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0380B - 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和使用该板组件的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和使用该板组件的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0380B
CN101540380B CN200810177047XA CN200810177047A CN101540380B CN 101540380 B CN101540380 B CN 101540380B CN 200810177047X A CN200810177047X A CN 200810177047XA CN 200810177047 A CN200810177047 A CN 200810177047A CN 101540380 B CN101540380 B CN 1015403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idewall
plate
cas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70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0380A (zh
Inventor
张营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40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0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0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0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66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 H01M50/169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by welding, brazing or sold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和一种使用该板组件的电池组。所述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包括:罩壳,该罩壳包括罩板和设置在该罩板周界上并包括相互偏离的相应开口的侧壁;以及安装在所述罩壳的侧壁之间的电路板。

Description

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和使用该板组件的电池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11月19日递交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2007-118054的利益,该申请所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方面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与电池、罩壳相连的电路板,以及一种使用该电路板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紧凑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蜂窝式电话、便携式计算机、可携式摄像机等被积极地开发和制造。电池组安装在这样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上,以使这些电子装置能够在无法提供单独电源的场合使用。近年来,可重复充电和放电的可再充电电池由于其比放电后必须更换的非可再充电电池更经济节约而得到广泛使用。可再充电电池的示例包括镍镉(Ni-Cd)电池、镍氢或镍金属氢化物(Ni-MH)电池、锂(Li)电池、锂离子(Li-ion)电池等。可再充电锂电池特别具有吸引力,原因在于其具有较高的单位重量能量密度和3.6V的工作电压,该工作电压是常用作便携式电子装置电源的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的1.2V工作电压的3倍。因此,可再充电锂电池广泛地用作便携电子装置的电源。
可再充电锂电池使用锂族氧化物作为阴极活性物质,而使用碳材料作为阳极活性物质。通常,可再充电锂电池可根据电解液的类型分为液体电解液电池和聚合物电解液电池。锂离子电池使用液体电解液,而锂聚合物电池使用聚合物电解液。可再充电锂电池制造为不同形状,例如圆柱型、棱柱型和袋型。
通常,在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过程中,电极组件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层压阴极板、阳极板和该阴极板与阳极板之间的隔板,并卷绕层压后的阴极板、阳极板和隔板以形成电极组件,其中,阴极板包括涂覆有阴极活性物质并与阴极接线片相连的阴极集电体;阳极板包括涂覆有阳极活性物质并与阳极接线片相连的阳极集电体。电极组件插入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罐形壳体中。然后,通过将电解液注入罐型壳体,并用盖组件封闭该罐型壳体来制成裸电池。裸电池电连接到保护电路板上,然后将该裸电池以及该保护电路板放入模具中并用熔化树脂封装,从而完成树脂模制型可再充电电池。
然而,在封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例如形成有缺陷的模制,或者保护电路板被扭出完成后的树脂模制型可再充电电池外面的位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包括罩壳,该罩壳包括罩板和侧壁,该侧壁设置在该罩板的周界上并包括相互偏离的相应开口;以及安装在所述罩壳的侧壁之间的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电路板进一步包括端子,且所述罩壳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电路板的端子相对应的端子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电池组包括:包括阴极和阳极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罩板和侧壁的罩壳,所述罩板包括充/放电端子孔,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罩板的周界上,并包括相互偏离的相应开口;以及保护电路板,其安装在所述罩壳的侧壁之间,并电连接到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阴极和阳极,该保护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罩壳的充/放电端子孔相对应的充/放电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阴极板、阳极板和介于该阴极板与阳极板之间的隔板,所述阴极板、阳极板和隔板卷绕在一起;封闭组件,其封闭所述电极组件;以及电连接组件,其安装在所述封闭组件上,并电连接到所述阴极板和/或阳极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保护电路板进一步包括钎焊到该保护电路板两端的安装组件;并且该安装组件通过焊接或至少一个螺纹紧固件固定到所述封闭组件上,以将所述保护电路板安装到所述封闭组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该保护电路板进一步包括中心孔;以及连接构件,其覆盖该中心孔并通过该中心孔焊接到所述电连接组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罩壳进一步包括从该罩壳的外边缘凹进的凹进部分;以及所述电池组进一步包括围绕所述罩壳的凹进部分和可再充电电池的外表面包裹的标签。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罩壳的侧壁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罩壳第一侧上并包括第一开口的第一侧壁;设置在所述罩壳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一侧上并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开口相偏离的第二开口的第二侧壁;第一延伸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罩板的第一端并连接到所述第一侧壁;以及第二延伸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罩板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并连接到所述第二侧壁,以使所述第二延伸部分面对所述第一延伸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侧壁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上的突起;以及所述保护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突起与所述罩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开口与第一侧壁的第一开口相偏离,以使所述第二开口没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的任何部分相面对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开口相偏离,以使从所述第一开口的与所述罩板的第一端最接近的端部平行于所述罩板并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延伸的第一虚拟线,与从所述第二开口的与所述罩板的第二端最接近的端部平行于所述罩板并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壁延伸的第二虚拟线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第一虚拟线与所述第二虚拟线间隔开的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保护电路板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保护电路板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护电路板的第一端上的第一突出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电路板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上的第二突出部分;所述侧壁的第一延伸部分包括第一容纳部分,以当所述保护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罩壳的侧壁之间时容纳所述保护电路板的第一突出部分;以及所述侧壁的第二延伸部分包括第二容纳部分,以当所述保护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罩壳的侧壁之间时容纳所述保护电路板的第二突出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包括监测该可再充电电池条件和/或控制该可再充电电池操作的电路;和罩壳,该罩壳包括接触该电路板表面的罩板;第一侧壁,其接触所述电路板的平行于该电路板的最大尺寸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该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开口;以及第二侧壁,其面对所述第一侧壁,并接触所述电路板的平行于该电路板的第一边缘延伸的第二边缘,该第二侧壁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偏离的第二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各自宽度使所述罩壳能够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而处于第一位置,并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所述罩板接触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且所述罩壳相对于电路板倾斜或垂直地安置,在第二位置,所述罩板接触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所述第一侧壁接触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边缘,且所述第二侧壁接触所述电路板的第二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第一侧壁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上的第一突起;所述第二侧壁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上的第二突起;以及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保持所述罩壳抵靠所述电路板。
本发明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将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且一部分通过该描述显而易见,或可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获知。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以上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根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显而易见并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1A的板组件的中间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其中电路板倾斜地定位在罩壳上;
图1C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1A的板组件的最终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其中电路板通过沿图1B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该电路板而安装在罩壳上;
图2A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2A的板组件的中间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其中电路板垂直地定位在罩壳上;
图2C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2A的板组件的最终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其中电路板通过沿图2B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该电路板而安装在罩壳上;
图3A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除了罩壳没有组装的图3A的电池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其中保护电路板使用焊接被安装;
图3C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除了罩壳没有组装的图3A的电池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其中保护电路板使用螺纹紧固件被安装;
图3D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3A的电池组中间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其中罩壳垂直地定位在保护电路板上;
图3E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3A的电池组最终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其中罩壳通过沿图3D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该罩壳而安装在保护电路板上;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论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示例示于附图中,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为了阐释本发明,以下参照附图描述这些实施例。
图1A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B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1A的板组件的中间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其中电路板倾斜地安置在罩壳上。图1C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1A的板组件的最终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其中电路板通过沿图1B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该电路板已安装在罩壳上。
参照图1A-1C,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100包括罩壳110和电路板120。
罩壳110包括罩板111和侧壁112a和112b。罩壳110可通过注模法(injection molding)或任何其他适合的方法形成。
罩板111包括沿纵向形成在罩板111相对侧上的侧壁112a和112b。罩板111最宽的表面接触电路板120最宽的表面。
侧壁112a和112b基本垂直于罩板111,并包括相互偏离的开口112a1和112b1。侧壁112a和112b包括第一侧壁112a和第二侧壁112b。第一侧壁112a沿纵向形成在罩板111的第一侧上,并包括第一开口112a1。第二侧壁112b沿纵向形成在罩板111的面对第一开口112a1的第二侧上,并包括面对第一侧壁112a的第二开口112b1。在图1A-1C中,第一开口112a1和第二开口112b1相互偏离,以使第二开口112b1没有与第一开口112a1的任何部分相面对的部分。
电路板120安装在罩壳110的侧壁112a与112b之间。电路板120可包括实现电功能的电路单元(未示出)。如图1A所示,电路板120具有平行于电路板120的最大尺寸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120a,以及平行于电路板120的第一边缘120a延伸的第二边缘120b。
电路板120通过将该电路板120相对于罩壳110从图1B所示的第一位置旋转至图1C所示的第二位置以使电路板120接触罩板111而与罩壳110组装在一起,并安装在罩壳110的侧壁112a与112b之间。更具体而言,在如图1B所示的第一位置,电路板120倾斜地定位在罩壳110的开口112a1与112b1之间的罩板111上。然后,电路板120沿图1B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以使电路板120安装在罩壳110的侧壁112a与112b之间而处于如图1C所示的第二位置。在如图1C所示的第二位置,罩壳110的第一侧壁112a接触电路板120的平行于该电路板120最大尺寸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120a,而罩壳110的第二侧壁112b接触电路板120的平行于该电路板120的第一边缘120a延伸的第二边缘120b。因此,电路板120可容易地与罩壳110组装在一起。电路板120可通过粘合剂、钩连接件、胶带或任何其他适合的方法紧固到罩壳110上。
电路板120进一步包括端子121。与端子121相对应的端子孔111a形成在罩板111中。因此,当电路板120通过旋转与罩壳110组装在一起时,端子121可通过端子孔111a露出,从而使电子装置能够接触端子121。尽管在图1A-1C中显示有三个端子121,但可设置任意适当数目的端子121。
罩壳110进一步包括分别连接至侧壁112a和112b上的第一延伸部分113和第二延伸部分114。
第一延伸部分113形成在罩板111的第一端,并连接至第一侧壁112a。尽管第一延伸部分113图示为具有弧形形状,但并不限于这种形状。例如,第一延伸部分113可形成为垂直于第一侧壁112a。
第二延伸部分114形成在罩板111的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使该第二延伸部分面对第一延伸部分113,并连接至第二侧壁112b。尽管第二延伸部分114图示为具有弧形形状,但并不限于这种形状。例如,第二延伸部分114可形成为垂直于第二侧壁112b。
因此,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分113和114可通过围绕电路板120的端部而使该电路板120的端部绝缘。
参照图1A,突出部分122形成在电路板120的相对端。第一容纳部分113a形成于第一延伸部分113中,第二容纳部分114a形成于第二延伸部分114中。这样,当具有突出部分122的电路板120沿图1B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以使电路板120如图1C所示安装在罩壳110的第一和第二侧壁112a和112b之间时,形成在电路板120相对端的突出部分122插入至第一容纳部分113a和第二容纳部分114a中,如图1C所示,从而阻止电路板120的任何进一步的旋转。尽管突出部分122在图1A-1C中显示为具有弧形形状,但是根据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113a和114a的形状以及突出部分122与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113a和114a配合在一起的方式,突出部分122可修改为各种形状。
另外,第一突起112a2形成在第一侧壁112a的内表面上,而第二突起112b2形成在第二侧壁112b的内表面上。该第一突起112a2和第二突起112b2可形成为如图1A-1C中所示的侧壁112a和112b的内表面上的单一肋条形状,或可形成为沿侧壁112a和112b的内表面分隔的多个肋条。这样,当电路板120倾斜地定位在第一开口112a1与第二开口112b1之间的罩板111上,并通过旋转与罩壳110组装在一起时,电路板120被第一突起112a2和第二突起112b2钩住,从而阻止电路板120沿相对于罩板111的垂直方向移动。
图2A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B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2A的板组件的中间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其中电路板垂直地定位在罩壳上。图2C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2A的板组件的最终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其中电路板通过沿图2B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该电路板已安装在罩壳上。
图2A-2C类似于图1A-1C,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和第二侧壁112a和112b的第一和第二开口112a1和112b1在图2A-2C中比其在图1A-1C中宽。参照图2A-2C,在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200中,第一和第二侧壁112a和112b的第一和第二开口112a1和112b1相互偏离,以使从第一开口112a1的与罩板111的设置有第一延伸部分113的第一端接近的端部平行于罩板111并垂直于第一侧壁112a延伸的第一虚拟线112a3,与从第二开口112b1的与罩板111的设置有第二延伸部分114的第二端接近的端部平行于罩板111及第一虚拟线112a3并垂直于第二侧壁112b延伸的第二虚拟线112b3间隔开一段距离W112。在图2A-2C中,距离W112基本等于电路板120的宽度,但可等于或大于电路板120的宽度。
当电路板120定位在由第一与第二虚拟线112a3和112b3之间的距离W112限定的区域内的罩板111上而处于如图2B所示的第一位置时,罩壳110和电路板120基本相互垂直。当电路板120沿图2B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时,电路板120插入并固定在第一与第二侧壁112a和112b之间而处于如图2C所示的第二位置。在如图2C所示的第二位置,罩壳110的第一侧壁112a接触电路板120的平行于该电路板120的最大尺寸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120a,而罩壳110的第二侧壁112b接触电路板120的平行于该电路板120的第一边缘120a延伸的第二边缘120b。
因此,罩壳110可因由距离W112限定区域的宽度而相对容易地与电路板120组装在一起。
图3A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3A的除了罩壳没有组装的电池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其中保护电路板利用焊接被安装。图3C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3A的除了罩壳没有组装的电池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其中保护电路板利用螺纹紧固件被安装。图3D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3A的电池组的中间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其中罩壳垂直定位在保护电路板上。图3E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3A的电池组的最终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其中所述罩壳通过沿图3D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该罩壳而安装在保护电路板上。
参照图3A-3C,电池组300包括电池310、罩壳110和保护电路板320。在电池组300中,安装在电池310上的保护电路板320通过旋转易于与罩壳110组装在一起。
电池310包括阴极和阳极,并且是可再充电的。电池310进一步包括电极组件311、封闭组件312和电连接组件313。
电极组件311为通过层压和卷绕阴极板311a、阳极板311b以及介于阴极板311a和阳极板311b之间的隔板311c而形成的卷绕型电极组件,并包括连接到阴极板311a上的阴极接线片311d,以及连接到阳极板311b上的阳极接线片311e。
阴极板311a包括阴极集电体和阴极活性物质层。阴极活性物质层典型地包括含锂化合物、改进粘合性的粘合剂,以及改进导电性的导电材料。阴极集电体通常由铝制成,用作在阴极活性物质层中所产生的电荷的传递通道,并支撑该阴极活性物质层。阴极活性物质层涂覆在阴极集电体的宽表面上。而且,阴极接线片311d形成在阴极板311a的一端。
阳极板311b包括阳极集电体和阳极活性物质层。阳极活性物质层典型地包括硬碳或石墨颗粒,以及改进粘合性的粘合剂。阳极集电体通常由铜制成,用作在阳极活性物质层中所产生的电荷的传递通道,并支撑该阳极活性物质层。而且,阳极接线片311e形成在阳极板311b的一端。
隔板311c介于阴极板311a和阳极板311b之间以使阴极板311a与阳极板311b电绝缘,并允许电荷在阴极板311a与阳极板311b之间通过。隔板311c典型地由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制成,但也可由任何适合的材料制成。
封闭组件312包括罐312a和盖板312b。
罐312a具有开口端。电极组件311插入到罐312a的开口端中。罐312a可由导电材料形成,例如铝或铝合金。
盖板312b封闭罐312a的开口端。盖板312b可通过围绕罐312a的开口端激光焊接盖板312b接触罐312a的区域而紧固到罐312a上。盖板312b可由铝或铝合金形成。
用于将电解液注入罐312a中的孔312b1形成在盖板312b中,并由塞312b2封闭。尽管图3A显示孔312b1形成在盖板312b中,但孔312b1也可形成在罐312a中。
封闭电极组件311的封闭组件312设置有安全出口312b3,该安全出口在封闭组件312中的内部压力增大到临界值以上时打开。尽管图3A显示安全出口312b3形成在盖板312b中,但安全出口312b3也可形成在罐312a中。
电连接组件313电连接到电极组件311,并形成电池310的正端子和/或负端子。电连接组件313可固定到罐312a或盖板312b。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描述电连接组件313固定到盖板312b上的示例。
电连接组件313包括电极端子313a、绝缘衬垫313b、绝缘板313c、端子板313d和绝缘壳体313e。
电极端子313a插入到形成在盖板312b中的中心孔312b4中。
绝缘衬垫313b介于中心孔312b4与电极端子313a之间,以使电极端子313a与盖板312b电绝缘。
绝缘板313c插入在端子板313d与盖板312b之间,以使该端子板与盖板相互电绝缘。孔313c1形成于绝缘板313c中,且电极端子313a穿过孔313c1。
端子板313d包括孔313d1。电极端子313a的一端与孔313d1接合。阳极接线片311e电连接到端子板313d。端子板313d由导电金属制成,并电连接到电极端子313a。
绝缘壳体313e使电极组件311的上表面与阴极接线片311d和阳极接线片311e绝缘,以防止阴极接线片311d与阳极接线片311e之间的电短路,并使端子板313d与电极组件311的上表面绝缘。
上文已结合图1A-2C描述了罩壳110,因此在此省略对其的描述。
保护电路板320具有与结合图1A-2C所描述的电路板120基本上相同的结构,下面仅阐释二者的不同之处。保护电路板320典型地通过以下方式制成:在由环氧或酚醛塑料树脂制成的绝缘基板上形成由诸如铜箔等薄导电膜构成的印刷电路图案(未示出),并将保护电路单元(未示出)安装在该印刷电路图案上。保护电路单元典型地由诸如中性元件、有源元件和保护电路等电子元件构成。保护电路单元管理电池的操作条件。保护电路单元检查电池的剩余容量,并通过选择适合的充电方法对电池进行充/放电。保护电路单元存储有关电压、电流、温度以及电池剩余容量的信息,并通过与外部装置连通而输出所存储的信息。
保护电路板320包括安装组件330。该安装组件330将保护电路板320安装在封闭组件312上。另外,安装组件330将保护电路板320电连接到用作阴极的封闭组件312上。作为将保护电路板320安装到封闭组件312上的一个示例,该保护电路板320包括在保护电路板320相对端处的导电垫322a和322b,安装组件330的一端钎焊到导电垫322a和322b上,而安装组件330的另一端在放置为接触封闭组件312之后焊接到封闭组件312上。图3A-3C显示安装组件330固定到封闭组件312的盖板312b上的示例,但任何适合的将安装组件330固定到封闭组件312上的方法都可使用。
如图3A所示,安装组件330包括均形成为台阶形状的第一安装构件331和第二安装构件332。第一安装构件331的一端钎焊到在保护电路板320的第一端处的导电垫322a上,而第一安装构件331的另一端如图3B所示放置为与盖板312b接触。第二安装构件332的一端钎焊到在保护电路板320的第二端处的导电垫322b上,而第二安装构件332的另一端放置为与盖板312b接触。第一和第二安装构件331和332弯曲两次而形成台阶形状,以提供如图3B所示的接触盖板312b的焊接区域,以使第一和第二安装构件331和332能够利用例如激光焊接沿如由图3B中的虚线圆柱体所指示的垂直于盖板312b的方向焊接到盖板312b上。
可替换地,安装组件330可使用螺纹紧固件固定到封闭组件312上。如图3C所示,孔331a和332a分别形成在第一安装构件331和第二安装构件332中,且螺纹孔312b5形成在盖板312b中。穿过第一和第二安装构件331和332中的孔331a和332a的机用螺钉(machine screw)350旋入盖板312b中的内螺纹孔312b5中,以将第一和第二安装构件331和332固定到盖板312b上。然而,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螺纹紧固件来代替机用螺钉350。可替换地,可在盖板312b上设置延伸穿过第一和第二安装构件331和332中的孔331a和331b的螺纹轴,且螺母可被旋到该螺纹轴上以将第一和第二安装构件331和332固定到盖板312b上。尽管图3C中显示两个螺纹紧固件,但也可设置适合数量的螺纹紧固件。
如图3A-3C所示,所述保护电路板320包括端子321、中心孔323和连接构件340,该连接构件覆盖保护电路板320的中心孔323,并钎焊到保护电路板320上。如图3A所示,保护电路板320具有平行于保护电路板320的最大尺寸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320a,以及平行于保护电路板320的第一边缘320a延伸的第二边缘320b。连接构件340使用例如激光焊接从如图3B的虚线圆柱体所指示的垂直于盖板312b的方向通过焊接连接到电连接组件313的电极端子313a上。如图3B所示,当保护电路板320安装在封闭组件312上时,连接构件340接触电连接组件313的电极端子313a。如图3B所示,焊接开孔341由保护电路板320的中心孔323形成,且连接构件340使用例如激光焊接从如图3B的虚线圆柱体所指示的垂直于盖板312b的方向通过焊接开孔341焊接到电极端子313a上,从而将保护电路板320连接到电连接组件的电极端子313a上。
如图3D所示,在保护电路板320如图3B或3C所示电连接到电池310上之后,罩壳110定位在保护电路板320上,以使保护电路板320插入在罩壳110的第一和第二开口112a1和112b1中,从而罩壳110垂直地定位在保护电路板320上而处于如图3D所示的第一位置。然后,罩壳110沿图3D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以使保护电路板320安装在罩壳110的第一和第二侧壁112a和112b之间而处于如图3E所示的第二位置,从而提供如图3E所示的完成后的电池组300。在如图3E所示的第二位置,罩壳110的第一侧壁112a接触保护电路板320的平行于保护电路板320的最大尺寸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320a,而罩壳110的第二侧壁112b接触保护电路板320的平行于保护电路板320的第一边缘320a延伸的第二边缘320b。这样,罩壳110可非常容易地与保护电路板320组装在一起。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4所示,电池组400的罩壳110包括凹进部分115,该凹进部分从罩壳110的外边缘凹进距离t110。标签460围绕罩壳的凹进部分115和电池310的外表面包裹。标签460的内表面可使用粘合剂以增强罩壳110与电池310之间的粘合力。标签460可具有基本与距离t110相等的厚度。
尽管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背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代限定范围的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的情况下,这些实施例可进行变化。

Claims (23)

1.一种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包括:
罩壳,其包括:
罩板;和
侧壁,其设置在所述罩板的周界上,并包括相互偏离的相应开口;
安装在所述罩壳的侧壁之间的电路板;
第一侧壁,其设置在所述罩壳的第一侧上,并包括第一开口;以及
第二侧壁,其设置在所述罩壳的与该罩壳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并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开口相偏离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各自的宽度使所述罩壳能够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而处于第一位置,并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罩板接触所述电路板的表面,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电路板被安装在所述罩壳的侧壁之间,所述罩板接触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所述第一侧壁接触所述电路板的平行于所述电路板的最大尺寸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并且所述第二侧壁接触所述电路板的平行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的第二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组件,其中:
所述电路板包括端子;并且
所述罩壳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电路板的端子相对应的端子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组件,其中所述罩壳的侧壁进一步包括:
第一延伸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罩板的第一端,并连接到所述第一侧壁;以及
第二延伸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罩板的与该罩板的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并连接到所述第二侧壁,以使所述第二延伸部分面对所述第一延伸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组件,其中:
所述侧壁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上的突起;并且
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突起与所述罩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组件,其中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开口相偏离,以使所述第二开口没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的任何部分相面对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组件,其中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开口相偏离,以使从所述第一开口的与所述罩板的第一端最接近的端部平行于所述罩板并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延伸的第一虚拟线,与从所述第二开口的与所述罩板的第二端最接近的端部平行于所述罩板和所述第一虚拟线并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壁延伸的第二虚拟线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虚拟线与所述第二虚拟线间隔开的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电路板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组件,其中:
所述电路板包括:
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端的第一突出部分;和
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与该电路板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第二突出部分;
所述侧壁的第一延伸部分包括第一容纳部分,以当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罩壳的侧壁之间时容纳该电路板的第一突出部分;以及
所述侧壁的第二延伸部分包括第二容纳部分,以当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罩壳的侧壁之间时容纳该电路板的第二突出部分。
9.一种电池组,包括:
可再充电电池,其包括:
阴极;和
阳极;
罩壳,其包括:
罩板,其包括充/放电端子孔;和
侧壁,其设置在所述罩板的周界上,并包括相互偏离的相应开口;
第一侧壁,其设置在所述罩壳的第一侧上,并包括第一开口;
第二侧壁,其设置在所述罩壳的与该罩壳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并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开口相偏离的第二开口;以及
保护电路板,其安装在所述罩壳的侧壁之间,并电连接到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阴极和阳极,该保护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罩壳的充/放电端子孔相对应的充/放电端子;
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各自的宽度使所述罩壳能够放置在所述保护电路板上而处于第一位置,并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罩板接触所述保护电路板的表面,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保护电路板被安装在所述罩壳的侧壁之间,所述罩板接触所述保护电路板的表面,所述第一侧壁接触所述保护电路板的平行于所述保护电路板的最大尺寸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并且所述第二侧壁接触所述保护电路板的平行于所述保护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的第二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
电极组件,其包括阴极板、阳极板和介于所述阴极板与阳极板之间的隔板,所述阴极板、阳极板和隔板卷绕在一起;
封闭组件,其封闭所述电极组件;以及
电连接组件,其安装在所述封闭组件上,并电连接到所述阴极板和/或阳极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保护电路板进一步包括钎焊到该保护电路板两端的安装组件;以及
所述安装组件通过焊接或至少一个螺纹紧固件固定到所述封闭组件上,以将所述保护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封闭组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保护电路板进一步包括:
中心孔;以及
连接构件,其覆盖所述中心孔并穿过该中心孔焊接到所述电连接组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罩壳进一步包括从该罩壳的外边缘凹进的凹进部分;以及
所述电池组进一步包括围绕所述罩壳的凹进部分和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外表面包裹的标签。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罩壳的侧壁进一步包括:
第一延伸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罩板的第一端并连接到所述第一侧壁;及
第二延伸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罩板的与该罩板的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并连接到所述第二侧壁,以使所述第二延伸部分面对所述第一延伸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侧壁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上的突起;以及
所述保护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突起与所述罩板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开口相偏离,以使所述第二开口没有与所述第一开口任何部分相面对的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开口相偏离,以使从所述第一开口的与所述罩板的第一端最接近的端部平行于所述罩板并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延伸的第一虚拟线,与从所述第二开口的与所述罩板的第二端最接近的端部平行于所述罩板和所述第一虚拟线并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壁延伸的第二虚拟线间隔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第一虚拟线与所述第二虚拟线间隔开的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保护电路板的宽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保护电路板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所述保护电路板的第一端的第一突出部分;和
设置在所述保护电路板的与该保护电路板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第二突出部分;
所述侧壁的第一延伸部分包括第一容纳部分,以当所述保护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罩壳的侧壁之间时容纳该保护电路板的第一突出部分;以及
所述侧壁的第二延伸部分包括第二容纳部分,以当所述保护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罩壳的侧壁之间时容纳该保护电路板的第二突出部分。
20.一种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包括:
电路板,其包括监测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状况和/或控制该可再充电电池操作的电路;和
罩壳,其包括:
接触所述电路板的表面的罩板;
第一侧壁,其接触所述电路板的平行于该电路板的最大尺寸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该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开口;以及
第二侧壁,其面对所述第一侧壁,并接触所述电路板的平行于该电路板的第一边缘延伸的第二边缘,该第二侧壁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偏离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各自的宽度使所述罩壳能够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而处于第一位置,并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电路板被安装在所述罩壳的侧壁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板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罩板接触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且所述罩壳相对于所述电路板倾斜地定位,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罩板接触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所述第一侧壁接触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边缘,且所述第二侧壁接触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二边缘。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板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罩板接触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且所述罩壳相对于所述电路板垂直地定位,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罩板接触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所述第一侧壁接触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边缘,且所述第二侧壁接触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二边缘。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板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侧壁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该第一侧壁内表面上的第一突起;
所述第二侧壁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该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上的第二突起;以及
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保持所述罩壳抵靠所述电路板。
CN200810177047XA 2007-11-19 2008-11-19 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和使用该板组件的电池组 Active CN1015403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118054 2007-11-19
KR1020070118054A KR100943579B1 (ko) 2007-11-19 2007-11-19 이차전지용 기판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팩
KR10-2007-0118054 2007-11-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0380A CN101540380A (zh) 2009-09-23
CN101540380B true CN101540380B (zh) 2012-09-05

Family

ID=40642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7047XA Active CN101540380B (zh) 2007-11-19 2008-11-19 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和使用该板组件的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36435B2 (zh)
KR (1) KR100943579B1 (zh)
CN (1) CN1015403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65902B1 (ko) * 2009-07-10 2011-09-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1113554B1 (ko) * 2010-07-29 2012-02-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US9685681B2 (en) 2010-11-16 2017-06-20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KR101255540B1 (ko) * 2010-11-16 2013-04-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20130016034A (ko) * 2011-08-04 2013-02-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 팩
US20130117580A1 (en) * 2011-11-07 2013-05-09 Kien Hoe Daniel Chin Compact universal wireless adapter
KR20150115558A (ko) * 2014-04-04 2015-10-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보호회로모듈을 갖는 이차 전지
KR102341400B1 (ko) * 2015-05-06 2021-1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베터리 팩
CN206834239U (zh) * 2016-12-21 2018-01-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电池保护板、智能电池及可移动平台
KR102221780B1 (ko) * 2017-05-04 2021-03-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팩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10615395B2 (en) * 2017-05-10 2020-04-07 Apple Inc. Battery cap with cut-out sections
WO2019213661A1 (en) 2018-05-04 2019-11-07 Red E Innovations, Llc System for monitoring an injection mold or stamping di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96075Y1 (ko) 2002-08-03 2002-11-23 박세창 배터리셀의 패키지구조
EP1692734B1 (en) * 2003-12-08 2015-03-18 LG Chem, Ltd. Pcm mold and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JP4656857B2 (ja) 2004-04-28 2011-03-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
KR20060057055A (ko) 2004-11-23 2006-05-26 광성와이어레스파워(주) 충전용 밧데리
KR100624957B1 (ko) * 2005-04-26 2006-09-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
KR100782990B1 (ko) * 2005-10-17 2007-1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100585379B1 (ko) 2005-12-16 2006-05-30 주식회사 이랜텍 배터리 팩
KR100930473B1 (ko) * 2006-02-13 2009-12-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억지끼움 결합 방식의 리벳을 이용한 무용접 방식의 전지팩
WO2007073066A1 (en) 2005-12-22 2007-06-28 Lg Chem, Ltd. No-welding type battery pack using forced-inserting type rivet
KR100869379B1 (ko) * 2006-02-09 2008-11-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지팩 제조용 탑 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30494A1 (en) 2009-05-21
US8236435B2 (en) 2012-08-07
KR100943579B1 (ko) 2010-02-23
CN101540380A (zh) 2009-09-23
KR20090051591A (ko) 2009-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0380B (zh) 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板组件和使用该板组件的电池组
US8802276B2 (en) Secondary battery
US8530078B2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0959872B1 (ko) 보호회로기판, 배터리 팩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1685871B (zh) 二次电池及其形成方法
US7811686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4583324B2 (ja) 二次電池
US7981540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0824898B1 (ko) 팩 전지
US9293742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KR101050298B1 (ko) 이차전지
US8228033B2 (en) Protective circuit board having groove and battery pack using the same
US8369095B2 (en) Protection circuit board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protection circuit board
KR101002446B1 (ko) 보호회로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100824865B1 (ko) 이차전지
CN101242092A (zh) 保护电路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电池包
KR102005489B1 (ko) 배터리 팩
KR20150115558A (ko) 보호회로모듈을 갖는 이차 전지
KR20070101568A (ko) 리튬 이차전지
KR101255540B1 (ko) 배터리 팩
CN101140981B (zh) 电池组
KR100659857B1 (ko) 이차전지의 팩 케이스
KR101030866B1 (ko) 외부단자 보호 과정을 구비한 이차전지 배터리팩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