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0746A - 时频信道量化方法和装置及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时频信道量化方法和装置及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0746A
CN101540746A CN200810102360A CN200810102360A CN101540746A CN 101540746 A CN101540746 A CN 101540746A CN 200810102360 A CN200810102360 A CN 200810102360A CN 200810102360 A CN200810102360 A CN 200810102360A CN 101540746 A CN101540746 A CN 101540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vector
correlation matrix
channel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02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0746B (zh
Inventor
侯云哲
陈文洪
孙韶辉
吴群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10236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407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40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0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0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0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频信道量化方法、装置,及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和移动通信系统。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中包括时频信道量化装置,该装置的执行方法包括:A.测量移动通信终端的信道状态,得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物理资源单元(PRB)上各个子载波各个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B.估计所述信道状态矢量的相关矩阵;C.对所述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物理资源单元上的特征矢量;D.在预设的码本上对所述特征矢量进行量化。移动通信终端将量化得到的码矢量通知给基站;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码矢量进行加权得到发射信号进行发射。本发明可以减小时频域颗粒度的影响,更加精确地匹配信道,降低多用户之间的干扰,提高MU-MIMO的容量。

Description

时频信道量化方法和装置及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频信道量化方法和时频信道量化装置以及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和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正朝着大带宽、高容量、高有效性、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作为提高容量的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面向未来设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如第三代长期演进技术(LTE,Long Term Evolution)、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技术、超三代移动通信系统(B3G,Beyond Third Gener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等。而MIMO技术中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技术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复用多个用户,利用多用户分集,可以使系统容量随着发射天线数线性增长,从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现有系统中,MU-MIMO技术往往是基于码本(Codebook)的。首先需要进行码本设计,码本中包括信道量化所需要的码矢量(Code Vector)。在实际系统运行时,基站(BS)与移动通信终端(UE)存储相同的码本;由UE进行信道状态矢量测量,进行矢量量化,即将测量得到的信道状态矢量与码本中的码矢量进行比较,选择距离(例如可以是欧式距离或Chordal距离等)最近的码矢量反馈给基站,完成信道量化过程;基站根据反馈的码矢量选择MU-MIMO的用户,形成MU-MIMO中各个用户信号的加权矢量,然后利用该加权矢量对MU-MIMO用户信号进行加权,形成MU-MIMO发射信号。
在MU-MIMO结合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系统时,由于控制信令的限制,通常不可能在每一个子载波每一个符号上进行信道状态矢量量化,往往是在多个子载波多个符号上进行信道状态矢量量化,例如LTE系统中至少要在1个物理资源单元(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12个子载波7个OFDM符号上进行信道状态矢量量化。由于移动通信信道的复杂性,各个子载波、各个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往往是不同的,这就存在多个子载波多个符号信道状态矢量平均化问题。目前,现有的一种信道状态矢量平均化并进行相应量化的方法参见如下步骤:
步骤11、UE进行信道状态测量。UE测量PRB的各个子载波各个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所述信道状态矢量计为hc,s,c=1……Nsc,s=1……Ns,其中c表示子载波序号,s表示OFDM符号序号,Nsc表示PRB的子载波数量,Ns表示PRB的OFDM符号数量。矢量hc,s为N维矢量(例如1×N行矢量),N表示基站侧的发射天线数。
步骤12、信道状态矢量平均。根据以下公式(1)对所述hc,s进行矢量平均,得到平均矢量ha
h a = 1 N sc × N s Σ c = 1 N sc Σ s = 1 N s h c , s 公式(1)
步骤13、对所述信道状态矢量进行归一处理,即根据如下公式(2)进行归一处理:
h n = h a | | h a | | 公式(2)
步骤14、对所述归一处理后的信道状态矢量量化。此处假设码本C={c1,c2,……cS},其中ci,i=1……S为N×1矢量,N为发射天线数。S表示码本大小。那么信道状态矢量量化为:hq=QC{hn},其中算子QC{hn}表示在码本C上对矢量hn进行量化。
上述现有技术中直接对信道状态矢量hc,s进行平均,没有提取hc,s的特征信道信息,由于信道的时变特性和信道的频率选择性,不同子载波和不同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是有区别的,而通过上述现有技术得到的信道状态矢量ha并不能代表整个PRB上的特征信道,从而不能有效的消除时频颗粒度对ha的影响,不能精确地匹配信道,多用户之间的干扰严重,而且MU-MIMO的容量较低,性能增益差,在实际系统使用时,甚至会出现ha趋近于0的情况,造成信道量化失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时频信道量化方法和装置,以减小时频域颗粒度的影响,更加精确地匹配信道。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终端,以减小时频域颗粒度的影响,更加精确地匹配信道。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以减小时频域颗粒度的影响,更加精确地匹配信道,降低多用户之间的干扰,提高MU-MIMO的容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为:
一种时频信道量化方法,包括:
A、测量移动通信终端的信道状态,得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物理资源单元PRB上各个子载波各个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
B、估计所述信道状态矢量的相关矩阵;
C、对所述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物理资源单元上的特征矢量;
D、在预设的码本上对所述特征矢量进行量化。
优选的,所述步骤B具体为:根据 R = 1 N sc × N s Σ c = 1 N sc Σ s = 1 N s h c , s H h c , s 估计所述信道状态矢量的相关矩阵,其中:矢量hc,s,c=1……Nsc,s=1……Ns为步骤A测量的信道状态矢量,c表示子载波序号,s表示OFDM符号序号,Nsc表示PRB的子载波数量,Ns表示PRB的OFDM符号数量,hc,s为N维矢量,hc,s H为hc,s的共轭转置,N表示基站侧的发射天线数。
优选的,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C1、利用特征值分解法得到所述相关矩阵的特征值;
C2、确定所述特征值中的最大特征值index;
C3、在所述相关矩阵特征矢量构成的酉矩阵V中提取第index列,作为所述物理资源单元上的特征矢量。
优选的,所述步骤D中采用最小欧拉距离准则进行量化。
优选的,所述步骤D之后进一步包括:
E、将量化得到的码矢量通知给基站;
F、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码矢量选择移动通信终端用户,形成对各个移动通信终端用户信号的加权矢量,并以所述加权矢量对各个移动通信终端用户的信号进行加权得到发射信号进行发射。
一种时频信道量化装置,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OFDM系统PRB上各个子载波各个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
相关矩阵估计模块,用于估计测量模块测量的所述信道状态矢量的相关矩阵;
特征值分解模块,用于对所述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PRB上的特征矢量;
量化模块,用于在预设的码本上对所述特征矢量进行量化得到码矢量。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包括时频信道量化装置,该时频信道量化装置中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OFDM系统PRB上各个子载波各个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
相关矩阵估计模块,用于估计测量模块测量的所述信道状态矢量的相关矩阵;
特征值分解模块,用于对所述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PRB上的特征矢量;
量化模块,用于在预设的码本上对所述特征矢量进行量化得到码矢量;
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还包括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量化模块输出的码矢量传输给基站。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通信终端和基站,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OFDM系统PRB上各个子载波各个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
相关矩阵估计模块,用于估计测量模块测量的所述信道状态矢量的相关矩阵;
特征值分解模块,用于对所述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PRB上的特征矢量;
量化模块,用于在预设的码本上对所述特征矢量进行量化得到码矢量;
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量化模块输出的码矢量传输给基站;
所述基站包括信号发射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码矢量选择移动通信终端用户,形成对各个移动通信终端用户信号的加权矢量,并以所述加权矢量对各个移动通信终端用户的信号进行加权得到发射信号进行发射。
优选的,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为采用基于码本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利用对整个PRB上的信道状态矢量的相关矩阵进行估计,并对估计出的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进而提取整个PRB上的特征信道,从而避免了直接对信道状态矢量进行平均所带来的特征信道提取误差,减小了时频域颗粒度的影响,更加精确地匹配了信道,减少了多个用户之间的干扰,提高了MU-MIMO的容量,获得了性能增益。在实际使用时,该方法也不会出现ha趋近于0从而使信道量化失败的情况。并且,本发明的处理复杂度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配置的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时频信道量化方法的主用流程图;
图2为8×8DFT矩阵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时频信道量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和移动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不同天线间距下采用四相移频键控(QPSK,Quaternary Phase ShiftKeying)调制方式的性能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6为不同天线间距下MU-MIMO系统采用64正交调幅(QAM)调制方式的性能仿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时频信道量化方法的主用流程图。本发明适用于基于码本的MU-MIMO系统与OFDM系统结合的移动通信系统。参见图1,本发明的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101、测量移动通信终端的信道状态,得到OFDM系统的PRB上各个子载波各个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此处具体的测量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移动通信终端测量的各个子载波各个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计为hc,s,c=1……Nsc,s=1……Ns,其中c表示子载波序号,s表示OFDM符号序号,Nsc表示PRB的子载波数量,Ns表示PRB的OFDM符号数量。矢量hc,s为N维矢量,例如可以是N×1列矢量,也可以是1×N行矢量,N表示基站侧的发射天线数。
步骤102、估计所述信道状态矢量的相关矩阵。
本步骤中,利用以下公式(3)进行所述信道状态矢量的相关矩阵估计:
R = 1 N sc × N s Σ c = 1 N sc Σ s = 1 N s h c , s H h c , s 公式(3)
上述公式(3)中,所述hc,s H为hc,s的共轭转置。
步骤103、对所述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物理资源单元上的特征矢量。
本步骤103具体包括:
31)、利用特征值分解法得到所述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公式(4)利用特征值分解数值算法得到矩阵V、Λ:
R=VHΛV               公式(4)
其中,矩阵V表示特征值对应的特征矢量构成的酉矩阵,矩阵Λ为V的对角阵,该对角阵Λ的对角线元素diag{λ1,λ2,……λN}为矩阵R的特征值。
32)、确定所述特征值中的最大特征值 index = max i λ i .
33)、在所述相关矩阵特征矢量构成的酉矩阵Λ中提取第index列,作为所述物理资源单元上的特征矢量。即v=V(index),其中V(index)表示提取矩阵V的第index列。
步骤104、在预设的码本上对所述特征矢量进行量化。
本步骤104中,假设码本C={c1,c2,……cS},其中ci为码矢量,i=1……S为N×1矢量,N为发射天线数。S表示码本C的大小。那么信道状态矢量量化为:hq=QC{v},其中算子QC{v}表示在码本C上对矢量V进行量化。此处的量化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比较简单的一种实施例是利用最小欧拉距离准则进行量化。
在UE对所述特征矢量进行量化之后,UE就可以将量化得到的码矢量通知给基站;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码矢量选择移动通信终端用户,形成对各个移动通信终端用户信号的加权矢量,并以所述加权矢量对各个移动通信终端用户的信号进行加权得到发射信号进行发射。
下面结合LTE的系统框架,以一个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方法:
假设基站的发射天线数N=2,UE的接收天线数M=1,在LTE中一个PRB包含12个子载波7个OFDM符号,即Nsc=12,Ns=7。那么实现流程如下:
步骤21、UE进行信道状态测量:
UE测量的各个子载波各个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计为 h c , s = [ h c , s 1 , h c , s 2 ] , c = 1 · · · · · · 12 , s = 1 · · · · · · 7 , 其中c表示子载波序号,s表示OFDM符号。
步骤22、信道状态矢量相关阵估计,即相关矩阵 R = 1 12 × 7 Σ c = 1 12 Σ s = 1 7 h c , s H h c , s .
步骤23、从所述相关矩阵提取特征矢量v。即根据R=VHΛV利用特征值分解数值算法得到矩阵V、Λ,其中对角阵Λ的对角线元素diag{λ1,λ2},为矩阵R的特征值。然后求最大特征值的索引,即 index = max i λ i , i = 1,2 ; 接着,求特征矢量v,即v=V(index),index∈{1,2},其中V(index)表示提取矩阵V的第index列。
步骤24、进行信道状态矢量量化。此处,假设码本C={c1,c2,……c8},其中ci,i=1……8为2×1矢量。此处C采用DFT码本,该码本通过取8×8的DFT矩阵的前两行得到,可以预先存储在UE和基站中,DFT矩阵如图2所示,此处的量化方法采用的距离准则为最小欧拉距离准则,那么信道状态矢量量化具体根据公式(5)进行,得到码矢量hq
h q = max c i | v H c i | 2 公式(5)
公式(5)中,所述vHci为矢量v在矢量ci上的投影,vHci的值越大,表明在矢量空间中,这两个矢量越接近。
步骤24、UE将码矢量hq在码本中的索引号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给基站。
步骤25、然后基站可以根据UE反馈的码矢量选择MU-MIMO的用户,形成MU-MIMO中各个用户信号的加权矢量,然后利用该加权矢量对MU-MIMO用户信号进行加权,形成MU-MIMO发射信号。
基于上述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时频信道量化装置,图3为本发明所述时频信道量化装置的示意图。参见图3,该时频信道量化装置300包括:
测量模块301,用于测量OFDM系统PRB上各个子载波各个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
相关矩阵估计模块302,用于估计测量模块测量的所述信道状态矢量的相关矩阵。本相关矩阵估计模块302的具体估计方法可以采用步骤102所述的方式。
特征值分解模块303,用于对所述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PRB上的特征矢量,具体的分解方法可以采用步骤103所述的方式。
量化模块304,用于在预设的码本上对所述特征矢量进行量化得到码矢量。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及移动通信系统。图4为本发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和移动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参见图4,所述移动通信终端400包括时频信道量化装置300,该时频信道量化装置300中包括测量模块301、相关矩阵估计模块302、特征值分解模块303、以及量化模块304,所述移动通信终端400还包括通讯模块401,用于将所述量化模块304输出的码矢量传输给基站500。
本发明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为基于码本的MU-MIMO系统与OFDM系统结合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包括移动通信终端400和基站500,所述基站500内包括信号发射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码矢量选择移动通信终端用户,形成对各个移动通信终端用户信号的加权矢量,并以所述加权矢量对各个移动通信终端用户的信号进行加权得到发射信号进行发射。
图5为不同天线间距下MU-MIMO系统采用QPSK调制方式的性能仿真结果示意图。图5的横坐标表示信噪比,纵坐标表示误码率,参见图5,其中,实线51为采用现有技术且天线间距为10λ的仿真结果,虚线52为采用现有技术且天线间距为0.5λ的仿真结果,实线53为采用本发明且天线间距为10λ的仿真结果,虚线54为采用本发明且天线间距为0.5λ的仿真结果。
图6为不同天线间距下MU-MIMO系统采用64正交调幅(QAM)调制方式的性能仿真结果示意图。图6的横坐标表示信噪比,纵坐标表示误码率,参见图6,其中,实线61为采用现有技术且天线间距为10λ的仿真结果,虚线62为采用现有技术且天线间距为0.5λ的仿真结果,实线63为采用本发明且天线间距为10λ的仿真结果,虚线64为采用本发明且天线间距为0.5λ的仿真结果。
从图5和图6的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时频信道矢量量化方法在MU-MIMO下确实能带来明显的性能增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时频信道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测量移动通信终端的信道状态,得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物理资源单元PRB上各个子载波各个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
B、估计所述信道状态矢量的相关矩阵;
C、对所述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物理资源单元上的特征矢量;
D、在预设的码本上对所述特征矢量进行量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为:根据 R = 1 N sc × N s Σ c = 1 N sc Σ s = 1 N s h c , s H h c , s 估计所述信道状态矢量的相关矩阵,其中:矢量hc,s,c=1……Nsc,s=1……Ns为步骤A测量的信道状态矢量,c表示子载波序号,s表示OFDM符号序号,Nsc表示PRB的子载波数量,Ns表示PRB的OFDM符号数量,hc,s为N维矢量,hc,s H为hc,s的共轭转置,N表示基站侧的发射天线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C1、利用特征值分解法得到所述相关矩阵的特征值;
C2、确定所述特征值中的最大特征值index;
C3、在所述相关矩阵特征矢量构成的酉矩阵V中提取第index列,作为所述物理资源单元上的特征矢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采用最小欧拉距离准则进行量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之后进一步包括:
E、将量化得到的码矢量通知给基站;
F、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码矢量选择移动通信终端用户,形成对各个移动通信终端用户信号的加权矢量,并以所述加权矢量对各个移动通信终端用户的信号进行加权得到发射信号进行发射。
6、一种时频信道量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OFDM系统PRB上各个子载波各个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
相关矩阵估计模块,用于估计测量模块测量的所述信道状态矢量的相关矩阵;
特征值分解模块,用于对所述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PRB上的特征矢量;
量化模块,用于在预设的码本上对所述特征矢量进行量化得到码矢量。
7、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时频信道量化装置,该时频信道量化装置中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OFDM系统PRB上各个子载波各个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
相关矩阵估计模块,用于估计测量模块测量的所述信道状态矢量的相关矩阵;
特征值分解模块,用于对所述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PRB上的特征矢量;
量化模块,用于在预设的码本上对所述特征矢量进行量化得到码矢量;
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还包括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量化模块输出的码矢量传输给基站。
8、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通信终端和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OFDM系统PRB上各个子载波各个符号上的信道状态矢量;
相关矩阵估计模块,用于估计测量模块测量的所述信道状态矢量的相关矩阵;
特征值分解模块,用于对所述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PRB上的特征矢量;
量化模块,用于在预设的码本上对所述特征矢量进行量化得到码矢量;
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量化模块输出的码矢量传输给基站;
所述基站包括信号发射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码矢量选择移动通信终端用户,形成对各个移动通信终端用户信号的加权矢量,并以所述加权矢量对各个移动通信终端用户的信号进行加权得到发射信号进行发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为采用基于码本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CN 200810102360 2008-03-20 2008-03-20 时频信道量化方法和装置及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和系统 Active CN1015407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02360 CN101540746B (zh) 2008-03-20 2008-03-20 时频信道量化方法和装置及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02360 CN101540746B (zh) 2008-03-20 2008-03-20 时频信道量化方法和装置及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0746A true CN101540746A (zh) 2009-09-23
CN101540746B CN101540746B (zh) 2013-06-05

Family

ID=41123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02360 Active CN101540746B (zh) 2008-03-20 2008-03-20 时频信道量化方法和装置及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40746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7968A (zh) * 2010-01-08 2010-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道信息的方法及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1931498A (zh) * 2010-07-06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04743A (zh) * 2011-10-28 2012-04-04 北京电旗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语音+数据业务的手机测量报告的干扰矩阵生成方法
CN102571180A (zh) * 2010-12-16 2012-07-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用户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WO2013117032A1 (zh) * 2012-02-06 2013-08-15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3379652A (zh) * 2012-04-27 2013-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用户调度的用户配对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789812A (zh) * 2016-12-13 2017-05-31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部分传输序列的ofdm时域信号的量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26416B2 (en) * 2005-09-21 2010-11-02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simplified user group selection scheme with finite-rat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FDD multiuser MIMO downlink transmission
CN101127582B (zh) * 2007-07-31 2010-08-25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码书的预编码系统中的自适应码书构造方法
CN101110623B (zh) * 2007-08-30 2011-11-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有限反馈多入多出多用户系统的部分用户反馈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7968A (zh) * 2010-01-08 2010-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道信息的方法及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1931498A (zh) * 2010-07-06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31498B (zh) * 2010-07-06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71180B (zh) * 2010-12-16 2016-06-0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用户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71180A (zh) * 2010-12-16 2012-07-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用户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04743B (zh) * 2011-10-28 2014-06-18 北京电旗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语音+数据业务的手机测量报告的干扰矩阵生成方法
CN102404743A (zh) * 2011-10-28 2012-04-04 北京电旗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语音+数据业务的手机测量报告的干扰矩阵生成方法
CN103620979A (zh) * 2012-02-06 2014-03-05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WO2013117032A1 (zh) * 2012-02-06 2013-08-15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3620979B (zh) * 2012-02-06 2016-11-02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3379652A (zh) * 2012-04-27 2013-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用户调度的用户配对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3159517A1 (zh) * 2012-04-27 2013-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用户调度的用户配对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212723B2 (en) 2012-04-27 2019-02-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ser pair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ealizing user scheduling
CN106789812A (zh) * 2016-12-13 2017-05-31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部分传输序列的ofdm时域信号的量化方法
CN106789812B (zh) * 2016-12-13 2020-03-27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部分传输序列的ofdm时域信号的量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0746B (zh)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08938B1 (ko) 다중 입출력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일반화된 아이겐 분석을이용한 빔포밍 장치 및 방법
US845192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coding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EP180799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osed loop data transmission
AU200431093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selected eigenvector in closed loop MIMO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501714B1 (ko) 미모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오버헤드를 줄이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08781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CN101282564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估计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及终端
US82335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pilot in multi-antenna system
KR101244354B1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빔-포밍 장치 및 방법
CN101919171A (zh) 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装置和方法
CN101540746B (zh) 时频信道量化方法和装置及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和系统
CN105450278A (zh) 虚拟天线选择方法和装置
US20130279615A1 (en) Differential closed-loop transmiss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138287A (zh) 在多天线系统中发射数据的方法
WO2004084420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CN102577486A (zh)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装置
KR20100122478A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 수신장치 및 방법
CN101675601B (zh) 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环境中通信的方法
CN101626265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下行波束赋形的方法
KR101123222B1 (ko) 무선 채널 랭크 추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10047935A (ko)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셀 다중 입출력 전송을 위한 캘리브레이션 장치 및 방법
US20090274227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a codebook based closed-loop (cl)-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
CN101282198A (zh) 一种时分双工tdd系统中的上行多天线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05099529B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KR101349731B1 (ko) 다중 입출력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장치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02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