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0667A - 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50667A
CN101550667A CNA2009100501292A CN200910050129A CN101550667A CN 101550667 A CN101550667 A CN 101550667A CN A2009100501292 A CNA2009100501292 A CN A2009100501292A CN 200910050129 A CN200910050129 A CN 200910050129A CN 101550667 A CN101550667 A CN 1015506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xi
board
bus
lane
bus 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501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50667B (zh
Inventor
黎冬平
晏克非
赵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0501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506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50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0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50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06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其在车道边相邻的第一车道依次布置出租车下客停靠站、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出租车下客停靠站,相互间设置交织控制区A和C;第一车道外侧的第二车道作为通行车道;在机动车道分隔带外侧设置第三车道和第四车道分别布置公交车进站等待区与空载出租车排队等待区、在交织控制区A下游设置出租车待客等待区,其后为交织控制区C以及车辆离开通行车道;在各交织区设置信号灯控制设施,依照出租车上下客时间和车辆通过交织控制区时间确定绿灯时长采用信号协调控制。本发明减少了公交车和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占用车道边的长度,明显降低乘客上下客的交通冲突和安全隐患以及对车道边通行能力的影响。

Description

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系统规划和管理领域,涉及一种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的设计,尤其是其一体化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和对外交通枢纽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运输系统作为城市客运枢纽重要的衔接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和枢纽衔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增加人们交通方式的选择、满足出行需求、降低个体机动车增长速度和实现多方式间的交通换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的上下客停靠站是保障与枢纽进行有效衔接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协调布置公交车和出租车的上下客停靠站成为枢纽衔接设施设计的重要内容。
现状枢纽的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区的设置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串联布置,即公交车和出租车的上下客停靠站沿着车道边依次设置;另一种是公交车和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在机动车道平行设置,即公交车和出租车分别在两个平行的车道边设置上下客停靠站,乘客到达第二条车道边上下客区时需穿越至少一条机动车道。
这两种设置方法各有特点,采用串联布置,公交车上下客和出租车上下客在两个不同的区域,相互之间的交通影响小,但其缺点包括(1)出租车的下客停靠站和上客停靠站往往分开设置,中间布置较长的出租车待客区,而需要占用较长的车道边,往往只适用于大型枢纽,(2)公交车和出租车的上客停靠站比较分散,乘客上下客进出枢纽的步行距离较长,(3)未能充分利用车道边设施,降低了设施的利用效率。而采用平行布置,可以减少需要的车道边长度,但其缺点包括(1)乘客到达第二条车道边上下客时,需要至少穿越一条机动车道,存在行人与机动车的交通冲突,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2)行人与机动车交通冲突降低了第一条车道边的通行能力,(3)车道边与机动车道间往往存在高差,携带行李的乘客通过时会感到不方便,降低枢纽衔接设施的服务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能够满足公交车和出租车均在一条车道边上下客,减少公交车和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的占用车道边的长度,将明显降低乘客上下客的交通冲突和安全隐患,以及对车道边通行能力的影响。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在机动车道上设置道路分隔带,其在车道边依次设置出租车下客停靠站、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出租车上客停靠站,并在道路分隔带另一侧设置公交车进站和出租车待客的等待区,停靠站之间设有交织控制区并通过信号灯控制设施控制车辆的运行。
所述的机动车道临车道边一侧为内侧设有两条机动车道:第一车道、第二车道,另一侧为外侧至少有两条机动车道,包括第三车道、第四车道;靠车道边的第一车道设置各停靠站;第二车道为车辆的通行车道;第三车道在出租车下客停靠站对应位置设置公交车进站等待区,在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对应位置设置出租车待客等待区;第四车道在出租车下客停靠站对应位置设置空载出租车排队等待区,在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对应位置设置出租车待客等待区。
所述的出租车下客停靠站与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之间的交织控制区A的信号灯的信号控制相序采用两相位,一个相位放行第一、第二车道的车辆,绿灯时长根据出租车和公交车通过交织控制区A的时长确定;另一个相位放行第三、第四车道的车辆,绿灯时长根据出租车下客停靠站的乘客下客时间确定。
所述的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与出租车上客停靠站之间的交织控制区C的信号灯的信号控制相序采用四相位,首先放行第三车道的出租车待客等待区的空载出租车进入出租车上客停靠站上客,其次放行第一、第二车道的公交车和不载客出租车进入第三、第四车道离开,然后放行第四车道的出租车待客等待区的空载出租车进入出租车上客停靠站上客,最后再放行第一、第二车道的公交车和不载客出租车进入第三、第四车道离开。
所述的交织控制区宽度不小于25m。
所述的出租车待客等待区包括第一待客排队区、第二待客排队区,第一待客排队区与第二待客排队区之间设有排队控制区并通过信号灯控制设施控制车辆的运行,排队控制区的宽度小于一辆出租车的长度。
所述的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的出租车停靠泊位数与出租车上客停靠站的出租车上客车位数相同,以在出租车上客停靠站的车辆都上客后进入出租车上客停靠站。
所述的排队控制区的信号灯的信号控制相序采用两相位,按照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是否清空,依次放行在两条车道的出租车第二待客排队区的空载出租车进入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
本发明所述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出租车下客停靠站、出租车待客区、出租车上客停靠站、信号灯控制设施、车道边、机动车道、道路分隔带、机动车道分隔标线,通过依次在车道边设置出租车下客停靠站、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出租车上客停靠站,在道路分隔带外侧的机动车道设置公交车进站和出租车上客的待行区,并通过信号灯控制设施协调控制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放行秩序。具体的方法如下:
在机动车上设置道路分隔带,以分隔带两侧分为两组机动车道,临车道边一侧为内侧有两条机动车道,另一侧为外侧至少有两条机动车道;在临车道边的机动车道上依次布置出租车的下客停靠站、公交车的上下客停靠站、出租车的上客停靠站,在分隔带外侧对应依次布置公交车的进站待行区、出租车待客排队区、以及公交车出站行驶区,中间为交织控制区,交织控制区的宽度满足公交车和出租车变道进出需要,宽度不小于25m。出租车待客排队区分为第一待客排队区和第二待客排队区,中间设置排队控制区,宽度为3m。
所述的出租车下客停靠站、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出租车上客停靠站为从机动车道上游到下游依次设置。为避免临道路分隔带两侧机动车辆进出时的交织冲突,在交织控制区采用信号灯设施进行控制,在每个信号周期时长与出租车上客和下客所需的时间相协调。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在实现公交车和出租车上下客停靠服务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传统的串联设置对车道边的长度要求,同时避免了平行设置的乘客与机动车的冲突,既能够适应不同规模长度的车道边的设置情况,又能够满足所有公交车和出租车乘客都直接在一条车道边上下客的便利性要求。
(2)相对于传统的形式,出租车下客停靠站、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出租车上客停靠站的布置更为紧凑,缩短了乘客从枢纽到达公交车和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的总步行距离,提高公共客运的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公共交通方式的选择。
(3)本发明在保障乘客服务便利性的同时,还可以避免乘客穿越机动车道,从而降低人车冲突的安全隐患,并保障交通秩序,提高车道边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
(4)本发明在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采用多车位同时上下的设置形式,在外侧再布置一条通行车道,能够有效地提高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的服务能力。
(5)本发明采用信号灯控制设施,在公交车和出租车流有冲突的交织控制区实行公交车和出租车依次放行的控制方式,信号周期时长根据出租车的下客停靠站和出租车的上客停靠站的乘客上下客的时间,以及公交车和出租车通过交织控制区的时间确定,既避免了公交车和出租车运营时的交通冲突,又充分利用了出租车上下客所需要的时间间隔,减少对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
(6)出租车待客排队区采取多排停车位,充分利用机动车道数,增加出租车的待客车辆数,并采用信号灯控制分隔出与出租车上客停靠站车位数相同的车辆数,可以有效提高出租车上客区的交通秩序,避免出租车上客区到达车辆数过多而导致交通混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出租车与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的一体化设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交织控制区A、排队控制区B、交织控制区C的信号控制相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排队控制区B和交织控制区C采用信号协调控制的相位示意图。
数字标记:第一条机动车道1,第二条机动车道2,第三条机动车道3,第四条机动车道4,车道边5,机动车道分隔带6,出租车下客停靠站7,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8,出租车上客停靠站9,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10,出租车第二待客排队区11,空载出租车排队等待区12,公交车进站等待区13,信号灯控制设施14,绿灯显示21,黄灯显示22,红灯显示2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公交车和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的一体化设置示意图,在与车道边5相邻的第一条机动车道1上设置出租车的下客停靠站7,第二条机动车道2为出租车的通行车道;在第一条车道1的下游设置公交车的上下客停靠站8,对应的下游第二条车道2为公交车和不载客出租车的通行车道;在出租车下客停靠站和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之间设置交织控制区A,交织控制区的长度需要满足公交车从第三条车道3的公交车进站等待区13进入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8以及出租车从出租车下客停靠站7到达出租车第二待客排队区11变化车道的长度要求,不小于25m,并采用信号灯控制设施14对机动车道分隔带6两侧的车辆实行依次控制放行,避免交通冲突。
在交织控制区A下游的第三条车道3和第四条车道4设置出租车待客排队区11。公交车从交织控制区A上游的第三条车道3进入交织控制区A下游的第一条车道1的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8;载客出租车在出租车下客停靠站7下完客后,可以通过间隔区A下游的第二条车道2不载客离开,也可以进入出租车待客排队区11等待;空载到达的出租车从第四条车道4的空载出租车排队等待区12进入出租车第二待客排队区11。
在出租车第二待客排队区11与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10之间设置排队控制区B,并采用信号灯控制设施14进行控制,使得出租车有序进入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10,而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10有两条车道,每条车道上的排队车辆数与出租车上客停靠站9的上客车位数相同,依次放行待客出租车,规范放行时的交通秩序;而排队控制区B的宽度应不大于一辆出租车的长度,防止过多的出租车进入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而影响交通秩序。
在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10与出租车上客停靠站9之间设置交织控制区C,以满足公交车和出租车变道的需要,其宽度应不小于25m。公交车在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上客后,通过交织控制区C进入下游的第三条机动车道3和第四条机动车道4离开;出租车从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10进入出租车上客停靠区9上完客后,从第二条机动车道2离开;在交织控制区C采用信号灯控制设施14依次放行。
如图2所示的交织控制区A、排队控制区B、交织控制区C的信号控制相序示意图,交织控制区A的信号控制相序采用两相位,一个相位放行第一条、第二条机动车道的车辆,绿灯时长根据出租车和公交车通过交织控制区A的时长确定;另一个相位放行第三条、第四条车道的车辆,绿灯时长根据出租车下客停靠站的乘客下客时间确定。
排队控制区B的信号控制相序采用两相位,按照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是否清空,依次放行在两条车道的出租车第二待客排队区的空载出租车进入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
交织控制区C的信号控制相序采用四相位,首先放行的是第三条车道的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的空载出租车进入出租车上客停靠站上客,其次放行第一条、第二条车道的公交车和不载客出租车进入第三条、第四条车道离开,然后放行第四条车道的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的空载出租车进入出租车上客停靠站上客,最后再放行第一条、第二条车道的公交车和不载客出租车进入第三条、第四条车道离开。
如图3所示的排队控制区B和交织控制区C采用信号协调控制的相位示意图,排队控制区B和交织控制区C采用信号协调控制,以协调空载出租车从出租车第二待客排队区进入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和空载出租车从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进入出租车上客停靠站的车辆。根据图2的排队控制区B和交织控制区C的信号控制相序,交织控制区C首先第一条、第二条车道启亮绿灯显示21,时间为出租车上客停靠站的上客时间,结束后,启亮黄灯显示22,起到清空交织控制区C内车辆的作用,时间取为2s,再启亮红灯显示23,时间与第三条车道的绿灯显示21时间相同,第三条车道绿灯显示21时间为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的空载出租车辆通过交织控制区C到达出租车上客停靠站的时间;然后再启亮第一条、第二条车道的绿灯时间,之后启亮第四条车道的绿灯显示,分别循环放行第三条和第四条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的出租车进入出租车上客停靠站。
而排队控制区B的第三条车道的绿灯显示21启亮时间是在交织控制区C的第三条车道的绿灯显示21以及黄灯显示22时间结束时;而排队控制区B的第四条车道的绿灯显示21启亮时间则是在交织控制区C的第四条车道的绿灯显示21以及黄灯显示22时间结束后。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对于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机动车道上设置道路分隔带,其在车道边依次设置出租车下客停靠站、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出租车上客停靠站,并在道路分隔带另一侧设置公交车进站和出租车待客的等待区,停靠站之间设有交织控制区并通过信号灯控制设施控制车辆的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动车道临车道边一侧为内侧设有两条机动车道:第一车道、第二车道,另一侧为外侧至少有两条机动车道,包括第三车道、第四车道;靠车道边的第一车道设置各停靠站;第二车道为车辆的通行车道;第三车道在出租车下客停靠站对应位置设置公交车进站等待区,在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对应位置设置出租车待客等待区;第四车道在出租车下客停靠站对应位置设置空载出租车排队等待区,在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对应位置设置出租车待客等待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租车下客停靠站与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之间的交织控制区A的信号灯的信号控制相序采用两相位,一个相位放行第一、第二车道的车辆,绿灯时长根据出租车和公交车通过交织控制区A的时长确定;另一个相位放行第三、第四车道的车辆,绿灯时长根据出租车下客停靠站的乘客下客时间确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交车上下客停靠站与出租车上客停靠站之间的交织控制区C的信号灯的信号控制相序采用四相位,首先放行第三车道的出租车待客等待区的空载出租车进入出租车上客停靠站上客,其次放行第一、第二车道的公交车和不载客出租车进入第三、第四车道离开,然后放行第四车道的出租车待客等待区的空载出租车进入出租车上客停靠站上客,最后再放行第一、第二车道的公交车和不载客出租车进入第三、第四车道离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织控制区宽度不小于25m。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租车待客等待区包括第一待客排队区、第二待客排队区,第一待客排队区与第二待客排队区之间设有排队控制区并通过信号灯控制设施控制车辆的运行,排队控制区的宽度小于一辆出租车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的出租车停靠泊位数与出租车上客停靠站的出租车上客车位数相同,以在出租车上客停靠站的车辆都上客后进入出租车上客停靠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队控制区的信号灯的信号控制相序采用两相位,按照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是否清空,依次放行在两条车道的出租车第二待客排队区的空载出租车进入出租车第一待客排队区。
CN2009100501292A 2009-04-28 2009-04-28 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06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01292A CN101550667B (zh) 2009-04-28 2009-04-28 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01292A CN101550667B (zh) 2009-04-28 2009-04-28 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0667A true CN101550667A (zh) 2009-10-07
CN101550667B CN101550667B (zh) 2011-03-09

Family

ID=41155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5012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0667B (zh) 2009-04-28 2009-04-28 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5066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3532A (zh) * 2011-10-27 2013-05-08 苏州市国贸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排队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9448358A (zh) * 2018-10-31 2019-03-08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自协同的排队方法及装置
CN109887269A (zh) * 2019-03-28 2019-06-14 中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出租车二次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10766933A (zh) * 2019-10-23 2020-02-07 三峡大学 一种动态规划机场出租车上客区设置的优化方法
CN111429713A (zh) * 2020-03-23 2020-07-17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客运站拼车上客方法
CN111932880A (zh) * 2020-08-12 2020-11-13 韦毅勇 车流量精准管控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3532A (zh) * 2011-10-27 2013-05-08 苏州市国贸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排队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9448358A (zh) * 2018-10-31 2019-03-08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自协同的排队方法及装置
CN109887269A (zh) * 2019-03-28 2019-06-14 中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出租车二次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10766933A (zh) * 2019-10-23 2020-02-07 三峡大学 一种动态规划机场出租车上客区设置的优化方法
CN110766933B (zh) * 2019-10-23 2021-08-10 三峡大学 一种动态规划机场出租车上客区设置的优化方法
CN111429713A (zh) * 2020-03-23 2020-07-17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客运站拼车上客方法
CN111932880A (zh) * 2020-08-12 2020-11-13 韦毅勇 车流量精准管控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0667B (zh) 201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ucher et al. Public transport reforms in Seoul: Innovations motivated by funding crisis
CN100425768C (zh) 一种公交车零换乘站点结构及零换乘快速公交系统
CN104574970B (zh) 城市地下停车系统出入口接驳处交通状态评价方法
CN102542817B (zh) 左开门式公交专用相位设置及社会车流的协同控制方法
CN101550667B (zh) 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
Yazici et al. A bus rapid transit line case study: Istanbul’s metrobüs system
CN100397435C (zh) 新型十字路口交通管理控制系统
CN101225631A (zh) 基于一路一线直行模式的城市公交系统综合设计方法
CN102708681A (zh) 一种城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3273924A (zh) 一种高架微型轨道自动公交系统
Hidalgo et al. BRT in Latin America high capacity and performance, rapid implementation and low cost
CN102071609A (zh) 一种交叉口预信号车道
CN101476271A (zh) 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点的多方式停车换乘设施的设置方法
CN105696821A (zh) 一种公交通行方法
CN106522053B (zh) 带有公交停靠站的道路交叉口导流装置
CN103498394B (zh) 一种机动车用平面路网系统
CN102518014A (zh) 一种基于交通潮汐流特性的道路结构
Kendra et al. Proposal of methodology for calculating the quantity of validation machines in railway transport
CN101872545A (zh) 铁路客运站出站旅客交通诱导系统
CN101709573A (zh) 并联高架路岛式车站的阶梯形站台
CN201217767Y (zh) 一种平面组合式出租车车道边
Cottrell Transforming a bus station into a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Improving pedestrian, bicycling, and transit connections
CN201217768Y (zh) 一种立体组合式出租车车道边
CN202925406U (zh) 一种平行多组式出租车上客车道边
CN108086073A (zh) 一种单线式城市公交路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