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8297A - 氧浓缩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氧浓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8297A
CN101528297A CNA200780032695XA CN200780032695A CN101528297A CN 101528297 A CN101528297 A CN 101528297A CN A200780032695X A CNA200780032695X A CN A200780032695XA CN 200780032695 A CN200780032695 A CN 200780032695A CN 101528297 A CN101528297 A CN 101528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centrating device
oxygen concentrating
supporting mass
out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26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樱井秀行
渡边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onic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onic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onic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onic Indust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28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82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容易且可降低制造成本的氧浓缩装置。氧浓缩装置(101)由多个部件构成,这多个部件包括:容纳有可对原料空气中所含有的氮进行选择性吸附的吸附剂的吸附筒(102);用来暂时贮存吸附筒(102)中生成的氧浓缩气体的贮存罐(103);用来输送原料空气、氧浓缩气体和废气的气体输送装置(104);用来对连接在吸附筒(102)上的气体流路进行开闭的电磁阀(106);以及,用来对气体输送装置以及/或者电磁阀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08),其中,具有用来将该多个部件定位在既定部位并进行支承的树脂制造的支承体(109)、以及、将支承体(109)的外侧覆盖的多个树脂制造的外罩(110)。支承体(109)通过注射成形形成。

Description

氧浓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来生成氧浓度得到提高的氧浓缩气体的氧浓缩装置。特别是,涉及用来向患有肺气肿和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提供氧浓缩气体的医用氧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对肺气肿和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方法,吸氧疗法已经公知。吸氧疗法,是使患者吸入氧浓缩气体以向供氧不足的组织细胞供给供氧,使组织细胞保持功能从而缓解呼吸困难等患者所感受到的痛苦的方法。在日本,自1985年起居家吸氧疗法也已纳入医疗保险中,居家接受吸氧疗法的患者与日俱增。面对这种现状,可利用周边空气生成氧浓缩气体供给患者的医用氧浓缩装置的需求在稳步增加。
医用氧浓缩装置的种类有多种多样,但大致可分为使用可对周边空气(原料空气)中所含有的氮进行选择性吸附的吸附剂以生成氧浓缩气体的压力改变吸附式、以及、使用氧透过膜以得到氧浓缩气体的分离膜式两大类。而近年来,由于压力改变吸附式医用氧浓缩装置很容易得到氧浓度高的氧浓缩气体,因而成为主流设备。
压力改变吸附式医用氧浓缩装置通常具有:容纳有可对原料空气中所含有的氮进行选择性吸附的吸附剂的吸附筒;用来暂时贮存吸附筒中所生成的氧浓缩气体的贮存罐;用来输送原料空气、氧浓缩气体和废气的气体输送装置;用来对连接在吸附筒上的气体流路进行开闭或切换的电磁阀;用来对各个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这种医用氧浓缩装置,是交替切换进行升高吸附筒压力以使原料空气中所含有的氮吸附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工序、以及、降低吸附筒压力以使吸附在吸附剂上的氮脱离的再生工序从而生成氧浓缩气体的。
这种医用氧浓缩装置体积小且使用方便,适合居家进行吸氧疗法,但由于是由吸附筒、贮存罐、气体输送装置、电磁阀和控制装置等多个部件构成,因而这些部件的组装很费劳力。特别是,用螺栓将各部件固定在外罩内侧的深处的作业很费力。此外,必须减小设置在各部件上的螺栓孔的尺寸公差等,这有可能导致医用氧浓缩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
再有,由于这种医用氧浓缩装置使用了气体输送装置和电磁阀等产生噪音的部件,因而要想居家舒适地进行吸氧疗法,就必须充分考虑隔音措施。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有人以木材等隔音材料形成氧浓缩装置的框架(例如专利文献2),而用木材制造框架,不仅氧浓缩装置的制造成本高,而且存在着难以实现轻量化等问题。
此外,这种医用氧浓缩装置采用的是以压缩机等气体输送装置对原料空气进行压缩并输送到吸附筒中或者以真空泵等气体输送装置从吸附筒中将废气输送出来的形式,而在结构上,这些气体输送装置所产生的振动会变成噪音泄漏到外部。压缩机通常是以容纳在被称作压缩机箱的箱体中的状态进行组装的,但即便如此,要抑制噪音也是困难的。作为噪音产生原因的振动,电磁阀和吸附筒等其它部件也会发生。为了使医用氧浓缩装置更为普及,要求对这些部件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以降低噪音。
另外,这种医用氧浓缩装置由吸附筒、贮存罐、气体输送装置、电磁阀和控制装置等多个部件构成,而这些部件的组装很费劳力。特别是,用螺栓将各部件固定在外罩内侧的深处的作业很费力。再有,必须减小设置在各部件上的螺栓孔的尺寸公差,这有可能导致医用氧浓缩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
有人提出,由形成有用来容纳多个部件并加以支承的多个凹部的树脂泡沫制造的支承体、以及用来容纳支承体的外罩构成的装置用机箱的方案(例如可参照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构成装置用机箱的零部件数量,而且可以加大由支承体支承的部件的尺寸公差。此外,可使部件向支承体上的组装变得容易,减轻泄漏到外罩外部的噪音,保护由支承体支承的部件免受冲击损害。
但是,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装置用机箱并不一定适用于容纳压缩机等会产生较剧烈振动的部件。其原因是,若将压缩机安放在该装置用机箱中,则有可能在树脂泡沫制造的支承体与压缩机或压缩机箱相接触的部位产生噪音或发生震颤。实际上,该装置用机箱是以容纳电路板和存储盘等不会产生剧烈振动的部件为目的的,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并未记载将该装置用机箱用于具有压缩机等产生较剧烈振动的部件的装置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584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2756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36288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34739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创造出来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容易且可使制造成本降低的氧浓缩装置。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尺寸精度高且支承体的缩坑(在后述加强筋的表面侧形成的凹陷)和锥度(进行注射成形时为便于脱模而在支承体上设置的倾斜度)不明显的、外观美观的氧浓缩装置。再有,提供一种容易实现轻量化的氧浓缩装置也是本发明的目的。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部件组装容易、可减少制造和维护所需工时的氧浓缩装置。除此之外,提供一种不仅能够保护部件免受冲击,而且还能够吸收部件的振动而减轻噪音的氧浓缩装置也是本发明的目的。
上述任务可以通过提供这样一种氧浓缩装置来实现,即,一种氧浓缩装置,由多个部件构成,这多个部件包括:容纳有能对原料空气中所含有的氮进行选择性吸附的吸附剂的吸附筒;用来暂时贮存吸附筒中生成的氧浓缩气体的贮存罐;用来输送原料空气、氧浓缩气体或废气的气体输送装置;用来对连接在吸附筒上的气体流路进行开闭或切换的电磁阀;以及,用来对气体输送装置以及/或者电磁阀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具有用来将所述多个部件定位在既定部位并进行支承的树脂制造的支承体、以及、将支承体的外侧覆盖的多个树脂制造的外罩,所述支承体经注射成形形成。
这样一来,可使氧浓缩装置的组装变得容易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此外,支承体经注射成形形成,因而还能够提高支承体的尺寸精度。另外,能够以所述外罩将支承体的缩坑(在后述加强筋的表面侧形成的凹陷)和锥度(进行注射成形时为便于脱模而在支承体上设置的倾斜度)隐藏起来,提高氧浓缩装置外观的美观度。再有,氧浓缩装置的轻量化也容易实现。除此之外,支承体和所述外罩不是由木材而是由树脂形成,因而将氧浓缩装置废弃时易于进行分类处理。
此时,优选的是,具有用来将取入到所述外罩内侧的空气中所混杂的尘埃去除的空气取入口过滤器、以及、将空气取入口过滤器的外侧覆盖的过滤器外罩,在所述外罩上设置有用来对过滤器外罩可拆装地进行安装的过滤器外罩安装部。这样一来,能够很容易地将用来去除混合在取入所述外罩内侧的空气中的尘埃的空气取入口过滤器取下,很简便地进行空气取入口过滤器的更换和清扫等氧浓缩装置的维护作业。
优选的是,所述支承体由底板、从底板的两个侧端垂直竖立的一对侧板、以及、将被一对侧板夹在中间的空间前后分隔的分隔板一体成形。这样一来,作为支承体,不仅能够使所述多个部件的组装变得容易,而且强度高。此外,通过将气体输送装置等产生较大噪音的部件布置在分隔板的后方,还能够减轻自氧浓缩装置向前方发出的噪音。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外罩和支承体上分别设置有用来将所述多个外罩相对于支承体进行定位并加以固定的嵌合部。这样一来,即使不使用螺钉等固定件,也能够将所述外罩固定在所述支承体上,使氧浓缩装置的组装变得更为容易。
就所述外罩而言,对其成形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但以经注射成形形成为优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降低氧浓缩装置的制造成本,而且还能够实现氧浓缩装置的轻量化。此外,还能够提高所述外罩的尺寸精度。
虽然所述支承体和所述外罩也可以使用同一种类树脂,但优选的是根据所需要的性能使用不同种类的树脂。作为适合所述支承体和所述外罩使用的树脂,可列举出ABS树脂、聚丙烯、聚苯乙烯、AS树脂、聚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酰胺、聚缩醛、聚碳酸酯等。其中,优选的是,对强度有要求的所述支承体为ABS树脂制造,对强度和刚性要求不太高的所述外罩为对于来自外部的冲击具有柔韧性的聚丙烯制造。这样一来,能够在提高氧浓缩装置的强度和刚性的同时降低其制造成本。此外,还能够使所述外罩不容易变色。
优选的是,所述支承体的底部上设置有脚轮。这样一来,可便于移动氧浓缩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支承体以及/或者所述外罩上设置有加强筋。这样一来,可提高氧浓缩装置的强度。该加强筋在对所述支承体和所述外罩进行注射成形时可以很方便地形成。
优选的是,具有用来对吸附筒进行保持的吸附筒保持件,在所述支承体上设置有用来插入吸附筒保持件的吸附筒保持件插入部。这样一来,即使不使用螺钉等也能够以所述支承体对吸附筒牢固地进行支承。因此,可以减少组装氧浓缩装置时和更换吸附筒时的作业工时。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吸附筒、气体输送装置、贮存罐和电磁阀之中的至少一种部件,以隔着缓冲件的状态支承在支承体上。
这样一来,可提供一种部件组装容易、可减少制造和维护工时的氧浓缩装置。此外,不仅能够保护部件免受冲击损害,而且还能够吸收部件的振动而减轻氧浓缩装置产生的噪音。
使用缓冲件的部件,可以是吸附筒、气体输送装置、贮存罐和电磁阀之中的任何部件。但是,在这些部件中,气体输送装置和电磁阀更容易产生剧烈振动,所产生的噪音也大。因此,优选的是对气体输送装置和电磁阀之中的至少一种部件(特别是气体输送装置)使用缓冲件,若气体输送装置和电磁阀两种部件均使用缓冲件则更好。
其中,对于气体输送装置,可以用缓冲件直接覆盖,但优选的是,气体输送装置被容纳在金属制造的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中,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以隔着缓冲件的状态支承在支承体上。这样一来,能够以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阻断气体输送装置产生的噪音,可进一步减轻氧浓缩装置产生的噪音。对于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通常要采取旨在对被容纳在其内部的气体输送装置的振动进行抑制的防振措施。作为防振措施,可中间隔着弹簧或橡胶等防振装置将气体输送装置安放在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的底面上或者从顶面将气体输送装置悬挂起来。在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的内表面上,通常要设置用来吸收气体输送装置所产生的噪音的吸音材料。
此时,优选的是,气体输送装置布置在吸附筒的原料空气导入侧气体流路上,在气体输送装置的原料空气导入侧气体流路、气体输送装置的原料空气导出侧气体流路、以及吸附筒的废气导出侧气体流路上分别设置有消音罐,这些消音罐之中的至少一个被容纳在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中。由此,能够进一步减轻从氧浓缩装置发出的噪音。特别是,优选的是将设置在气体输送装置的原料空气导出侧气体流路上的消音罐容纳在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中。其理由是,从气体输送装置中导出的原料空气会被压缩而温度升高,因而设置在气体输送装置的原料空气导出侧气体流路上的消音罐也存在着温度升高的倾向,但通过将该消音罐与气体输送装置一起容纳在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中,便可利用后述的冷却风扇将该消音罐与气体输送装置一起冷却。
对缓冲件的原材料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的是纤维集合体。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缓冲件具有优异的缓冲性,而且可使其具有优异的吸音性。对缓冲件的形状也无特别限制,但优选的是片状。这样一来,无论所述部件的形状如何,均能够以缓冲件将其包起来。其中,厚2~50mm的无纺布适合作为缓冲件。其中,无纺布厚度的定义是0.002psi载荷下的厚度。
在上述氧浓缩装置中,优选的是在外罩的内侧设置有吸音材料。这样一来,可使各部件产生的噪音更难以泄漏到外罩外部。对形成吸音材料的原材料并无特别限制,可列举出树脂泡沫和纤维集合体。其中以树脂泡沫为好,因为它不仅成形容易,而且可赋予外罩强度。
此时,优选的是,吸音材料与被容纳在外罩内部的各部件(特别是容易震颤的气体输送装置和尺寸较大的吸附筒)相接触。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防止容纳在外罩内部的各部件发生震颤,而且还能够增加外罩的整体强度,防止外罩表面发生变形。
此外,在上述氧浓缩装置中,优选的是,支承体作为旨在将外罩的内侧前后分隔的分隔板发挥作用,气体输送装置和电磁阀之中的至少一种部件布置在比支承体更靠后方的位置上。似这样,将产生较大噪音的部件布置在支承体的后方,可进一步减轻来自氧浓缩装置的前面侧的噪音。支承体优选的是塑料成形品。
再有,优选的是,支承体具有用来容纳电磁阀的电磁阀收容室、用来容纳控制装置的控制装置收容室、以及、用来容纳气体输送装置的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这样一来,可利用支承体更为可靠地对电磁阀和气体输送装置进行支承。
此时,优选的是,在外罩的内侧具有用来输送冷却空气的冷却风扇,电磁阀收容室和控制装置收容室和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连通,能够以冷却风扇向电磁阀收容室和控制装置收容室和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供给冷却空气。这样一来,可对气体输送装置和控制装置等自身容易发热的部件和电磁阀等容易积蓄热量的部件进行冷却。
而且此时优选的是,电磁阀或控制装置布置在比冷却风扇更靠冷却空气流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上,与电磁阀和控制装置相比发热量更大的气体输送装置布置在比冷却风扇更靠冷却空气流向的下游侧的位置上。这样一来,特别是能对自身容易发热的气体输送装置重点进行冷却。此外,若将电磁阀布置在比气体输送装置更靠冷却空气流向的下游侧的位置上,则对气体输送装置进行冷却后的温度较高的冷却空气会对电磁阀进行吹拂,存在着电磁阀的温度反而升高的可能性,而布置在上游侧可避免这种不良情况的发生。特别是,将电磁阀布置在比冷却风扇更靠冷却空气流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上时,还能够有效地对电磁阀进行冷却。其理由是,电磁阀温度升高的原因中,自身发热的因素很小,而大多是经原料空气和氧浓缩气体和废气等从气体输送装置传送过来的热量所引起的温度升高,因此,有助于对电磁阀进行冷却。
此外,上述任务还可以通过提供这样一种氧浓缩装置来实现,其在多个部件上进行配线以及/或者配管后用外罩覆盖,所述多个部件包括:容纳有能对原料空气中所含有的氮进行选择性吸附的吸附剂的吸附筒;用来暂时贮存吸附筒中生成的氧浓缩气体的贮存罐;用来输送原料空气、氧浓缩气体或废气的气体输送装置;用来对连接在吸附筒上的气体流路进行开闭或切换的电磁阀;以及,用来对气体输送装置以及/或者电磁阀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具有用来将混入到向吸附筒供给的原料空气中的尘埃去除的吸气过滤器、以及、用来对吸气过滤器进行保持的过滤器保持器,在所述外罩上设置有用来插拔该过滤器保持器的开口部A。这样一来,即使不拆卸所述外罩也能够将吸气过滤器取下来,吸气过滤器的更换和清扫等氧浓缩装置的维护能够很简单地进行。
优选的是,在所述外罩的内侧具备用来将所述多个部件定位在既定部位并进行支承的支承体,该支承体上设置有开口部B,能够通过开口部A和开口部B从所述外罩的外侧插拔所述过滤器保持器。这样一来,不会造成吸气过滤器维护的困难,能够防止所述多个部件发生震颤。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组装容易且可降低制造成本的氧浓缩装置。此外,还能够提供一种尺寸精度高且支承体的缩坑(在后述加强筋的表面侧形成的凹陷)和锥度(进行注射成形时为便于脱模而在支承体上设置的倾斜度)不明显的、外观美观的氧浓缩装置。
再有,在使用缓冲件的场合,可提供一种部件的组装容易,可减少制造和维护所需要的工时的氧浓缩装置。此外,还可提供一种不仅能够保护部件免受冲击损害,而且还能够吸收部件的振动而减轻噪音的氧浓缩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从前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2是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从后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3是对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上取下前外罩、后外罩以及上外罩后从前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4是对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上取下前外罩、后外罩以及上外罩后从后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5是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上所使用的支承体的从前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6是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上所使用的支承体的从后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的原理图。
图8是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上所使用的前外罩23的从表面侧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9是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上所使用的空气取入口用过滤器外罩的从表面侧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10是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上所使用的过滤器保持器的从侧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的系统原理图。
图12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例氧浓缩装置分解后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13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例氧浓缩装置的被缓冲件包起来的压缩机箱进行展示的剖视图。
图14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例氧浓缩装置的被缓冲件包起来的电磁阀进行展示的剖视图。
图15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例氧浓缩装置的支承体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16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例氧浓缩装置的支承体从后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图。
图17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例氧浓缩装置的外观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18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例氧浓缩装置被垂直于左右方向的面剖开后的状态进行展示的剖视图。
图19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2例氧浓缩装置中的支承体分解为主体部和盖部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20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2例氧浓缩装置的支承体主体部从后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图。
图21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2例氧浓缩装置分解后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22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2例氧浓缩装置的外观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23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3例氧浓缩装置分解后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图24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3例氧浓缩装置中的支承体从后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图。
图25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3例氧浓缩装置的外观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 氧浓缩装置
102 吸附筒
103 贮存罐
104 气体输送装置
105 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
106 电磁阀
108 控制装置
109 支承体
110 外罩
111 空气取入口过滤器
112 氧浓缩气体取出口
113 废气排出口(消音器)
114 底板(支承体)
115 侧板(支承体)
116 侧板(支承体)
117 分隔板(支承体)
119 吸附筒保持件插入部
120 吸附筒保持件
121 脚轮
122 增强件
123 前外罩(外罩)
124 后外罩(外罩)
125 右外罩(外罩)
126 左外罩(外罩)
127 上外罩(外罩)
128 空气取入口
129 过滤器外罩
130 通孔
131 吸气过滤器
132 过滤器保持器
134 消音罐
135 消音罐
136 压力检测装置
137 均压阀
138 节流阀
139 节流阀
140 单向阀
141 单向阀
142 细菌过滤器
143 流量控制装置
144 氧浓度检测装置
145 压力检测装置
146 流量检测装置
147 单向阀
148 加湿装置
149 消音罐
201 吸气过滤器
202 设置在气体输送装置的原料空气导入侧气体流路上的消音罐
203 压缩机(气体输送装置)
204 电磁阀模块
204a 电磁阀(吸附筒206用原料空气供给阀)
204b 电磁阀(吸附筒206用废气排出阀)
205a 电磁阀(吸附筒207用原料空气供给阀)
205b 电磁阀(吸附筒207用废气排出阀)
206 吸附筒
207 吸附筒
208 均压阀(上部均压用)
209 节流阀(上部均压用)
210a 单向阀
210b 单向阀
211 贮存罐
212 压力检测装置(原料空气导入流路用)
213 设置在吸附筒的废气导出侧气体流路上的消音罐
214 消音器
215 细菌过滤器
216 比例控制阀
217 氧浓度检测装置
218 压力检测装置(氧浓缩气体取出气体流路用)
219 单向阀(氧浓缩气体取出气体流路用)
220 加湿装置
221 氧浓缩气体取出口
222 支承体主体部(支承体)
222a 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
222b 吸气过滤器收容室
222c 冷却风扇收容室
222d 吸附筒收容室(吸附筒206用)
222e 吸附筒收容室(吸附筒207用)
222f 贮存罐收容室
222g 控制装置收容室
222h 电磁阀收容室
223 支承体外框部(支承体)
224 操作部
225 支承体盖部(支承体)
226 前外罩(外罩)
227 后外罩(外罩)
228 压缩机箱(金属制造的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
229 冷却风扇
230 控制装置
231 吸音材料
232 缓冲件
233 铆钉
234 设置在气体输送装置的原料空气导出侧气体流路上的消音罐
235 流量检测装置
236 节流阀(净化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氧浓缩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1.0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
首先,对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从前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2是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从后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3是对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上取下前外罩123、后外罩124以及上外罩127后从前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4是对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上取下前外罩123、后外罩124以及上外罩127后从后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5是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上所使用的支承体109从前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6是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上所使用的支承体109从后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的原理图。图8是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上所使用的前外罩123的从表面侧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9是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上所使用的空气取入口用的过滤器外罩129的从表面侧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10是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上所使用的过滤器保持器132的从侧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3和图4中省略了配线和配管。
1.1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的概述
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如图1图4所示,由多个部件构成,这多个部件包括:容纳有可对原料空气中所含有的氮进行选择性吸附的吸附剂的吸附筒102(图3),用来暂时贮存吸附筒102中生成的氧浓缩气体的贮存罐103(图4),容纳有用来输送原料空气的气体输送装置104的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105(图4),用来对连接在吸附筒102上的气体流路进行开闭的电磁阀106(图4),以及,用来对气体输送装置104和电磁阀106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08。该多个部件被图5和图6所示的支承体109定位在既定部位并得到支承,支承体109被多个树脂制造的外罩110(图1、图2)覆盖。
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属于压力改变吸附式装置,通过改变容纳有可对周边空气(原料空气)中所含有的氮进行选择性吸附的吸附剂的吸附筒102的压力而生成氧浓缩气体。在该氧浓缩装置101中,如图7所示地将从空气取入口过滤器111取入的原料空气压送到吸附筒102中。当吸附筒102的内部压力因将原料空气压送到吸附筒102的一次侧(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中为吸附筒102的下侧)而升高时,原料空气中的氮便被吸附到所述吸附剂上,而从吸附筒102的二次侧(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中为吸附筒102的上侧)取出氧浓度得到提高的氧浓缩气体(吸附工序)。在将取出的氧浓缩气体暂时贮存在贮存罐103中之后,可根据需要从氧浓缩气体取出口112取出。
此外,吸附工序结束后吸附筒102内所残留的气体将作为废气从废气排出口113(消音器)排出。此时,吸附筒102的压力降低,被吸附在所述吸附剂上的氮从吸附剂上脱离,使所述吸附剂的氮吸附能力得到再生(再生工序)。从所述吸附剂上脱离的氮作为废气排出。因此,从废气排出口113排出的废气成为氮浓度高的富氮气体。除此之外,构成氧浓缩装置101的各个部件的具体动作与普通压力改变吸附式氧浓缩装置大致相同,因而将其说明省略。
1.2支承体
支承体109是对树脂进行注射成形而形成的。对用于支承体109的树脂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制,只要能够进行注射成形即可。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中,采用的是强度优异的ABS树脂。
对支承体109的厚度(构成支承体109的各个板状部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但若支承体109过薄,则无法保证支承体109的刚性,有可能导致支承体109容易破裂。因此,将支承体109的厚度(在支承体109的不同部位厚度各异的场合为平均厚度)设定在0.5mm以上为宜。支承体109的厚度在1mm以上则更好,尤以2mm以上为佳。
另一方面,若支承体109过厚,则不仅支承体109的重量增加,而且氧浓缩装置101的制造成本提高。因此,将支承体109的厚度设定在5mm以下为宜,支承体109的厚度在4mm以下则更好,尤以3mm以下为佳。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中,支承体109的最薄处为0.8mm,最厚处为4mm,平均厚度约为2.5mm。
对支承体109的形态并无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将所述多个部件定位在既定部位并加以支承即可。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中,支承体109如图5和图6所示,由底板114、从底板114的两个侧端垂直竖立的一对侧板115、116、以及将被一对侧板115、116夹在中间的空间前后分隔的分隔板117一体形成。因此,支承体109不仅能够使所述多个部件的组装变得容易,而且能够使氧浓缩装置101具有优良的强度。
此外,如图5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中,在支承体109的底板114和侧板115、116等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以提高支承体109的刚性。对加强筋的布设并无特别限制,但若布设成格子状,则可进一步提高支承体109的刚性。对加强筋的尺寸也无特别限制,但一般来说,加强筋的高度在5~50mm的范围内设定,相邻加强筋的间隔在50~200mm的范围内设定。
底板114的底面上形成有被加强筋围起来的气体通道(图中省略),可使该气体通道发挥排气管道的功能。该排气管道形成为,能够将废气从氧浓缩装置101的前方引导到后方。因此,具有可保证自噪音发生源至将废气向外罩110的外部排放的部位之间具有较长的距离、进一步降低氧浓缩装置101的噪音的构造。
再有,分隔板117上设置有用来将吸附筒102、贮存罐103、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105、电磁阀106、控制装置108等多个部件分别定位在所希望的位置上并加以支承的凹凸。该凹凸不仅能够对所述多个部件进行定位,而且还具有赋予分隔板117刚性以提高支承体109的强度的效果。
如图5所示,在分隔板117上的对吸附筒102进行支承的部位附近,设置有吸附筒保持件插入部120。具有用来对吸附筒102的周部进行按压的臂部的吸附筒保持件119,可如图3所示插入该吸附筒保持件插入部120中。因此,即使不使用螺钉等紧固件也能够以支承体109对吸附筒102进行支承。
但是,在以支承体109对所述多个部件进行支承时,优选是以隔着缓冲件的状态支承在支承体109上。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护所述部件免受冲击,而且还能够吸收所述部件的振动从而降低氧浓缩装置101产生的噪音。此外,还能够使部件向支承体109上的组装易于进行。对使用缓冲件的部件并无特别限制,但由于气体输送装置104和电磁阀106容易产生剧烈振动而且产生的噪音也大,因而优选是对容纳有气体输送装置104的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105和电磁阀106之中的至少一个使用缓冲件,两个部件均使用缓冲件则更好。
对所述多个部件的布局(以支承体109的哪个部位对哪个部件进行支承)并无特别限制,但气体输送装置104和电磁阀106等产生较大噪音的部件优选布置在分隔板117的后方。这样一来,可以减轻氧浓缩装置101向前方发出的噪音。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中,将容纳有气体输送装置104的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105和电磁阀106布置在分隔板117的后方。
此外,如图3所示,底板114的底面上安装有脚轮121,使氧浓缩装置101便于搬运。在安装脚轮121的底板114的四个角上安装有增强件122,以避免从脚轮121施加的应力导致底板114破裂。对增强件122的原材料并无特别限制,但通常选择强度比底板114(支承体109)所使用的材料大的材料。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中,将由聚缩醛形成的板材作为增强件122使用。
1.3外罩
外罩110的材料只要是树脂即可,对其并无特别限制,而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中,采用的是聚丙烯。因此,不仅能够降低氧浓缩装置101的制造成本,而且还能够很容易做到外罩110不易变色。
对外罩110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但是,若外罩110过薄,则外罩110的刚性无法保证,有可能导致外罩110容易凹陷或破裂。因此,优选是将外罩110的厚度(在外罩110的不同部位的厚度各异的场合为平均厚度)设定在0.5mm以上。外罩110的厚度为1mm以上则更好,尤以2mm以上为佳。
另一方面,若外罩110过厚,则不仅外罩110的重量增加,而且氧浓缩装置101的制造成本提高。因此,优选是将外罩110的厚度设定在5mm以下。外罩110的厚度在4mm以下则更好,尤以3mm以下为佳。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中,外罩110的最薄的部位为0.8mm,最厚的部位为4mm,平均厚度约为2.5mm。在外罩110的背面上,设置有与设置在支承体109上的加强筋相同的加强筋,以提高外罩110的强度。
外罩110的片数只要在两片以上即可,对此并无特别限制。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中,如图1~图4所示,具有将支承体109的前侧覆盖的前外罩123、将支承体109的后侧覆盖的后外罩124、将面向支承体109正面时的右侧覆盖的右外罩125、将面向支承体109正面时的左侧覆盖的左外罩126、以及、将支承体109的上部覆盖的上外罩127,共计5片。因此,万一外罩110损坏时,只要将损坏部分换新即可,因而能够减少维修作业量。外罩110和支承体109上分别设置有嵌合部,可通过该嵌合部使外罩110与支承体109相互嵌合而固定住。在上外罩127上,能够安装用来对氧浓缩装置101进行操作的操作部(图中省略)和用来显示氧浓缩装置101的状态和警报的显示部(图中省略)。
如图8所示,前外罩123上设置有用来将空气取入外罩110内部的空气取入口128。空气取入口128上可以安装用来将混合在取入空气之中的尘埃去除的空气取入口过滤器、以及、将该空气取入口过滤器的外侧覆盖的过滤器外罩129(图1)。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中,在前外罩123的空气取入口128的周边设置有凹部(过滤器外罩安装部),能够将保持有所述空气取入口过滤器的过滤器外罩129嵌入该凹部中。过滤器外罩129可以从设置在空气取入口128的周边的凹部中拆下,使所述空气取入口过滤器的更换等维护作业易于进行。
如图9所示,过滤器外罩129上设置有用来取入空气的多个通孔130。此时,所述空气取入口过滤器的外表面可以与过滤器外罩129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但也可以与过滤器外罩129的内表面隔着既定间隔(1~20mm的程度)设置。这样一来,可以防止从通孔130取入的空气从所述空气取入口过滤器的局部部位通过。因此,还可以防止空气取入口过滤器过早发生堵塞。
对设置在过滤器外罩129上的通孔130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制,可以是多边形或椭圆形,而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中,做成了圆形。对各个通孔130的直径(在通孔130属于非圆形的场合为等价圆(具有与通孔130的横截面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也无特别限制,但若过小,则有可能导致尘埃容易将通孔130堵塞,而反之若过大,则不仅容易从外部看到附着在所述空气取入口过滤器上的尘埃,而且有可能使氧浓缩装置101的外观变差。因此,各个通孔130的直径通常设定在1~10mm的程度。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中,通孔130的直径是随着从过滤器外罩129的两个侧端向中央改变而从2.5mm至4mm阶段性变大,可给人以外观简练的印象。
此外,如图8所示,前外罩123上形成有用来安装加湿装置148(图1、图7)的加湿装置安装部(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中是凹部),可以很方便地将加湿装置148安装在前外罩123上。因此,不仅能够降低氧浓缩装置101的制造成本,而且还能够使加湿装置148的维护易于进行。
再有,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中,也可以设置未图示的扬声器或蜂鸣器等声音输出装置。这样一来,可以输出与氧浓缩装置101有关的提示语音和报警声。对声音输出装置的设置位置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是直接安装在外罩110或支承体109上,这样能够使声音输出装置的声音容易传播到氧浓缩装置101的外部,将提示语音和报警声更清晰地输出。
在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101中,设置有用来将通过空气取入口128取入到外罩110内部的空气(原料空气)中所混入的尘埃更可靠地去除的吸气过滤器131(图7)。该吸气过滤器131能够以被保持在过滤器保持器132(图10)上的状态从设置在侧板116(图5)上的开口部B插入氧浓缩装置101的内部。在侧板116的开口部B的内侧设置有空间,可以将过滤器保持器132容纳在该空间中。在布置在侧板116的外侧的左外罩126上,设置有用来插拔过滤器保持器132的开口部A(图3)。开口部A和开口部B设置在相互重合的位置上,开口部A上安装了盖部。因此,能够使吸气过滤器131的更换和清扫等氧浓缩装置101的维护作业易于进行。
1.4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的用途
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可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用途中。其中,尤其是可以很好地作为进行吸氧疗法等时使用的医用氧浓缩装置、以及、为解除运动后供氧不足等而使用的健身用氧浓缩装置加以使用。特别是,可以很好地作为要求低成本批量生产或噪音降低的居家医用氧浓缩装置(居家进行吸氧疗法时使用的医用氧浓缩装置)加以使用。此外,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要提高抗冲击性也很容易,因此,作为便携式氧浓缩装置可望有很大的需求。再有,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并非只限于以人为对象,也可以以动物为对象。
2.0第2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
下面,就第2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进行说明。图11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的系统原理图。图11所示的氧浓缩装置具有:容纳有可对原料空气中所含有的氮进行选择性吸附的吸附剂的吸附筒206、207,用来暂时贮存吸附筒206、207中生成的氧浓缩气体的贮存罐211,用来输送原料空气、氧浓缩气体和废气的气体输送装置203,用来对连接在吸附筒206、207上的气体流路进行开闭的电磁阀204a、204b、205a、205b,以及,用来对各个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图11中省略)等多个部件。在图11所示的氧浓缩装置中,作为气体输送装置203,使用的是可向吸附筒206、207压送原料空气的压缩机。
该氧浓缩装置如图11所示,除了吸附筒206、207、贮存罐211、气体输送装置203、电磁阀204a、204b、205a、205b和控制装置(图11中省略)之外,还具有:用来从取入的原料空气中将尘埃等去除的吸气过滤器201,用来防止气体输送装置203中产生的原料空气的脉动噪音通过吸气过滤器201泄漏到氧浓缩装置的外部的消音罐202,用来减轻从压缩机203中导出的原料空气的脉动噪音的消音罐234,用来对提供给吸附筒206、207的原料空气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检测装置212,用来实现吸附筒206、207的上部均压的均压阀208,与均压阀208串联连接的节流阀209,与均压阀208并联连接的节流阀236,用来防止氧浓缩气体从贮存罐211向吸附筒206、207倒流的单向阀210a、210b,用来减轻排放废气时产生的噪音的消音罐213和消音器214,用来从取自贮存罐211的氧浓缩气体中将细菌去除的细菌过滤器215,用来对取自贮存罐211的氧浓缩气体的流量进行调节的比例控制阀216,用来对取自贮存罐211的氧浓缩气体的氧浓度进行检测的氧浓度检测装置217,用来对取自贮存罐211的氧浓缩气体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检测装置218,用来对取自贮存罐211的氧浓缩气体的流量进行检测的流量检测装置235,用来防止取自贮存罐211的氧浓缩气体向贮存罐211倒流的单向阀219,用来对取自贮存罐211的氧浓缩气体进行加湿的加湿装置220,用来将氧浓缩气体取至氧浓缩装置外部的氧浓缩气体取出口221等。
图11所示的氧浓缩装置属于压力改变吸附式装置,边进行通过将从吸气过滤器201取入的原料空气以压缩机203压送至吸附筒206、207而使吸附筒206、207的压力升高从而使原料空气中所含有的氮吸附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工序,以及,通过将吸附工序结束时残留于吸附筒206、207中的气体作为废气经由消音器214排放而使吸附筒206、207的压力降低从而使吸附在吸附剂上的氮脱离的再生工序的交替切换,边生成氧浓缩气体。关于电磁阀204a、204b、205a、205b等构成氧浓缩装置的各部件的具体动作,因与普通压力改变吸附式氧浓缩装置大致相同,因而将其说明省略。
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就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氧浓缩装置的三个最佳例子(第1例,第2例,第3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氧浓缩装置并不受这些例子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本质的范围内可适当改变其构成。
2.1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例氧浓缩装置
首先,就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例氧浓缩装置(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简称为“第1例氧浓缩装置”)进行说明。图12是对第1例氧浓缩装置分解后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13是对第1例氧浓缩装置的被缓冲件包起来的压缩机箱进行展示的剖视图。图14是对第1例氧浓缩装置的被缓冲件包起来的电磁阀进行展示的剖视图。图15是对第1例氧浓缩装置的支承体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16是对第1例氧浓缩装置的支承体从后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图。图17是对第1例氧浓缩装置的外观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18是对第1例氧浓缩装置被垂直于左右方向的面剖开后的状态进行展示的剖视图。在图16中,前后贯穿支承体的开口部用网格剖面线表示。
如图12所示,第1例氧浓缩装置具有用来对多个部件进行支承的支承体222、223以及用来对支承体222、223的前后进行覆盖的外罩226、227。
支承体222、223如图12所示,由用来将多个部件定位在既定部位进行支承的支承体主体部222以及用来将支承体主体部222固定在外罩226、227上的支承体外框部223构成。支承体主体部222和支承体外框部223可以各自单独形成,但在第1例氧浓缩装置中是一体形成的。支承体外框部223上设置有用来对氧浓缩装置进行操作的操作部224。支承体外框部223上也可以设置便于用手握持的握持部(图中省略)。这样一来,可便于进行氧浓缩装置的搬运。
对支承体222、223的原材料并无特别限制,可以是木材或金属等,但优选是树脂。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以良好的尺寸精度低成本制造支承体222、223,而且还能够实现支承体222、223的轻量化。优选作为支承体222、223的原材料的树脂,可列举出聚丙烯、聚乙烯、聚丁烯-1等聚烯烃;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M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聚苯乙烯等苯乙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酰胺等。对支承体222、223的成形方法也无特别限制,通常选择注射成形、片材热成形或吹塑成形等方法。从尺寸精度考虑,以注射成形为佳。
如图12所示,外罩226、227做成可分离成用来将氧浓缩装置的前侧覆盖的前外罩226和用来将氧浓缩装置的后侧覆盖的后外罩227的结构,做成将支承体外框部223夹在前外罩226与后外罩227之间的结构。如图18所示,前外罩226或后外罩227与支承体外框部223之间用铆钉233连结固定。因此,第1例氧浓缩装置的组装与分解很容易进行。
对外罩226、227的原材料并无特别限制,可以是木材或金属等,但优选的是树脂。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以良好的尺寸精度低成本制造外罩226、227,而且还能够实现外罩226、227的轻量化。作为外罩226、227的最佳原材料的树脂,可列举出与支承体222、223相同的例子。对外罩226、227的成形方法也无特别限制,通常选择注射成形、片材热成形或吹塑成形等方法。
如图18所示,在前外罩226与后外罩227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吸音材料231。在第1例氧浓缩装置中,吸音材料231呈厚板状形成,在前外罩226与后外罩227关合后,吸音材料231的内表面将与支承体主体部222和得到支承体主体部222支承的各个部件相接触。因此,不仅能够抑制被支承在支承体主体部222上的部件发生震颤,而且还能够增加前外罩226与后外罩227的总体强度,防止前外罩226和后外罩227变形。
吸音材料231虽然也可以仅局部地设置在产生大噪音的部件的周围,但在第1例的氧浓缩装置中,如图18所示,设置在除了设置有用来导入冷却空气的开口部的部位以及冷却空气流通所必需的部位之外的所有部位上。因此,能够更为有效地防止部件发生震颤。此外,吸音材料231还能够有助于防止外罩226、227发生变形。
对吸音材料231的原材料并无特别限制,也可以使用纤维集合体等,但优选是使用树脂泡沫。这是因为树脂泡沫不仅容易成形,而且还能够有效抑制外罩226、227的变形。作为适合吸音材料231使用的树脂泡沫,可列举出聚氨酯和聚烯烃等合成树脂发泡得到的材料。在第1例氧浓缩装置中,是将聚氨酯发泡形成为厚板状的树脂泡沫作为吸音材料231使用的。树脂泡沫形成时的气泡可以是独立气泡,但连通气泡可提高吸音材料231的吸音性能。
下面,就支承体主体部222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8所示,支承体主体部222做成将外罩226、227的内侧前后分开的形态,发挥着将外罩226、227的内侧前后分隔的分隔板的功能。因此,形成了产生于支承体主体部222后方的噪音不容易到达氧浓缩装置正面侧的结构。
在第1例氧浓缩装置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支承体主体部222在其后侧具有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222a、吸气过滤器收容室222b、吸附筒收容室222d、222e、贮存罐收容室222f、控制装置收容室222g、电磁阀收容室222h,形成以多个分隔壁将各收容室分隔开的结构。
如图12所示,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222a中除了容纳内装有压缩机203(图中省略)的金属制造的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228(压缩机箱)之外,还容纳用来输送冷却空气的冷却风扇229。此外,吸气过滤器收容室222b中容纳吸气过滤器201,吸附筒收容室222d中容纳吸附筒206。另外,吸附筒收容室222e中容纳吸附筒207,贮存罐收容室222f中容纳贮存罐211。再有,控制装置收容室222g中容纳控制装置230,电磁阀收容室222h中容纳由电磁阀204a、204b、205a、205b(图中省略)集约成一体而成的电磁阀模块204。
这样,通过将容纳有容易产生剧烈振动而容易产生很大噪音的压缩机203(图中省略)的压缩机箱228、由电磁阀204a、204b、205a、205b(图中省略)集约成一体而成的电磁阀模块204等布置在支承体主体部222的后方,可减轻从氧浓缩装置的前方传过来的噪音。
此外,如图13所示,压缩机箱228是以隔着缓冲件232的状态被支承在支承体主体部222上的。因此,不仅能够保护压缩机箱228免受冲击损害,而且还能够利用缓冲件232将依靠压缩机箱228内部所采取的防振措施无法消除的压缩机203的振动吸收掉。因此,利用压缩机箱228内部所采取的防噪音措施、设置在外罩226、227的内表面上的吸音材料231、以及、将压缩机箱228的外侧覆盖的缓冲件232的相辅相成的效果,可进一步减轻氧浓缩装置的噪音。此外,即使压缩机箱228的尺寸公差大,也能够将压缩机箱228可靠地容纳在支承体主体部222的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222a中。在第1例氧浓缩装置中,除了压缩机箱228之外,电磁阀模块204(参照图14)、吸附筒206、207以及贮存罐211也是隔着缓冲件232被支承在支承体主体部222上的。
对缓冲件232的原材料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的是纤维集合体。作为适用于缓冲件232的纤维集合体,可列举出由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或玻璃棉等制成的布料(织物、无纺布、针织物等)。其中,尤以无纺布为佳,其最佳厚度是2~30mm。在这里,无纺布的厚度是指施加0.002psi载荷时的厚度,也可以将多片无纺布重叠而调整成这一厚度。从吸音性来说,以熔喷无纺布为好,而在第1例氧浓缩装置中,是将由聚丙烯纤维与聚酯纤维形成的厚度13mm(0.002psi的载荷)的熔喷无纺布作为缓冲件232使用的。该缓冲件232不仅缓冲性优异,而且吸音性和阻燃性也非常优异。
缓冲件232可以只设置在被部件和支承体主体部222夹在中间的部位上,但在第1例氧浓缩装置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是用片状缓冲件232将部件的基本上整个表面覆盖起来的。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氧浓缩装置的噪音。
而在分别将电磁阀收容室222h与控制装置收容室222g、控制装置收容室222g与吸气过滤器收容室222b、吸气过滤器收容室222b与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222a分隔开的分隔壁上,如图15和图16所示,形成有气体通道。因此,被支承在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222a中的冷却风扇229能够向电磁阀收容室222h和控制装置收容室222g和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222a供给冷却空气(参照图16的粗线箭头)。冷却空气如图18所示,从氧浓缩装置的前方进入外罩226、227的内侧,从氧浓缩装置的后方向外罩226、227的外部排出。
对电磁阀收容室222h和控制装置收容室222g和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222a的布局并无特别限制,但在第1例氧浓缩装置中,将控制装置收容室222g和电磁阀收容室222h布置在比冷却风扇229更靠冷却空气流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上,将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222a布置在比冷却风扇229更靠冷却空气流向的下游侧的位置上。因此,能够对氧浓缩装置的各部件高效率地进行冷却。
作为设置在分隔壁上的气体通道,其形态只要能够使冷却空气通过即可,对其并无特别限制,可以是通孔等形态,但在第1例氧浓缩装置中,是如图15所示在各分隔壁的后端缘上形成缺口来进行设置的。该气体通道也可以作为用来穿入橡胶管等的配管通路和用来穿入电线的配线通路等加以利用。配管通路和配线通路也可以与气体通道分开单独设置。
消音罐202、213、234可以由树脂等形成,但优选的是由金属等硬材料形成。这是因为,用树脂等容易变形的材料形成消音罐202、213、234,则有可能使消音罐202、213、234本身发生胀缩而成为噪音发生源。在第1例氧浓缩装置中,消音罐202、213、234是由铝材通过挤出成形而形成的,不仅不容易成为噪音发生源,而且还能够以低成本进行批量生产。
作为消音罐202、213、234的形态,只要是具有气体导入口和气体排出口的具备消音作用的罐状物即可,对其并无特别限制。若将阻碍气体流动的阻碍壁设置在消音罐202、213、234的内部,加长将消音罐202、213、234的气体导入口和气体排出口连接起来的路径的长度,则可进一步提高消音罐202、213、234的消音作用。对消音罐202、213、234的容量并无特别限制,但通常设定为0.1~1升。在第1例氧浓缩装置中,消音罐202、213、234的容量为0.3升。
此外,在第1例氧浓缩装置中,是将消音罐202、213、234容纳在压缩机箱228中的。因此,不仅能够进一步减轻氧浓缩装置的噪音,而且能够以冷却风扇229将消音罐202、213、234与压缩机203一起冷却。
对压缩机箱228中消音罐202、213、234的布局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的是将消音罐213布置在消音罐234的上方。似这样,将设置在吸附筒206、207的废气导出侧气体流路上的消音罐213布置在设置在压缩机203的原料空气导出侧气体流路上的温度容易变高的消音罐234的上方,便能够将消音罐234中产生的热量与经由消音罐213排出的废气一起排放到氧浓缩装置的外部。在第1例氧浓缩装置中,是将消音罐213布置在消音罐234的正上方,将消音罐202布置在消音罐213的正上方。此时,从导热特性来说,优选的是使消音罐234与消音罐213相接触,若由铝等导热性良好的金属一体形成则更好。也可以使消音罐202、213、234全部一体形成。
2.2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2例氧浓缩装置
下面,就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2例氧浓缩装置(在以下说明中有时简称为“第2例氧浓缩装置”)进行说明。图19是对第2例氧浓缩装置中的支承体分解为主体部和盖部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20是对第2例氧浓缩装置中的支承体的主体部从后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图。图21是对第2例氧浓缩装置分解后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22是对第2例氧浓缩装置的外观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如图19和图21所示,第2例氧浓缩装置做成了以支承体盖部225将支承体主体部222的后方覆盖的形态。此外,如图20所示,在用来对冷却风扇229进行支承的冷却风扇收容室222c与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222a之间也设置有分隔壁。因此,支承体主体部222不仅能够对多个部件可靠地进行支承,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减轻从氧浓缩装置发出的噪音。关于第2例氧浓缩装置中的其它构成,因与第1例氧浓缩装置大致相同,因而将其说明省略。
2.3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3例氧浓缩装置
最后,就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3例氧浓缩装置(在以下说明中有时简称为“第3例氧浓缩装置”)进行说明。图23是对第3例氧浓缩装置分解后的状态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24是对第3例氧浓缩装置中的支承体从后方看过去的状态进行展示的附图。图25是对第3例氧浓缩装置的外观进行展示的立体图。
如图23所示,第3例氧浓缩装置的电磁阀模块204和吸附筒206、207和贮存罐211布置在支承体主体部222的前方,吸气过滤器201、压缩机箱228、冷却风扇229和控制装置230布置在支承体主体部222的后方。因此,第3例氧浓缩装置的横向宽度小,可减小其设置面积。关于第3例氧浓缩装置中的其它构成,因与第1例氧浓缩装置大致相同,因而将其说明省略。
2.4第2实施方式氧浓缩装置的用途
使用缓冲件的第2实施方式氧浓缩装置不仅不容易产生噪音,而且还能够以低成本进行批量生产,因此可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用途中。其中,尤其是可以很好地作为进行吸氧疗法等时使用的医用氧浓缩装置、以及、为解除运动后供氧不足等而使用的健身用氧浓缩装置加以使用。特别是,可以很好地作为居家进行吸氧疗法时使用的医用氧浓缩装置加以使用。此外,本发明的氧浓缩装置还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因此,作为便携式氧浓缩装置可望有很大的需求。再有,本发明的氧浓缩装置并非只限于以人为对象,也可以以动物为对象。

Claims (21)

1.一种氧浓缩装置,由多个部件构成,这多个部件包括:容纳有能对原料空气中所含有的氮进行选择性吸附的吸附剂的吸附筒;用来暂时贮存吸附筒中生成的氧浓缩气体的贮存罐;用来输送原料空气、氧浓缩气体或废气的气体输送装置;用来对连接在吸附筒上的气体流路进行开闭或切换的电磁阀;以及,用来对气体输送装置以及/或者电磁阀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
具有用来将所述多个部件定位在既定部位并进行支承的树脂制造的支承体、以及、将支承体的外侧覆盖的多个树脂制造的外罩,所述支承体经注射成形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具有用来将取入到所述外罩内侧的空气中所混杂的尘埃去除的空气取入口过滤器、以及、将空气取入口过滤器的外侧覆盖的过滤器外罩,在所述外罩上设置有用来对过滤器外罩可拆装地进行安装的过滤器外罩安装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承体由底板、从底板的两个侧端垂直竖立的一对侧板、以及、将被一对侧板夹在中间的空间前后分隔的分隔板一体形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多个外罩和支承体上分别设置有用来将所述多个外罩相对于支承体进行定位并加以固定的嵌合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罩经注射成形形成。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承体的材料为ABS树脂,所述外罩的材料是聚丙烯。
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承体的底部设置有脚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承体以及/或者所述外罩上设置有加强筋。
9.如权利要求1至8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具有用来对吸附筒进行保持的吸附筒保持件,在所述支承体上设置有用来插入吸附筒保持件的吸附筒保持件插入部。
10.如权利要求1至9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吸附筒、气体输送装置、贮存罐和电磁阀之中的至少一种部件以隔着缓冲件的状态支承在支承体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缓冲件是片状的纤维集合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缓冲件是厚2~50mm的无纺布。
13.如权利要求10至12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气体输送装置被容纳在金属制造的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中,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以隔着缓冲件的状态支承在支承体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气体输送装置布置在吸附筒的原料空气导入侧气体流路上,在气体输送装置的原料空气导入侧气体流路、气体输送装置的原料空气导出侧气体流路、以及吸附筒的废气导出侧气体流路上,分别设置有消音罐,这些消音罐之中的至少一个被容纳在气体输送装置收容箱中。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罩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吸音材料。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支承体作为将外罩的内侧前后分隔用的分隔板发挥作用,气体输送装置和电磁阀之中的至少一种部件布置在比支承体更靠后的位置上。
17.如权利要求1至16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支承体具有用来容纳电磁阀的电磁阀收容室、用来容纳控制装置的控制装置收容室、以及、用来容纳气体输送装置的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外罩的内侧具有用来输送冷却空气的冷却风扇,电磁阀收容室和控制装置收容室和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连通,能够以冷却风扇向电磁阀收容室和控制装置收容室和气体输送装置收容室供给冷却空气。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电磁阀或控制装置布置在比冷却风扇更靠冷却空气流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上,气体输送装置布置在比冷却风扇更靠冷却空气流向的下游侧的位置上。
20.一种氧浓缩装置,在多个部件上进行配线以及/或者配管后用外罩覆盖,所述多个部件包括:容纳有能对原料空气中所含有的氮进行选择性吸附的吸附剂的吸附筒;用来暂时贮存吸附筒中生成的氧浓缩气体的贮存罐;用来输送原料空气、氧浓缩气体或废气的气体输送装置;用来对连接在吸附筒上的气体流路进行开闭或切换的电磁阀;以及,用来对气体输送装置以及/或者电磁阀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
具有用来将混入到向吸附筒供给的原料空气中的尘埃去除的吸气过滤器、以及、用来对吸气过滤器进行保持的过滤器保持器,在所述外罩上设置有用来插拔该过滤器保持器的开口部A。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氧浓缩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外罩的内侧具备用来将所述多个部件定位在既定部位并进行支承的支承体,该支承体上设置有开口部B,能够通过开口部A和开口部B从所述外罩的外侧插拔所述过滤器保持器。
CNA200780032695XA 2006-07-03 2007-07-02 氧浓缩装置 Pending CN1015282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83880A JP2008011933A (ja) 2006-07-03 2006-07-03 酸素濃縮装置
JP183880/2006 2006-07-03
JP044158/2007 2007-02-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8297A true CN101528297A (zh) 2009-09-09

Family

ID=39069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32695XA Pending CN101528297A (zh) 2006-07-03 2007-07-02 氧浓缩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011933A (zh)
CN (1) CN10152829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6969A (zh) * 2016-11-30 2017-04-26 惠州市集迅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制氧室外机
CN114728232A (zh) * 2019-11-27 2022-07-08 瑞思迈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的氧气存储的氧气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9025B2 (ja) * 2008-01-31 2013-02-20 テルモ株式会社 酸素濃縮装置
JP2010110466A (ja) * 2008-11-06 2010-05-20 Fukuda Denshi Co Ltd 酸素濃縮器
EP2317150B1 (en) * 2009-10-29 2019-12-18 ResMed Pty Ltd Patient ventilation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JP5524574B2 (ja) * 2009-11-02 2014-06-18 帝人ファーマ株式会社 酸素濃縮装置
JP5623120B2 (ja) * 2010-04-26 2014-11-12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圧力変動型酸素濃縮器
JP2012035008A (ja) * 2010-08-11 2012-02-23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空気供給排出装置
JP5667224B2 (ja) * 2013-02-06 2015-02-12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酸素濃縮装置
CN108439343A (zh) * 2018-04-30 2018-08-24 中山市京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制氧电子设备
WO2022015907A1 (en) 2020-07-16 2022-01-20 Invacar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centrating gas
WO2022015908A1 (en) * 2020-07-16 2022-01-20 Invacar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centrating ga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0209B2 (ja) * 2004-04-22 2010-08-04 株式会社医器研 酸素濃縮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6969A (zh) * 2016-11-30 2017-04-26 惠州市集迅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制氧室外机
CN106586969B (zh) * 2016-11-30 2019-02-26 惠州市集迅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制氧室外机
CN114728232A (zh) * 2019-11-27 2022-07-08 瑞思迈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的氧气存储的氧气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11933A (ja) 2008-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8297A (zh) 氧浓缩装置
US8440004B2 (en) Advanced portable oxygen concentrator
US11786689B2 (en) Gas concentrator with removable cartridge adsorbent beds
JP5048030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EP1663433B1 (en) Sound enclosure for portable oxygen concentrators
CA2852880C (en) Portable air filtration unit
US7531141B2 (en) Mobile air decontamination and purification unit
KR102391709B1 (ko) 산소발생기 겸용 공기청정장치
WO2008004523A1 (fr) dispositif DE CONCENTRATION D'OXYGÈNE
MXPA05007008A (es) Refrigerador con purificador de aire.
EP2977091B1 (en) Modular filter system
CN105593606A (zh) 空气净化器
JP5009647B2 (ja) 酸素濃縮装置
JPH0248011A (ja) フィルタエレメント
JP4339585B2 (ja) 酸素濃縮装置
JP7513332B2 (ja) ガスを濃縮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20100024775A (ko) 진공청소기
CN213757244U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衣柜
CN210197830U (zh) 医药冷冻库
JP2018176969A (ja) 実験生物輸送用の空調車両
JPH08108024A (ja) 空調機取付用空気清浄機のケーシング構造
WO2007114590A1 (en) Ventilating system
CN211299087U (zh) 一种实验室物品放置用存储柜
CN214501589U (zh) 空气净化装置和空调器
CN219656251U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电梯轿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