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7599B - 盘式种畜饲喂器 - Google Patents

盘式种畜饲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7599B
CN101547599B CN2006800379914A CN200680037991A CN101547599B CN 101547599 B CN101547599 B CN 101547599B CN 2006800379914 A CN2006800379914 A CN 2006800379914A CN 200680037991 A CN200680037991 A CN 200680037991A CN 101547599 B CN101547599 B CN 1015475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feeding apparatus
apparatus assembly
grid component
fill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379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7599A (zh
Inventor
西奥多·J·科尔
莱昂内尔·L·克里格
查尔斯·R·伯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TB Inc
Original Assignee
CTB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539,92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7587990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539,98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7584716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539,94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7581512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CTB Inc filed Critical CTB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0226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82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47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7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7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75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39/00Feeding or drinking appliances for poultry or other birds
    • A01K39/01Feeding devices, e.g. chainfeeders
    • A01K39/012Feeding devices, e.g. chainfeeders filling automatically, e.g. by gravity from a reserve
    • A01K39/0125Panfeeding systems; Feeding p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rd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eeding And Watering For Cattle Rais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AREA)

Abstract

一种饲喂器组件包括两个相交圆或者卵形形状的长形盘。饲喂器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填充端口,用于从饲料供给管道接收饲料并且用于将饲料提供到盘。每个填充端口将饲料提供到盘的分离部分。填充端口穿过可操作地与盘相连的外栅格被限定。外栅格具有形状与盘的形状匹配的长形边圈。外栅格限定穿过其的开口,家禽穿过该开口进食存在于盘上的饲料。第一和第二内栅格被设置在外栅格内,该外栅格能够被旋转以部分地遮蔽住开口,从而有效地改变开口的宽度。内栅格被连接为,使得一个内栅格的旋转致使另一个内栅格在相反的方向旋转。

Description

盘式种畜饲喂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用于饲喂牲畜、特别是饲喂家禽的饲喂器组件领域。
背景技术
当注意和跟踪世界范围内的适于烤焙的种畜市场时,可以发现禽舍的大小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禽舍变得更宽更长。进一步发现的是,由于使用了更多的通风、冷却和自动通风控制,更多的家禽被放置进这些新型大型禽舍内(更高的养殖密度)。由此所产生的困境是要求饲喂设备能够为家禽提供足够的饲喂空间,但是不能占用地面空间。由于链式槽型饲喂器低廉的成本、熟悉性、简易性和集成部件改变的满意性,所以饲喂系统的适于烤焙的种畜层置式禽舍的布置已经被链式槽型饲喂器引领多年。
对于适于烤焙的种畜禽舍(养殖禽舍),由于能够节省饲料、改进家禽均匀性、对家禽造成低压力和低死亡率,因此已经被认可为饲喂器的选择,该盘式饲喂器涉及在层置禽舍内的更好的性能。大部分集中式种畜养殖者根据他们在幼禽禽舍方面和从使用具有盘式饲喂器的种畜层置式禽舍的经历,认为他们可以提高性能,并且能够在适于烤焙的种畜禽舍内节省饲料。对于将禽舍或者建筑物变得更大的趋势变化,由于典型的圆形饲喂器与槽型饲喂器相比大体能提供超过30%的饲喂空间,因此,更大的建筑物尺寸为盘式饲喂系统提供了机遇。然而,应该承认的是,这些典型的圆形盘式饲喂器不可能为未来提供足够的饲喂器空间,除非将附加的饲喂器线放置在禽舍内,这不可避免地增大了系统的成本,并且还会占用宝贵的地面空间。
在业内已经认识到该趋势,从而已经研发了每个盘能饲喂多达十六(16)只家禽的盘式饲喂器,而传统的系统每个盘可以饲喂十四(14)只家禽。通过使饲喂器盘能够饲喂更多数量的家禽,不需要在种畜舍内增加更多的饲喂器线。另一种假定是替换/升级饲喂器市场,其中将链条式饲喂器替换为盘式饲喂器,以提高家禽的性能和效率。因此,可以在旧/传统的禽舍内放置更少的饲料盘,用于节省养殖者的成本。
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家禽设备公司中,只有Roxell N.V.一家公认为走在这一领域的前列,他们具体设计了一种用于适于烤焙的种畜的盘式饲喂器。具体而言,Roxell N.V.是美国专利No.6,786,178的受让人,并且制造且销售Kixoo
Figure S2006800379914D00021
饲喂器。该’178专利公开并且要求保护了一种饲喂器分配器,该饲喂器分配器具有非圆形形状的分配器托盘,并且具有设置有第一边区和第二边区的圆周边,该第一边区具有相对较大的曲率半径,而该第二边区具有相对较小的曲率半径,以及导向装置,用于将来自水平的饲料传送器管的饲料引导到分配器托盘。由于Kixoo
Figure S2006800379914D00022
饲喂器大体是椭圆形构造,因此Kixoo饲喂器满足’178专利的说明。Kixoo
Figure S2006800379914D00024
饲喂器也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并且销量很大,但是Kixoo
Figure S2006800379914D00025
饲喂器却有其缺陷。
尽管Kixoo
Figure S2006800379914D00026
饲喂器提高了家禽的数量,其从饲喂十四(14)只提高到十六(16)中,但是显然更期望的是,如果可能的话,利用单个饲喂器可以饲喂更多的家禽,而不会在禽舍内产生其他的伤害。另外,由于Kixoo
Figure S2006800379914D00027
饲喂器大体是椭圆形的并且因此是长的,所以出现了关于通过单个下落管件将饲料流到饲料盘的外界限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简言之,并且根据前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喂器组件,用于用在具有饲料供给管道的饲料分配系统中。饲喂器组件包括盘构件,该盘构件的优选为两个相交圆或者卵形的长的构造,例如跑道构造或者椭圆形构造。饲喂器组件还包括第一和第二填充端口,用于从饲料供给管道接收饲料并且用于将饲料提供到盘构件的基部上。每个填充端口将饲料提供到长的盘构件的基部的分离部分。填充端口穿过可操作地与盘构件相连的外栅格构件被限定。与盘构件类似,外栅格构件具有边圈构件,该边圈构件优选为两个相交圆或者卵形的长的构造,例如跑道构造或者椭圆形构造。
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填充端口相连,从而引导饲料流过第一和第二填充端口、穿过第一和第二下饲料门然后到盘构件上。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可以被抬高或者下降,以调整第一和第二下饲料门的高度。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每个均设置有饲养门或者上饲料门,以允许饲料流到盘构件上,并且被提供为在与穿过下饲料门提供的高度相比更高的高度处。如果需要,饲料门挡块可以被移动以阻断饲料流过饲养门,优选地是手动的。
外栅格构件限定了家禽能够穿过以进食存在于盘构件的基部上的饲料的多个孔。饲喂器组件在其内设置了第一和第二内栅格构件,该第一和第二内栅格构件可以被旋转,以部分地遮蔽住穿过外栅格构件的孔,从而有效地改变孔的宽度。内栅格构件通过互锁的指形元件被彼此连接,从而内栅格构件中的一个的旋转致使另一个内栅格构件在相反的方向旋转。内栅格构件被拨动构件旋转,该拨动构件被紧固到外栅格构件并且当该拨动构件在预设的位置之间旋转时,致使一个内栅格构件旋转,该内栅格构件反过来致使另一个内栅格构件在相反的方向旋转。
饲喂器组件还提供了定位在外栅格构件周围并且与其接合的外圈构件。该外圈构件可以被操控,以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外圈构件,以便部分地遮蔽住穿过外栅格构件的孔,从而有效地改变孔的高度。
每个饲喂器的纵向长度在相对于饲料供给管道的纵向长度呈一定角度的位置处被设置,优选是45度,从而饲喂器组件最小化在禽舍内的地面空间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详细说明被认为具有新颖性的本发明的特征。结合附图,参考下面的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和操作的组织和方式,以及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更好地被理解,图中相同的参考数字标记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是结合了本发明的饲喂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特征的盘构件的顶平面视图;
图2是盘构件的底平面视图;
图3是盘构件的侧平面视图;
图4是盘构件的前平面视图;
图5是沿着图3的线5-5截取的盘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沿着图4的线6-6截取的盘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结合了饲喂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特征的外栅格构件的顶平面视图;
图8是外栅格构件的底平面视图;
图9是外栅格构件的第一侧平面视图;
图10是外栅格构件的第二侧平面视图;
图11是外栅格构件的前平面视图;
图12是沿着图7的线L-L截取的外栅格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13是沿着图7的线W-W截取的外栅格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14是结合了饲喂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特征的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的顶平面视图;
图15是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的底平面视图;
图16是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的侧平面视图;
图17是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的前平面视图;
图18是沿着图17的线18-18截取的饲料供给管道的横截面视图;
图19是结合了饲喂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特征的内栅格构件的顶平面视图;
图20是内栅格构件的第一侧平面视图;
图21是内栅格构件的第二侧平面视图;
图22是沿着图19的线22-22截取的内栅格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23是沿着图20的线23-23截取的内栅格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24是结合了饲喂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特征的下落管构件的前侧视图;
图25是下落管构件的第一侧平面视图;
图26是下落管构件的第二侧平面视图;
图27是沿着图24的线27-27截取的下落管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28是沿着图26的线28-28截取的下落管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29是结合了饲喂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特征的外圈构件的侧视图;
图30是外圈构件的前侧视图;
图31是外圈构件的顶视图;
图32是沿着图31的线32-32截取的外圈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33是结合了饲喂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特征的拨动构件的顶视图;
图34是拨动构件的底视图;
图35是拨动构件的前视图;
图36是拨动构件的第一侧视图;
图37是拨动构件的第二侧视图;
图38是沿着图33的线38-38截取的拨动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39是连接到饲料供给管道的饲喂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40是连接到饲料供给管道的饲喂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41是连接到饲料供给管道的饲喂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2是沿着图39的线42-42截取的饲喂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43是沿着图39的线43-43截取的饲喂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44与图43相同,但是示出了流过饲喂器组件的下饲料门的饲料;
图45是连接到饲料供给管道的第一实施例的多个相邻的饲喂器组件的顶视图;
图46与图45相同,但是示出了从每个饲喂器组件饲喂的家禽;
图47a示出了拨动构件相对于外栅格构件的定位,以提供开口的最小的宽度,通过该开口家禽从第一实施例的饲喂器组件进食饲料;
图47b示出了家禽通过以从饲喂器组件进食饲料的开口的最小宽度和家禽通过以从第一实施例的饲喂器组件进食饲料的开口的最大高度;
图48a示出了拨动构件相对于外栅格构件的定位,以提供开口的中间范围的宽度,通过该开口家禽可以从第一实施例的饲喂器组件进食饲料;
图48b示出了家禽通过以从饲喂器组件进食饲料的开口的中间范围的宽度和家禽通过以从第一实施例的饲喂器组件进食饲料的开口的中间范围的高度;
图49a示出了拨动构件相对于外栅格构件的定位,以提供开口的最大宽度,通过该开口家禽可以从第一实施例的饲喂器组件进食饲料;
图49b示出了家禽通过以从饲喂器组件进食饲料的开口的最大宽度和家禽通过以从第一实施例的饲喂器组件进食饲料的开口的最小高度;
图50示出了饲喂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视图,显示了内栅格构件的指形元件的接合和拨动构件的凸轮柱构件与一个内栅格构件的接合;
图51是结合了饲喂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特征的下落管构件的后侧视图;
图52是下落管构件的前侧视图;
图53是下落管构件的侧视图;
图54是沿着图51的线54-54截取的下落管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55是沿着图53的线55-55截取的下落管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56是下落管构件的顶视图;
图57是结合了饲喂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特征的饲养门挡块的前视图;
图58是饲养门挡块的侧视图;
图59是饲养门挡块的相对侧视图;
图60是饲养门挡块的遮蔽部的底视图;
图61是饲养门挡块的横截面视图;
图62是连接到饲料供给管道的饲喂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63是连接到饲料供给管道的饲喂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4是连接到饲料供给管道的饲喂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饲养门挡块处于阻止饲料流过上饲养门的位置;
图65与图64相同,但是示出了饲养门挡块处于允许饲料流过上饲养门的位置,如所示出的;
图66是下落管构件和饲养门挡块的横截面视图,其中饲养门挡块处于允许饲料流过上饲养门的位置;
图67是下落管构件和饲养门挡块的横截面视图,其中饲养门挡块处于阻止饲料流过上饲养门的位置;
图68是结合了本发明的饲喂器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特征的盘构件的顶平面视图;
图69是结合了本发明的饲喂器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特征的栅格构件的顶平面视图;
图70是结合了本发明的饲喂器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特征的外圈构件的顶平面视图;
图71是结合了本发明的饲喂器组件的第四实施例的特征的盘构件的顶平面视图;
图72是结合了本发明的饲喂器组件的第四实施例的特征的栅格构件的顶平面视图;
图73是结合了本发明的饲喂器组件的第四实施例的特征的外圈构件的顶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发明可以体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是这里在图中示出了并且详细说明了具体实施例,同时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应该认为是本发明的原理的示例,而不是将本发明限制为如所示出的。
在图1-50中示出了结合本发明的特征的饲喂器组件100的第一实施例;图51-67中示出了结合本发明的特征的饲喂器组件700的第二实施例;图68-70中示出了结合本发明的特征的饲喂器组件800的第三实施例;以及图71-73中示出了结合本发明的特征的饲喂器组件900的第四实施例。
饲喂器组件100的结构
将注意力转向图1-50中所示出的饲喂器组件100的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饲喂器组件100期望地适于与包括饲料供给管道102的家禽饲料分配系统结合使用。期望地,家禽饲喂器系统包括多个饲喂器组件100,通过升高或者下降饲料供给管道102或者通过其他的合适的装置,该饲喂器组件可以垂直地调整为停止在地面上或者悬挂在地面上方。饲喂器组件100优选地在禽舍内使用,用于容纳和饲喂所喂养的家禽,这些家禽一般被称为种畜。饲喂器组件100具体地设计为允许母种畜从中进食,但是阻止公种畜从中进食。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其他类型的动物和家禽也可以利用本发明的饲喂器组件100饲喂。
所示出的饲喂器组件100概括地包括盘构件104,外栅格构件184,第一和第二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374’,第一和第二内栅格构件408、408’,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482、482’,外圈构件526,和拨动构件568。
盘构件104
现在将注意力转向在图1-6中最佳地示出的盘构件104。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盘构件104大体形成为两个相交圆的形状,这里将进行更具体地说明。
盘构件104包括构造彼此相同的第一和第二直立锥形部106、106’,因此,仅对第一直立锥形部106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第二直立锥形部106’的说明将相同。因此,第二直立锥形部106’的元件利用符号(’)表示。
第一直立锥形部106从其顶端108延伸到其底端110,其中,该顶端优选是一个点,该底端优选是圆形的并且围绕着中心线C1被限定,如图6中所示出的。中心线C1延伸穿过第一直立锥形部106的点形顶端108。第一直立锥形部110的直径优选地从顶端108增大到底端110。第一直立锥形部106在其底端110处的直径优选是大约4.05英寸。中心线C1和中心线C1’之间的直线距离优选是大约6.0英寸,由此,底端110、110’之间的直线距离优选是大约1.95英寸。
盘构件104包括构造彼此相同的第一和第二基部112、112’,因此,仅对第一基部112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第二基部112’的说明将相同。因此,第二基部112’的元件利用符号(’)表示。第一基部112具有被内边圈构件118分开的内饲喂表面114和外饲喂表面116。
内饲喂表面114相对于中心线C1从第一直立锥形部106的大体整个底端110径向向外延伸到内边圈构件118,由此,内饲喂表面114具有第一和第二端120、122,并且大体是C形的。第一和第二端120、122将内饲喂表面114的内边连接到内饲喂表面114的外边。内边在到第一直立锥形部106的底端110的连接处限定,并且因此,优选地设置在距离中心线C1的径向距离大约是2.025英寸的位置。外边优选地设置在距离中心线C1的径向距离大约是3.37英寸的位置,由此,内饲喂表面114优选地具有大约1.345英寸的宽度。
由于设置有盘构件104的直立部128,该直立部在第一和第二直立锥形部106、106’之间延伸,因此内饲喂表面114、114’大体是C形的,而不是完整圆形的。直立部128具有其顶端130,该顶端优选是点,并且被限定在中心线C2周围。中心线C2延伸穿过直立部128的点形顶端130,并且沿着纵向参考线L1大体等距离地设置在中心线C1、C1’之间,如图1所示出的。
直立部128限定了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顶边132、134、136和138,该四个顶边从点形顶端130向外延伸。第一顶边132沿着纵向参考线L1呈角度地向下延伸到第一直立锥形部106,而第二顶边134沿着纵向参考线L1呈角度地向下延伸到第二直立锥形部106’。第三和第四顶边136、138沿着纵向参考线L2在彼此相反的方向呈角度地向下延伸到内边圈构件118到内边圈构件118’的连接处,该纵向参考线L2大体垂直于纵向参考线L1,如图1所示。第三和第四顶边136、138中的每个由此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顶边132、134之间。
直立部128进一步限定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表面140、142、144、146。第一表面140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三顶边132、136之间,并且从顶端130向下延伸到内饲喂表面114的第一端120。第二表面142被设置在第一和第四顶边132、138之间,并且从顶端130向下延伸到内饲喂表面114的第二端122。第三表面144被设置在第二和第四顶边134、138之间,并且从顶端130向下延伸到内饲喂表面114’的第一端120’。第四表面146被设置在第二和第三顶边134、136之间,并且从顶端130向下延伸到内饲喂表面114’的第二端122’。每个表面140、142、144、146优选是弯曲的,并且优选是以突起的方式弯曲。
内边圈构件118相对于中心线C1从内饲喂表面114径向向外延伸到外饲喂表面116。内边圈构件118具有第一和第二端148、150,并且大体是C形的。第一和第二端148、150将内边圈构件118的内边连接到内边圈构件118的外边。该内边大体在到内饲喂表面114的外边的连接处被限定,并且优选地被设置在距离中心线C1大约3.37英寸的径向距离处。该外边优选地被设置在距离中心线C1大约4.32英寸的径向距离处,由此,内边圈构件118优选地具有大约0.95英寸的宽度。
由于内边圈构件118的第一端148沿着侧向参考线L2连接到内边圈构件118’的第二端150’,因此,内边圈构件118、118’大体是C形的,而不是整圆形的。类似地,内边圈构件118的第二端150沿着侧向参考线L2连接到内边圈构件118’的第一端148’。因此,内边圈构件118、118’大体整体形成为两个相交圆形状。内边圈构件118、118’的第一和第二端148、150;148’、150’还连接到直立部128。
外饲喂表面116相对于中心线C1从内边圈构件118径向向外延伸到盘构件104的第一外边圈构件152。外饲喂表面116具有第一和第二端154、156,并且大体是C形的。第一和第二端154、156将外饲喂表面116的内边连接到外饲喂表面116的外边。该内边大体在到内边圈构件118的外边的连接处被限定,并且因此,优选地被设置在距离中心线C1大约4.32英寸的径向距离处。该外边优选地被设置在距离中心线C1大约6.15英寸的径向距离处,由此,外饲喂表面116优选地具有大约1.83英寸的宽度。
由于外饲喂表面116的第一端154沿着侧向参考线L2将外饲喂表面116的第一端154连接到外饲喂表面116’的第二端156’,因此,外饲喂表面116、116’大体是C形的,而不是整圆形的。类似地,外饲喂表面116的第二端156沿着侧向参考线L2连接到外饲喂表面116’的第一端154’。因此,外饲喂表面116、116’大体整体形成为两个相交圆的形状。
盘构件104进一步包括构造彼此相同的第一和第二外边圈构件152、152’,因此,仅对第一外边圈构件152进行详细说明,同时应该理解的是,第二外边圈构件152’的说明将相同。因此,第二外边圈构件152’的元件利用符号(’)表示。
外边圈构件152从外饲喂表面116的外边向上延伸到顶边158。外边圈构件152优选地从外饲喂表面116的外边向上且向外延伸到顶边158,并且进一步优选地以凹陷的方式从外饲喂表面116的外边向上且向外弯曲到顶边158。因此,外边圈构件152优选地从外饲喂表面116相对于中心线C1径向向外延伸。
外边圈构件152具有第一和第二端160、162,并且因此大体是C形的。外边圈构件152的顶边158从盘构件104的外表面166分开盘构件104的内表面164。外边圈构件152的顶边158在盘构件104的内和外表面164、166处优选地被分别设置在距离中心线C1大约6.53英寸和大约6.59英寸的径向距离处。
由于外边圈构件152的第一端160沿着侧向参考线L2连接到外边圈构件152’的第二端162’,因此,外边圈构件152、152’大体是C形的,并且不是整圆形的。类似地,外边圈构件152的第二端162沿着侧向参考线L2连接到外边圈构件152’的第一端160’。因此,外边圈构件152、152’的顶边158、158’大体整体形成为两个相交圆的形状。突起构件167、167’可以从外边圈构件152、152’的外表面166向外延伸。
内边圈构件118的内表面164优选地在内和外饲喂表面114、116的内表面164的上方抬高,从而将内和外饲喂表面114、116分开,其目的在后面将更详细地说明。外边圈构件152的顶边158优选地被设置在比内边圈构件118的内表面166高的高度处,并且第一直立锥形部106的顶端108优选地被设置在比外边圈构件152的顶边158高的高度处。直立部128的顶端130优选地被设置在比内边圈构件118的内表面166高、但比外边圈构件152的顶边158的高度低的高度处。
盘构件104的第一基部112优选地包括多个叶片构件168,该多个叶片构件将内饲喂表面114分割为多个饲喂袋170。每个叶片构件168大体沿着内饲喂表面114从第一直立锥形部106延伸到内边圈构件118。第一基部112被示出为具有八(8)个分割内饲喂表面114的叶片构件168,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更多或者更少的叶片构件168。
盘构件104的第一基部112优选地包括多个叶片构件172,该叶片构件将外饲喂表面116分割为多个饲喂袋174。每个叶片构件172大体沿着外饲喂表面116从内边圈构件118延伸到第一外边圈构件152。第一基部112被示出为具有三(3)个分割外饲喂表面116的叶片构件172,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更多或者更少的叶片构件172。
沿着与第一和第二外边圈构件152、152’两者的外表面166、166’相切的切线T1,第一和第二钩形构件175、175’从外边圈构件152、152’的外表面166、166’向外延伸,如图1所示。第一钩形构件175从外边圈构件152的外表面166向外延伸,而第二钩形构件175’从外边圈构件152’的外表面166’向外延伸。
多个加强/支撑构件176、176’从外边圈构件152、152’的内表面164、164’向内延伸。加强/支撑构件176、176’从邻近外边圈构件152、152’到基部112、112’的连接处延伸到其顶端177、177’,该顶端邻近外边圈构件152、152’的顶边158、158’被设置。凹口178、178’被布置在顶端177、177’中,该顶端限定了加强/支撑构件176、176’的搁架部179、179’。每个外边圈构件152、152’优选地设置有五(5)个加强/支撑构件176、176’,其中该五(5)个加强/支撑构件176、176’中的一(1)个沿着纵向参考线L1被设置。五个加强/支撑构件176、176’中的每个大体相互等距离地被设置。
每个外边圈构件152、152’还具有凸缘180、180’,该凸缘从该外边圈构件的外表面166、166’延伸,除了在钩形构件175、175’被设置的地方外,从该外边圈构件的第一端160、160’延伸到其第二端162、162’。凸缘180、180’被设置在顶边158、158’下方的预设距离处,并且提供了顶表面或者顶边181、181’,底表面182、182’和外边183、183’。
因此,从前述及从示出盘构件104的图1-6的分析,清楚的是,盘构件104大体形成为两个相交圆的形状。每个相交圆优选地直径相等,该直径大约是13英寸。盘构件104具有至少一(1)个对称平面(不考虑叶片构件168、168’或者叶片构件172、172’的放置),无论是镜面对称(在对称面的任意一侧上相同或者是镜像)或者是两重旋转对称(在旋转180度后,形状返回为相同的形状)。盘构件104的对称轴线选取沿着侧向参考轴线L2。如果钩形构件175、175’不设置在盘构件104上,则盘构件104将会有无穷数量的对称轴线,所有的这些对称轴线都延伸通过中心参考线C2,包括沿着纵向参考轴线L1选取的盘构件104的对称轴线。进一步想到的是,在符合本发明的原理的情况下,盘构件104根据需要可以形成为三个或者更多的相交圆的形状,由此,盘构件104可以具有多重旋转对称的平面(例如,如果设置三个相交圆,则是三重旋转对称,从而在旋转120度之后,形状返回为相同的形状)。
外栅格构件184
现在将注意力转向外栅格构件184,该外栅格构件在图7-13中最佳示出。
外栅格构件184包括边圈构件186、辐条组件188和顶构件190。辐条组件188在其下端处连接到边圈构件186,而在其上端处连接到顶构件190。边圈构件186、辐条组件188和顶构件190都是一体形成的。外栅格构件184优选长的,从而外栅格构件184的长度比外栅格构件184的宽度大,该外栅格构件184的长度是沿着图7的线L-L限定的,在该处,外栅格构件184的长度处于最大,而该外栅格构件184的宽度是沿着图7中的线W-W和W’-W’限定的,在该处,外栅格构件184的宽度处于最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边圈构件186大体形成为与盘构件104的外边圈构件152、152’的顶边158、158’所形成的形状匹配的形状,优选是两个相交圆的形状,由此,边圈构件186具有第一部192和第二部192’,该第一部192大体为C形构造且具有第一和第二端194、196,该第二部192’大体为C形构造且具有第一和第二端194’、196’。该第一和第二部192、192’优选地彼此相同,第一部192的第一端194连接到第二部192’的第二端196’,并且第一部192的第二端196连接到第二部192’的第一端194’。由于第一和第二部192、192’构造上彼此相同,因此只对第一部192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第二部192’的说明将相同。因此,第二部192’的元件利用符号(’)表示。
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具有侧边圈部198,该侧边圈部包括内壁200和多个外壁202。
内壁200具有内表面204和外表面206。该内壁200优选地构造为弓形或者C形的,并且从第一端194延伸到第二端196。内壁200从侧边圈部198的底边208向上延伸到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的顶边圈部210。该底边208优选是平的。
外壁202被形成为多个隔开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从内壁200的外表面206向外从第一端194延伸到第二端196。每个外壁202从侧边圈部198的底边208向上延伸到顶边圈部210。每个外壁202具有第一和第二端211、212,该第一和第二端被连接到内壁200的外表面206。每个外壁202从第一端211具有第一表面214,该第一表面从内壁200的外表面206优选地以凹陷的方式向外弯曲到第二表面216。每个外壁202从第二端212具有第三表面218,该第三表面从内壁200的外表面206优选地以凹陷的方式向外弯曲到第四表面220。第二表面216从第一表面214优选地以突起的方式向外弯曲到第五表面222。第四表面220从第三表面218优选地以突起的方式向外弯曲到第五表面222。该第五表面222优选地在第三和第四表面218、220之间直线延伸。
优选地,从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的第一端194,侧边圈部198是由半外壁202开始,因此,只设置半个第五表面222。当从一侧观察时,内壁200和外壁202从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的弧形圆周到设置在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的第二端196处的外壁202的另一半呈现出以交替构造方式被设置。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设置了九(9)个外壁202,和二(2)个半外壁202。
因此,在边圈构件的第一端194处、设置在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上的半外壁202的半第五表面222将连接到在边圈构件的第二端196’处、设置在边圈构件186的第二部192’上的半外壁202’的半第五表面222’,但是,由于边圈构件186形成为两个相交圆的形状,因此半第五表面222、222’相对于彼此呈一定角度。类似地,在边圈构件的第二端196处、设置在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上的半外壁202的半第五表面222将连接到在边圈构件的第一端194’处、设置在边圈构件186的第二部192’上的半外壁202’的半第五表面222’,但是由于边圈构件186形成为两个相交圆的形状,因此半第五表面222、222’相对于彼此呈一定角度。限定边圈构件186的两个相交圆优选地具有相等的直径。
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的顶边圈部210从侧边圈部198向内延伸。顶边圈部210是由多个凹陷表面224和多个大体扁平表面226形成。凹陷表面224和扁平表面226从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的第一端194到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的第二端196,以交替构造的方式设置。
每个凹陷表面224被连接到在相邻外壁202之间的内壁200的外表面206,而每个扁平表面226连接到外壁202中的一个。因此,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设置九(9)个凹陷表面224,设置八(8)个扁平表面226,并且设置二(2)个半扁平表面226。凹陷表面224和内壁200的外表面206之间的连接以及扁平表面226和外壁202之间的连接优选地是圆的或者光滑的,以限定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的圆形边圈部228,从而在顶边圈部210和侧边圈部198之间不会限定尖锐边。
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进一步包括密封构件230,该密封构件从顶边圈部210大体直线地向下延伸到其端部232。密封构件230从第一端194到第二端196以大体恒定的距离从内壁200的内表面204间隔开。该密封构件230从顶边圈部210向下延伸优选地和内壁200不一样远,因此,不延伸到侧边圈部198的底边208。
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还包括延伸部234,该延伸部从外壁202中的一个向外延伸,优选地从邻近其第一端194的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的第一完整外壁202向外延伸。狭槽236被设置在延伸部234和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的底边208之间和/或在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的外壁202的第五表面222之间。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外壁202的第五表面222具有凹口238,该凹口从底边208切入,以有助于接触到狭槽236。狭槽236的用途将在这里更详细的说明。
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进一步包括一对舌形延伸部240。每个舌形延伸部240从内壁200的底边208,在两个相邻外壁202连接到内壁200的位置之间向下延伸。每个舌形延伸部240限定了内和外表面242、244和外边246,该外边连接内和外表面242、244。外边246大体是弓形构造,但是可以构造为任何期望的形状。每个舌形延伸部240具有楔形凸缘248,该楔形凸缘从其邻近内壁200的底边208的连接处的内表面242向内延伸。每个楔形凸缘248具有扁平表面250,该扁平表面大体垂直于内表面242向内延伸,并且大体平行于内壁200的底边208,也可能与其共面。每个楔形凸缘248还具有成角度的表面252,该表面从扁平表面250向下且向外成角度地延伸回舌形延伸部240的内表面242。每个舌形延伸部240相对于内壁200优选地设置一定的挠性,由此,舌形延伸部240可以根据需要相对于内壁200向内和/或向外弯曲。舌形延伸部240中的一个优选地与设置延伸部234的位置相对设置,舌形延伸部240中的另一个大体等距离地设置在设置有延伸部234和另一个舌形延伸部240的位置之间,即沿着边圈构件186的纵向中心设置。或多或少地,舌形延伸部240可以根据需要被设置在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上。
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进一步包括穿过圆形边圈部228设置的一对长开口254。每个长开口254被设置在设置有舌形延伸部240的楔形凸缘248的位置的上方,从而通过长开口254可以看到楔形凸缘248。
辐条组件188包括第一组辐条构件256、第二组辐条构件258和圈构件260。圈构件260具有内和外表面262、264,及上和下边266、268。内和外表面262、264从下边268优选地以突起的方式弯曲到上边266,,由此,下边268优选地与边圈构件186的底边208、208’大体共面,并且从而,如果不优选地话,上边266与下边268共面。圈构件260大体形成为两个相交圆的形状,但是这两个圆的相交部在相对于圈构件260的剩余部分的相反的方向大体是圆的。因此,圈构件260具有第一和第二弓形部270、272,该第一和第二弓形部彼此相对设置,以及第三和第四弓形部274、276,该第三和第四弓形部彼此相对设置,并且将第一和第二弓形部270、272连接在一起。
第一组辐条构件256包括多个独立隔开的辐条构件256。每个辐条构件256从侧边圈部198、198’的顶边圈部210、210’延伸到圈构件260的下边268。优选地,每个辐条构件256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部278、280、282、284。优选地,每个第一部278从顶边圈部210、210’的扁平表面226、226’中的一个优选地以突起的方式向内且向上弯曲到第二部280。第二部280从第一部278呈角度地向上和向内延伸到第三部282。第三部282从第二部280优选地以突起的方式向内且向上弯曲到第四部284。第四部284从第三部282呈角度地向上且向内延伸到圈构件260的下边268。因此,圈构件260被设置在边圈构件186的上方并且向内设置。辐条构件256的宽度大体从到圈构件260的连接增大到到边圈构件186的连接。优选地,设置有十八(18)个辐条构件256,但是从边圈构件186的第一和第二部192、192’的连接向上延伸的两个辐条构件256的宽度比其余的辐条构件256的宽度厚。因此,开口286被设置在每个相邻的辐条构件256之间及边圈构件186和圈构件260之间。优选地,穿过外栅格构件184设置十八(18)个开口286。
第二组辐条构件258包括多个独立隔开的辐条构件258。每个辐条构件258从圈构件260的上边266延伸到顶构件190。优选地,每个辐条构件258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部288、290、292、294。优选地,每个第一部288从圈构件260的上边266向上且向内弯曲到第二部290,优选地以凹陷的方式。第二部290从第一部288呈角度地向上且向内延伸到第三部292。第三部292从第二部290向内且向上弯曲到第四部294,优选地以突起的方式。第四部294从第三部292大体直线地向内延伸到顶构件190的外边296。因此,顶构件190被设置在圈构件260的上方并且朝内。每个辐条构件258优选地大体在辐条构件256中的一个的上方对齐。如果需要,只要去除的材料量不会影响到外栅格构件184的完整性,就可从两个相邻的辐条构件258之间去除材料,从而减少用于制造外栅格构件184的材料量,以减少制造外栅格构件184的成本,并且允许透过外栅格构件184的可视性。
多个加强构件298被设置在外栅格构件184上。每个加强构件298从辐条构件256、258并且从圈构件260向外延伸。每个辐条构件256具有从其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加强构件298,但是设置在边圈构件186的第一和第二部192、192’的连接的上方的两个辐条构件256优选地具有从其向外延伸的两个加强构件298。因此,优选地有二十(20)个加强构件298。优选地,除了设置在边圈构件186的第一和第二部192、192’的连接的上方的的加强构件中的两个之外,所有的加强构件298延伸过辐条构件258和顶构件190的连接,并且延伸到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上,但是这些加强构件298优选地在顶构件190上不要延伸过远,以至于它们会相互接触。延伸到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上的一些加强构件298可以比其他一些加强构件298更远地延伸过顶构件190,这样做的原因这里将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加强构件298中的至少一个且优选地四个具有多个凹口300,该多个凹口沿着其从辐条构件256的第四部284延伸的部分切出。凹口300优选地设置在邻近这样的辐条构件256的四个加强构件298上,该辐条构件256与其上设置有两个加强构件298的辐条构件256相邻。具有凹口300的加强构件298优选地具有这样的凹口300,该凹口沿着加强构件298的高度彼此均匀地间隔开,并且凹口300的数量优选是六(6)个。凹口300的目的这里将更详细地说明。每个加强构件298具有加大部301,该加大部被设置在其上设置有或者可以设置凹口300的位置的下方,并且在到边圈构件186的连接的上方。
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具有内和外表面302、304,该内和外表面两者优选地彼此共面,并且与外栅格构件184的边圈构件186的第一和第二部192、192’的底边208、208’共面。内和外表面302、304通过顶构件190的外边296相互连接。
顶构件190具有设置穿过其的第一和第二开孔306、306’。每个开孔306、306’大体是长的构造,优选是跑道构造,但是开口306、306’的任何其他构造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优选地,开口306、306’设置为一定卵形或者椭圆形构造,即跑道构造。第一和第二开口306、306’优选地相互分离或者平行设置,但是优选地相对于线L-L呈一定角度设置,优选地相对于线L-L呈四十五(45)度角设置。每个开口306、306’具有沿着其长度设置的第一和第二相对端部308、310;308’、310’。第一开口306穿过顶构件190设置,从而第一相对端部308被设置在线L-L和线W-W的相交处,如图7中所示。第二开口306’穿过顶构件190设置,从而第一相对端部308’被设置在线L-L和线W’-W’的相交处,如图7中所示。第一和第二开口306、306’的剩余部分在相反的方向从第一相对端部308,308′向外延伸到第二相对端部310、310’。
第一开口306形成为由顶构件190限定的第一填充端口312的部分,而第二开口306’形成为由顶构件190限定的第二填充端口312’的部分。第一填充端口312是由第一开口306、第一进料管支撑基部314和第一进料导向延伸部316限定。类似地,第二填充端口312’是由第二开口306’、第二进料管支撑基部314’和第二进料导向延伸部316’限定。由于第一填充端口312和第二填充端口312’除了在顶构件190上定位倒置外,构造相互相同,因此,仅对第一填充端口312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除了特殊指出之外,第二填充端口312’的说明将相同。因此,表示第二填充端口312’的元件的参考数字利用符号(’)表示,以与表示第一填充端口312的元件的参考数字相区别。
第一进料管支撑基部314大体构造为U形,由此,其具有第一基脚318、和第二和第三延伸脚320、322,该第二和第三延伸脚在相同的方向从第一基脚318的相对端向外延伸到其自由端324、326,由此,在其顶部限定了第一填充端口312的第一开口328。第一开口306的第二相对端部310与第一填充端口312的顶开口328连通,并且大体设置在该顶开口328的直接下方。第一、第二和第三脚318、320、322优选地与顶构件190整体形成,并且定位在其外表面304上。第二和第三延伸脚320、322的顶表面以凹陷的方式被构造,从而,长的饲料供给管道102可以支撑在第二和第三延伸脚320、322的凹陷顶表面上。第二和第三延伸脚320、322的顶表面的凹度的最低点优选地定位在顶构件190的外表面304处或者该外表面的上方。第一基脚318的顶表面与第二和三延伸脚320、322的顶表面在它们的自由端324、326处大体共面。第一和第二开口330、332在其端部处穿过第一基脚318的顶表面设置,而第三和第四开口334、336在它们的自由端324、326处穿过第二和第三延伸脚320、322的顶表面设置,这里将对其目的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进料导向延伸部316大体为楔形构造。第一进料导向延伸部316优选地与顶构件190整体成型,并且在第一开口306的周围定位在顶构件190的内表面302上。第一进料导向延伸部316具有斜坡部338,该斜坡部加大了第一开口306从其第二部310到其第一部308的深度。第一进料导向延伸部316还在其底部限定了第一填充端口312的第二开口340。底开口340与邻近斜坡部338的下端的第一开口306的第一部308连通,并且大体定位在该第一部308直接的下方,由此,如果由液体或者固体放置在斜坡部338上,则液体或者固体将有朝着底开口340移下斜坡部338的趋势。因此,底开口340与第一填充端口312的顶开口328偏置。
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具有穿过其设置的第三开口342,该第三开口大体为圆形构造,并且该第三开口限定了通过顶构件190的开口壁344。第三开口342优选地邻近第一进料管支撑基部314的第一基脚318设置,并且大体邻近穿过顶构件190的第二开口306’的第一部308’。最邻近辐条构件256设置的开口壁344的弓形部具有设置在其内的多个凹口346,该凹口从顶构件190的外表面304延伸到顶构件190的内表面302。凹口346大体等距离地彼此间隔开,并且,优选地设置有十(10)个凹口346。当然,应该理解的是,凹口346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改变,这里将详细说明其目的。
外表面304具有设置在第三开口342的开口壁344的弓形部和顶构件190的外边296的连接之间的上面的多个指示器348。指示器348的数量与设置的凹口346的数量直接相关,由此,相应的凹口346沿着与相对于第三开口342的中心所对应的指示器348一样的半径线被设置。指示器348优选地为数字,该数字优选地以毫米指示设置在相连的辐条构件256之间的开口286的宽度,该宽度可以根据需求改变,下面将对其详细地说明。优选地,指示器348的数量为四十一(41)至五十(50)。
顶构件190具有穿过其设置的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开口350、352、350’、352’,其中第四和第五开口350、352与第一填充端口312相连,并且其中第六和第七开口350’、352’与第一填充端口312’相连。第六开口350’与第四开口350相同,而第七开口352’与第五开口352相同,因此这里只详细说明第四和第五开口350、352的构造和定位。第四开口350大体是矩形构造,但是其侧部如果需要可以稍微弯曲,并且靠近第一开口306的第一部308被定位,且与第一进料管支撑基部314的第二延伸脚320的自由端324相邻。第五开口352大体是矩形构造,但是其侧部如果需要可以略微弯曲,并且靠近第一开口306的第一部308定位,且与第一进料管支撑基部314的第三延伸脚322的自由端326相邻。因此,第五开口352设置为跨过第一开口306的第一部308与第四开口350相对。开口350、352的不靠近第一开口306的第一部308的侧部具有其内设置的凹口354、356。顶构件190具有通过其设置的第八和第九开口358、358’,其中第八开口358与第一填充端口312相连,并且其中第九开口358’与第二填充端口312’相连。第九开口358’与第八开口358相同,因此,这里只详细说明第八开口358的构造和定位。第八开口358大体是圆形构造,并且从第一开口306的第一部308向外、且与第四和第五开口350、352大体等距离定位。
邻近顶构件190的外边296,多个支撑凸缘360、360’从顶构件190的内表面302向下延伸。每个支撑凸缘360、360’具有从顶构件190直线向下延伸到自由端364、364’的第一部362、362’。每个支撑凸缘360、360’还具有第二部366、366’,该第二部大体是楔形的,并且该第二部从邻近自由端364、364’的第一部362、362’向外延伸。楔形第二部366、366’在其上限定支撑凸耳368、368’。优选地,设置四(4)个支撑凸缘360,并且设置四(4)个支撑凸缘360’。支撑凸缘360邻近第一填充端口312被设置,而支撑凸缘360’邻近第二填充端口312’被设置。每个支撑凸缘360大体彼此等距离地被设置在圆心为线L-L和W-W的交点的圆的周围,并且四(4)个支撑凸缘中的三(3)个从顶构件190的外边296大体等距离地隔开。每个支撑凸缘360’大体彼此等距离地被设置在圆心为线L-L和W’-W’的交点的圆的周围,并且四(4)个支撑凸缘360、360’中的三(3)个从顶构件190的外边296大体等距离地隔开。如果需要,第十和第十一开口370、370’可以穿过顶构件190在四(4)个支撑凸缘360、360’中的三(3)个被设置的位置的大体上方被设置,从而允许看见楔形第二部366、366’,这里将详细说明其目的。不与外边296大体等距离地隔开的这一(1)个支撑凸缘360、360’反而相互靠近并且彼此分开设置。如果需要,第十二开口372可以穿过顶构件190在这一(1)个支撑凸缘360、360’被设置的位置的大体上方被设置,从而允许看到楔形第二部366、366’,这里将详细说明其目的。该第十二开口372优选是矩形构造。该第十二开口372大体等距离地设置在第一进料管支撑基部314的第三延伸脚322之间,及第二进料管支撑基部314’的第三延伸脚322’之间。然而,该第十二开口372不平行于第三延伸脚322、322’延伸,而是相对于第三延伸脚322、322’呈一定角度,优选地呈四十五(45)度角地延伸,如图7所示。
未说明的其他的开口可以根据需要穿过顶构件190设置,这些开口或者用于去除材料的目的,从而使用更少的材料制造外栅格构件184,或者用于允许从外栅格构件184内部去除尘土的目的,或者用于这两个目的。
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374’
设置了第一和第二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374’,该第一和第二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的构造彼此相同,因此,只对第一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第二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的说明将相同。因此,第二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的元件利用符号(’)表示。第一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与第一填充端口312相连,而第二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与第二填充端口312’相连。
如图14-18中所最佳示出的,第一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具有第一和第二部376、378。该第一部376大体是楔形的,由此,其顶表面大体呈角度地从其第一端向上延伸到其第二端。第一部376被构造为,在第一开口306的第一部308的周围被定位在顶构件190的外表面304上。第一和第二开口379、380被设置在第一部376的相对侧上,该相对侧位于第一开口306的相对侧上。
第二部378邻近或者在其顶部从第一部376的第二端延伸。第二部378大体是长的弓形构件,该弓形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大体平面端381、382和在该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上和下弓形表面384、386。该第二部378大体在第一平面端381或者邻近该第一平面端连接到第一部376。该第一平面端381优选地不是连续的,从而第二部378的下弓形表面386连接到第一部376的内表面390。开口392穿过第二部378大体等距离地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平面端381、382之间。
第一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进一步包括栖息延伸部394,该栖息延伸部从第二部378的上弓形表面384向上延伸到其上边396。该栖息延伸部394限定了穿过其的开口398,由于栖息延伸部394从上弓形表面384在开口398周围向上延伸,因此,该开口与穿过第二部378的开口392连通。栖息延伸部394在其上边396处或者在该上边周围被构造为具有固定至其的栖息线(未示出),其目的为本领域所知晓。
该第一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进一步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延伸部400、402、404、406。第一和第二延伸部400、402从第一平面端381的相对侧向下延伸,而第三和第四延伸部404、406从第二平面端382的相对侧向下延伸。
内栅格构件408、408’
现在将注意力转到第一和第二内栅格构件408、408’。该第一和第二内栅格构件408、408’的构造彼此相同,因此,只对第一内栅格构件408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第二内栅格构件408’的说明将相同。因此,第二内栅格构件408’的元件利用符号(’)表示。
在图19-23中所最佳示出的第一内栅格构件408具有第一弓形圈部410,该第一弓形圈部具有第一和第二端412、414,上和下边416、418,和内和外表面420、422。该下边418优选地从第一端412到第二端414大体是平的。内和外表面420、422从下边418向上延伸到上边416,并且大体垂直于平的下边418。
第一内栅格构件408具有第二弓形圈部424,该第二弓形圈部具有第一和第二端426、428,上和下边430、432,和内和外表面434、436。该下边432优选地从第一端426到第二端428是大体平的,并且大体平行于第一弓形圈部410的平的下边418。
第一内栅格构件408具有顶部438,该顶部限定了顶和底表面440、442,内和外壁444、446,外边448和下边450。内壁444是由延伸穿过顶部438的开口452限定,并且从顶表面440延伸到下边450。开口452优选地大体是圆形构造,由此,内壁444优选地大体是圆柱形构造。下边450连接内壁444和外壁446,并且到第一弓形圈部构件410的下边418大体是共面的。外壁446从下边450向上延伸到底表面442。底表面442从外壁446向外延伸到外边448,该外边将底表面442连接到顶表面440。该顶和底表面440、442优选地与下边450共面,并且与第一弓形圈部构件410的下边418共面。
多个空间隔开的辐条构件454从第一弓形圈部410的上边416延伸到第二弓形圈部424的下边432,由此,多个开口456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弓形圈部410、424和相邻的辐条构件454之间。每个辐条构件454大体是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部458、460、462、463形成。该第一部458从第一弓形圈部410的上边416向内且向上弯曲到第二部460,优选地以凹陷的形式。第二部460从第一部458向内且向上呈角度地到第三部462。第三部462从第二部460向内且向上弯曲到第四部463,优选地以凹陷的形式。第四部463从第三部462大体直线地向上延伸到第二弓形圈部424的下边432。因此,该第一弓形圈部410是由比第二弓形圈部424的直径大的直径形成。每个辐条构件454的宽度还从其到第二弓形圈部424的连接增大到其到第一弓形圈部410的连接。在相邻的辐条构件454之间,第一弓形圈部410的上边416优选是弯曲的,优选地在延伸到相邻的辐条构件454的突起部之间具有凹陷部。优选地,设置十(10)个辐条构件454,从而在相邻的辐条构件454之间设置九(9)个开口。在第一和第二弓形圈构件410、424的第一和第二端412、414;426、428处设置的辐条构件454的宽度与剩余的辐条构件454的宽度相比可以减小,如果需要的话。
多个空间隔开的辐条构件464从第二弓形圈部424的上边430延伸到底表面442和顶部438的外壁446,由此,多个开口466被设置在第二弓形圈部424、顶部438和相邻的辐条构件464之间。每个辐条构件464大体是由第一、第二和第三部468、470、472形成。该第一部468从第二弓形圈部424的上边430向内且向上弯曲到第二部470,优选地以突起的形式。第二部470从第一部468向内且向上呈角度地到第三部472。第三部472从第二部470向内且向上弯曲到顶部438的外边448,优选地以突起的形式。每个辐条构件464的宽度还从其到第二弓形圈部424的连接增大到其到顶部438的连接。优选地,设置十(10)个辐条构件464,由此在相邻的辐条构件4564之间设置九(9)个开口466。在第二弓形圈构件424的第一和第二端426、428处设置的辐条构件464的宽度与剩余的辐条构件464的宽度相比可以减小,如果需要的话。辐条构件464优选地大体与辐条构件454对齐。
辐条构件464所连接的外壁446优选地大体是圆柱形的构造。然而,外壁446具有多个指形元件474,该指形元件从外壁向外大体等距离地在两(2)个端辐条构件464连接到外壁446的位置之间延伸。尽管可以根据需求或多或少地设置,但是指形元件474优选地是圆的并且优选地数量为四(4),由此,优选地是圆的三(3)个凹口476被设置在指形元件474之间。
外边448在两(2)个端辐条构件464之间大体是C形构造,由此,外边448是大体弓形构造,以匹配内和外壁444、446的曲率。然而,从每个端辐条构件464到外壁446的连接,外边448向外延伸到与设置有指形元件474的外壁446相切的线。开口478穿过顶部438从其顶表面440到其底表面478被设置在一个端辐条构件464和指形元件474之间。开口478大体是长形构造,长度比其宽度大,并且优选地形成为跑道形构造,但是根据需要可以形成为任何其他的椭圆形或者卵形构造。开口478的长度大体垂直于外壁446延伸。
内栅格构件408可以优选地具有多个凹口480,该凹口形成在第二弓形圈部424的外表面436内。每个凹口480优选地设置在靠近辐条构件454、464到第二弓形圈部424的连接处或者在该连接的一侧上。该凹口448有助于堆叠该内栅格构件408,从而提供更小的运输包装,由此节省成本。
下落管构件482、482’
现在将注意力转到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482、482’。该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482、482’的构造彼此相同,因此,只对第一下落管构件482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第二下落管构件482’的说明将相同。因此,第二下落管构件482’的元件利用符号(’)表示。
图24-28所最佳示出的第一下落管构件482具有上和下边484、486,和从其上边484延伸穿过该第一下落管构件到其下边486的开口488。该开口488限定了第一下落管构件482的内壁490,该第一下落管构件482还具有外壁492。第一下落管构件482优选地构造为具有圆柱形部和锥形部,由此,上和下边484、486被构造为圆形。开口488在下边486处的内直径优选地比开口488在上边484处的内直径大。
第一下落管构件482具有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496,该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从上边484向上延伸到自由端498、500。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496相对彼此定位,并且构造彼此相同。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496具有内和外表面502、504;506、508。内表面502、506优选地与内壁490对齐,并且外表面504、508优选地与外壁492对齐。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496的外表面504、508具有靠近其自由端498、500的锯齿部510、512。
第一下落管构件482具有第一和第二凸缘构件514、516。第一凸缘构件514从第一延伸构件494的外表面504及从外壁492向外延伸,而第二凸缘构件516从第二延伸构件496的外表面508及从外壁492向外延伸,由此,第一和第二凸缘构件514、516彼此相对定位。凸缘构件514、516从锯齿部510、512朝着下边486向下延伸,但是优选地不延伸到下边486。凸缘构件514、516中的每个具有在其内切出的多个凹口518、520,优选地五(5)个凹口,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更多或者更少的凹口518、52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凹口518、520优选地朝着延伸构件494、496的外表面504、508的外部而不朝着外壁492的外部设置在凸缘构件514、516上。
第一下落管构件482进一步包括从其穿过的第一和第二切除部522、524。第一切除部522从上边484被设置在设置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496的位置之间,并且以大体弯曲的方式向下朝着下边486延伸。第二切除部524从下边486设置,并且以大体三角形的方式朝着第一切除部522向上延伸。第一和第二切除部522、524的目的这里将更详细地说明。
外圈构件526
饲喂器组件100包括外圈构件526,该外圈构件在图29-32中最佳地示出。外圈构件526具有直立构件528,该直立构件具有内和外表面530、532和上和下边534、536。该直立构件528大体形成为两个相交圆的形状,但是两个圆的相交部在相对于剩余的直立构件528的相反的方向大体是圆的。因此,直立构件528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弓形部538、540,以及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三和第四弓形部542、544,该第三和第四弓形部542、544将第一和第二弓形部538、540连接在一起。
上边534大体是平的。在第三和第四弓形部542、544处的下边536大体是平的,并且大体与平的上边534平行。在第一和第二弓形部538、540处的下边536大体是由第一边部546、第二边部548、第三边部550和第四边部552依次构成,该第一边部在第三和第四弓形部542、544处大体与下边536共面,该第二边部由优选是矩形构造的凹口形成并且该第二边部朝着上边534向上延伸,该第三边部大体与第一边部546共面,该第四边部大体朝着第一边部546的上边534向上弯曲,然后朝着第一边部546的另一边向下弯曲。在第三和第四弓形部542、544的每个处的下边536在其一端连接到第一边部546,在其另一端连接到第三边部550。优选地,每个第一和第二弓形部538、540具有十(10)个第二边部548和九(9)个第四边部552。
直立构件528具有多个轨道构件554,该轨道构件从下边536的每个第二边部548直线向上延伸到上边534。每个轨道构件554沿着其高度限定狭槽556。
直立构件528具有从其延伸穿过的多个突起构件558,由此,每个突起构件558的内突起部560从其内表面530向内延伸,并且由此,每个突起构件558的外突起部562从其外表面532向外延伸。内突起部560延伸穿过选择的轨道构件554,由此将狭槽556分成第一和第二部。突起构件558被构造为挠性的,以使外突起部562在向上方向的移动致使内突起部560向下移动。优选地,设置四(4)个突起构件558,突起构件558中的两(2)个被设置在直立构件528的第一弓形部538上,而另两个突起构件558被设置在直立构件528的第二弓形部540上
外圈构件526进一步具有大体连续的凸缘构件564,该凸缘构件从邻近其上边534的直立构件528的外表面532向外延伸,并且处于外突起部562延伸的位置的上方。凸缘构件564向外延伸到其外边566。凸缘构件564的外边566优选地形成为跑道形构造,但是根据需要可以形成为除了跑道形构造之外的其他任何合适的卵形或者椭圆形。
拨动构件568
饲喂器组件100包括拨动构件568。该拨动构件568包括圆柱形圆盘部570,该圆盘部具有上和下圆形表面572、574和将上和下表面572、574连接在一起的外边576。拨动构件568进一步包括对齐构件578,该对齐构件从外边576向外延伸,并且优选地连接到上表面572。对齐构件578大体构造为箭头形状,由此,其自由端580大体是点的形式。
图33-38所最佳示出的拨动构件568包括多个弓形壁构件582,该多个弓形壁构件朝着外边576的内侧,从圆盘部570的下表面572向下延伸到其自由端584。楔形凸缘586在自由端584处从每个弓形壁构件582的外表面588向外延伸。每个楔形凸缘586具有第一表面590和第二表面592,该第一表面从自由端584呈角度地向外且向上延伸,该第二表面水平地延伸回外表面588。该第二表面592用作支撑凸耳。优选地,四(4)个弓形壁构件582被设置并且大体定位在圆的轮廓内,由此,在相邻的弓形壁构件582之间提供间隙594。弓形壁构件582中的一个具有由此朝着外边576向外延伸的凸缘构件596,该外边与对齐构件578的点形自由端580对齐。
拨动构件568包括凸轮柱构件598,该凸轮柱构件具有大体圆柱形外表面600,从圆盘部570的下表面572向下延伸到其自由端602。该自由端602距离下表面572处于比弓形壁构件582的自由端584距离更远的距离处。凸轮柱构件598优选地具有在其内从自由端602延伸的开口604,但是该开口604优选地不一直延伸到下表面572。凸轮柱构件598不设置在圆盘部570的下圆形表面572的中心处,而是优选地与下圆形表面572的中心偏置。如图34中所看到的,凸轮柱构件598朝着对齐构件578向上并且向左偏移。
拨动构件568可以包括楔形加强构件606,该楔形加强构件将圆盘部570的下表面572连接到凸轮柱构件598的外圆柱形表面600。优选地,四(4)个楔形加强构件606在凸轮轴构件598周围相互等距离地隔开设置。该楔形加强构件606不延伸到凸轮柱构件598的自由端602,并且优选地从下表面572不延伸到像弓形壁构件582的自由端584那么远。
饲喂器组件100的操作
饲喂器组件100的装配
为了使用饲喂器组件100,饲喂器组件100的独立部件必须首先被装配为如在图39-50中所示的。应该注意的是,饲喂器组件100的独立部件的装配可以根据需要以任意的次序进行,因此,装配可以以不同于下面所示出的顺序进行。
外栅格构件184通过将钩形构件175、175’插入设置在侧边圈部198、198’的延伸部234、234’和底边208、208’之间的狭槽236、236’从而被固定到盘构件104。穿过外壁202、202’的第五表面222、222’设置的凹口238、238’的设置有助于将钩形构件175、175’插入狭槽236、236’。
将钩形构件175、175’插入狭槽236、236’的情况下,外栅格构件184的边圈构件186的第一和第二部192、192’和盘构件104的外边圈构件152、152’朝着彼此移动,直到外边圈构件152、152’的顶边158、158’抵靠着边圈构件186的第一和第二部192、192’的密封构件230、230’的端部232、232’被定位,从而在盘构件104和外栅格构件184之间提供密封。
在盘构件104和外栅格构件184之间形成密封之前,凸缘180、180’的顶表面181、181’抵靠着边圈构件186的舌形延伸部240、240’上的楔形凸缘248、248’的呈角度的表面252、252’移动,接着其外边183、183’抵靠着边圈构件186的舌形延伸部240、240’上的楔形凸缘248、248’的呈角度的表面252、252’移动,直到楔形凸缘248、248’被定位在凸缘180、180’的下方,并且凸缘180、180’的底表面182、182’抵靠着楔形凸缘248、248’的扁平表面250、250’定位,而凸缘180、180’的外边183、183’抵靠着楔形凸缘248、248’的内表面242、242’大体定位。因此,通过凸缘180、180’和楔形凸缘248、248’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通过固定到狭槽236、236’内的钩形构件175、175’,盘构件104和外栅格构件184被可松开地相互固定。穿过边圈构件186的第一和第二部192、192’设置的长开口254、254’允许视觉检查凸缘180、180’和楔形凸缘248、248’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向外拉动舌形延伸部240、240’以去除凸缘180、180’和楔形凸缘248、248’之间的相互作用,盘构件104可以从其与外栅格构件184的连接中移出,然后,可以将钩形构件175、175’从狭槽236、236’移出。
通过将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496插入穿过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设置的第四和第五开口350、352,第一下落管构件482被紧固到外栅格构件184。第一和第二凸缘构件514、516延伸进设置在第四和第五开口350、352内的凹口354、356内。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凸缘构件514、516上的凹口518、520允许顶构件190被定位在每个凹口518、520内,从而相对于顶构件190保持第一下落管构件482的位置。
类似地,通过将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496’插入穿过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设置的第六和第七开口350’、352’,第二下落管构件482’被紧固到外栅格构件184。第一和第二凸缘构件514’、516’延伸进设置在第六和第七开口350’、352’内的凹口354’、356’内。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凸缘构件514’、516’上的凹口518’、520’允许顶构件190被定位在每个凹口518’、520’内,从而相对于顶构件190保持第二下落管构件482’的位置。
第一下落管构件482的第一切除部522被定位并且构造为,使第一下落管构件482可以在限定在外栅格构件184内的第一填充端口312的第一进料导向延伸部316的斜坡部338的周围被定位,由此,第一填充端口312的第二下开口340打开进入穿过第一下落管构件482设置的开口488。类似地,第二下落管构件482’的第一切除部522’被定位并且构造为,使第二下落管构件482’可以在限定在外栅格构件184内的第二填充端口312’的第二进料导向延伸部316’的斜坡部338’的周围被定位,由此,第二填充端口312’的第二下开口340’打开进入穿过第二下落管构件482’设置的开口488’。
第一下落管构件482的第二切除部524被定位且构造为,使第一下落管构件482可以定位在盘构件104的直立部128的第一和第二表面140、142及第一边132的上方。类似地,第二下落管构件482’的第二切除部524’被定位且构造为,使第二下落管构件482’可以定位在盘构件104的直立部128的第三和第四表面144、146及第二边134的上方。
第一下落管构件482被定位为,使第一直立锥形部106向上延伸进开口488。第一下饲料门G-1被限定在第一下落管构件482的下边486和盘构件104的内饲喂表面114之间。类似地,第二下落管构件482’被定位为,使第二直立锥形部106’向上延伸进开口488’。第二下饲料门G-1’被限定在第二下落管构件482’的下边486’和盘构件104的内饲喂表面114’之间。
第一内栅格构件408被定位在外栅格构件184的内部,并且第一弓形圈部410被大体定位在边圈构件186的第一部192的内部,并且大体位于盘构件104的第一基部112的上方。顶部438的下边450抵靠着从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向下延伸的支撑凸缘360的楔形第二部366的支撑凸耳368的顶部而定位或者定位在其顶部上,从而,凸缘360支撑顶部438,并且因此,支撑第一内栅格构件408。穿过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设置的第十开口370允许视觉查看支撑凸缘360与顶部438的接合。第一弓形圈部410的下边418还抵靠着由盘构件104的加强/支撑构件176的凹口178限定的搁架部179的顶部而定位或者定位在该顶部上,从而,加强/支撑构件176支撑第一弓形圈部410,并且由此,支撑第一内栅格构件408。第一弓形圈部410的第一端412邻近外边圈构件152的第一端160被设置,而第一弓形圈部410的第二端414邻近外边圈构件152的第二端162被设置。穿过第一内栅格构件408设置的开口456被构造为大体与穿过外栅格构件184设置的开口286对齐并且与该开口连通。
类似地,第二内栅格构件408’被定位在外栅格构件184的内部,并且第一弓形圈部410’被大体定位在边圈构件186的第二部192’的内部,并且大体位于盘构件104的第二基部112’的上方。顶部438’的下边450’抵靠着从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向下延伸的支撑凸缘360’的楔形第二部366’的支撑凸耳368’的顶部定位或者定位在该顶部上,从而,凸缘360’支撑顶部438’,并且因此,支撑第二内栅格构件408’。穿过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设置的第十一开口370’允许视觉查看支撑凸缘360’与顶部438’的接合。第一弓形圈部410’的下边418’还抵靠着由盘构件104的加强/支撑构件176’的凹口178’限定的搁架部179’的顶部定位或者定位在该顶部上,从而,加强/支撑构件176’支撑第一弓形圈部410’,并且由此,支撑第二内栅格构件408’。第一弓形圈部410’的第一端412’邻近外边圈构件152’的第一端160’被设置,而第一弓形圈部410’的第二端414’邻近外边圈构件152’的第二端162’被设置。穿过第二内栅格构件408’设置的开口456’被构造为大体与穿过外栅格构件184设置的开口286对齐并且与该开口连通。
第一和第二内栅格构件408、408’被盘构件104的加强/支撑构件176、176’支撑,设置在第一内栅格构件408的顶部438的外壁446上的指形元件474被构造为,定位在被设置在第二内栅格构件408’的顶部438’的外壁446’上的指形元件474’之间的凹口476’内。类似地,第二内栅格构件408’的指形元件474’被构造为,定位在设置在第一内栅格构件408的指形元件474之间的凹口476内。第一和第二内栅格构件408、408’的指形元件474、474’的相互接合有效地将第一和第二内栅格构件408、408’紧固在一起,并且在第一内栅格构件408旋转时,允许第二内栅格构件408’旋转,或者反之。穿过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的第十二开口372允许视觉查看指形元件474、474’的相互接合。
拨动构件568的弓形壁构件582被插入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的第三开口342中,从而,设置在外边576和弓形壁构件582之间的圆柱形圆盘部570的下圆形表面574的部分被定位在顶构件190的外表面304上。每个弓形壁构件568的外表面582被构造为作用在第三开口342的开口壁344上。设置在弓形壁构件568中的一个上的凸缘构件596被构造为,定位在限定在开口壁344内的一个凹口346内,并且在拨动构件568旋转时,被构造为重新定位在限定在开口壁344内的其他凹口346中的任意一个内。根据凸缘构件596被定位在哪一个凹口346内,拨动构件568的对齐构件578被构造为相对于其指向设置在顶构件190的外表面304上的一个指示器348。
将弓形壁构件582插入第三开口342内的情况下,拨动构件568的凸轮柱构件598也被插入第三开口342内,并且适配在第一内栅格构件408的开口478内,由此,有效地将拨动构件568紧固到第一内栅格构件408。
外圈构件526被定位在外栅格构件184的辐条构件256的第四部284的周围。通过将从辐条构件256的第四部284向外延伸的加强构件298放置进由外圈构件526的直立构件528的轨道构件554限定的狭槽556内,外圈构件526被紧固到外栅格构件184。外圈构件526的突起构件558与内部设置有凹口300的那些加强构件298对齐。突起构件558的内突起部560被构造为,被定位在沿着加强构件298设置的任何一个凹口300内,从而将外圈构件526紧固到外栅格构件184。外突起部562被构造为向上移动,以将延伸进凹口300的内突起部560松开,从而允许外圈构件526相对于外栅格构件184向上或者向下移动。
由此形成饲喂器组件100的情况下,饲喂器组件100被构造为紧固到饲料供给管道102,该饲料供给管道具有沿着其底部穿设的多个开口(未示出)。饲喂器组件100定位在饲料供给管道102的下方,从而,饲料供给管道102的一个开口被设置在第一填充端口312的第一顶开口328的上方,而饲料供给管道102的另外一个开口被设置在第二填充端口312’的第一顶开口328’的上方。为此,流过饲料供给管道102的饲料流被允许穿过开口流出饲料供给管道102,然后进入第一和第二填充端口312、312’的第一顶开口328、328’。
饲料供给管道102被定位放置在第一进料管支撑基部314的第二和第三延伸脚320、322的弯曲顶表面上,位于第二和第三延伸脚320、322的自由端324、326和第一进料管支撑基部314的第一基脚318之间。类似地,饲料供给管道102被定位放置在第二进料管支撑基部314’的第二和第三延伸脚320’、322’的弯曲顶表面上,位于自由端324’、326’和第一基脚318’之间。
第一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被构造用于将饲料供给管道102相对于第一填充端口312紧固在适当位置。第一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的第一部376被定位在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的外表面304上或者抵靠着该外表面304定位。第一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的第二部378的下弓形表面386被定位在饲料供给管道102上方并且抵靠着其定位。从第一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的第二部378向下延伸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延伸部400、402、404、406被构造为插入并且紧固到第一进料管支撑基部314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开口330、332、334、336内。第一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到第一进料管支撑基部314的紧固由此将饲料供给管道102固定到饲喂器组件100,从而,流过饲料供给管道102的饲料可以进入第一填充端口312的第一顶开口328内。第一下落管构件482的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496延伸穿过第一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的第一和第二开口379、380。
类似地,第二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被构造用于将饲料供给管道102相对于第二填充端口312’紧固在适当位置。第二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的第一部376’被定位在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的外表面304上或者抵靠着该外表面304定位。第二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的第二部378’的下弓形表面386’被定位在饲料供给管道102上方并且抵靠着其定位。从第二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的第二部378’向下延伸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延伸部400’、402’、404’、406’被构造为插入并且紧固到第二进料管支撑基部314’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开口330’、332’、334’、336’内。第二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到第二进料管支撑基部314’的紧固由此将饲料供给管道102固定到饲喂器组件100,从而,流过饲料供给管道102的饲料可以进入第二填充端口312’的第一顶开口328’内。第二下落管构件482’的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496’延伸穿过第二饲料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的第一和第二开口379’、380’。
因此,将第一和第二进料管支撑基部314、314’定位的情况下,饲料供给管道102相对于饲喂器组件100的纵向长度呈一定角度延伸,并且由此相对于盘构件104的纵向长度,且由此相对于外栅格构件184的纵向长度。优选地,饲料供给管道102相对于饲喂器组件100的纵向长度呈四十五度角延伸,但是应该理解的是,饲喂器组件100能够构造成,使饲料供给管道102根据需要相对于饲喂器组件100的纵向长度可以呈其他的角度延伸。
饲喂器组件100的独特形状
盘构件104和外栅格构件184的边圈构件186都是独特地形成为两个相交圆的形式,从而,饲喂器组件100独特地形成为两个相交圆的形式。对于饲喂各种类型的家禽,由于圆的/圆形的饲喂器能够将适当量的饲料提供给从其饲喂的家禽,并且为期望数量的家禽,即十四(14)只家禽以舒适的方式提供从其饲喂的充足空间,因此圆的/圆形的饲喂器已经使用了很多年。
饲喂器组件100结合了现有技术的圆的/圆形的饲喂器中众所周知和期望的特征。因此,饲喂器组件100具有现有技术中的圆的/圆形的饲喂器所能实现的所有相同的优点,但是允许更多的家禽舒适地从其饲喂,即十八(18)只这种家禽,而不会在禽舍里占用太多宝贵的地面空间。一种典型的系统具有四十二(42)英尺乘以五百(500)英尺的建筑大小,该建筑容纳11,872只家禽。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圆的/圆形的饲喂器,这种典型的系统将需要大约848个现有技术中的圆的/圆形的饲喂器,以为禽舍内的每只家禽提供足够的饲喂。然而,对于这种相交圆构造的饲喂器组件100,该相同的典型系统仅需要大约658个饲喂器组件100,以为禽舍内的每只家禽提供足够的饲喂。当然,应该理解的是,对于具体的禽舍所需的饲喂器组件100的实际数目根据家禽密度、建筑大小和饲料供给管道102的构造例如设置用于将饲料提供给饲喂器组件100的孔的数量和大小而定。
因此,通过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圆的/圆形的饲喂器构思,并且基本上将两个现有技术中的圆的/圆形的饲喂器结合对其进行扩展,饲喂器组件100的使用将显著地减少用于典型系统的饲喂器的数量。饲喂器组件100的量的减少还被发现增大了禽舍内可用的饲喂空间(即禽舍的没有被饲喂器所占据的空间)高达30%。该增大的饲喂空间为禽舍内的家禽和养殖者产生了很多好处,这些好处包括但是不局限于家禽的更良好的均匀性、家禽的低死亡率、每只母鸡下更多的蛋、对家禽更小的压力、家禽在禽舍内移动的自由并且提高了孵化能力。
应该注意的是,如果需要,内饲喂表面114、114’、外饲喂表面116、116’和第一和第二基部112、112’的内边圈构件118、118’的形状,以及第一和第二外边圈构件152、152’的顶边158、158’的形状可以略微地改变,如图1a所示。如图1a所示,第一和第二基部112、112’和第一和第二外边圈构件152、152’仍大体形成为两个相交圆的形状,但是在第一和第二基部112、112’之间的连接与第一和第二外边圈构件152、152’之间的连接大体是圆的或者弯曲的,由此在第一和第二基部112、112’及第一和第二外边圈构件152、152’之间提供了平滑过渡。如图1a中所示的盘构件104的这种相交圆的构造提供了与如图1-6中所示出的盘构件104的相交圆构造所具有的所有的相同优点。由于第一和第二基部112、112’及第一和第二外边圈构件152、152’的这种稍微改变,所以直立部128的构造也需要稍微改变,如图1a中所示。
类似地,如果盘构件104被改变为如图1a所示,则外栅格构件184的边圈构件186也需要大体改变,以匹配盘构件104的外边圈构件152、152’的顶边158、158’所形成的形状。因此,上述的外栅格构件184的边圈构件186的第一和第二部192、192’之间的连接大体是圆的或者弯曲的,如图7a中所示的。如图7a中所示的外栅格构件184的边圈构件186的这种相交圆的构造提供了与如图7-13中所示出的外栅格构件184的边圈构件186的相交圆构造所具有的所有的相同优点。
双填充端口312、312’
饲喂器组件100有利地设置有双填充端口312、312’,与此相反的,现有技术中的每个其他饲喂器组件仅使用单个填充端口。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圆的/圆形的饲喂器,单个填充端口对于将持续的饲料量提供到盘的饲喂表面已经足够。然而,当饲喂器组件的形状或者构造大体是长形(长大于宽)时,单个填充端口不能够足够地将持续的饲料量提供到盘的饲喂表面。设置在距离填充端口较远的距离处的盘部分不能够接收到与在距离填充端口较近的距离处设置的盘部分那样所接收的等量的饲料,或者像其那样连续地接收饲料。如在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是长饲喂器的Kixoo
Figure S2006800379914D00411
饲喂器由于只有单个填充端口,因此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饲喂器组件100的双填充端口312、312’克服了将足够且连续的饲料供给到盘构件104的饲喂表面的问题。第一双填充端口312为盘构件104的第一基部112提供了足够且连续的饲料,如同圆的/圆形饲喂器的单个填充端口将足够且连续的饲料供给到盘的饲喂表面一样,而第二填充端口312’为盘构件104的第二基部112’提供了足够且连续的饲料,如同圆的/圆形饲喂器的单个填充端口将足够且连续的饲料供给到盘的饲喂表面一样。
双填充端口312、312’还有利地构造为,填充端口312、312’的第二底开口340、340’,饲料通过该第二底开口被传递到盘构件104上,被大体定位在盘构件104的第一和第二直立锥形部106、106’的直接上方,从而饲料可以以均匀并且持续的方式在第一和第二直立锥形部106、106’的圆锥形/圆柱形部分的周围流动。
双填充端口312、312’还有利地构造为,填充端口312、312’的第一顶开口328、328’,饲料通过该第一顶开口从饲料供给管道102接收,不被大体定位第二底开口328、328’的直接上方,而是与其偏置,由此,第一和第二填充端口312、312’中的每个可以与两个并排饲料供给管道相对地从单个饲料供给管道102接收饲料。
双填充端口312、312’还有利地构造为,相对于饲喂器组件100的纵向长度100设置呈一定角度,优选是四十五度。通过将双填充端口312、312’设置为一定角度,沿着饲料供给管道102的长度设置的饲喂器组件100还相对于饲料供给管道102设置为一定角度,优选是四十五度。通过设置为这样的角度,饲喂器组件100可以彼此距离开,以在其之间为用于从相邻的饲喂器组件100饲喂的家禽提供适当的空间,而且不会像如饲喂器组件100被设置为使饲喂器组件100的纵向长度相对于饲料供给管道102不呈一定角度或者被设置为使饲喂器组件100的纵向长度相对于饲料供给管道102呈九十(90)度那样占用太多的禽舍宝贵的地面空间。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如果需要,则双填充端口312、312’可以交替地构造为,将饲喂器组件100设置为使饲喂器组件100的纵向长度相对于饲料供给管道102不呈一定角度。
有效地改变家禽用以进食存在于盘构件104上的饲料的开口286的宽度的能力
家禽通过将它们的头插过穿过外栅格构件184设置的开口286来接近并且进食存在于盘构件104上的饲料。在很多情况下,期望的是,将开口286以特定宽度设置从而只有禽舍内的某些家禽例如母鸡可以直接接近饲料,因此,禽舍内的另外一些家禽例如公鸡不能直接接近饲料。这是因为,为公鸡饲喂与母鸡不同量和/或不同类型的饲料可能是很重要的。由于公鸡典型地比母鸡大,或者至少具有比母鸡更大的头,因此,饲喂器组件100可以被构造为开口286的宽度可以有效地改变,以确保禽舍内的母鸡能够通过开口286直接接近饲料,并且确保禽舍内的公鸡不能通过开口286直接接近饲料。
开口286的宽度的有效改变是通过内栅格构件408、408’相对于外栅格构件184的相对运动来实现的。内栅格构件408、408’可以相对于外栅格构件184向左或者向右旋转运动,并且通过指形元件474、474’的互锁而保持在适当的位置。通过相对于外栅格构件184旋转内栅格构件408、408’,辐条构件454、454’或者可以与外栅格构件184的辐条构件256对齐,从而开口286的宽度保持不变,或者辐条构件454、454’可以不与外栅格构件184的辐条构件256对齐,从而辐条构件454、454’遮蔽住开口286的部分,由此有效地改变开口286的宽度。
内栅格构件408、408’可以通过旋转拨动构件568而相对于外栅格构件184旋转,从而,对齐构件578与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的外表面304上的不同的指示器348对齐。拨动构件568的旋转致使凸轮柱构件598旋转。凸轮柱构件598的旋转致使凸轮柱构件598抵顶内栅格构件408,使得内栅格构件408旋转。由于指形构件474、474’的互锁,因此内栅格构件408的旋转致使内栅格构件408’在相反的方向旋转。
拨动构件598可以被旋转为,使对齐构件578在十(10)个指示器348之间对齐,以有效地提供用于家禽通过而可以接近盘构件104上的饲料的开口286的十(10)个不同宽度。当选择期望的宽度时,即在期望的指示器348时,拨动构件598被松开。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开口286的最大的宽度W3是五十(50)毫米,如图49a和49b所示,而开口286的最小的宽度W1是四十一(41)毫米,如图47a和47b所示。图48a和48b示出了开口286的中间范围的宽度W2,为四十五(45)毫米。
有效地改变家禽用以进食存在于盘构件104上的饲料的开口286的高度的能力
家禽通过将它们的头插过穿过外栅格构件184设置的开口286来接近并且进食存在于盘构件104上的饲料。在很多情况下,期望的是,将开口286以一定高度设置从而只有禽舍内的某些家禽例如母鸡可以直接接近饲料,因此,禽舍内的另外一些家禽例如公鸡不能直接接近饲料。这是因为,为公鸡饲喂与母鸡不同量和/或不同类型的饲料可能是很重要的。由于公鸡典型地比母鸡大,或者至少具有比母鸡更大的头,因此,饲喂器组件100可以被构造为开口286的高度可以有效地改变,以确保禽舍内的母鸡能够通过开口286直接接近饲料,并且确保禽舍内的公鸡不能通过开口286直接接近饲料。
开口286的高度的有效改变是通过栅格外圈构件526相对于外栅格构件184的相对运动来实现的。外圈构件526可以在外栅格构件184的加强构件298上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并且通过将突起构件558的内突起部560紧固到限定在加强构件298内的合适的凹口300内而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外圈构件526的直立构件528的第四边部552被弯曲以为母鸡提供穿过开口286接近饲料的更多的空间。通过朝着外栅格构件184的边圈构件186向下移动外圈构件526,外圈构件526遮蔽住开口286的部分,由此有效地改变开口286的高度。
外圈构件526可以通过向下按压突起构件558的外突起部562来移动,从而,内突起部560不被定位成紧固在加强构件298的凹口300内。外圈构件526然后可以在六(6)个凹口300之间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以有效地提供家禽用以穿过来接近盘构件104上的饲料的开口286的六(6)个不同高度。当选择期望的高度时,即在期望的凹口300时,外突起部562被松开,从而内突起部560将被定位成紧固在适当的凹口300内。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开口286的最大的高度H3是三(3)英寸(77毫米),如图47a和47b所示,而开口286的最小的高度H1是二又四分之一(2.25)英寸(57毫米),如图49a和49b所示。图48a和48b示出了开口286的中间范围的高度H2,为二又二分之一(2.5)英寸。
可调节的第一和第二下饲料门G-1、G-1’
根据需要,养殖者可以独立地调节每个第一和第二下饲料门G-1、G-1’的高度。如图44所示,饲料流过下饲料门G-1、G-1’,以在饲喂器组件100中提供低高度的饲料。
第一下饲料门G-1的高度的调节优选地通过下面方式来实现的,夹住第一下落管构件482的锯齿部510、512,并且朝着彼此压迫锯齿部510、512,由此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496朝着彼此压迫。由此,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被防止定位在每个凹口518、520内,从而第一下落管构件482可以根据需要向上或者向下移动。第一下落管构件482可以通过将顶部190与期望的凹口518、520对齐而被定位,从而提供第一下饲料门G-1的期望的高度。由于第一下落管构件482具有六(6)个分别隔开的凹口518、520,因此第一下饲料门G-1可以分别在六(6)个高度之间调节。
类似地,第二下饲料门G-1’的高度的调节优选地通过下面方式来实现的,夹住第二下落管构件482’的锯齿部510’、512’,并且朝着彼此压迫锯齿部510’、512’,由此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496’朝着彼此压迫。由此,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被防止定位在每个凹口518’、520’内,从而第二下落管构件482’可以根据需要向上或者向下移动。第二下落管构件482’可以通过将顶部190与期望的凹口518’、520’对齐而被定位,从而提供第二下饲料门G-1’的期望的高度。由于第二下落管构件482’具有六(6)个分别隔开的凹口518’、520’,因此第二下饲料门G-1’可以分别在六(6)个高度之间调节。
如果需要,第一和第二下饲料门G-1、G-1’可以设置为相同的高度,或者,如果需要的话,第一和第二下饲料门G-1、G-1’可以设置为不同的高度。
第一和第二直立锥形部106、106’
第一和第二直立锥形部106、106’被构造为在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482、482’在开口488、488’内向上延伸,从而迫使饲料从第一和第二填充端口312、312’流进开口488、488’,在第一和第二直立锥形部106、106’周围向下且向外流动,然后流出第一和第二下饲料门G-1、G-1’。锥形部106、106’的顶端108、108’优选地为点状,并且优选地定位在第一和第二填充端口312、312’的第二底开口340、340’的中间的直接下方,从而饲料在锥形部106、106’周围均匀地分散。
内和外饲喂表面114、114’;116、116’
由于饲料通过下饲料门G-1、G-1’流出并且流到内饲喂表面114、114’上,因此内饲喂表面114、114’被设置为饲喂器组件100的主要进食区域。叶片构件168、168’有助于控制饲料的高度,并且控制饲料在内饲喂表面114、114’上的搅拌。内边圈构件118、118’被抬高在内饲喂表面114、114’的上方,从而试图并且将尽可能多的饲料保持在内饲喂表面114、114’上,但是不能抬高到使家禽在进食存在于内饲喂表面114、114’上的饲料有困难的高度。外饲喂表面116、116’被设置为用以保持被扒出内饲喂表面114、114’及越过内边圈构件118、118’扒出的任何饲料,家禽也能够进食被移到外饲喂表面116、116’的饲料。
饲喂器组件100的家禽福利特征
由于家禽从饲喂器组件100饲喂,该饲喂器组件100被构造为,当家禽从饲喂器组件100被饲喂时,饲喂器组件100不会对家禽产生很多的有害的物理影响,因此,减小了对家禽造成的压力,并且,根据从饲喂器组件100所饲喂的家禽的类型,提供了家禽惩罚的减少,因此,饲喂器组件100的结构还提供了家禽的整体福利。对家禽的前侧的有害的物理影响,例如擦伤,可能潜在地对家禽产生健康问题或者压力,并且,由于家禽将它们的前侧或者胸部放在盘构件或者栅格构件时会感到不舒服,因此可能潜在地致使家禽进食比家禽养殖者所期望的少。根据从饲喂器组件100内饲喂的家禽的类型,在家禽的羽毛被去除之后,有害的物理影响还可能产生对家禽的惩罚,家禽前侧可视的检查可以查看对家禽的前侧造成的有害的物理影响,例如对于已知的健康颜色的肉的颜色的影响,因此可能降低赋予家禽的质量等级。显然地,赋予家禽的质量等级越低,家禽对于家禽的饲养者商用价值越低。通过在边圈构件186和辐条组件188上的构造的外栅格构件184,饲喂器组件100有助于防止上述问题。
顶边圈部210、210’和外栅格构件184的边圈构件186的圆形边圈部228、228’有助于防止对家禽前侧的有害的物理影响。顶边圈部210、210’具有凹陷表面224、224’,以当家禽从盘构件104进食饲料时,为放置在上面或者靠着放置的家禽前侧提供额外的空间。凹陷表面224、224’还更接近地匹配家禽前侧的形状,从而,当家禽倾斜到饲喂器组件100内以进食盘构件104上的饲料时,顶边圈部210、210’不会以可能潜在地对家禽的前侧造成有害的物理影响的极限的方式压迫家禽的前侧。圆形边圈部228、228’实现了从侧边圈部198、198’到顶边圈部210、210’的平滑过渡,从而,当家禽倾斜到饲喂器组件100内以进食盘构件104上的饲料时,边圈构件186不会以可能潜在地对家禽的前侧造成有害的物理影响的极限的方式压迫家禽的前侧。
辐条构件256通过被设置为返回到顶边圈部210、210’上并且通过被构造为从顶边圈部210、210’向内延伸,进一步防止在家禽前侧上的有害的物理影响。该构造允许家禽更容易地触及盘构件104内的饲料,从而家禽不会迫使它们的前侧硬靠到外栅格构件184,以触及存在于盘构件104上的饲料。
由于外壁202、202’和从外壁202、202’上方的顶部210、210’向上延伸的辐条构件256为家禽提供了分离的进食隔间,即十八(18)个这种进食隔间,因此,边圈构件186的外壁202、202’还为家禽提供了进食期间的舒适性。分离进食隔间的设置允许家禽从盘构件104内进食饲料,而不会与相邻饲喂隔间内的家禽产生过多接触(如果存在接触的话),由此,在从饲喂器组件100进食时增加了家禽的舒适度。
因此,由于外栅格构件184设计了家禽的舒适性,这种舒适性使家禽更长久地呆在饲喂器组件100处并且由此能够进食更多的饲料,因此,外栅格构件184的构造有助于家禽的整体健康和舒适。
浅/深的盘构件
饲喂器组件100同时具有对于幼家禽能够接近在盘构件104内的饲料的浅的盘深度和对于较大的家禽能够从盘构件104饲喂的深的盘深度的能力是有好处的。
当饲喂器组件100被定位在饲喂表面上时,浅和深的盘深度是通过外栅格构件184的边圈构件186来设置的。边圈构件186的顶边圈部210、210’的凹陷表面224、224’提供了浅的盘深度。适于烤焙的家禽可以看到凹陷表面224、224’上方从而看到饲料,并且被吸引到那里。适于烤焙的的家禽还可以在凹陷表面224、224’处爬入盘构件104,从而它们可以进食设置在盘构件104内的饲料。边圈构件186的顶边圈部210、210’的扁平表面226、226’提供了深的盘深度。由于这个深度有助于防止个头较大的家禽扒食存在于盘构件104上的饲料,因此该深的盘深度设置为饲喂较大、个头较大的家禽,或者在盘构件104内构建高的饲料高度,从而使浪费或者污染的饲料量最小化。由此,当饲喂器组件100用于饲喂个头较大的家禽时,扁平表面226、226’提供了这样的好处。
因此,饲喂器组件100提供了同时具有用于适于烤焙的家禽的所需的浅的盘深度的饲喂器和期望用于饲喂较大的、个头更大的家禽所需要的深的盘深度的饲喂器,从而家禽饲养者不需要设置两套饲喂器组件,一套具有浅的盘深度,而另一套具有深的盘深度。浅/深的盘深度还不需要家禽饲养者任何的工作或者对饲喂器组件100进行的垂直移动。盘深度通过使用饲喂器组件100自然地提供了限定家禽使用的盘深度的家禽的大小。因此,不需要调整饲喂器组件100的任何部分,边圈构件186的顶边圈部210、210’可以改变相对于盘构件104的第一和第二基部112、112’的垂直高度。
减少家禽扒食饲喂器组件100内的饲料
从盘构件104的内饲喂表面114、114’向上延伸的叶片构件168、168’的放置和从盘构件104的外饲喂表面116、116’向上延伸的叶片构件172、172’的放置,以及在内饲喂表面114、114’和外饲喂表面116、116’之间的内边圈构件118、118’的设置,有助于减少家禽能够扒食的存在于盘构件104上的饲料的量,这是因为饲料的扒食会潜在地致使饲料被污染。因此,由于家禽不能够像其能够在现有技术中的一些盘构件中一样自由地扒食存在于盘构件104中的饲料,因此,家禽不能够将饲料扒食出盘构件104,并且落到饲料与垃圾和灰尘接触,由此污染饲料的禽舍的饲喂表面上。
因此,盘构件104内的叶片构件168、168’、172、172’和内边圈构件118、118’的设置对于家禽的整体生长和健康,以及家禽饲养者的养殖家禽所涉及的成本和花费提供了很多优点和好处。
饲喂器组件100内的材料堆积的防止
外栅格构件184和第一和第二内栅格构件408、408’具有穿过其设置的多个开口,以允许灰尘、饲料或者其他材料流过,从而防止饲喂器组件100内的过多材料的堆积,这潜在地会对饲喂器组件100造成问题。
饲喂器组件100的清洁
饲喂器组件100可以被家禽饲养者容易地清洁。在清洁饲喂器组件100之前,家禽饲养者可以向外拉动外栅格构件184的舌形延伸部240,从而盘构件104不再被舌形延伸部240、240’支撑。然后,盘构件104的钩形构件175、175’被允许在由延伸部234、234’限定的狭槽236、236’内旋转,从而,盘构件104可以从外栅格构件184悬挂起。由此,一旦盘构件104被从外栅格构件184悬挂,由于盘构件104从外栅格构件184的悬挂允许家禽饲养者容易地接触到饲喂器组件100的所有部件,因此家禽饲养者可以开始清洁饲喂器组件100。
将盘构件104悬挂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482、482’和第一和第二内栅格构件408、408’还可以从与外栅格构件184的紧固中移除,以允许对饲喂器组件100进行更彻底的清洁。
防栖息的饲喂器组件100
饲喂器组件100通过在第一和第二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374’上设置栖息延伸部394、394’防止家禽在饲喂器组件上栖息。如所述的,栖息延伸部394、394’被构造为在其上边396、396’处或者在其上边周围具有固定至此的栖息线(未示出)。另外,延伸到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上的加强构件184中的一些可以比其他的加强构件298中的一些延伸过顶构件190更远,从而防止从饲喂器组件100饲喂的家禽栖息在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上。
盘构件104的堆叠
盘构件104上的突起构件167、167’有助于盘构件104堆叠在另一个的上面,这有助于盘构件104的运输。
饲喂器组件700的结构
将注意力转向图51-67中所示出的饲喂器组件700的第二实施例。与饲喂器组件100相似,示出的饲喂器组件700期望地适于与家禽饲料分配系统结合使用,该家禽饲料分配系统包括饲料供给管道102。期望地,家禽饲喂器系统包括多个饲喂器组件700,通过升高或者下降饲料供给管道102或者通过其他的合适的装置,该饲喂器组件可以垂直地调整为停止在地面上或者悬挂在地面上方。饲喂器组件700优选地在禽舍内使用,该禽舍用于容纳和饲喂所喂养的家禽,这些家禽统称为种畜。饲喂器组件700特定地被设计允许母种畜从其进食,但是阻止公种畜从其进食。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其他类型的动物和家禽也可以利用本发明的饲喂器组件700饲喂。
除了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482、482’的构造已经被改变(由此,被标记为482a、482a’),并且设置第一和第二饲养门挡块702、702’外,饲喂器组件700与饲喂器组件100相同。因此,这里不对饲喂器组件700的剩余构件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除非特别地指出,下列元件的构造和定位没有变化,这些元件为:盘构件104,外栅格构件184,第一和第二供给管道紧固构件374、374’,第一和第二内栅格构件408、408’,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482、482’,外圈构件526和拨动构件568。
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482a、482a’
将注意力转向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482a、482a’。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482a、482a’构造彼此相同,因此,仅对第一下落管构件482a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第二下落管构件482a’的说明将相同。因此,第二下落管构件482a’的元件利用符号(’)表示。
图51-56中所最佳示出的第一下落管构件482a具有上和下边484a、486a和从其上边484a到其下边486a延伸穿过的开口488a。开口488a限定了第一下落管构件482a的内壁490a,该第一下落管构件482a还具有外壁492a。第一下落管构件482a优选地构造为具有圆柱形部和锥形部,从而上和下边484a、486a优选地为圆形构造。开口488a在下边486a处的内直径优选地比开口488a在上边484a处的内直径大。
第一下落管构件482a具有从上边484a向上延伸到自由端498a、500a的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a、496a。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a、496a彼此相对定位,并且构造彼此相同。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a、496a具有内和外表面502a、504a;506a、508a。内表面502a、506a优选地与内壁490a对齐,而外表面504a、508a优选地与外壁492a对齐。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a、496a的外表面504a、508a具有邻近其自由端498a、500a的锯齿部510a、512a。
第一下落管构件482a具有第一和第二凸缘构件514a、516a。第一凸缘构件514a从第一延伸构件494a的外表面504a和从外壁492a向外延伸,并且第二凸缘构件516a从第二延伸构件496a的外表面508a和从外壁492a向外延伸,由此,第一和第二凸缘构件514a、516a彼此相对定位。凸缘构件514a、516a从锯齿部510a、512a朝着下边486a向下延伸,但是优选地不延伸到下边486a。凸缘构件514a、516a中的每个具有在其内切出的多个凹口518a、520a,优选地五(5)个凹口,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更多或者更少的凹口518a、520a。凹口518a、520a优选地朝着延伸构件494a、496a的外表面504a、508a的外部而不朝着外壁492a的外部设置在凸缘构件514a、516a上。
第一下落管构件482a进一步包括从其穿过的第一和第二切除部522a、524a。第一切除部522a从上边484a在设置第一和第二延伸构件494a、496a的位置之间被设置,并且以大体弯曲的方式向下朝着下边486a延伸。第二切除部524a从下边486a设置,并且以大体三角形的方式向上朝着第一切除部522a延伸。
第一下落管构件482a进一步包括开口704,该开口大体是矩形构造,从外壁492a到内壁490a贯穿地设置,从而开口704与开口488a连通。开口704被设置为与第一切除部522a相对并且在其下方。上和下边706、708和相对的侧边710、712被开口704限定。
第一下落管构件482a进一步包括第一和第二导向延伸部714、716。该第一导向延伸部714从邻近开口704的一个侧边710的外壁492a向外延伸,而第二导向延伸部716从邻近开口704的另一个侧边712的外壁492a向外延伸。每个导向延伸部714、716优选地从邻近开口704的下边708向上延伸,越过开口704的上边706,到达第一下落管构件482a的上边484a。每个导向延伸部714、716还在其内分别设置狭槽718、720,从而狭槽718、720彼此相对。
第一和第二饲养门挡块702、702’
将注意力转向第一和第二饲养门挡块702、702’。第一和第二饲养门挡块702、702’构造彼此相同,因此,仅对第一饲养门挡块702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第二饲养门挡块702’的说明将相同。因此,第二饲养门挡块702’的元件利用符号(’)表示。
图57-61所最佳示出的第一饲养门挡块702具有大体矩形的遮蔽部722,该遮蔽部具有上、下和相对侧边724、726、728、730和内和外表面732、734。楔形凸缘构件736从外表面734向外延伸。凸缘构件736在侧边728、730之间延伸,并且邻近下边726。楔形凸缘736具有第一表面738、第二表面740和第三表面742,该第一表面与下边726平行并且从外表面734向外延伸,该第二表面从第一表面738向上延伸并且大体平行于外表面734,该第三表面从第二表面740呈角度地向上且向内延伸到外表面734。凸缘构件744从靠近上边724的内表面732向内延伸,并且大体等距离地设置在侧边728、730之间。遮蔽部722从侧边728大体弯曲到侧边730,如图60所最佳示出的。
第一饲养门挡块702还具有大体管状构件746,该管状构件从遮蔽部722的上边724向上延伸到其顶端748。管状构件746具有靠近顶端748设置在其内的圆柱形凹口750。
饲喂器组件700的操作
饲喂器组件700的装配
饲喂器组件700在图62-67中示出,并且饲喂器组件700的装配除了下面所指出的外与上面所述的饲喂器组件100的装配相同,因此,饲喂器组件700的说明下面不再重复。
请注意图66和67,其示出了具有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482、482’的第一和第二饲养门挡块702、702’的紧固/定位。第一饲养门挡块702被定位为,遮蔽部722的相对侧边728、730在第一下落管构件482a的第一和第二导向延伸部714、716的狭槽718、720内可滑动。管状构件746被定位在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的第八开口358的下方、该第八开口内,或者延伸穿过该第八开口。类似地,第二饲养门挡块702’被定位为,遮蔽部722’的相对侧边728’、730’在第二下落管构件482a’的第一和第二导向延伸部714’、716’的狭槽718’、720’内可滑动。管状构件746’被定位在外栅格构件184的顶构件190的第九开口358’的下方、该第九开口内或者延伸穿过该第九开口。
饲养门G-2、G-2’的打开和关闭
穿过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482a、482a’设置的开口704、704’限定了饲喂器组件700的上或下饲养门G-2、G-2’。从第一和第二填充端口312、312’流入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482a、482a’的饲料能够流出饲养门G-2、G-2’,与下饲料门G-1、G-1’相反,或者除了流出下饲料门G-1、G-1’之外,然后流到盘构件104的基部112、112’上,以在基部112、112’上呈现高度高的饲料,如图65和66所示。饲料借用直立锥形部106、106’有助于流过饲养门G-2、G-2’。由于在禽舍内的小个头的家禽可以看到盘构件104内的饲料,因而被吸引到那里,这导致小个头的家禽进食盘构件104内的饲料,因此,盘构件104内饲料的高度高是有好处的。然而,随着这家禽长大/个头更大,由于家禽已经获悉饲料存在的位置,并且个头也足够大能够向下触到盘构件104内,以便进食存在于低高度的饲料,例如穿过下饲料门G-1、G-1’的饲料,因此,不需要在盘构件104内提供高度高的饲料,如图65所示。因此,具有将在盘构件104内的饲料呈现高度高的能力是有好处的,但是停止在盘构件104内的饲料呈现高度高也是有好处的。
第一和第二饲养门挡块702、702’提供了呈现和阻止盘构件104内的饲料的高度高的能力。第一和第二饲养门挡块702、702’可以被定位,从而,遮蔽部722、722’或者遮蔽住饲养门G-2、G-2’,如图64和67所示,或者不遮蔽住饲养门G-2、G-2’,如图65和66所示。为了遮蔽住饲养门G-2、G-2’,延伸穿过外栅格构件184的顶部190的第一和第二饲养门挡块702、702’的管状构件746、746’被向下推动,直到楔形凸缘736、736’的第一表面738、738’抵靠着限定饲养门G-2、G-2’的开口704、704’的下边708、708’而定位,从而遮蔽部722、722’遮蔽住开口704、704’,由此关闭饲养门G-2、G-2’。在该位置,凸缘构件744、744’被定位在开口704、704’的上边706、706’的下方,从而防止第一和第二饲养门挡块702、702’移出遮蔽住开口704、704’的位置,除非是受到特别大的力的作用。为了不遮蔽住饲养门G-2、G-2’,管状构件746、746’被向上拉动,从而凸缘构件744、744’在开口704、704’的上边706、706’周围移动,由此允许将遮蔽部722、722’从遮蔽住开口704、704’的位置移开。第一和第二饲养门挡块702、702’在狭槽718、720;718’、720’内向上移动,直到遮蔽部722、722’的下边726、726’能够停在第一和第二下落管构件482a、482a’的外壁492a、492a’上。
饲喂器组件800的结构
将注意力转向图68-70中所示出的饲喂器组件800的第三实施例。示出的饲喂器组件800期望地适于与家禽饲料分配系统结合使用,该家禽饲料分配系统包括饲料供给管道102。期望地,家禽饲喂器系统包括多个饲喂器组件800,通过升高或者下降饲料供给管道102或者通过其他的合适的装置,该饲喂器组件可以垂直地调整为停止在地面上或者悬挂在地面上方。饲喂器组件800优选地在禽舍内使用,该禽舍用于容纳和饲喂所喂养的家禽,这些家禽统称为种畜。饲喂器组件800特定地被设计允许母种畜从中进食,但是阻止公种畜从中进食。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其他类型的动物和家禽,包括鸡、火鸡和鸭也可以利用本发明的饲喂器组件800饲喂。
除了盘构件104、外栅格构件184和外圈构件526的整体构造形状已经从大体两个相交圆的形状被改变为跑道形状外(因此,标记为104a、184a、526a),饲喂器组件800与饲喂器组件100相同。因此,这里不对饲喂器组件800的剩余构件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饲喂器组件100的其他元件的构造和定位没有变化,除非特别地指出。
盘构件104a
这里只对盘构件104a和盘构件104之间的主要差异进行详细说明,应该理解的是,由于盘构件104a和盘构件104之间的主要差异,因此还设置有其他次要的差异。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些次要差异是基于盘构件104a的主要差异而进行的。
在图68中所示出的盘构件104a包括构造彼此相同的第一和第二基部112a、112a’,因此,仅对第一基部112a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第二基部112a’的说明将相同。因此,第二基部112a’的元件利用符号(’)表示。第一基部112a具有被内边圈构件118a分开的内饲喂表面114a和外饲喂表面116a。
内饲喂表面114a大体从第一直立锥形部106的底端110向外延伸到内边圈构件118a。内饲喂表面114a的外边大体形成为半跑道的形状,从而外边具有彼此分离但是相互平行的第一和第二部,及第三部,该第三部是半圆形构造并且将第一部和第二部连接在一起。
内饲喂表面114a、114a’被直立部128a彼此分开,该直立部从点状顶端130a向下倾斜或者弯曲。该直立部128a还在第一和第二直立锥形部106、106’之间延伸。
内边圈构件118a从内饲喂表面114a大体向外延伸到外饲喂表面116a。内边圈构件118a大体形成为半跑道的形状,从而内边圈构件118a的内和外边每个均具有彼此分离但是相互平行的第一和第二部,及第三部,该第三部是半圆形构造并且将第一部和第二部连接在一起。内边圈构件118a、118a’被彼此连接起来,以大体形成为完整跑道的形状。
外饲喂表面116a大体从内边圈构件118a向外延伸到盘构件104a的第一外边圈构件152a。外饲喂表面116a大体形成为半跑道的形状,从而外饲喂表面116a的内和外边每个均具有彼此分离但是相互平行的第一和第二部,及第三部,该第三部是半圆形构造并且将第一部和第二部连接在一起。外饲喂表面116a、116a’被彼此连接起来,以大体形成为完整跑道的形状。
盘构件104a进一步包括构造彼此相同的第一和第二外边圈构件152a、152a’,因此,仅对第一外边圈构件152a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第二外边圈构件152a’的说明将相同。因此,第二外边圈构件152a’的元件利用符号(’)表示。
外边圈构件152a从外饲喂表面116a的外边向上延伸到顶边158a。外边圈构件152a优选地从外饲喂表面116a的外边向上且向外延伸到顶边158a,并且进一步优选地以凹陷的方式从外饲喂表面116a的外边向上且向外弯曲到顶边158a。
外边圈构件152a从盘构件104a的外表面(未示出)分离盘构件104a的内表面164a。顶边158a大体形成为半跑道的形状,从而顶边158a具有彼此分离但是相互平行的第一和第二部,及第三部,该第三部是半圆形构造并且将第一部和第二部连接在一起。顶边158a、158a’被彼此连接起来,以大体形成为完整跑道的形状。
第一和第二钩形构件175a、175a’邻近顶边158a、158a’的第一和第二部的连接并且在该连接的下方从外边圈构件152a、152a’的外表面(未示出)向外延伸。
由此,从前述和从对示出盘构件104a的图68的分析中,清楚的是,盘构件104a大体形成为跑道形状。与盘构件104相似,盘构件104a具有至少一(1)个对称平面,并且,如果钩形构件175a、175a’不设置在盘构件104a上,则盘构件104a将会有无穷数量的对称轴线(不考虑叶片构件168a、168a’或者叶片构件172a、172a’的放置)。
外栅格构件184a
这里只对外栅格构件184a和外栅格构件184之间的主要差异进行详细说明,应该理解的是,由于外栅格构件184a和外栅格构件184之间的主要差异,因此还设置有其他次要的差异。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些次要差异是基于外栅格构件184a的主要差异而进行的。外栅格构件184在图69中示出。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边圈构件186a大体形成为与盘构件104a的外边圈构件152a、152a’的顶边158a、158a’所形成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优选形成为完整跑道形状,由此,边圈构件186a具有第一和第二部192a、192a’,其中每个部192a、192a’均大体形成为半跑道的形状,从而每个部192a、192a’均具有彼此分离但是相互平行的第一和第二部,及第三部,该第三部是半圆形构造并且将第一部和第二部连接在一起。第一和第二部192a、192a’被彼此连接起来,以大体形成为完整跑道的形状。
边圈构件186a的第一部192a具有侧边圈部198a,该侧边圈部包括内壁200a和多个外壁202a。
内壁200a具有内表面(未示出)和外表面206a。该内壁200a形成为半跑道的形状,从而内壁200a、200a’的连接形成完整的跑道。
辐条组件188a的圈构件260a大体形成为跑道的形状,与大体形成为两个相交圆的形状的圈构件260相对。
外圈构件526a
这里只对外圈构件526a和外圈构件526之间的主要差异进行详细说明,应该理解的是,由于外圈构件526a和外圈构件526之间的主要差异,因此还设置有其他次要的差异。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些次要差异是基于外圈构件526a的主要差异而进行的。外圈构件526在图70中示出。
外圈构件526a的直立构件528a大体形成为跑道的形状,从而外圈构件526a可以定位在外栅格构件184a的辐条构件256a和加强构件298a周围,并且相对其可移动,从而,外圈构件526a可以有效地改变穿过外栅格构件184a设置的开口286a的高度。
饲喂器组件800的独特形状
盘构件104a和外栅格构件184a的边圈构件186a两者都独特地形成为跑道的形式,从而,饲喂器组件800独特地形成为跑道的形式。饲喂器组件800结合了现有技术中的圆的/圆形饲喂器的著名的和期望的特征,主要大体是将两个该种圆的/圆形饲喂器结合在一起并且桥接这两个圆的/圆形饲喂器之间的间隙。因此,饲喂器组件800具有结合饲喂器组件100或者饲喂器组件700概括说明的所有的相同的优点。
由于这里已经对盘构件104a、外栅格构件184a和外圈构件526a进行了说明和图示,所以饲喂器组件800整体的附图没有被提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变化的盘构件104a、外栅格构件184a和外圈构件526a的附图和说明的基础上应该可以理解饲喂器组件800的整体构造。
饲喂器组件900的结构
将注意力转向图71-73中所示出的饲喂器组件900的第四实施例。示出的饲喂器组件900期望地适于与家禽饲料分配系统结合使用,该家禽饲料分配系统包括饲料供给管道102。期望地,家禽饲喂器系统包括多个饲喂器组件900,通过升高或者下降饲料供给管道102或者通过其他的合适的装置,该饲喂器组件可以垂直地调整为停止在地面上或者悬挂在地面上方。饲喂器组件900优选地在禽舍内使用,该禽舍用于容纳和饲喂所喂养的家禽,这些家禽统称为种畜。饲喂器组件900特定地被设计允许母种畜从中进食,但是阻止公种畜从中进食。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其他类型的动物和家禽,包括鸡、火鸡和鸭也可以利用本发明的饲喂器组件900饲喂。
除了盘构件104、外栅格构件184和外圈构件526的构造已经从大体两个相交圆的形状被改变为椭圆形或者橄榄球的形状外(因此,标记为104b、184b、526b),饲喂器组件900与饲喂器组件100相同。因此,这里不对饲喂器组件900的剩余构件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饲喂器组件100的其他元件的构造和定位没有变化,除非特别地指出。
盘构件104b
这里只对盘构件104b和盘构件104之间的主要差异进行详细说明,应该理解的是,由于盘构件104b和盘构件104之间的主要差异,因此还设置有其他次要的差异。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些次要差异是基于盘构件104b的主要差异而进行的。
盘构件104b示出在图71中并且包括构造彼此相同的第一和第二基部112b、112b’,因此,仅对第一基部112b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第二基部112b’的说明将相同。因此,第二基部112b’的元件利用符号(’)表示。第一基部112b具有被内边圈构件118b分开的内饲喂表面114b和外饲喂表面116b。
内饲喂表面114b大体从第一直立锥形部106的底端110向外延伸到内边圈构件118b。内饲喂表面114b的外边大体形成为半椭圆或者橄榄球的形状,从而外边具有彼此分离的第一和第二部,及第三部,该第三部将第一部和第二部连接在一起。第一、第二和第三部中的每个都是弯曲的,其中第一和第二部具有相对较大的曲率半径,而第三部具有相对较小的曲率半径,该曲率半径比第一和第二部的曲率半径小。
内饲喂表面114b、114b’被直立部128b彼此分开,该直立部从点状顶端130b向下倾斜或者弯曲。该直立部128b还在第一和第二直立锥形部106、106’之间延伸。
内边圈构件118b从内饲喂表面114b大体向外延伸到外饲喂表面116b。内边圈构件118b大体形成为半椭圆或者橄榄球的形状,从而内边圈构件118b的内和外边每个均具有彼此分离的第一和第二部,及第三部,该第三部将第一部和第二部连接在一起。第一、第二和第三部中的每个都是弯曲的,其中第一和第二部具有相对较大的曲率半径,而第三部具有相对较小的曲率半径,该曲率半径比第一和第二部的曲率半径小。内边圈构件118b、118b’被彼此连接起来,以大体形成为椭圆或者橄榄球的形状。
外饲喂表面116b大体从内边圈构件118b向外延伸到盘构件104b的第一外边圈构件152b。外饲喂表面116b大体形成为半椭圆或者橄榄球的形状,从而外饲喂表面116b的内和外边每个均具有彼此分离的第一和第二部,及第三部,该第三部将第一部和第二部连接在一起。第一、第二和第三部中的每个都是弯曲的,其中第一和第二部具有相对较大的曲率半径,而第三部具有相对较小的曲率半径,该曲率半径比第一和第二部的曲率半径小。外饲喂表面116b、116b’被彼此连接起来,以大体形成为椭圆或者橄榄球的形状。
盘构件104b进一步包括构造彼此相同的第一和第二外边圈构件152b、152b’,因此,仅对第一外边圈构件152b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第二外边圈构件152b’的说明将相同。因此,第二外边圈构件152b’的元件利用符号(’)表示。
外边圈构件152b从外饲喂表面116b的外边向上延伸到顶边158b。外边圈构件152b优选地从外饲喂表面116b的外边向上且向外延伸到顶边158b,并且进一步优选地以凹陷的方式从外饲喂表面116b的外边向上且向外弯曲到顶边158b。
外边圈构件152b从盘构件104b的外表面(未示出)分离盘构件104b的内表面164b。顶边158b大体形成为半椭圆或者橄榄球的形状,从而顶边158b具有彼此分离的第一和第二部,及第三部,该第三部将第一部和第二部连接在一起。第一、第二和第三部中的每个都是弯曲的,其中第一和第二部具有相对较大的曲率半径,而第三部具有相对较小的曲率半径,该曲率半径比第一和第二部的曲率半径小。顶边158b、158b’被彼此连接起来,以大体形成为椭圆或者橄榄球的形状。
第一和第二钩形构件175b、175b’在邻近顶边158b、158b’的第一和第二部的连接并且在该连接的下方从外边圈构件152b、152b’的外表面(未示出)向外延伸。
由此,从前述和从对示出的盘构件104b的图71的分析中,清楚的是,盘构件104b大体形成为椭圆或者橄榄球的形状。与盘构件104相似,盘构件104b具有至少一(1)个对称平面,并且,如果钩形构件175b、175b’不设置在盘构件104b上,则盘构件104b将会有无穷数量的对称轴线(不考虑叶片构件168b、168b’或者叶片构件172b、172b’的放置)。
外栅格构件184b
这里只对外栅格构件184b和外栅格构件184之间的主要差异进行详细说明,应该理解的是,由于外栅格构件184b和外栅格构件184之间的主要差异,因此还设置有其他次要的差异。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些次要差异是基于外栅格构件184b的主要差异而进行的。外栅格构件184在图72中示出。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边圈构件186b大体形成为与盘构件104b的外边圈构件152b、152b’的顶边158b、158b’所形成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优选形成为椭圆或者橄榄球形状,由此,边圈构件186b具有第一部192b和第二部192b’,其中每个部192b、192b’大体形成为半椭圆或者橄榄球的形状,从而每个部192b、192b’具有彼此分离的第一和第二部,及第三部,该第三部将第一部和第二部连接在一起。第一、第二和第三部中的每个都是弯曲的,其中第一和第二部具有相对较大的曲率半径,而第三部具有相对较小的曲率半径,该曲率半径比第一和第二部的曲率半径小。第一部192b和第二部192b’被彼此连接起来,以大体形成为椭圆或者橄榄球的形状。
边圈构件186b的第一部192b具有侧边圈部198b,该侧边圈部包括内壁200b和多个外壁202b。
内壁200b具有内表面(未示出)和外表面206b。内壁200b形成为半椭圆或者橄榄球的形状,从而内壁200b、200b’的连接形成整个椭圆或者橄榄球。
辐条组件188b的圈构件260b大体形成为椭圆或者橄榄球的形状,与大体形成为两个相交圆的形状的圈构件260相对。
外圈构件526b
这里只对外圈构件526b和外圈构件526之间的主要差异进行详细说明,应该理解的是,由于外圈构件526b和外圈构件526之间的主要差异,因此还设置有其他次要的差异。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些次要差异是基于外圈构件526b的主要差异而进行的。外圈构件526在图73中示出。
外圈构件526b的直立构件528b大体形成为跑道的形状,从而外圈构件526b可以定位在外栅格构件184b的辐条构件256b和加强构件298b周围,并且相对其可移动,从而,外圈构件526b可以有效地改变穿过外栅格构件184b设置的开口286b的高度。
饲喂器组件900的形状
盘构件104b和外栅格构件184b的边圈构件186b两者都形成为椭圆或者橄榄球的形式,从而,饲喂器组件900形成为椭圆或者橄榄球的形式。由此,饲喂器组件900结合了在美国专利No.6,786,187中所公开的椭圆形的盘构件104b和椭圆形饲喂器组件900的有利特征,并且该饲喂器组件体现为由Roxell N.V.制造和销售的Kixoo饲喂器。另外,饲喂器组件900具有结合饲喂器组件100或者饲喂器组件700概括说明的所有的相同的优点。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盘构件104b和外栅格构件184b的椭圆形形状,如果在饲喂器组件900内包括内栅格构件408、408’,则内栅格构件408、408’的构造需要稍微改变,从而根据需要它们能够在外栅格构件184b内旋转。
由于这里已经对盘构件104b、外栅格构件184b和外圈构件526b进行了说明和图示,所以饲喂器组件900整体的附图没有被提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变化的盘构件104b、外栅格构件184b和外圈构件526b的附图和说明的基础上应该可以理解饲喂器组件900的整体构造。
应该理解的是,尽管饲喂器组件100、700、800、900的构造已经被说明并且图示为长形的,并且为两个相交圆的形状、跑道构造或者椭圆形构造,但是本发明的饲喂器组件可以是任何期望的可选构造,例如三个或者更多的相交圆,或者除了跑道构造和椭圆形构造之外的任意卵形(所说明和图示的跑道和椭圆形两者在这里都认为是卵形构造)。
另外,还应该理解的是,与饲喂器组件的形状无关,无论是圆形的、长形的或者其他及关于第一、第二和第三示例的说明和图示中所说明和图示的形状,或者任何其他的形状,本发明意在包括除了槽形饲喂器组件之外的任何饲喂器组件,其中,这里大体所述的类型的多个独立且分开的饲喂器组件沿着一个或者多个饲料供给管道被设置,其中每个饲喂器组件具有两个或者多个分离的填充端口,用于从饲料供给管道接收饲料。
进一步还应该理解的是,如果需要,如果不希望改变穿过外栅格构件184、184a、184b设置的开口286、286a、286b的高度,则饲喂器组件100、700、800、900可以分别不设置有外圈构件526、526a、526b。类似地,进一步还应该理解的是,如果需要,如果不希望改变穿过外栅格构件184、184a、184b设置的开口286、286a、286b的宽度,则饲喂器组件100、700、800、900可以分别不设置有内圈构件408、408’和拨动构件568。
尽管已经示出并且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可以想到的是,在不背离前述说明和随附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9)

1.一种饲喂器组件,用于具有饲料供给管道的饲料分配系统中,所述饲喂器组件包括:
具有基部的盘构件;以及
第一填充端口和第二填充端口,所述第一填充端口和第二填充端口相分离,用于从所述饲料供给管道接收饲料并且用于将饲料提供到所述盘构件的所述基部上。
每个所述填充端口限定第一孔和第二孔,饲料在该第一孔处从所述饲料供给管道流入所述填充端口,饲料在该第二孔处流出所述填充端口并且流到所述基部上,所述第一填充端口和第二填充端口的第一孔彼此共面但相互分离,从而所述第一填充端口的第一孔在沿着所述饲料供给管道上的如下位置处接收来自所述饲料供给管道的饲料:所述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二填充端口的第一孔接收来自所述饲料供给管道的饲料的所在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填充端口的第二孔将饲料提供到所述基部的第一部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填充端口的第二孔将饲料提供到所述基部的第二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填充端口和第二填充端口的第二孔相对于所述第一填充端口和第二填充端口的第一孔彼此偏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喂器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下落管构件和第二下落管构件,所述第一下落管构件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填充端口的第二孔相连,从而流入所述第一填充端口的饲料流过所述第一下落管构件并且穿过第一下饲料门流到所述基部上,所述第二下落管构件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二填充端口的第二孔相连,从而流入所述第二填充端口的饲料流过所述第二下落管构件并且穿过第二下饲料门流到所述基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所述下落管构件中的每个具有穿过其壁形成的至少一个饲养门,从而流过所述下落管构件的饲料能够朝着所述盘构件的直立部流出所述饲养门,以便在所述基部上提供高度高的饲料,并且进一步包括用于遮蔽所述饲养门的装置,以便防止饲料通过所述饲养门流出所述下落管构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所述基部具有第一锥形部和第二锥形部,该第一锥形部和第二锥形部从所述基部向上延伸并且分别进入所述第一下落管构件和第二下落管构件,从而流入所述下落管构件的饲料将穿过所述第一下饲料门和第二下饲料门流到所述锥形部的周围,并且流向所述盘构件的外边圈构件,所述外边圈构件从所述基部的外边向上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喂器组件,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盘构件可操作地相连的栅格构件,所述第一填充端口和第二填充端口被所述栅格构件限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所述栅格构件大体是细长的,使得所述栅格构件的长度比所述栅格构件的宽度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所述栅格构件的边圈构件与所述盘构件的外边圈构件的顶边可操作地相连,所述栅格构件的所述边圈构件被构造成与所述盘构件的所述外边圈构件的所述顶边的形状相匹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所述盘构件的所述外边圈构件的所述顶边形成为卵形、跑道或者椭圆形的形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所述盘构件的所述外边圈构件的所述顶边形成为两个相交圆的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形成所述盘构件的所述外边圈构件的所述顶边的所述两个相交圆之间的连接处大体是圆形的。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所述栅格构件设置有穿过该栅格构件的多个孔,禽类能够通过所述多个孔进食提供在所述基部上的饲料,并且进一步包括用于有效地改变穿过所述栅格构件设置的所述孔的宽度的装置。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所述栅格构件设置有穿过该栅格构件的多个孔,禽类能够通过所述多个孔进食提供在所述基部上的饲料,并且进一步包括用于有效地改变穿过所述栅格构件设置的所述孔的高度的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所述盘构件大体是细长的,使得所述盘构件的长度比所述盘构件的宽度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所述盘构件的所述基部形成为卵形、跑道或者椭圆形的形状。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所述盘构件的所述基部形成为两个相交圆的形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形成所述盘构件的所述基部的所述两个相交圆之间的连接处大体是圆形的。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喂器组件,其中,所述盘构件大体限定至少一个对称轴。
CN2006800379914A 2005-10-11 2006-10-11 盘式种畜饲喂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75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22668.6A CN103782923B (zh) 2005-10-11 2006-10-11 盘式种畜饲喂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2535805P 2005-10-11 2005-10-11
US60/725,358 2005-10-11
US11/539,928 US7587990B2 (en) 2005-10-11 2006-10-10 Pan breeder feeder
US11/539,983 US7584716B2 (en) 2005-10-11 2006-10-10 Pan breeder feeder
US11/539,928 2006-10-10
US11/539,983 2006-10-10
US11/539,943 2006-10-10
US11/539,943 US7581512B2 (en) 2005-10-11 2006-10-10 Pan breeder feeder
PCT/US2006/039465 WO2007047228A2 (en) 2005-10-11 2006-10-11 Pan breeder feeder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0364.5A Division CN102613108B (zh) 2005-10-11 2006-10-11 盘式种畜饲喂器
CN201410022668.6A Division CN103782923B (zh) 2005-10-11 2006-10-11 盘式种畜饲喂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7599A CN101547599A (zh) 2009-09-30
CN101547599B true CN101547599B (zh) 2012-04-18

Family

ID=3796386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2266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82923B (zh) 2005-10-11 2006-10-11 盘式种畜饲喂器
CN20121003036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3108B (zh) 2005-10-11 2006-10-11 盘式种畜饲喂器
CN20068003799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7599B (zh) 2005-10-11 2006-10-11 盘式种畜饲喂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2266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82923B (zh) 2005-10-11 2006-10-11 盘式种畜饲喂器
CN20121003036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3108B (zh) 2005-10-11 2006-10-11 盘式种畜饲喂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4) EP3323287B1 (zh)
CN (3) CN103782923B (zh)
CA (2) CA2822634C (zh)
ES (4) ES2678955T3 (zh)
MX (1) MX349215B (zh)
PL (3) PL2700304T4 (zh)
TR (1) TR201807118T4 (zh)
WO (1) WO200704722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179166B1 (da) * 2016-05-27 2018-01-02 Landmeco Ølgod As Fremgangsmåde til fyldning af foderskål samt foderanlæg
EP3860334A4 (en) * 2018-10-04 2022-06-29 Gartech Equipments Pvt. Ltd. A feeding system for poultr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1868A (en) * 1973-07-12 1975-10-14 Chore Time Equipment Poultry feeder
US5113797A (en) * 1989-10-04 1992-05-19 Roxell, N.V. Adjustable feeding device for poultry
US5884581A (en) * 1996-07-03 1999-03-23 Vandaele; Antoine Achiel Feeding device for poultry
CN1216218A (zh) * 1997-11-03 1999-05-12 Ctb有限公司 可调节的家禽喂食器组件
US6659040B1 (en) * 2002-05-16 2003-12-09 Paul Decker Self-metering feed dispens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23117A (en) * 1942-01-17 1943-06-29 John J Carmo Poultry feeder
US4200060A (en) * 1978-11-09 1980-04-29 Chore-Time Equipment, Inc. Hog feeder
US4676197A (en) * 1985-10-11 1987-06-30 Ctb, Inc. Feeder for hogs and like animals
US5275131A (en) * 1992-01-14 1994-01-04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Male only grill for poultry feeding
GB2275168B (en) * 1993-02-23 1996-07-17 Peter Cubitt Mann Horse feeders
AU692972B2 (en) * 1995-01-23 1998-06-18 F & M Horwood Nominees Pty Ltd A quick release and firmly locking pan for a poultry feeder
US5794562A (en) * 1997-01-21 1998-08-18 Big Dutchman, Inc. Poultry breeder pan feeding system and pan feeder assembly therefor
US6050220A (en) * 1997-05-23 2000-04-18 Pax Steel Products, Inc. Poultry feeder with adjustable feed level control
IT1313823B1 (it) * 1999-10-26 2002-09-23 Codaf S R L Piatto di alimentazione per mangiatoie automatiche per avicoli ingenere
NL1016638C2 (nl) * 2000-11-17 2002-05-22 Roxell Nv Voerdistributiesysteem voor gevogelte.
AU2003237442A1 (en) * 2002-06-26 2004-01-19 Ctb, Inc. Poultry feeder
CN2593564Y (zh) * 2002-12-23 2003-12-24 杨晓晖 鸡舍用可调喂食器
CN2719020Y (zh) * 2004-08-12 2005-08-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饲喂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1868A (en) * 1973-07-12 1975-10-14 Chore Time Equipment Poultry feeder
US5113797A (en) * 1989-10-04 1992-05-19 Roxell, N.V. Adjustable feeding device for poultry
US5884581A (en) * 1996-07-03 1999-03-23 Vandaele; Antoine Achiel Feeding device for poultry
CN1216218A (zh) * 1997-11-03 1999-05-12 Ctb有限公司 可调节的家禽喂食器组件
US6659040B1 (en) * 2002-05-16 2003-12-09 Paul Decker Self-metering feed dispensing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S20040050336A1A1 2004.03.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00304A2 (en) 2014-02-26
EP1945023A4 (en) 2011-08-10
WO2007047228A2 (en) 2007-04-26
ES2447028T3 (es) 2014-03-11
EP3323287B1 (en) 2019-06-19
CN102613108A (zh) 2012-08-01
CA2624695C (en) 2016-06-28
CN102613108B (zh) 2014-10-01
EP1945023A2 (en) 2008-07-23
PL2700304T3 (pl) 2018-08-31
EP3323287A1 (en) 2018-05-23
EP2700304B1 (en) 2017-11-22
CN101547599A (zh) 2009-09-30
PL2700304T4 (pl) 2018-08-31
ES2678955T3 (es) 2018-08-21
CN103782923B (zh) 2016-08-17
ES2660124T3 (es) 2018-03-20
CA2624695A1 (en) 2007-04-26
TR201807118T4 (tr) 2018-06-21
EP2700305A2 (en) 2014-02-26
PL1945023T3 (pl) 2014-05-30
ES2735802T3 (es) 2019-12-20
EP2700305A3 (en) 2016-02-17
CA2822634C (en) 2015-07-14
MX349215B (es) 2017-07-18
WO2007047228A3 (en) 2009-05-07
EP2700305B1 (en) 2018-03-07
EP1945023B1 (en) 2013-12-11
PL2700305T3 (pl) 2018-10-31
EP2700304A3 (en) 2016-05-11
CN103782923A (zh) 2014-05-14
CA2822634A1 (en) 2007-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7912B (zh) 家禽给料器
AU617072B2 (en) Feeder apparatus
AU2010351630B2 (en) Method for brooding or growing poultry
US8091507B2 (en) Pan breeder feeder having fill ports providing outwardly and downwardly angled feed delivering surface
JPH01228418A (ja) 家禽の給餌装置
JPH03195431A (ja) 調節式家禽給餌装置
CN101547599B (zh) 盘式种畜饲喂器
EP3397050A1 (en) Poultry feeder
US20100043714A1 (en) Pan breeder feeder
AU2002223925B2 (en) Fee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poultry
CN111565564A (zh) 双向旋转的家禽喂食器
GB2410669A (en) Bird feeder with seed recycl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