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4364A - 炭素煅烧炉 - Google Patents

炭素煅烧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4364A
CN101544364A CN200910020184A CN200910020184A CN101544364A CN 101544364 A CN101544364 A CN 101544364A CN 200910020184 A CN200910020184 A CN 200910020184A CN 200910020184 A CN200910020184 A CN 200910020184A CN 101544364 A CN101544364 A CN 101544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r
fugitive constituent
calcining
outlet
h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20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佐任
卞玉峰
段圣增
翟所云
王佐峰
蔡向云
刘春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Lianxing Carb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Lianxing Carb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Lianxing Carb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Lianxing Carb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201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443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44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43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炭素煅烧炉,包括一组煅烧罐,煅烧罐包括预热区域和加热区域,煅烧罐的预热区域上设有第一挥发份出口和第二挥发份出口,第一挥发份出口开设在所述罐腔的短边上,第二挥发份出口开设在所述罐腔的长边上;挥发份通道设置在所述预热区域周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挥发份出口和第二挥发份出口相通;进料斗安装在煅烧罐的进料口上,进料斗伸入煅烧罐的罐腔内部,进料斗的下部开口低于第二挥发份出口,进料斗与第二挥发份出口之间具有挥发空间。它可以降低料面厚度,保证挥发份溢出畅通,从而有效防止可燃性气体下移和排料过程的燃爆现象和安全隐患,提高炭粉质量。

Description

炭素煅烧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煅烧窑炉,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炭素的煅烧炉。
背景技术
罐式炭素煅烧炉是炭素生产中煅烧石油焦的主要设备,它具有低能耗、煅烧质量好,炉子寿命长、易于操作等特点。现有的罐式炭素煅烧炉,为了利用煅烧罐内溢出的挥发份,一般都是在每个煅烧罐的上部设有一个挥发份排出口,再通过设在炉顶上对应的独立通道,将挥发份引入各个火道内进行燃烧,这种结构的炭素煅烧炉存在以下的缺点:
1、原料(石油焦)进入煅烧罐内,距高温区深度较大,形成料面过厚,接触高温区的原料所产生的挥发份(可燃性气体)溢出受阻,大大减少了火道所需可燃性气体,使可燃性气体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
2、每个煅烧罐上部仅设有一个挥发份溢口,不能满足挥发份大量溢出时的流量要求,而且截面小、阻力大,中间部分很容易形成死角而堵塞挥发份溢口。
3、原料(石油焦)所产生的挥发份溢出受阻,不能完全发挥作用,部分可燃性气体随原料下移,待排料过程接触空气,形成燃爆,对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降低了炉子的使用寿命。
4、由于各个煅烧罐的挥发份溢出时间不同,而且溢出挥发份的量也不同,导致各个加热火道的温度不同,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炭素煅烧炉,可以保证挥发份溢出畅通,从而有效防止可燃性气体下移和排料过程的燃爆现象和安全隐患,提高炭粉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炭素煅烧炉,包括一组煅烧罐,所述煅烧罐包括预热区域和加热区域,所述预热区域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煅烧罐的罐体由耐火墙体构成;所述煅烧罐的罐腔的水平截面呈近似长方形;所述煅烧罐的预热区域上设有第一挥发份出口,所述第一挥发份出口开设在所述罐腔的短边上;挥发份通道,所述挥发份通道设置在所述预热区域周围,并与所述第一挥发份出口相通;所述煅烧炉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煅烧罐的预热区域上的第二挥发份出口,所述第二挥发份出口开设在所述罐腔的长边上,所述第二挥发份出口与所述挥发份通道相通;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安装在所述进料口上,所述进料斗伸入所述煅烧罐的罐腔内部,所述进料斗的下部开口低于所述第二挥发份出口,所述进料斗与第二挥发份出口之间具有挥发空间。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料斗的下部开口倾斜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一组煅烧罐包括四个煅烧罐,所述的四个煅烧罐同向排列且分成两排、每排两个。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煅烧罐的罐腔的长边上的预热区域设置第二挥发份出口,在进料口上安装进料斗,而且进料斗伸入所述煅烧罐的罐腔内部;且其下部开口低于所述第二挥发份出口,在进料斗与第二挥发份出口之间具有挥发空间,第二挥发份出口与所述挥发份通道相通,通过这种结构一方面可以在使用时使料面厚度降低,使预热区域保持适当的料面厚度,从而防止了接触加热区域的原料所产生的挥发份溢出受阻状况,尤其可以防止罐腔的长边部位的料面过厚而引起的死角,便于使挥发份通过挥发空间进入第二挥发份出口,从而使挥发份通过挥发份通道进入加热火道参与燃烧,大大增加了加热火道所需的可燃性气体,不仅发挥了可燃性气体的高能量作用,而且防止了由于料面过厚堵塞而引起的挥发份溢出不通畅的问题,从而消除了原料中可燃性气体下移、排料过程的燃爆现象和安全隐患,保证了设备的恒定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挥发份出口、加设的第二挥发份出口和挥发份通道可以使每组煅烧罐所产生的挥发份均能连通,各个煅烧罐的挥发份溢出的量和时间通过挥发份通道达到互补效果,从而使各个煅烧罐的加热火道内的热度均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后的旋转示意图;
图中:1.预热区域;2.加热区域;3.进料口;4.罐体;5.罐腔;6.第一挥发份出口;7.挥发份通道;8.第二挥发份出口;9.进料斗;10.挥发空间;11.加热火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炭素煅烧炉,包括一组煅烧罐,所述煅烧罐包括预热区域1和加热区域2,图1中的双点画线处为分界线,所述预热区域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3(显示在图2中)。其中,所述煅烧罐的罐体4由耐火墙体构成;所述煅烧罐的罐腔5的水平截面呈近似长方形。在使用时通过预热区域1先对炭素煅烧炉进行预热,然后再通过加热区域2进入正常生产。
如图2所示,在煅烧罐的预热区域1上设有第一挥发份出口6和第二挥发份出口8,在所述预热区域1周围设置有挥发份通道7。其中,第一挥发份出口6开设在所述罐腔5的短边上,所述第二挥发份出口8开设在所述罐腔5的长边上,挥发份通道7分别与所述第一挥发份出口6和第二挥发份出口8相通。通过第一挥发份出口6、加设的第二挥发份出口8和挥发份通道7可以使每个煅烧罐所产生的挥发份均能连通,各个煅烧罐的挥发份溢出的量和时间通过挥发份通道达到互补效果,从而使各个煅烧罐的加热火道11内的热度均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在所述的进料口3上安装有进料斗9,进料斗9伸入所述煅烧罐的罐腔5内部,而且进料斗9的下部开口低于所述第二挥发份出口8,在进料斗9与第二挥发份出口8之间具有挥发空间10,使第二挥发份出口8始终与挥发空间10相对应。由于进料斗9的下部开口向下延伸,这样可以减小原料面的厚度,使原料所产生的挥发份及时溢出,进入加热火道11发挥效能;另外,在进料斗9的下料管口与罐体4结合的长面上留有一定的挥发空间10,使各罐之间与单罐间均能连通,从而达到互补效果。
在使用时,原料进入罐体内,距加热区域2的深度较大,通过加设进料斗9可以降低料面的厚度,从而防止了接触加热区域2的原料所产生的挥发份溢出受阻状况,尤其可以防止罐腔5的长边部位的料面过厚,从而便于使挥发份通过挥发空间10进入第二挥发份出口5,再通过挥发份通道7进入加热火道11参与燃烧,大大增加了加热火道11所需的可燃性气体,不仅发挥了可燃性气体的高能量作用,而且也防止了因堵塞而引起的挥发份溢出不通畅的问题,从而消除了原料中可燃性气体下移、排料过程的燃爆现象和安全隐患,保证了设备的恒定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但是,作为预热区域1内的料面厚度来说,并不是越薄越好。如果料面厚度过薄,原料就会因为来不及预热而直接进入加热区域2,此时原料中的水份因高温加热会快速地进入挥发份通道,从而降低了煅烧温度,影响炭素的煅烧品质,因此预热区域1要保持适当的料面厚度。为了保证适当的料面厚度,又能保持挥发份溢出通畅,所述进料斗9的下部开口倾斜设置,其作用是:1)可以使原料向罐体的长边方向流动,从而使原料在不堵塞第二挥发份出口5的同时,保持适当的料面厚度。2)使进料斗9的下部开口形成高端和低端。低端靠近加热区域2,温度高;高端远离加热区域2,温度低。由于在进料斗9的下部开口处原料温度的不一致性,所以可以防止原料酥结成块而堵塞下料口,保持下料的畅通性。
如果将进料斗9的下部开口设置成平口结构,虽然,可以通过调整进料斗9伸入罐腔5内的深度来调整料面厚度,但由于进料斗9的下部开口处原料温度一致,容易使原料酥结成块而堵塞下料口,而且,在保持挥发份溢出通畅的前提下,采用平口结构的进料斗9,会增大预热区域1的高度,从而增加煅烧炉的建造成本。
所述的一组煅烧罐包括四个煅烧罐,所述的四个煅烧罐同向排列且分成两排、每排两个,这种结构便于布置,使用效果好。
第一挥发份出口6、第二挥发份出口8和挥发份通道7都在同一个水平截面上,结构简单,布置合理,效果好。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启示出发,所想到其它的替换结构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炭素煅烧炉,包括
一组煅烧罐,所述煅烧罐包括预热区域和加热区域,所述预热区域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煅烧罐的罐体由耐火墙体构成;所述煅烧罐的罐腔的水平截面呈近似长方形;所述煅烧罐的预热区域上设有第一挥发份出口,所述第一挥发份出口开设在所述罐腔的短边上;
挥发份通道,所述挥发份通道设置在所述预热区域周围,并与所述第一挥发份出口相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炉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煅烧罐的预热区域上的第二挥发份出口,所述第二挥发份出口开设在所述罐腔的长边上,所述第二挥发份出口与所述挥发份通道相通;
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安装在所述进料口上,所述进料斗伸入所述煅烧罐的罐腔内部,所述进料斗的下部开口低于所述第二挥发份出口,所述进料斗与第二挥发份出口之间具有挥发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素煅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的下部开口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炭素煅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煅烧罐包括四个煅烧罐,所述的四个煅烧罐同向排列且分成两排、每排两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炭素煅烧炉,其特征在于:第一挥发份出口、第二挥发份出口和挥发份通道都在同一个水平截面上。
CN200910020184A 2009-05-03 2009-05-03 炭素煅烧炉 Pending CN1015443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20184A CN101544364A (zh) 2009-05-03 2009-05-03 炭素煅烧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20184A CN101544364A (zh) 2009-05-03 2009-05-03 炭素煅烧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4364A true CN101544364A (zh) 2009-09-30

Family

ID=41191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20184A Pending CN101544364A (zh) 2009-05-03 2009-05-03 炭素煅烧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4436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2135A (zh) * 2010-03-31 2010-08-04 潍坊联兴炭素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焦的煅烧工艺方法
CN103663409A (zh) * 2012-09-21 2014-03-26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罐罐式炉
CN105502345A (zh) * 2016-01-26 2016-04-20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2135A (zh) * 2010-03-31 2010-08-04 潍坊联兴炭素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焦的煅烧工艺方法
CN103663409A (zh) * 2012-09-21 2014-03-26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罐罐式炉
CN103663409B (zh) * 2012-09-21 2015-12-02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罐罐式炉
CN105502345A (zh) * 2016-01-26 2016-04-20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63701A1 (en)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olten glasses from glass batches using turbulent submerged combustion melting, and systems for carrying out such processes
CN201427871Y (zh) 炭素煅烧炉
KR20010095032A (ko) 용융 금속철 제조 방법
CN101544364A (zh) 炭素煅烧炉
US2017026008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thermal treatment of dispersible raw material
CN107965778B (zh) 高分子化合物高温裂解无害化燃烧装置
CN101456684A (zh) 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石灰窑
CN102745671B (zh) 罐式炭素煅烧炉
CN202082914U (zh) 进料口设有拨叉的生物质能源燃烧器
CN113998907B (zh) 一种间接处理白云石的清洁环保煅烧炉及方法
CN105066703B (zh) 高效节能立式烧结机
CN202501743U (zh) 一种罐式煅烧炉
CN106927431A (zh) 一种硫磺输送燃烧装置
CN201357225Y (zh) 一种钢包串联烘烤装置
CN205350366U (zh) 一种密闭电石炉加料系统用密封装置
CN201368662Y (zh) 竖窑
CN206751398U (zh) 一种硫磺输送燃烧装置
CN204648292U (zh) 一种生物质燃烧锅炉的防回火送料装置
CN102538455A (zh) 一种罐式煅烧炉
CN102288032A (zh) 用于冶金行业烧结机料面的热量补偿复合烧结方法
CN202953978U (zh) 粉煤制焦设备
CN202532465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循环流化床锅炉落料口一体化落料装置
CN113215390B (zh) 一种含铜污泥烧结方法
CN100516740C (zh) 一种碳素焙烧炉炉面保温密封方法及密封装置
CN112013683A (zh) 一种挥发份逸出耐火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