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3949A - 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时的小区/载波切换以及切回控制 - Google Patents

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时的小区/载波切换以及切回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3949A
CN101523949A CNA2007800364665A CN200780036466A CN101523949A CN 101523949 A CN101523949 A CN 101523949A CN A2007800364665 A CNA2007800364665 A CN A2007800364665A CN 200780036466 A CN200780036466 A CN 200780036466A CN 101523949 A CN101523949 A CN 101523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ct
sub
switching
user terminal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64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3949B (zh
Inventor
岩村干生
石井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23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3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3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39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实现与负载平衡和用户终端的条件对应的小区切换处理、切换失败时的迅速的小区切回。管理两个以上的小区(被分割的地理区域和/或载波频率)的基站下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包括:在用户终端中,在RRC连接时,根据从基站发送的向该基站管理的其它小区的切换指示,对切换目的地的小区发送连接设置响应通知的步骤(步骤7);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在重发控制的最大重发次数的范围内判断向所述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的成功与否的步骤(步骤7-1);以及在向所述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失败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终端中,进行向原来的小区的切回处理的步骤(步骤7-2)。

Description

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时的小区/载波切换以及切回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控制技术,特别涉及由载波频率层和/或被分割的地理区域所定义的多个小区被分配给一个基站的状态下,通过将用户终端连接到最佳的小区从而实现负载平衡的小区/载波切换以及切回控制方法、实现它的用户终端以及基站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作为3GPP的进一步进化的标准,正在促进LTE(Long TermEvolution)的标准化。在LTE中,要求更加高速且大容量的无线通信方式和与用户终端(UE)的通信能力或服务对应的无线资源分配控制的最佳化。
在LTE中,通过网络整体定义了多个不同的载波频率或信号带宽,即使是在相同的地理区域内,也可重叠(overlap)不同的频率层来使用。此外,在网络内,容许具有不同的通信能力(UE性能(capability))的用户终端混合。
为了容许用户容纳数的增大且维持吞吐量,频率层之间的负载平衡是必需的。为了进行适当的负载平衡,提出了在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确立时将用户终端的连接目的地小区(载波)变更(redirect)(连接切换)为适当的小区(载波)的方案(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非专利文献1:“Multi-band/carrier operation(2)—Load Balancing”,3GPPTSG RAN WG2#54,R2-062172,28th August to lst September,Tallinn,Estonia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为了负载分散,从基站对用户终端指示了向其它小区的切换(redirection)时,该切换处理为了减少连接设置(setup)延迟,需要尽可能迅速地进行。
此外,当用户终端在向被指示的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中失败时,如何使其快速返回到原来的小区成为重要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在用于实现负载平衡的切换处理中,即使在向切换目的地的连接中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户终端迅速地返回到原来的小区的切回的方法。
此外,课题在于提供用于实现那样迅速的切回的用户终端的结构和基站装置的结构。
另外,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所指“小区”意味着通过在一个基站下被分割的地理区域(扇区)和/或被覆盖的载波频率所定义的范围。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用户终端本身判断向切换目的地的连接的成功与否,并在检测出切换的失败时立即执行向原来的小区(载波)的切回的结构。
为了能够进行在用户终端中的连接小区切换的成功与否判断,例如利用混合ARQ(以下称为“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更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第1侧面中,小区切换方法包括:
(a)在用户终端中,根据从基站发送的向该基站管理的其它小区的切换指示,对切换目的地的小区发送连接设置响应通知的步骤;
(b)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在重发控制的最大重发次数的范围内判断向所述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的成功与否的步骤;以及
(c)在向所述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失败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终端中,进行向原来的小区的切回处理的步骤。
作为优选例子,当对于所述连接设置响应通知的确认响应在所述最大重发次数的范围内没有被送回时,所述连接成功与否的判断步骤判断为向所述切换目的地的连接失败。
此外作为其他例子,还包括:从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区切换指示一起,将对于原来的小区的上行链路资源的分配指定预先发送到所述用户终端以用于切换失败时的步骤,
向原来的小区的所述切回处理使用预先被提供的所述上行链路资源而进行。
在第2侧面中,提供实现上述那样的小区切换控制的用户终端。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包括:
(a)接收单元,从基站接收向该基站管理的其它小区的切换指示;
(b)切换/切回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切换指示,使所述用户终端生成、发送向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设置响应通知;以及
(c)判断单元,使用所述连接设置响应通知的确认响应,判断向所述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的成功与否,
所述切换/切回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向所述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失败时,执行向原来的小区的切回。
在第3侧面中,提供用于管理由载波频率层和/或被分割的地理区域所确定的多个小区的基站装置。基站装置包括:
(a)负载测定单元,被设置在每个所述小区中,测定每个所述小区的负载;以及
(b)转移目的地决定单元,根据通过所述负载测定单元测定的每个小区的负载信息和/或用户终端的条件,判断是否需要用于所述用户终端的小区切换,并在需要小区切换时,决定转移目的地小区。
在优选结构例中,还包括:
切换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转移目的地决定单元判断为需要小区切换时,生成送到所述用户终端的切换指示,同时预先将对于切换前的小区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给所述用户终端以用于小区切换失败时。
这时,所述切换控制单元在所述用户终端连接到所述切换小区的时刻,释放所述预先分配给切换前的小区的所述上行链路资源。
发明效果
通过上述方法以及结构,即使在为了负载分散而向基站管理下的其它小区的连接切换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移动台中迅速地切回到原来的小区。
结果,能够维持负载平衡和连接的可靠性的双方,能够提高网络整体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前提的小区切换(redirect)过程的时序图。
图2A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中的小区的概念的图。
图2B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中的小区的概念的图。
图2C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中的小区的概念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切换指示和向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失败时的切回处理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图6是将切换/切回处理应用于被叫时的时序图。
标号说明
10 用户终端(UE)
11 共用器
12 RF接收单元
13 接收PHY/MAC处理单元(切换成功与否判断单元)
14 RRC协议单元(切换/切回控制单元)
15 控制单元
16 频率合成器(synthesizer)
17 RF发送单元
18 发送PHY/MAC处理单元
19 天线(用户终端侧)
20 基站装置(eNB)
21-1~21-M 共用器
221~22N RF发送接收单元
231~23N PHY/MAC处理单元
241~24N 负载测定单元
25 转移目的地决定单元(切换需要与否判断单元)
27 RRC协议单元
28 网络接口
29 天线(基站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说明RRC确立时的变更(向小区和/或载波的连接切换)过程(procedure)的时序图。这里,以用户终端(UE)为拨号侧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用户终端(UE)对基站(eNB)发送非同步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步骤1)。RACH包括作为用于减少多个UE同时发送了RACH时的冲突概率的随机ID的署名(signature)。此外,也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连接目的(Purpose)等信息。这里,用户终端(UE)属于在该基站的管理下的一个小区内。将该小区称为“等待小区(camped cell)”。UE现在处于以由该等待小区所提供的载波频率来动作的模式。
基站响应于来自UE的RACH,送回RACH响应(RACH response)(步骤2)。RACH响应包括署名、作为用于调整UE的发送定时的控制指令的定时提前(TA:Timing Advance)、在该小区内用于识别UE的小区固有的临时ID(C-RNTI:Cell-specific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UL授予(上行链路资源指定)等信息。
当送回RACH响应时,UE使用被提供的上行资源,发送等待小区中的RRC连接请求(步骤3)。该连接请求包括UE的性能(可利用的频带、带宽处理能力等)、服务类型等信息。连接请求经由基站被发送到高层的移动管理/用户面实体(MME/UPE)(步骤4)。
基站将连接请求带入高层的实体,同时基于UE性能、服务类型、当前的业务的负载状态,判断是否需要切换。在图1的例子中,判断为需要切换,决定了向该基站管理的其它小区的切换(步骤5)。
这里,参照图2A~图2C,说明实施方式中的“小区”的概念。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以及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所指“小区”意味着基站覆盖的区域内的一定的范围,是指由载波频率层和/或被分割的地理区域所确定的范围。例如,在图2A的例子中,基站(eNB)覆盖载波频率f1和f2从而给予支持,管理与f1对应的小区(载波)和与f2对应的小区(载波)。在图2B的例子中,基站将其覆盖的地理区域分割为3个扇区,在各个扇区中可使用载波频率f1。这里,支持f1的扇区1构成一个小区,支持f1的扇区2构成一个小区,支持f1的扇区3构成一个小区。
图2C中将基站的地理区域分割为3个扇区,同时在所有的扇区中被覆盖了两个载波频率f1和f2。这时,被覆盖有扇区1所支持的f1、扇区2所支持的f1、扇区3所支持的f1、扇区1所支持的f2、扇区2所支持的f2、扇区3所支持的f2等总共6个(3×2)小区。在实施方式中,切换目的地被限定为相同基站管理的其它小区。例如,当用户终端位于扇区之间的边界附近时,也可以不改变载波频率而仅变更扇区。相反,也可以不改变扇区而仅变更载波频率,也可以扇区和载波频率都变更。如后所述,变更到哪个小区是基于小区之间的负载平衡和用户终端的条件(UE性能或请求服务类型等)而由基站决定。
返回到图1,基站在判断切换的必要性时,将表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切换指示和RRC连接设置指示发送到UE(步骤6)。该指示中包含有等待小区中的C-RNTI、切换目的地小区中的C-RNTI(new C-RNTI)、IMSI/TMSI、指定上行链路资源的UL授予。IMSI/TMSI(Intemational/Temporary MobileSubscriber Identity)是用于在全世界或者位置注册区域内唯一地识别UE的ID,当在同一RACH中多个UE使用相同的署名接入从而产生了冲突时,为了解决冲突而被发送。UE在该消息中没有包含本台的IMSI/TMSI时,能够检测出冲突,并从RACH尝试再次连接。此外,UL授予指定应在之后被发送的上行信号的上行链路资源,即发送定时(帧、时隙)或频率块等。
UE使用被提供的上行链路资源,发送向切换目的地小区的RRC连接设置响应通知(步骤7)。若连接到切换目的地小区,则之后进行通常的NAS(Non Access Stratum)过程(步骤8)。
通常,通过上述的切换处理,负载被分散在基站管理下的区域内。但是,在步骤7中,切换不一定始终成功。例如,也有因为载波频率不同引起的传播损耗的差、载波之间的负载差异引起的无线质量的差、每个载波的区域连续性的差异引起的覆盖范围的差等,从而切换失败的情况。因此,需要考虑向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失败时的应付方法。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切换失败时的切回处理的时序图。步骤1~步骤6为止与图1相同。用户终端在从基站接受用于负载平衡的切换指示时(步骤6),使用被提供的上行链路的资源块,对切换目的地小区发送连接设置响应通知(步骤7)。与此同时,开始HARQ监控(monitoring),并自行判断向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成功与否(步骤7-1)。在HARQ中,通过在接收机中物理地合成首次发送和重发的信号后进行解码,能够显著地提高无线传输效率。用户终端在预先确定的最大重发次数(例如3次)的范围内,对从切换目的地小区送来的ACK或者NACK进行监视。若在最大重发次数内送回ACK,则如图1所示,向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成功,并转移到通常的NAS过程。若在最大重发次数内没有送回ACK,则在步骤7-1中检测出发送的失败。另外,也有HARQ的最大重发次数为0的情况。这时也对从切换目的地小区送来的对于首次发送的ACK或者NACK进行监视。
在检测出发送失败时,用户终端立即开始向原来的等待小区的切回处理(步骤7-2)。即,对于原来的等待小区发送调度请求(步骤7a)。在从原来的小区收到UL授予时(步骤7b),用户终端对原来的等待小区发送连接设置响应通知,并返回到原来的小区(步骤7c)。
这样,用户终端本身利用HARQ来判断向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的成功与否,并在连接失败时能够立即执行向原来的小区的切回,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连接设置延迟。由此,连接的可靠性被确保。
在图3的步骤6中,与切换指示一起,在切回的情况下,也可以预先分配用于向原来的小区发送连接设置响应通知(消息7c)的上行链路资源。这时,由于能够省略从对原来的小区请求上行资源的分配开始到接受分配的步骤7a、7b,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连接设置延迟。这时分配的所述上行链路资源,需要考虑对切换目的地发送连接设置响应通知(消息7)直到最大重发次数为止的时间、UE切换载波频率的时间,从而需要分配充分长时间的上行链路资源。
此外,在图3的步骤6中,与切换指示一起,在切回的情况下,也可以预先分配用于发送步骤7a的调度请求的上行链路资源、例如RACH的署名。这时,作为一例,可以在基站装置(eNB)中从专用署名群选择应在步骤7a的发送中使用的署名(RACH preamble),并预先在步骤6进行分配。该专用署名群是基于来自基站装置的分配而个别地使用的署名,与用户装置(UE)随机选择的随机署名群相区别。这样,在步骤7a的调度请求的发送中,能够避免与其他用户的RACH发送的冲突。
此外,在该阶段,也可以不对切换目的地小区分配上行链路资源,而对切换目的地小区使用与步骤7a、7b同样的过程,从而分配对切换目的地小区的上行链路资源。
此外,即使在向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成功时,即在步骤7-1中在最大重发次数内收到ACK从而检测出连接成功时,为了向原来的小区的连接而预先分配的上行链路资源也不会浪费。这是因为基站识别用户终端在向管理下的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上成功的情况,因此在连接到切换目的地小区的同时,释放预先分配给该用户终端的上行资源,并能够分配给想要在原来的小区中进行通信的其他用户终端。
图4是表示进行上述的切回处理的用户终端(UE)10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用户终端10由天线19从基站(eNB)接收向该基站管理下的其它小区的切换指示。该切换指示经由共用器11被送到RF接收单元12,并被降频(down convert)、解调。解调后的切换指示被送到接收PHY/MAC处理单元13,从基站分配的切换目的地小区的小区固有的临时ID(C-RNTI)或上行链路资源块号在MAC层中被解释。接收PHY/MAC处理单元13将切换指示中所包含的这些信息送到RRC协议单元14,同时进入HARQ控制。
RRC协议单元14基于接收到的切换信息,将小区切换的指示通知给控制单元15,并将应发送到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设置响应通知等消息和其发送请求提供给发送PHY/MAC处理单元18。控制单元15在切换目的地的小区中使用不同的载波频率时,例如在图2A或图2C中,需要将载波频率从f1变更为f2时,控制频率合成器16来变更该用户终端的动作频率。变更后的频率信息被送到RF接收单元12和RF发送单元17。另一方面,在切换目的地的小区中也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时,例如在图2B或图2C中,就算作为地理区域的扇区被切换,而载波频率上没有变更时,控制单元15直接将动作频率的维持通知给RF接收单元12和RF发送单元17,进而根据需要通知应在转移目的地扇区中使用的小区识别符(例如扰频码(scrambling code))或发送接收定时等。
被送到发送PHY/MAC处理单元18的连接设置响应通知在MAC层中被解释并生成在由物理信道发送的分组中,在RF发送单元17中被增频(upconvert)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载波频率,并经由共用器17从天线19被发送。
接收PHY/MAC处理单元13对于被发送的连接设置响应通知,监视在最大重发次数的范围内从切换目的地小区是否送回ACK。在没有送回ACK时,即检测出HARQ失败时,对RRC协议单元14通知连接失败。RRC协议单元14对控制单元15通知向原来的小区的切回的必要,同时将对于原来的小区的调度请求送到发送PHY/MAC处理单元18。控制单元15在有变更载波频率的必要时经由频率合成器16控制RF接收单元12和RF发送单元17,在没有必要时直接控制RF接收单元12和RF发送单元17。发送PHY/MAC处理单元18生成调度请求分组,并经由RF发送单元17、共用器11,从天线发送。当对切回目的地小区的上行链路的分配经过天线19、共用器11、RF接收单元12、接收PHY/MAC处理单元13被输入到RRC协议单元14时,RRC协议单元14将对切回目的地小区的连接设置响应通知和其发送请求提供给发送PHY/MAC处理单元18。
另外,在图3中,当用于向切回后的小区发送连接设置响应通知的上行链路资源在步骤6中与切换指示一同被指定的情况下,RRC协议单元14在收到切换指示时,存储预先被指定的上行链路资源。然后,接收PHY/MAC处理单元13在检测出HARQ失败时,不生成调度请求(图3的消息7a),而将连接设置响应通知和其发送请求与预先被提供的上行链路资源的号码一同提供给发送PHY/MAC处理单元18。对于原来的小区的连接设置响应通知经由RF发送单元17、共用器11,通过所指定的上行链路资源从天线19被发送。
这样,在收到切换指示的用户终端中,进行基于RRC协议单元14和控制单元15的向切换目的地小区的切换处理,同时在接收PHY/MAC处理单元13中,进行利用了HARQ重发控制的连接成功与否的判断、检测。在检测出向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失败时,RRC协议单元14和控制单元15立即进行向原来的小区的切回处理。由此,能够将连接设置延迟抑制到最小限度。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基站装置20在基站20管理的每个扇区中具有天线29和共用器21。因此,在管辖M个扇区时,具有M个天线29-1~29-M、共用器21-1~21-M。
基站装置20还在管辖的每个小区中具有RF发送接收单元22、PHY/MAC处理单元23和负载测定单元24。例如,假设该基站所支持的载波频率为L个时,小区数是,扇区数×载波数(M×L)。
RF发送接收单元22基于从用户终端送来的信号,测定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或上行链路的干扰,并将测定结果提供给负载测定单元24。PHY/MAC处理单元根据小区内的用户数或缓冲器内所积累的分组量等,测定当前的业务的处理量(handling),并将测定结果提供给负载测定单元24。
负载测定单元24基于这些信息,计算在该小区中的当前的负载,并提供给转移目的地决定单元25。转移目的地决定单元25中,从负载测定单元241~24N(N=M×L)的每一个输入负载信息。另一方面,RRC协议单元27将从用户终端收到的UE性能、被请求的服务类型提供转移目的地决定单元25。
转移目的地决定单元25基于每个小区的负载信息和用户终端信息(性能、被请求的服务类型等),考虑该基站管辖的所有小区的负载平衡和用户终端的条件,从而判断是否有小区切换的必要,并且在有必要时,判断应转移到那个小区。
转移目的地决定单元25的判断结果被提供给RRC协议单元27,生成与判断结果对应的消息和其发送请求。在判断为有小区切换的必要性时,RRC协议单元27,与切换指示一起,分配对于转移目的地(切换目的地)小区的上行链路资源,但为了连接失败时,也可以预先分配对于原来的小区的上行链路资源。所生成的消息以及其发送请求被送到对应的小区(当前用户终端被容纳的小区)的PHY/MAC处理单元23,经由RF发送接收单元22以及共用器21,从天线29被发送到用户终端10。
RRC协议单元27在将对于原来的小区的上行链路资源预先分配给了用户终端时,在经由网络接口28而识别出用户终端在对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中成功的时刻,释放预先分配的上行链路资源。
这样,在基站装置(eNB)中,根据管理的小区整体的负载平衡和用户终端的条件,指示向适当的小区的切换(变更)。此外,通过与切换指示同时,为了向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失败时而预先分配对于原来的小区的上行链路资源,从而可实现用户终端的迅速的切回。在向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成功了的情况下,由于立即释放用于原来的小区的通信而预先分配的上行资源,因此也没有资源的浪费。
以上所述的根据负载平衡的小区的切换/切回处理不限于拨号时,在被叫时或者通信途中都可以应用。
图6是将图3的处理应用于被叫时的时序图。步骤1~步骤8为止的处理与图3相同。在被叫时,在步骤1的RACH的发送之前,从MME/UPE对于基站管辖下的等待小区发送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步骤0a)。该寻呼信道还被发送到用户终端(步骤0b)。根据寻呼信道,用户终端将RACH发送到等待小区。
另外,也可以是在寻呼时将网络中预先存储的(上一次通信时的)用户终端的UE性能或服务类型通知给基站的结构。这时,用户终端在发送连接请求时,不需要将自身的性能信息或服务类型发送到基站。发送在NAS所需的信息或IMSI/TMSI即可。之后的小区切换决定(步骤5)、切换指示(步骤6)、HARQ重发监视(步骤7-1)、小区的切回(步骤7-2)等处理与图3相同。同样的方式也符合通信时的处理。通信时的切换处理根据转移目的地决定单元25基于从负载测定单元24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收集的负载信息而判断的负载平衡,适当地开始。这时,进行步骤5的切换决定以后的处理。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不仅通过拨号时、被叫时、通信时,基于负载平衡和用户终端的条件而进行适当的切换指示,即使在切换失败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向原来的小区的迅速的切回。由此,连接的可靠性和网络的吞吐量提高。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6年10月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272353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Claims (12)

1、一种小区切换控制方法,用于管理两个以上的小区的基站中,其特征在于,该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包括:
在用户终端中,根据从所述基站发送来的向该基站下的其它小区的切换指示,对切换目的地的小区发送连接设置响应通知的步骤;
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在重发控制的最大重发次数的范围内判断向所述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的成功与否的步骤;以及
在向所述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失败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终端中,进行向原来的小区的切回处理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对于所述连接设置响应通知的确认响应在所述最大重发次数的范围内没有被送回时,所述连接成功与否的判断步骤判断为向所述切换目的地的连接失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区切换指示一起,将对于原来的小区的上行链路资源的分配指定预先发送到所述用户终端以用于切换失败时的步骤,
向原来的小区的所述切回处理使用预先被提供的所述上行链路资源而进行。
4、一种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站中,根据该基站管辖的小区之间的负载平衡和/或用户终端的条件,判断是否需要所述用户终端的小区切换的步骤;
在判断为需要小区切换时,对于所述用户终端,与切换指示一起,发送对于切换前的小区的上行链路资源的分配的步骤;以及
从所述用户终端对于由所述切换指示所指定的切换目的地的小区发送连接设置响应通知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对于所述切换目的地的小区的连接成功了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终端中,释放对于所述切换前的小区预先分配的上行链路资源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终端的条件至少包括用户终端的性能和/或请求服务类型。
7、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从基站接收向该基站管理的其它小区的切换指示;
切换/切回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切换指示,使所述用户终端生成、发送向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设置响应通知;以及
判断单元,使用所述连接设置响应通知的确认响应,判断向所述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的成功与否,
所述切换/切回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向所述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连接失败时,执行向原来的小区的切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单元基于在最大重发次数内是否从所述切换目的地小区接收所述连接设置响应通知的确认响应,判断所述连接的成功与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频率控制单元,当在所述切换目的地的小区使用的载波频率不同时,变更动作频率。
10、一种基站装置,其管理由载波频率层和/或被分割的地理区域所确定的多个小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负载测定单元,被设置在每个所述小区中,测定每个所述小区的负载;以及
转移目的地决定单元,根据通过所述负载测定单元测定的每个小区的负载信息和用户终端的条件,判断是否需要用于所述用户终端的小区切换,并在需要小区切换时,决定转移目的地小区。
11、所述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切换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转移目的地决定单元判断为需要小区切换时,生成送到所述用户终端的切换指示,同时预先将对于切换前的小区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给所述用户终端以用于小区切换失败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控制单元在所述用户终端连接到所述切换小区的时刻,释放所述预先分配给切换前的小区的所述上行链路资源。
CN2007800364665A 2006-10-03 2007-10-01 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时的小区/载波切换以及切回控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39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72353A JP4965958B2 (ja) 2006-10-03 2006-10-03 Rrc接続時のセル/キャリア切り換えおよび切り戻し制御
JP272353/2006 2006-10-03
PCT/JP2007/069209 WO2008044526A1 (en) 2006-10-03 2007-10-01 Cell/carrier switching and switching back upon rrc connec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3949A true CN101523949A (zh) 2009-09-02
CN101523949B CN101523949B (zh) 2012-08-29

Family

ID=39282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646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3949B (zh) 2006-10-03 2007-10-01 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时的小区/载波切换以及切回控制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423026B2 (zh)
EP (1) EP2068572B1 (zh)
JP (1) JP4965958B2 (zh)
KR (1) KR20090061027A (zh)
CN (1) CN101523949B (zh)
BR (1) BRPI0719242A2 (zh)
MX (1) MX2009003224A (zh)
RU (1) RU2009113545A (zh)
WO (1) WO2008044526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5147A (zh) * 2010-08-20 201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系统快速返回方法、系统、无线终端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02948217A (zh) * 2010-04-30 2013-02-2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台及无线控制装置
CN104737588A (zh) * 2012-10-22 2015-06-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在共存无线系统之间的切换
CN106063319A (zh) * 2014-03-27 2016-10-26 英特尔公司 节能和设备流量卸载
CN106385703A (zh) * 2016-08-31 2017-02-0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点选择及资源分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8307520A (zh) * 2016-08-11 2018-07-2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重新导向通信装置的装置及方法
CN112399453A (zh) * 2019-08-12 2021-02-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接入失败后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514779A (zh) * 2019-10-18 2022-05-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48456B1 (ko) * 2007-10-16 2011-07-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부하 예측 장치 및 방법
KR101206161B1 (ko) * 2008-06-12 2012-11-2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소형 기지국에서의 단말기 관리 및 간섭 제어 방법
WO2010004608A1 (ja) 2008-07-07 2010-01-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およ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方法
US8514793B2 (en) * 2008-10-31 2013-08-2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d processing component carriers
CN101742584B (zh) * 2008-11-24 2013-08-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间切换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KR101532222B1 (ko) * 2008-12-16 2015-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의 rrc 접속 방법
CN101873655B (zh) * 2009-04-24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切换时应对无线链路失败的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1959262B (zh) * 2009-07-15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失败指示信息的通知方法与装置
JP5274488B2 (ja) * 2010-01-08 2013-08-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JP5447119B2 (ja) 2010-04-12 2014-03-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612088B (zh) * 2011-01-18 2016-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中基于载波汇聚技术的通信方法与系统、基站
WO2012154325A1 (en) * 2011-04-01 2012-11-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nnectivity to a network
CN103548386A (zh) * 2011-05-20 2014-01-29 诺基亚公司 预配置的重定向信息
US9258809B2 (en) 2012-03-23 2016-02-09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multi-point carrier aggregation configuration and data forwarding
CN103384396B (zh) * 2012-05-04 2018-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40094178A1 (en) * 2012-10-02 2014-04-03 Suat R. Eskicioglu Proactive, location-based trigger for handover and redirection procedures
EP3068168A4 (en) * 2013-12-05 2016-11-30 Huawei Tech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EDIRECTION
JP6480421B2 (ja) * 2014-03-31 2019-03-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上りリンク信号送信方法
WO2016163010A1 (ja) 2015-04-09 2016-10-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US9843974B1 (en) * 2016-10-13 2017-1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beam soft handover
US10484918B2 (en) 2017-06-14 2019-11-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for improved user equipment throughput
US11223991B2 (en) 2017-11-15 2022-01-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in inter-RAT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064411B2 (en) 2018-06-08 2021-07-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to enhance user experience
CN112913272A (zh) * 2018-08-20 2021-06-04 诺基亚通信公司 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US11070971B2 (en) * 2019-07-10 2021-07-2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elf optimizing aggregat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s wireles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4363A (ja) 1994-09-09 1996-03-26 Canon Inc 移動体通信方式
JPH1056667A (ja) * 1996-08-12 1998-0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H1169406A (ja) * 1997-08-13 1999-03-09 Fujitsu Ltd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6546252B1 (en) * 1998-12-18 2003-04-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 used for radio network function
JP3533353B2 (ja) * 1999-05-11 2004-05-31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Phs向けの移動局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JP2001016627A (ja) * 1999-06-28 2001-01-19 Kyocera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JP2001112039A (ja) * 1999-10-05 2001-04-20 Toshiba Corp 移動無線端末
JP3878405B2 (ja) 2000-10-02 2007-02-07 株式会社東芝 移動通信端末装置
JP3836667B2 (ja) * 2000-10-02 2006-10-25 株式会社東芝 移動通信端末装置とその制御回路、ハンドオフ制御方法及びハンドオフ制御プログラム
JP3586643B2 (ja) * 2000-11-27 2004-11-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の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JP4065176B2 (ja) * 2001-10-11 2008-03-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体端末及び移動体通信方法
JP2004172882A (ja) * 2002-11-19 2004-06-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無線機
US20050124347A1 (en) * 2003-12-05 2005-06-09 Hosein Patrick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gestion control in high speed wireless packet data networks
JP4543968B2 (ja) * 2005-03-04 2010-09-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移動局
JP4715266B2 (ja) 2005-03-28 2011-07-06 株式会社Ihi パネル搬送装置
CN100341382C (zh) * 2005-03-30 200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力切换的实现方法
US20070178901A1 (en) * 2006-02-01 2007-08-02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WO2007141879A1 (ja) * 2006-06-09 2007-12-13 Panasonic Corporation ノード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8217A (zh) * 2010-04-30 2013-02-2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台及无线控制装置
CN101925147A (zh) * 2010-08-20 201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系统快速返回方法、系统、无线终端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01925147B (zh) * 2010-08-20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系统快速返回方法、系统、无线终端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04737588A (zh) * 2012-10-22 2015-06-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在共存无线系统之间的切换
CN106063319A (zh) * 2014-03-27 2016-10-26 英特尔公司 节能和设备流量卸载
CN108307520A (zh) * 2016-08-11 2018-07-2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重新导向通信装置的装置及方法
US11122644B2 (en) 2016-08-11 2021-09-14 Acer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method of redirect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307520B (zh) * 2016-08-11 2021-12-28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重新导向通信装置的装置及方法
CN106385703A (zh) * 2016-08-31 2017-02-0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点选择及资源分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6385703B (zh) * 2016-08-31 2019-12-1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点选择及资源分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2399453A (zh) * 2019-08-12 2021-02-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接入失败后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514779A (zh) * 2019-10-18 2022-05-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92381A (ja) 2008-04-17
US20100009682A1 (en) 2010-01-14
EP2068572B1 (en) 2015-03-04
US8423026B2 (en) 2013-04-16
MX2009003224A (es) 2009-05-20
WO2008044526A1 (en) 2008-04-17
CN101523949B (zh) 2012-08-29
RU2009113545A (ru) 2010-11-10
JP4965958B2 (ja) 2012-07-04
KR20090061027A (ko) 2009-06-15
EP2068572A4 (en) 2013-06-12
EP2068572A1 (en) 2009-06-10
BRPI0719242A2 (pt) 2014-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3949A (zh) 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时的小区/载波切换以及切回控制
KR101358469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network) 안에서 상향(uplink)및 하향(downlink) 대역폭(bandwidth)의선택 및 신호 방법
WO20171714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0958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의 사용자 단말기와 이동성 관리 엔티티 간 연결 방법
CN10533846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US8218503B2 (en) Call setup procedure in an evolved third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WO20161638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over contention free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4883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tical handoff with target traffic channel setup conveyed via source channel
WO2010126257A2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a measurement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206464A1 (en) Method for handling conditional configuration stored in ue
KR102070717B1 (ko) 데이터의 오프로딩을 위하는 경로 확립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17855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idelink transmission based on contention based scheduling reques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19732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uplink lbt fail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unlicensed band
WO2013051858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종망 간 셀 재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BR9709558B1 (pt) método usado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móvel incluindo uma estação móvel capaz de comunicação com uma pluralidade de estações base.
CN104053197A (zh) 地空长期演进系统中飞机器的切换方法、基站及飞行器
WO2008023613A1 (fr) Station de base, station mobile, et procédé de réglage de cellule de destination
WO2009077418A1 (en) Identification of relay base sta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21118281A1 (ko) 무선 접속 망에서 셀 정보를 포함하는 e2 인터페이스 설정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20167087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2086213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mbs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14961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ormant state of secondary cell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149307A2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간 협력통신을 수행 또는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 방법
EP425502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ta maintenance and acquisition for mobility with inter-cell beam management
WO2021141363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du session 및 always-on pdu session의 변경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

Termination date: 201510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