和15%之间,以在导电经纱按照所希望的组织织造时限制和防止导电经纱断裂的危险。还有,156类型的导电纬纱的断裂伸长率优选约为5%,因为纬纱和经纱相比承受小的机械应力。
为此,所有的或一部分导电纱线105或405或156具有弹性芯部,通过将该芯部缠绕在导电金属丝中而使该芯部被镀覆。这种结构本身可以由绝缘纱线覆裹。EP-A-1 537 264给出了这种复合纱线的例子。这种纱线提供的机械性能以及电性能适于在织造期间并入到本发明的加热地毯中。
可选地,可以使用具有通过导电金属丝镀覆的弹性芯部的导电纱线105或405或156,该导电金属丝接着由绝缘护皮保护。
在所述两种情况下,优选用于导电纱线105或405的绝缘保护,不管是护皮还是纱线,都保护导电纱线以防止在通过筘座击打时与筘反复摩擦而被损坏。这种绝缘保护可以在织造之前或之后在意欲用于与导电元件接触的区域内去除。例如,依据要生产的加热地毯的尺寸,纱线可以被制造成为在其长度的相应于接触区域的那些部分上没有绝缘保护。
本文中所描述的本发明涉及加热地毯。然而,它能够用于生产其他类型的织造的织物加热层,例如加热毛毯。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生产织物加热层的织造方法,所述织物加热层包括一中间部分(100;200;400)和至少两个边界(150;250;450;460),该边界设置在所述中间部分(100;200;400)的各侧上,所述织造方法通过双层织机来实施,并且对于每一层(1;2;4)的所述中间部分,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底布(108;208),该底布包括沿经纱方向(C-C’)延伸的捆扎线(101;201),所述底布(108;208)界定所述层(1;2;4)的外侧(100E;200E)与内侧(100I;200I);
b)将凸纹纱线(102,103;202)例如绒头纱线或线圈纱线沿经纱方向(C-C’)并入,一些所谓的“埋头”凸纹纱线(102;202)用于在所述层(1;2;4)的内侧(100I;200I)上形成凸纹;
c)将所谓的“内部”纬纱(131-134;231-234)并入在所述层(1;2;4)的内侧(100;200I)上;
d)将所谓的“外部”纬纱(135,136;235,236)并入在所述层(1;2;4)的外侧(100E;200E)上;
e)沿经纱方向(C-C’)并入接结到内部纬纱(131-134;231-234)和外部纬纱(135,136;235,236)的接结纱线(110,120;210,220;410,420),以将至少所述捆扎线(101;201)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所述织造方法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f)将导电经纱(105;205;405)并入到每一层(1;2;4),该导电经纱(105;205;405)构造用于通过焦耳效应释放热并且用于电连接到位于至少一个所述边界(150;250;450;460)处的供电装置(481),使得所述导电经纱(105;205;405)仅接结到位于所述中间部分(100;200;400)中的内部纬纱(131-134;231-234)。
2.一种织物加热层(1;2;4),该织物加热层包括一中间部分(100;200;400)和至少两个边界(150;250;450;460),该边界设置在所述中间部分的各侧上,所述中间部分(100;200;400)至少包括:
-底布(108;208),该底布包括沿经纱方向(C-C’)延伸的捆扎线(101;201),所述底布(108;208)界定所述层(1;2;4)的外侧(100E;200E)与内侧(100I;200I);
-凸纹纱线(102,103;202),例如绒头纱线或线圈纱线,该凸纹纱线沿经纱方向(C-C’)延伸,一些所谓的“埋头”凸纹纱线(102;202)用于在所述层(1;2;4)的内侧(100I;200I)上形成凸纹;
-插在所述层(1;2;4)的内侧(100I;200I)上的所谓的“内部”纱线(131-134;231-234);
-插在所述层(1;2;4)的外侧(100E;200E)上的所谓的“外部”纬纱(135,136;235,236);
-接结纱线(110,120;210,220;410,420),该接结纱线沿经纱方向(C-C’)延伸并接结到内部纬纱(131-134;231-234)和外部纬纱(135,136;235,236),以将至少所述捆扎线(101;201)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以及
-导电经纱(105,205;405),该导电经纱构造用于通过焦耳效应释放热并且用于电连接到位于至少一个所述边界(150;250;450;460)处的供电装置(481),
所述织物加热层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部分(100;200;400)中,所述导电经纱(105;205;405)仅接结到内部纬纱(131-134;231-23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加热层(1;2;4),其特征在于:每一根导电经纱(105;205;405)接结到内部纬纱(131-134;231-234),以具有与所述内部纬纱(131-134;231-234)脱离的脱离部分(105A),所述脱离部分(105A)浮在所述层(1;2;4)的内侧(100I;200I)上、面向预定数量的相继的内部纬纱(131-133;231-233),所述预定数量大于或等于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物加热层(1;2;4),其特征在于:相继内部纬纱(131-133;231-233)的所述预定数量在2和100之间,优选在10和30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物加热层(1;2;4),其特征在于:沿纬纱方向(T-T’)相继的两根导电经纱(105;205;405)接结到不同的内部纬纱(131-134;231-234)。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加热层(1;2;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经纱(405)沿纬纱方向(T-T’)形成至少一个组件(405A,405B),在该组件中沿纬纱方向(T-T’)相继的两根导电经纱(405)以2-10个织机筘齿的间距并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物加热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经纱(405)沿纬纱方向(T-T’)形成至少两个由一无导电经纱(405)的区域(407)分开的组件(405A,405B)。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加热层(1;4),其特征在于:导电元件(156;457,467A,467B)沿纬纱方向(T-T’)并入到每一个边界(150;450;460)中以与所述导电经纱(105;405)相接触,所述导电元件(156;457,467A,467B)构造用于电连接到供电装置(48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物加热层(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界(150;450;460)中,所述导电经纱(105;405)局部暴露在所述层(1;4)的外侧(100E)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物加热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元件包括导电片(457,467A,467B)。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织物加热层(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界(150;450;460)中,每一根导电经纱(405)接结到外部纬纱(451A),所述导电经纱(405)浮在所述层(4)的外侧(100E;200E)上靠近至少两根相继的外部纬纱(451B)。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物加热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元件包括导电纬纱(156),所述导电经纱(105)接结到所述导电纬纱(156)。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织物加热层(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边界(150)包括内部织物(151I)和外部织物(151E),所述内部织物(151I)大致设置成面向所述外部织物(151E)并且与所述外部织物(151E)独立,所述外部织物(151E)由所述导电经纱(105)和导电纬纱(156)形成。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物加热层(1;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元件(156;457,467A,467B)被由相应边界(150;450,460)的末端形成的翻转部或折边覆盖。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加热层(1;2;4),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头凸纹纱线(102;202)按照与所述捆扎线(101;201)相同的组织进行织造。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加热层(1;2;4),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或一部分所述导电经纱(105;205;405)具有由导电纱线镀覆的弹性芯部。
CN200910128365.1A 2008-04-07 2009-04-07 用于生产织物加热层的织造方法以及织物加热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5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852311A FR2929624A1 (fr) 2008-04-07 2008-04-07 Procede de tissage pour realiser une nappe textile chauffante, nappe textile chauffante et metier a tisser pour mettre en oeuvre un tel procede.
FR0852311 2008-04-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5648A true CN101555648A (zh) 2009-10-14
CN101555648B CN101555648B (zh) 2013-03-13

Family

ID=39712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836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5648B (zh) 2008-04-07 2009-04-07 用于生产织物加热层的织造方法以及织物加热层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108724B1 (zh)
CN (1) CN101555648B (zh)
DE (1) DE602009000288D1 (zh)
FR (1) FR292962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4162A (zh) * 2011-09-22 2014-05-21 米歇尔.范德威尔公司 编织起绒织物的方法
CN106467991A (zh) * 2015-08-18 2017-03-01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双层壁充气梭织基布及其织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69196T3 (es) 2012-12-14 2018-05-24 Fundació Eurecat Producto de tejido y tejido de detección fabricado del mismo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07598A (en) * 1935-10-11 1938-02-08 Jr William Colvin Rug or carpet
US2385577A (en) * 1944-05-30 1945-09-25 Benjamin Liebowitz Fabric
US2771537A (en) * 1954-06-04 1956-11-20 Morris D Lichtenstein Thermal floor covering
US3513297A (en) * 1967-05-31 1970-05-19 Gulton Ind Inc Heat radiating articles
US3838983A (en) * 1971-12-27 1974-10-01 Brunswick Corp Velvet fabric
FR2278010A1 (fr) * 1974-07-12 1976-02-06 Skf Cie Applic Mecanique Materiau pour la realisation de paliers ou butees a contact lisse
CN2069422U (zh) * 1990-06-18 1991-01-16 于为贵 一种用于电热器具的织物
US6373034B1 (en) * 1999-04-22 2002-04-16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Electric heating/warming fabric articles
ATE326563T1 (de) 2002-09-14 2006-06-15 Zimmermann Gmbh & Co Kg W Elektrisch leitfähiges garn
DE202006011524U1 (de) * 2006-06-14 2006-09-28 E. Schoepf Gmbh & Co. Kg Textiles Polflächengebild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4162A (zh) * 2011-09-22 2014-05-21 米歇尔.范德威尔公司 编织起绒织物的方法
CN103814162B (zh) * 2011-09-22 2016-06-01 米歇尔.范德威尔公司 编织起绒织物的方法
CN106467991A (zh) * 2015-08-18 2017-03-01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双层壁充气梭织基布及其织造方法
CN106467991B (zh) * 2015-08-18 2018-05-01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双层壁充气梭织基布及其织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08724A1 (fr) 2009-10-14
DE602009000288D1 (de) 2010-12-02
FR2929624A1 (fr) 2009-10-09
EP2108724B1 (fr) 2010-10-20
CN101555648B (zh) 201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00639C (en) Conductive fabri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nductive fabric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5914951B2 (ja) 電子部品実装用織地、電子部品実装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布帛
CN101555648B (zh) 用于生产织物加热层的织造方法以及织物加热层
KR101042184B1 (ko) 탄소섬유를 이용한 발열원단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용 시트히터
CN101550629B (zh) 织造地毯的方法和由这种方法获得的地毯
CN211040891U (zh) 一种led纺织电路
CN201226304Y (zh) 两层结构压力式纺织基柔性开关
US8317979B2 (en) Papermaking pickup fabric
CN111919508B (zh) 集成在织物中的柔性电加热器和用于制造集成在织物中的柔性电加热器的方法
CN211416509U (zh) 一种防水型保暖面料
CN212400535U (zh) 一种用于工艺鞋生产的纺织面料
CN220284333U (zh) 一种梭织面料的无绞纱形成孔结构
CN217580922U (zh) 一种墙布
CN216330545U (zh) 一种透气保暖面料
CN215251512U (zh) 一种防起毛干网
CN212312936U (zh) 一种亚麻印花面料
US11986064B2 (en) Conductive surface fasten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CN111237727A (zh) 一种led纺织电路及金属织物的机织方法及带有刀具的织机
CN106378969A (zh) 大方高贵气质罗纹布
CN110754907A (zh) 机织石墨烯长丝一体式电热窗帘
KR20120054450A (ko) 원적외선을 발산하는 일체형 온열장판
CN111364276A (zh) 一种用于造纸成型网的w形绑接方式
WO2020008114A1 (en) Woven or knitted band
EP3181746A1 (en) Conductive fabri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nductive fabric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7283941A (zh) 阻燃芳香型防静电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